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湖北的简称是“鄂”,到底好不好? [打印本页]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6-4-12 23:38 标题: 湖北的简称是“鄂”,到底好不好?
湖北的简称也许是省会里最不常见的汉字了。鄂,如果这个字不是湖北的省会,估计很多中国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它。
下面就湖北的简称,展开一个帖子的辩论。
1 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湖北自古是楚国的发源地 楚国的都城就在郧 也就是湖北中南部一带 楚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深厚的文化 我们这些楚人的后代应该珍视和发扬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荆楚早已是我们的称呼 为什么湖北要简称鄂啊!!!!!!!!!!!!!!!!!!!!!!! 而且现在好多省的简称都是战国时代所在国的名字 如山东简称鲁 山西简称晋 为什么湖北不能简称楚 我们为是楚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请道同的朋友支持我!
作者: 61.234.149.* 2005-7-17 09:53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不行!楚国的国土怎么会只有湖北呢!
作者: 楚庄王 2005-7-17 19: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楚国的发源地在湖北姊归
作者: 61.187.94.* 2005-7-17 22:16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老大,国都是郢啊你的叫什么平
作者: 220.197.36.* 2005-7-19 18:4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sb楚国是南蛮子,怎么能和晋鲁等中原文明国家相提并论
作者: yaziee 2005-8-16 16:14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哈哈 5楼的
楚国蛮又怎么样 当年灭了这么多国 屠杀了"文明华夏"这么多人
统治你们几百年 6国联合才能跟我们对抗 算个P啊
作者: 220.168.70.* 2005-8-18 10:26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5楼的没有历史常识,你滚一边去
作者: 219.246.80.* 2005-9-19 11:30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楚人是 炎帝的一部分加上 蚩尤战败后 南迁的一部 再加上楚王族本部
和 越人几个民族融合而来的
楚王族相传是 火神祝融的后代,而蚩尤的东夷部族崇尚玄鸟
楚人将其和二为一 就成了 “火凤凰”不死鸟
作者: 211.98.106.* 2005-10-29 16:17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一、先看看湖北简称“鄂”字的四宗罪
1、偏僻难懂
要是湖北不简称鄂,恐怕很多国人不会认识这个很偏僻的字。在现实生活中,该字除了作为湖北的简称外、作为地名“鄂州”(湖北一城市)外,很少再有应用。另外,三国时候武昌城好像叫鄂城,而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据说因为此,湖北才有这么个难听难看的简称。
2、缺乏文化内涵
与齐(鲁)、秦、冀、晋、蜀等这些世家望族相比,“鄂”极其缺乏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就像是个穷瘪三。
3、读音可恶,面目可憎
因其读“e”(音同恶人的“恶”),而且长得十分磕碜(形似鳄和愕),无形中限制了被广泛应用。
4、组词能力差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鄂”字的组词能力很差,很多本应使用“鄂”的场合却被楚、荆楚、湖北代替了。仿佛正室因长相丑陋而失宠,却让众多偏房占了上风。比如,楚剧、楚人、湖北菜、湖北妹子等说法大行其道,却没人会说鄂剧、鄂人、鄂菜、鄂妹子。。。
二、余不禁要问,湖北为什么不简称“楚”呢?
