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啸是中国古代文人高士的一种生活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人赠我金错刀    时间: 2005-12-20 12:10

啸是中国古代文人高士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孙山

中国的古人常用啸来表达情绪。《诗经.小雅》中即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的句子。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啸为“吹声也”,《毛诗》郑笺解释啸为“蹙口而出声也”,可知啸即吹口哨。

魏晋时期,啸很风行,不过当时的啸与现今的口哨差别很大。《世说新语》栖逸篇中,记叙了阮籍到苏门山拜访一位得道高人的故事,文中说高人之啸“  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这说明当时的啸声绵长响亮,且音域宽广,音色纯正。《晋书.刘琨传》记载,刘琨“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没有相当的功力,是达不到如此效果的。

那时的士人,还把啸当成时尚,如果谁能在公开场合啸几声,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挺酷的。周  去见宰相王导,进门后什么也不说,先“傲然啸咏”了一阵子,王导也不生气,还笑眯眯地看着他。谢安的弟弟谢万,率军北征,一路上他不考虑军事问题,只是在指挥部里没完没了地啸,结果大败而归。谢万的伯父谢鲲,也是个放浪任性的人。有一次他要调戏邻居家的姑娘,姑娘正在织布,看他要非礼,就将手中的梭子击向谢鲲,结果把他的门牙给打断了。谢鲲也没当回事,出来后得意洋洋地说:“犹不废我啸歌!”

当时最牛的啸人要数阮籍了。《晋书.阮籍传》说他“嗜酒能啸,善弹琴”,他的《咏怀诗》里有很多是讲他自己如何啸的,像“月明星稀,天高地寒。啸歌伤怀,独寤无言”等。司马昭执政的时候,每次举办宴会,出席者都神情肃然,生怕惹什么娄子。惟独阮籍在座的时候,能够“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西晋有个叫成公绥的,专门写了一篇《啸赋》,把人为什么要啸,啸的意境,啸的表现力等等洋洋洒洒地铺排了一番。古人认为,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越天然的声音越美好。金石丝竹之器因人工雕琢成分浓郁,往往丧失了自然的本质。啸为人声,清新自然,所以《啸赋》中说:“……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这段文字足以说明啸的个人化与自由的特性。

古人认为啸具有养生的功效。稽康在其《幽愤诗》中云:“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很多道家人物都有啸的习惯。

啸的益处这么多,我们也应该不时啸一下。
作者: 慕容十二郎    时间: 2005-12-20 18:15

据啸山林原来是件风雅事
作者: 任尔风    时间: 2005-12-20 19:53

怎么只是占位子吗?
作者: wolf6lp    时间: 2005-12-21 10:19

看了这么多
不知道咋啸的
作者: figozhu    时间: 2005-12-21 15:48

寒~~~
到底怎么啸啊?
作者: kokozheng    时间: 2006-1-1 11:19

不解,到底怎么啸的????
作者: 潇湘夜雨    时间: 2006-1-1 19:13

老觉得啸是江湖豪客的专利,为何楼主不改成吟呢?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6-1-1 20:35

难道要发出“嗷”~~~~~~~~~~~~的声音?
作者: 慕容十二郎    时间: 2006-1-2 11:12



QUOTE:
原帖由潇湘夜雨于2006-01-01, 19:13:58发表
老觉得啸是江湖豪客的专利,为何楼主不改成吟呢?

王阳明一啸惊三军还可以,一吟惊三军这本事可就了不得了
作者: 鹰从天降    时间: 2006-1-5 09:39

现在北京很流行早上喊山,属不属于啸?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5 09:45

我能用口哨吹出5到7个音,音还算蛮高的(不过不久),算啸么?
(起码人家调戏小姑娘的口哨只有一两下)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6-1-5 10:14

啸感觉不是口哨,而是一种类似练声的发声方式。
作者: 风云天下    时间: 2006-1-5 11:59

要有点内功才行.
作者: xyz1160    时间: 2006-1-5 22:42

估计歌唱家练声基本上就属于是啸了
作者: XMA    时间: 2006-1-6 18:20



据我所知,现在还有人会
作者: 西晋羊牯    时间: 2006-1-6 18:22

电影院忽然停电,就可以听到啸了。
作者: 门清    时间: 2006-1-9 01:35

记得看到过一个注释是“以手撮口发出尖而长的声音”,没说是声带发出来的。(声带发出来的是不是应该叫呼?)
吹过口哨的人都知道,吹口哨时候需要下唇绷紧,上唇绷成特定的角度,才可发出声响,否则跟普通呼气没什么区别。我想应该是以手指捏住下唇以固定其形状然后再运气,吹……

又,难道是美国人那种把手指头放在嘴里的吹哨法=_=
PS 楼上那个是叫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