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夏侯渊平陇右、凉州之战 [打印本页]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13 20:25 标题: 夏侯渊平陇右、凉州之战
一、概述
曹操族弟夏侯渊字妙才,《魏书》记载: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大破凉州诸军。
十七年,委任夏侯渊镇守长安,督关中,监视马超、韩遂的残余势力。夏侯渊击马超馀众梁兴等屯于蓝田。
十八年,汧氐叛迎马超。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为了彻底扫平西凉诸军和叛乱诸羌,护军将军夏侯渊与张郃、张既等率领三、四万精锐曹军出陈仓、破马超、过略阳、战兴国、斩韩遂、降高平屠各,进而,围枹罕擒“河首平汉王”宋建,又派张郃“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全部平定。
此次出战夏侯渊所督诸军狂飙猛进、追亡逐北,全部时间不足十个月,行程达到1500多公里,大型战斗三次,破敌十余万,解决了关中、陇右反叛势力的威胁,并且多次出现后汉三国不多见的“轻兵步骑,抛弃辎重”的突袭战法,而且收效很大。
曹操曾明令嘉奖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建安二十二年,夏侯渊拜征西将军。
二、由来以久的西部动荡
汉时西羌的叛乱与朝廷的镇压几乎没有停止过。《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汉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将兵十万人击平之。始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焉”。“护羌校尉”的出现,可以说是汉朝抵御反叛诸羌的一个象征。
东汉末时,由于华夏开始东乱,西羌乘势而起,也出现叛乱。于是汉王朝派遣得力大将镇守西北边陲。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凉州三明”。
《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记载: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
到了汉中平元年,竟然有人在西羌明目张胆自立君王,对抗汉朝。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湟中月氏胡......中平元年,与北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右焉。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后来韩遂等人兼并羌胡,使汉人势力进入西羌,出现这个情况还有董卓,《后汉书·郑泰传》记载:“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董卓拥有全部的这六支力量。
而强悍的西凉兵跟随董卓进京,迫使关东群雄联手,结果却没能灭掉董卓,还是并凉军事集团的内讧才使董卓灭亡。
马腾、韩遂在西北深入羌、胡、湟中、屠各等势力,其军事实力号称十万。
结果被曹操在建安十六年的渭河之战一举击溃,马超、韩遂逃回陇右、西羌。
但是,曹操还远没有彻底灭亡他们,这其中的首脑,马超、韩遂没有捉到,程银、李堪、梁兴等人也统众在外(注一),曹操自己也说了:“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连曹操自己都说“不一二年不可定”的西部,夏侯渊仅仅用了十个月就彻底扫平了他们,甚至在西羌根深蒂固的本地反叛势力也一并铲除,消灭了盘踞在那里达三十年之久的宋建,直接打通了河西与汉中央的联系,为魏晋中国西部版图的确立打下坚实基础(注二)。
三、兵出关中,西逐马、韩
建安十七年,曹操回去业郡,把长安交给夏侯渊,任命他为护军将军,督关中众将。
夏侯渊首先击败“南山刘雄”(注三)。凉州将梁兴在蓝田,曹操命令夏侯渊继续进击,夏侯渊在鄠斩梁兴,被封为博昌亭侯。
建安十九年,马超、韩遂在西羌养成气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赵衢、尹奉、姜叙起兵叛马超,杀马超妻子,马超回师围祁山,赵衢等人向夏侯渊求救。
当时有很多将军认为必须有曹操亲自下达的命令我们才能动兵,但是,夏侯渊知道这样贻误了战机,他说:“曹公在邺,往返足足四千里,等等到命令,姜叙等人必然已经完蛋了,我们必须急袭攻击”。
于是,为了达到“急袭”的效果,夏侯渊命令张合为前锋大将,率领五千精锐步骑速出陈仓,自己统帅大军跟进。
我们都知道,从关中出陈仓的路并不好走,而要救祁山,夏侯渊也可以走安定大路,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安从坦途”,这样安全的多。但一则时间紧迫,一则为了出其不意,夏侯渊选择了急袭。
而张合军的出现根本就出乎马超意料之外,他很难想到曹军的增援部队如此迅速的出现自己背后。无奈,他仓促之中率领数千羌骑迎战张合,结果还没有交手就跑了,于是张合收缴了大批军械物资,夏侯渊随后赶到,救了姜叙等人。《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此时的韩遂在祁山北面的显亲,个人估计他是要呼应马超。当他察觉夏侯渊急袭马超,弄得他六神无主,搞不清这支神出鬼没的部队是从哪来的,结果连粮草都没来不及带就跑了。没想到这一跑还真救了他一命,因为夏侯渊当时确实要急袭他。
夏侯渊突击跟进,一直追到略阳城,离韩遂只有二十余里。有人建议与韩遂决战,有人认为应该进攻兴国。但夏侯渊却认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
为什么要打长离?因为那是韩遂军羌人部落的老家。夏侯渊当机立断,掉转部队,留下辎重在后,亲率“轻兵步骑”急袭长离。长离的羌人根本没有防备,被夏侯渊的精兵杀散。《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夏侯渊)攻烧羌屯,斩获甚众。
羌人得知老家被抄,马上赶奔长离,此招正中夏侯渊下怀!曹军众将看到韩遂到来,想“结营作堑”与战,夏侯渊一口拒绝,他说:“我转斗千里,现在如果结营作堑,则士卒士气已泻,应当一鼓作气,敌军虽众也能胜利”。于是勒鼓助战,率领精锐曹军与羌军野战,结果大破韩遂,获得他的“旌麾”。
夏侯渊马不停蹄,又回到略阳,进围兴国。窝在兴国的“氐王千万”早就被这支纵横千里,所向披靡的曹军吓破了胆。《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馀众降。
随后,夏侯渊又北进到高平,屠各人“皆散走,收其粮谷牛马”。至此,马超、韩遂势力在陇右的主力已不复存在。
曹操“假渊节”,表示夏侯渊拥有了战时“先斩后奏”的权力。这是对他此次出战的最好注解。
四、荡平宋建,威镇西域
宋建何许人也?他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平元年反叛诸羌的代表人物。根据《后汉书注解》引《献帝春秋》曰::“凉州义从宋建、王国等反。诈金城郡降,求见凉州大人故新安令边允、从事韩约。约不见......‘约’改为‘遂’”。
联系《裴注三国志》引《典略》曰:(韩)遂字文约,始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会凉州宋扬(建)、北宫玉等反,举章、遂为主,章寻病卒,遂为扬等所劫,不得已,遂阻兵为乱,积三十二年,至是乃死,年七十馀矣。
