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本人大胆,试尽力回答一下记忆中的云所提的荆州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镇北将军    时间: 2006-5-25 22:12     标题: 本人大胆,试尽力回答一下记忆中的云所提的荆州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荆州本不是孙权的,也不是刘备的,而是汉朝皇帝的。
在《三国志》中记载的最早的荆州刺史是王睿,他死于长沙太守孙坚之手,孙坚也顺带杀死了南阳(当时

的荆州治所)太守张咨,而后把南阳送给了袁术。
袁术与董卓是敌人,董卓当然 不承认袁术在荆州的地位,就派了刘表来当刺史。刘表没有兵,不可能打

得过袁术,只好绕开南阳郡,到南郡的襄阳县设立了一个新的刺史衙门。自此以后,襄阳就一直是荆州刺

史和荆州牧的治所,虽则南郡的首县是江陵,而不是襄阳。襄阳升格为郡,要等到赤壁之后,江陵落在周

瑜手中后,襄阳县无从录属,不得不自成一郡。至于南阳郡,早已落入张绣之手,也自然落入了曹操之手


荆州在东汉原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江夏原是刘表属下黄祖的守地,黄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一直替刘表抵御着孙策与孙权的进攻,如果不是

甘宁的叛变,恐怕也不会失败。然而刘表却仍能够在黄祖死后再度派兵守住了江夏。
在赤壁之战时,刘备在长坂败后逃到江夏,而并未“奔吴”!到吴去见孙权的,只是诸葛亮而已!刘备一

直驻军在江夏,在周瑜增兵且并肩做战后才退出,并于赤壁之战后以当时军阀的老手法,在形式上上表给

汉献帝,推荐刘琦任荆州刺史,且以武力征询荆南四郡的四个太守的态度,这四个人都先后表示投降。其

中桂阳太守赵范不甚可靠,刘备就任命赵云作了桂阳太守(根本没什么嫁嫂子的事),其余的三个太守:

刘度、金旋、韩玄,都未作更动。
于是,在荆州七郡中,刘备有了四个郡,孙权只得了一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曹方得了南阳郡和半个南郡


刘备在刘琦病故之后,又授意部下公推他为荆州牧,事前,不曾与孙权打过招呼。孙权于是对刘备开始不

满。
当年刘备与周瑜追曹操追到江陵时,刘备曾对孙权打过招呼,表明自己要驻扎在江陵对岸的油江口,孙权

表示同意。这油江口,属于武陵郡的孱陵县,在法理上既不属于孙权也不属于刘备,而属于当时的荆州刺

史刘琮,或者说属于武陵太守金旋。然而当时孙刘联军已控制了这一地区,刘备是有资格在这油江口驻扎

部队,并在这里建筑一个新城,取名为“公安”,比起孙权喧宾夺主,抢了刘琦的江夏郡,任命程普为江

夏太守,刘备不见得在道义上有什么逊色,更绝对说不上欠了孙权什么人情、债务。
孙权不甘心,两度为了荆州几郡的地盘,与刘备失和,事后,他自己,或者他下面的文人,就造出一段借

荆州的虚构故事,以掩饰孙权背弃同盟,袭击关羽的丑行。
当时汉朝并没有亡,天下是大汉的天下,领土是皇帝的领土,除了汉献帝本人行使其自由意志之外,没有

第二个人有权力把任何一州赏给任何人,或借给任何人。
孙权从来没有占领过武陵,也没有占领过孱陵县,他如何能把这油江口借给刘备呢?
孙权对于刘备的不放心,是在刘备进川后。在刘备夺取益州后(除汉中外的),孙权终于按捺不住,派吕

蒙带两万兵进入湖南,且同时任命了长沙和零陵、桂阳三郡的太守以下的官吏。不任命武陵,是因为那是

刘备原居地公安城的所在地,他还是没敢太过份的。
长沙与桂阳两郡望风而降(赵云已去了四川,长沙太守是廖立,他是望风而逃,一口气逃到了公安),只

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接到报告后,就亲自赶回了公安城,并派关羽带兵与鲁肃、吕蒙对敌。
孙权得报也从扬州吴郡的京县(今镇江)赶到陆口,并派鲁肃率兵一万,进驻益阳。
传奇性的“单刀赴会”,就在此时的益阳出现。
只是这单刀赴会,不是关羽赴会,而是双方的将领不带部队,各自前来指定位置谈判,军队都在百步之外


