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討論]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 [打印本页]

作者: 匡匡匡    时间: 2006-3-13 20:07

各位覺得曹操沒有答應張松的請求,是不是種失算
雖然曹操內部似乎當時並非很平定,但是就憑他的軍力,隨便派點援軍都可以像袁紹巧取冀州般探囊取物之易的拿下益州
而且如果他答應了
益州也不會變成大耳的了
各位大大覺得呢?? ?! ??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3-13 20:15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作者: 匡匡匡    时间: 2006-3-13 20:21



QUOTE:
原帖由hadeswwy于2006-03-13, 20:15:11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是這樣阿  
順便問下曹植怎麼死的
作者: apes    时间: 2006-3-13 20:36

按资治通鉴记载,曹操刚取汉中之时,刘备也刚拿下益州没多久,益州政局尚处于动荡之中,人心不稳,许多险要关口守备薄弱,曹操可谓得陇望蜀。
于是司马懿劝曹操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进攻益州,打刘备,取成都。同时指出,曹军只要进入益州,必定会有人反叛刘备,投降曹操,曹操的胜算很大。但曹操不知怎么想的居然按兵不动,坐守汉中,采取观望态度。
等过了几个月,曹操突然又有了取益州的念头,但司马懿分析当时情况,对曹操说,此时益州政局已经稳定,人心都以向着刘备,险要关口以加强了守备,取益州必败,曹操听了,不得已,只能班师回潮。
这才是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13 20:36



QUOTE:
原帖由hadeswwy于2006-03-13, 20:15:11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曹操死的时候曹植还活着呢,你正好颠倒了。
作者: Hawk_cn    时间: 2006-3-13 20:54



QUOTE:
原帖由yedeyao于2006-03-13, 20:36:33发表
  曹操死的时候曹植还活着呢,你正好颠倒了。

曹丕死的时候曹植都活着呢
作者: xcgogogo    时间: 2006-3-13 20:57



QUOTE:
原帖由hadeswwy于2006-03-13, 20:15:11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老大!是曹冲好吧……
作者: alkaid    时间: 2006-3-14 09:50

楼上的头像似乎就是曹冲?很凑巧阿
作者: 忠于哈曼    时间: 2006-3-14 10:47

楼上的头像是陆逊,汗一个
作者: 东门吹血    时间: 2006-3-14 11:03

犯了和袁绍相似的错误
作者: ☆慕容泪☆    时间: 2006-3-18 19:17

我觉得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应该是赤壁之败,连拿下河北和荆州却突然吃了这么一个大败……
为何当初没人建议威逼孙权交出刘备就算呢?
作者: 撤消    时间: 2006-3-18 20:52

没看住司马
作者: 竹中重次    时间: 2006-3-18 20:54

好象是曹冲吧.原来曹操是想让曹冲继承他的,因为操冲非常的聪明.所以他死了曹操很难过.
作者: 周吉    时间: 2006-3-19 14:04

我连张松就没有去过魏国都不知道呢,去的目的呢?:L去过曹操不接纳他的意见当然失算哦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6-3-19 20:09

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
作者: hhtlyh    时间: 2006-3-20 12:07

曹操最大的失算就是刘备投靠他的时候,不该听从郭嘉之言放过刘备,趁早杀了就没三国,可能早统一了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20 12:49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

曹操也差点挂了,刘备的大失误啊。
作者: markhappy    时间: 2006-3-20 16:41

最大的失算应该是当初没杀刘备
不然的话后面的事情就都没有了
作者: 桓古    时间: 2006-3-20 17:57

从曹操没杀刘备中就可以看出刘的智慧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3-20 20:23

曹操不杀刘备也不能算是一种失算啊,那时的政治局势可不会让曹操那么轻松的 杀了刘备的,如若杀了,曹操后来的霸业能否成还是个问题啊。
作者: hhtlyh    时间: 2006-3-22 11:51

杀刘备挺容易的,派刺客嘛,反正曹操也曾派刺客杀刘备,还有杀一个姓周的(名字忘了),派刺客这事曹操常干的;也可以如孙策故事,叫说吕布家人报仇啊;要么说刘备造反;真的想杀刘备名目多了去了。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6-3-22 11:57

曹操最大的失算是自己的曹冲死了(生不到更厉害的儿子— —),没办法在曹操之后统一三国。结果搞到一代不如一代~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22 11:59

当初在许昌时的刘备并不是曹操的敌人。当时曹操最大的敌人是袁绍,所以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6-3-22 12:17



QUOTE:
原帖由 hadeswwy 于 2006-3-13 20:15 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遣别驾张松致敬于操。松为人短小放荡,然识达精果。操时已定荆州,走刘备,不复存录松。主簿杨修白操辟松,操不纳;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古   

ザ?习凿齿论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主   

也。曹操追念田畴功,恨前听其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操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操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丕以“畴同于子文辞禄,由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亦以为可听。操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操使惇自以其情喻之。惇就畴宿而劝之,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固邀畴,畴曰:“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于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以答操,操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知   

??操幼子仓舒卒,操伤惜之甚。司空掾邴原女早亡,操欲求与仓舒合葬,原辞曰:“嫁殇,非礼也。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也,明公焉以为哉!”操乃止。主   


曹冲死应该在之后。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6-3-22 12:32



QUOTE:
原帖由 匡匡匡 于 2006-3-13 20:07 发表
各位覺得曹操沒有答應張松的請求,是不是種失算
雖然曹操內部似乎當時並非很平定,但是就憑他的軍力,隨便派點援軍都可以像袁紹巧取冀州般探囊取物之易的拿下益州
而且如果他答應了
益州也不會變成大耳的了
各位大 ...