可见,宋建就是在那时崛起的。(笔者按:中平元年(185)到建安二十年(215),整三十年,与《裴注引典略》记载出入两年,又《三国志·夏侯渊传》所说: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但翻阅《文选注释》的《典略》却成了:韩遂,字文约,在凉州阻兵为乱,积三十年,建安二十年乃死。前者疑有“虚岁”一说,后者记载符合实际。)
大家不要认为他只是一伙流寇,对于这股力量,汉朝廷是有过大规模征缴的,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汉书·董卓传》明文记载:(张)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三年春......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寇掠三辅......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
两个“三万”和一个“十万”就说明规模并不小。诚然,这十万部队军民混杂,但考虑到羌胡人“全民皆兵”的性质,以及剽悍的民风,其战斗力也不会太低。
夏侯渊的对手就是这个盘踞在陇右达三十年的“河首平汉王”宋建。
由于资料的匮乏,具体战斗过程已经不清楚,相关记载如下: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馀年。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冬十月,曹操遣将夏侯渊讨宋建于枹罕,获之。
《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初,陇西人宗(宋)建在枹罕自称「河首平汉王」,署置百官三十许年。曹操因遣夏侯渊击建,斩之,凉州悉平。
《三国志·周群传》引《续汉书》记载:十七年十二月......是时,刘璋据益州,张鲁据汉中,韩遂据凉州,宋建据枹罕。明年冬,曹公遣偏将击凉州。十九年,获宋建,韩遂逃于羌中,被杀。其年秋,璋失益州。二十年秋,曹公攻汉中,张鲁降。
《三国志·张既传》记载:又与夏侯渊(征)宋建,别攻临洮、狄道,平之。
《三国志·张合传》竟然只有区区一句:又破马超,平宋建。
即使参阅《三国志·夏侯渊传》的记载也只是: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馀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
《资治通鉴》的记载也没有出这些的范围。
如果根据以上记载,则我们只能知道:曹操在建安十九年的十月,命令击溃韩遂主力的夏侯渊由兴国进攻宋建,夏侯渊到了之后,围攻枹罕一个月,随后斩杀宋建,后来韩遂也被属下杀了,夏侯渊派遣张合进击湟中,陇右、凉州诸羌投降,西部平定。
但仅仅这些实在让人觉得不过隐,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还有《裴注》。
《裴注三国志·张既传》引《魏略》记载:成公英,金城人也。中平末,随韩约为腹心。建安中,约从华阴破走,还湟中,部党散去,唯英独从。
《裴注三国志·张既传》引《典略》记载:韩遂在湟中,其婿阎行欲杀遂以降,夜攻遂,不下。遂叹息曰:“丈夫困厄,祸起婚姻乎!”谓英曰:“今亲戚离叛,人众转少,当从羌中西南诣蜀耳。”英曰:“兴军数十年,今虽罢败,何有弃其门而依於人乎!”遂曰:“吾年老矣,子欲何施?”英曰:“曹公不能远来,独夏侯尔。夏侯之众,不足以追我,又不能久留;且息肩於羌中,以须其去。招呼故人,绥会羌、胡,犹可以有为也。”遂从其计,时随从者男女尚数千人。遂宿有恩於羌,羌卫护之。及夏侯渊还,使阎行留后。乃合羌、胡数万将攻行,行欲走,会遂死,英降太祖。
这样一来,就使夏侯渊的此次战斗丰满了许多,即使它只是侧面描写。
从中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夏侯渊的部队既不适合长期攻坚,又不适合长途追击,说明其军队数量不多于宋建和韩遂;而韩遂后来竟然招募数万胡、羌人,要不是韩遂被部下杀死,夏侯渊取胜估计还要费点劲。夏侯渊其实是在以孤军穿插作战,否则不会出现“使阎行留后”的句子。会不会张合就是那支穿插的部队?因为“湟中”和“金城”都在“枹罕”北,临黄河,而“河关”就是在“枹罕”正后方。夏侯渊破宋建在枹罕,怎么说“及夏侯渊还,使阎行留后”?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夏侯渊孤军深入金城郡,分割包抄,轻兵突击,各个击破。“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应该就是这种性质的部队。
曹操褒奖夏侯渊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后来曹操接见西羌诸王,一定要夏侯渊陪同,诸羌畏之如虎(注四)。
五、夏侯渊的行军路线和兵力分析
1、夏侯渊的行军路线
按《三国志·夏侯渊传》的记载已经很明白:长安——陈仓——祁山(破马超)——略阳——长离(破韩遂)——兴国——高平(降屠各)——枹罕——金城——湟中。
我粗略的的丈量估算了一下,夏侯渊单程行军已经在1200公里以上,再加上数次的诱敌——回师,其行程至少达到1500公里,要知道这还不包括平宋建的迂回行程(因为我们无法得知他是如何迂回的)。
按《后汉书·献帝纪》: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刘备破刘璋,据益州。冬十月,曹操遣将夏侯渊讨宋建于枹罕,获之。
又有《三国志·曹操传》: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
可见,夏侯渊此次建安十九年的出征是从元月到十月。
另外,古代的交通条件使行军大大受限制,比如夏侯渊从长安到祁山的“急袭”救援其实走了十余天(注五),但陈仓道小道难走,这已经算很快了。
2、夏侯渊的兵力分析
先看韩遂、马超、宋建部队的兵力。
他们的兵力记载很零散,而且不完整。前面已经分析宋建、韩遂拥众十万。即使被曹操击败韩遂主力,但经过两三年的修养,其兵力已经恢复很多。要知道韩遂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还能召集数万人参战,更何况他们还联合了氐王。
仅主力骑兵,韩遂一部就有万骑。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韩遂徙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率羌、胡万馀骑与夏侯渊战,击,大破之,遂走西平。
马超的兵力也万余人马,又有张鲁的增援。
《三国志·杨阜传》记载: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馀人,攻城。
宋建的兵力可以参考《后汉书》,十余万人马都拿不下。当然,这是与边章、韩遂联合的结果。但是,宋建的部队包括“湟中义从”等剽悍人马,绝不是酒囊饭袋,否则他也不能称王三十年。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
夏侯渊的兵力几何不见正史记载,但在陈琳的《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有一段话:
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唇齿。偏将涉陇,则建约枭夷,旍首万里;......又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搤据庸蜀。
