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老關之歌 [打印本页]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8 00:03     标题: 老關之歌

下邳投降非英雄,单刀赴会谁更勇?
一举成名关羽濑,长驱直进寨空空。
水淹七军由天幸,败走麦城无善终。
俺是河东解良人,好色云长美髯公。


[ 本帖最后由 村夫 于 2006-3-18 00:39 编辑 ]
作者: 大板牙奔尼兔    时间: 2006-3-18 00:07

?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3-18 00:30

演义加史实啊…………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8 00:36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3-18 00:30 发表
演义加史实啊…………

沒有演义吧。

[ 本帖最后由 村夫 于 2006-3-18 00:40 编辑 ]
作者: 不败东方    时间: 2006-3-18 07:56

单刀赴会好似是鲁肃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18 08:51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两个人都应该拿刀了
作者: 加隆    时间: 2006-3-18 16:21

不压韵。。
作者: 逍遥轩    时间: 2006-3-18 17:27

河东解良人就是演义里的,史里是河东解县~
水淹七军由天幸,演义和史实都不仅仅是老天帮忙吧~~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3-18 18:57

主观色彩严重,演义色彩严重.......
作者: 竹中重次    时间: 2006-3-18 21:01

老关不行
作者: 葛朗台    时间: 2006-3-18 21:36

世之虎臣~~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9 02:22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6-3-18 18:57 发表
主观色彩严重,演义色彩严重.......

主观色彩严重洒家认同,演义色彩严重就不知从何说起了,顶多也就逍遥兄“河东解良人就是演义里的,史里是河东解县~”这句吧,不过话说回來,解良與解县不是同一个地方嗎?

[ 本帖最后由 村夫 于 2006-3-19 02:23 编辑 ]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6-3-19 03:35

长驱直进寨空空。
这句又是怎么解释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9 05:03



QUOTE: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 于 2006-3-19 03:35 发表
长驱直进寨空空。
这句又是怎么解释

襄樊战役被徐晃援军“長驅直进”。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3-19 21:38

写得好,真是完完全全的表现了关羽这位被世人曲解的将。
作者: 什么也不懂    时间: 2006-3-19 21:46

写得不错!如果能不出现关羽二字就更好了!

QUOTE:
一举成名关羽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6-3-19 21:58

关羽濑 是名胜古迹 也算是关羽的成绩吧 在水淹七军时候弄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作者: 圆桌博弈家    时间: 2006-3-19 22:40

楼主写得不错,坚决顶。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9 22:42



QUOTE: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 于 2006-3-19 21:58 发表
关羽濑 是名胜古迹 也算是关羽的成绩吧 在水淹七军时候弄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是關羽被人笑的成绩,对方主角是甘宁。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3-19 23:18

关羽被甘宁笑话???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9 23:34



QUOTE:
原帖由 hadeswwy 于 2006-3-19 23:18 发表
关羽被甘宁笑话???

三国志‧吳書‧甘宁傳:

“(甘宁)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20 00:36

这是笑话?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6-3-20 00:55

是被人笑。。。。而且是来自三国志‧吳書‧甘宁傳: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20 01:11

被谁笑?被些业余网友笑?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20 01:34



QUOTE: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3-20 01:11 发表
被谁笑?被些业余网友笑?

也可以这么说,还有就是被甘宁笑。

洒家对此事件不持嘲笑态度,就像辛稼轩本不是非常欣赏小綠,却在其词中讚叹小綠一样。

PS:小綠即是碧眼。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6-3-20 01:35

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根据此话理解 应给是被吴军西笑  当然 楼上要是认为我是业余网友 我也不会在意
作者: 良少侠    时间: 2006-3-20 01:37

哈哈~楼主厉害~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20 07:18

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从这能理解出被吴军西笑,自然是业余得可以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20 12:31



QUOTE: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3-20 07:18 发表
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从这能理解出被吴军西笑,自然是业余得可以

吳军洒笑是未必,但想必甘宁曾以此炫耀,否则與關羽有淵源的地方何其多,何以只有这里名關羽瀨。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3-20 14:45