没有答应确实有曹操的理由,当时荆州已经克了。曹操眼里就只是剩下孙权这个对手,刘备不成气候。只要孙权投降整个天下就是曹操的。刘璋算什么?如分散精神给孙刘有机会调整。

按史书曹操内部并不平定,北方只是刚刚平定,还应该有余党。
作者: 无与伦比    时间: 2006-3-25 21:07

个人认为曹操最大失算是赤壁之战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25 21:16

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把司马懿干掉
作者: 无与伦比    时间: 2006-3-25 21:18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3-25 21:16 发表
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把司马懿干掉

还真是这样啊。。。。。。
作者: psqp123    时间: 2006-3-25 21:22

问一下,曹冲与曹植谁更聪明?
作者: 洗甲狼河    时间: 2006-3-25 21:28

最大的失算是侥幸取了汉中后没有乘势拿下西蜀
作者: 昭福    时间: 2006-3-27 12:20



QUOTE:
原帖由 hadeswwy 于 2006-3-13 20:15 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应该是曹冲吧,曹植不是死在自己哥哥手里么
作者: ldm.nc    时间: 2006-3-27 14:40

最大的失策是没有一本陈寿版的《三国志》
作者: illidens    时间: 2006-3-27 14:47

可惜啊!要不曹操就能统一三国了吧
作者: 147085090    时间: 2006-3-27 19:13     标题: asd

曹操最到的失策就是在刘备给吕布逼的穷途末路的时候没有听荀家叔侄的话,把刘备给卡擦掉,要是卡擦掉了,后面就不会有刘备得荆州,如龙入海而搞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作者: 洗甲狼河    时间: 2006-3-27 20:26



QUOTE:
原帖由 昭福 于 2006-3-27 12:20 发表

应该是曹冲吧,曹植不是死在自己哥哥手里么

曹植死在曹丕之后
作者: 刀剑笑    时间: 2006-3-28 00:24

也算是曹操的一个小失误吧~呵呵!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6-3-28 09:13

错了~~最大的失算明显是留下了死蚂蚁这个祸胎~~
明知道这种人不可靠~~就因为草皮老替他说好话~~始终没杀~~
作者: 前田剑次郎    时间: 2006-3-28 22:23



QUOTE:
原帖由 hadeswwy 于 2006-3-13 20:15 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是曹冲吧
作者: 前田剑次郎    时间: 2006-3-28 22:29



QUOTE:
原帖由 147085090 于 2006-3-27 19:13 发表
曹操最到的失策就是在刘备给吕布逼的穷途末路的时候没有听荀家叔侄的话,把刘备给卡擦掉,要是卡擦掉了,后面就不会有刘备得荆州,如龙入海而搞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卡擦了 刘备   在当时来说可是失去了人望啊
以后大概没有什么人去投靠他了
也没人感投降了   以后会很麻烦的  
不过没发生的事谁也说不好 !
杀了刘备  也许后面没那么麻烦  
但也不能肯定会不会出个比刘备更难搞定的人啊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6-3-28 22:36



QUOTE: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6-3-18 19:17 发表
我觉得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应该是赤壁之败,连拿下河北和荆州却突然吃了这么一个大败……
为何当初没人建议威逼孙权交出刘备就算呢?

这样做是经验主义,但孙权不是公孙,刘备也不是二袁,根本不可能
作者: kaka888    时间: 2006-3-30 11:03

没弃用狼顾之司马,杀华佗(自己和儿子都能活得更长不好么)
作者: 高览之后人红丸    时间: 2006-4-1 09:37

对啊。。曹操最大的失误是杀了华陀。。。哈哈~~不然曹冲和自己都能多活段日子。。这个有意思
曹操:”吾悔杀华陀,使此儿强死。。”
作者: 红泪    时间: 2006-4-1 09:56



QUOTE:
原帖由 hadeswwy 于 2006-3-13 20:15 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曹植在他二哥曹丕做皇帝以后才死的,这时候曹操早没了
作者: zmgo    时间: 2006-4-1 10:20

曹操没有彻底地搞掉司马懿,使得“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操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
作者: 一般般    时间: 2006-4-2 14:32

并不觉得曹操一生之中有什么大的失误。
作者: 高木知之    时间: 2006-4-2 14:52

要搞掉刘备,又不是去名声,应该并不难,主要拼一下政治水准了。借个什么事件除掉刘,对于当时的曹来说还是容易的,这样至少不会比直接杀掉影响大。
作者: 一般般    时间: 2006-4-3 08:41

