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寨主之争 [打印本页]

作者: 萧ノ羽    时间: 2005-11-13 10:50     标题: 寨主之争

寨主之争(文/萧羽)

  晁盖临终时对宋江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本来要让位给宋江的,理由很明了,在宋江刚上梁山时,已经当着众兄弟的面对宋江说过。宋江当时拒绝了晁盖的请求。不过,晁盖为尊,宋江为次,已经在山寨当中形成共识,连铁牛都知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就应该晁盖哥哥做大皇帝,宋江哥哥做小皇帝。可是此时晁盖却改变了初衷,没有把寨主之位传给宋江,尽管在他身受重伤的一段时间,宋江一直守在他床前啼哭,还亲自为他敷药灌汤。可见晁宋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隔阂,不管宋江有意无意,架空晁盖已成客观事实。曾头市起兵之前,宋江苦谏,晁盖忿怒,两人矛盾已然显现,宋江次次都对晁盖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次又这么说,晁盖如何不怒!按说晁盖也不是心胸狭窄的人,对宋江的一点怨恨也算不得什么,让他不放心的是——招安。宋江每每向人表达招安的愿望,对呼延灼这么说,对宿元景也这么说,晁盖不会没有一点风闻。所以晁盖亲口对宋江说出遗言。

  这条遗言很耐人寻味,宋江本事一般,根本不是骁将史文恭的对手,晁盖分明是给宋江留下天大难题,不让宋江接替寨主之位,以免除后患。那么,谁是晁盖心中的理想人选,谁能捉得史文恭?史文恭武力超强,秦明和他斗二十合,尚自力怯,败阵落马,何况他人!——而这时梁山的一流战将只有林冲、呼延灼、秦明等人,竞争的范围实际缩小成了一点,萧羽以为这一点是林冲。晁盖对林冲最为信任,远的有火并王伦,林冲亲将寨主之位让给晁盖,晁盖现在还给林冲,也在情理之中;近的有曾头市之战,晁盖没有带吴用以及清风山、江州两伙精锐,带上的都是自己最信任的部将,其中林冲第一位。林冲对晁盖也同样关切,每次都有好心劝谏,战场上又紧紧护定晁盖,最后晁盖中箭,也是林冲拼力救出,这份忠心恐怕是别人远远不及的,晁盖怎能不感林冲之恩!林教头一杆枪天下无对,从无败绩,且为人朴忠,不似宋江那般奸猾,在晁盖心目中实为最佳人选。

  然而,宋江却非碌碌之辈,他化解晁盖遗言的方法更加高明,就是要拉一个外人来替自己捉拿史文恭。晁盖死后,吴用、林冲力荐宋江暂临寨主之位。按理说,史文恭与梁山之仇不共戴天,众将当一鼓作气,打破曾头市,给天王报仇雪恨,可宋江却停兵百日,一边在山寨上给天王守丧,一边让吴用去请卢俊义上山。读者不可不知,如果卢俊义上得梁山,一来按宋江的说法,可以增添梁山的影响力,二来却可以帮助完成宋江的秘密计划。换言之,卢俊义是宋江要打的一张好牌!

  吴用赚卢俊义的手段既不地道,也不高明。燕青曾劝主人:“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卢俊义却不予理睬,不停的念叨吴用之言,寸心如割,坐立不安。小乙何其忠心,反而去相信一个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卢俊义的悲哀就在于此。梁山附近,数人一冲一突,卢俊义被拖的疲惫不堪,又在水上撞见浪里白条,只有被捉的份儿。忠义堂上,宋江道:“员外可看忠义二字之面,宋江情愿让位,休得推却。”便请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卢俊义不愿落草,坚决要下山。此为一让。

  宋江吴用的行径十分卑劣,一面留卢俊义在山上吃喝,一面让李固回去告发主人。到卢俊义深陷牢狱之时,宋江又倾重兵来救。梁山军攻打大名府,作战比较持久,和李成、闻达、关胜、索超、水火二将轮番较量,就为救卢俊义一人。这样还能坚定卢俊义落草的意愿,并把宋江视作恩人,果然卢俊义说:“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忠义堂上,宋江又再三拜请卢俊义做寨主,卢俊义又不肯。此为二让。

