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想問一下, 荀彧是不是自殺的?? [打印本页]
作者:
lovetantan 时间: 2006-3-2 22:51
很久之前看過整套古文版三國演義, 但忘記荀彧是怎死的?? 据說他阻止曹操稱帝, 曹操就送了一個空盒給他(好像是吧) , 他收到後就自殺, 好像了解其中意思, 對嗎??
作者:
疯子不怕疯狗 时间: 2006-3-2 22:59
不是 荀彧是忧郁而死的
作者:
lovetantan 时间: 2006-3-2 23:02
原帖由瘋子不怕瘋狗于2006-03-02, 22:59:31发表
不是 荀彧是憂鬱而死的
為甚麼他會憂鬱?? 是不是他不被重用了?? 可以詳談一下嗎??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2 23:05
彧卒於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2 23:08
从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 里找的。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3-2 23:18
曹操赐盒之说只是民间传说,不可信之。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6-3-2 23:32
并没有统一说法。有被迫自杀的说法,也有忧郁成疾病逝的说法。
作者:
lovetantan 时间: 2006-3-3 00:15
原帖由yedeyao于2006-03-02, 23:05:53发表
彧卒於壽春,壽春亡者告孫權,言太祖使彧殺伏後,彧不從,故自殺。
不明白這句, 可否翻譯一下??
作者:
匡匡匡 时间: 2006-3-3 00:42
原帖由lovetantan于2006-03-02, 22:51:09发表
很久之前看過整套古文版三國演義, 但忘記荀彧是怎死的?? 据說他阻止曹操稱帝, 曹操就送了一個空盒給他(好像是吧) , 他收到後就自殺, 好像了解其中意思, 對嗎??
荀彧跟荀攸其實主要是忠於漢室,所以荀彧才會反對曹操即魏(王還公,我忘了)
至於是不是自殺我就不知道了
我認為可能性挺高的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3-3 13:06
原帖由yedeyao于2006-03-02, 23:05:53发表
彧卒於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荀彧死在寿春。有从寿春跑出来的人告诉孙权,说是曹操让荀彧杀伏皇后,荀彧不干,因此荀彧就自杀了。
作者:
lovetantan 时间: 2006-3-3 14:39
原帖由伤云于2006-03-03, 13:06:04发表
荀彧死在寿春。有从寿春跑出来的人告诉孙权,说是曹操让荀彧杀伏皇后,荀彧不干,因此荀彧就自杀了。
原來如此...
那麼有人知道空盒之說嗎??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6-3-3 23:01
空盒之说好象也不是传说。。。一些史书上也有记载。
反正荀彧属于非正常死亡,和曹操关系很大
作者:
caidhyk 时间: 2006-3-3 23:49
貌似演义里说曹操是暗示他去自杀,服毒而死
而史记到是没有记得太详细,只是说他曾劝过曹操,最后死了,不过死因没说!!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6-3-6 22:53
曹操没必要亲自杀他.文若知道自己已经和曹操离心离德了..
作者:
圆桌博弈家 时间: 2006-3-6 22:55
文若心里承受不住改朝换代和自己失宠坐冷板两重打击,加上送来空盒子,就自杀了。
作者:
诸葛公瑾 时间: 2006-3-7 15:35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这是陈寿的说法!