要搞掉刘备,又不是去名声,应该并不难,主要拼一下政治水准了。借个什么事件除掉刘,对于当时的曹来说还是容易的,这样至少不会比直接杀掉影响大。

天下人的眼是雪亮的,以当时曹操的实力,刘备的名望.。要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才能除而不损声望。曹操不是不想杀刘备,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杀一人与使天下名士皆不敢来投之间的选择,我觉得曹操选 不杀是对的。
作者: apes    时间: 2006-4-3 09:02

派刘备去打袁术,放虎归山是一个很大的失算。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4-4 18:33



QUOTE:
原帖由 一般般 于 2006-4-3 08:41 发表
要搞掉刘备,又不是去名声,应该并不难,主要拼一下政治水准了。借个什么事件除掉刘,对于当时的曹来说还是容易的,这样至少不会比直接杀掉影响大。

天下人的眼是雪亮的,以当时曹操的实力,刘备的名望.。要一 ...

名望?曹操杀了刘备又有谁会知道?再说,那些名士难道还不明白除枭雄的重要意义?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4-4 21:54

在当时尚未吸引住天下士人之心前, 曹操就对投奔他的人处死刑, 自然是不利于他吸收人才笼络人心的, 这样以后谁敢降他, 谁敢投他? 曹操自己不比你们清楚杀刘备损失大还是放刘备收获大么?
作者: 高览之后人红丸    时间: 2006-4-5 18:09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4 21:54 发表
在当时尚未吸引住天下士人之心前, 曹操就对投奔他的人处死刑, 自然是不利于他吸收人才笼络人心的, 这样以后谁敢降他, 谁敢投他? 曹操自己不比你们清楚杀刘备损失大还是放刘备收获大么?

。。我的观点怎么和你越来越接近了呢?我也想说你这句的。。
作者: thief-zhai    时间: 2006-4-6 11:10

我倒是觉得操最大的败笔是听信了某人的建议,把家当给了丕,丕的气量实在是。。。。。。。。
作者: kakute    时间: 2006-4-6 13:24



QUOTE:
原帖由 匡匡匡 于 2006-3-13 20:07 发表
各位覺得曹操沒有答應張松的請求,是不是種失算
雖然曹操內部似乎當時並非很平定,但是就憑他的軍力,隨便派點援軍都可以像袁紹巧取冀州般探囊取物之易的拿下益州
而且如果他答應了
益州也不會變成大耳的了
各位大 ...

搂主未免把问题太简单化了吧,这岂是一时之念能左右的了的?
作者: 一般般    时间: 2006-4-6 17:14

刘备一来投就有谋士献策要杀之。曹操说:杀一人而使天下之士皆不敢来投,不可取。原话是什么,我忘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曹操是对的。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29



QUOTE:
原帖由 东门吹血 于 2006-3-14 11:03 发表
犯了和袁绍相似的错误

是什么错误?说明下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31



QUOTE: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6-3-18 19:17 发表
我觉得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应该是赤壁之败,连拿下河北和荆州却突然吃了这么一个大败……
为何当初没人建议威逼孙权交出刘备就算呢?

难道你不知道亮哥的舌战群愚???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32



QUOTE:
原帖由 撤消 于 2006-3-18 20:52 发表
没看住司马

按你所说,那曹操最大的错误就是生错了大儿子!呵呵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34



QUOTE:
原帖由 周吉 于 2006-3-19 14:04 发表
我连张松就没有去过魏国都不知道呢,去的目的呢?:L去过曹操不接纳他的意见当然失算哦

目的就是出卖益州```曹操不见之才去找备备哥的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36



QUOTE:
原帖由 hhtlyh 于 2006-3-20 12:07 发表
曹操最大的失算就是刘备投靠他的时候,不该听从郭嘉之言放过刘备,趁早杀了就没三国,可能早统一了

让我想起鸿门宴```惜项羽不纳仲父之言!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38



QUOTE:
原帖由 hhtlyh 于 2006-3-22 11:51 发表
杀刘备挺容易的,派刺客嘛,反正曹操也曾派刺客杀刘备,还有杀一个姓周的(名字忘了),派刺客这事曹操常干的;也可以如孙策故事,叫说吕布家人报仇啊;要么说刘备造反;真的想杀刘备名目多了去了。

欲加之罪啊,好!!
作者: xudch    时间: 2006-4-6 17:54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3-25 21:16 发表
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把司马懿干掉

这点我同意,何谓最大的失算?就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决定性事件.之前不杀备备哥不一定导致"天下归司马"的最终结局,然而,史实告诉我们,不杀司马应该就是曹生的最大失算了吧?!
作者: jj555    时间: 2006-4-8 19:03