QUOTE:
原帖由 村夫 于 2006-3-18 00:03 发表
下邳投降非英雄,单刀赴会谁更勇?
一举成名关羽濑,长驱直进寨空空。
水淹七军由天幸,败走麦城无善终。
俺是河东解良人,好色云长美髯公。

下邳投降非英雄:投降的确不光彩,但是投降之后还能能够主动回到故主身边(重要的是故主当时仍然很惨)这就比较难得了.对比后来的表现,我觉得"权宜之计"的评价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单刀赴会谁更勇:此处主要是区别传统的"单刀赴会".由于传统以为鲁肃是文官形象,因此对比起历史来更显得有勇有识;关羽形象在传统意义上被夸大了,巨大反差使人觉得此处是关羽的败笔.而实际上两军主帅谈判,都是单刀赴会,没有什么差别.关羽理屈也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主要是刘备的方针问题.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一举成名关羽濑:此处的确是甘宁光彩照人,但是临水不可冒进,半渡可击之都是兵家常识.关羽看到对面有猛将带兵守把,没有进兵,这本身在军事上没有什么错误可言,硬要理解成关羽怕了甘宁,未免牵强.

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水淹七军由天幸:此处演义夸耀甚多,的确不符历史记载.按三国志记载,这应该是于禁扎营的失误,而这个机会被关羽抓住了.这里虽然说不上什么关羽太大的功绩,但是拿来做攻击关羽的论据,似乎也颇为不足.关羽此处表现至少是中规中矩.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后面的就不多说了,我个人以为这首诗比较主观,如果是用来奚落演义的关羽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是评价关羽就未免有失偏颇~~不过看了标题,我想村夫铜子也不是要拿这个评价关羽铜子吧

又及:印象里解良和解县不是一个地方,记得有人考证过,江苏古籍出版社的某版三国演义的注释里也有这方面内容,可惜书不在手边,不能细说.

"好色"一说,在下孤陋寡闻了,民间传说有过一出关羽月夜斩貂蝉,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以上引用内容均出自<<三国志>>.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6-3-20 15:08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3-20 15:36

好色可能是指秦宜禄老婆的那件事情.

不过我还是喜欢关公.但是我并不为那些事情辩解.我只记住他是忠义之士.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20 16:17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6-3-20 14:45 发表



下邳投降非英雄:下邳投降非英雄:投降的确不光彩,但是投降之后还能能够主动回到故主身边(重要的是故主当时仍然很惨)这就比较难得了.对比后来的表现,我觉得"权宜之计"的评价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单刀赴会谁更勇:此处主要是区别传统的"单刀赴会".由于传统以为鲁肃是文官形象,因此对比起历史来更显得有勇有识;关羽形象在传统意义上被夸大了,巨大反差使人觉得此处是关羽的败笔.而实际上两军主帅谈判,都是单刀赴会,没有什么差别.关羽理屈也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主要是刘备的方针问题.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一举成名关羽濑:此处的确是甘宁光彩照人,但是临水不可冒进,半渡可击之都是兵家常识.关羽看到对面有猛将带兵守把,没有进兵,这本身在军事上没有什么错误可言,硬要理解成关羽怕了甘宁,未免牵强.

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水淹七军由天幸:此处演义夸耀甚多,的确不符历史记载.按三国志记载,这应该是于禁扎营的失误,而这个机会被关羽抓住了.这里虽然说不上什么关羽太大的功绩,但是拿来做攻击关羽的论据,似乎也颇为不足.关羽此处表现至少是中规中矩.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后面的就不多说了,我个人以为这首诗比较主观,如果是用来奚落演义的关羽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是评价关羽就未免有失偏颇~~不过看了标题,我想村夫铜子也不是要拿这个评价关羽铜子吧

又及:印象里解良和解县不是一个地方,记得有人考证过,江苏古籍出版社的某版三国演义的注释里也有这方面内容,可惜书不在手边,不能细说.

"好色"一说,在下孤陋寡闻了,民间传说有过一出关羽月夜斩貂蝉,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以上引用内容均出自<<三国志>>

基本同意阁下观点。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20 16:30

还不错,损得够足了,只是不压韵,要么楼主再改改??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21 02:02



QUOTE:
原帖由 斩杀大将 于 2006-3-20 16:30 发表
还不错,损得够足了,只是不压韵,要么楼主再改改??