楚国最早发源于今天的湖北秭归一带【湖北省建制沿革,作者: 潘新藻,出版日期: 1987年02月第1版。正文第141页:一、西楚丹阳 《史记·楚世家》:楚子熊绎,事周成王。成王封熊绎子爵,治丹阳。按:秭归县东南七里,丹阳故城,周围八里。】,随后六百余年波澜壮阔的楚国历史是以勤劳勇敢智慧的湖北人民为主体并且主要在今天湖北境内上演的:楚国的核心疆域、都城、祖陵等都在湖北,乃至楚国的精华文物差不多都在湖北出土(尽管湖南、河南、江西等地亦有发掘)——战国晚期楚国都城曾因战乱一度漂移在河南淮阳,安徽阜阳、寿春等地。
可以肯定的说,湖北完全有理由作为楚国/楚文化的长子,完全有理由继承“楚”这一无形资产,完全有理由简称为“楚”。可是,为什么没有简称“楚”呢?俺暗自揣测,可能是我们的毛头搞的鬼。毛头博学多艺,深知“楚”字的分量有多重,但作为湖南人(也可以说是楚人)出于地方观念,断然不会让湖北大哥独占“楚”家财产的,于是私字一闪念。。。。。。哈哈,外行妄自揣测,还望方家教我。
三、尾巴
另外,按照各省市区简称的一个惯例,湖北也可以简称“汉”。因为湖北境内有汉江(比如,湖南简称湘、江西简称赣、福建简称闽、浙江简称浙等等)。但,不言而喻,“汉”字的分量更重了,湖北是消受不起的。
作者: 219.140.169.* 2005-12-7 18:12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湖北人想什么呢,要脸上光彩就好好的发展现在的湖北,蹭什么祖先的光彩阿;看看人家湖南,先楚的时候还是楚的不发达地区,可是湖南人不靠祖荫,踏实狠干,出了多少雄才大略的豪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比所谓楚中心区的湖北大得多,眼睛向古就不行了。
而且楚的冠冕不是你想一地垄断就能垄断得了的。
作者: 黄老弟子 2005-12-22 01:45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湖北叫“荆”比较好。
作者: 219.144.200.* 2006-1-2 14: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反对
湖南也属楚国
你不能一个省占着
作者: 222.246.34.* 2006-1-8 00:39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湖北的简称应该叫楚!!!!!!
湖南是楚国占领地,即征服地,这一点要搞清楚。
作者: 61.183.237.* 2006-2-14 01:08 回复此发言
以上是百度楚国吧的一个帖子,以及所有回帖。各人的观点都很清楚。再看下面的简称来源解释:
“我国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其简称由来是取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如:北京市简称京、青海省简称青、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等。但也有一些省级行政区其简称不取全名中的字或除取全名中的字作一简称外还有一个简称,它们的简称由来就较特殊。其取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本省主要山名作简称。如:安徽省有皖山,简称皖。甘肃省多在陇山之西又简称陇。
二、用本省主要河流作简称。如: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江西因有赣江纵贯全境,故简称赣。上海市因相传境内的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故简称沪。
三、用本省历史名作简称。如:湖北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朝以后鄂州的治所,故简称鄂。福建古时为闽越族居地,因而简称闽。山东在春秋时为鲁国地,故简称鲁。河南省境内在《禹贡》中为豫州之地,故简称豫。山西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地,故简称晋。四川省因境内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之地,故也简称蜀。贵州省因省境在唐代属黔中道,故也简称黔。云南省因其省会昆明附近一带古代曾是滇国的地方,故也简称滇。陕西省因其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亦简称秦。广东省古为南粤辖地,明初建广东省后,人称广东为粤东,故简称为粤。广西壮族自治区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且自宋至清其治所都在桂州即桂林府,故简称桂。海南省因海南岛古称琼崖,且在唐贞观五年设置琼州,明改为琼州府,因而简称琼。(转载自搜学论坛) ”
我是支持使用“楚”的。下面这个作者很明白地解释了为什么。
从历史档案来看湖北省的简称
作者 .徐珠.