  既然大名府打破了,卢员外也上山了,那么晁天王的深仇搁了这么长时间,总该报一报了吧?宋江道:“晁天王的冤仇未曾报得,旦夕不乐,若不去报此仇,惹人耻笑。”这话说的不地道,既然你能旦夕不乐,为何先打大名府,去救卢俊义,后打曾头市,去捉史文恭?况且卢俊义的事儿本可以不去惹,当初不往人家墙上写反诗就行了,何必一害一救,枉费周折?已经说过,卢俊义是宋江要打的一张好牌,宋江非得他不可。这一回,宋江分配兵将可谓匠心独运,分五路打五个寨栅:秦明、花荣、马麟、邓飞打南寨,对曾密;鲁智深、武松、孔明、孔亮打东寨,对曾魁;杨志、史进、杨春、陈达打北寨,对曾涂、苏定;朱仝、雷横、邹渊、邹润打西寨,对曾索;宋江、吴用、公孙胜、吕方、郭盛、解珍、解宝、戴宗、时迁打正中总寨,对曾升、史文恭;李逵、樊瑞、项充、李衮合后。卢俊义、燕青则在平川小路埋伏。萧羽不禁要问,这么大的场面,林教头那里去了?前面的大名府之战,后面的东平府之战,林教头都曾出战,阵上都有林教头的重头戏,这会儿竟然没他的事儿?其实,这正是宋江权诈过人之处,他就是要卢俊义捉史文恭,而不是林冲捉。宋江没有安排林冲出战,或许他已经深深领会了晁盖的本意。史文恭是梁山共同的敌人,虽然林冲为人忠厚,生性淡泊,不会有寨主之想,但是,万一史文恭撞到了林冲面前,林冲能不与之交手,给天王报仇?要是林冲擒了史文恭,那么只有依照天王遗愿办事,众人都服,即使林冲推让,宋江也不好厚着脸皮接受;而卢俊义则不同,他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在众人眼里基本上是一个“外人”,即便是捉住史文恭,也未必能坐稳寨主,兄弟们岂容宋江把一个外人扶到寨主的位子上去?并且,前两次相让已经表明,卢俊义没有多少寨主的念头。所以,只要卢俊义捉住史文恭,寨主九成是他宋江的,这一着叫作“假人之力”,就是专让卢俊义在平川小路等候,替自己捉。这个外援引的真好!此战宋江只须将史文恭从曾家大寨里诱出来便可,后来郁保四骗史文恭来劫营,即为此也。而晁盖的遗言竟被化解于无形。

  曾头市为何要“夜打”,也有名堂。果然,卢俊义既不负宋江所望,一战擒得史文恭,也不出宋江所料,坚决推让寨主。第三次相让,宋江则显尽作秀的本领,向卢俊义大表真诚,道:“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虽然有些凶险,累蒙天祐。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服。尊兄有如此才德,正当为山寨之主。” 卢俊义拜道:“卢某实难从命。”吴用劝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然后给下面使眼色,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并众人一齐发作。你想啊,这时卢俊义如果答应宋江的请求,往交椅上一坐,那不是找死吗?梁山一伙“表态学”运用的真是好!宋江为了把戏演的更足,一者“不负晁盖遗言”,二者,宋江这时做寨主,等于贪人之功,虽然兄弟们都服,但面子上不太好看,毕竟史文恭不是自己捉的,对卢俊义还须再客气一下。于是,宋江想出一个公平的办法,作最后定夺:两人分兵攻打两地,宋江打东平府,卢俊义打东昌府,进行竞赛,先胜者即为山寨之主。

  且看这一回人员分配,仍然深藏玄机。宋江之下马步军头领25员:林冲、花荣、刘唐、史进、徐宁、燕顺、吕方、郭盛、韩滔、彭玘、孔明、孔亮、解珍、解宝、王矮虎、一丈青、张青、孙二娘、孙新、顾大嫂、石勇、郁保四、王定六、段景住,水军头领3员: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卢俊义之下大小头领25员:吴用、公孙胜、呼延灼、朱仝、雷横,索超、关胜、杨志、单廷圭、魏定国、宣赞、郝思文、燕青、杨林、欧鹏、凌振、马麟、邓飞、施恩、樊瑞、项充、李衮、时迁、白胜,水军头领3员:李俊、童威、童猛。这种分配看似公平,实则不然。其一,宋江总要把亲信带在身边,如花荣、燕顺、王英等人,好在关键时刻使上力气,又把朱仝、雷横等人分给卢俊义,他们肯定不会出多大力气;其二,将晁盖旧部如刘唐、三阮通通揽在帐下,晁盖死后,这几位对宋江未必感冒,说不定还盼着卢俊义胜呢,倒不如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斩将建功;其三,把吴用、公孙胜派给卢俊义,这一着更见高明,两人的作用以后便见分晓!