QUOTE:
原帖由 一般般 于 2006-4-2 14:32 发表
并不觉得曹操一生之中有什么大的失误。

我比较倾向这样的说法.
作者: jj555    时间: 2006-4-8 19:09

插问一下,如果司马懿先被斩了,谁与诸葛亮对抗,曹操好象也没在汉中讨到什么便宜吧
作者: 84580800    时间: 2006-4-10 23:08

在下认为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莫过于未听众谋士之言,执意南下。最终导致赤壁大败,一统华夏的梦想从此落空。
作者: 84580800    时间: 2006-4-10 23:11



QUOTE:
原帖由 jj555 于 2006-4-8 19:09 发表
插问一下,如果司马懿先被斩了,谁与诸葛亮对抗,曹操好象也没在汉中讨到什么便宜吧

以当时那种情况就算没有司马,恐武侯北伐也难成功。
作者: licon    时间: 2006-4-10 23:39

三马同槽~~也是无奈啊~~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4-12 20:40



QUOTE:
原帖由 hhtlyh 于 2006-3-22 11:51 发表
杀刘备挺容易的,派刺客嘛,反正曹操也曾派刺客杀刘备,还有杀一个姓周的(名字忘了),派刺客这事曹操常干的;也可以如孙策故事,叫说吕布家人报仇啊;要么说刘备造反;真的想杀刘备名目多了去了。

当时孙家哥哥似乎还没死哎,谈不上故事吧。吕布家人?他们好象应该去刺某个姓曹的比较合理。
况且大孙自恃武力不错,连在中原混的郭大谋士都算出来他要被刺。再看看人家玄德公身边跟的都是些什么人。把那个什么家人的“家人”两个字去掉,再乘以三,这样似乎还比较有把握的说。
说一个整天种菜的人谋反,夸张点吧。曹操要怪也只能怪衣带诏事发得太晚,才让某人跑了。
作者: hooddy    时间: 2006-4-12 21:04

曹操最大得失算是没好好养身体,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作者: 轩辕卓少    时间: 2006-4-12 22:19



QUOTE:
原帖由 hadeswwy 于 2006-3-13 20:15 发表
当时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死了,所以曹操当时也没有心情去接见当时的张松,所以这应该也体现出曹操的另外一种性格。

应该是曹冲吧,曹植在曹操死后还作过七步诗
作者: wesugi    时间: 2006-4-18 01:31



QUOTE: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6-3-18 19:17 发表
我觉得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应该是赤壁之败,连拿下河北和荆州却突然吃了这么一个大败……
为何当初没人建议威逼孙权交出刘备就算呢?

刘备在当时还没有资格叫曹操来重视。当时的曹操已经想着打下江东一统天下了。
作者: wesugi    时间: 2006-4-18 01:35



QUOTE:
原帖由 hhtlyh 于 2006-3-20 12:07 发表
曹操最大的失算就是刘备投靠他的时候,不该听从郭嘉之言放过刘备,趁早杀了就没三国,可能早统一了

曹操和郭嘉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就是当时的刘备自己也只不过是想靠着皇叔的名头来骗个一州之地来混混罢了。
而且当时曹操是什么环境,怎么能给周边的敌人留下攻击他的借口呢?!
作者: wesugi    时间: 2006-4-18 01:37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3-20 12:49 发表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

曹操也差点挂了,刘备的大失误啊。

刘备很怕死的,刘备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杀曹操的。
作者: wesugi    时间: 2006-4-18 01:44



QUOTE:
原帖由 昭福 于 2006-3-27 12:20 发表

应该是曹冲吧,曹植不是死在自己哥哥手里么

错啦    曹植活的比曹丕长的多哎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4-19 14:45



QUOTE:
原帖由 洗甲狼河 于 2006-3-25 21:28 发表
最大的失算是侥幸取了汉中后没有乘势拿下西蜀

取汉中,是侥幸,以疲惫之军再拿西蜀,恐又有赤壁之祸!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4-19 16:51

删除部分跑题帖。

如果再看到严重跑题的一并处理。
作者: 风起云涌    时间: 2006-4-19 23:02



QUOTE:
原帖由 xwhero 于 2006-4-19 14:45 发表

取汉中,是侥幸,以疲惫之军再拿西蜀,恐又有赤壁之祸!

那时益州人心不稳,正是拿下益州的大好时机,怎么能和赤壁相提并论呢?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4-20 11:02



QUOTE:
原帖由 风起云涌 于 2006-4-19 23:02 发表

那时益州人心不稳,正是拿下益州的大好时机,怎么能和赤壁相提并论呢?

