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煮酒侃三国》之:是诸葛亮害了马谡 [打印本页]

作者: 灿烂海滩    时间: 2006-1-11 04:29

《煮酒侃三国》之:是诸葛亮害了马谡
                                灿烂海滩
说到马谡,很多人觉得他是个纸上谈兵的人物典型,而这种人物的结局绝对是比较悲惨的。的确,在陈寿《三国志》中最终是兵败后被诸葛亮处死(一说下狱后死亡)。马谡为何落得个如此下场?他的死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让我们从相关的史料中进行了解和研究,来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吧。
马谡,字幼常,是蜀汉重臣马良的弟弟,襄阳郡宜城人氏,兄弟五人皆有才名。刘备占据荆州之时马谡和其兄马良一起被刘备召为州府从事并随刘备一起入蜀征战,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史书上说马谡才气过人,好谈论军事,诸葛亮非常器重其在军事计谋方面的才能,常常引见谈论,从白天直到深夜。并委以重任,虽然先主刘备临终之时曾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诸葛亮一直不以为意。由此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和器重在当时的蜀汉是有目共睹的。
从以上一段记载不难发现:能和诸葛亮这样的中国古代第一智者谈到一起的并让诸葛亮能将刘备说过的话置若罔闻的人物应该是很不简单的,至少具备相当的水平。那么,马谡到底又做过些什么事情让诸葛亮对他信任有加呢?史书只记载了一件事情: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马谡曾献计:“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按现代的话说,马谡提出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具有相当高的战略眼光。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主张,“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对其信任和器重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者,我们从马谡被杀后“十万之众为之垂涕”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出马谡在蜀汉军队中还是具有一定声望的。蒋琬也对诸葛亮说:“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这也代表了蜀汉政府的高级官员对马谡的评价。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当时蜀汉名将魏延、吴壹等人都认为自己将担任先锋一职,而诸葛亮不听众议提拔马谡镇守街亭,马谡不在水边扎营,而到山上安寨,行动失当,终于被魏军击败,自己也因此一命呜呼。
马谡是人才不假,长于军事谋略而短于现场指挥是不争的事实,兵败被杀也是罪有应得,但他的死究竟是由谁造成的呢?
答案是:马谡的死诸葛亮造成的。简单的说,诸葛亮没有正确的掌握人才的局限性和使用人才的方向性,拔苗助长,最后害得马谡丢了性命。
诸葛亮看好马谡,认为他是人才并委以重任,这并没有错,诸葛亮的错误在于没有看清楚马谡这个人才并非是文武双全,有很明显的局限性。担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之类地方行政长官也许很在行,担任帐前参军,出谋划策也许眼光独到,但未必就能阵前杀敌,攻营拔寨。在对马谡的培养上,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反复观察;在信任方面,诸葛亮也可以说是用人不疑;可偏偏就在使用上,忽略了取其长处,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发现马谡的不足之处。,《宋史》曰:“人才难得,能否不一”,人才是难得的,但各有其长短,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应该看到这些长短之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显然在这方面,诸葛亮做得不好,把马谡这个人才用错了地方,同时又来了个拔苗助长,为了让马谡这个很少或者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攻城拔寨的心腹爱将尽快成长,得到锻炼,立下战功而服众,错误的派他去镇守街亭,并希望其能凯旋而归,以事实证明自己的决定和判断的正确性。很显然,诸葛亮对马谡的认识和了解是不全面的。以至于到最后是事与愿违,不得不来了个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的眼泪与其说是为自己最信任的部下做错事情而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流下的,还不如说是终于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对马谡的认识不够、使用不当而痛心疾首:是自己害了马谡!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1-11 16:23

挑个硬伤: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

另:此篇以前也看过,原创乎?
作者: 灿烂海滩    时间: 2006-1-11 19:53

我写完后在几个网站上发过
作者: 飒露紫    时间: 2006-2-19 14:34

也许诸葛是在培养马谡的指挥才能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6-2-19 15:41

马谡之所以是马谡~~是因为在派出去之前你完全不能知道他只是个马谡~~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2-19 16:42

我一向的认识和比喻是诸葛亮是蜀汉萧何似的人物,魏延是韩信形的人物,而马谡则更像个张良形的。当然除了诸葛外这么比都有抬高的嫌疑,但是,让马谡去做前锋将军实在是大错了。
作者: hadeswwy    时间: 2006-2-19 20:30

可惜了人才啊,想想诸葛亮他杀马谡或许也是个错误。
作者: 西域悠    时间: 2006-2-20 02:46

敝人一直认为马谡还是很不错的。能指出平南蛮方针也不是一般人。
只是一直在搞理论,很少有机会实践。有点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好歹也能谈谈兵。还是不错的。
如果诸葛可以多给他点机会实践,慢慢来。别第一次就上个这么重要的任务,可以培养成不错的将领。
然而................哎,不得不说是诸葛的错误。
估计要被拍砖了
作者: 陈靖仇    时间: 2006-2-20 13:31

我觉得马谡受到诸葛亮的器重是因为马谡的一些观点符合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的方针。“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就符合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彝、越”的少数民族政策,所以诸葛亮喜欢马谡。
诸葛亮提拔马谡的原因我想是,刘备占领汉中后就提拔起魏延镇守汉中,当时的魏延还是个中等军官。诸葛亮可能要效法刘备着力提拔自己认为得力的干将,他的目的应该是好的,想让马谡多带带兵增加经验,可他没想到马谡只会搬书本上的东西。这里固然诸葛亮用人不明,但马谡的死他自己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作者: 心里明白    时间: 2006-2-20 13:44

浪费人才啊...
作者: fredghl    时间: 2006-2-20 17:39

在街亭马谡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实际指挥经验
实在是诸葛用人不当啊
街亭这么重要的场合还是应该用魏延这样的有经验的指挥员,马谡可以当个副将或者参谋什么的。
诸葛太急于求成了
作者: lgf441    时间: 2006-9-3 15:11

比较同意阿,诸葛把他用错了位置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6-9-3 16:38

马谡在街亭领军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在于张郃盯上了街亭,而马谡不是张郃对手罢了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9-4 13:00

问题更在于马谡"违亮节度", 不听指挥, 结果打赢了当然可以说其是不世奇才, 可实际不仅输了作为指挥官还弃队而逃, 怪诸葛亮葬送了他? 这责任推得也太干净了吧.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6-9-4 13:14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9-4 13:00 发表
问题更在于马谡"违亮节度", 不听指挥, 结果打赢了当然可以说其是不世奇才, 可实际不仅输了作为指挥官还弃队而逃, 怪诸葛亮葬送了他? 这责任推得也太干净了吧.

谁叫诸葛亮要派一帮新人去打仗 输了活该 哈哈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6-9-4 17:02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6-9-4 13:14 发表
谁叫诸葛亮要派一帮新人去打仗 输了活该 哈哈

是啊, 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诸葛亮败了活该, 马谡死了同样也是活该. 都是自作自受么. 怨什么别人.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