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建议讨论下大唐双龙传 [打印本页]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2 13:31
大唐双龙传 加前面的边荒传说 堪称经典
楼主,你的主题贴内容太单薄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12 13:34
去笑书神侠吧,那边更容易找到知音。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5-12-12 13:41
大唐不属于<古典小说>啊,应转笑书.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2 14:07
哦 谢谢楼上两位兄台提醒
小第初来榨道 误入次地 罪过
就次拜别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2 20:08
老黄如果好好修炼一下文笔,也许有机会和古、温比
和金比,实在早了点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2 20:30
边荒就算了
金庸的看过n遍 黄除大唐以外的小说跟他没法比
但大唐实在太优秀 这种规模的小说能控制住已经很了不起 其对现实的辉映超过了金庸 个人认为金庸的小说是一些美丽的成人童话
作者:
潇雨飘零 时间: 2005-12-12 20:31
大唐,超级稀饭秀宁滴说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2-12 20:42
最主要的是老黄写的东西值得咀嚼的地方太少,很多确实就是他一个人在YY。
比如人物的简捷,都是一人所想,说得很堂皇,其实没有严密的逻辑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2 20:50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2, 20:30:34发表
边荒就算了
金庸的看过n遍 黄除大唐以外的小说跟他没法比
但大唐实在太优秀 这种规模的小说能控制住已经很了不起 其对现实的辉映超过了金庸 个人认为金庸的小说是一些美丽的成人童话
控制?前面的书比砖头还厚,后面的比报纸还薄
单就厚度来讲已经失控了
作者:
cherry 时间: 2005-12-12 21:17
原帖由西狂杨过于2005-12-12, 20:42:31发表
最主要的是老黄写的东西值得咀嚼的地方太少,很多确实就是他一个人在YY。
比如人物的简捷,都是一人所想,说得很堂皇,其实没有严密的逻辑
同意,初看的时候,对有些场面的描写还真有点震撼的感觉……但是没有再翻一遍的动力……禁不起回想……
作者:
陆逊{伯言} 时间: 2005-12-12 21:20
原帖由轩辕天之痕于2005-12-12, 13:31:04发表
大唐双龙传 加前面的边荒传说 堪称经典
大唐是无聊中的经典,跟金比,你不怕闪了他的腰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5-12-13 11:35
大唐的确不错,但是它最大的硬伤恰恰就在“控制”的把握上,显然,33卷之后剧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黄易的控制范围,草草收笔,甚是可惜。。。。。。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3 12:33
原帖由
zsxmmhd于2005-12-12, 20:50:11发表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2, 20:30:34发表
边荒就算了
金庸的看过n遍 黄除大唐以外的小说跟他没法比
但大唐实在太优秀 这种规模的小说能控制住已经很了不起 其对现实的辉映超过了金庸 个人认为金庸的小说是一些美丽的成人童话
控制?前面的书比砖头还厚,后面的比报纸还薄
单就厚度来讲已经失控了
纸上谈兵的家伙
金庸的天龙恐怕连大唐1/5的规模都没有 结果是怎样呢?
所有的中年美妇都是段正淳的姘头 所有的年青美女都是老段女儿 古代又没有飞机 老段还不累死...
还有韦小宝一晚搞n女居然有两个都怀孕还是同一天生...
自己多看看分析金庸著作的文章 其逻辑混乱让人啼笑皆非之处比比皆是 概率超过老黄十倍百倍
相比之下 《大唐》的失控跟金老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对两个人的感受 其实跟读者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 金庸写的东西趋于感性 让人对生活爱情产生很多美好的幻想 我高中的时候每晚都打着电筒在寝室攻读 周末通宵 乐此不疲 但现在大学快毕业了 对老金的东西就产生厌倦了 相反老黄的《大唐》虽然粗糙了些 但其精神实质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一些
大唐仅仅是33卷的规模就已经远超金庸任何小说 因为我自己在学设计 深知规模扩大后控制的艰难 把《大唐》这种规模的小说控制成金庸那个样子 我不相信这是人能办到的 毕竟 我现在对于作者的要求已经很现实...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3 13:09
楼上的朋友的观点值得认可 这么大的布局 要整体控制起来 面面具到几乎不可能
还有你们难道不知道边荒几乎可以看做大唐的 前传么 ?
像那个 宋悲风→宋缺 还有向雨田 等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3 13:15
还有说金庸的好多是美丽的成人童话 这样形容 不错
你看金庸的小说里面 怎么好象骗一个人 那么容易啊 不是都 聪明绝顶么?
对人物之间的勾心分析 太肤浅 大唐则是深入的刻画 人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他们的矛盾与换货 觉得想比之下金庸的太 童话性了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3 13:24
原帖由轩辕天之痕于2005-12-13, 13:09:43发表
楼上的朋友的观点值得认可 这么大的布局 要整体控制起来 面面具到几乎不可能
还有你们难道不知道边荒几乎可以看做大唐的 前传么 ?
