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我为大唐太宗文皇帝世民丰功伟绩之有感而发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3 15:51
我为大唐太宗文皇帝世民丰功伟绩之有感而发
太宗文皇帝18岁起兵反隋、24岁定天下、27岁升天子、30岁而立之年被北方诸民族誉为“天可汗”,在位23年于50岁(现在外国领导人同中国省级领导人入仕年龄)英年早逝。
太宗皇帝为国家奋战与贡献了32年(孝文帝拓跋宏之年限,他更英年早逝),可谓建树颇多、影响深远,也正如此,才铸造了他千秋知名度,中国帝王、无论评十优还是评四优甚至千古一帝,李世民都可名列其中,总结起来,他在如下方面仿效、累同乃至超越了其它帝王及领导人而堪称一流:
1、他不拘一格(敌人、穷人、坏人)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
3、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中国的丰年)全国叛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现在有人说那是太宗广布法网,那290人是跑不掉才回来受死的,我说这人真是不动脑子,想想那时的法网严还是现在的法网严,那现在逃狱是不是100%呢,那又是为什么呢!!!),我想那是当时教化好,人的心灵比较纯朴、社会秩序井然、人没有太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必要,实在没办法犯了事因判刑合理、没有冤案也心甘情愿受法,所以被感化了才准时回来服刑,这真叫民感其诚啊!
5、威镇宇宙的军功,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太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在坚持和请求下才免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可真是前无古人、同时也让后世领导望尘莫及,民族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执思失力、契毕何力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级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更为主要的是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重视商业经济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对玄装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主义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3 15:56
由于二月河清帝系列历史小说同近年来清宫戏的盛行,许多人把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视为中国皇帝的代表同楷模,而事实上这三位皇帝特别是康熙帝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就贡献和影响来讲,他们的确不算中国一流的大帝。
真正空前绝后的千古一帝应是“站在历史的潮流上,带领自己的国家、民族同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快速前进,走在世界的前列、站在时代的尖端,以强盛、独立、威武、文明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凭着这一点,康熙不但不能同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唐太宗、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元太祖相比,就连汉高祖、汉光武帝、孝文帝、元世祖、明成祖等都相比逊色。他应属于汉文帝、汉景帝、宋文帝、隋文帝之类的有作为但无大气度同整体战略的优秀帝王。
许多人把康熙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皇帝,那我们就将中国皇帝的样板---唐太宗李世民同康熙比较一下,相比之下你就自然知道谁更胜一筹:
首先、李世民利用4年左右就天下大治、万国来朝,而康熙到60多岁国家仍集弊甚多,给继位的雍正到来不少麻烦;
其二、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周边少数民族以举国内附为荣,唐朝天下文明、是世界最强盛的大国,世界当时有2/3的文学家、秋学家、艺术家等生活在唐朝,直至现在人们仍以被称作唐人而自豪,而康熙时代的中国如同井底之蛙、闭关自守,当时欧洲已进行了文艺复兴后的工业革命,但我们大清天朝仍坐在井里、自给自足,从唐朝就用火药大炮到清朝仍用火药大炮,那可是1000多年的历史,计算一下现在至以后的一千年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其三、李世民用人不分敌我、不分华夷,如此才有仇敌魏征、李靖、尉迟敬德、寒士马周、刘洎、张玄素、薛仁贵、外族阿史那社尔、执思失力、契毕何力等为大唐、为中国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的奋斗,而大清王朝除在灭绝之年方才用起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张之洞等汉人,比较一下清朝在重用汉人前和汉人后有何等的天壤之别啊,这里并不是说汉人比其它族人利害,而是用人应唯贤是用、唯才是举、英雄莫问出处,说到这一点,历史上没人能超越李世民,在中国的名相名将名臣中,汉唐占有绝大部份,特别是汉武帝同李世民时代,名相名将辈出,而大清王朝,至始至终,除了范文程、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张之洞等少数几个汉人外我知悉的并不多,就算二月河先生大力吹捧、清宫戏无比炫耀,但有几人能举出康熙、雍正、乾隆朝的名相名将名臣,但又有几人不知道东方朔、司马迁、李广、卫青、霍去病、魏征、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马周、褚遂良、李靖、李勋、李道宗、柴绍、阿史那社尔、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苏定方、薛仁贵等名相名将名臣呢;