  话分两头。东平府这边,宋江的表现绝对卖力,刚刚还对着卢员外大力谦让呢,看来并非出于真心。这一战并不顺利,郁保四、王定六被毒打,史进寻李瑞兰被捉,顾大嫂探牢,史进越狱不成,很费些周折。两军最终见阵,第一阵,董平被逼的横冲直撞,宋江收兵,因为要得董平,只可巧取,不可力战;第二阵,宋江佯败,董平追赶,一道绳索将马绊倒,落马被擒。宋江劝降董平绝对是轻车熟路,但见他喝退左右,亲解其缚,扶入交椅,纳头便拜,再来一句“就为山寨之主”即可。不禁又要问,这时寨主还没有竞出,拿什么让给董平?可知宋江脸皮厚,这样表演又不是一回两回了,呵呵,如此,天下英雄尽入其彀矣!接着两军里应外合,打破东平府,取尽钱粮。

  东昌府这边,一个没羽箭张清,害的卢俊义连输两阵,久攻不下。宋江听报,心中一块石头落地,道:“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嘴上虽这么说,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已经赢定,于是进兵援助卢俊义。阵上张清飞石,神出鬼没,连伤梁山十五将,宋江呢,一会儿心内惶恐,一会儿怒气冲天、割袍为誓,一会儿大惊,一会儿大叫,表情十分滑稽。看来宋三郎搞阴谋没的说,临阵指挥就外行了。好在这一阵,张清羽翼龚旺、丁得孙被捉,三人组合被废。之后吴用定计,引出张清,公孙胜制造迷雾,八员水军头领将张清擒住,如此而已。但吴用为何不早些定计,公孙胜为何不早些施法?呵呵,这就叫演戏。只是委屈了卢员外,他的命运竟因晁盖的遗言而改变!

  宋江依然用技劝降张清,不在话下。寨主的位子也因两场征战的结束而尘埃落定了。

[ 本帖最后由 萧ノ羽 于 2006-8-30 09:55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11-13 11:42

看看宋江谦让的所谓理由

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长得比我好而已。

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虽然有些凶险,累蒙天佑。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出身比我好而已。

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服。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有几分武力而已,我们梁山武功好的多的是。

卢俊义即使有非分之想,听到这样的理由就只有苦笑了。


不过比起晁盖的理由,还是强多了。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意思就是你晁盖也就是年龄比我大一些而已,何其猖狂也。
作者: 雷动于九天之上    时间: 2005-11-13 13:18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11-13, 11:42:55发表
不过比起晁盖的理由,还是强多了。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意思就是你晁盖也就是年龄比我大一些而已,何其猖狂也。

这话说得已经太明了, 可以说梁山当时的文化将领吴用, 林冲等人都是听明白了的, 所以他们后来的态度和行事也都是经过考虑的.

卢俊义在梁山根基太浅, 让宋江当老大, 他还能空降个二把手. 要是觊觎老大的宝座, 命能不能保住都成问题. 他是明白人, 把形势看得跟明镜儿似的, 何况, 宋江的话说得也很直白.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11-13 13:32

卢俊义在梁山内的势力太薄弱,宋江拉他入伙给个第二把交椅做个傀儡,这个意思恐怕卢俊义自己都晓得。
作者: 青山    时间: 2005-11-14 19:08

绝了,不过就一部小说,作者写的时候考虑了这么多?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5-11-14 19:16

我绝对同意,这部小说越读越有味道。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11-14 20:01



QUOTE:
原帖由青山依旧在于2005-11-14, 19:08:55发表
绝了,不过就一部小说,作者写的时候考虑了这么多?