作者:
诸葛公瑾 时间: 2006-3-7 15:36
献帝春秋曰:董承之诛,伏后与父完书,言司空杀董承,帝方为报怨。完得书以示彧,彧恶之,久隐而不言。完以示妻弟樊普,普封以呈太祖,太祖阴为之备。彧后恐事觉,欲自发之,因求使至鄴,劝太祖以女配帝。太祖曰:“今朝廷有伏后,吾女何得以配上,吾以微功见录,位为宰相,岂复赖女宠乎!”彧曰:“伏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太祖曰:“卿昔何不道之?”彧阳惊曰:“昔已尝为公言也。”太祖曰:“此岂小事而吾忘之!”彧又惊曰:“诚未语公邪!昔公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恐增内顾之念,故不言尔。”太祖曰:“官渡事后何以不言?”彧无对,谢阙而已。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至董昭建立魏公之议,彧意不同,欲言之於太祖。及赍玺书犒军,饮飨礼毕,彧留请间。太祖知彧欲言封事,揖而遣之,彧遂不得言。彧卒於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这是《献帝春秋》的说法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3-10 13:12
原帖由caidhyk于2006-03-03, 23:49:58发表
貌似演义里说曹操是暗示他去自杀,服毒而死
而史记到是没有记得太详细,只是说他曾劝过曹操,最后死了,不过死因没说!!
这哥们真逗,连《史记》都出来了!
文若,应该是被逼死的。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3-10 13:14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6-03-06, 22:53:20发表
曹操没必要亲自杀他.文若知道自己已经和曹操离心离德了..
有道理,因为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10 22:56
空盒之说仍有待考证
作者:
kyu 时间: 2006-3-10 23:41
原帖由圆桌博弈家于2006-03-06, 22:55:30发表
文若心里承受不住改朝换代和自己失宠坐冷板两重打击,加上送来空盒子,就自杀了。
荀文若何人也?居然为了失宠而自杀.厉害,无语.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攸后为魏尚书令,亦推贤进士。太祖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锺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闻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看来这段说的全屁话!
作者:
kyu 时间: 2006-3-10 23:43
荀文若哪点对不起曹孟德?居然得如此下场,可悲!
作者:
青石 时间: 2006-3-10 23:48
原帖由kyu于2006-03-10, 23:43:03发表
荀文若哪点对不起曹孟德?居然得如此下场,可悲!
阿瞒想进位国公
文若不同意
故此得罪阿瞒
作者:
kyu 时间: 2006-3-10 23:56
这个我知道,哎.文若的一生真是悲壮啊!文若试人眼光这么准,却依然犯了这种致命的错误.的确值得后人借鉴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11 09:57
怎么借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曹操是爱才之人,应该不会狠心到如此田地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0:35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6-03-11, 9:57:23发表
怎么借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曹操是爱才之人,应该不会狠心到如此田地
兄不见孔文举,杨德祖,许子远,娄子伯否?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0:37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0:35:25发表
兄不见孔文举,杨德祖,许子远,娄子伯否?
这帮人死有余辜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0:42
原帖由sukerwl于2006-03-11, 10:37:49发表
这帮人死有余辜
以上几位何罪之有,或者在兄眼里只要是曹吉利所杀皆死有余辜?
作者:
kyu 时间: 2006-3-11 11:07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6-03-11, 9:57:23发表
怎么借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曹操是爱才之人,应该不会狠心到如此田地
对,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曹某人光明磊落就不应该欺骗荀文若,要不是曹某人装出一副兴服汉室的样子.荀文若会跟他?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1:30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0:42:45发表
以上几位何罪之有,或者在兄眼里只要是曹吉利所杀皆死有余辜?
孔融多次毁谤曹操 又违反禁酒令、讪谤使者
杨修参与立嗣之争 曹植失势 死有余辜
许攸居功自恃诽谤朝廷
娄圭出言不逊胡言乱语 死不足惜
作者:
yedeyao 时间: 2006-3-11 11:34
太医令吉平、少府耿纪、沛相袁忠、沛人桓邵、娄杰、
这几个难道不是被屈杀的?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3-11 11:35
原帖由sukerwl于2006-03-11, 11:30:00发表
孔融多次毁谤曹操 又违反禁酒令、讪谤使者
杨修参与立嗣之争 曹植失势 死有余辜
许攸居功自恃诽谤朝廷
娄圭出言不逊胡言乱语 死不足惜
前三个都是贫嘴,第四个。。。。。。好象还是个名臣。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1:39
原帖由yedeyao于2006-03-11, 11:34:18发表
太医令吉平、少府耿纪、沛相袁忠、沛人桓邵、娄杰、
这几个难道不是被屈杀的?
