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请教“戴天孝”的出处 [打印本页]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4 18:00

在某帖里我曾说过戴天孝只不过是以讹传讹的故事。不过东祖长离同志不大同意这个观点,并且很亲切嘱咐我让我去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无知。这句话我让我万分感动,节度使大人就是体贴入微啊  
既然节度使大人教育了我我自然要改正缺点,因此我开始搜集关于“戴天孝”的源流和证明。可惜无论如何搜集,除了某些网友的文章上有那么两句找不到根据的语句之外怎么也没能找出确实支持所谓“戴天孝”的证据。  
所以只好特地来请教大家关于戴天孝的出处,特别是亲切关怀我的节度使大人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4 18:30

本人四川江油人 我和我认识的人都不知道有个戴天孝之说 今天才知道的
作者: 醉恋蓝叶    时间: 2006-3-4 18:32

我也想知道什么意思。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5 12:49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4, 18:00:40 发表


在某帖里我曾说过戴天孝只不过是以讹传讹的故事。不过东祖长离同志不大同意这个观点,并且很亲切嘱咐我让我去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无知。这句话我让我万分感动,节度使大人就是体贴入微啊  
既然节度使大人教育了我我自然要改正缺点,因此我开始搜集关于“戴天孝”的源流和证明。可惜无论如何搜集,除了某些网友的文章上有那么两句找不到根据的语句之外怎么也没能找出确实支持所谓“戴天孝”的证据。  
所以只好特地来请教大家关于戴天孝的出处,特别是亲切关怀我的节度使大人

戴天孝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没听说过有人亲眼目睹的记载了。

起码从目前认识的四川人就没听说了。目前只能在部分记载里看到过去有此现象。

相关记载过几天后会放上来。


另,我记得是提醒某人搞清楚帽子跟头巾的分别,这跟某人楼顶说的话似乎有点出入啊。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5 13:07

千万别拿西北农民的头巾来糊弄人哦,人家可是防风沙用的,不是无聊带起来做纪念的。


某人,这个称呼太亲切了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5 13:55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5, 13:07:44发表
千万别拿西北农民的头巾来糊弄人哦,人家可是防风沙用的,不是无聊带起来做纪念的。


某人,这个称呼太亲切了

找到一些资料了:

http://fashion.gywb.cn/show_asp/fashion_ga...gao=fashion_gao

朱孟震《浣水续谈》载:"蜀山谷民冠制巾,相传为诸葛服,所居深远者,后遂不除。今蜀人问有服无服,皆戴孝帽,十常八、九,谓之天孝。"他说的"山谷民"当是汉族,另记少数民族也如此:“蛮酋自称太保,大抵与山僚相似。但有首领,其人椎髻,以白纸系之,尚为诸葛公服也。”《演繁露》载:“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下侯服也。’”明皇幸蜀避安史之乱,事在天宝十四年(756年),相去孔明病逝已400多年了。图上老叟仍“著制巾”“为诸葛武侯服",而明皇竟准以此戴孝的不祥装束“望驾”不忌,可见明皇也知此风俗深远而心准了。故这一风俗得以流传至今是不足为怪的。  


看了一下,此事的确有人考证过:

这是民国时期的:

http://www.spph.com.cn/books/bkview.asp?bk...29914&cid=51875

在他去世的消息到达之时,各地的老百姓自动为他戴孝,戴了很久(我在1938年进了四川,见到川北很多地方的人头缠白布。他们并不是穆斯林。有人告诉我,他们的祖先为诸葛亮戴孝戴久了,缠白布缠成习惯,不缠就会头部受凉,因此而永远缠下去,子孙相沿,直到今天)。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似乎也有人证明:

http://bbs.guoxue.com/viewtopic.php?p=3165...9d67972d2ff8e8e

传统上汉中是川地.元政府为分而治之,所以划归陕西.经过几百年后,已经去四川化,成为秦川文化的一部分.尽管那里的口音,习俗(比如为诸葛亮戴孝)还保留川俗.