像那个 宋悲风→宋缺 还有向雨田 等
《边荒》的错误在于黄易想走大唐的老路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说是“前传” 时间上是不成立的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3 13:37
怎么说也不应该类犬吧 应该是另有一番风景
他是通过一个小区域来和整个大的区域挂够互相影响着
通过一个燕飞来平衡南北 使一个主角处于超然的境界 这其中对什么江湖之类的着笔甚少 没有金庸的 武林大派 正是对那样的时候的最佳诠释
个人觉得随及不上大唐 也不会太差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3 13:49
原帖由
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2:33:42发表
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2, 20:50:11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2, 20:30:34发表
边荒就算了
金庸的看过n遍 黄除大唐以外的小说跟他没法比
但大唐实在太优秀 这种规模的小说能控制住已经很了不起 其对现实的辉映超过了金庸 个人认为金庸的小说是一些美丽的成人童话
控制?前面的书比砖头还厚,后面的比报纸还薄
单就厚度来讲已经失控了
纸上谈兵的家伙
金庸的天龙恐怕连大唐1/5的规模都没有 结果是怎样呢?
所有的中年美妇都是段正淳的姘头 所有的年青美女都是老段女儿 古代又没有飞机 老段还不累死...
还有韦小宝一晚搞n女居然有两个都怀孕还是同一天生...
自己多看看分析金庸著作的文章 其逻辑混乱让人啼笑皆非之处比比皆是 概率超过老黄十倍百倍
相比之下 《大唐》的失控跟金老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对两个人的感受 其实跟读者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 金庸写的东西趋于感性 让人对生活爱情产生很多美好的幻想 我高中的时候每晚都打着电筒在寝室攻读 周末通宵 乐此不疲 但现在大学快毕业了 对老金的东西就产生厌倦了 相反老黄的《大唐》虽然粗糙了些 但其精神实质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一些
大唐仅仅是33卷的规模就已经远超金庸任何小说 因为我自己在学设计 深知规模扩大后控制的艰难 把《大唐》这种规模的小说控制成金庸那个样子 我不相信这是人能办到的 毕竟 我现在对于作者的要求已经很现实... [/quote]
你有多大能力写多厚的书,金写不了100卷,人家也不写,不会后面给你一些比报纸还薄,告诉你这是天龙第N卷,顺便说一下,把小说搞的和报纸一样,大概黄是唯一一个了,古龙被认为态度不大负责,温瑞安有时乱写,但是谁都没出报纸,仅就黄这个态度,能出好书吗?
为什么后面走型?实际黄在前面就没设计好,勉强撑到33卷,之后彻底成报纸了,实际前面早就有问题了
语言方面黄几乎是所有作家里最差的“无躯不震,无眼不电”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3 15:19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3 15:58
感觉后面的讨论有点走题了 楼上的说我了我想说的一点 就是金的小说大多都是奇遇之后产生根本性的飞跃 虽然黄在大唐里面也有些奇遇给主人公 但这并不能一不等 还是要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代宗师
个人觉得这点比金的强多了
还有 摆脱你们讨论下小说的内容啊 不套总是拘泥于作者的筐架啊
偶本意是想探讨下这本小说的情节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3 17:58
大唐的情节
巧遇李秀宁--立志
井中月 九字真言...--自悟
以战养战--实践
眼前此刻--现实
邪王末路--造化 天道
人物精神上提倡克制 奋斗和领悟 让人感受到“现代主义”的底蕴 相比之下金庸的风格属于“古典主义”
只可惜《大唐》只是黄易的妙手偶得 他还远未达到开宗立派的境界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3 18:38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7:58:47发表
大唐的情节
巧遇李秀宁--立志
井中月 九字真言...--自悟
以战养战--实践
眼前此刻--现实
邪王末路--造化 天道
人物精神上提倡克制 奋斗和领悟 让人感受到“现代主义”的底蕴 相比之下金庸的风格属于“古典主义”
只可惜《大唐》只是黄易的妙手偶得 他还远未达到开宗立派的境界
大唐的情节难道那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么?
我觉得更精彩的是穿插在其中的恩怨情愁和社会背景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5-12-13 18:40
太长了`不过那是真正的经典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3 18:59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2-13 19:01
在格局上,黄确实铺得很快,很多小说都这样,如果他在文字和整体结构上,再推敲下,相信会更受读者欢迎。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3 19:02
原帖由轩辕天之痕于2005-12-13, 15:58:47发表
感觉后面的讨论有点走题了 楼上的说我了我想说的一点 就是金的小说大多都是奇遇之后产生根本性的飞跃 虽然黄在大唐里面也有些奇遇给主人公 但这并不能一不等 还是要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代宗师
个人觉得这点比金的强多了
还有 摆脱你们讨论下小说的内容啊 不套总是拘泥于作者的筐架啊
偶本意是想探讨下这本小说的情节
这个说法更可笑
按照这个说法古龙温瑞安的小说或者上来人物武功就很好(陆小风、西门吹雪,小李)或者自始至终武功只是一般(郭大路)
看来古龙才比他们都强多了
作者:
Cloud 时间: 2005-12-13 20:13
大唐是黄易写的最好的一篇小说了,其实严格说不能算武侠,里面全是和战争有关的东东,像三国志多一点,不像金,虽也有历史背景,但是总的来说,是以江湖为主的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4 12:09
原帖由
zsxmmhd于2005-12-13, 19:02:20发表
原帖由轩辕天之痕于2005-12-13, 15:58:47发表
感觉后面的讨论有点走题了 楼上的说我了我想说的一点 就是金的小说大多都是奇遇之后产生根本性的飞跃 虽然黄在大唐里面也有些奇遇给主人公 但这并不能一不等 还是要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代宗师
个人觉得这点比金的强多了
还有 摆脱你们讨论下小说的内容啊 不套总是拘泥于作者的筐架啊
偶本意是想探讨下这本小说的情节
这个说法更可笑
按照这个说法古龙温瑞安的小说或者上来人物武功就很好(陆小风、西门吹雪,小李)或者自始至终武功只是一般(郭大路)
看来古龙才比他们都强多了
难道你不知道 古龙 被称为鬼才么?