《三国志》中所述,"魏名臣奏载董昭表曰:“武皇帝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此近事,吏士所知。”"证明打汉中的不易,西川更是易守难攻,赤壁之战,也是操占荆州,东吴人心不稳,东吴的长江天险,与西蜀有相似之处,如何不能相提并论?
作者: navis    时间: 2006-4-22 16:08

觉得还是没取益州.
孙权在这么多人主张投降的情况下,听了鲁肃的话,说明他有割据一方的野心。当时刘备有荆州,可直逼北方,孙吴有长江之险,这两方的兵力大约总合也有5、6万人,联合起来不好对付,要想办法分化他们。刘备是不可能投降的,都好几次背曹操而去了,所以只能和曹打。孙权不一样了,要是曹操先按住他,他不可能去打北边的。当时几次向刘备要荆州,说明孙权对荆州垂涎已久了。加之刘备入蜀本来就是冒进的,人心不能平,马家又给曹灭了,实在是取益州的大好时机。刘也知道,所以另关在荆州牵制曹。大概是曹的兵力调动不当的问题,没能全力攻益州。这部关一出去打樊城孙这边立刻翻了脸?所以,曹操如果早点利用孙和刘的矛盾,可能益州早下,也不会有司马家的兴旺了。
作者: navis    时间: 2006-4-22 16:20



QUOTE:
原帖由 wesugi 于 2006-4-18 01:31 发表

刘备在当时还没有资格叫曹操来重视。当时的曹操已经想着打下江东一统天下了。

怎么会。当时刘表死,诸葛给刘琦出的注意明显是给刘备留得一手。这样,曹操攻过来,刘琮降,刘备就自然跑到刘琦这个废物那,就有了兵和根据地。加上他本来还算会用兵,孙吴自然就和他联合了。这时候的刘备已经有兵有地了,怎么会没资格让曹重视??
作者: 鲲化鹏举    时间: 2006-4-22 21:55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步臭棋吧?不仅没起什么作用,还带来很多麻烦,留下个奸贼的名声,失算啊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4-23 00:49

臭棋? 没好处?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原来是臭棋.
作者: navis    时间: 2006-4-23 13:58

我一直觉得三国当时只有曹操一个人有扶汉的想法...所谓臭棋...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4-23 16:46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4-23 00:49 发表
臭棋? 没好处? 所谓得得天下原来是臭棋.

YY,民心老操没得着吧?奉天子以令不群是针对袁绍,也没看出有何作用。要不是袁绍自己发昏,老曹的前途还真是不乐观。
作者: 高览之后人红丸    时间: 2006-4-28 03:49

说曹操拥天子是臭棋。。。这个有点说不过去了。。。别的不说。。。单想想如果他曹操没拥天子,万一让回过味的老袁把天子拥了来对付他的话。。恐怕曹操将更难对付老袁了。。本来老袁的号召力就比他强。。如果再有天子的名义。。恐怕每几个人会投奔到曹操这里来了。。。拥天子可不是没用的事情。拥了天子的曹操名声大长的。。曹操拥了天子就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征用人材。。还是有很多人看中这个。。而且拥天子可以用高官吸引人。。一个州牧手下的人。。最多当个别驾。。曹操手下的呢。。动不动可以封个这个那个的。。说拥了天子的曹操四方归心有点夸张。。但确实起了很大收买人心的作用。。比如孔融。。曹操手上没有天子名义的话。。这么自视清高的名士怎么乐意到没什么德性的曹操手下?还不是因为天子之臣的尊贵吸引了他。。还有曹操实行的政策。。如果以地方长官的名义来实行的话。。多少有些越级之嫌疑。。会让一些人怀疑而办事不利。。而有了天子的名义就名正言顺了。。

另外。。。说一个曹操当年取汉中后和取荆州后的不同。。这个诸GE也说过的。。曹操取荆州后。。他面对的是”已历三世”的孙家政权。。内部统治已相当有序,稳定了。。那听到曹操要来还出现了内部的一片慌乱。。曹操取汉中后。。面对的益州。。可是刚刚换主人啊。。统治秩序还没完全建立。。大批军官。。尤其是掌兵的低级军官。。是直接从原主人手下转过来的,还未甄别完毕和拉拢到位。。其心难测。。。这时候的曹操以战胜之威临之。。益州的危险程度当然比孙家的扬州高了
作者: 八阵图里喝早茶    时间: 2006-4-28 18:19

早知道如此……当时曹操就应该在刘备寄他篱下的时候……利索地解决掉……管他大失人心还是什么……
作者: ppr    时间: 2006-4-29 12:46

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杀刘备显然不可取,当时曹操根基并不稳定,急于笼络上层士族和下层豪强以为己用;至于司马懿的事情,个人认为曹操应该无法预料身顾之后的那么多事,提前把手下的一个大臣给宰了也有点不近情理;张松献图应该算是曹操的一个失误,取汉中以后应该利用张松为跳板武力威胁招降刘璋,如果刘璋的地盘拿下,沿长江顺流而下取东吴,以曹操的国力,应该在几年以内可以做得到。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4-30 15:58

曹操写了封书信威逼孙权交人,周,鲁不同意交大耳,灭了刘后就会打江东,孙权是明白人。
曹操最大的失策是几回都没打死刘大耳,徐州,汝南,新野,大耳这逃亡的本事可不是盖的。
作者: 苍河一现    时间: 2006-4-30 17:53

讨论还讨论,我忽然想起,曹操的最大失误,会不会就是听了荀彧用司马仲达?
作者: 168wasd    时间: 2006-5-1 12:50

不错不错很好.............
作者: src    时间: 2006-5-1 16:38

偶觉得曹操一生最失算的是赤壁之战,八十万大军竟然败给了几万的部队.
作者: 殷千秀    时间: 2006-5-2 01:50

最失误的其实就是赐死二荀,激化了与献帝的矛盾;其次的应该是杀害清流派名士边让,而进一步强占边让之妻,失去了大多清流派的支持。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6-5-2 07:24