因為是用廣州话作的,在此方言中算压韻。
作者: FoxDi    时间: 2006-3-21 02:46

水淹七军并非天幸,一方乘大舟攻击,另一方只能坐小船逃跑,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于禁是不是扎营的失误就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襄樊这地区缺乏军事准备才会被早有远备的关羽所利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温恢传》
再看看裴松之对这战役的评价,“关羽扬兵沔、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诸葛瑾传》
作者: 逍遥轩    时间: 2006-3-21 15:44



QUOTE:
原帖由 村夫 于 2006-3-19 02:22 发表

主观色彩严重洒家认同,演义色彩严重就不知从何说起了,顶多也就逍遥兄“河东解良人就是演义里的,史里是河东解县~”这句吧,不过话说回來,解良與解县不是同一个地方嗎?

我不是还有一句么~~
水淹七军由天幸,演义和史实都不仅仅是老天帮忙吧~~

不过楼上一些朋友都也讲到了


如果老关真的如此不济,就平白得到世之虎臣,威震华夏的评价?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21 15:52



QUOTE:
原帖由 村夫 于 2006-3-21 02:02 发表

因為是用廣州话作的,在此方言中算压韻。

原来是这样子的...某以为LZ以后记得说明一下,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乃上策.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22 02:19



QUOTE:
原帖由 逍遥轩 于 2006-3-21 15:44 发表


我不是还有一句么~~
水淹七军由天幸,演义和史实都不仅仅是老天帮忙吧~~

不过楼上一些朋友都也讲到了


如果老关真的如此不济,就平白得到世之虎臣,威震华夏的评价?

这还不是主观色彩的问题嗎?主观色彩濃洒家从沒否认。
作者: 小伤未愈    时间: 2006-5-3 20:23

讽刺啊...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5 01:26

无论从魏书的武帝纪、于禁传、蒋济传,还是蜀书的关羽传,对水淹七军都没有对关羽有具体军事方面称赞的言辞。
威震华夏?那是关羽军加上笼络的支党,黄巾军起义还“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呢!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5-5 02:10

黄巾起义多大规模?关羽北伐多大规模?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5 09:45

关羽军加上支党有多大规模?
威震来威震去,除了俘虏七军,连一个城市甚至都没有一度攻下过。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5-5 10:51



QUOTE:
原帖由 lilis 于 2006-5-5 01:26 发表
无论从魏书的武帝纪、于禁传、蒋济传,还是蜀书的关羽传,对水淹七军都没有对关羽有具体军事方面称赞的言辞。
威震华夏?那是关羽军加上笼络的支党,黄巾军起义还“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呢!

活活,这有何稀奇: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老曹的遮羞之布而以。另外老曹不那种被人一吓就要迁都的人吧?可见威震华夏不是盖的。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5-5 10:58



QUOTE:
原帖由 lilis 于 2006-5-5 09:45 发表
关羽军加上支党有多大规模?
威震来威震去,除了俘虏七军,连一个城市甚至都没有一度攻下过。

呵呵关羽几呼把荆襄扫空了,光俘虏就抓了三万。以少打多逼的曹操要迁都还不够威震华夏。翻遍二十五史可再有一人威震华夏。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5 11:47



QUOTE:
原帖由 万人刀 于 2006-5-5 10:58 发表

呵呵关羽几呼把荆襄扫空了,光俘虏就抓了三万。以少打多逼的曹操要迁都还不够威震华夏。翻遍二十五史可再有一人威震华夏。

呵呵,关羽几呼把荆襄扫空了?曹仁在哪里?吕常在哪里?文聘在哪里?荆州南部数郡在谁的手里?原来阁下捏造历史的水平就这么低啊!
曹操想迁都是因为首都太靠近战区,最后迁都了吗?没有,因为就关羽那点水平迅速败亡了。
再没有“威震华夏”又怎么样?那说明关羽在中国历史上就很牛吗?翻遍二十五史可再有一人有周亚夫之风?没有吧,所以徐晃是历史最牛的。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5 11:49