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造反还不该杀?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1:48
许攸居功自恃诽谤朝廷?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1:55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1:48:30发表
许攸居功自恃诽谤朝廷?
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鄴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1:58
这是诽谤朝廷?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1:59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1:58:11发表
这是诽谤朝廷?
当然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05
阁下知道“诽谤”和“朝廷”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么?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06
孔融多次毁谤曹操 又违反禁酒令、讪谤使者
是那几次呀?从那看来的孔融违反禁酒令?讪谤的那国使者?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由次可见孔融是该死,打搅了曹操的好事嘛.
杨修参与立嗣之争 曹植失势 死有余辜
曹魏何时有立嗣之争?
许攸居功自恃诽谤朝廷
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鄴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何时诽谤朝廷
娄圭出言不逊胡言乱语 死不足惜
娄圭出言不逊胡言乱语,证举何在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11 12:12
原帖由kyu于2006-03-11, 11:07:50发表
对,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曹某人光明磊落就不应该欺骗荀文若,要不是曹某人装出一副兴服汉室的样子.荀文若会跟他?
一开始曹操只图死后碑上有个"汉征西将军"的名号,并无叛汉的想法.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13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05:15发表
阁下知道“诽谤”和“朝廷”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么?
许攸的言行就是在诽谤朝廷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18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06:36发表
是那几次呀?从那看来的孔融违反禁酒令?讪谤的那国使者?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由次可见孔融是该死,打搅了曹操的好事嘛.
曹魏何时有立嗣之争?
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鄴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何时诽谤朝廷
娄圭出言不逊胡言乱语 死不足惜
娄圭出言不逊胡言乱语,证举何在
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制酒禁,而融书啁之曰:“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锺,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
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
后与南郡习授同载,见曹公出,授曰:“父子如此,何其快耶!”子伯曰:“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授乃白之,遂见诛。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18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6-03-11, 12:12:57发表
一开始曹操只图死后碑上有个"汉征西将军"的名号,并无叛汉的想法.
扭身就当魏王,还真应了田中的话了,鸡和政客都会忘记三分钟前说过的话.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3-11 12:23
"许攸的言行就是在诽谤朝廷 "
原来随口说句话就是诽谤,朝廷就是曹操啊.真长见识.
看样我们这些人只能跟着刘玄德混了.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25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3-11, 12:23:04发表
"许攸的言行就是在诽谤朝廷 "
原来随口说句话就是诽谤,朝廷就是曹操啊.真长见识.
看样我们这些人只能跟着刘玄德混了.
曹操是汉朝重臣 许攸的话也不是随口所说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27
再问一次,阁下知道“诽谤”和“朝廷”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么?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3-11 12:27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3-11, 12:23:04发表
"许攸的言行就是在诽谤朝廷 "
原来随口说句话就是诽谤,朝廷就是曹操啊.真长见识.
看样我们这些人只能跟着刘玄德混了.
胡说八道和随便说句话是两回事。河北靠的是曹营诸将浴血奋战,许攸贫嘴贪财,还想把功劳全部揽过来。马超称呼刘备表字的时候,关张不是要杀他吗?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28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已有太子何来立嗣之争?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29
没有许攸的献策,曹营诸将的浴血奋战顶个屁用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3-11 12:31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29:28发表
没有许攸的献策,曹营诸将的浴血奋战顶个屁用
没有士兵,你怎么打仗?许攸还没有荀令君那样靠嘴退敌的才能,充其量只会贫嘴,攻击他人的时候也毫不含糊啊。
按你的逻辑,战争中卖情报的叛徒比主力部队还重要。
作者:
司馬中原 时间: 2006-3-11 12:32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28:18发表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已有太子何来立嗣之争?