曹操在这时犯了个大错,他以为孙刘要火并,马上开始准备攻取汉中的工作,刘备闻听后,主动向孙权让

步,情愿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都让给孙权(注意,不是归还,是让!),仅仅要求以一个南郡作为交

换条件。孙权欣然接受,于是荆州问题,暂时风平浪静。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5-26 08:40

是的,我印象中也是大致如此.
作者: 密林繁星    时间: 2006-5-26 09:09

可惜了郝普,如果关二北伐他留守后方,至少关二不会输的这么快。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5-26 10:47

他投降东吴了。
最后他也投降了,是对坚守没有信心了。其实先主已经快到了。好像他很后悔。
记忆中的印象,可能不对。
作者: zmgo    时间: 2006-5-26 12:09

郝普能力不错的,只是上了吕蒙的当。吕蒙写信骗郝普,说关羽败于曹操,刘备远在汉中。
其实当时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在益阳,离郝普很近。后来郝普非常后悔。
作者: hengsf    时间: 2006-5-26 12:20

写的真好,明明白白的~~~拜读高论!
作者: piggy    时间: 2006-5-29 19:18

整段历史没有什么大出入。
只是,所谓地是朝廷的地,未免欠妥。如果都是朝廷的,诸侯还打什么呢?
而且,楼主的口气好像是说,荆州是朝廷,其它的地方都不是朝廷的似的。
作者: 镇北将军    时间: 2006-5-30 08:30

诸候是为了抢地盘啊~

既然是抢地盘争天下~就不要用什么借不借~欠不欠的大义明份~
作者: 笑谈三国    时间: 2006-6-2 18:17

荆州,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6-2 21:22

楼主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 所谓的借荆州 借的是荆南四郡么?  借的是荆州第一大郡江陵!江陵是曹操北遁后周瑜跟曹征南火拼硬拿下来的,之后曹操军北撤至襄阳此后设了郡。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主
〖江陵〗有津乡。
〖巫〗西有白帝城。
〖秭归〗本国。
〖中卢〗侯国。
〖编〗有蓝口聚。
〖当阳〗
〖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
〖襄阳〗有阿头山。
〖邔〗侯国。有犁丘城。
〖宜城〗侯国。
〖鄀〗侯国。永平元年夏。
〖临沮〗侯国。有荆山。
〖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夷道〗
〖夷陵〗有荆门,虎牙山。
〖州陵〗
〖很山〗故属武陵。

周瑜手表为江陵太守后曾经力主西征刘璋,后壮年而薨,孙权觉得无力伐蜀,又鉴于刘备在荆州渐成势力,进妹固好,于是把自己打下的江陵借给了刘备。三国志有记载,周死后刘备以四郡狭小不足以安民向孙权提出借荆州(实际是江陵)

事实上借的只是一郡,但是不可否认,如果孙权不同意刘备,刘备不可能拿下荆州南死郡,那时的孙刘是唇齿的关系,孙略大于刘,似乎有点象当初刘表跟新野刘备  宛城张绣的关系, 当时孙权或许要效仿当年的袁术 把孙坚当枪替他打天下,但是刘备比孙坚更有独立性,以及周瑜的夭折,促成了这段复杂的历史关系,由此可见,当初周瑜没反对联刘 只是利用刘  在他死后 没有一个可以掌控局势的人,孙权不得已得借出了荆州。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2 21:40

既然是孙利用刘,那么刘后来不还也合道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2 21:45

所以孙以后强夺也合理。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2 21:49

所以啊,荆州这事大家都没失理,但结盟后背后捅人一刀,就不那么光明正大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2 21:59

既然刘备可以在结盟之后见死不救就怨不得孙权在背后捅上这一刀。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6-2 22:18

刘备自赤壁前乞得东吴军抗曹,至彝陵之战残败陆逊之间,作为盟友,刘备除了替孙权照顾了孙夫人,还做了什么? 真不知道所谓的背盟到底指得是谁? 没有孙权会有他刘备么,不要告诉我刘备+关羽+诸葛能打败曹操。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2 22:20

