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为什么项羽最终不肯渡乌江? [打印本页]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3-29 18:14 标题: 为什么项羽最终不肯渡乌江?
在《项羽本纪》的最后部分,司马迁写道“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由此可见,项羽冲破重围是想另辟基业,卷土重来的,然而等到他来到乌江,听了乌江亭长“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的一番言论后,竟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这是为什么?按理说,乌江亭长的话是极力为项羽着想,以激励项羽再战的,可是项羽听后,却毅然决定死战,不渡乌江,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无非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当初司马迁的”笔误“;第二,后人传抄失误;第三,就是项羽自身的问题了,什么呢?那就是项羽本来想突出重围而去的,可是到了乌江突然想起”江东父老“,所以,不渡了,留一个美名于世吧!于是后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最后,附某一首小词吧,大家见笑-----
江城子
夜读《项羽本纪》
年少轻狂傲视天,
望乌江,
思项王。
子弟八千,
话神州纵横。
鹿死谁手犹未知,
一念间,
皆成梦。
生其时天下问鼎,
谁人敢,
撄其锋。
天不与我,
惜韶华虚度。
四海升平没英才,
逢乱世,
霸业成!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3-29 18:19 编辑 ]
作者:
良少侠 时间: 2006-3-29 18:28
不觉得是什么美名~有机会东山再起而不去做~而选择死~英雄气短是讲得不错~
作者:
寄奴 时间: 2006-3-29 19:29
要不怎么说项羽爱面子呢。
易中天这段评得还是不错的。
作者:
飞雪无痕 时间: 2006-3-29 19:40
说实话,我可并不同意楼主所说的:项羽为美名而死,总觉得是其他原因,但到底是什么呢??恩,要研究一下啦!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6-3-30 00:06
史记说项羽“身死东城”,不是乌江畔吧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3-30 07:25
我认为项羽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逃避现实,也许他一生都生活在荣耀下,他自己在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无法忍受离开这种光环的日子。所以项羽做不了勾践,做不了韩信、做不了孙膑。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3-30 07:31
如果楼主觉得他有矛盾的话,那只能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者:
XiangZi 时间: 2006-3-30 07:44
我想 要是項羽真渡江
那項羽就不是項羽了
作者:
heshun 时间: 2006-3-30 08:37
他一个人过去了,跟他突围出来的20多人怎么办??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6-3-30 08:54
突出重围是为了证明天要亡他,非战之罪~~
突破以后~~来到江边~~一想~~该有的都有过了~~能失去的都失去了~~
人生已经没有挑战了~~何必再奔波呢~~抹脖子吧~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3-30 09:10
项王的末裔贵族气质使他不能坦然接受失败、怜悯和恩惠,这些在他来说都是屈辱。
最后自刎之时,仍然不望以已之首恩于故人,正是这种心态的另一面。
还有一点,项王可能还没有识破“四面楚歌”之计,不知道楚地人心向背到底如何,
万一回去了不遭人待见,被老乡绑了……
作者:
武悼天王冉闵 时间: 2006-3-30 09:38
项羽逐走韩信,后被韩信十面埋伏大败已军,信心严重受挫,不信自己会败在被逐之将手下。
作者:
慕容血 时间: 2006-3-30 10:22
项羽突围是要证明别人是困不住他的,他在那时候想的就是要突围--傲气使然
等真正有了机会可以走了,别人已经困不住他的时候了他才会去想其他的,也就是说,在项羽看来,就算要死,也要自己选择,不能由别人决定,而且他确实做到了
作者:
司徒苍月 时间: 2006-3-30 11:02
问题是如果那个亭长也是个歹人又如何,暂且不提过江东无颜见父老,如果不小心被那个亭长害死了,项羽的一世英名...........