如果不是因年早逝的话 都知道他的成就绝对会在金庸之上的
这是所有人都可以预见的
作者:
轩辕天之痕 时间: 2005-12-14 13:30
个人喜欢古龙和黄易的说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4 13:37
原帖由
zsxmmhd于2005-12-13, 18:59:26发表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有感觉的时候灵思如泉涌 一次出厚厚一本 没感觉的时候只能写几行 稍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 金庸的小说更是经过多年的雕琢修改
您既然能够容忍金老头长达20多年的创作过程 那么对于黄的效率应该赞誉有加才对 您是否50年代开始就在拜读金庸小说呢?
以金当时的效率 每次都只能出报纸上的一段连载 甚至找倪匡代笔写天龙 后来觉得不对自己又重新写 按照您的上述理论 实在是态度恶劣之极
相比之下 黄在一半的时候都能每次让读者看到厚厚一本 其态度相比金庸简直是模范作家
如果您看武侠小说也首要注重文笔 我觉得去读诗歌散文比较适合您 因为武侠本来就是一种通俗文学
另外我觉得您根本不配用“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去比喻黄的文笔 如果在文笔方面把金比喻成数学大师的话 黄至少达到了解超越方程的水平 就好比新生代的物理学家也许成就上达不到爱因斯坦那么牛 但他们会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新的方向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4 13:59
原帖由
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3:37:22发表
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3, 18:59:26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有感觉的时候灵思如泉涌 一次出厚厚一本 没感觉的时候只能写几行 稍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 金庸的小说更是经过多年的雕琢修改
您既然能够容忍金老头长达20多年的创作过程 那么对于黄的效率应该赞誉有加才对 您是否50年代开始就在拜读金庸小说呢?
以金当时的效率 每次都只能出报纸上的一段连载 甚至找倪匡代笔写天龙 后来觉得不对自己又重新写 按照您的上述理论 实在是态度恶劣之极
相比之下 黄在一半的时候都能每次让读者看到厚厚一本 其态度相比金庸简直是模范作家
如果您看武侠小说也首要注重文笔 我觉得去读诗歌散文比较适合您 因为武侠本来就是一种通俗文学
另外我觉得您根本不配用“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去比喻黄的文笔 如果在文笔方面把金比喻成数学大师的话 黄至少达到了解超越方程的水平 就好比新生代的物理学家也许成就上达不到爱因斯坦那么牛 但他们会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新的方向 [/quote]
厚厚的一本?还是厚厚一张啊?谁都知道大唐后来每卷都和报纸厚度一样
老金用倪匡代笔不好,所以后来重写了,黄呢?什么时候把他每一章N个“一震”减少一半?
作家,文笔是基本能力,这没什么错误,通俗文学不是低级文学,无论什么文学,好的文笔都是必须的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4 14:15
原帖由
zsxmmhd于2005-12-14, 13:59:24发表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3:37:22发表
[quote]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3, 18:59:26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有感觉的时候灵思如泉涌 一次出厚厚一本 没感觉的时候只能写几行 稍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 金庸的小说更是经过多年的雕琢修改
您既然能够容忍金老头长达20多年的创作过程 那么对于黄的效率应该赞誉有加才对 您是否50年代开始就在拜读金庸小说呢?
以金当时的效率 每次都只能出报纸上的一段连载 甚至找倪匡代笔写天龙 后来觉得不对自己又重新写 按照您的上述理论 实在是态度恶劣之极
相比之下 黄在一半的时候都能每次让读者看到厚厚一本 其态度相比金庸简直是模范作家
如果您看武侠小说也首要注重文笔 我觉得去读诗歌散文比较适合您 因为武侠本来就是一种通俗文学
另外我觉得您根本不配用“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去比喻黄的文笔 如果在文笔方面把金比喻成数学大师的话 黄至少达到了解超越方程的水平 就好比新生代的物理学家也许成就上达不到爱因斯坦那么牛 但他们会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新的方向 [/quote]
厚厚的一本?还是厚厚一张啊?谁都知道大唐后来每卷都和报纸厚度一样
老金用倪匡代笔不好,所以后来重写了,黄呢?什么时候把他每一章N个“一震”减少一半?