这里说“精甲五万”,而实际我们知道,作为“檄文”,夏侯渊的部队只会少于五万,不会多于五万。正如陈琳的另一篇大作《绍檄州郡文》写的:“长戟百万,胡骑千群”,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篇檄文说的时间是在夏侯渊平宋建之后的两三年,建安二十一年的事情,《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二十一年,增封三百户,并前八百户。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馀万斛。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
综上所述,夏侯渊纵横陇右的部队肯定不及五万,因为要除去新投降的“武都氐羌”和张鲁军一部分。估计夏侯渊部队的数量在三、四万人,其中是不是包括那支那渭河之战中大破凉州兵的五千虎骑呢?存疑。(注六)
可以肯定的是,夏侯渊的部队总数量远不及凉州诸军,夏侯渊是以急袭的方式各个击破。
六、夏侯渊用兵特点的小结:
《魏书》说他: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我总结夏侯渊用兵就是一句话:突击突击再突击,前进前进再前进!
这一点与二战的那个“沙漠之狐隆美尔”十分接近,在北非战场,隆美尔击败数倍于己的英军,他的直属“德国装甲第七师”被盟军呼为“魔鬼师”。
中国西汉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是这样的一位典型,虽然霍去病的指挥比夏侯渊多了几分灵性,但要知道霍去病有强大的西汉帝国供他折腾,其活动空间也远比夏侯渊更大。
夏侯渊的这种“急袭”战法有几个特点:
A、抛弃辎重:“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
B、迂回穿插:“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
C、以战养战:“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收遂军粮,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馀里”。
D、大胆突击:“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
七、必须说明的几点问题:
1、夏侯渊在西部并非百战百胜,逐马超也并非全是他的功劳
《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
可见在建安十七年的增援战中,夏侯渊是吃了败仗的。这场败仗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於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或许夏侯渊是吸取了这次救援迟缓,从正面突击难度太大的经验,使他能在建安十九年的救援中不等曹操命令,“急袭”救援,而且收效很好。
《三国志·杨阜传》记载: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於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陇右平定,太祖封讨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赐阜爵关内侯。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 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可见,真正迫使马超在建安十九年败走汉中的人是杨阜等人,夏侯渊是起到了制胜一击的作用。
2、夏侯渊为将的不足。
《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可见对于夏侯渊“但知任勇,一匹夫敌”的性格特点,曹操早有训诫,可惜夏侯渊没能听取,这阻碍了他向更高的指挥阶层迈进,也使他最后命丧沙场。
《三国志·法正传》载法正语:“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果然,当夏侯渊遇到比他更勇的黄忠,他败了。
其实象这类“急袭”见长的将军,都有骄人战绩,却也同时伴随着大败。
隆美尔后期遇到蒙哥马利的大部队,兵败埃及。
项羽曾创造“彭城之战”的经典急袭战例,可惜最后还是兵败陔下。
霍去病虽无大的败绩,但据说还是死于自己远征途中所染瘟疫。
所以说,“以正合,以奇胜”才是大道。
但曹操对夏侯渊还算不错,在他战死后谥曰“愍侯”。要知道号称“亲如兄弟”的刘备对丢荆州的关羽可没有任何追谥,直到死后40年的“后主景耀三年秋九月”,才得到蜀汉追谥。
——————————————————————————————————---
(注一):《三国志·张鲁传》引《魏略》:时又有程银、侯选、李堪,皆河东人也,兴平之乱,各有众千馀家。建安十六年,并与马超合。超破走,堪临陈死。银、选南入汉中,汉中破,诣太祖降,皆复官爵。
(注二):《三国志·阎温传》记载:先是,河右扰乱,隔绝不通,敦煌太守马艾卒官,府又无丞。.......华欲救进,西顾恭兵,恐急击其后,遂诣金城太守苏则降。《三国志·苏则传》记载: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氐,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可见当时河西与关中的联系被叛军阻隔,直到夏侯渊平凉州。
(注三):《三国志·张鲁传》引魏略:刘雄鸣,部党不欲降,遂劫以反,诸亡命皆往依之,有众数千人,据武关道口。太祖遣夏侯渊讨破之,雄鸣南奔汉中。(笔者按:“刘雄鸣”疑为刘雄。)
(注四):《三国志·夏侯渊传》: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
(注五):《裴注引皇甫谧列女传》记载:异复与昂保祁山,为超所围,三十日救兵到,乃解。(笔者按:三十日为来回时间,故夏侯渊的救兵是十余日到达。)
(注六):《裴注三国志》记载:“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图片附件:
[1]
凉州刺史部.jpg (2006-4-13 20:25, 544.77 K)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04
http://xycq.org.cn/forum/attachment.php?aid=13733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13 20:29
没有找到夏侯渊此战的示意图,没有办法,传个后汉地图上来吧,不知道能不能应付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6-4-17 20:40
顶下,感觉妙才属于奔放型将领,要么赢得干净利落,要么输得彻底....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7 22:00
从长安,到陇右。克马超,平宋建,降诸羌,善轻兵长袭,胜利后先取敌人粮草(很重视补给),勇猛无比。汉中战役之前,夏侯渊除被马超击败的一次外从无败绩。汉中战役时,刘备率亲兵分十路攻张颌,不能胜,然后放火,夏侯渊见火起,前往救援,谁知被黄忠奇袭,死的可惜。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18 09:37
:&夏侯渊不可独任!