作者:
武安国 时间: 2006-3-30 11:18
项羽被围时大概有一种冲动,做的决定完全是凭感觉,冲破重围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另辟基业可能都没有去想。
但真的有机会时也许更现实一些,觉得大势已去,而象他这样的人除了死大概不会有其他出路的。
作者:
武悼天王冉闵 时间: 2006-3-30 12:46
原帖由 武安国 于 2006-3-30 11:18 发表
项羽被围时大概有一种冲动,做的决定完全是凭感觉,冲破重围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另辟基业可能都没有去想。
但真的有机会时也许更现实一些,觉得大势已去,而象他这样的人除了死大概不会有其他出路的。
跟我的想法一样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6-3-30 20:40
放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即使渡江,恐怕也不能扭转败亡的局面了。在乌江边上的项羽,其实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军事资本,无非是一个孤家寡人,穷途末路了。
刘邦对项羽采取的是穷追政策,项羽即使到江东,汉军必然追杀而至。以江东一隅之地,以短时间内拼凑的军队,无法抗天下之兵。项王大势已去,最终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
Satan 时间: 2006-3-30 23:14
楼上严重了,江东当时并不姓刘,且项羽并不是最后一个势力。
北面的匈奴,南面的南越都尚未稳住。且韩彭英辈也是不稳定因素。
所以,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于为什么不过江东,大可不必探究这么清楚。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6-3-30 23:16
丧失信心而不想投降,就那么简单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6-3-31 09:56
原帖由 Satan 于 2006-3-30 23:14 发表
楼上严重了,江东当时并不姓刘,且项羽并不是最后一个势力。
北面的匈奴,南面的南越都尚未稳住。且韩彭英辈也是不稳定因素。
所以,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于为什么不过江东,大可不必探究这么清楚。
南越的赵佗是自守之贼,不会卷入中原战事。匈奴此时还未对汉地构成威胁。刘邦此时待韩、英、彭几王甚厚,刘邦集团现在的主要对手就是项羽,在未灭西楚之前,还不会分裂。
垓下一役,刘邦是宜将剩勇追残寇,汉军全军出动,紧追不舍,死死咬住不放,是不会给项王翻本的时间与机会的。
[ 本帖最后由 王佐之才 于 2006-3-31 10:33 编辑 ]
作者:
紫冠道人 时间: 2006-3-31 14:56
原帖由 王佐之才 于 2006-3-31 09:56 发表
南越的赵佗是自守之贼,不会卷入中原战事。匈奴此时还未对汉地构成威胁。刘邦此时待韩、英、彭几王甚厚,刘邦集团现在的主要对手就是项羽,在未灭西楚之前,还不会分裂。
垓下一役,刘邦是宜将剩勇追残寇, ...
完全同意,江南不姓刘,但好象也不姓项。
从现在史料看,项羽自始自终没有经营过江东。如刘邦的关中,刘秀的河中。
在项羽的眼里可能就没有经营这词,这也是我看低项的原因所在。
作者:
XiangZi 时间: 2006-3-31 15:14 标题: 回复 #21 紫冠道人 的帖子
項羽就算有心經營江東恐怕也力不從心吧
起義之時大權在項梁手裡,從史料來看,項梁應該有初步的經營,不然起義的兵源、資金、糧食哪裡來?
項梁死後,大權歸懷王,把項羽給晾在一旁
滅秦後封十八諸侯王,沒過多久齊地就叛亂,接著就是劉邦東出,楚漢大戰了。
項羽有能力經營江東時,卻奔波於戰事之中,所以說是力不從心。
作者:
强哥 时间: 2006-3-31 15:25
楼主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思考,项羽为啥不渡而且挂了!呵呵!
就好像那个雕像思考者在想什么?
维纳斯的手怎么长的一样!
作者:
heshun 时间: 2006-3-31 15:50
有人知道项羽他父亲是怎么死的吗??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6-3-31 16:50
英雄自然有英雄的气度...........
作者:
慕容血 时间: 2006-3-31 17:05
虽然没有明说项羽经营江东,但从他迁都来看,对家乡的感情还是深厚的
但血以为项羽过不过江东是和江东父老支不支持没关的,他也不至于去想别江东父老出卖怎么办--如果他有求生意志的话
但是不是一败就被打怕了呢?这个结论也下得有些轻率了,从巨鹿彭城几战来看,项羽作战是遇强越强的,他会怕吗?如果怕的是自己一无所有,他一开始还不一样一无所有?