四大名著,绝非浪得虚名。

我们看金庸的小说也知道,金庸在一开始就会做许多铺垫,何况是四大名著?
作者: 武悼天王冉闵    时间: 2005-11-14 21:07

宋江是个小人,明明应该是卢俊义做首领的~不过卢俊义做了,首领,水浒就跟正史一点不符了!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5-11-15 13:12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11-13, 11:42:55发表
看看宋江谦让的所谓理由

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长得比我好而已。

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虽然有些凶险,累蒙天佑。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出身比我好而已。

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服。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有几分武力而已,我们梁山武功好的多的是。

卢俊义即使有非分之想,听到这样的理由就只有苦笑了。


不过比起晁盖的理由,还是强多了。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意思就是你晁盖也就是年龄比我大一些而已,何其猖狂也。

马岱兄这几段解释甚妙,佩服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5-11-15 17:05

这事应该很明显的说。宋江在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了,不管走到哪里,随口说一声“俺是宋江”,对方不管是什么人,立刻下跪。
这情节老是让我想起机器猫中的一集。
作者: bestkang    时间: 2005-11-16 16:47

看看黑话水浒吧,把宋江的丑恶面孔分析的十分清楚了!
作者: 青山    时间: 2005-11-16 16:54

这几天在看水浒,到42集了,越看越恨宋江,方腊一席话说得对啊:用兄弟们的鲜血染红你这身官袍!说到底还是封建主义的糟粕,什么么忠君,顺天,我想要是写梁山最后直捣黄龙,改朝换代,另建太平盛世的话,老施的祖坟都被扒不知多少次了,这部书也不可能今天还让我们见面吧!
作者: 萧ノ羽    时间: 2005-12-5 16:03

宋江整体上还是忠义的,权诈只是他作为黑道老大必备的手段,本文重点写夜打曾头市和东平东昌之战,写宋江如何引进卢俊义,排除林冲,借人之力登上寨主~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5 19:59

分析的甚有理,其实这部书从头到尾宣扬的并非什么忠义,施耐庵、罗贯中很巧妙的将真实的想法遮盖在丰富的故事情节后面,作为亲身经历过乱世(元朝)的作者,是借为盗贼立传号召民众起义推翻暴元的统治,而投降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宋江也决非作者讴歌的正面人物,作者将这个复杂人物留给读者去思索去解构,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区区一个文面俗吏竟有四个外号,常听人说双面人,而宋江有如四面人也!中心也就一个“黑”!
楼主如果能进一步深入分析就更好了,将他用四个外号包裹起来的面纱一层层剥掉,看看哪里剩得下些许的忠、孝、礼、义、信?
作者: 风云再现    时间: 2005-12-6 19:38

宋江会收买人心,无人可及!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12-6 21:50

人在江湖身不尤己,大家别再怪老宋了。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6 22:19



QUOTE:
原帖由yanhy于2005-12-06, 21:50:10发表
人在江湖身不尤己,大家别再怪老宋了。

人在江湖,心在朝庭。现在不是怪不怪他的问题,正在考虑如何剥下他的画皮!
俺充分的肯定作者塑造的这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但对人物本身在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品质深恶痛绝!
作者: 萧ノ羽    时间: 2005-12-7 09:37

狼兄所言甚是!

细读水浒,宋江实在形象猥琐,品质恶劣,但是他那股忠义劲儿还是令人几分敬重的!不过作者塑造的宋江绝对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12-7 17:00

宋江是忠臣但不是义士。不明白统治者为何要禁此书,宋江应该是统治者给山贼立的楷模啊!值得大大鼓吹的。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7 17:22

楼上的老兄,因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呀!
作者: 萧香剑雨    时间: 2005-12-7 17:29

最看不贵宋江那假仁假义的样子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5-12-7 20:01

晁盖系未能形成气候也一个重要原因,三阮、刘唐等七星没什么斗争经验。否则卢俊义一定会当大哥的。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7 20:54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12-07, 20:01:59发表
晁盖系未能形成气候也一个重要原因,三阮、刘唐等七星没什么斗争经验。否则卢俊义一定会当大哥的。

如果晁盖系形成气候,三阮、刘唐等七星有斗争经验,那么卢俊义一定会当大哥的。
是这个意思吗?好似说不通也。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5-12-8 02:11

因为真正捉住史文恭的是卢员外,如果晁盖系的人团结起来要求实现天王的遗愿,或许黑三也无话可说?拥宋派可能也叫不起来,吴用则不用考虑了,此人是个只听从大哥的墙头草~

以上纯属猜测~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5-12-8 05:40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11-13, 11:42:55发表
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虽然有些凶险,累蒙天佑。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出身比我好而已。

这一条只怕还不只如此。试看好汉中“犯罪在逃”的有多少,“生于富贵之家”的又有几个?这句话对比之下拉拢挑拨攻守兼备,值得学习。
作者: 圣手书生萧让    时间: 2005-12-8 20:19