作家,文笔是基本能力,这没什么错误,通俗文学不是低级文学,无论什么文学,好的文笔都是必须的 [/quote]
您能不能看清楚我的逻辑再发话?感觉您是一个极度感情用事的人
我的观点很简单 从您对“厚度”“态度”的联系出发
事例是:
1.金庸一贯写报纸厚度的文字 甚至中途找人代笔
2.黄易一开始写厚厚一本 后来写报纸厚度的文章(文字形容来源于您的回帖) 我第一次看《大唐》是从书店借阅的 每次只借一卷(有部分3卷合订本的) 非盗版 对于您“一张”的形容无法苟同 认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论点夸大其实 近似诽谤 认为黄易在创作态度方面不及金庸是您首先提出的 由原告举证是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 请问您能否拿出足够的证据(50年代《明报》上金庸的连载)证明金庸在创作初期有如您所形容远超黄易的负责态度?
如果黄易仅仅是一开始非常负责 后来变得跟金庸差不多“负责” 那么您认为金庸的创作态度远超黄易的论点就不能成立 且背道而驰
另外用数学修养来比喻文笔也是您首先提出的 请问您是否知道“超越方程”为何物?从您的回帖看您不具备用数学来类比的起码的知识修养
我在上一帖已说明我承认黄的文字修养不如金庸 但差距并不是“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高斯”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 黄用自己具有开拓性的构思已经弥补了
要说明您的观点 希望您逻辑严谨 举证客观。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4 14:28
原帖由
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4:15:50发表
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4, 13:59:24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3:37:22发表
[quote]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3, 18:59:26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有感觉的时候灵思如泉涌 一次出厚厚一本 没感觉的时候只能写几行 稍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 金庸的小说更是经过多年的雕琢修改
您既然能够容忍金老头长达20多年的创作过程 那么对于黄的效率应该赞誉有加才对 您是否50年代开始就在拜读金庸小说呢?
以金当时的效率 每次都只能出报纸上的一段连载 甚至找倪匡代笔写天龙 后来觉得不对自己又重新写 按照您的上述理论 实在是态度恶劣之极
相比之下 黄在一半的时候都能每次让读者看到厚厚一本 其态度相比金庸简直是模范作家
如果您看武侠小说也首要注重文笔 我觉得去读诗歌散文比较适合您 因为武侠本来就是一种通俗文学
另外我觉得您根本不配用“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去比喻黄的文笔 如果在文笔方面把金比喻成数学大师的话 黄至少达到了解超越方程的水平 就好比新生代的物理学家也许成就上达不到爱因斯坦那么牛 但他们会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新的方向 [/quote]
厚厚的一本?还是厚厚一张啊?谁都知道大唐后来每卷都和报纸厚度一样
老金用倪匡代笔不好,所以后来重写了,黄呢?什么时候把他每一章N个“一震”减少一半?
作家,文笔是基本能力,这没什么错误,通俗文学不是低级文学,无论什么文学,好的文笔都是必须的 [/quote]
您能不能看清楚我的逻辑再发话?感觉您是一个极度感情用事的人
我的观点很简单 从您对“厚度”“态度”的联系出发
事例是:
1.金庸一贯写报纸厚度的文字 甚至中途找人代笔
2.黄易一开始写厚厚一本 后来写报纸厚度的文章(文字形容来源于您的回帖) 我第一次看《大唐》是从书店借阅的 每次只借一卷(有部分3卷合订本的) 非盗版 对于您“一张”的形容无法苟同 认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论点夸大其实 近似诽谤 认为黄易在创作态度方面不及金庸是您首先提出的 由原告举证是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 请问您能否拿出足够的证据(50年代《明报》上金庸的连载)证明金庸在创作初期有如您所形容远超黄易的负责态度?
如果黄易仅仅是一开始非常负责 后来变得跟金庸差不多“负责” 那么您认为金庸的创作态度远超黄易的论点就不能成立 且背道而驰
另外用数学修养来比喻文笔也是您首先提出的 请问您是否知道“超越方程”为何物?从您的回帖看您不具备用数学来类比的起码的知识修养
我在上一帖已说明我承认黄的文字修养不如金庸 但差距并不是“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高斯”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 黄用自己具有开拓性的构思已经弥补了
要说明您的观点 希望您逻辑严谨 举证客观。 [/quote]
不要老针对我
金报纸连载,但是人家没把每份报纸的当作一卷
黄可是清楚的把那么薄的东西也当成一卷卖的
至于比喻,您有什么权利限制别人比喻?而且数学本身就是分支众多,你懂超越方程就说明你数学水平高?那好,射虎区很多数学题,你先看看能解决几个,然后再讨论资格问题,近世代数你会吗?解析数论你懂吗?还有歌德尔定理你能背下来吗?佛雷格的《数学原理》你看过吗?王浩的成就你知道吗
谈什么资格,本来就无所谓资格不资格
而且说到举证,请问什么叫开拓性的思维?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4 14:38
原帖由
zsxmmhd于2005-12-14, 14:28:19发表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4:15:50发表
[quote]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4, 13:59:24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3:37:22发表
[quote]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3, 18:59:26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有感觉的时候灵思如泉涌 一次出厚厚一本 没感觉的时候只能写几行 稍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 金庸的小说更是经过多年的雕琢修改
您既然能够容忍金老头长达20多年的创作过程 那么对于黄的效率应该赞誉有加才对 您是否50年代开始就在拜读金庸小说呢?