作者:
zmgo 时间: 2006-4-18 10:14
渊性狭,虽然是善于突袭的猛将,但稳重不足,一但战场形势不利往往招致大败。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8 10:23
渊在战场不利的时候,容易失去冷静,所以他不适合防守,汉中地理限制了他的发挥。
作者:
密林繁星 时间: 2006-4-18 10:29
夏侯渊适合打突击,进攻时是一把尖刀.
如果要防守,张辽曹仁似乎更稳重.
如果要拿下四川,夏侯督汉中没错;但是曹操只想守汉中.
不过以上都是事后诸葛亮.
我觉得夏侯渊成功的很重要一点是曹魏的兵精锐,从整体讲,曹魏的兵是汉末这么多政权中战斗力最强的.典型的就是夏侯渊挂了,部队马上团结在张合手下;而别的部队都有一溃千里的场面.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8 10:34
曹操在打下汉中后,紧接着打西川应该会轻松一些。曹魏军比较混杂,在中原逐鹿时有老底子青州兵,后来收降袁绍在河北的精锐,普遍素质很高。将领也很优秀,攻守兼备的有张颌,张辽,善防守的有曹仁,善进攻的有夏侯渊,乐进。曹操下汉中后,西川一夜之间,人心惶惶,马上挥兵打西川应该是首选吧。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4-18 11:25
曹操打下汉中本来就是走的狗屎运,再拿自己的疲军去打益州岂不是和当年南征如出一辙,阿瞒自然不愿意在同一个坑里面摔第二个跟头,更何况以蜀道之难,只怕到时连华容道都摸不到了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4-18 11:32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4-18 11:25 发表
曹操打下汉中本来就是走的狗屎运,再拿自己的疲军去打益州岂不是和当年南征如出一辙,阿瞒自然不愿意在同一个坑里面摔第二个跟头,更何况以蜀道之难,只怕到时连华容道都摸不到了
曹操既然被你称作走狗屎运,请问打汉中是不是没有打人家就投降了?
我再引一段话: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於是黜度,不用其计。
请问:刘备打刘璋算走的什么运?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8 11:34
打下汉中靠的是运气?请举证。
另,曹操打下汉中就成疲军了?当年南征是因为瘟疫,北军拿下荆州基本没费力气,当时曹操手下可不是疲军,他败在赤壁除瘟疫外也有轻敌因素,打荆州太容易了。这次假想的打西川可不一样,打下汉中后,曹操手下兵将未必就是疲惫之师,刘备那时刚入川,人心不定,需要休整的是大耳才对,此时出兵才占优势。等后来西川民心定了,刘备凭借险要防守,当然难打了。不是曹操军。司马懿不是建议曹操拿下汉中后继续打西川吗。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4-18 11:44
在汉中阿瞒同志都磨得自己想跑路了,这兵不疲那就真没有疲兵这个概念了
法正知己知彼,刘备自然一战定益州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4-18 12:04
在汉中阿瞒同志都磨得自己想跑路了
不要瞎说,拿证据来
胜了就是知己知彼,败了就是敌人太狡猾,典型的胜负论,
吹捧诸葛亮的时候就说先为不可胜,不能胜人是天命
吹捧刘备的时候就变成了,反正我们有破绽无所谓了,敌人不能用正说明我们知己知彼,以此论证,那蜀国还不个个都是天神?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4-18 12:25
本文讨论的是夏侯渊用兵问题。
而不是讨论什么“狗屎运”、“吹捧诸葛亮”的问题。
提醒一下,不要出现讨论时严重跑题。
作者:
风云再现 时间: 2006-4-18 17:26
夏侯渊需勇但计某不足,乃此人之特点也。定军山一战,结局众人皆知。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03:56
原帖由 风云再现 于 2006-4-18 17:26 发表
夏侯渊需勇但计某不足,乃此人之特点也。定军山一战,结局众人皆知。
应该说是谨慎不足吧,我倒是很佩服他知难而进的勇气。我国古代似乎总喜欢把一些猛将说成“有勇无谋”,其实任何一个名将都绝对不会是单纯的”有勇无谋“,他们的失败是有很多因素的。西凉艰险叛乱之地,宋建联合羌人盘踞多年,夏侯渊深入不毛之地,猛追猛打,败韩遂的几场仗就显示出他的智和灵活应变的用兵。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夏侯渊正是《将苑》书中所描述的”骑将“,但未必是”大将之才“。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4-19 09:06
原帖由 风云再现 于 2006-4-18 17:26 发表
夏侯渊需勇但计某不足,乃此人之特点也。定军山一战,结局众人皆知。
有勇无谋之辈又岂可领兵打仗
"诸羌在遂军者,各还种落。遂果救长离,与渊军对陈。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
夏侯妙才智谋是不足,但并非是完全无谋之辈.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4-19 09:27
夏侯不如张合.