无论宋江的品质如何,但是宋江确实是梁山威信最高的.即使有晁盖在位情况下,很多投靠梁山的好汉都说:今宋江树起一面大旗,替天行道.108将,出身,性格很多不同,而且恩怨错综复杂,没有宋江的威信很难团结在一起,早就内讧了.宋江在梁山建立方面能力无人能及,但是宋江把梁山又送上灭亡的道路,哎,成也宋江,败也宋江.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8 21:40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12-08, 2:11:17发表
因为真正捉住史文恭的是卢员外,如果晁盖系的人团结起来要求实现天王的遗愿,或许黑三也无话可说?拥宋派可能也叫不起来,吴用则不用考虑了,此人是个只听从大哥的墙头草~

以上纯属猜测~

晁盖基本上可说是代表着流氓无产者的,而宋江代表的是官吏和大地主,卢员外天生的就会接近宋江,这一点从战后燕青劝卢归隐一节可以看出。因此即便卢作大,也不可能去实现天王的遗愿,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招安,不过这样一来,由于招安前的明争暗斗(甚至火并),招安时绝无108将。至于吴用决非墙头草,什么叫狼狈为奸,指的就是宋两人。
总结一下:宋江、晁盖两人合穿一条裤子打屁,放两叉儿气。
而卢俊义作大后举义,对他而言,那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他是真正适合与宋江合穿一条裤子的不二人选(宋看准了这一点,要不请他上山作甚?)
以上是研读水浒十数遍后的粗浅心得。
(言词豪放勿怪,不针对具体人)
作者: 圣手书生萧让    时间: 2005-12-9 22:48

晁盖不也是大财主吗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9 23:36



QUOTE:
原帖由圣手书生萧让于2005-12-09, 22:48:37发表
晁盖不也是大财主吗

书第14回:“是本县本乡富户”,“平日仗义疏财”,“终日打熬力气”。
晁盖祖上那点钱恐怕已被他折腾的差不多,又仗义,又不事产业,嘿嘿“大财主”!
生辰纲在晁盖眼里是一套“大富贵”,如果晁盖是大财主,不会动这个心事。七星聚义应梦是一方面,估计晁盖要养手下,再称不下去了,大哥不好当啊。
作者: 圣手书生萧让    时间: 2005-12-10 19:27

既是乡里富户,应该也是有不少田产的,晁盖庄客也不少,肯定银两不少,又独霸一方,钱财方面不用他操心。
所谓人无横财不富,即便再有钱,也是希望有更多的钱财,又因为是正应夜之所梦,又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终被抢),所以动心。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10 21:44



QUOTE:
原帖由圣手书生萧让于2005-12-10, 19:27:51发表
既是乡里富户,应该也是有不少田产的,晁盖庄客也不少,肯定银两不少,又独霸一方,钱财方面不用他操心。
所谓人无横财不富,即便再有钱,也是希望有更多的钱财,又因为是正应夜之所梦,又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终被抢),所以动心。

仁智之间。
作者: 圆桌博弈家    时间: 2005-12-15 19:54

除了宋江,晁盖死后也没别的人有能力够人望镇得住好汉们。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2-15 20:14



QUOTE:
原帖由圆桌博弈家于2005-12-15, 19:54:55发表
除了宋江,晁盖死后也没别的人有能力够人望镇得住好汉们。

这句话说到了正点子上,所以选择一个好的领袖至关重要,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按照历史唯物史观: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有时俺在思索一个领袖之于历史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大到举国为之疯狂的地步,这是不是历史的悲哀?就此打住。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06-2-4 15:10

宋江的权术,做个郓城小吏,的确屈才。幸亏本人受了招安,否则又胜方腊。
作者: 萧ノ羽    时间: 2006-8-30 09:58

这个帖子是在下根据看到的一些东西延伸的,里面把顾大嫂写成了顾大艘,修改一下:)
好久没有来轩辕,祝朋友们节日快乐~~
作者: 宁净2006    时间: 2006-10-27 14:13

