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里红妆——看看古时嫁妆都有啥 [打印本页]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6-4-6 17:29     标题: 里红妆——看看古时嫁妆都有啥

近年来,白木类民间家具及器物的收藏,正被业内人士看好。这些原来不被重视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物品,得到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一些有品味的家居陈设新宠。

“十里红妆”

  所谓“十里红妆”是指旧时嫁女的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将置办的奁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或“发嫁妆”。“铺床”尽管不在婚姻六礼之列,但长期以来却是汉族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家嫁妆惊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发嫁妆的队伍绵延数里,故称“十里红妆”。“发嫁妆”往往成为富贵大户人家摆阔夸富的大游行。


朱地黑漆起地浮雕“龙凤戏珠”纹木酒埕


  十里红妆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只是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来考虑。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商人虽然手握大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此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贾之间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用现代的话讲,十里红妆是最好的商业广告,所以,婚媾竞尚奢华,动辄花费万金来置办“十里红妆”。




清朝朱漆泥金雕花三屏风式镜台




清乾隆四十三年款的朱漆雕花直扛箱

  收藏爱好者何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沉迷这些民间物件的收藏,如华美的门窗槅扇、雅致的木刻腰板,还有热烈的宁绍朱漆嫁妆器具等。最近,何先生在上千件嫁妆器具中精选了数百件朱金漆器,在杭州举办《中国宁绍“十里红妆”展》。一下子看到数量如此众多、品种如此齐全、造型品相如此完好并带有浓重闺阁气息的朱金漆器,着实令人震惊,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壮观的“十里红妆”嫁女场面。
  何先生收藏的红妆家具制作年代多为清朝,少数迟至民国。木材不用珍贵的硬木而是就地取材。主要有樟、杉、柏、榉、麻栗、黄栀、银杏等木,相对于红木,南方习惯称之为白木。这些木材大都具有切面光滑有光泽,加工性良好,干后不易变形,耐久性强,易于着胶、着色、上油漆等特性。
  这些嫁妆家具习惯上分为内房家伙和外房家伙。如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之类放在内室的,都属内房家伙;画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家伙。从功能上来讲,可分为生活起居类、日用小木器、女工用品三大部分。
  十里红妆虽已成往事,但在宁绍大地上,还随处可感受到十里红妆的遗存在闪烁,这些民俗遗存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变化的历史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民俗和民风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这些民间艺术品正日渐消失,渐渐成为稀有之物。民俗工艺品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对国外,而且对国内日渐增多的收藏者或消费者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这些生长在民间文化沃土上的“山花野卉”,正悄悄成为都市人的关注热点。




清朝的朱漆红橱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6-4-6 17:30

都是大红大红的东西
作者: 小乐乐    时间: 2006-4-6 20:45

红色象征着喜庆嘛!古人讲究这个!
作者: XM8    时间: 2006-4-7 12:53

还真是够红的
作者: ssbye    时间: 2006-4-7 13:51

这些得要多少钱啊?
作者: 阿也    时间: 2006-4-18 20:46

现在的话是古董了  你说多少钱哦0.0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6-4-27 08:40

铺床这个习俗,我们老家那里好象有,记得我堂姐结婚的时候就是在婚礼的前一天,浩浩荡荡的拉了好几车东西去男方家的,从衣服被单被套,到家电,基本上可以建整个家的东西都拿出来了,而且还要在外面摆上半天时间才送过去-_\\幸好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 本帖最后由 花影吹笙 于 2006-4-27 08:43 编辑 ]
作者: 鸾舞碧霄    时间: 2006-4-27 09:54

以后再娶媳妇就按这个标准要嫁妆
作者: 司徒苍月    时间: 2006-4-27 10:10

上海基本没有这种情况,都西方化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