作者:
笑谈三国 时间: 2006-4-19 09:31 标题: 回复
夏侯渊哪如张颌?
[qq]569382652[/qq]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09:33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19 09:27 发表
夏侯不如张合.
张颌在前期只是先锋将,夏侯渊却是统帅方面军的大将。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4-19 09:47
原帖由 天水英才姜维 于 2006-4-19 09:33 发表
张颌在前期只是先锋将,夏侯渊却是统帅方面军的大将。
论智谋,妙才的确不如俊乂,张郃以巧变为称,"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以骁勇著称的妙才,在几次硬仗上都体现出了其水准,若是能有一谋将辅之,则如虎添翼.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4-19 10:00
夏侯适合去当个前锋, 却不适合当方面军的大将. 张合适合做方面军的大将, 也适合做前锋.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10:01
原帖由 斩杀大将 于 2006-4-19 09:47 发表
论智谋,妙才的确不如俊乂,张郃以巧变为称,"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以骁勇著称的妙才,在几次硬仗上都体现出了其水准,若是能有一谋将辅之,则如虎添翼.
张颌善巧变应该指他用兵灵活吧,另外他还熟识地理,善于料敌,是个非常优秀的先锋将,随着经验的增加,他后来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将。不过夏侯渊在前期就是一个独领方面的大将,论进攻俊乂未必能比之,俊乂的防守倒是可以。各有所长,夏侯渊的战绩似乎更突出一些吧。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10:08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19 10:00 发表
夏侯适合去当个前锋, 却不适合当方面军的大将. 张合适合做方面军的大将, 也适合做前锋.
渊适合带领方面军实行攻势,张合适合带领方面军镇守一面或是先锋开路。渊做大将的时候,张合一般为先锋,渊督粮草于后,指挥攻势。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10:09
曹洪似乎还是夏侯渊在西北的上司吧?说实话,那位实在不怎么样。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4-19 10:14
原帖由 天水英才姜维 于 2006-4-19 10:08 发表
渊适合带领方面军实行攻势,张合适合带领方面军镇守一面或是先锋开路。渊做大将的时候,张合一般为先锋,渊督粮草于后,指挥攻势。
张合在初投曹操时就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了, 论才干只会在夏侯渊之上. 军中呼声是高于夏侯的, 只是曹操一向不会把太大的兵权放给外姓将领, 一生中只给过于禁一人独立率军督战的权力而已. 其他的都是集中在他的几位亲族大将手里, 如曹仁, 夏侯敦, 夏候渊, 曹洪曹休.
夏侯渊在曹操打败了马超后进行远征, 马超的关中联军已经被击散了, 夏侯渊逐个击破是势如破竹, 却并非十分艰难. 而张合只是在曹家亲族将领弱化后才被委以大任而已.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10:31
夏侯渊击马超那次应该是马超第二次起兵吧,手下军队估计有数万,韩遂似乎在后接应,并非只是追击潼关一战马,韩的残部。夏侯渊先以急袭败马超,然后快速追击正在撤退中的韩遂,韩遂固守,夏侯渊急袭韩遂军士的老家,韩遂军心涣散,顿时瓦解。之后,夏侯渊深入凉州,铲除盘踞陇右三十余年的宋建,使众羌折服。详情参考三国兄的文,根据他的计算,夏侯渊深入反复行军几千公里,一路势如破竹,战绩十分突出。张颌打过街亭,但从整体战绩上来讲没渊那么耀眼。初投曹操之时很少独挡一面,一般为从将,是否有这个能力不得而知。后期证明有独挡一面的才干,但在进攻方面的战绩没有夏侯渊出色。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4-19 10:51
夏侯渊击马超那次应该是马超第二次起兵吧,手下军队估计有数万
----马超果然是会变魔法的. 就是拉壮丁也不能短时间内又拉个数万出来吧? 马超复起兵, 曹操谴夏侯渊趁其立足未稳而急攻之, 韩遂只得固守, 完全就阻不了夏侯渊, 夏侯渊这里不攻坚而去攻敌之必救, 是符合兵法的思路. 平叛后顺道攻打掉宋建等小势, 难度确实不大啊. 夏候渊是优势一方也.
张合在夏侯渊死后被众军推举为帅, 立刻指挥各军挡下了刘备的进攻, 一直坚持到曹操来到. 已经充分显示了其为大将之才. 曹操此后便任命了张合屯兵陈仓监视刘备, 军心逐安. 进攻战绩上速破马谡于街亭而后又迅速平定陇右各地之叛乱. 也就稍有不如夏侯渊而已啊.
作者:
密林繁星 时间: 2006-4-19 10:58 标题: 回复 #29 青蓝 的帖子
张合在夏侯渊死后被众军推举为帅, 立刻指挥各军挡下了刘备的进攻, 一直坚持到曹操来到. 已经充分显示了其为大将之才. 曹操此后便任命了张合屯兵陈仓监视刘备, 军心逐安. 进攻战绩上速破马谡于街亭而后又迅速平定陇右各地之叛乱. 也就稍有不如夏侯渊而已啊.