湖北省简称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从历史档案记载来看,简称楚更合适。
一、从历史档案记载的时间上看,“鄂”在湖北的出现时间比“楚”晚。鄂国在西周晚期才出现于湖北,而楚国辅助武王伐纣有功,西周初年就被周王朝封于今湖北南漳一带。如以古代湖北境内出现的国家名称作省的简称,建立时间早的国家无疑比时间晚的国家更有优先权。从时间长短来看,鄂国在春秋中期已被楚灭亡成为楚国的一个封邑,享国只有200多年。而楚国直到战国晚期,存在700多年,且一直以湖北为腹地。存在时间长的应当比存在时间短的更具有代表性。
二、从历史档案记载的空间上看,鄂国在春秋中期地处今湖北鄂州一带,不到今湖北版图的五十分之一。而楚国自春秋中期开始已占领了今湖北全部。楚国的都城一直在今湖北境内。楚国不仅是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长,而且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国土面积大者应该比国土面积小者更能代表所在省。
三、从历史档案记载的文化成就来看,鄂除了经营过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在青铜冶炼方面有点成就外,其它均无足称道。而楚创造了当时中国一流,迄今仍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楚文化。楚人在科学技术上敢于创新、更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上充分显示出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清奇空灵的风格。在当时世界水平的代表就是东方的楚文化和西方的希腊文化。
四、从字义上看,“鄂”在金文中写作“噩”,是鳄鱼的意思,鳄鱼形象狰狞,性情凶暴。“楚”字在甲骨文中上半部是一个“林”字,下半部是一个“足”字,寓意一个人在深山密林中艰难地跋涉,这恰好是楚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比较“鄂”字和“楚”字的内涵,楚显然更适宜于作湖北的简称。
五、从人们的历史习惯称谓来看,古今人们大都将“楚”或“楚天”、“荆楚”作为湖北的代称,如称湖北杰出人物为“楚天英杰”,称湖北体育运动员为“荆楚健儿”称湖北为“荆楚大地”,湖北的棉织品称“楚布”,湖南的丝绣品则称“湘锈”。湖北境内的水为“楚水”,如李白《江夏别宋之悌》即有“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句。名省简称也不乏以先泰古国名为省的简称,如山西称“晋”,山东称“鲁”。即然晋、鲁可作为省的简称,楚又有何不可。
综上所述,从历史档案记载的角度,无论是从历史传统、文化底蕴,还是地缘政治、人文渊源,湖北简称“楚”比称“鄂”都更加贴切。
徐珠 (作者系档案学专业副研究员)
2004年9月8日
由此说来,楚才是湖北应该的省会简称。改名字不是什么违经叛道的事,韩国连首都都改了,所以我们有理由正视改名问题,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果断地改。改革就是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作者:
小乐乐 时间: 2006-4-12 23:45
嗯,说得有道理,图文并茂是一种趋势哈!
不过袖子要加入些自己的观点哈!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4-13 00:15
楚乃蛮夷,怎么能用它来称湖北呢?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4-13 00:22
就算不称楚,也起碼叫荊吧,都比鄂來得好。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4-13 00:55
楚乃蛮夷?不会吧。刘邦项羽都是楚人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4-13 03:01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4-13 00:55 发表
楚乃蛮夷?不会吧。刘邦项羽都是楚人
湖北之楚是春秋时代的楚,被中原人称为南蛮子.到战国时期,楚怀王灭越,楚重心东迁到吴越地带(吴王梦寿是周室嫡亲,而吴国也是属于高档诸侯国).刘邦本来是沛国人,楚靠暴力吞并了这些邻国.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4-13 03:04 编辑 ]
作者:
慕容心 时间: 2006-4-13 04:01
楚的范围太大,还是称荊较合适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6-4-13 07:22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4-13 00:15 发表
楚乃蛮夷,怎么能用它来称湖北呢?
公主此言差矣。周、秦、齐哪个不是蛮夷?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6-4-13 08:25
湖北叫楚,湖南叫什么?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6-4-13 08:28
2、缺乏文化内涵
与齐(鲁)、秦、冀、晋、蜀等这些世家望族相比,“鄂”极其缺乏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就像是个穷瘪三。
3、读音可恶,面目可憎
因其
读“e”(音同恶人的“恶”),而且长得十分磕碜(形似鳄和愕),无形中限制了被广泛应用。
这2条也太勉强了,其中读音那条简直是自卑到随便自虐嘛,海南简称琼,那岂不是更瘪3,也没见海南公民怎么不爽啊?
作者:
虚空夜月 时间: 2006-4-13 08:35
最郁闷的应该是贵州了,黔驴技穷 。
看了看湖北的介绍,简称“鄂”不是建国後的行为啊,在民国时就简称“鄂”了。那时舍“楚”取“鄂”,恐怕也在于楚为蛮夷,和“满清”归为一起了。至于为什么不选“荆”,要么那些老爷不读三国,要么这个字不好,按说“荆”比“鄂”的名气大多了。
兖、豫、雍、梁、扬、荆、冀、青、徐 九州,现在只有豫和冀了
[ 本帖最后由 虚空夜月 于 2006-4-13 08:57 编辑 ]
作者:
apes 时间: 2006-4-13 08:52
五代时的楚国,割据湖南一带,所以湖南叫楚比湖北更合适。
古代的荆州包括湖北和湖南,如果单把湖北称作荆也不合适。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6-4-13 08:59
原帖由 弓骑步 于 2006-4-13 07:22 发表
公主此言差矣。周、秦、齐哪个不是蛮夷?