采有这个称呼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你曾改过自己资料,从坛子上各人对你的称呼来看,有的称你为兄,有的称你为MM。

所以你到底是男是女我完全不知道。

对你用男性的称呼好象不一定对,对你用女性的称呼好象不一定对,对你用人妖的称呼好象又不礼貌。

所以就用称呼“某人”咯。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5 14:46

《浣水续谈》里面大大的“相传”二字摆在那里怎么作证?
另外程大昌的《演繁露》不是正史,其中谬误很多,如何拿来作证明?比如花木兰,程大昌因为《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就说她是唐初人,但实际上她应当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的人。另外《演繁露》中认为茶杯的托盘始于唐朝,实际上托盘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黎东方老先生的《细说三国》当三国入门级别的书看还可以,但是细研究起来么……
而且《细说三国》的立场明显是偏蜀汉的,不够客观。


今人的研究更成问题。既然提到了去四川化,成为秦川文化的一部分,那么陕西人带白头巾的目的为什么不去考证?陕西农民带白头巾可不是为了纪念诸葛亮。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5 15:24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5, 14:46:03发表
《浣水续谈》里面大大的“相传”二字摆在那里怎么作证?
另外程大昌的《演繁露》不是正史,其中谬误很多,如何拿来作证明?比如花木兰,程大昌因为《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就说她是唐初人,但实际上她应当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的人。另外《演繁露》中认为茶杯的托盘始于唐朝,实际上托盘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黎东方老先生的《细说三国》当三国入门级别的书看还可以,但是细研究起来么……
而且《细说三国》的立场明显是偏蜀汉的,不够客观。


今人的研究更成问题。既然提到了去四川化,成为秦川文化的一部分,那么陕西人带白头巾的目的为什么不去考证?陕西农民带白头巾可不是为了纪念诸葛亮。

相传不能做证,《演繁露》不是正史,其中谬误很多,不能做证,黎东方老先生的《细说三国》当三国入门级别的书看还可以,但是细研究起来么……

那肃杀不如说说四川人带白头巾是为了干啥? 始于何时?

《演繁露》载:“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下侯服也。’”明皇幸蜀避安史之乱,事在天宝十四年(756年),相去孔明病逝已400多年了。图上老叟仍“著制巾”“为诸葛武侯服",而明皇竟准以此戴孝的不祥装束“望驾”不忌,可见明皇也知此风俗深远而心准了。故这一风俗得以流传至今是不足为怪的。----引证而非谬论.


另记少数民族也如此:“蛮酋自称太保,大抵与山僚相似。但有首领,其人椎髻,以白纸系之,尚为诸葛公服也。”-----这不是相传了吧?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6 21:16

这句话不还是《浣水续谈》里面的么?
少数民族尚白有他们各自的源流,比如说白族也喜穿白色、戴白头巾,有“要得俏,一身孝”之说。这纯属爱美之心,和纪念风马牛不相及。此外土家族、纳西族、羌族、也都尚白,而带头巾是西南少数民族普遍的风俗。强行把汉族的价值观强加在他们头上不妥。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6 21:20

晕, 这句话不还是《浣水续谈》里面的么.....
是里面的, 但却并非是相传. 至于是否以汉族的思想去理解少数民族, 这个你没证据, 我也没证据. 相信与否. 都可以.

《演繁露》载:“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下侯服也。’”明皇幸蜀避安史之乱,事在天宝十四年(756年),相去孔明病逝已400多年了。图上老叟仍“著制巾”“为诸葛武侯服",而明皇竟准以此戴孝的不祥装束“望驾”不忌,可见明皇也知此风俗深远而心准了。故这一风俗得以流传至今是不足为怪的。----引证而非谬论.

而这段显然并非是《演繁露》的谬论, 而是引证, 信与不信, 自然也在各人. 至少, 说为诸葛亮戴孝并非空穴来风而.