作者:
Satan 时间: 2006-3-31 17:40
Xiangzi说的有道理
陈胜吴广张耳陈馀辈虽然首事,不过由于自身能力太差,与秦战失利连连。项家叔侄的出现从根本上挽救了起义。然而譬如积薪,后来居上。项羽虽然获得了土地与权力,刘邦却获得了人才与民心。项羽虽然做到封王天下,政由已出,不过那帮子墙头草却老是在后院点火。他只能忙于应付,何来时间经营江东。且江东并非西楚封地。更不幸的是,英彭二人却从此地附近给了楚军无尽的骚扰。
尉佗并非自守之贼,从他与陆贾(好像是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似乎也有逐鹿中原之心,陆贾也说了其才比三杰有余,比高祖不足的话。他哥俩固然互有吹牛逼与拍马屁的嫌疑,不过说他是自守之贼似乎太过。对汉称臣这点说他识时务似乎更好。
作者:
飞将中原 时间: 2006-3-31 17:51
他累了
争尚可争,不能霸也
作者:
寄奴 时间: 2006-3-31 18:21
原帖由 飞将中原 于 2006-3-31 17:51 发表
他累了
争尚可争,不能霸也
他成败都在一个霸字上了。
作者:
紫冠道人 时间: 2006-3-31 18:51
原帖由 XiangZi 于 2006-3-31 15:14 发表
項羽就算有心經營江東恐怕也力不從心吧
起義之時大權在項梁手裡,從史料來看,項梁應該有初步的經營,不然起義的兵源、資金、糧食哪裡來?
項梁死後,大權歸懷王,把項羽給晾在一旁
滅秦後封十八諸侯王,沒過 ...
有心无心问题,经营难道要他自己亲自经营吗?刘邦出关后好象也没有歇过,但刘邦的关中不是好好的。
后方没有保障,项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
hlk688 时间: 2006-3-31 19:04
毕竟是历史之事,已无人可晓,就连太史公也只是猜度而写.
所以说这是个谜\!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4-1 16:20
原帖由 Yuneunhea 于 2006-3-30 08:54 发表
突出重围是为了证明天要亡他,非战之罪~~
突破以后~~来到江边~~一想~~该有的都有过了~~能失去的都失去了~~
人生已经没有挑战了~~何必再奔波呢~~抹脖子吧~
他以为的“战”不过是匹夫之勇,而不是谋略战争,他怎能不败?
作者:
柴皇荣世 时间: 2006-4-1 16:54
楼上的,你不妨先讲讲你眼中的谋略战争指的是什么?匹夫之勇指的又是什么?
作者:
inzaghiwhu 时间: 2006-4-1 18:58
极度自恋的人容易选择自我了断。
性格使然。
作者:
conant456 时间: 2006-4-2 03:18
原帖由 慕容血 于 2006-3-31 17:05 发表
虽然没有明说项羽经营江东,但从他迁都来看,对家乡的感情还是深厚的
但血以为项羽过不过江东是和江东父老支不支持没关的,他也不至于去想别江东父老出卖怎么办--如果他有求生意志的话
但是不是一败就被打怕了 ...
正式因为从之前的一无所有到通过奋斗获取很多,最后却落个打回原形的下场,这样才更加叫人丧气!
估计霸王当时的心情已经落迫到了极点,心中只有寻短见的念头了
作者:
飞将中原 时间: 2006-4-2 11:13
天生的贵族性格使他产生了退让的心理,好象比武输了贵族们都会服输,而不会想着怎么翻盘。
作者:
诚心学习做MOD 时间: 2006-4-2 11:28
我认为楚人有兵败自杀的习惯,象子玉就是这样~~~~~~~~~~~~~~~~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4-2 14:17
原帖由 柴皇荣世 于 2006-4-1 16:54 发表
楼上的,你不妨先讲讲你眼中的谋略战争指的是什么?匹夫之勇指的又是什么?