一般说,到了春秋晚期,楚和秦还有吴和越在中土之国眼里都是蛮邦。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6-4-13 09:01
原帖由 虚空夜月 于 2006-4-13 08:35 发表
最郁闷的应该是贵州了,黔驴技穷 。
看了看湖北的介绍,简称“鄂”不是建国後的行为啊,在民国时就简称“鄂”了。那时舍“楚”取“鄂”,恐怕也在于楚为蛮夷,和“满清”归为一起了。至于为什么不选“荆”,要 ...
地理学过阿,湖北别称荆,初中的教材就有写。
作者:
yuyujiahui 时间: 2006-4-13 09:14
争些无聊的东西。想想吧,岳飞不也被鄂王?OK,不就成了好字了?
吃饱了撑着。再说就成地域贴了。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4-13 09:34
对呀,有什么不好的?
中国最伟大的英雄岳飞就是鄂王!
谁还能有如此荣耀的机会,能和这样的大英雄并列?
作者:
fredghl 时间: 2006-4-13 11:49
不就是个代号而已,有什么好争得,叫啥都无所谓得。
你连自己叫啥都定不了,还管这个。
作者:
shishia 时间: 2006-4-13 16:41
这个问题简单啊,问问当时取命的人就知道啦!哈哈哈
作者:
Linkham 时间: 2006-4-18 15:32
我不明白的是 湖北就是湖北,为什么要个简称?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6-4-18 23:01
是长久以来的一种沿用吧。
人可以笔名网名昵称爱称绰号雅号的一大堆,一地区多个称呼也没什么的。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6-4-19 00:41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6-4-13 09:34 发表
对呀,有什么不好的?
中国最伟大的英雄岳飞就是鄂王!
谁还能有如此荣耀的机会,能和这样的大英雄并列?
这个恕我孤陋寡闻,我还真不知道岳飞有个称呼,叫鄂王。
再说,鄂王是鄂王,鄂是鄂,你该不会把这两者扯到一起,说是一回事吧?
秦王(李世民)是不是和秦并列呢?显然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6-4-19 00:54
原帖由 fredghl 于 2006-4-13 11:49 发表
不就是个代号而已,有什么好争得,叫啥都无所谓得。
你连自己叫啥都定不了,还管这个。
叫啥都无所谓?难道知识,不都是从疑问开始的么?不知道你语文学得如何。我记得上学时有篇文章,叫《怀疑与学问》。学问学问,只学不疑不问,那你恐怕就是填鸭式教学的悲哀产物,貌似逆来顺受。林冲就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不好,一身武艺,却连老婆都保不住。
我自己叫啥跟这个有关系么?你用这样的口气说我,有点挑衅的意味哦。
可是,我也不是定不了,我告诉你。刘德华、成龙、王菲、萧萧、叶一茜、张靓颖……都后天改过名。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居然用这个当作理由反驳我,我简直无语了。
退一步讲,我连自己叫啥都定不了,我却管这个;而你连自己叫啥也定不了,你却管我作甚?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4-19 16:51
岳飞去世后被封鄂王.他生前主要活动地区是湖北,而且建节于武昌.去世后建庙于鄂,这也许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秦王李世民的封地(可能是虚拟,但毕竟是有联系的)是秦(虽然他其实可能并无封地,而且差点去当陕东大行台),这两者是有关系的.
楼主想称湖北为楚吧?可是楚现在一般是两湖(或者干脆是湖广)的总称,你湖北不能夺人家的名.
其实叫鄂没什么不好的.我们山东叫鲁,说倪萍\范冰冰是"山东姑娘"还好听些,"鲁姑娘"成什么了?我们也没认为什么不好.而且,鲁国从来也没有管辖过山东全境啊?我们不也承认了?