其四、统一战争,李世民只用了4年就当时同唐朝实力差不多甚至更强的五个对手消平: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萧铣,而康熙平一个三藩竞然用了8年之久,抗日战争虽然打了8年,但力量太过悬殊、没得比,而当时清国同三藩相比自然是强盛的多,只是军事战略不好以及将才缺乏,国家整体协调不好而已;
其五、对外战争,李世民一战就平定突劂、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而一个葛尔丹就搞的大清帝国焦头烂额,需知李世民实施的是什么战略,李靖、李勋、柴绍、李道宗、薛万彻、候君集、阿史那社尔、契毕何力、苏定方是何等优秀默契的军事组合,如此阵容,不打已气势胜矣,无怪贞观时期战事百战百胜、无一失手;
其六、文学、艺术、经济、文化,这不比都知道谁强;
其七、国家行政,贞观朝有断刑才29人、290囚纵而复归的经典,连法治都如此了,其他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需知一个人若能诚心遵纪守法,那他自然能安居乐业,而康熙在搞什么“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文字狱,平心而论,文字狱比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大(知识越多就越反动,谁还敢不要命的读书长进);
其八、纳谏是李世民的强项,就不用比了;
其九、既然用人、行政、对内对外军事、对外政策、经济文化等都比了,那就比一下民族政策吧,李世民不分华夷、四海一统,少数民族内迁同中国人一样待遇,人以内迁为荣,而清朝只重用满人,不注重汉族的先进知识文化、智慧及经验、不注重与外界交流勾通,自高自大,丑态百出,最终落得割地赔款,连国门都让外国人站岗,真是丢尽中国人的脸;
最后说一说对历史的影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请问在中国的老百姓中,有多少人知道爱新觉罗-玄炫,而康熙也是近年来电视剧影响顺口说说罢了,但李世民就不一样了,许多老百姓都知道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不可谓影响不深远。
通过上述比对,康熙属那类的帝王就不言而喻了,正如评论家所说,康熙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勤奋且有作为的皇帝,但他作为顺应历史潮流,推进国家快速发展,实现民族的进步方面则明显逊色。
作者:
糖果大魔王 时间: 2005-11-13 16:06
没的说!中国皇帝的典范,世代中国人的骄傲,天可汗可是外人这么叫的,哪现日本人自称的天皇啊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11-13 17:55
楼主不要小看了隋文帝,且不说他一举灭陈,结束汉末以来四百年的割据,就是对付突厥上也是有一套的,隋家天子被突厥人称为“圣人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是隋文帝几次北征突厥,大伤了突厥人的元气,把突厥弄得分裂成东西两半了,唐家天子才能比较轻松地搞定突厥。隋文帝跟秦始皇有的一比。
作者:
再世楚霸王 时间: 2005-11-13 18:48
唐平突厥乃李靖之功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12:30
我从来没有小看隋文帝,相反,我还特别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在中国的帝王中,绝对可名列前十位。但大家只看到唐是承隋基业,没有看到隋是承北周之基业,而北周又是承北魏基业,历史就是这样后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成就大业的,说隋文帝一人奠定了盛唐基础是不公允的。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12:32
另一方面,隋承北周时是富丽堂皇的国家,而唐承隋时是萧条荒芜的国家,起点都不一样,怎么能强求李世民时要比杨坚时富裕呢!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12:37
平突厥李靖是前线总指挥,是有大功,但太宗统筹全局,亦功不可没呀!太宗有战略之功,李靖有战术之功,二者是两辅相成的,没有李世民的战略,就不谈李表的战术了,就如毛主席没有亲自上前线杀敌,但他统一指挥全局的功劳比十大元帅之任何人都要高!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11-14 15:03
隋朝是在隋文帝的治理下富裕起来的,而它的前身北周并不是一个称得上富祫的国家,并且一统中国,打败突厥(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且实力大受损伤),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取士都是居功甚伟。
隋末大乱,远没有秦末天下大乱那样对生产的破坏严重,隋朝建立的巨型粮仓储藏的粮食直到唐初仍在被人使用就可见一斑,想想汉朝建立时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几匹毛色一样的马匹驱使,两者就可以做出对比了。
作者:
犀牛司令 时间: 2005-11-14 15:32
嬴政、刘彻、李世民——千古帝王 盖世雄才 威震万世 文武颠峰
其他如刘邦、刘秀、杨坚、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玄烨虽也伟大,但比起上述三位,皆逊之也。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11-14 15:46
犀牛怎么落下了成吉思汗。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16:12
阁下对宇文氏的历史功绩避而不谈,宇文氏的历史功绩同柴氏相似,隋同宋均以强大的北周与后周起家,宇文氏已经统一的北方,南方只有腐化堕落的陈王朝,隋统一全国根本是以强对弱的统一战争,而李唐以太原一方对天下诸侯,能以6年,实际上只有4年时间就统一了全国。论实力,隋高出陈不知多少倍,而唐与当时的秦、定阳、郑、夏、梁等相比,并不占什么优势,若有,那就以据关中有利地势而已,两者一比,谁统一的难度大不言而喻,隋结束几百年分裂那是时势造就的,它有那样的历史机遇,唐没有那样的机会,不能由此就说隋统一功劳比唐大。
打败突厥是了不起的举动,但唐干脆消灭之更为辉煌,你不能说隋时突厥强而唐时突厥弱吧,看一看败亡的突厥西征是多么辉煌就知唐时突厥战斗力如何了!