立嗣和太子是一回事?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33
没有许攸,曹操得多几倍士兵才能打赢官渡
输了官渡自然也不用再打什么仗了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33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27:13发表
再问一次,阁下知道“诽谤”和“朝廷”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么?
诽谤就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之意 许攸所说便是诽谤
朝廷就是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 曹操为汉丞相 朝廷重臣 诽谤曹操就是诽谤朝廷 如现在诽谤总理就是诽谤中共同理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3-11 12:36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33:20发表
没有许攸,曹操得多几倍士兵才能打赢官渡
输了官渡自然也不用再打什么仗了
那全吞功劳就是对的?许攸不仅自认为功劳独占,而且出语轻蔑,态度可见一斑。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36
许攸不是无中生有,更没有去毁曹SIR的名誉
曹操是私,朝廷是公,人家说曹操暴政可以说他对朝廷不满,人家说曹操个子矮不够英俊关朝廷个屁事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37
原帖由司馬中原于2006-03-11, 12:32:27发表
立嗣和太子是一回事?
难道是两回事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37
许攸是说没我这仗打不赢,这是实话,怎么是独占功劳呢?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38
原帖由
天水英才姜维于2006-03-11, 12:36:06发表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33:20发表
没有许攸,曹操得多几倍士兵才能打赢官渡
输了官渡自然也不用再打什么仗了
那全吞功劳就是对的?许攸不仅自认为功劳独占,而且出语轻蔑,态度可见一斑。
他何时全吞功劳了,不过是说说.
作者:
司馬中原 时间: 2006-3-11 12:39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37:10发表
难道是两回事
如此说来不是皇帝就不能立嗣了,因为不是人人都能立太子的。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41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36:33发表
许攸不是无中生有,更没有去毁曹SIR的名誉
曹操是私,朝廷是公,人家说曹操暴政可以说他对朝廷不满,人家说曹操个子矮不够英俊关朝廷个屁事
曹操代表的是汉朝 许攸说的也不是曹操个子矮不够英俊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3-11 12:42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37:49发表
许攸是说没我这仗打不赢,这是实话,怎么是独占功劳呢?
这就好比一个卖重要情报的叛徒在胜利后对主帅轻蔑的说:“没我,你们有再多的士兵再大的牺牲也打不赢战争。”口气倒是大的很,好象战争是他打赢的一样。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43
原帖由司馬中原于2006-03-11, 12:39:09发表
如此说来不是皇帝就不能立嗣了,因为不是人人都能立太子的。
这个我可没说.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44
许攸说的是实话
许攸叫曹操小名也不是对朝廷不敬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44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28:18发表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已有太子何来立嗣之争?
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
你不识字么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46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6-03-11, 12:42:21发表
这就好比一个卖重要情报的叛徒在胜利后对主帅轻蔑的说:“没我,你们有再多的士兵再大的牺牲也打不赢战争。”口气倒是大的很,好象战争是他打赢的一样。
没有许攸,官渡大捷就会变成官渡大逃亡.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11 12:47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18:56发表
扭身就当魏王,还真应了田中的话了,鸡和政客都会忘记三分钟前说过的话.
人嘛,一不小心做大了,都会又野心的,大耳也是一样
作者:
司馬中原 时间: 2006-3-11 12:49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43:22发表
这个我可没说.
那就好,曹丕和曹植的立嗣之争发生在曹操当魏王之前,尔后曹丕赢了,成为嗣子,在曹操当魏王后被立为太子,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49
原帖由sukerwl于2006-03-11, 12:44:06发表
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
你不识字么
那太子是什么.摆式.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11 12:50
原帖由
sukerwl于2006-03-11, 12:25:51发表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3-11, 12:23:04发表
"许攸的言行就是在诽谤朝廷 "
原来随口说句话就是诽谤,朝廷就是曹操啊.真长见识.