QUOTE:
原帖由 殷千秀 于 2006-5-2 01:50 发表
最失误的其实就是赐死二荀,激化了与献帝的矛盾;其次的应该是杀害清流派名士边让,而进一步强占边让之妻,失去了大多清流派的支持。

荀攸是自己病死的好吧...
作者: 殷千秀    时间: 2006-5-2 13:38

两个都是给赐死的,一个是饼内下毒,给攸的是一个空盒,攸领悟操的意思遂自杀;这两人在曹阵营中属于亲献帝派的,通过他们的努力,在远征西凉的时候曹操和献帝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征西凉返程时献帝为次还亲自迎接。只可以曹越老疑心越重,只因两人对他发兵刘孙两家婉转的提出不同意见,就分别赐死两人。两人死后,曹与内戚的矛盾急剧激化,后来出现了内戚作乱曹操杀内戚自己取而代之。
作者: 嗡嘛呢叭咪哄    时间: 2006-5-2 13:40

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作者: 殷千秀    时间: 2006-5-2 13:40

详情可也参照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曹操传(上卷·人霸,下卷·天霸),现在书给朋友借走了,关于他们俩的死也只能凭记忆说,但他们俩都是曹操赐死的
作者: 嗡嘛呢叭咪哄    时间: 2006-5-2 13:43

那是演义呀!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6-5-2 16:54



QUOTE:
原帖由 殷千秀 于 2006-5-2 13:40 发表
详情可也参照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曹操传(上卷·人霸,下卷·天霸),现在书给朋友借走了,关于他们俩的死也只能凭记忆说,但他们俩都是曹操赐死的

有功夫看那些杂书,还不如看看三国志吧
空食盒也是赐给荀彧的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5-3 01:45

不要看不起演义除去单挑部分真是博大精深呀!老罗那里看的那么多书。
作者: sleeper61    时间: 2006-5-3 02:09

我记得荀攸是病死的啊,只有荀彧是曹操赐死的
作者: reg-neo    时间: 2006-5-8 07:37

没把司马懿给办了,失误比较大吧
作者: 寂寞的烟    时间: 2006-5-8 13:35

早把刘备砍了 才是正道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6-5-8 14:28

最大的失算是打完张鲁后没能进军益州。


PS 1-9楼的对话
作者: 世事如淇    时间: 2006-5-8 16:14

呵呵,放走张松的确是很大的失误,但不打益州我不认为是失误,别忘了当时马超正六战谓水打得曹操只有逃跑的份,已经加上赤壁之战曹军已经元气大伤了,还能组织有效军队反攻吗?而且曹操如果要打西蜀肯定要打下汉中,当时汉中可是张鲁的啊,马超刚刚才和马岱庞德投降张鲁现在就去打曹操肯定是找死去了,所以我认为当时不打就是这个原因的,后来则是因为马超走了后,曹操才打汉中的,也可以说曹操是因为害怕马超所以不敢打汉中。
作者: 史家之绝唱    时间: 2006-5-9 20:18     标题: 回复 #1 匡匡匡 的帖子

徐州大屠杀,失去人心,最后导致诸葛亮不帮曹操,诸葛亮小时侯亲眼看见徐州大屠杀.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9 20:26



QUOTE:
原帖由 sleeper61 于 2006-5-3 02:09 发表
我记得荀攸是病死的啊,只有荀彧是曹操赐死的

荀彧是自杀,或郁郁而亡,曹操可没赐死他。
作者: 573773212    时间: 2006-5-9 21:45

怎么没杀刘备  这是曹操  一生最大的遗憾  在就是  郭嘉怎么死那摸早
作者: 573773212    时间: 2006-5-11 19:15

我说曹操  要是郭嘉不死  天下统一  一定是曹操:&:&:&:&:&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5-11 22:43



QUOTE:
原帖由 史家之绝唱 于 2006-5-9 20:18 发表
徐州大屠杀,失去人心,最后导致诸葛亮不帮曹操,诸葛亮小时侯亲眼看见徐州大屠杀.

曹操死了父亲和家人,迁怒于人,由此可以看到绝对权力的害处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可惜此时没有人能够劝阻他.顺便说一下,刘备也毁在怒之上,其实孙子兵法说的明明白白,曹操应该烂熟于心了,临到自己身上,偏偏又不能悔悟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大家都希望曹操攻打徐州只追究首恶,而不涉及他人,问题是如果大家处在那个状况下,手上又拥有了给徐州百姓生杀予夺的权力,会冷静吗?

更何况,此时杀人有特殊的用途......可以免去自己部队的粮草问题......