哈哈,所谓谋略战争自当驾驭群臣,任用将帅,决策战阵,“匹夫之勇”嘛,项羽那样亲自上阵拼杀就是了啊~
作者:
田墨浓 时间: 2006-4-2 17:55 标题: 回复 #15 武安国 的帖子
我觉得这完全有可能。项羽有着卓著功勋,曾叱诧风云。司马迁说他才气过人,力能扛鼎,非常人可及。并且,作为秦末战争,楚汉之争的绝对主角,他自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他的他的骄矜也远过于此,这在他历来的行为中多次体现。而对于平时不放在眼里的人把自己打得落花流水,最宠爱的虞姬之死他无可奈何,也是他心里地落到了极限,再加上那些“天亡我”的“神兆”,这位令无数人惊惧的“英雄“自杀了。
作者:
叶寻芳 时间: 2006-4-2 18:12
原帖由 heshun 于 2006-3-30 08:37 发表
他一个人过去了,跟他突围出来的20多人怎么办??
一起渡过去呗
作者:
思念思想 时间: 2006-4-2 23:16
这个问题也讨论?被打成孤家寡人了,回去干什么?让别人看笑话?至于东山再起决无可能,刘邦又不是傻子,等你攒够了人再和你开打?
没什么指望了,投降又丢不起那个人,干脆死了算了.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6-4-3 14:23
有人认为项羽在突围时被一个老父骗了,在那个极度沮丧的时候对这位亭长也产生了怀疑,怕被这个亭长所害,一世英名都臭完了。(这个解释给大家作个参考,我个人认为有些道理,但主要还是项王的心态问题吧)
作者:
XiangZi 时间: 2006-4-3 16:11
西园新军 的說法我認為合理
因為那農夫的誤報,以致項羽迷失大澤中,等到發現走錯路再回頭已經被漢軍追上了。如果當時農夫沒有誤報,或許霸王真會渡江去。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6-4-3 23:00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6-4-4 01:11
项羽......
问题是即使渡过乌江又能如何?
还彭城?已经被刘邦攻陷了....
趋吴会?留守后方的大司马周殷早已降了...
他赖以纵横天下的主力军已经全部被歼灭,诸将也都各自逃散,实在是无力回天啊...只能自杀啊......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4-4 01:33
原帖由 广成子 于 2006-4-4 01:11 发表
项羽......
问题是即使渡过乌江又能如何?
还彭城?已经被刘邦攻陷了....
趋吴会?留守后方的大司马周殷早已降了...
他赖以纵横天下的主力军已经全部被歼灭,诸将也都各自逃散,实在是无力回天啊 ...
这个这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努力了,而没有成功和根本不愿意再努力就放弃完全不是一回事。勾践给夫差当了三年马夫,还亲手捧过夫差的屎,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问他回国又能如何;孙膑躲到猪圈里装疯卖傻,我们也可以问他,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又能如何;同样,当韩信蒙受跨下之辱时我们也可以问他,你这样还不如死了好。
项羽面对挫折失去了继续面对和挑战的决心以及信心,选择了如二桃杀三士中那三个莽夫一般的行为,这种自刎是对现实的逃避,不是英雄行为。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6-4-4 10:50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4 01:33 发表
这个这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努力了,而没有成功和根本不愿意再努力就放弃完全不是一回事。勾践给夫差当了三年马夫,还亲手捧过夫差的屎,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问他回国又能如何;孙膑躲到猪圈里装疯卖傻, ...
这一点我不能同意啊...
所谓谋事在人,但成事毕竟还是在天的.
一个失意的英雄,是否能死灰复燃.不仅仅是看实力,更重要的是看运气,,,
勾践复仇确实成功了,但起码在成功之前他做马夫的时候,是极危险的.如果夫差心情稍微一个不好,他随时可能身首分家,我们就只能在历史上读到一个可怜的亡国之君啦......
成功的复仇者固然有,但比起那些在复仇过程中遭遇失败的家伙,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
比如李煜,他成天写诗怀念故国,大概复国的急迫心情不下于勾贱吧.然而宋太宗一个不爽就赐他牵肌散,要了他的命...
比如后唐庄宗,他因醉心艺术而失国逃亡...在逃亡的过程中也曾痛定思痛,召集卫士,歃血呼号,重振雄风,准备反攻......然而叛乱者的一枝流箭就要了他的命...
......
复仇,绝不是像小说戏剧里说说的那样容易...自古以来,失败者极多,成功者极少.
能否成功,实在是要看运势的......
像乌江边的项羽,如此刚强的一个男人,曾经叱咤风云,统帅千军,号令诸侯.一朝全军覆没,桑梓归人......你能想象,这么一个人能够像丧家狗似的四处隐匿逃亡吗?
