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唯才是举与举才唯贤孰优孰劣 [打印本页]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1-7 18:39
唯才是举 者: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举才唯贤 者: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作者:
纪岚 时间: 2004-1-7 19:02
诸葛是举才唯贤吗?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4-1-7 19:43
过于偏颇了!
诸葛亮是比较重视品行,可也非常重视才干,其提拔的一些人也都是一时翘楚,比如《杨洪传》“洪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干,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还有法正随意杀人,李严所在营私,诸葛都曾加以容忍。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可以参看这一帖: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3467
至于曹操,是提出“唯才是举”,可并不表示他就不重德行了,《崔琰传》“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曹操给属下的教令,也有更多强调德行的,比如给典管选举的东曹掾崔琰教“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关于这个问题,详细可看诸葛丞相的阐述: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7377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8 01:10
原帖由maverick于2004-01-07, 18:39:13发表
唯才是举 者: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举才唯贤 者: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唯才是举 者: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然后就因为这种举法所以举了有才无德的宣王,导致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
举才唯贤 者: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廖化什么时候当过先锋?!姜维不是大将是什么?!
作者:
纪岚 时间: 2004-1-8 08:13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4-01-08, 1:10:55发表
唯才是举 者: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然后就因为这种举法所以举了有才无德的宣王,导致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
举才唯贤 者: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廖化什么时候当过先锋?!姜维不是大将是什么?!
“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到底是在支持还是反对楼主?
刘氏还两代而亡嗄。。。。。。
作者:
得意孔明 时间: 2004-1-8 11:40
原帖由纪岚于2004-01-08, 8:13:14发表
“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到底是在支持还是反对楼主?
刘氏还两代而亡嗄。。。。。。
两者不同。蜀汉被灭与并非因刘禅是傀儡。刘禅不算傀儡吧?!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8 12:08
原帖由
纪岚于2004-01-08, 8:13:14发表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4-01-08, 1:10:55发表
唯才是举 者: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然后就因为这种举法所以举了有才无德的宣王,导致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
举才唯贤 者: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廖化什么时候当过先锋?!姜维不是大将是什么?!
“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到底是在支持还是反对楼主?
刘氏还两代而亡嗄。。。。。。
笑话!我会支持楼主那种偏激逻辑?!
曹氏三代就沦为傀儡,而且九品中正制才过了数十年就冒臭气了,经济上更是搞到以物易物,农奴制度全国盛行,可称是中国历史上一倒退的时代.
蜀汉灭亡是因为国力弱,加上有人不顾及后果在经济疲弱的情况下大搞北伐.加上奸臣当道.
刘禅不是傀儡,这点要搞清楚!
作者:
赵哪个云 时间: 2004-1-8 12:18
呵~~
阿瞒和诸葛都算是唯才是举才对
阿瞒就不用多说了
至于诸葛,君不见魏延杨仪乎?
作者:
刘禅 时间: 2004-1-8 12:34
刘禅不是傀儡,这点要搞清楚!
深得我心,握手
刘禅是有自知之明不是蠢材,诸葛都还夸过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作者:
三国观潮 时间: 2004-1-8 14:13
曹操很早就留意到司马懿的狼顾,只不过曹丕没有太介意而已。到曹睿,曹真一死,应付诸葛亮就更少不了司马懿。
刘备以往也有一些名士,因为言语不敬而被诸葛亮入罪。
如果司马懿不收敛,仍然显露出他对曹氏天下的威胁,照样会被曹操咔嚓,在这一点上,曹操和诸葛亮其实是一致而非背离。
三代灭亡之祸,账不能算到曹操头上。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1-8 16:19
录用魏延还有刘备的因素吧,还有法正,帮助刘备入川,功不可没,诸葛亮也无法干预。孔明在用人方面还是偏向于唯贤的!
像他指定的接班人都是姜维、费祎等辈!
下面请大家继续讨论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1-8 17:31
蒋费、姜维等辈不算人才?马忠、张翼、张疑、王平等蜀汉后期主要将领是谁提的?
差点喷饭。跟责备汉朝灭亡是张良刘邦的过错一样的无聊。
另外,要证明诸葛亮举才唯贤,就得证明一下诸葛亮如何个不用有才而缺贤之人,著名例子“杨仪”。
别犯了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极端思想,人才分布在某一时期是固定分布着的,不是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古代人才,更近于可遇不可求。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1-8 22:36
原帖由青蓝于2004-01-08, 17:31:27发表
蒋费、姜维等辈不算人才?马忠、张翼、张疑、王平等蜀汉后期主要将领是谁提的?