无奈之中,只能为徐州百姓伤感了,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作者: 521000    时间: 2006-5-12 15:59

奉孝安在???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5-12 16:34

郭嘉不是诸葛亮,曹操不是刘禅
作者: gsyzj    时间: 2006-6-7 11:12

那是《演义》中的说法吧
作者: ganjue9127    时间: 2006-6-11 11:53

是人都会有失算的时候
作者: guaguazi113    时间: 2006-6-12 02:01

曹操最大的失算当然是郭嘉死了..还有贾文和没跟去赤壁而守长安
作者: 直江兼续    时间: 2006-6-12 22:11



QUOTE:
原帖由 apes 于 2006-3-13 20:36 发表
按资治通鉴记载,曹操刚取汉中之时,刘备也刚拿下益州没多久,益州政局尚处于动荡之中,人心不稳,许多险要关口守备薄弱,曹操可谓得陇望蜀。
于是司马懿劝曹操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进攻益州,打刘备,取成 ...

这个时候的曹操更不能进攻,因为他的后面有一个孙权
刘备不是那么容易打倒的
就是打倒了,他自己也要蹦一口牙门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最充实的时候
文有诸葛亮,法正,马良等等
武的就更不用说了
三国最有价值的武将关羽在
最强的武将张飞在
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等
那些都不是吃素的东西!
等到他自己蹦一口牙门时
最大的胜利是谁?
是孙权!
像曹操这样聪明的人
他不会不知道政治的平衡术的
作者: 强权就是公理    时间: 2006-6-13 02:41



QUOTE:
原帖由 guaguazi113 于 2006-6-12 02:01 发表
曹操最大的失算当然是郭嘉死了..还有贾文和没跟去赤壁而守长安

贾文和是劝曹操不要打东吴的,去了也没什么用。贾文和好象当时也没有守长安。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6-13 02:46 编辑 ]
作者: 蕾教不改    时间: 2006-6-16 16:52

郭嘉能比诸葛?请问下,这位死的这么早的奉孝生前什么事迹能证明他能赶上诸葛了?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6-16 18:34

郭嘉劝曹操去玩命,然后曹操玩完之后回来开会说真是要命,以后再也不这么玩了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6-17 21:34

要不是带了田涛一起玩,老曹可能就真玩完了。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6-6-17 22:28

曹操的最大失误还是拥立献帝,虽然一开始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后来导致成为众矢之的.凭什么孙权不是汉贼而曹操是汉贼啊?都是拥立献帝闹得.更惨的是,因此落得个千古骂名!
作者: 天河冰影    时间: 2006-6-17 23:32

不认为赤壁是曹操的失算
只能说周瑜狗屎刚好碰上当年气候反常
作者: zhangzzz    时间: 2006-6-19 10:03

不杀刘备可以,起码也应该严密监视吧,最好软禁起来。
不仅不监视,居然还送几千兵马给刘备,放虎归山,实在有点失算。
作者: 倚剑あ天涯    时间: 2006-6-20 16:51

历史就是这样 总有很多遗憾
作者: dozeworm    时间: 2006-6-20 21:17

最大失算应该是赤壁之战
作者: 超级诸葛尚    时间: 2006-6-26 22:25

我们不要替曹操想该怎么对刘备,要是能替他,谁都是曹操了。
作者: 一起走过D日子    时间: 2006-6-29 10:00

我也认为是在许昌时没杀刘备.
他不是说: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吗?这也就是说根本不必管当时的什么环境了.
司马在曹操时并不敢反.当然啦司马家族没有尽心帮曹操做事也是曹操不能一统的原因之一.
还就是贾诩,在一些书坛上,有些书友说老曹并不太信印贾诩,赤壁之战根本就没带上这个三国前十谋士之一.此人之才可以说不下诸葛亮,郭嘉等....有他在我想不会出现火烧赤避.
作者: luoting    时间: 2006-7-1 21:43

觉得曹操最大失误是当初为何不从寿春和赤壁两面夹攻孙权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7-2 23:24

这个我来告诉你,因为赤壁之战,曹操的作战目标根本就不是江东的孙权,而是江夏的刘表残余——刘备和刘琦。
因此,曹操实际上部署的是两路夹击夏口,而合肥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兵力,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还以为曹操从江陵东进是为了消灭江东的孙权,就错了。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7-3 00:01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7-2 23:24 发表
这个我来告诉你,因为赤壁之战,曹操的作战目标根本就不是江东的孙权,而是江夏的刘表残余——刘备和刘琦。
因此,曹操实际上部署的是两路夹击夏口,而合肥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兵力,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还以为 ...

有疑问,《江表传》记载,曹操写给孙权的: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怎么解释?
作者: 010lq    时间: 2006-7-3 14:41

自己没有称帝!!!

不知道他在等什么!自己儿子有魄力,却没有看住!我顶啊
作者: grdavkf    时间: 2006-7-3 18:05

若奉孝在……
作者: tianxia122    时间: 2006-7-3 21:44

哈哈,历史就是有偶然性才和好
作者: 匡匡匡    时间: 2006-7-6 02:23



QUOTE:
原帖由 史家之绝唱 于 2006/5/9 20:18 发表
徐州大屠杀,失去人心,最后导致诸葛亮不帮曹操,诸葛亮小时侯亲眼看见徐州大屠杀.