以金当时的效率 每次都只能出报纸上的一段连载 甚至找倪匡代笔写天龙 后来觉得不对自己又重新写 按照您的上述理论 实在是态度恶劣之极
相比之下 黄在一半的时候都能每次让读者看到厚厚一本 其态度相比金庸简直是模范作家
如果您看武侠小说也首要注重文笔 我觉得去读诗歌散文比较适合您 因为武侠本来就是一种通俗文学
另外我觉得您根本不配用“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去比喻黄的文笔 如果在文笔方面把金比喻成数学大师的话 黄至少达到了解超越方程的水平 就好比新生代的物理学家也许成就上达不到爱因斯坦那么牛 但他们会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新的方向 [/quote]
厚厚的一本?还是厚厚一张啊?谁都知道大唐后来每卷都和报纸厚度一样
老金用倪匡代笔不好,所以后来重写了,黄呢?什么时候把他每一章N个“一震”减少一半?
作家,文笔是基本能力,这没什么错误,通俗文学不是低级文学,无论什么文学,好的文笔都是必须的 [/quote]
您能不能看清楚我的逻辑再发话?感觉您是一个极度感情用事的人
我的观点很简单 从您对“厚度”“态度”的联系出发
事例是:
1.金庸一贯写报纸厚度的文字 甚至中途找人代笔
2.黄易一开始写厚厚一本 后来写报纸厚度的文章(文字形容来源于您的回帖) 我第一次看《大唐》是从书店借阅的 每次只借一卷(有部分3卷合订本的) 非盗版 对于您“一张”的形容无法苟同 认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论点夸大其实 近似诽谤 认为黄易在创作态度方面不及金庸是您首先提出的 由原告举证是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 请问您能否拿出足够的证据(50年代《明报》上金庸的连载)证明金庸在创作初期有如您所形容远超黄易的负责态度?
如果黄易仅仅是一开始非常负责 后来变得跟金庸差不多“负责” 那么您认为金庸的创作态度远超黄易的论点就不能成立 且背道而驰
另外用数学修养来比喻文笔也是您首先提出的 请问您是否知道“超越方程”为何物?从您的回帖看您不具备用数学来类比的起码的知识修养
我在上一帖已说明我承认黄的文字修养不如金庸 但差距并不是“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高斯”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 黄用自己具有开拓性的构思已经弥补了
要说明您的观点 希望您逻辑严谨 举证客观。 [/quote]
不要老针对我
金报纸连载,但是人家没把每份报纸的当作一卷
黄可是清楚的把那么薄的东西也当成一卷卖的
至于比喻,您有什么权利限制别人比喻?而且数学本身就是分支众多,你懂超越方程就说明你数学水平高?那好,射虎区很多数学题,你先看看能解决几个,然后再讨论资格问题
而且说到举证,请问什么叫开拓性的思维? [/quote]
那么金庸没把每份报纸当作一卷 而是把每“段”小说搭配着报纸卖的
怎么卖 不过是商业运营的方式 也不是全部由作者本人来决定
说到射虎园 你可以问一下老人射虎园是怎么来的 最初是谁组织的?也可以看一下我发帖最多在哪个区
全部解决当然不可能 我不过只有高中的数学水平 不过去年也做过一部分 尽过一点心力
开拓性的思维就是有别于前人有自己特色有欣赏人群的思维 我认为黄易描写的人的精神观念更接近于现代人 从武侠小说的发展来看 虽然还很不完善 但不失为一种新的方向 新的思路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4 15:01
原帖由
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4:38:29发表
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4, 14:28:19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4:15:50发表
[quote]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4, 13:59:24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3:37:22发表
[quote]原帖由zsxmmhd于2005-12-13, 18:59:26发表
[quote]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3, 15:19:23发表
如果说黄易后面写的小说像报纸的话 金的小说本来就是写在报纸上的
小说不过是一种信息的集合 评价它的好坏怎能以载体为标准?把我写的小说印成精美画册一样是糟箔
所以把载体跟态度联系到一起是一种逻辑错误
黄易在语言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但是金庸在情节基调上出现了让人不齿的套路 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有学生问他他的14部小说中有八九部都是无名小卒偶获密笈或者得遇高人成为绝世高手 是否白璧微瑕?金庸本人说不是白璧微瑕 而是大缺点。。。
既然可以容忍情节基调上的大缺点 为何不能容忍个别字词上的缺点?何为纲,何为目?如果把创作小说比喻成设计建筑 情节基调上出现套路如同设计理念的重复累赘 那么语言上的套路不过是表皮材质的单调
对于整座建筑的影响 孰轻孰重?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不过表皮材质的优劣容易被世人发觉 设计理念的优劣却要经过长期的体味和经久的使用才能被发觉...