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因素的曹魏兵训练好,精锐,当然,张的帅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19 11:00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19 10:51 发表
夏侯渊击马超那次应该是马超第二次起兵吧,手下军队估计有数万
----马超果然是会变魔法的. 就是拉壮丁也不能短时间内又拉个数万出来吧? 马超复起兵, 曹操谴夏侯渊趁其立足未稳而急攻之, 韩 ...
之前一直说过了:夏侯渊善于统领大军进攻,张颌善于带兵独挡一面。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4-19 11:04
张合是可攻可守, 更适合为一方大将. 夏侯渊只适合去作为前部进攻, 一但进入相持, 夏侯渊的本事就不灵光了.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4-19 15:37
各有各的优缺点 打仗需要团队配合 个人英雄主义行不通
作者:
密林繁星 时间: 2006-4-19 15:44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6-4-19 15:37 发表
各有各的优缺点 打仗需要团队配合 个人英雄主义行不通
汗,这个个人英雄主义成功的次数也太多了点!
狭路相逢勇者胜,好象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4-19 17:04
原帖由 密林繁星 于 2006-4-19 15:44 发表
汗,这个个人英雄主义成功的次数也太多了点!
狭路相逢勇者胜,好象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个成功法?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4-19 17:14
邓艾、王濬,不知算不算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4-19 17:32
原帖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4-19 17:14 发表
邓艾、王濬,不知算不算
不算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4-20 04:11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19 11:04 发表
张合是可攻可守, 更适合为一方大将. 夏侯渊只适合去作为前部进攻, 一但进入相持, 夏侯渊的本事就不灵光了.
夏侯渊带领方面军进攻,取得的战绩比张合带方面军进攻取得的战绩耀眼吧。我也觉得渊不适合防守。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0 17:37
张合、夏侯渊半斤八两。
法正说他们:“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4-20 23:12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0 17:37 发表
张合、夏侯渊半斤八两。
法正说他们:“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在刘备眼里,张郃、夏侯渊可不是同一水平的:
《魏略》: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1 09:34
俩人应该是同一层次(不胜国之将帅),但在这个层次里或许张合比比夏侯渊多了点了巧变和计谋,所以为人所惮。
在勇武上感觉夏侯更猛一点,就是猛得有点过了头
作者:
密林繁星 时间: 2006-4-21 09:48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1 09:34 发表
俩人应该是同一层次(
不胜国之将帅),但在这个层次里或许张合比比夏侯渊多了点了巧变和计谋,所以为人所惮。
在勇武上感觉夏侯更猛一点,就是猛得有点过了头
感觉两人的差别有点类似于曹操和孙策。
曹操是各种计策都用,也会仗着部队精锐硬吃对方(官渡开打之前扁刘备)。
孙策打仗就是在统帅高的的基础上,一口气打垮对手。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1 09:52
夏侯渊和孙策属于你千万别单纯和他们比猛,这样估计八成会吃亏。
与他们作战需要用谋。
比如夏侯渊在西部,孙策在江东,他们的对手都是既无谋略又勇猛不足的主,他们的战绩是辉煌的。但碰到刘备和陈登们他们就不灵了。:&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6-4-21 12:37
恩,若说到轻而无备,无人可出孙策其右,接下来就是夏侯渊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1 12:42
孙策与夏侯渊还是有不同的,孙策“轻而无备”,夏侯渊“但知任勇”。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21 13:58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6-4-17 20:40 发表
顶下,感觉妙才属于奔放型将领,要么赢得干净利落,要么输得彻底....
最后就是把小命都输给老黄了···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1 16:16
没有刘备、法正的谋略黄忠也杀不了他。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4-21 16:54
黄忠"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也是一员勇将,计谋方面么..貌似无甚记载.
作者:
密林繁星 时间: 2006-4-21 16:58
他进川的时候,上面一直有领导有谋士,如果不是特别出色,基本上显示不出来。
感觉他表现的时间太短,和法正一样,纯粹为了刘备的基业,一闪而过!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6:42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19 10:51 发表
夏侯渊击马超那次应该是马超第二次起兵吧,手下军队估计有数万
----马超果然是会变魔法的. 就是拉壮丁也不能短时间内又拉个数万出来吧? 马超复起兵, 曹操谴夏侯渊趁其立足未稳而急攻之, 韩 ...
文中兵力分析已经很清楚,夏侯渊军远少于凉州诸军。
夏侯渊什么时候成了强势一方?
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
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
宋建是小势?
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
“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6:50
破凉州军不难?那么从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九年曹军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壮大?
“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
按普通的增援夏侯渊那点兵不可能破凉州。
夏侯渊平凉州后曹操封候十一人。曹操大军平荆州,对投降那么多的人才封十五人。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6:55
我怀疑青蓝太常看我的文章吗?
马超第一反叛就有万余人,还有张鲁的支援,那么第二次他即使有数万也不需要变魔术的本事。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2 17:12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2 16:42 发表
文中兵力分析已经很清楚,夏侯渊军远少于凉州诸军。
夏侯渊什么时候成了强势一方?
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
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 ...
马超单独一人就拉了数万? 那么, 不知道节度使是不是要说, 夏侯渊对付的凉州军有数十万了?
---马超数万, 韩遂???, 宋建十余万步骑, 其他还没算.
其实, 正如当年曹操仅余三城程仲德尚进言说: 三地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从其中可见, 这里面的二十万数字里, 仅是能战之士,郡兵而已, 其中能调去作战的. 并不多.
而夏侯渊本人率来的部队则非郡兵. 而这数量有没水份也很让人怀疑. 如: 曹操打马超就有斩首亿万计的浮夸记载. 再由曹操, 诸葛亮等人征战讨伐时, 都有多调郡兵皆不应, 不救, 还有就是成万的逃亡. 这其中便可知. 马超, 宋建, 韩遂等虽然是号称"拥数万, 十万步骑"之辈, 而实际上多是郡兵, 而不是能全部直接投入战场的部队.