三省六部制只是一个政治机制,同三公九卿制一样,是长期发展的给果,三省六部制自西汉武帝时的内朝开始演变,至隋时成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隋时成熟并不能说是隋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就功盖千秋,而否定其它时段的演变功绩。
任何制度创立是很容易,但执行坚持下去就难,也正如魏征所说,善始者众,克终者寡,隋就是这些制度没有无效的执行好,所以会亡,而唐将这些制度执行的彻底完至,因此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北周与隋相比,是隋富裕了许多,经济发展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隋二世居盛世而亡,纵观历史,历朝历代都有不屑之君,但不见得如秦、西晋、隋这要早夭,特别是明有两个二十多年未上朝、未见过大臣的皇帝,但国家尚能正常运作,没有灭亡,足见隋制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完美无缺,还是有许多不足甚至差劲的地方,不然何至早亡。
君不见贞观元年旱灾、贞观二年水灾、贞观三年蝗灾,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而贞观四年能取得大丰收,成为天下的“治年”,你不认为当时的唐的凝聚力之强,国力复苏之快吗,你比较一下隋时多少人,唐初多少人,隋是一个烂摊子给唐的!
西汉强盛,有目共睹,历史上常有汉唐盛世相提并论嘛!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16:19
犀牛司令所言是也,但需补上成吉思汗、孝文帝、曹操、武则天等几位伟大人物!
作者:
犀牛司令 时间: 2005-11-14 16:43
原帖由南靖侠于2005-11-14, 16:19:54发表
犀牛司令所言是也,但需补上成吉思汗、孝文帝、曹操、武则天等几位伟大人物!
哈,忘了。曹操、武后、铁木真、孝文皆豪杰也。
反正感觉这篇文章很强,李世民!我的偶像!!一扫康熙千古一帝的虚假神话。。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11-14 16:58
原帖由南靖侠于2005-11-14, 16:12:03发表
阁下对宇文氏的历史功绩避而不谈,宇文氏的历史功绩同柴氏相似,隋同宋均以强大的北周与后周起家,宇文氏已经统一的北方,南方只有腐化堕落的陈王朝,隋统一全国根本是以强对弱的统一战争,而李唐以太原一方对天下诸侯,能以6年,实际上只有4年时间就统一了全国。论实力,隋高出陈不知多少倍,而唐与当时的秦、定阳、郑、夏、梁等相比,并不占什么优势,若有,那就以据关中有利地势而已,两者一比,谁统一的难度大不言而喻,隋结束几百年分裂那是时势造就的,它有那样的历史机遇,唐没有那样的机会,不能由此就说隋统一功劳比唐大。
打败突厥是了不起的举动,但唐干脆消灭之更为辉煌,你不能说隋时突厥强而唐时突厥弱吧,看一看败亡的突厥西征是多么辉煌就知唐时突厥战斗力如何了!
三省六部制只是一个政治机制,同三公九卿制一样,是长期发展的给果,三省六部制自西汉武帝时的内朝开始演变,至隋时成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隋时成熟并不能说是隋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就功盖千秋,而否定其它时段的演变功绩。
任何制度创立是很容易,但执行坚持下去就难,也正如魏征所说,善始者众,克终者寡,隋就是这些制度没有无效的执行好,所以会亡,而唐将这些制度执行的彻底完至,因此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北周与隋相比,是隋富裕了许多,经济发展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隋二世居盛世而亡,纵观历史,历朝历代都有不屑之君,但不见得如秦、西晋、隋这要早夭,特别是明有两个二十多年未上朝、未见过大臣的皇帝,但国家尚能正常运作,没有灭亡,足见隋制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完美无缺,还是有许多不足甚至差劲的地方,不然何至早亡。
君不见贞观元年旱年水灾、贞观三年蝗灾,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而贞观四年能取得大丰收,成为天灾、贞观二下的“治年”,你不认为当时的唐的凝聚力之强,国力复苏之快吗,你比较一下隋时多少人,唐初多少人,隋是一个烂摊子给唐的!