差点喷饭。跟责备汉朝灭亡是张良刘邦的过错一样的无聊。
另外,要证明诸葛亮举才唯贤,就得证明一下诸葛亮如何个不用有才而缺贤之人,著名例子“杨仪”。
别犯了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极端思想,人才分布在某一时期是固定分布着的,不是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古代人才,更近于可遇不可求。
我说过姜、费不是人材了吗?好像没有吧!
晕死,现在讨论什么来着,请大家看看论坛题目吧!
大家一定是误会了, 我只是举俩例子,还没发表观点呢!而且例子举得也不好吧,现在重申:
唯才是举 者:
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晋国
重用旬、赵、韩、魏四大重臣,导致分裂!
举才唯贤 者:
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齐小白
重用贤臣管仲、司马穰,一文一武,齐国成为一霸!
就我个人,觉得唯才是举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毕竟扩大了人才范围,品行不端的人才招来再说嘛,可以慢慢管教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8 22:55
原帖由
maverick于2004-01-08, 22:36:10发表
原帖由青蓝于2004-01-08, 17:31:27发表
蒋费、姜维等辈不算人才?马忠、张翼、张疑、王平等蜀汉后期主要将领是谁提的?
差点喷饭。跟责备汉朝灭亡是张良刘邦的过错一样的无聊。
另外,要证明诸葛亮举才唯贤,就得证明一下诸葛亮如何个不用有才而缺贤之人,著名例子“杨仪”。
别犯了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极端思想,人才分布在某一时期是固定分布着的,不是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古代人才,更近于可遇不可求。
我说过姜、费不是人材了吗?好像没有吧!
晕死,现在讨论什么来着,请大家看看论坛题目吧!
大家一定是误会了, 我只是举俩例子,还没发表观点呢!而且例子举得也不好吧,现在重申:
唯才是举 者:
曹操
结果将才如云,得半壁江山!
晋国
重用旬、赵、韩、魏四大重臣,导致分裂!
举才唯贤 者:
诸葛亮
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齐小白
重用贤臣管仲、司马穰,一文一武,齐国成为一霸!
就我个人,觉得唯才是举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毕竟扩大了人才范围,品行不端的人才招来再说嘛,可以慢慢管教
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
一方面又说"蜀中无大将",一方面又承认姜维是人才.
现在姜维不就是大将吗?!!
廖化什么时候作过先锋,把证据拿出来!!
曹氏三代至少有两代管教、防范过司马懿,结果后三代照样是作傀儡!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8 23:01
原帖由刘禅于2004-01-08, 12:34:22发表
深得我心,握手
刘禅是有自知之明不是蠢材,诸葛都还夸过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那句其实是在刘备临死时安慰一下而已, 倒是这句比较可靠。
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8 23:15
原帖由三国观潮于2004-01-08, 14:13:56发表
曹操很早就留意到司马懿的狼顾,只不过曹丕没有太介意而已。到曹睿,曹真一死,应付诸葛亮就更少不了司马懿。
刘备以往也有一些名士,因为言语不敬而被诸葛亮入罪。
如果司马懿不收敛,仍然显露出他对曹氏天下的威胁,照样会被曹操咔嚓,在这一点上,曹操和诸葛亮其实是一致而非背离。
三代灭亡之祸,账不能算到曹操头上。
言语不当被诸葛亮处理的臣子有没有被诸葛亮处死的?!好象没有吧?!(彭羕是策划谋反,罪加一等)
反观曹操那边言语不当的有什么结果?!崔琰、边让、孔融、许攸、娄圭,哪个下场好的?!
刘备又怎么解释呢?!就是曹操一时大意,让刘备从身边溜了,结果联孙权、战乌林、斩夏侯、抗汉中。
张松又怎么解释呢?!就是因为曹操当时态度骄横,导致张松回蜀后诋毁曹操,结果本来可以到手的西蜀就这样飞了!
张绣又怎么解释呢?!招降人家后干什么不好要去泡别人嫂子啊?!结果儿子送了命、侄子送了命、身边大将又送了命……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1-8 23:15
呵呵,没看清楚我的话么?
得半壁江山不是唯才是举的主要功劳,蜀汉亡过也不是诸葛亮以贤量才担任主要原因。
连因果联系和主要因素都分不清,还用说那么多干嘛?曹操得半壁江山是曹操时期的事。怎么不算上魏被篡谋的事?
而回到蜀国,奇怪,既然论前者你只谈到他在生时的情景,为什么论诸葛亮却将他身后三十年也论上了?