毕竟,他是项羽,不是韩信英布,更不是刘邦以及子孙之流...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6-4-4 12:40
公瑾与广成子都说得不错。
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刘邦属于大器晚成的英雄,深知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故行事老辣,不留隐患。从他除韩信诛彭越就可以看出,刘邦善于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中。
项羽若想效法勾践故事,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效法勾践只能是英名已毁,性命也亡,死的只能会更惨。韩信、彭越尚不能免一死,更何况项羽呢?
但是我还是赞成项羽渡江的,虽然军事上恢复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但是只要是有一丝希望,也应该试一试,生死存亡有时只在忽微之间。匹夫临难,尚且求生,更何况英雄呢?
项羽自视极高,得意时衣锦还乡,失意时无颜见家乡父老。对他而言,死到没什莫,受不了那份屈辱。项王只能伸不能屈,自此英雄不愿生,他的悲剧乃性格使然。
[ 本帖最后由 王佐之才 于 2006-4-4 12:47 编辑 ]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06-4-4 12:52
王者之尊使然............................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4-4 13:36
原帖由 广成子 于 2006-4-4 10:50 发表
这一点我不能同意啊...
所谓谋事在人,但成事毕竟还是在天的.
一个失意的英雄,是否能死灰复燃.不仅仅是看实力,更重要的是看运气,,,
勾践复仇确实成功了,但起码在成功之前他做马夫的时候,是极危险的.如果夫差 ...
呵呵,广道长似乎误会我意思了,我没有说他要去效法勾践、孙膑、韩信的具体做法,而是说要学一学他们面对挫折不放弃,并且有勇气面对荣辱。而项羽虽然一生英名,我也十分佩服,并且他绝对是当世之大英雄,但英雄的行为并非英雄行为,项羽乌江自刎算不上英雄行为,这时他万念具灰,已经没有了当年破釜沉舟的雄姿和3万破56万的豪气,此时的项羽选择了逃避,没能咬紧牙关挺过来。也许很大可能即便他回了江东也无法改变什么,但他的尽力而为拼到最后一刻会更为他的人生谱写最美妙的乐章。
回到主题,楼主提出他带二十八骑突围时就是为了回江东,而却选择在乌江自刎其实可能就是在突围的路上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到了江边遥望故乡,觉的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又感叹八千子弟现在一个也没了,才选择了死亡。其实就是一个从豪气万千到万念具灰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从追求希望继续拼搏到选择自刎这种带懦夫性质的逃避行为的过程。我觉的这种转变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人之常情,算不上太大的矛盾吧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6-4-4 23:45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4 13:36 发表
呵呵,广道长似乎误会我意思了,我没有说他要去效法勾践、孙膑、韩信的具体做法,而是说要学一学他们面对挫折不放弃,并且有勇气面对荣辱。而项羽虽然一生英名,我也十分佩服,并且他绝对是当世之大英雄,但英 ...