西汉强盛,有目共睹,历史上常有汉唐盛世相提并论嘛!
隋对陈是有很大优势,有优势就能统一中国?那中国怎么还么出现那么多的割据势力,曹操对孙权有优势没?
在统一中国、结束分裂这件事上,隋的功劳就是比唐大,可是唐的功劳在于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强大而繁荣的大帝国。
晕,隋打败突厥对中原政权的军事威胁促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这样的功劳对突厥影响不大吗?是不是非要消灭了突厥才算功劳,那么汉武帝也没消灭匈奴,而是后来的东汉才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困扰,岂非汉武帝对解除匈奴的威胁的功劳不大?另外,我没说突厥隋强唐弱,唐朝对最后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功不可没,但不能忘记了隋朝的功勋。
三省六部制或是科举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可一切事物不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吗,有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的事物存在吗,得出这样的结论恐怕没有什么意义吧。问题在于隋文帝的这一改革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一大创举,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其功不可没。
最后,我从没否认过唐朝的凝聚力,也没否认为唐朝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之迅速,唐朝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必要争论。
汉朝强盛,唐朝繁荣,宋朝富庶。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17:13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11-14, 16:58:29发表
隋对陈是有很大优势,有优势就能统一中国?那中国怎么还么出现那么多的割据势力,曹操对孙权有优势没?
在统一中国、结束分裂隋的功劳就是比唐大,可是唐的功劳在于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强大而繁荣的大帝国。
晕,隋打败突厥对中原政权的军事威胁促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这样的功劳对突厥影响不大吗?是不是非要消灭了突厥才算功劳,那么汉武帝也没消灭匈奴,而是后来的东汉才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困扰,岂非汉武帝对解除匈奴的威胁的功劳不大?另外,我没说突厥隋强唐弱,唐朝对最后解决彻底突厥的威胁功不可没,但不能忘记了隋朝的功勋。
三省六部制或是科举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可一切事物不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吗,有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的事物存在吗,这样的结论恐怕没有什么意思吧。问题在于隋文帝的这一改革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一大创举,对后世的影响也影响深远,其功不可没。
最后,我从没否认过唐朝的凝聚力,也没否认为唐朝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之迅速,唐朝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必要争论。
汉朝强盛,唐朝繁荣,宋朝富庶。
是有优势下统一难还是没有优势下统一难,无需说明便知,我没有否定隋统一之功,只是说明唐统一之功不容忽视,不见得比隋小,隋恰到好处的赶上了那样的历史机遇,所以叫结束300年分裂,而唐没有这样的机遇,所以才叫结束十年的混战局面,这样相比,公平吗!
“(隋)打败突厥是了不起的举动,但唐干脆消灭之更为辉煌。”这句话阁下没有看清楚。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11-14 17:26
原帖由
南靖侠于2005-11-14, 17:13:54发表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11-14, 16:58:29发表
隋对陈是有很大优势,有优势就能统一中国?那中国怎么还么出现那么多的割据势力,曹操对孙权有优势没?
在统一中国、结束分裂隋的功劳就是比唐大,可是唐的功劳在于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强大而繁荣的大帝国。
晕,隋打败突厥对中原政权的军事威胁促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这样的功劳对突厥影响不大吗?是不是非要消灭了突厥才算功劳,那么汉武帝也没消灭匈奴,而是后来的东汉才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困扰,岂非汉武帝对解除匈奴的威胁的功劳不大?另外,我没说突厥隋强唐弱,唐朝对最后解决彻底突厥的威胁功不可没,但不能忘记了隋朝的功勋。
三省六部制或是科举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可一切事物不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吗,有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的事物存在吗,这样的结论恐怕没有什么意思吧。问题在于隋文帝的这一改革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一大创举,对后世的影响也影响深远,其功不可没。
最后,我从没否认过唐朝的凝聚力,也没否认为唐朝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之迅速,唐朝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必要争论。
汉朝强盛,唐朝繁荣,宋朝富庶。
是有优势下统一难还是没有优势下统一难,无需说明便知,我没有否定隋统一之功,只是说明唐统一之功不容忽视,不见得比隋小,隋恰到好处的赶上了那样的历史机遇,所以叫结束300年分裂,而唐没有这样的机遇,所以才叫结束十年的混战局面,这样相比,公平吗!