貌似孙权诈死
何况关羽还在挡住乐进
刘备就孙权的原计划好像也只不过是保住关羽,效果上问题不大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2 22:23

见死不救与在背后插一刀,可完全不一样,前者可没害人,但背后插一刀,就是害人了。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2 22:25



QUOTE:
原帖由 常山关益德 于 2006-6-2 22:18 发表
刘备自赤壁前乞得东吴军抗曹,至彝陵之战残败陆逊之间,作为盟友,刘备除了替孙权照顾了孙夫人,还做了什么? 真不知道所谓的背盟到底指得是谁? 没有孙权会有他刘备么,不要告诉我刘备+关羽+诸葛能打败曹操。

作为盟友,拐跑人家老婆,以及诱拐人家儿子未遂,又算什么。
没有孙权当然有刘备,刘备比小孙大二十多岁了,构不成条件关系,蝴蝶效应都扯不上。
没有刘备的威名,东吴敢不敢和曹操一战都还是问题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2 22:26



QUOTE:
原帖由 常山关益德 于 2006-6-2 22:18 发表
刘备自赤壁前乞得东吴军抗曹,至彝陵之战残败陆逊之间,作为盟友,刘备除了替孙权照顾了孙夫人,还做了什么? 真不知道所谓的背盟到底指得是谁? 没有孙权会有他刘备么,不要告诉我刘备+关羽+诸葛能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刘备就没功劳吗?没刘备,你当周瑜就能打败曹操,连武帝纪里,都将曹操写为败于刘备之手,而非周瑜。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2 23:01

见死不救相当于犯罪分子的帮凶。
既然做了盟友居然见死不救,谁还会把你当盟友。先有见死不救后才有背后一刀,一报还一报。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2 23:03

见死不救可不能算帮凶,连刑事责任都不负,而背后插一刀,至少是故意伤害。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2 23:09

这样啊。
反正留着一个见死不救的盟友也没什么用处,既然不当他做盟友有机会捅一刀是必然要捅的。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2 23:11

还是有用的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作者: operat01    时间: 2006-6-2 23:11

小刘就是卑鄙啊~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2 23:12



QUOTE:
原帖由 operat01 于 2006-6-2 23:11 发表
小刘就是卑鄙啊~

小兄弟莫非姓刘?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2 23:14

阁下歪理又来了,让我想起概率论,以及关羽混战中杀颜良,史记中的破绽,在下罢战了。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6-3 12:04



QUOTE:
原帖由 xwhero 于 2006-6-2 22:23 发表
见死不救与在背后插一刀,可完全不一样,前者可没害人,但背后插一刀,就是害人了。

荆州借了不还 错在蜀先,蜀国总是在领地问题上理亏在先,把出师的名义给了东吴,蜀国国力本来就弱 还想两线作战,占着半个荆州,这跟割地馈燕的齐桓公 差距可不是一点,结果为证,齐小损而得王霸之基,蜀小得荆州3郡 直接导致最后的灭亡,其实保荆州 失和于东吴是刘备决定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否则,关羽 张飞 魏延 出汉中, 吴攻东线,历史可能会改写。蜀国缺少的是能看清形势的谋士。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6-3 12:13



QUOTE:
原帖由 xwhero 于 2006-6-2 22:26 发表

赤壁之战,刘备就没功劳吗?没刘备,你当周瑜就能打败曹操,连武帝纪里,都将曹操写为败于刘备之手,而非周瑜。

既然你认为刘备有功劳 证据在哪,除了追击曹操败军,赤壁之战的功劳都是周瑜的,曹操南下打的就是刘备 不是东吴,东吴鉴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出拳相助,虽然奔吴论未必属实,但有没这个言论仅仅是名义上的从属 以及同盟而已,事实的处境奔与不奔 境况都没大的区别,刘备溃兵不能独败曹操是事实,切赤壁的哪个版本史书都没记载刘备在这战役的作为。

三江口,苦肉计,火烧赤壁 都是东吴水军的杰作,作为刘备的主力 关羽水军可没出现在战役当中,既然战役都在水上进行,刘备的步兵有何贡献可说? 事实就是事实蜀迷们可以休亦。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3 22:15



QUOTE:
原帖由 常山关益德 于 2006-6-3 12:04 发表


荆州借了不还 错在蜀先,蜀国总是在领地问题上理亏在先,把出师的名义给了东吴,蜀国国力本来就弱 还想两线作战,占着半个荆州,这跟割地馈燕的齐桓公 差距可不是一点,结果为证,齐小损而得王霸之基,蜀小得 ...