YY下:项羽如果渡过乌江,之后的结局。。。
结果之一:隐匿终身,不知所踪。。。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迷团。人们很快便将他淡忘,后人只会将他当作一个失败的军阀来看待——或者某人的笔记中会语焉不详地提到:汉鼎定后,会稽或者彭城发现隐居的老猎人的画像,“舜目而重瞳”,听说此人自号“巨鹿公”云云……于是,便有学者之流据此写出了十万字的论文……
结果之二:辗转江湖,为党徒所擒。如果渡过乌江,他说不定有能力在吴、会一带重新秘密召集一批追随者。然而汉批下海捕文书,将他“图形画影”,悬了极可观的赏,日益紧追。他不得不带着少数追随者辗转逃亡。然而他的脾气仍未变,手下梢有冒犯,他便要“烹之”——逃亡途中或许一时难以找到大鼎,或者可以改用斩杀——于是手下人便乘他睡着时绑了他献于地方官——当然,手下人可能没有信心能够制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家伙,乘黑斩下他的首级献上去也说不定。。。
结果之三:北走胡或南走越。北走胡投靠匈奴固然很可怕,但毕竟难以施行。项羽最有可能“南走越”,投奔尉陀的子孙,然后呢,无非是“遂没于是”,子孙某某归汉,封为某某侯,云云——也许,汉会利用实力威压南越,导致南越派兵围攻他。项羽率二十八党徒退守宅邸,不敌而自刎。左右均殉死云云。。。
结果之四:死于民众之手。他很可能在逃亡的途中又迷了路,然后向路边田父之流询问。田父曰:“左。”左,复陷大泽中。于是便大怒,回去杀那老狗。结果犯了众怒,一个村的农民冲上来猛殴,于是殴死了。。。殴死他的农民大概还要被追封个什么侯。。。
结果之五:死于意外,尸骨无存。这个可能性就多了。或者陷大泽中,没顶而亡;或者不小心掉到河里,尸首喂鱼;或者不小心摔到山崖下,便宜了虎狼;或者饿死在荒郊外,被愚民们当普通饿殍给埋入乱葬岗;或者染了风寒,一命呜呼,膏腴了乌鸦;或者被黑店老板娘放药蒙倒,剥了衣甲头面,做成“好大包子”,连续卖了好几天。。。或者干脆就在渡江及半的时候,只听那亭长一声笑:“我乃汉王麾下倒海龙柴武是也。项王要吃囫囵下的馄饨,还是吃一刀一个的板刀面?”项王大怒,发一声喊,挺枪来刺那人。那人却一个鹞子跃如水中,顿时不见了。项王忙以手来划那桨舣,不料那小舟却溜溜地只在波心打转。正焦急间,忽听背后一声好喝——“下去!”背后水中腾起一个人来,只一推,便将那项羽推坠水中,正是柴武。可怜项籍英雄一世,毕竟喂了王八。。。
所以说。。。项羽到底还是自刎了好些吧。。。毕竟留下千古刚烈丈夫气。。。
作者:
花醉红尘 时间: 2006-4-5 01:00
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也不去好好珍惜,想到的反而是死。。。唉。。。。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5 14:42
面子、尊严问题吧。。。”何面目见之?“···
作者:
龙骧将军 时间: 2006-4-7 10:38
太史公一向是秉笔直书的,怎么可能会写错呢?
如果有错,那也是流传的说法有错。
作者:
pj1220 时间: 2006-4-10 16:59
原帖由 广成子 于 2006-4-4 23:45 发表
YY下:项羽如果渡过乌江,之后的结局。。。
结果之一:隐匿终身,不知所踪。。。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迷团。人们很快便将他淡忘,后人只会将他当作一个失败的军阀来看待——或者某人的笔记中会语焉不详地提到:汉 ...
非常同意这位仁兄说的,如果真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我想项羽不会放弃
作者:
416478613 时间: 2007-12-24 19:27 标题: aaa
ddddddddddd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07-12-24 19:46 标题: 杜樊川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者:
失控轮回 时间: 2007-12-25 03:29
包羞忍耻?
宁愿玉碎,不愿瓦全
作者:
寥廓江天 时间: 2007-12-27 13:13
谁告诉我乌江在哪里?
肯定不是长征中那个!
在马鞍山那里吗
作者:
秦穆公 时间: 2007-12-29 16:10
其实就算他过了江也成不了王。局势都一边倒了,过了江也只是多挨时日罢了。
作者:
gewa2 时间: 2007-12-29 16:19
估计是玩过说岳,怕碰见阮良
作者:
苍之流星 时间: 2008-1-1 18:40
贵族情结和人格缺陷....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1-1 19:41
“项王可能还没有识破“四面楚歌”之计,不知道楚地人心向背到底如何,万一回去了不遭人待见,被老乡绑了……”
基本同意此观点。不过,项王未必没有识破“四面楚歌”之计。
其实,项羽刘邦都是义帝的手下。都算楚将。
项王的霸权,本来就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之上的。他给百姓带来了啥好处?项王也好,刘邦也好,都是楚将,楚人何苦保定项王?何况江东的孩子们一个也没回来,就项王一人回来啦?