另外,我记得明朝大将常遇春生前也是鄂国公.当时和宋朝一样,是无封地但是还有那么点意思的.此人真是个大英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6-4-23 18:47 编辑 ]
作者:
tianxia666 时间: 2006-4-21 08:23
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必要去谈论。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4-21 10:44
这个问题不怎么有趣,按照历史渊源来说鄂是湖北最好的简称。因为楚分荆楚、巴楚、湘楚,现在的湖北疆域小于古时候的楚,用荆也不合适,理由上面帖子已经说了。
其实之所以有人认为现在湖北的简称不好是因为在武汉方言里鄂的发音同“恶”,这样一来,说川妹子、湘(香)妹子都还入耳,用武汉话说湖北妹子外人听起来就象“恶妹子”一样,用楚也不好,因为用武汉话说楚妹子发的音是“丑妹子”。
大家还是不要庸人自扰的好,俺们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作者:
actionnic 时间: 2006-5-8 21:16
原帖由 袖里乾坤 于 2006-4-19 00:41 发表
这个恕我孤陋寡闻,我还真不知道岳飞有个称呼,叫鄂王。
再说,鄂王是鄂王,鄂是鄂,你该不会把这两者扯到一起,说是一回事吧?
秦王(李世民)是不是和秦并列呢?显然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确实是有关系的啦!
岳飞当年长期驻节鄂州(今武汉武昌)
鄂王岳武穆!从财大对面的首义公园(好象是吧)上蛇山还有岳飞亭一座!上书"鄂王岳武穆"
可以说湖北简称鄂是因湖北古代一部分地区属于鄂州(官方这样解释的)!而之所以用鄂州(武昌)的简称也多多少少因为岳飞的关系吧!
而且当代中国很多省的雏形都是宋代开始形成的!所以湖北受鄂州(武昌)影响,简称鄂和岳飞也是有相当关系的!
武昌真正发迹也就是唐代,唐末藩镇割据时武昌属"鄂岳观察使"对照广西等省以省会(原桂林)为简称,湖北简称鄂也是可以理解的!
兄弟不用耿耿于怀!说到字用的少,黔用的似乎更少吧?!呵呵!
叫的不好听,黑龙江女孩怎么叫!?
呵呵1楼主想开点!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5-8 21:56
原帖由 弓骑步 于 2006-4-13 07:22 发表
公主此言差矣。周、秦、齐哪个不是蛮夷?
弓骑兵此言差矣,轩辕划分天下为中华九州至 先秦之前, 划分异族为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因此秦最多也应该被成为 西戎
东夷的来源于蚩尤氏的东夷部落,蚩尤战败后,这个部落或容入黄帝的华夏部落,或者南迁至扬州
西戎则一直存在延续到了春秋末期 最后被秦国兼并了西戎数十个部落,从此消失
南蛮也来源于三皇五帝前的上古时期,当时苗蛮、部落杂居于荆楚间,后南蛮部落在春秋前期被楚国兼并,从此消失并为中华。
苗族则南迁至云贵 湘西一直保留了下来。
作者:
凝雪幻 时间: 2006-5-8 22:16
湖北的简称也许是省会里最不常见的汉字了。鄂,如果这个字不是湖北的省会,估计很多中国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它。
-------------------------
陕大概也组不出几个词。。。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06-5-9 01:08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6-4-18 15:32 发表
我不明白的是 湖北就是湖北,为什么要个简称?
发电报需要
作者:
幽浪 时间: 2006-5-9 03:34
湖北人高兴用什么字就用什么字。无关……,路过。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5-9 10:45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6-4-18 15:32 发表
我不明白的是 湖北就是湖北,为什么要个简称?