另说一句, 肃兄不要一边以"其中谬误很多"来否认《演繁露》, 切莫忘了晋书的谬论比此也不算少.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6 22:04

世传二字放在那里我还用去否定些什么么?传说就是传说,世世相传的传说至多是神话罢了。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6 22:08

明皇幸蜀避安史之乱,事在天宝十四年(756年),相去孔明病逝已400多年了。

----这可不是神话. 这里的世传也不是相传之类的神话传言. 而是真有其图存在的, 肃兄.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6 22:21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5, 14:46:03发表
《浣水续谈》里面大大的“相传”二字摆在那里怎么作证?
另外程大昌的《演繁露》不是正史,其中谬误很多,如何拿来作证明?比如花木兰,程大昌因为《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就说她是唐初人,但实际上她应当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的人。另外《演繁露》中认为茶杯的托盘始于唐朝,实际上托盘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黎东方老先生的《细说三国》当三国入门级别的书看还可以,但是细研究起来么……
而且《细说三国》的立场明显是偏蜀汉的,不够客观。


今人的研究更成问题。既然提到了去四川化,成为秦川文化的一部分,那么陕西人带白头巾的目的为什么不去考证?陕西农民带白头巾可不是为了纪念诸葛亮。

对于蛮酋首领“以白纸系之,尚为诸葛公服”没有说是相传啊。


《演繁露》有多少错误并不重要,《三国志》还记载有龙呢。关键在于你必须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演繁露》里面关于《明皇幸蜀图》的记载是明显错误的。



黎东方对三国历史研究有错误有什么奇怪?谁敢说自己的研究绝对没问题?四川人戴头巾是黎东方1938年进了四川亲眼目睹,所以根本不是你所谓的“帽子”。


《细说三国》里面捧曹操的内容也不少啊。如果没记错,黎东方讨厌司马懿远在讨厌曹操之上。


国学论坛的那位网友讲得很清楚了:传统上汉中是川地.元政府为分而治之,所以划归陕西.经过几百年后,已经去四川化,成为秦川文化的一部分.尽管那里的口音,习俗(比如为诸葛亮戴孝)还保留川俗.

这里说得很明白了,虽然汉中出现了“去四川化”,但是部分四川口音、习俗仍然得以保留。

自己认真看前面不是很明白了吗?“我是陕西汉中人,现在西安读书,我觉得我的家乡话与陕西关中语音不同,有几分象四川话”

至于什么“陕西人带白头巾的目的为什么不去考证”,你应该去找那位国学论坛的朋友算帐,而不是在这里发问。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6 22:31

明皇幸蜀确有其事,但是明皇幸蜀在山中遇老翁是否确有其事就另说了。“释者曰:‘为诸葛下侯服也。’”这句话如何能体现在图上?

《明皇幸蜀图》就在下面,著白巾的山谷间老叟在哪里呢?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6 22:42

回一下节度,某人说他看到只是上下嘴皮子一碰而已所谓空口无凭就是形容黎东方老先生的那段话的。
而那位网友的的话凭证又在哪里?

另外节度不去查查《浣水续谈》究竟是什么书么?拿一个时尚网站的文章当证据是不是心急了点?

给一段专业知识:
明中期以来,与通俗小说中神魔小说的流行相应,文言小说中也多记鬼怪灵异故事。此风至晚明愈盛。简单举例而言,如朱孟震所著《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余谈》,记载了作者游历各地时所听说的种种奇异传闻,那种好奇的个性,颇有点和蒲松龄相似。

请问我是不是只要拿《聊斋异志》就能证明鬼狐仙怪的存在?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6 22:59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6, 22:42:55发表
回一下节度,某人说他看到只是上下嘴皮子一碰而已所谓空口无凭就是形容黎东方老先生的那段话的。
而那位网友的的话凭证又在哪里?

另外节度不去查查《浣水续谈》究竟是什么书么?拿一个时尚网站的文章当证据是不是心急了点?

给一段专业知识:
明中期以来,与通俗小说中神魔小说的流行相应,文言小说中也多记鬼怪灵异故事。此风至晚明愈盛。简单举例而言,如朱孟震所著《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余谈》,记载了作者游历各地时所听说的种种奇异传闻,那种好奇的个性,颇有点和蒲松龄相似。

请问我是不是只要拿《聊斋异志》就能证明鬼狐仙怪的存在?

某人的话?原话在哪里?