拜托看清楚,应该给齐桓的光辉形象做反面教材的是谁?后备诣京见权看看玄德公到过什么地方,孙权割让起来只怕爽得很。
荆州借了不到半郡还了两郡,貌似东吴赚大了
东吴连个没多少兵的合肥都打不下,指望他们进攻?除非他们先和曹公结盟
历史改写倒是必然的,中国只怕不会分裂这么久,的确缺少的是能看清形势的谋士,早晚都是统一,何必争这一日之短长呢?荆降之日直接投于曹公,与孙将军共会猎于吴,岂不大妙。

另外:蜀小得荆州3郡 直接导致最后的灭亡
实在远胜于家师的初平看汉亡,莫非是祖师爷来了?
作者: robinyaogo    时间: 2006-6-5 16:38

邱吉尔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荆州之事不是谁有理没理,只看有利没利,哪种政策更有利就用哪种,所以才有刘备“借”荆州,
孙权嫁妹,以及后来破盟的种种。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5 18:21



QUOTE:
原帖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6-3 22:15 发表

另外:蜀小得荆州3郡 直接导致最后的灭亡
实在远胜于家师的初平看汉亡,莫非是祖师爷来了?

你没事吧,想继续跟我吵架明说,再有事没事来阴的别怪我以后不给你面子。


荆州借了不到半郡还了两郡?南郡十七城除宜城、鄀、邔、襄阳、中卢五县之外,共有十二县在孙权手里,这叫不到半郡?
你从哪给刘备划拉出两郡的,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你当文聘是空气?
江夏郡十四城蕲春、鄂、西阳三县在孙权手里,南新市、平春、鄳、轪、平春五县在曹操手里,云杜、安陆、沙羡、邾、西陵、竟陵六县在刘备手里。刘备才是不到半郡。
江夏郡在刘备手里不到半个。用不到半个换大半个,从土地人口和经济上来说孙权亏大了才是真的。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5 19:38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6-5 18:21 发表

你没事吧,想继续跟我吵架明说,再有事没事来阴的别怪我以后不给你面子。

这个嘛,俺可没有指桑骂槐的水平,前面跟那位常山的兄台扯得远了点,最后开个玩笑缓和一下,没想到得罪您了,说明小徒语言能力还差了一点,辞不达意,赔罪赔罪。

二郡嘛,说的是还,不是换
不到半郡嘛,如您所言孙南郡-刘江夏,自然是不到半郡
至于吃亏一说,仍是和常山兄扯着玩的数字游戏。小徒也知道自然是刘备赚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5 21:01

根本就没有还二郡的事。孙刘在荆州就这么一次和平交易。第二次是孙权用武力强行夺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在曹操拿下汉中的情况下刘备被迫让步。第三次就是关羽败亡了。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5 21:10

曹操拿下汉中,受威胁的不只是刘备,同样还有孙权。刘备那五万兵也不是白吃饭的,吕蒙虽占,未必能守,因此两家基本还是在友好嗟商的基调下完成这次谈判。在这种基调下,二郡自然是刘备“还”给孙权的。而且当时的孙权可能觉得要刘备二郡就不错了,所以还把零陵又还给刘备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6-5 21:42

仅仅是刘备受威胁吧。孙权不怕和刘备开战,刘备到了公安又派关羽带三万兵下益阳,吕蒙、孙皎、潘璋、鲁肃已经拉开架势准备和刘备干一仗了。可惜关键时刻刘备气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这次不仅是还二郡。双方的谈判中涉及长沙、江夏、桂阳、南郡、零陵、武陵一共六个郡,实际上是重新划定势力范围。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6-5 22:19

这就是三国的魅力所在了
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这句话用在孙刘身上都说得通
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在这种情况下,孙还还了刘零陵,可见孙权也怕
至于重新划定势力范围,在借和还的东西不一样,如此乱七八糟的弄了一通知后,重划一下还是很合理的