“(隋)打败突厥是了不起的举动,但唐干脆消灭之更为辉煌。”这句话阁下没有看清楚。
你自己都承认隋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而唐则是结束十年混乱局面,此间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4 21:28
时机不同而已,何谈轻重,中国军事史上唐初很多辉煌战例入选、很多名将上榜!
作者:
萧让 时间: 2005-11-15 03:58
隋朝建立的巨型粮仓储藏的粮食直到唐初仍在被人使用就可见一斑
——这句话是最搞笑的了,很奇怪每位挺隋的人都拿来当宝似的说。阁下又米有看见史籍中比比皆是的隋末百姓粮食无着的吃人现象?洛阳被围得那叫一惨,斗米珍珠。只因为唐代偶尔有发现一个隋代的粮仓,就叫做隋朝的粮食一直吃到唐初?建国之后也发现了不少唐代储满粮食的粮仓,是不是也叫做唐代的粮食吃了一千多年还没吃完?
三省六部制何以伟大?不是因为隋文帝,更不是因为隋朝,而是唐朝系统的调整了三省六部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是因为这种调整后的权力制衡而不是调整前的随便给个名!
科举制为何会影响中国千年?同样不是因为考试,不是因为推举,那是汉朝就有的,而是因为考生自己可以自由报考的原则!不必经过官吏推选,这才给了寒士以真正的上位之机,从此改变了官僚由士族垄断的状况。而确立自由报考原则的不是隋朝,而是唐朝!第一个状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隋朝吗?不,是唐朝。阁下盛夸隋朝的业绩,请你能否系统的谈一下隋朝的科举制和汉朝的察举制究竟有什么不同?科举制究竟因何而伟大?
作者:
萧让 时间: 2005-11-15 04:12
隋对陈是有很大优势,有优势就能统一中国?那中国怎么还么出现那么多的割据势力,曹操对孙权有优势没?
——拜托阁下自己去看看当时的历史,看看隋对于陈的优势是不是曹操对孙权可以比的?当时中国有多少割据势力?麻烦你告诉大家呀。隋统一中国本来就是建立在北周的基础上,连这个都不承认,根本不必论史了。阁下究竟是否了解宇文氏和北周史?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包括骁勇善战的关拢军事贵族集团样样都是来自于北周,阁下就来一句不够富强就完了?
是不是非要消灭了突厥才算功劳,那么汉武帝也没消灭匈奴,而是后来的东汉才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困扰,岂非汉武帝对解除匈奴的威胁的功劳不大?
——牵强附会,后来的雁门之耻你看到没有?秦朝还照样击败了匈奴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怎么说汉武击败匈奴的时候没见你提到秦朝的功绩?
一句话,如果阁下对隋唐史了解泛泛,就不要随便打这种不伦不类的比喻。整天拿一个建国初期没马匹说事,你怎么不提当时游牧民族没马镫呢?怎么不提西汉反击匈奴经过了多少年呢?汉武帝的时候也这么穷么?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5-11-15 06:35
这个这个。。。似乎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探讨中国历史的从来没有人贬低过太宗皇帝吧?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5-11-15 07:48
某家一贯不喜欢杨坚,纯是老天不长眼,给了他一个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还是自个儿的女儿和外孙,什么人嘛 )的机会。宇文氏禅位杨氏8年后,隋灭陈,你不觉得这是再简单没有的事了吗?北周之功算是7分,隋之功不过3分。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5-11-15 07:53
原帖由气流于2005-11-15, 6:35:46发表
这个这个。。。似乎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探讨中国历史的从来没有人贬低过太宗皇帝吧?