亲眼见到别人带头巾跟上下嘴皮子一碰认为别人带帽子似乎是不同的两回事吧?


列出的书籍里面又不仅仅是《浣水续谈》。


不管你是拿《聊斋异志》还是拿《三国志》来证明世上有黄龙,我都不会相信世上有黄龙。


没有大点的图么?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6 23:12

是啊列出的书籍里面又不仅仅是《浣水续谈》,还有《演繁露》。那就请仔细从图中找出著白巾老叟吧。
哪有找到证据自己不先验证的……
大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黎东方说他亲眼见到还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且带白巾并不等于就是戴天孝,所谓戴天孝是黎东方说他听别人说。
想用白帽找回点面子么?这帖可是我在问戴天孝的来源哦。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6 23:29

晕, 你给这图比原图小的不是一个size, 能从这样的分辨率里分处哪个是山中带白巾的老叟, 那简直是牛.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6 23:38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6, 23:12:21发表
是啊列出的书籍里面又不仅仅是《浣水续谈》,还有《演繁露》。那就请仔细从图中找出著白巾老叟吧。
哪有找到证据自己不先验证的……
大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黎东方说他亲眼见到还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且带白巾并不等于就是戴天孝,所谓戴天孝是黎东方说他听别人说。
想用白帽找回点面子么?这帖可是我在问戴天孝的来源哦。   

你楼顶的话是这样的:

QUOTE:
因此我开始搜集关于“戴天孝”的源流和证明。可惜无论如何搜集,除了某些网友的文章上有那么两句找不到根据的语句之外怎么也没能找出确实支持所谓“戴天孝”的证据。 
所以只好特地来请教大家关于戴天孝的出处

出处已经告诉你了,不是么?


貌似你没有说过“拿出戴天孝的出处,而且必须是我慕容燕然绝对信服才算”这样的话吧?



我是问你“没有大点的图么?”,不是问你“真正的大图有么?”

简单说就是你给的图太小我看不清,明白?希望提供个大点的图像都不行吗?

是啊,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不是叫我去那里看原图?机票、食宿、车费、签证是不是都是你提供?



你能不能拿点有力证据证明黎东方于1938年根本没有进了四川?具体原文、相关网址拿出来看看?

如果你能列出证据证明了,当然可以认为黎东方的话有问题。



没有啊,当初我的话我还是记得的:

QUOTE:
戴天孝带的是帽子还是头巾麻烦自己去了解一下,与其有时间嘲笑别人无知,还不如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无知。

当时的确是让你了解“是帽子还是头巾”啊?难道我说错了?

我当初怎么说,你如果乱理解一番然后现在又认为“找回点面子”,那么是你自己的责任哦。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0:19

是啊,出处是告诉我了,可是没一个能确实证明存在戴天孝的。
《浣水续谈》属于小说、《演繁露》中的记载在《明皇幸蜀图》得不到落实、黎东方老先生不过是道听途说、至于现代的那位网友随口说的一句话又该拿什么证明它的可信度?举这些例子就想证明存在戴天孝未免太不负责任了,恐怕不只有我一个人无法信服吧。


再说说《明皇幸蜀图》
貌似提出《明皇幸蜀图》中能够证明有白巾老叟的不是我吧,按道理说应该是节度大人提供《明皇幸蜀图》然后把白巾老叟的位置指给我看才是啊。
您既然引用了《演繁露》中的这段记载为什么自己不去先验证一下其真伪?反倒是我拿出了《明皇幸蜀图》证明了图中没有所谓的白巾老叟。您要真的嫌小,看不清请自己去找大图来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因为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本就是该你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节度大人真的想去台北求证自然不是我来掏钱  

关于黎东方我也来发问  
你能不能拿点有力证据证明黎东方1938进四川后告诉他“戴天孝”那个人说的话是100%可信?不是道听途说,不是信口开河?具体原文、相关网址拿出来看看?如果你能列出证据证明了,当然可以认为黎东方的话没有问题。