我觉得,恐怕项王一回去,就让人绑啦。除非他溜回他的鲁(可他并不能预知啊。山东人还是忠厚)。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2 11:22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1-1 19:41 发表
基本同意此观点。不过,项王未必没有识破“四面楚歌”之计。
其实,项羽刘邦都是义帝的手下。都算楚将。
项王的霸权,本来就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之上的。他给百姓带来了啥好处?项王也好,刘邦也好,都是楚将,楚人何苦保定项王?何况江东的孩子们一个也没回来,就项王一人回来啦?
我觉得,恐怕项王一回去,就让人绑啦。除非他溜回他的鲁(可他并不能预知啊。山东人还是忠厚)。
非也。
楚人为何保定项王?无他,项王姓项而已。项羽的爷爷是项燕,而《陈涉世家》云:“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故陈涉起事,托名项燕,何况项羽作为项燕之正牌子孙?由此可知,楚人必心向项氏。
作者:
supermanhxy 时间: 2008-1-2 23:11
应该是项羽的性格决定的吧,个人觉得以韩信的性格钻了胯下去做将军要容易些,项羽风光一世要偏安江东就有些难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1-3 02:50
可能是项王一时心灰意冷到了极点吧
我们有的时候对一件事情绝望到了一定程度也会觉得天地间似乎没有我们生存的余地的样子
我想他可能就是这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很深重吧?
总的来说就是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对前途已经失去信心
作者:
蒯彻之左 时间: 2008-1-3 09:03
吕马童等五人各得项羽一部分尸身因此封侯,这样“项羽”的尸体的可辨别度就不高了。后来鲁国人顽抗刘邦直到看到项羽人头才投降,因此这尸身有可能是老邦或吕马童等五人伪造的,为了就是用来招抚羽残众。因为老邦也有用假张耳人头蒙混陈余的前科,况且他还有点小流氓。至于项羽么,28骑也太过传奇了,很有可能混在大部队里遛了或是走死了……
作者:
还羽 时间: 2008-1-3 15:07
一开始读史记还是很喜欢刘邦 可后来长了年纪 就渐渐的同情项羽了
毕竟 他曾经是能左右天下的
可惜他的性格注定了悲剧
作者:
skeye_lu 时间: 2008-1-6 00:53
原帖由 武安国 于 2006-3-30 11:18 发表
项羽被围时大概有一种冲动,做的决定完全是凭感觉,冲破重围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另辟基业可能都没有去想。
但真的有机会时也许更现实一些,觉得大势已去,而象他这样的人除了死大概不会有其他出路的。
这个回复比较接近事实,项羽是什么人?是个觉得始皇帝哥们儿我都能取而代之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家伙。说他眼高于顶决不过分。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败于一个曾执戢于帐前的韩信,换我也不想活了。但老子不甘心!所以才会最后几十人再干他一场,然后凭着胜利对众人说——此天欲绝我,非战之过!所以我认为他突围而出是为了证明自己,而东渡过江,决不肯为!
作者:
枫树银天 时间: 2008-2-7 18:34
不觉得有什么失误......人总会想起什么的吧..
作者:
yr12345 时间: 2008-3-19 16:50
义帝是谁放逐的,又是谁杀的?回江东谁又会跟兵败如丧家之犬的项羽?自己子弟兵全完蛋了,用什么旗号重整旗鼓?大楚的名义是不能用了,要是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霸王就别混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19 17:46
感觉可能是当时人的思想和我们现在人不一样
就像宋襄公莫名其妙的“仁义”
作者:
李逵 时间: 2008-3-19 18:22
没脸回江东
作者:
骁骑兵 时间: 2008-3-22 21:39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3-26 18:35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4 01:33 发表
这个这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努力了,而没有成功和根本不愿意再努力就放弃完全不是一回事。勾践给夫差当了三年马夫,还亲手捧过夫差的屎,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问他回国又能如何;孙膑躲到猪圈里装疯卖傻 ...
项羽做不了勾践,刘邦也绝对不是夫差。韩信、彭越、英布,刘邦都没放过,何况是力敌万人的项羽,留着太危险了。
作者:
bon889111 时间: 2008-3-28 18:04
我感觉 乌江亭长 的话是激他的,是刺激他的,言外之意是:你还是死了算了。。。看“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一句,亭长甚至还有拿项爷人头请功的打算,但知道打是打不过的,但如果项羽一个人在水里,那就不怕了。。。当然他自己死了最好,,,反正没人看到,就当是我砍的。。。
不然项羽跑出来是为了什么?他连老婆都能舍得,还舍不得忍辱偷生?要是不能忍,要是只想证明他无敌,他应该带了虞姬一块儿跑才对,所以,项羽是能忍的,不过他识破了亭长的奸计,知道不上船是死,上船死得更快。。。所以宁可战死!