完美是属于神的...
人家是以载体为报纸,不是报纸的长度,搞清楚这点
金即使发表在手纸上,最后的成文依旧保持着很好的长度,黄那个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有意将来整理10卷变1卷
再说文笔,这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要求,没有基本的文笔你当什么作家?就如同我说我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我比高斯强。。。。。。。
作者有感觉的时候灵思如泉涌 一次出厚厚一本 没感觉的时候只能写几行 稍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 金庸的小说更是经过多年的雕琢修改
您既然能够容忍金老头长达20多年的创作过程 那么对于黄的效率应该赞誉有加才对 您是否50年代开始就在拜读金庸小说呢?
以金当时的效率 每次都只能出报纸上的一段连载 甚至找倪匡代笔写天龙 后来觉得不对自己又重新写 按照您的上述理论 实在是态度恶劣之极
相比之下 黄在一半的时候都能每次让读者看到厚厚一本 其态度相比金庸简直是模范作家
如果您看武侠小说也首要注重文笔 我觉得去读诗歌散文比较适合您 因为武侠本来就是一种通俗文学
另外我觉得您根本不配用“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去比喻黄的文笔 如果在文笔方面把金比喻成数学大师的话 黄至少达到了解超越方程的水平 就好比新生代的物理学家也许成就上达不到爱因斯坦那么牛 但他们会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新的方向 [/quote]
厚厚的一本?还是厚厚一张啊?谁都知道大唐后来每卷都和报纸厚度一样
老金用倪匡代笔不好,所以后来重写了,黄呢?什么时候把他每一章N个“一震”减少一半?
作家,文笔是基本能力,这没什么错误,通俗文学不是低级文学,无论什么文学,好的文笔都是必须的 [/quote]
您能不能看清楚我的逻辑再发话?感觉您是一个极度感情用事的人
我的观点很简单 从您对“厚度”“态度”的联系出发
事例是:
1.金庸一贯写报纸厚度的文字 甚至中途找人代笔
2.黄易一开始写厚厚一本 后来写报纸厚度的文章(文字形容来源于您的回帖) 我第一次看《大唐》是从书店借阅的 每次只借一卷(有部分3卷合订本的) 非盗版 对于您“一张”的形容无法苟同 认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论点夸大其实 近似诽谤 认为黄易在创作态度方面不及金庸是您首先提出的 由原告举证是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 请问您能否拿出足够的证据(50年代《明报》上金庸的连载)证明金庸在创作初期有如您所形容远超黄易的负责态度?
如果黄易仅仅是一开始非常负责 后来变得跟金庸差不多“负责” 那么您认为金庸的创作态度远超黄易的论点就不能成立 且背道而驰
另外用数学修养来比喻文笔也是您首先提出的 请问您是否知道“超越方程”为何物?从您的回帖看您不具备用数学来类比的起码的知识修养
我在上一帖已说明我承认黄的文字修养不如金庸 但差距并不是“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高斯”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 黄用自己具有开拓性的构思已经弥补了
要说明您的观点 希望您逻辑严谨 举证客观。 [/quote]
不要老针对我
金报纸连载,但是人家没把每份报纸的当作一卷
黄可是清楚的把那么薄的东西也当成一卷卖的
至于比喻,您有什么权利限制别人比喻?而且数学本身就是分支众多,你懂超越方程就说明你数学水平高?那好,射虎区很多数学题,你先看看能解决几个,然后再讨论资格问题
而且说到举证,请问什么叫开拓性的思维? [/quote]
那么金庸没把每份报纸当作一卷 而是把每“段”小说搭配着报纸卖的
怎么卖 不过是商业运营的方式 也不是全部由作者本人来决定
说到射虎园 你可以问一下老人射虎园是怎么来的 最初是谁组织的?也可以看一下我发帖最多在哪个区
全部解决当然不可能 我不过只有高中的数学水平 不过去年也做过一部分 尽过一点心力
开拓性的思维就是有别于前人有自己特色有欣赏人群的思维 我认为黄易描写的人的精神观念更接近于现代人 从武侠小说的发展来看 虽然还很不完善 但不失为一种新的方向 新的思路 [/quote]
我看了,一般,去的早,但是你自己也得承认,要论水平,很多更强的吧?高中数学水平就考问别人的资格?要是塌鼻子和公主问一下也就罢了,高中水平也问别人?当然,我承认,实际上我虽然是大学水平,但是多年不用,基本全忘光了,我说这个的目的就是数学本身就是庞大的,天才的几何学家也有不太代数方程的,谁也不可能全通,何必要说出来谁有没有资格这种撕破面子的话?