最后那段引用还不是想用帽子、头巾来挽回点面子?
你的致命伤在于自己根本无法证明戴天孝确实存在,无论带头巾还是带帽子都和戴天孝毫无关系。至于无知么,要是你不能证明天孝确实存在,还是谦虚点用在自己头上比较合适。丢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承认错误还是好同志,不过死不认错继续丢人也算是个英雄,我也是很敬仰的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7 12:02

再说说《明皇幸蜀图》
貌似提出《明皇幸蜀图》中能够证明有白巾老叟的不是我吧,按道理说应该是节度大人提供《明皇幸蜀图》然后把白巾老叟的位置指给我看才是啊。
您既然引用了《演繁露》中的这段记载为什么自己不去先验证一下其真伪?反倒是我拿出了《明皇幸蜀图》证明了图中没有所谓的白巾老叟。您要真的嫌小,看不清请自己去找大图来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因为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本就是该你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节度大人真的想去台北求证自然不是我来掏钱


----你要不信记载, 就要从全图里展现出无此老叟存在的证明, 而此小号size的图里有4处模糊不清的区域, 又如何让人辨认呢?
作者: 星凌天琊    时间: 2006-3-7 12:23

火药味太重,建议大家平心静气的讨论.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2:54

反正图我放上了,找不出就是找不出。
如果有谁不满意就请自行去找一张清晰的大图,在这里和我反复强调“图太小了,我看不清”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6-3-7 13:06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7, 12:54:49发表
反正图我放上了,找不出就是找不出。
如果有谁不满意就请自行去找一张清晰的大图,在这里和我反复强调“图太小了,我看不清”没有任何意义。

此图是原作么?不是有人认为有可能是摹本么?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7 13:11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7, 12:54:49发表
反正图我放上了,找不出就是找不出。
如果有谁不满意就请自行去找一张清晰的大图,在这里和我反复强调“图太小了,我看不清”没有任何意义。

您放一副小号size的图又有意义?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4:00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6-03-07, 13:11:29发表
您放一副小号size的图又有意义?

既然没意义,那就请自行找一副大号有意义的来。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6-3-7 14:04

两位消消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98%AD%E9%81%93

谁打得开这个网址,看介绍上面好像有放大的图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4:09

不是我消气的问题,小圆子劝青蓝吧。
本来这帖和青蓝没什么关系,只不过因为有些人觉得我无知,所以我要教育教育他告诉他什么才叫真正的无知  
青蓝同学非要主动把事揽到自己身上来我有什么办法。
作者: 梓庭君    时间: 2006-3-7 14:22

是这个嘛







作者: 梓庭君    时间: 2006-3-7 14:24


作者: 梓庭君    时间: 2006-3-7 14:25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7 15:10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7, 10:19:50发表
是啊,出处是告诉我了,可是没一个能确实证明存在戴天孝的。
《浣水续谈》属于小说、《演繁露》中的记载在《明皇幸蜀图》得不到落实、黎东方老先生不过是道听途说、至于现代的那位网友随口说的一句话又该拿什么证明它的可信度?举这些例子就想证明存在戴天孝未免太不负责任了,恐怕不只有我一个人无法信服吧。


再说说《明皇幸蜀图》
貌似提出《明皇幸蜀图》中能够证明有白巾老叟的不是我吧,按道理说应该是节度大人提供《明皇幸蜀图》然后把白巾老叟的位置指给我看才是啊。
您既然引用了《演繁露》中的这段记载为什么自己不去先验证一下其真伪?反倒是我拿出了《明皇幸蜀图》证明了图中没有所谓的白巾老叟。您要真的嫌小,看不清请自己去找大图来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因为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本就是该你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节度大人真的想去台北求证自然不是我来掏钱  

关于黎东方我也来发问  
你能不能拿点有力证据证明黎东方1938进四川后告诉他“戴天孝”那个人说的话是100%可信?不是道听途说,不是信口开河?具体原文、相关网址拿出来看看?如果你能列出证据证明了,当然可以认为黎东方的话没有问题。



最后那段引用还不是想用帽子、头巾来挽回点面子?
你的致命伤在于自己根本无法证明戴天孝确实存在,无论带头巾还是带帽子都和戴天孝毫无关系。至于无知么,要是你不能证明天孝确实存在,还是谦虚点用在自己头上比较合适。丢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承认错误还是好同志,不过死不认错继续丢人也算是个英雄,我也是很敬仰的  



QUOTE:
是啊,出处是告诉我了,可是没一个能确实证明存在戴天孝的。

你楼顶就是要求找出处啊,不是么?