这就是“欲渡”而“终未渡”的真正原因
作者:
koko4444 时间: 2008-3-28 18:36
ls的,项羽是江东人水性应该不差吧
作者:
E世飞将 时间: 2008-11-8 11:05
项羽翻身的机率很小,也并非没有一点点可能。
再回过来看看项羽。
是不是记载项羽的“屠”字就是项羽绝大部分的杀掉了兵民呢?
是不是因为记载项羽用了“屠”字,就指项羽是“屠夫”呢?
难保没有有人把项羽的杀伐过度夸张栽赃,
也难保没有人把项羽的战功过度夸张移驾。
(贬低项羽,给项羽栽赃偶不喜欢;鼓吹项羽给项羽杜撰咱也不喜欢。)
项羽给我们贡献了许多事迹和成语,也给我们毁灭了许多东西。
唉,说什么好呢?
功大于过乎,过大于功乎,功过相抵乎?
其实也没甚重要,
关键我们能学到什么,能借鉴受益。
[ 本帖最后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8 11:07 编辑 ]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08-11-8 12:27
船太小,项羽要人和马都载过去,没办法,牺牲自己保住爱马的命
作者:
shicanhui 时间: 2008-11-8 15:18
渡毛渡,在极大的优势下还被刘邦打败了,卷土重来又如何?要说为什么突围到乌江边又不跑了,很简单。人在绝境中都是求生的,但闲着没事反而会自杀。被围时是个人都想到突围,更何况项羽这样的猛男。就你刘邦小样想围死我?当他来到乌江边听了船夫的一席话,情绪波动了,前思后想“渡毛渡!象个英雄的死了吧。”
作者:
闽西少帅 时间: 2008-11-14 18:58
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承受不了这样的失败!
作者:
轩辕仙逸 时间: 2008-11-15 18:13
原帖由 寄奴 于 2006-3-29 19:29 发表
要不怎么说项羽爱面子呢。
易中天这段评得还是不错的。
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个说法
作者:
闽西少帅 时间: 2008-11-16 19:47
原帖由 轩辕仙逸 于 2008-11-15 18:13 发表
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个说法
为什么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悲剧性英雄。
作者:
加隆 时间: 2008-11-18 00:55
项羽从没打过败仗,这次被刘邦这种流氓和韩信这种名不见经传的人打败,对他打击极大,作为西楚霸王,曾经风光过的人,不允许失败,不颜见江东父老,而且刘帮也大德民心了。大势矣去了,不死干什么。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20 12:04 标题: 关键是没受挫心理
项羽打仗,甚少失败,这次一败,楚歌吹散8000骨干,虞姬去世,项羽觉得是老天抛弃了他!只不过不服气才来杀出重围,但再争天下的信心已经完全摧毁了!
所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1-20 12:10
原帖由 加隆 于 2008-11-18 00:55 发表
项羽从没打过败仗,这次被刘邦这种流氓和韩信这种名不见经传的人打败,对他打击极大,作为西楚霸王,曾经风光过的人,不允许失败,不颜见江东父老,而且刘帮也大德民心了。大势矣去了,不死干什么。
韩信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那当初项羽派武涉去策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莫非是吃饱了撑的?
作者:
lzy0274 时间: 2008-11-23 19:13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3-30 09:10 发表
项王的末裔贵族气质使他不能坦然接受失败、怜悯和恩惠,这些在他来说都是屈辱。
最后自刎之时,仍然不望以已之首恩于故人,正是这种心态的另一面。
还有一点,项王可能还没有识破“四面楚歌”之计,不知道楚 ...
可能这种现实说法更靠谱。
作者:
arayashiki 时间: 2008-11-23 19:36
因为不会游泳
作者:
jerry1016 时间: 2008-11-24 11:19
他心理不肯接受现实,不肯从头做起。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