晁盖遗嘱之谜

连载: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晁盖这遗言好没道理。  
  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么当上的?不是世袭的,不是选举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冲火并了王伦,众人拥戴的。说白了,他这“第一把交椅”,是林冲从王伦手里夺了来推让给他的。他现在坐不了啦,理应还给林冲和众人,由林冲和众人再作商量,岂可视为己有,私相授受?林冲火并王伦时曾骂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当然不是。于是王伦便只好掉脑袋,而晁盖也才得以当寨主。那么,梁山泊不是王伦的,便是晁盖的么?显然也不是。梁山泊根本就不属于哪一个人。既不是他王伦的,也不是你晁盖的。王伦活着尚且不能独霸,你晁盖人都快死了,岂能再管谁当家谁做主?
  晁盖这遗言也好生蹊跷。
  照理说,晁盖升天,宋江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地位威望均无人可比。所以晁盖一死,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么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从宋江上山以来,梁山的事务,实际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盖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寨主。因此,晁盖死后,由宋江继位,不但天经地义,而且大得人心。
  然而晁盖却偏偏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如果他想让宋江当寨主,根本就不必立什么遗嘱,这寨主之位,自然就是宋江的;而以宋江武艺之稀松平常和根本不可能直接上阵交手厮杀,又岂能捉得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一遗言,已经几乎是公开暗示不肯让位于宋江了。
  这就奇怪。因为晁盖一向视宋江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盖就打算要让位的。晁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以晁盖之为人实在和仗义,说这话不大可能是虚情假意。只是因为宋江的坚持不就,这才形成梁山领导核心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何况宋江不肯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是晁盖年长。宋江说:“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现在这个问题没有了,正该那“山寨之恩主”来坐主位,怎么会半路里杀出个“临终嘱咐”来呢?
  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晁盖自私,一心只顾报那“一箭之仇”,把个人的恩怨看得比山寨的成败兴衰何去何从还重。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在思考后一个问题,而且越想,就越是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么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后很快倒向了宋江。每次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入死,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的,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为尊之意”。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暧昧。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后,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三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晁盖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孤立的?不大清楚。但曾头市事件肯定是一个总爆发。梁山泊要打曾头市,起因在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这匹马是段景住盗来献给宋江的。晁盖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以此马作为晋身之阶,上山入伙,理应献给晁盖才是,怎么却要“献与宋公明哥哥”呢?任晁盖再大度,心里也不能不起疑。事实上,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早在宋江将上山未上山时,就有欧鹏等四筹好汉前来相见,道是“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这话当着晁盖的面就这么说。好在大家“义气深重”,又都是来救宋江的,也就不会介意。可是,后面上山的人,也都说是冲着宋江来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就更是喊得厉害,口口声声“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这就不能不让晁盖有了想法。我相信,晁盖即便再愚钝,也不会感觉不到,梁山好汉们对他的态度是客气多于敬重,对宋江却是实实在在的又敬又爱。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的大半个家,便都是宋江当了。但有疑问,都是宋江拿主意;但有征战,也都是宋江领兵下山。每到这时,众头领的态度,不是一片响应:“哥哥所言极是”;便是一片踊跃:“愿随哥哥前往”。晁盖有什么决定,总是被委婉地驳回;想要领兵下山,也总被客气地劝阻。“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宋江总是这么说。结果,宋江的功劳越来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不能不让晁盖心里有点那个。再说,晁盖也弄不明白,他这个“山寨之主”,究竟是统帅全局的领袖,还是摆看的花瓶?究竟要什么样的事,才该他出面、出手、做主,才不是“轻动”?晁盖心里,真是想不明白,好没意思。所以这一回,晁盖决计不听宋江那一套,死活要带兵下山去。不但“宋江苦谏不听”,而且“晁盖忿怒”。这“忿怒”二字值得玩味。忿怒什么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曾头市。
想当时晁盖一定有一种紧迫感。他对宋江说:“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同时晁盖一定也有一种孤独感。以往宋江下山时,只要说一声:“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厅上厅下便会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就连打一个小小的芒砀山,吴用和公孙胜都要左右辅佐。这一回,却似乎没什么人自告奋勇,得晁盖自己点将。吴用和公孙胜都留下陪伴宋江。打先锋和当军师,全靠“梁山初结义”时的弟兄林冲一人。这就几乎注定了晁盖要失败。而紧迫、孤独导致的狂躁、冒进,则是晁盖失败的直接原因。
晁盖战死疆场,自然不失英雄本色,但也同时说明他确实不具备领袖资质,甚至缺少大将风度。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像晁盖这样沉不住气,怎么行呢?
其实,晁盖不如宋江之处甚多。他既无远虑,亦无近谋,而且往往意气用事。比如杨雄、石秀两个来投奔梁山,晁盖却要砍他们的脑袋,原因只在于“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结果遭到众人反对,人情也让宋江做了。这岂非考虑欠妥?再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他两个入伙,就该唯才是举,好生安顿,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杨雄、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武艺本事相去何远?可知晁盖实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
难怪晁盖这领袖当得有点窝囊了。最窝囊的是,他明明看出了宋江有投降的意思,自己也很不赞成投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投降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好歹也是一个纲领一条路线,晁盖却什么纲领路线都没有。他的上山,原本就稀里糊涂;上山以后,又得过且过。依照他的想法,既不必像李逵嚷嚷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自知无此能耐),也不要像宋江琢磨的那样,招安投降,谋个一官半职(他明白那并非出路),最好就这么混着,当一天强盗打一天劫。只要弟兄们日日在一处厮混,有肉吃,有酒喝,就不赖。当然,晁盖并不蠢。他也心知肚明,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可惜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过一天算一天,或者寄希望于来人。在他看来,有本事捉得史文恭者,一定有勇有谋。有勇,就不会投降;有谋,就能找到出路。
这当然是个办法,可惜行不通。因为那捉得史文恭者,如果是山寨中人,岂肯颠覆宋江的领袖地位;如果是山寨外人,又怎么颠覆得了?显然,不管是谁捉得史文恭,也仍得让宋江去坐那头把交椅。所以,晁盖的如意算盘,几乎注定要落空。
作者: 眼儿媚    时间: 2006-10-28 19:43