好了,现在不要讨论资格问题了,同意吧
“怎么卖 不过是商业运营的方式 也不是全部由作者本人来决定”但是分段是作者决定的,人家金可是一章该多长还是多长,不会说和报纸一样一天一章,黄这个,你要是觉得必须出书你可以出半卷,弄的后面3章和前面一章一样长,叫什么啊
另外什么叫更接近现代人?温瑞安连用语都是现代人的,是不是就更好?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2-14 15:08
两位说着说着都快不着边际了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4 15:13
谁说不是,抱歉,今天火气比较大,被问起资格就有些火
不过确实我想还是就问题说问题好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4 15:13
不同意 我虽然只有高中水平 但因为积极参加竞赛和自己的热情 完全有资格说你 从你组织语言和立论的方式看 你所谓的“大学的”数学水平不过是混到的 何况还忘光了
既然“数学本身就是庞大的 有很多分支 谁也不能全通” 就否定了“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去跟高斯比”这种论证方式 说明你承认了自己比喻的不当 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
三章和前面一章一样长 请你举出例证 金庸在创作初期每章都很完备 也请你举出例证 由此才能考虑你的观点“黄的态度不如金”
我所说的更接近现代人 是指《大唐》中的很多人物 尤其主角相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角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 更加现实的决策手段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4 15:15
我也抱歉 只不过看到有些人连自己否决了自己的论证方式都不知道 还在这里大言不惭抨击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 有梗在喉 不吐不快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5-12-14 15:24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5:13:58发表
不同意 我虽然只有高中水平 但因为积极参加竞赛和自己的热情 完全有资格说你 从你组织语言和立论的方式看 你所谓的“大学的”数学水平不过是混到的 何况还忘光了
既然“数学本身就是庞大的 有很多分支 谁也不能全通” 就否定了“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去跟高斯比”这种论证方式 说明你承认了自己比喻的不当 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
三章和前面一章一样长 请你举出例证 金庸在创作初期每章都很完备 也请你举出例证 由此才能考虑你的观点“黄的态度不如金”
我所说的更接近现代人 是指《大唐》中的很多人物 尤其主角相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角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 更加现实的决策手段
还谈资格问题
我说了我今天火气有点大
既然你这么喜欢谈资格问题超过其他,那么先去回答我的资格问题吧
一个高中生,不过是因为目前要学这个会做两道题而已(何况塌鼻子的问题也没见你搞出多少)
参加竞赛又如何?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是重点学校的,也参加了不少竞赛,可惜啊,等上班了谁还有心情精力去竞赛呢
至于我的比喻是否恰当,最主要你明白了我的意思,是不是?这就够了吧,非较真的话,你做个完美比喻,我来跳错
另外谈到资格问题,你是不是先做一下97年的语文卷子,报一下分数,另外你再说说你对唐朝历史了解多少,起码我得看看你是不是在语文和历史方面有资格和我聊大唐 ,你年纪轻轻就这么喜欢谈资格,不如咱们解决一切资格问题在谈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5-12-14 15:38
原帖由
zsxmmhd于2005-12-14, 15:24:56发表
原帖由青木风亮于2005-12-14, 15:13:58发表
不同意 我虽然只有高中水平 但因为积极参加竞赛和自己的热情 完全有资格说你 从你组织语言和立论的方式看 你所谓的“大学的”数学水平不过是混到的 何况还忘光了
既然“数学本身就是庞大的 有很多分支 谁也不能全通” 就否定了“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去跟高斯比”这种论证方式 说明你承认了自己比喻的不当 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
三章和前面一章一样长 请你举出例证 金庸在创作初期每章都很完备 也请你举出例证 由此才能考虑你的观点“黄的态度不如金”
我所说的更接近现代人 是指《大唐》中的很多人物 尤其主角相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角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 更加现实的决策手段
还谈资格问题
我说了我今天火气有点大
既然你这么喜欢谈资格问题超过其他,那么先去回答我的资格问题吧
一个高中生,不过是因为目前要学这个会做两道题而已(何况塌鼻子的问题也没见你搞出多少)
参加竞赛又如何?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是重点学校的,也参加了不少竞赛,可惜啊,等上班了谁还有心情精力去竞赛呢
至于我的比喻是否恰当,最主要你明白了我的意思,是不是?这就够了吧,非较真的话,你做个完美比喻,我来跳错
另外谈到资格问题,你是不是先做一下97年的语文卷子,报一下分数,另外你再说说你对唐朝历史了解多少,起码我得看看你是不是在语文和历史方面有资格和我聊大唐 ,你年纪轻轻就这么喜欢谈资格,不如咱们解决一切资格问题在谈
首先要告诉你今年我大四 如果你有详细查过我的帖子 应该看到出生年月和什么“还在上重点高中”的推断大相径庭
因为要做设计作业 而且面临学业的关键阶段 我辞去了射虎的节度 从今年3月份至今很少到轩辕 塌先生的题是我离开后才出现在射虎 但也做过一道 有兴趣可以查看 天宫的题也做过 火柴概率问题 不过是将军而不是公主的 这两个人你明白?