偶記得當時好像也B小心把諸葛亮之父諸葛珪也砍了,所以.....也許諸葛亮B幫曹操也有這個原因吧
作者: zhang5825    时间: 2006-7-9 20:46

如果在赤壁赢了。。。。。
相信历史一定会翻天覆地
作者: zhang5825    时间: 2006-7-9 20:47

如果在赤壁赢了。。。。。
相信历史一定会翻天覆地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7-9 21:40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7-3 00:01 发表

有疑问,《江表传》记载,曹操写给孙权的: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怎么解释?

我以为,是误解了曹操写信的含义:
曹操写此信,有两个主要目的:
1、告诉孙权自己有皇帝号令,兵力强大,不要站错了队——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众。
2、要求孙权出兵一起消灭刘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以前有人以为这是说曹操要和孙权一起在吴打猎,以此证明曹操要进攻吴地。其实不然。
此时,曹操和孙权表面上还是同盟的,曹操假借汉帝名义,有权要求孙权出兵协助消灭刘备;
刘备此时已经逃跑到了吴地,位于边界上的樊口,而刘备实际上才是这时候曹操的猎物呢;
因此要与孙权会猎于吴的实际意义是,要与孙权一起夹击刘备于吴地边界一带。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7-9 21:50



QUOTE:
原帖由 匡匡匡 于 2006-7-6 02:23 发表

偶記得當時好像也B小心把諸葛亮之父諸葛珪也砍了,所以.....也許諸葛亮B幫曹操也有這個原因吧

完全的误解:

——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诸葛亮传)
太山属于兖州,诸葛亮父亲怎么会死在徐州?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7-10 11:36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7-9 21:40 发表


我以为,是误解了曹操写信的含义:
曹操写此信,有两个主要目的:
1、告诉孙权自己有皇帝号令,兵力强大,不要站错了队——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众。
2、要求孙权出兵一起消灭 ...

可惜孙权不是你呢, 燕老兄, 曹操也不是你, 曹操不是要求, 而是用信说明了形势, 威胁孙权. 就算曹操的意思不是要即刻攻打吴国, 也是要平荆吃刘, 并且孙权降服. 如此跟打有什么区别? 说曹操没昏了脑袋, 那也就是燕京自己想的而已吧.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7-12 11:20

哈,人家孙权本来就是降服的,并没有造反呀。就如同当时的马超一样。
如果曹操只打刘备,孙权是可以不插手的,请看记载: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诸葛亮传)
请问,如果曹操要来打孙权,那孙权观望谁的成败呀?还不早就赤膊上阵和曹操拼啦?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06-7-12 11:58

让曹操占了荆州,孙权还割据个屁阿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7-12 12:35

这话说的。要是这样理解,孙权大约在曹操攻荆州时就该发兵,而不是在荆州都投降以后。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06-7-12 12:45

孙权不是没想到刘表死了,儿子这么快就投降了么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7-12 12:56

如果依你所言,孙权就应当马上主动出击荆州,与曹操争夺否则就割据个P啦。
最后,曹操都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荆州了(只有江夏的一小部分没占),孙权还在那里犹豫呢。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06-7-12 13:00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7-12 12:56 发表
如果依你所言,孙权就应当马上主动出击荆州,与曹操争夺否则就割据个P啦。
最后,曹操都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荆州了(只有江夏的一小部分没占),孙权还在那里犹豫呢。

害怕啊,在考虑是认了当孙子还是宁死拼一拼
作者: nonsensor    时间: 2006-7-17 19:45

ms是曹冲吧。。。。。。。。。。。。。。
作者: 武王吕布    时间: 2006-7-17 22:36

我认为曹操最大的失算是他自己太过自大
从使让刘备有本钱与他平起平坐
作者: kyofk2    时间: 2006-7-17 23:36

当时曹操没把小刘放眼里
作者: 太阳火    时间: 2006-7-18 10:53



QUOTE: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6-3-18 19:17 发表
我觉得曹操一生最大的失算应该是赤壁之败,连拿下河北和荆州却突然吃了这么一个大败……
为何当初没人建议威逼孙权交出刘备就算呢?

如果曹操拿出对付袁尚和公孙康的那种手段的话,赤壁之战的结果还真不好预料呢。
作者: 独钓一江秋    时间: 2006-8-8 09:37

曹操的复杂性格竟总是猜不清——汗
作者: 东风吹醒英雄梦    时间: 2006-9-13 00:45

曹操能斗过司马懿吗?不知谁更奸
作者: linwk0831    时间: 2006-9-13 07:13

最大的失败是没有统一,以他当时的强大真的和可惜^
作者: 宵云    时间: 2006-9-13 09:33

最大的失算是放虎(刘备)归山.
作者: skull    时间: 2006-9-13 17:01

要说失算还是没能把司马懿这个混蛋给宰了,去杀什么杨修之类的,落了骂名还没有什么效果。
作者: KYOKO    时间: 2006-9-13 19:22

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