否则, 十余万, 数万的军力, 韩遂的兵力远胜于夏侯渊, 又岂会无兵御其腹地?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2 17:17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2 16:50 发表
破凉州军不难?那么从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九年曹军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壮大?
“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
按普通的增援夏侯渊那点兵不 ...
破凉州比平吕布, 战袁绍, 攻刘备, 磕孙权当然不难.
建安16年到建安19年? 曹操这3年间跟孙权冲突了两次. 夏侯渊那点"普通增援的兵力"? 怎么会是普通?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7:27
呵呵,首先我没说马超就有数万,我只是说即使有也不用惊讶。
韩遂?我文中很明白的写着“仅骑兵就万骑”,太常大人没看到?
另,太常大人是没看懂我的引文,这段引文原文也有,是出自《后汉书》那个十万人不是凉州军,而是征剿的汉军数目,结果是唯董卓没有损失,其余皆败。太常大人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后汉书·西羌传》和《后汉书·董卓传》。对了,单看后汉书是没有宋建此人,需是〈后汉书注释〉
是不是浮夸看出自什么记载,我引的的资料可有什么不可信的地方,请太常大人一一指出。
否则, 十余万, 数万的军力, 韩遂的兵力远胜于夏侯渊, 又岂会无兵御其腹地?
如果是这个理由来置疑史书记载,那么我我文中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如果按正常攻击夏侯渊确实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三国演义〉写这段记载是这样的: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令姜叙等各各分守。
确实很简略呀。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7:35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2 17:17 发表
破凉州比平吕布, 战袁绍, 攻刘备, 磕孙权当然不难.
建安16年到建安19年? 曹操这3年间跟孙权冲突了两次. 夏侯渊那点"普通增援的兵力"? 怎么会是普通?
呵呵,曹操为什么不趁胜追击?这次增援夏侯渊足足半年才发兵,为什么?按正常程序等曹操命令下了他才增援。
他的增援是从安定大路去的,所以马超有了准备,来逆战,他败了。
就是按正常程序和正常行军增援。
而建按十九年那一次他不等曹操命令,走陈仓小路,让张合抛弃辎重前进,他胜了。
这就是普通与急袭的分别。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2 17:42
我是觉得兵力没那么多的. 不是说史书记载错了, 而是根据其他战争的记载推断一个观点. 韩遂,马超,宋建等, 拥有的多是郡兵, 却不是可以直接调配的军队. 战斗力也是比较低的.
在汉末各地暴动爆发时, 各地农民流浪者都应声而起, 声势自然很大, 人数和士气很高也可以理解. 因此汉庭方面派出10万去讨伐. 失败了, 能理解. 但是三十余年后, 造反那一部分不会仍然保持那个全民皆兵的数量的, 韩, 宋, 马的兵员制度和生产方面安排我不清楚, 但是如果一个凉州在三国时期要保持住20万兵员的消费, 恐怕早已不攻自破了. 是根据这些种种, 我才推测说, 韩, 宋等拥的是郡兵, 不利于调动, 不能全部动用到去战场上的. 而不是用不可能来否认那些史书上数字的记载.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7:47
不错,太常大人说他们多为郡兵是对的,但战斗力是不是弱就见仁见智了。
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
而宋建的起家底子是湟中义从和西羌八种,“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夏侯渊打败了其中四支力量。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2 17:51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2 17:35 发表
呵呵,曹操为什么不趁胜追击?这次增援夏侯渊足足半年才发兵,为什么?按正常程序等曹操命令下了他才增援。
他的增援是从安定大路去的,所以马超有了准备,来逆战,他败了。
就是按正常程序和正常行军增援。 ...
曹操是不会深入凉州去打马超而放着孙权, 刘备不管的.
第一次攻打马超, 夏侯渊好象是有人反叛投马超去了而退军, 不是被打败了吧. 从正路进攻, 如果说兵力相差太巨大, 夏侯渊撤退不会很轻松, 但是在马超有准备的情况下, 夏侯渊进兵和撤退还是很自如, 夏侯渊的兵力至少也不落下风.
至于平凉的难度, 引曹操言: 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我真觉得不难.....曹操都能言必胜了...只是比较花时间而已.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2 17:57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2 17:47 发表
不错,太常大人说他们多为郡兵是对的,但战斗力是不是弱就见仁见智了。
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
而宋建的起家底子是湟中义从和西羌八种,“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 ...
战斗力我就不多争辩了, 只是个人意见而已. 只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凉州兵强勇世所知之, 但是也仅是对于百姓而已. 但是对于早已征战多时, 训练有素的曹军, 我觉得反而落了劣势, 西凉兵的优势在于单兵的强悍体质和作战能力, 但是论到配合作战, 团体作战, 应该不如曹军多矣. (木有办法, 谁叫曹操研究那套孙子兵法很有心得. )
怎么会全体红色了刚刚..........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7:59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2 17:51 发表
曹操是不会深入凉州去打马超而放着孙权, 刘备不管的.
第一次攻打马超, 夏侯渊好象是有人反叛投马超去了而退军, 不是被打败了吧. 从正路进攻, 如果说兵力相差太巨大, 夏侯渊撤退不会很轻松, 但是在马超有准 ...