看样我们这些人只能跟着刘玄德混了.
曹操是汉朝重臣 许攸的话也不是随口所说
许攸却是随口说的,太得意了,而且他和曹操又曾是旧识,不过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啊,做人还是低调点好
作者:
司馬中原 时间: 2006-3-11 12:52
原帖由
万人刀于2006-03-11, 12:49:34发表
原帖由sukerwl于2006-03-11, 12:44:06发表
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
你不识字么
那太子是什么.摆式.
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成为太子,那之前呢?总统是不用选举就可以当上的?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52
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
作者:
天水英才姜维 时间: 2006-3-11 12:54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46:15发表
没有许攸,官渡大捷就会变成官渡大逃亡.
许攸又不是救世主,他没来之前两个月曹操不是打的好好的吗?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55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49:34发表
那太子是什么.摆式.
所以我说曹植失势 杨修被诛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2:57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52:11发表
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原来曹操生下来就是太祖啊
作者:
司馬中原 时间: 2006-3-11 12:57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2:52:11发表
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
这是追称,你不懂?不然叫曹丕什么?
“太祖少机警”难道曹操年少时就是太祖了?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3-11 12:59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6-03-11, 12:42:21发表
这就好比一个卖重要情报的叛徒在胜利后对主帅轻蔑的说:“没我,你们有再多的士兵再大的牺牲也打不赢战争。”口气倒是大的很,好象战争是他打赢的一样。
人家说的是实话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2:59
其相往来,如此甚数。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脩不止,脩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脩临死,
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潮歌长吴质与谋。脩以白太祖,未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脩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从之,脩果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脩与贾逵、王凌并为主簿,而为植所友。每当就植,虑事有阙,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馀条,敕门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问始泄。太祖遣太子及圆各出鄴城一门,密敕门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子至门,不得出而还。脩先戒植:“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故脩遂以交构赐死。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3:02
杨脩是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嗣争是何时.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3:04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3:02:14发表
杨脩是何时死的建安二十四年
知道还问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3-11 13:07
原帖由sukerwl于2006-03-11, 13:04:38发表
知道还问
我改了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3-11 13:09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11, 13:07:27发表
我改了
一直都在嗣争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3-11 13:20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11, 12:59:21发表
人家说的是实话
是啊,卖国贼什么的的待遇总是最好的..功劳也是比较大的
作者:
拥刘反曹 时间: 2006-8-18 15:11
据书中记载,说文若一直是忠于献帝的。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8-18 18:53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3-11 12:44 发表
许攸说的是实话
许攸叫曹操小名也不是对朝廷不敬
马超喊的也只不过是刘备的字而已,马超喊的不是实名?难道刘备的字不叫玄德叫什么阿猫阿狗?
喊刘备的字又不是对汉中国不敬,看来关羽张飞都疯了.
[ 本帖最后由 萧云飞 于 2006-8-18 18:54 编辑 ]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8 19:57
刘备是王曹阿瞒是丞相,刘备能代表汉中国而曹阿瞒不能代表汉朝廷
作者:
yioko 时间: 2006-8-18 21:36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8-18 18:53 发表
马超喊的也只不过是刘备的字而已,马超喊的不是实名?难道刘备的字不叫玄德叫什么阿猫阿狗?
喊刘备的字又不是对汉中国不敬,看来关羽张飞都疯了.