不是已经把出处给了你吗?

至于你信与不信,你在楼顶的帖里又没注明必须满足此要求,我没有作过保证你一定会信啊。

QUOTE:
恐怕不只有我一个人无法信服吧。

这有什么关系?你楼顶的帖没有说过是你代表其他人来请教出处的。

难道其他人又要被你代表一次?

QUOTE:
您既然引用了《演繁露》中的这段记载为什么自己不去先验证一下其真伪?

第一、你楼顶的帖只是问出处,又不是要求我鉴别真伪。第二、我无法保证《演繁露》提到的《明皇幸蜀图》就是网上的那幅图片啊。

QUOTE:
反倒是我拿出了《明皇幸蜀图》证明了图中没有所谓的白巾老叟。

你没看到就代表你证明了?

你也没亲眼看到过曹操啊,那么是不是证明曹操根本不存在,是前人虚构出来的?

QUOTE:
看不清请自己去找大图来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因为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本就是该你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节度大人真的想去台北求证自然不是我来掏钱

等一下,我什么时候说过“证明白巾老叟的存在本就是该我做的事情”??

我没说过的话你可别代表我说啊。


你连个足够清晰的图象都不拿出来,要别人怎么去找?而且现在觉得图不清晰的又不止我一个人。


何况还有一个问题存在,这连轩辕参合右使都有疑问了:“此图是原作么?”


提供个清晰的图象也不敢,资助别人去看真迹又不敢,那你凭什么说被你证明了?

QUOTE:
你能不能拿点有力证据证明黎东方1938进四川后告诉他“戴天孝”那个人说的话是100%可信?不是道听途说,不是信口开河?具体原文、相关网址拿出来看看?如果你能列出证据证明了,当然可以认为黎东方的话没有问题。

根据黎东方自己的记载,他自己看到的就是头巾。而不是你说的“帽子”。

原文、地址在前面。


另外提醒一下,你信不信是你自己的自由。至于找出“100%可信”的记载这种东西谁敢给你保证啊? 假如你坚决表示“我慕容燕然就是不信”,那么我哪来的“100%可信”?

QUOTE:
最后那段引用还不是想用帽子、头巾来挽回点面子?

我当初的原话,就是叫你去搞清楚那“是帽子还是头巾”。

奇怪了,我当初就是这么说的,怎么变成“挽回点面子”了??

QUOTE:
丢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承认错误还是好同志,不过死不认错继续丢人也算是个英雄,我也是很敬仰的

如果你是来冷嘲热讽的话就不奉陪了。

你的话原话奉还,你自己受用就是。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6:19

哎呀呀~
是帽子还是头巾?可惜连戴天孝都不存在,帽子还是头巾都和诸葛亮没多大关系吧。既然节度使大人拿不出最关键可以证明戴天孝存在的证据你管我是帽子还是头巾呢?反正都和诸葛亮风马牛不相及。

原来拿出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的所谓证据告诉我确有出处就能敷衍了事了。
原来在节度眼里戴天孝是不需要鉴别真伪的,只要有出处就行。碰到这种节度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仰慕了  
不过节度大人,以后再也别拿戴天孝这种糊弄人的玩意儿来证明诸葛亮受人仰慕了好么?闹笑话啊。你不怕丢人我害怕给轩辕丢人呢。   
不好意思,我除了讨论问题就是带了点冷嘲热讽的味道。谁叫你找不出戴天孝的确实来源还说我无知的?到底谁无知呢?是谁把以讹传讹的东西当作证据拼命显摆的啊  


另:到这里就可以锁帖了,最好转斩监。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7 16:23

您要证伪也得请您去翻翻真图. 否则两边都是打口水战而已. 关键的图你没,他也没. 拿副模糊不清的来当证据本来就没意义.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6:47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6-03-07, 16:23:54发表
您要证伪也得请您去翻翻真图. 否则两边都是打口水战而已. 关键的图你没,他也没. 拿副模糊不清的来当证据本来就没意义.