节约空间的需要。
比如“金银铜铁锡”简称“五金”,“五金”、“交流电”、“化工”简称“五交化”(一种店),问路或者打taxi的时候直接说五交化。
不然说“金银铜铁锡交流电化工”就很费事了。
其他的么,比如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想想,当时怎么没简称叫“颠国”什么的-_\\),其他国家也很长,除了正式情况下,平时我们说话都要这么说多累。
虽然“湖北”就比“鄂”多一个字,但是积少成多就多了,比如抗战时候的“陕甘宁边区”“晋冀鲁豫根据地”等等,如果叫“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根据地”就费事的多,可能还不怎么好断句……-_\\
作者:
夏侯雅伯 时间: 2006-5-9 10:55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5-9 11:01
另外,最复杂最不常用的,应该不是鄂,而是赣(江西)或者黔(贵州)吧?
而且,除了用来代表省的简称的意思外,基本上不做其他用的,还有滇(云南)、粤(广东)、渝(重庆)、皖(安徽)、闽(福建)、琼(海南)等等吧,包括一些文字看起来简单些的:沪(上海)、湘(湖南)、陕(陕西)、陇(甘肃)、浙(浙江),其实也只用于代表本省的时候吧。
其实省的简称就应该专用的好,就好像化学元素的中文名一样,地名,特别是一个字的简称,如果太泛用了,很容易在长句中出现歧义。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当时因为节约空间需要,人民地名常常就用一个字,后来不得不加上下划线,这样还常常有人犯“周瑜父亲很奇特”这种错误……(上次在起点看某本三国小说时候作者说到自己在某三国qq群的经历……)
作者:
夏侯雅伯 时间: 2006-5-9 11:04
左宗棠的“楚军”好像就是湖北的民团吧
像某些简称,俺是觉得没什么保留的必要了,如同电报日码一样,现在谁还用什么“马”日、“艳”电
[ 本帖最后由 夏侯雅伯 于 2006-5-9 11:06 编辑 ]
作者:
夏侯雅伯 时间: 2006-5-9 11:05
有些简称,或者说是别称,纯粹是用来卖弄的,比如宁、渝、蓉城——这种简称有什么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夏侯雅伯 于 2006-5-9 11:09 编辑 ]
作者:
欧阳寒卿 时间: 2006-5-10 16:49
吃饱了撑着。
索性全国行政区划就按春秋战国分封的样子划分算了。
作者:
欧阳寒卿 时间: 2006-5-10 16:53
原帖由 夏侯雅伯 于 2006-5-9 10:55 发表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句话还是挂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呢。
凭什么湖北就应该叫楚了。
说老毛厉害,那你湖北出个牛人把楚字占去亚。
作者:
一般般 时间: 2006-5-13 18:44
这也争,闲人真多呀。你不想叫鄂,你自已改,还要大家跟你一起改呀。再说了,我看这年头简称也就用在车牌上,改个名又要花多少银子?又有多大用处?
作者:
浪迹江湖 时间: 2006-5-13 18:46
没想到鄂还这么冷僻^论坛里的湖北人还是挺多的,比如伯符,糨糊姐姐……
作者:
wmilanboy 时间: 2006-5-13 23:35
晕,湖北都鄂了千把年了,还改毛啊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14 13:39
约定俗成的事想改也不容易。
作者:
herowudi 时间: 2006-5-16 08:28
楚范围太大,也不是湖北一家,用楚怕是有异议。楼上各位地名的简称还是有意义的,至少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传统丢不得啊!!
作者:
黄玮青 时间: 2006-5-19 08:51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的来历
各省简称怎么来的大致上分几种:1.古国或九州名:山西省,春秋时属晋地,故简称晋。2.取全称中一字.像北京(京),天津(津)。3.地理因素.像湖南(湘),就是因为湘江;江西(赣),赣江贯穿全境。
北京市简介: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 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 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天津:历史悠久的工商大埠、渤海湾上璀璨的明珠!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重庆市: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由章江和贡江汇聚而成的赣江由南至北,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因此省名简称赣。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台湾:以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府及台厦道,是为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岛,后改台厦道为道;清末设省,后为日占,仍称;民国收复,恢复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作者:
魔兽帝国 时间: 2006-5-21 21:38
还是掌权的说的算`````
作者:
昭福 时间: 2006-5-21 21:47
我们那里也是楚,好象是叫东楚的 说
与西楚相对,谁叫战果时楚国那么大的 呢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