这上面属于逻辑混乱。明白吗?
标准不一、逻辑不严谨的命题,能有多少讨论余地?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8 23:19
原帖由maverick于2004-01-08, 23:02:21发表
又是你啊,没听过“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唉~~~~~~~
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好好读书的是你啊!逻辑混乱的人!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啊?!是出自史实吗?!你自己不会认真看书吗?!
不是出自史实的话你套到史实干什么?!文学作品的内容你套到史实干什么?!
你连文学作品和史实都没分清楚,还好意思叫别人好好读书?!
给你补习点史实知识吧!史实中的廖化没有作过先锋的记载!!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4-1-8 23:53
诸位好象有些过于激动了!?
以我的理解,maverick兄的意思是引用“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来说明蜀汉后期人才的短缺,并非真的认为廖化当过先锋,这正和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样,可没真见过有此事。
不过,maverick兄说得过于简约,大家可能都有些误解了,“唯才是举”和“举才唯贤”应该是一个问题的略有侧重,而不是非此即彼。还有,把蜀汉后期人才短缺归结到诸葛亮身上,十分不妥,这个我已有专帖讨论。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4-1-9 01:40
历史不是用一句话就是解释的清的,就想楼主说的那样,根本就是过于简约,没有重点,没有强硬的论据,由某个推断出某个过于单调。不足以服人。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1-9 16:00
原帖由孤穷赵云于2004-01-08, 23:53:00发表
诸位好象有些过于激动了!?
以我的理解,maverick兄的意思是引用“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来说明蜀汉后期人才的短缺,并非真的认为廖化当过先锋,这正和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样,可没真见过有此事。
不过,maverick兄说得过于简约,大家可能都有些误解了,“唯才是举”和“举才唯贤”应该是一个问题的略有侧重,而不是非此即彼。还有,把蜀汉后期人才短缺归结到诸葛亮身上,十分不妥,这个我已有专帖讨论。
绝对支持孤穷!我就是这个意思嘛。
确实,这个东西是三言俩语不可能说清楚地,倒是觉得和平时期应偏向举贤,战乱时期就偏重举才吧!
其实讨论问题,何必争的面红耳赤呢,可以学术的眼光看待问题。
作者:
kesin 时间: 2004-1-9 16:05
原帖由maverick于2004-01-09, 16:00:40发表
绝对支持孤穷!我就是这个意思嘛。
确实,这个东西是三言俩语不可能说清楚地,倒是觉得和平时期应偏向举贤,战乱时期就偏重举才吧!
其实讨论问题,何必争的面红耳赤呢,可以学术的眼光看待问题。
知道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楼主就应该在开篇的时候多花点笔墨了,你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不是叫人家拿砖拍你么?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1-9 16:05
在第一篇中举的两个例子给大家带来巨大的误会,我的意思不是唯才是举必然会导致成功,举才唯贤必然导致人才凋零!而且对诸葛的评价有误,对不起啦!同时再次重申:我想讨论的是举才与举贤的利弊!!!
kesin说得好,刚出道不懂事。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在学校没什么时间上网的阿,更何况考试中.....
作者:
得意孔明 时间: 2004-1-9 17:24
原帖由maverick于2004-01-09, 16:00:40发表
绝对支持孤穷!我就是这个意思嘛。
确实,这个东西是三言俩语不可能说清楚地,倒是觉得和平时期应偏向举贤,战乱时期就偏重举才吧!
其实讨论问题,何必争的面红耳赤呢,可以学术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家是叫你证明诸葛亮举才唯贤啊!你竟在这裡答非所问 。。。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1-9 20:48
在下支持品德第一,因为现在贪官横行
作者:
得意孔明 时间: 2004-1-10 13:07
原帖由maverick于2004-01-10, 13:04:51发表
我都说自己错了,不要再抓住一个问题不放好吗?
讨论重点!谢谢
汗 。。。不清楚 。。。
重点 。。。去看赵兄(秋雨兄)的回复 。。。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1-10 13:34
贤与才哪有分得那么清楚。
偏重哪一方其实也没有大的区别,曹操对于有才之士,他是物尽其用么?不是,比如司马懿,当初曹操拿刀子请他出来,知道他有才干,但是却从未委于重任,如果不是曹丕,恐怕司马懿就要被埋没了。
可见谁不想才贤兼得呢?曹操又如何不重贤呢?