这次的失败〈夏侯渊传〉记载言语不详,可以参看〈杨阜传〉:
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馀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馀人,使从弟岳於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
这个“救兵”就是夏侯渊。
参看〈阎温传〉:
超复围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温密出,告急於夏侯渊。
夏侯渊此次确实是败了。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2 18:02
好, 有空再看看后汉书等节度使推荐的书物吧~` 下班~ 闪人~`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2 18:04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2 18:02 发表
好, 有空再看看后汉书等节度使推荐的书物吧~` 下班~ 闪人~`
上班时间上网聊三国,偶打!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4-26 10:27
三国兄:好文,赞一个先。
论的很全面、细致,我也受益非浅。
只有一点,夏侯渊第一次增援失败的结果,并不是导致凉州的失陷的原因。导致凉州失守于马超的原因是夏侯渊8个月时间不发兵增援。
而等夏侯渊发兵增援时,凉州已经陷落了。
各位争论夏侯渊和张郃的能力。我以为不能因为夏侯渊曾经中伏身亡,就由此说张郃更强。因为张郃也是中伏身亡的呀!
总体来说,在山区作战的将领,更容易遭到伏击等打击身亡。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6 10:51
《三国志·夏侯渊传》: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4-26 11:31
正是。而韦康之所以败,从正月到八月救兵不到,才是原因。等康败之后,马超就可以全力对付夏侯的援军了。当然,这也是对某些人以为马超军战斗力很差的一个反证。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6 15:56
张合是被陷害去中伏. 夏侯渊是头脑不清醒主动去中伏. 张合只是不幸运的被箭射中, 夏侯渊是被阵斩. 哪能以次说他两差不多. 他两完全不同类型的.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4-26 16:01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6 15:56 发表
张合是被陷害去中伏. 夏侯渊是头脑不清醒主动去中伏. 张合只是不幸运的被箭射中, 夏侯渊是被阵斩. 哪能以次说他两差不多. 他两完全不同类型的.
张颌何来被陷害中伏?虽然他是被司马命令去追击而中伏,而本身不主张去追击,只能说他运气差而已!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6 16:17
司马懿要追, 张合反对, 司马懿死都要追, 结果张合被迫去追, 中伏, 不是被害, 难道是自找.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4-26 16:19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6 16:17 发表
司马懿要追, 张合反对, 司马懿死都要追, 结果张合被迫去追, 中伏, 不是被害, 难道是自找.
我没否认是被迫去追,我奇了怪了,被迫去追,就是陷害,这是什么逻辑?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6 16:27
张合自己一力反对的东西, 不论司马懿有心无心, 能不能算准, 出了意外都是遭陷害了. 区别在于是不是遭有心的陷害而已.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4-26 16:30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6 16:27 发表
张合自己一力反对的东西, 不论司马懿有心无心, 能不能算准, 出了意外都是遭陷害了. 区别在于是不是遭有心的陷害而已.
有心才叫陷害,无心何谓陷害?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6 16:34
对张合来说木有区别, 当然, 既然你喜欢分清词性, 那么, 张合是被无心害死了. 中不?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6 16:52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4-26 11:31 发表
正是。而韦康之所以败,从正月到八月救兵不到,才是原因。等康败之后,马超就可以全力对付夏侯的援军了。当然,这也是对某些人以为马超军战斗力很差的一个反证。
有战斗力就不会遭袭击就完全被动挨打了. 充分体现了部队战斗力的缺陷. 夏侯渊既然是去救援而不是去进攻的, 那么在未至前康降, 马超来战, 莫非是对援军有利么? 莫非你想告诉我救援和进攻的准备和计划都是一样的?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5-3 09:37
不要忘记,从马超攻凉州到夏侯渊增援,中间有8个月的时间,如果认为这些时间夏侯还没有准备好出兵,是完全不合理的。
这个战例证明:马超在没有其他牵扯的情况下,战斗力依然很强。后来夏侯再次进攻,马超不战而退,是因为后方还没有搞定。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5-3 13:44
夏侯渊只是准备好去救援, 而不是准备去征讨的. 比如司马懿西救祁山, 就只是去救, 倘若司马懿未至而祁山已降, 莫非还对司马懿有利? 到时候司马懿怕是已经接纳张合的意见分兵以对了.
正面对抗西凉彪旱人种就算不训练也很具战斗力, 我又不是没说过. 这丝毫不影响马超军的战斗力有缺陷. 再彪旱的部队没有系统训练始终还是乌合之众. 这跟当年秦国那些死囚组建成的部队一样, 他们单个打是很强, 但是部队作战毕竟不是一个个士兵的单挑.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5-3 15:30
版聊和使用攻击性言辞的几位,请你们冷静一下。
作者:
hooddy 时间: 2006-5-22 21:21
"白地将军"是老曹给他的!不过秒才能力确实很强,要怪就怪当时郭淮当时不在!否则胜负为知啊!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5-24 15:52
要是救援不打算征讨在那里围攻的敌人,能完成救援任务吗?
如果当年张合只是打算救援陇右,而不准备击败马谡,他能救援到吗?道理是一样的。
作者:
hooddy 时间: 2006-5-24 17:15
妙才不是输于武勇而是输于谋略,而且老刘尽起精兵才夺的汉中.每什麽值得夸耀的!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5-24 23:56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5-24 15:52 发表
要是救援不打算征讨在那里围攻的敌人,能完成救援任务吗?
如果当年张合只是打算救援陇右,而不准备击败马谡,他能救援到吗?道理是一样的。
征讨, 跟与敌军开战是不相干的两件事. 救援和征讨都会有与敌军作战的时候. 但是准备完全不同. 张合第四次北伐就担心未至而祁山先被破, 于军不利, 而向司马懿建议了另一条退敌方针. 不是去救援么? 怎么张合却改策略收缩防线了呢?
当年张合救的是陇右, 魏帝都在后面瞧着, 是急如火焚的事情, 当然死也要冲. 而且救援的对象--陇右更是很明显, 三君虽叛, 却未落入蜀军手中. 张合还不属于由救援变成攻城夺地.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