南兄应该是觉得宣传力度不够大。 也是,太宗皇帝的故事按理说比康雍乾传奇得多啊,而且成就也胜出不止一筹(某家是隐藏不深的太宗皇帝的fans ),怎么不见那帮戏子(非指所有演艺人员)满口浮夸呢。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5 08:11
现在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异于常人,有一种别出心裁的态势,越是历史肯定的,他们就认为是假的,硬要找一些拿不上桌面的理由进行反驳,历名已经盖棺定论的,他们却反认为伟大,处心积虑的为他们翻案。近来居然有唐太宗不如隋炀帝啦、唐是隋的老本加上老百姓的努力啦、唐太宗纳了弟媳而唐朝就不行啦、唐太宗没有灭掉高丽就是惨败而归、身受箭伤而老命不保啦、唐太宗纳谏是做秀、故意给人看啦、唐是靠改写历史而成就假辉煌的啦等等等等。
更可恶的是天涯的同一贴子讨论中,居然有人变态的全盘否定历史,好端端的历史佳话-----文成公主汉藏联姻,却被他说成是唐太宗拿女儿给吐蕃人使用,真是炎黄不屑子孙!
思来想去,这些人就是想别开生面嘛、就是想独领风骚嘛,因自己一个人能别具特色而否定历史、歪曲事实,鼓吹歪理,此乃历史观之不正也,如此心态、何谈历史呀、又何配谈史论人啦。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5 08:17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5-11-15, 7:53:12发表
南兄应该是觉得宣传力度不够大。 也是,太宗皇帝的故事按理说比康雍乾传奇得多啊,而且成就也胜出不止一筹(某家是隐藏不深的太宗皇帝的fans ),怎么不见那帮戏子(非指所有演艺人员)满口浮夸呢。
康熙、雍正、乾隆是近年来的清宫戏串红的,他们应感谢二月河先生!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5-11-16 02:21
原帖由南靖侠于2005-11-15, 8:11:34发表
现在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异于常人,有一种别出心裁的态势,越是历史肯定的,他们就认为是假的,硬要找一些拿不上桌面的理由进行反驳,历名已经盖棺定论的,他们却反认为伟大,处心积虑的为他们翻案。近来居然有唐太宗不如隋炀帝啦、唐是隋的老本加上老百姓的努力啦、唐太宗纳了弟媳而唐朝就不行啦、唐太宗没有灭掉高丽就是惨败而归、身受箭伤而老命不保啦、唐太宗纳谏是做秀、故意给人看啦、唐是靠改写历史而成就假辉煌的啦等等等等。
更可恶的是天涯的同一贴子讨论中,居然有人变态的全盘否定历史,好端端的历史佳话-----文成公主汉藏联姻,却被他说成是唐太宗拿女儿给吐蕃人使用,真是炎黄不屑子孙!
思来想去,这些人就是想别开生面嘛、就是想独领风骚嘛,因自己一个人能别具特色而否定历史、歪曲事实,鼓吹歪理,此乃历史观之不正也,如此心态、何谈历史呀、又何配谈史论人啦。
奇异的观点 南兄转两篇来我长长见识好么?
作者:
吕布貂蝉 时间: 2005-11-16 02:38
清朝的皇帝本来是排不上名次的~~不过被电视剧捧红了而已~~
作者:
吕布貂蝉 时间: 2005-11-16 02:40
李世民 虽然有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跟他整体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
应该说只有大唐才能称的上是盛世吧~~
作者:
犀牛司令 时间: 2005-11-16 09:40
《秦王李世民》正在播出呢——虽然有点胡编乱造。。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6 10:16
原帖由气流于2005-11-16, 2:21:43发表
奇异的观点 南兄转两篇来我长长见识好么?
试举一二例:
作者:meichong 回复日期:2005-8-26 20:45:23
这个你还是多看看专业的书籍,李市民可不是简单的改几段史料.
而是把史学控制在政府手中.
可以说到了唐朝,史书编写已经是当权者想怎么揉就怎么揉的面团了.
作者:meichong 回复日期:2005-8-27 21:18:27
但是唐朝还有不同,一个是捧旨修史,一个是把修史控制在自己手中还是不同的。一个虽然会为皇帝服务,但是整个史料是真实的.而唐朝史书可以说和我党一个调调,无真实性可言.
作者:meichong 回复日期:2005-8-30 14:25:47
统一战争李世民最大的贡献就是对王,和窦。其他都夸大太多。虎牢关战役也有意取舍,把其吹捧的无以复加/
作者:meichong 回复日期:2005-8-31 10:48:39
哦,这么说那些人就不是祖先了?原来阁下是选择性祖先,你喜欢的就是祖先,你不喜欢的就不是?
李世民向突厥称臣,汉奸做的一样有自滋有味,哦,他还是胡人血统,汉奸叫错了。夺人老婆,杀兄逼父,这就是你心目中的祖先哦?