大耳只是番王,,操才代表朝廷。。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8 22:28
几时有过丞相代表朝廷的?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6-8-18 22:37
藩王也代表不了朝廷吧。
况且这个藩王还是自称的,刘备的正式身份是左将军豫州牧。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8-18 22:59
当时的政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了,这样刘备也只有自称啦.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9 00:41
刘备代表他的汉中国,他称帝后才能代表汉朝廷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8-19 08:51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19 00:41 发表
刘备代表他的汉中国,他称帝后才能代表汉朝廷
刘备称帝就代表汉朝廷了?难道某位宣布自己是大雄GG以后就可以代表大雄GG发言了?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8-19 11:41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18 19:57 发表
刘备是王曹阿瞒是丞相,刘备能代表汉中国而曹阿瞒不能代表汉朝廷
自封的汉中王也是王啊,那宋建也能代表汉朝廷了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9 14:06
某些人的理解能力还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刘备称王代表的是汉中国,称帝才代表的汉朝廷,这么明白的话都看不懂真是......劝君还是努力移民的好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8-19 14:34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19 14:06 发表
某些人的理解能力还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刘备称王代表的是汉中国,称帝才代表的汉朝廷,这么明白的话都看不懂真是......劝君还是努力移民的好
谁授权他代表了?谁承认他代表了?就凭你一句话就代表了?
某人的YY能力果然是一流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8-19 14:43
原帖由
lilis 于 2006-8-19 14:34 发表
谁授权他代表了?谁承认他代表了?
就凭你一句话就代表了?
某人的YY能力果然是一流
马超承认了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9 16:32
上表的那些人都承认了,记载史书的陈寿承认了,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承认了,这个不是你一句话就能不承认的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8-19 17:49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19 16:32 发表
上表的那些人都承认了,记载史书的陈寿承认了,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承认了,这个不是你一句话就能不承认的
上表的那些人都承认了——他们有多少人,敢不承认吗?
记载史书的陈寿承认了——陈寿承认了?怎么个承认法?
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承认了——关其他朝代的帝王将相P事!再说你敢说是全部承认?!
曹操没承认,魏国人几乎都没承认;孙权没承认,吴国人都没承认;最重要的一点,朝廷的最高代表汉献帝根本没承认。这个不是你一句话就能承认的。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9 18:10
没承认的魏人吴人称呼刘备是什么?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8-19 18:26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19 18:10 发表
没承认的魏人吴人称呼刘备是什么?
是啊,称呼刘备是什么?
公曰:刘备,吾俦也。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原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还有很多,我也不一一列举了。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19 19:09
那些不承认的有因为直呼刘备的名字或者外号而被杀的么?
作者:
lightest 时间: 2006-8-19 19:11
為什麼離題到這個地步~~
我想還是回到彧之死的問題上來吧~
看樓上的貼, 好像只是堆出了一些史料,
而且當中還有部分衝突呢
哪個可信性強?
(至於三國領主的身份問題, 原來還沒有共識... 今天才發現這一點)
作者:
张隽乂 时间: 2006-8-19 19:13
上表的那些人都承认了,记载史书的陈寿承认了,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承认了,这个不是你一句话就能不承认的
最关键的是刘备他自己都承认了.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8-20 06:55
原帖由
张隽乂 于 2006-8-19 19:13 发表
最关键的是刘备他自己都承认了.
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大雄gg承认了,所以魏吴能不承认吗?
作者:
张隽乂 时间: 2006-8-20 13:57 标题: 回复 #103 萧云飞 的帖子
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大雄gg承认了,所以魏吴能不承认吗?
:&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8-20 14:51
我至少比燕大侠之流还是要有可信度的
作者:
萧云飞 时间: 2006-8-20 16:44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20 14:51 发表
我至少比燕大侠之流还是要有可信度的
是啊,既然认为三国就只有一个蜀国,而当其他国家都不存在了,自然有对其个人而言,可信度良好了.
作者:
龍延雪 时间: 2006-8-20 21:00
晕倒....楼主想知道的是荀彧怎么死的 但是总有那么个人出来强调许攸说的是实话
实话就实话呗...但是叛徒就是叛徒 有什么好炫耀的。别人一直说的是许攸就是叛徒还要嚣张不对
而大雄GG到好 老是用许攸说的是实话来来炫耀自己很有见地唉...................有时候真想把他的话直接省略了 ....但是想想世界上总要有些反对意见这样才是一个活的世界......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