以罗本为依据,为许褚武力鸣冤!!!!
首先声明的是,本评论是以罗本为依据,这是前提.去过很多三国武力论坛,发现对于老许的武力都很贬低,基本上都是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和评论.往往将一些无效战例来评说他的武力.现本人整理一下三国演义中关于老许的战绩,为被低估了几百年的老许鸣不平.尤其那个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老许竟然不见踪影!!
先来看他和其他超一流交手的结果.从整部三国来看,老许无疑是交锋了几乎所有的超级高手,是交手质量最高的武将.吕,关,张,赵,马,典,庞....在公平有效状况下,无一败绩.(呵呵,那些总提什么酒醉或者撤退不恋战之类的人我只能无视.)下面细细分析.
1.典韦.与老许战一天平手,是在老许初出茅庐情况下.,当时典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而老许只是一个地方豪强,说不好听的只是一个土匪.典要捉住逃跑的黄巾将领必须打败老许,在全军面前连一个土匪都拿不下,不是太丢人了?肯定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可是还是无法胜老许.(那些说典韦不尽全力的人我依然无视).两个人武力应该说相差无几,可是所谓传统排名典第三,老许却不见踪影,真是世间极大的不公平.细细看来,老许当时是初出茅庐,而典已经是正规军,且老许的综合战绩要比典好,书中描写老许是"勇力绝伦",典是"勇力过人"如果硬要两人分高下,许应在典之前.
2.战吕布20合平.有人说20合老许就不行了,有些可笑。书中明言是不分胜负,曹操派6人一起上的原因是要迅速解决战斗,而不是看两个人表演.当然,我挺许是客观去挺,吕布的武力还是要高过许,但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分出胜负的。
3.战赵云30合平,没什么可说的。平手
4.张飞.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评论两人武力高低的时候总是翻来覆去拿那些无效战例说事,酒醉被张飞伤,或者在撤退中不敢恋战.明明是不公平的情况,却非要当依据.而且在汉中护粮那次,老许明知张飞来,依然主动迎战(两人之前是交过手的),且敢于大喝,明显并不把张飞放在眼里(那些说喝酒是为了壮胆之类的意淫我依然无视并鄙视之)
5.马超.这是书中很精彩的一笔.挺马者大多已老许脱盔甲是速度跟不上了或者是太热了,要解除重量,脱甲对老许是有利的.呵呵,我想说的是,辩论不是靠猜,而是尊重原著.书中明言200合后不分胜负,老许脱甲只是"性起".性起一词本就不带任何主观目的性和原因,也就是一时兴奋,哪有什么考虑?可笑的是很多人竟然说老许因为无法取胜而"性起",未免太搞笑了!!如果脱甲反而有利,那两军大骇什么?应该私下夸老许聪明,知道把重量卸掉,我想老罗在写到此处时也没有这么多目的性吧?在罗本里他与老许大战后闪过老许攻击后反击出现漏洞,被老许闪过后,夹住了枪,而且之前还惧怕老许.可笑有人说是因为老许躲不过了才夹的枪.让我们看看原著描写,马超闪过老许一刀后反击一枪,被"褚亦闪过,将枪夹住."很明显,老许已经闪过马超的反击,从容 抓住其回枪不及时夹住了对手武器.马超此时输一招是肯定的。至于后来很多认为马强于许的人的曹操先派人接应论证,同样无说服力.枪断后,两人各拿半截乱打,完全无招数可言.这时双方都有中招的可能.而一旦中招,老许受的伤害性比马超大(老许无盔甲),所以曹操派人接应.为什么老许刚脱甲时不接应?因为正常交锋中马超根本没有伤到老许的可能.此战,无论战前,战中,老许一直处于主动.而直到乱打,由于"未穿盔甲"而吃亏.我想说明的是,这个吃亏,并非武力上的吃亏,而是没有穿盔甲.只能说老许头脑不冷静,而非武力不如对手.
以往分析只是针对前面看到某些人说老许面对马超,张飞下风,拜托说这些话的人尊重原著,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动不动就拿那些非正常状态下来论证武力.
其他战绩:仓亭大战,飞马当先,力斩10数将.你可以说他斩的都是垃圾,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干掉10多员将领,这份武力难道就不惊人?
力败泰山四将,
一人纵马提刀,将孙权军截为两段,这是何等惊人武力!
一人独挡东吴猛将周泰韩当.值得注意的是,斗30合后,老罗描写的是"方回",一个方字传神的描绘出老许的来去从容.而罗本中老许回营后,有一句描写:曹操正在众将面前夸"褚之能".
一人独败杨昂杨任(杨昂可是和夏侯30合不分胜负).
一人渭水救曹!撑船,举鞍,摇橹.多人无法做好的事老许一人用神力完成!!!
综上所分析,老许的武力确实被刻意贬低了,或者说大多数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老许的武力本就不如关张赵马典.只要有武力评论,必然有人去提那些无效战例或者去主观让老许低于其他人.我就要为被低估的虎痴鸣不平!!本人认为,老许的武力在吕布之下我没话说,对于关羽,颜良我也不想说太多.但至少他的武力绝不在张飞赵云之下.而应排在典韦,马超之前,是前四的水平!!!!
[ 本帖最后由 醉眼轻凝望 于 2006-7-19 22: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