[ 本帖最后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6-5 22:21 编辑 ]
作者: 小黑脸    时间: 2006-6-5 23:13

盟友不就是背后用来插刀子的吗,现在国际上还这样呢.有什么好争辩的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5 23:15



QUOTE:
原帖由 小黑脸 于 2006-6-5 23:13 发表
盟友不就是背后用来插刀子的吗,现在国际上还这样呢.有什么好争辩的

又来一个更高深的,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7 03:27



QUOTE:
原帖由 常山关益德 于 2006-6-3 12:04 发表


荆州借了不还 错在蜀先,蜀国总是在领地问题上理亏在先,把出师的名义给了东吴,蜀国国力本来就弱 还想两线作战,占着半个荆州,这跟割地馈燕的齐桓公 差距可不是一点,结果为证,齐小损而得王霸之基,蜀小得 ...

诸葛亮后来数次攻魏,东吴有什么配合吗?如果让荆州,刘备打曹操是要需要东吴的配合,而东吴的配合不是他能掌握的,荆州让了,刘备想恢复汉室基本无望。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6-7 03:32



QUOTE:
原帖由 常山关益德 于 2006-6-3 12:13 发表



既然你认为刘备有功劳 证据在哪,除了追击曹操败军,赤壁之战的功劳都是周瑜的,曹操南下打的就是刘备 不是东吴,东吴鉴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出拳相助,虽然奔吴论未必属实,但有没这个言论仅仅是名义上的从属  ...

《武帝纪》中称,赤壁是败于刘备,压根就没有东吴什么事,《先主传》与《吴主传》中,均写是并力破曹,哪里说赤壁之战都是周瑜的,曹操南下打的就是刘备,但当阳之战后,曹操就要连东吴一块收拾了,既然作战一起,那么成果也应共享。
作者: gsyzj    时间: 2006-6-7 15:13

在乱世,是这样的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6-6-7 16:16



QUOTE:
原帖由 xwhero 于 2006-6-7 03:27 发表

诸葛亮后来数次攻魏,东吴有什么配合吗?

您先把基础的东西搞好.
这样反问一句还差不多.东吴北伐时候,诸葛亮才牵制了多少兵力?
作者: 镇北将军    时间: 2006-6-7 20:48

这是没办法的~

古代又没电话~东西隔这么远,难以协调啊~

而且双方都要看情况的~不是想打就打~有好机会才行啊~

关于荆州,我还是老观点~孙吴从来就没借过地盘给刘备~江夏是刘琦的,赤壁后没孙权巧取豪夺,另几郡都是刘备打下来的,孙权借了哪里给刘备啊?
作者: 飞将中原    时间: 2006-6-9 10:52     标题: 回复 #1 镇北将军 的帖子

地是朝廷的地,地盘是孙权的。刘备无疑就是从孙权手中争得地盘。而孙权同意把自己到手的东西分给刘备,这已经是诸侯最大限度的“借了”。难到你以为孙权不“借给你”,刘备能那么容易得手吗。聘一个虚名的“州牧”侄子?而且照当时孙刘的情况,刘备许诺“要借”也是合情合理的,孙家没有必要捏造。说孙家偷袭关羽不道义的完全是尊刘一派。言语欠实。
作者: 强权就是公理    时间: 2006-6-9 21:32



QUOTE: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6-6-7 16:16 发表

您先把基础的东西搞好.
这样反问一句还差不多.东吴北伐时候,诸葛亮才牵制了多少兵力?

您最好先把基础的东西搞好。
在诸葛亮在位时,诸葛亮北伐几次,东吴攻打魏国几次?
诸葛亮没牵制魏国?司马带的军队都是边防军啊?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6-9 23:27



QUOTE:
原帖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6-9 21:32 发表

您最好先把基础的东西搞好。
在诸葛亮在位时,诸葛亮北伐几次,东吴攻打魏国几次?
诸葛亮没牵制魏国?司马带的军队都是边防军啊?

不是诸葛无能,实在是吴国太过废物,就算诸葛把魏全军都牵制住,只要有几十个人吴国就过不了合肥。“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於是引退。”这简直是笑话。

[ 本帖最后由 万人刀 于 2006-6-9 23:37 编辑 ]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