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images/default/logo_bg.jpg)
标题: 四郎探母中唱词的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6-3-11 10:59
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段,杨四郎的唱段:
(杨白)公主啊![快板] 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义太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忘不了贤公主恩重如山。
(公主)说什么夫妻情恩德不浅,咱与你隔南北千里姻缘,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有什么心腹事你只管明言。
(杨)非是我终日里愁眉难展,有一桩心腹事不敢明言,萧天佐摆天门两国交战,老娘亲押粮草来到北番。贤公主若得我母子相见,到来生变犬马结草衔环。
耿其昌还唱过:“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远在天边。”
同一个人唱的,怎么会有两样词
普遍通唱的是哪一句。哪一句更好一些呢?
还有人唱: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不能过关。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6-3-12 09:41
“文凭着邓先生阴阳有准”
救命啊,不要让我失望啊。
作者:
侯希白 时间: 2006-3-12 11:04
"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不能过关"是老版的词,谭富英(+梅兰芳),还有奚啸伯都是唱的这一句
"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本来是四郎独自坐宫时候的唱词,我也就在耿李版本里听过用在此处
"到来生变犬马结草衔环"是于魁智李胜素版本听到的..觉得很不习惯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6-3-12 19:53
耿其昌一人唱出两句不一样的,是怎么回事,每派的唱段不固定吗?变来变去怎么行。
作者:
侯希白 时间: 2006-3-12 20:19
只等邓先生等高人来解惑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6-3-12 21:27
连头像都改成耿其昌的了 呵呵
现在说正题(在QQ喊就为这个吧?)发表发表个人意见
先分析分析这几句词表达的意思.唱法也与其一致,"到来生变犬马结草衔环"到最后是抑下去,很明显是在低声下气的求公主,而"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远在天边"唱法是扬上去,想过营却不能,在表达的心情和开始"杨延辉坐宫院自怨自叹"的效果是一样(余三胜曾经现编唱过二十几个“我好比”以拖延时间 )当然也是想让公主帮忙喽."过关"表达的感情与"天边"相同只是不够强烈.但下面的唱词还是有"无有令箭怎过关"好象重复了吧(《二进宫》杨波的二黄三眼“怕的是”和“怕只怕”就有人提出过重复的问题)
演员的唱词自然是根据其自身对剧目和所扮演人物的理解然后根据其条件来演唱的,先生怎么理解就怎么唱,无需理会旁人怎么唱。
至于耿其昌为什么会唱两种,我很想知道他这两种唱法都在其什么时期,随着年龄的变化唱词变的多的是。例如马先生的三娘教子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6-3-12 23:06
多谢邓先生的指教
另:先生一般什么时间在线,怎么我总找不到你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6-3-12 23:21
(并非灌水)
还有一事请教,在用嗓和换气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6-3-13 16:56
原帖由檀道济于2006-03-12, 23:21:14发表
(并非灌水)
还有一事请教,在用嗓和换气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个问题超出我能力范围了,还是找些书和资料看吧
在线时间不固定哦
作者:
小行者 时间: 2006-3-17 22:51
老娘亲押粮草来到北番
我亲娘押粮草来到北番
我的娘押粮草来到北番
各种版本,都有细微差别。这是正常的。
因为京剧几百年在民间自由流传。不是当年的样板戏,全国统一的啦。
各个流派的师父,传承不同而已。
===================
在此严厉批评一下 李胜素余魁智
这段戏,是关系国家存亡,家庭幸福的。偷偷出关,因该是谋反吧?夫妻交流应该是悄声密语才对。看看李胜素余魁智的唱腔,越唱越快,完全没有小夫妻悄悄商量事情的样子。越唱越想,生怕箫太后抓不到把柄?最后“叫小番………………”,用得着这么大声么?你们夫妻的秘密,外边的小兵是不知道的,你大声高叫,不知道什么叫格墙有耳啊?
为了表现唱功,欺负戏迷不会唱是吧?
毫无戏德!
======
批评一下青春版牡丹亭的女主角:
看看人家梅兰芳老师演的忧郁女生,从头至尾,眼睑低垂,都是含光默默的,没有睁开过,只是在高潮的时候,睁开了一下,用眼角瞟了一下男主角而已。(张老师扮演)
《青春版》的这位某某艺校的高才生,一上台就把眼镜睁得跟铜铃一样大,好像半夜路边找工作得那种啊。
如今的戏剧界,难道只有唱功,没有艺德么?
会叫两嗓子,就是明星了?不会体验生活啊。
古代德戏子,都是最下等下层的人物。如今林心如呗称为戏子,居然还要上法庭打官司告人家…………
因为知道戏子的身份,因为知道演戏的艰辛,老辈艺术家和自古以来的艺人才如此“谨慎”。
如今卖唱的都成了“天上的星星”。难怪会演戏的上台就好像小姐坐台卖肉。
[ 本帖最后由 小行者 于 2006-3-17 23:09 编辑 ]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