关羽几呼把荆襄扫空了?哈哈,应该是关羽在荆襄的地盘都被别人扫空了。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5-5 12:27

《晋书·宣帝纪》: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三国志·满宠传》: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

《三国志·董昭传》: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
《三国志·徐晃传》: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晋书·宣帝纪》: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看看关羽把荆州打成什么样了,曹丕即位都没恢复过来。

[ 本帖最后由 万人刀 于 2006-5-5 12:37 编辑 ]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5-5 12:29

有周亚夫之风就最牛?周亚夫本人都称不上最牛

黄巾近百万众席遍全国,关羽就算加上那些响应他的也没有十万人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5-5 12:34



QUOTE:
原帖由 lilis 于 2006-5-5 11:47 发表

呵呵,关羽几呼把荆襄扫空了?曹仁在哪里?吕常在哪里?文聘在哪里?荆州南部数郡在谁的手里?原来阁下捏造历史的水平就这么低啊!
曹操想迁都是因为首都太靠近战区,最后迁都了吗?没有,因为就关羽那点水平迅 ...

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的计粮恐怖,吕常被围在襄阳计粮恐怖,几呼扫空实不为过。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5 13:16

曹仁在樊城,吕常在襄阳,宛还好好的,请问楼上,关羽扫空了哪里?
更不要说文聘的江夏以及南部荆州吴国的区域。
关羽典型的过把瘾就死,这种人也配称名将?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5-5 16:46

曹魏称, 蜀国名将惟羽, 自然配称.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6-5-5 19:10

《三国志.刘晔传》:黄初元年,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起码在不少魏国臣子眼中,关羽算是“名将”。
作者: wthgl    时间: 2007-1-6 12:21

用山东,山西的方言也压韵~~~~~~相当压韵
作者: Agrael    时间: 2007-1-6 15:26

看到的只是一个小丑,写“诗”的
作者: 远舟    时间: 2007-1-6 15:34

只要是村夫的湿,我们无条件打倒

照这样的笔法,曹操辈岂不是更加不堪??
作者: 谭文山    时间: 2007-1-6 21:03

击斩颜良非英雄,独拒魏吴谁更勇?
一举成名偷烽火,长驱直进背空空。
擒于斩庞由天幸,败走麦城盟友功。
俺是河东解良人,威震华夏美髯公。
作者: shinbade    时间: 2007-1-7 18:11

山洪暴发淹掉于禁七军,不能说是什么“于禁扎营不当“。谁能预先料定有这场山洪?
说什么关羽抓住了机会也很牵强,就好比路上有笔巨款被你捡到了,从此成为富翁,你能说你的致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吗?诚然,如果你眼瞎了,或不屑去弯腰捡起来,那你就算是失去了这次机会了。

关羽的军队以水军为主,大水一来都跑到船上去了,是以不仅没有覆没,还乘机发动进攻。自己在战船上,眼看敌兵都泡在水里,或躲在孤立狭窄的高地,这种机会,想不“抓住“也难。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1-7 18:14 编辑 ]
作者: 武之圣者    时间: 2007-1-7 18:32

谭兄好文,拜一个。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1-15 16:03



QUOTE:
原帖由 shinbade 于 2007-1-7 18:11 发表
山洪暴发淹掉于禁七军,不能说是什么“于禁扎营不当“。谁能预先料定有这场山洪?
说什么关羽抓住了机会也很牵强,就好比路上有笔巨款被你捡到了,从此成为富翁,你能说你的致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吗?诚然, ...

笑话,在前一篇你的水淹七军的贴子中都被驳得体无完肤,居然还在这儿腆着个脸现世?
http://wt.xycq.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15159&highlight=
作者: 渔夫    时间: 2007-2-12 02:32



QUOTE:
原帖由 Agrael 于 2007-1-6 15:26 发表
看到的只是一个小丑,写“诗”的

这算不算人身攻击?不删也好歹要扣点錢吧。
作者: 后汉王刘蜀    时间: 2007-2-14 01:27

靠,辱骂关羽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7-2-20 00:44



QUOTE:
原帖由 后汉王刘蜀 于 2007-2-13 18:27 发表
靠,辱骂关羽

关羽有什么不能骂的。更何况楼主说的是事实。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