自己找不出张满意的图就赖着我不放了。
我拿张复制的图还不满意,非要看原件。不知道真东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么?

QUOTE:
是啊,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不是叫我去那里看原图?机票、食宿、车费、签证是不是都是你提供?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6-3-7 16:57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7, 16:47:58发表
自己找不出张满意的图就赖着我不放了。
我拿张复制的图还不满意,非要看原件。不知道真东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么?

你两人的口水战我无意干涉.

复制图的size光暗本来就不足以拿出来辨认. 所以我才说同样没意义. 因为有几处人象压根就看不出啥样了.

你拿这图不就是要证明上面没带白巾老叟么? 这样你拿副缩size的模糊不清的图来很够意思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3-7 18:23

无意干涉还插嘴?
不满意自己找清楚的图去,找不到就老老实实看我的那张图。
我能看清楚所以我不提供第二张,你看不清楚是你眼睛的问题,不是我的责任。看不清楚自己到一边反省去,不要赖在我头上。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06-3-7 23:03



QUOTE:
原帖由慕容燕然于2006-03-07, 16:19:47发表
哎呀呀~
是帽子还是头巾?可惜连戴天孝都不存在,帽子还是头巾都和诸葛亮没多大关系吧。既然节度使大人拿不出最关键可以证明戴天孝存在的证据你管我是帽子还是头巾呢?反正都和诸葛亮风马牛不相及。

原来拿出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的所谓证据告诉我确有出处就能敷衍了事了。
原来在节度眼里戴天孝是不需要鉴别真伪的,只要有出处就行。碰到这种节度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仰慕了  
不过节度大人,以后再也别拿戴天孝这种糊弄人的玩意儿来证明诸葛亮受人仰慕了好么?闹笑话啊。你不怕丢人我害怕给轩辕丢人呢。   
不好意思,我除了讨论问题就是带了点冷嘲热讽的味道。谁叫你找不出戴天孝的确实来源还说我无知的?到底谁无知呢?是谁把以讹传讹的东西当作证据拼命显摆的啊  


另:到这里就可以锁帖了,最好转斩监。

你还恰恰说错了。

的确存在“戴天孝”这种说法,而且这种说法的确是跟四川人民头上带的东西有关,你不否认吧?


四川人民头上的确是带着东西,这一点是现实的确存在的。


而你现在连他们头上带的是头巾还是帽子都没分清楚,当然是你的错误。

至于四川人民头上带什么,前面御史大夫领太常卿枢密直学士已经把相片放上来了。你应该看清楚那是头巾还是帽子了吧?

QUOTE:
原来拿出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的所谓证据告诉我确有出处就能敷衍了事了。

话可别这么说,该检讨一下你自己吧?

你楼顶的帖就是要求给出处,而不是提供证据直到你信服为止。

你当初怎么说,我只是满足你当时的要求而已。



另外说一句,有个问题你明显没有解决呢。

QUOTE:
吴元叹:图是原作么?不是有人认为有可能是摹本么?

(PS:感谢御史大夫领太常卿枢密直学士放个大图,不过右下角有个标志,把部分人物挡住了,所以还是不好说。)

QUOTE:
闹笑话啊。你不怕丢人我害怕给轩辕丢人呢。

是啊,一个前任的节度使,居然连帽子跟头巾都分不清,这种事闹出去,一定会成为大笑话的。

我承认,连帽子跟头巾都分不清,的确是可能给轩辕丢人的。  

请放心,我会教导以后的人,要分清帽子跟头巾的区别。

QUOTE:
谁叫你找不出戴天孝的确实来源还说我无知的?

等等,你可不要乱说啊,我当时是叫你检讨一下你自己是否无知,而不是宣称你就是无知。

叮嘱你检查一下  跟  宣称你是无知  是不同两回事。

QUOTE:
另:到这里就可以锁帖了,最好转斩监。

好吧,就满足你要求吧。先锁帖,稍后换地方。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