作者:meichong 回复日期:2005-8-31 10:48:39
你说的那次战败根本不是薛举战败,而是他派儿子一只先头军被李世民击败。至于薛举说什么天子有降,更是开玩笑。一个先头军战败,主力未失,要投降,薛是傻瓜啊。莫非薛喜欢在手下面前给自己摸黑?不是才一年薛就把李市民打的大败。另外薛举称帝的时间各个记载都不统一,有学者考证当时薛根本没有称帝,也就是说:天子不合理。一个小战被吹成这样,其意图昭然。
浅水原之战更不是你说的什么中埋伏。薛的传记中记载的很清楚绕其后,是绕到唐军的后面偷袭。李市民的御用文人硬说是刘,殷不听李市民不要出城的劝告。请问当时唐军强于薛,为什么不能出城?那打仗全部龟缩城中好了。何况李市民不让出城,刘等人怎么把大军八大总管的兵全带出来了?还请李市民观战?
至于第三次,开始薛连连攻克唐的势力,李市民龟缩城中一个多月不敢战,史书说李市民什么坚守后发制人战略,请问当时薛把四周唐的势力全部吞噬,马上要进攻长安。李市民龟缩城中就是后发制人?
要不是薛突然病死,马上就要进攻长安,请问李市民就是等薛死亡?
薛死后,西秦内部分裂才给李市民平定。
平定刘武周的时候,李渊就在战场,总指挥不是他是谁?李市民只是几路大军的一路,请问功劳怎么能全是他的。唐书取舍问题,着重写李市民,就是他总指挥了?
对刘黑闼,李市民放水把自己对方一起淹了,两败俱伤,也算他平定的 功劳?刘马上卷土又来,还不是李建成恩威兼使,才彻底平定。
作者:zczh3 回复日期:2005-10-28 13:17:25
没办法,有时候真佩服 唐太宗的 胸怀,
甘心让自己的女儿 去侍奉敌人啊
次等胸怀,非我等所能匹敌的
看来 这一点 上 宋太祖的胸怀 是不如 唐太宗啊
作者:zczh3 回复日期:2005-11-3 12:20:21
李治 有一个那么出色老爸,把他妹妹都送给了 吐蕃人使用
那么博大的胸怀啊
政所谓 虎父无犬子,李治也不是无能之辈啊
直接进军总决赛
者:zczh3 回复日期:2005-11-4 11:21:27
太宗竟然把女儿送给一个女儿从来没见过的男人
这跟使用有什么区别
详细请查阅天涯青史评论:
http://www6.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5/1/27940.shtml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16 10:19
原帖由犀牛司令于2005-11-16, 9:40:51发表
《秦王李世民》正在播出呢——虽然有点胡编乱造。。
司令员大人,像《秦王李世民》那样的烂泥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那其实是对太宗皇帝的侮辱,很多人看了此片后产生一种对太宗的奇异理解与认识!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5-11-19 12:05
原帖由南靖侠于2005-11-13, 15:51:44发表
4、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中国的丰年)全国叛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现在有人说那是太宗广布法网,那290人是跑不掉才回来受死的,我说这人真是不动脑子,想想那时的法网严还是现在的法网严,那现在逃狱是不是100%呢,那又是为什么呢!!!),我想那是当时教化好,人的心灵比较纯朴、社会秩序井然、人没有太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必要,实在没办法犯了事因判刑合理、没有冤案也心甘情愿受法,所以被感化了才准时回来服刑,这真叫民感其诚啊!
这一条最难得.
作者:
犀牛司令 时间: 2005-11-19 14:49
原帖由南靖侠于2005-11-16, 10:19:42发表
司令员大人,像《秦王李世民》那样的烂泥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那其实是对太宗皇帝的侮辱,很多人看了此片后产生一种对太宗的奇异理解与认识!
呵呵,是啊,现在的所谓古装历史剧,可笑的很呢。
以后国家应该杀一杀戏说的影视之疯了。
作者:
侯景 时间: 2005-11-19 22:25
杀不了的,没辙。铁定没辙。
作者:
南靖侠 时间: 2005-11-20 10:24
杀肯定是杀不了的,只有我们自己明辨是非、晓以真伪,不被蒙蔽才是呀!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1-20 16:01
《唐太宗李世民》好些,林俊贤和傅艺伟演的。音乐也不错。气势也可以。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