心目中的老大, 林冲, 如果他当时剁了王伦接受寨主之位多好啊.

而宋江笼络人心的能力确实在卢之上, 主管水泊并不奇怪的.

现在的梁山老大是...碧落赋...///


作者: 菜刀    时间: 2006-10-30 00:11

觉得楼主的意见和金圣叹的差不多(可以去参考金的评语)

我认为晁盖的遗言不管怎么说,寨主之位也还都是宋江的。因为,在打曾头市之前,晁盖虽然人没死,但他在众好汉心中已然死了不止一天两天了。从打祝家庄开始,到破连环马、打青州、打华州,一仗仗都是宋江赢得的,晁盖寸功未立。任谁都明了了宋江是绩优股,想必有相当的人已在心中把宋江当成梁山真正的don(唐,意大利黑帮头子的译称,呵呵)。到曾头市是晁盖觉悟了,打算通过亲自出征挽回失地,但这时已经晚了,手下兵将已不再归心。曾头市一役将领发挥束手束脚,“五将死救,余各自顾”,晁盖之败在所难免。于是晁盖死了,显然,这时,大多数好汉都会理所当然不可不戒的把宋江当成新的don。剩下的都是面子工夫了,以宋江的才智,吴用的妙计,还有最重要的众人的归心,寨主的位子能不是他的么
作者: 神圣龙骑士    时间: 2006-11-2 16:02

关键还在吴用,此公原本跟随天王出山,但是后来打谮头市时候却不随出战,其意已经凸现.后面的事情当然不用去想了.而且有一点,大家应该看到吧,天王中箭,只请一般医师来看,而黑人到了水米不进的时候还请神医来看,区别可见一斑.如果天王不死,估计黑子也会用其他计谋弄死他,故天王硬要出战,这种死法比受暗杀要痛快多了.
作者: DHEROW    时间: 2006-12-5 19:51

众人都拥立宋江,卢俊义也不好夺寨主之位
作者: change    时间: 2006-12-6 18:28

以卢的个人修养,让他领导一批杀人越货的强人是不太现实的。个人素质差大多。梁山上也不全是好汉,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人。有几个还被扣个反政府的帽子。
作者: 【岳银瓶】    时间: 2009-8-17 13:46

唉,还不如当初让卢员外当老大了。宋押司一心只想当官,害了那么多条好汉的姓名。
作者: 李程公子    时间: 2009-8-17 16:49



QUOTE:
原帖由 宁净2006 于 2006-10-27 14:13 发表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

易中天如果是在讨论晁天王临死的那个时候,燕青应该还未上梁山。这里是否为“燕顺”的笔误?
作者: 付昭霄    时间: 2010-1-24 20:02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5-11-13 11:42 发表
看看宋江谦让的所谓理由

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
----------你卢俊义不过就是长得比我好而已。

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 ...

连着就分析出来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