而诸葛亮,亦有不忍废杨魏两人,只因两人各有其才,为国所用而可得利,所以录用才人的标准不是两国决定性的差距因素。只是针对于不同情况不同政策下所采取的不同方针而已。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1-13 18:21
如青蓝所说:曹操埋没了仲达,诸葛亮提拔了杨仪和魏延
我觉得甚是不妥,对于仲达,我认为曹操在发现他之后,就委以官职,这可以说是知遇之恩阿,所说官不大,区区主薄,但曹手下人才济济,对于新人不能立马委以重任,何况当时仲达还年轻,曹应该是想给他历练的机会吧。
另一方面,诸葛是怎么用魏延的呢,处处限制,一直留在身边(这应该是怕他造反把),连死后也不放过他,这样用人可以说是重用吗?
作者:
arnoldxie 时间: 2004-1-13 19:08
亮哥限制魏延 应该是演义说的吧。正史中亮哥对魏延是很器重的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1-14 15:39
1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整个前军交由魏延督管,当然是重用了。
丞相司马只有魏延才领过此职务,凉州刺史在诸葛亮生前只有魏延当过,不是重用是什么?!(诸葛亮死后,姜维就当过凉州刺史)
2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能让魏延带兵攻入敌境,不叫重用是什么?!
假节在当时蜀汉除了魏延、李严外其他人都没有了,权力仅次于诸葛亮的假节钺。这不叫重用是什么?!
南郑侯的爵位可以比诸葛亮的武乡侯爵位还要高啊,明显诸葛亮是很看重魏延的。
3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使用魏延为先锋,这不叫重用是什么?!
4 建兴十年,(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
看看,刘琰跟魏延有意见,诸葛亮就批评刘琰,哪里是打压魏延呢?!
5 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看清楚,魏延只是感叹诸葛亮未能尽用其才,而不是说诸葛亮不重用自己。“尽用其人”
和“重用其人”不是同一个概念。
6 亮既恃延勇猛,又惜儀籌畫,不能偏有所廢,常恨恨之,為作《甘戚論》。二子不感。
诸葛亮明显是有调和过魏延和杨仪两人之间的矛盾。还专门写了《甘戚论》,不过因为两人理解力有问题,所以调解不成功而已。不能算诸葛亮的主要责任。
作者:
寒月 时间: 2004-1-14 16:20
大家似乎忘了何为贤才,何谓人才,在那个战争年代,人人抢人才
管他好坏,能捉耗子是好猫,
还有何谓贤才呢,24孝算贤,还是公忠体国算呢
不管是诸葛还是曹操对人才都已经到了,你快来吧 什么名我不管的地步了
恩以关羽论到魏国能不能发达,但是他若投奔魏国就是一个旧社会一个无行之人了,还有 刘备手下大部分人都是从刘表和刘璋手下收编来的
若是以贤才定义 恩 恐怕每个都有负国之罪了
他们所举的所谓贤才不过是下边颂扬的一种舆论,呵呵 君不见 现在连篇之报道
又有多少贤才呢,恩 用人不外2 种情况,有使用价值的和有政治意义的
从官上说 使用价值的 一般就是象关羽这样的了
任何人不会顾忌他人品如何
政治意义吗?这个吴一和那个河北崔的岁所谓河北人望的
作者:
慕容心 时间: 2004-1-16 06:20
廖化临死前好相官拜车骑将军。。。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1-16 13:12
原帖由maverick于2004-01-13, 18:21:50发表
如青蓝所说:曹操埋没了仲达,诸葛亮提拔了杨仪和魏延
我觉得甚是不妥,对于仲达,我认为曹操在发现他之后,就委以官职,这可以说是知遇之恩阿,所说官不大,区区主薄,但曹手下人才济济,对于新人不能立马委以重任,何况当时仲达还年轻,曹应该是想给他历练的机会吧。
另一方面,诸葛是怎么用魏延的呢,处处限制,一直留在身边(这应该是怕他造反把),连死后也不放过他,这样用人可以说是重用吗?
兄台,司马仲达老早就被请出来当官了,但是直到曹操死前当了十数年的官也没见怎么重用过,倒是跟曹丕关系好,曹操一死,就立刻得进军机要职里了。
魏延杨仪很多人说了我就不多说了。。
作者:
wzz1968 时间: 2004-4-12 22:30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打天下时,必须唯才是举,因为这时有的是机会,而且必须需要有才能的运筹帷幄、冲锋陷阵,至于是否贤并不是首要考虑的,战争用奇,往往一次买卖。
守天下时,由于机会少,必须举才唯贤,否则容易搞乱天下。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