“非较真的话,你做个完美比喻,我来跳错” 是您先说黄易的态度远不如金庸的 为什么还要由我比喻?我比喻什么? 由原告率先举证这一基本准则如果都不成立(我前面已说过,跟您讲事情还真累) 那确实不用辩了
另外您逃避了另一问题 关于开拓性的探讨 而转到资格上 我的本意并没有论证资格 而是说您因为知识的缺陷作出了不恰当的比喻 偷换概念乃至独立概念是您正在进行的事情 我并没有跟您一起跳悬崖的意思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2-14 15:40
告之当事人后,先锁一下。
作者:
lockill 时间: 2006-8-11 12:39
个人认为大唐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我觉得以构造和思路来讲绝对是堪比金庸的几部经典甚至还有超越!
不过黄的文字功底和金大师就是天渊之别了~看大唐是第一次觉得绝妙~然后再看 在知道故事走向之后不免开始对描写有更高要求的时候就很难对它再提起兴趣。
而金大师的书即使你知道结果你也会被他书中的“现在”所吸引,所以金庸的书是可以百看不厌的~而黄易的书~我觉得更象一部妙手偶得的网络小说~即使是大唐,也是最多2 3遍便可以看透的书。
作者:
figozhu 时间: 2006-8-11 13:43
黄易的书一般,没有什么内涵,金庸的书能让人看上五六遍,还想看。
作者:
河沟卧虫 时间: 2006-8-13 11:33
小说价值和市场没有任何直接关系,搞清楚这个再去讨论吧。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8-24 13:54
其实几位挺金挺古挺黄,都只取一端。
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是“讲故事”,故事需要,可以主角跳崖就是不死,豌豆公主能感觉20床被子下面的豌豆。金庸也可以杨过小龙女生活这么多年不需要换洗衣服不需要下山买油盐酱醋,可以正派单身大侠没组织没工作不劫富但是身上总有用不完的银子。因为这些都不是作者要讲的东西,作者不是奇幻跑团要从世界构成设定到杂货店老板的发色,他只要写他要讲的故事。
就好像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是“寓言”(金庸自己说的,是政治寓言),白马啸西风是散文,飞狐外传是为了刻划一个3+2大侠,侠客行是要阐述金庸对佛教认知障的认识,鸳鸯刀就是为了那一句说最强的是“仁者无敌”(就好像柯南里面青色古堡里面有宝贝,最后发现是景色),越女剑是金庸了自己一个愿望(把“三十三剑客图”写成武侠小说,不过写了一篇以后放弃了)
就好像古龙,他只是为了述说他对爱情的感悟,对朋友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古龙小说里面对孤独和朋友对立的那段描写,可惜一下子想不起来是在哪本里面的,不然定要摘一段原文来的),他的《七种武器》也是一种寓言,每种武器就是讲一种人生的力量,不过他喜欢写一些很矛盾的语句,例如用离别钩却是因为不愿意离别等等,文中多次把这种离别和那种离别交叠使用,让我觉得似乎这又是一首诗。
就好像黄易,他只是说人生的一些道理,破而后立,心静如水,奕棋而不被棋奕,五十却一而动等等,再加上比金庸古龙更多的YY,或许人生是痛苦的,我们只能在小说中寻找快乐。或许我们是来逃避现实的,因为这儿的一切比现实更容易逃避…………
~~~~~~~~~~~~~~~~~~~~~~~~~~~~~~~~~~~~~~~
如果你的人生是平和的,你渴望出众,不再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你就把自己代入金庸小说书中的主角吧,仗剑江湖携美行,你平凡的人生将寄托在不平凡的小说中。如果你还觉得不能身临其境,不妨去看看改编的游戏、电影、连续剧(以你看的不呕吐为限),直到你某天做梦,你脚踩临波微步,右手拿着倚天剑一招独孤九剑,左手拍出一套降龙十八掌,最后站在高山之颠仰天长啸。
你仰天长笑,你梦中的故事和金庸小说中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最后分不出那个是你那个是他
如果你的人生是淳味的,你渴望回忆,回忆你曾经经历过的苦与甜,曾经有过的爱情和兄弟之情,你不妨看看古龙的小说,就好像看日记一样,你或许会在里面找到曾经的自己。曾经,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古龙的小说大多都被我扔在一旁,“看不懂”“没劲”,我如是说,后来才知道,不是没劲,是我还没这样的体验,只有长大了,没没看古龙小说,常常掩卷而叹,
你会心一笑,自己曾经的故事和古龙书中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最后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如果你的人生是苦涩的,你渴望忘却,忘却现实的一切,进而麻木,进而忘却麻木,你就去看看黄易的所有小说吧,在合理中最后不合理,不需要金庸那样看上几遍,不需要古龙那样反复品味,就一遍遍看过去,似乎看过就忘记,如果还不够,就去看看网络YY小说,直到你真的忘记了现实,忘记了自己。
你不在苦笑,自己的故事和黄易书中的故事都已经如穿肠过的酒肉,最后明白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没有真也没有假…………
————————————————————————
我们是来逃避现实的,因为这儿的一切比现实更容易逃避…………
武侠小说,童话尔
作者:
skull 时间: 2006-8-25 18:02
哪位知道黄易现在还写不写?
作者:
火狐天下 时间: 2006-8-25 21:50
如果大唐能压缩掉一半就好了.反正我没看完,看到中段已经审美疲劳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