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部恐怖于优雅并存的电影〈大象〉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怀渊 时间: 2005-10-21 16:30 标题: 一部恐怖于优雅并存的电影〈大象〉
电影介绍:
影片从典型的中学生活的平常一天开始,几个朋友在自助餐厅里闲谈。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在拍照,一个腼腆的女孩在衣帽间里忍受着其他人的嘲笑……最后,两个学生持续疯狂地开枪,许多人死了……影片根据1999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改编,讲述了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前几个小时的事情。
影评:
其实很早就想动笔写写这部关于美国校园枪杀案题材的片子了,只是看了很多变,始终没有看明白,心中总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片中的两个少年会犯下如此深重的罪行。他们究竟有怎样的原因?这个疑惑一直在困扰着我,我不知道导演拍摄的这部电影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我只看到了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的状态,并没有看到杀手的本质。
在解答我的疑惑前,先写一点题外的话,拿到这部片子之前,没有人告诉过我,它是反映校园枪杀案,只是说影片的前65分钟很没意思,65分钟拍摄的只是一些高中学生的常态,等我把全片看完以后,感觉非常的震撼,这时才发现,导演用了65分钟的时间来给结尾做铺垫,看似无聊好无意义,但没有这65分钟,等于没有了这部电影一样,只是躯壳。
奇怪吧?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导演用漫长的65分钟为电影做后期的铺垫。影片的名字也很奇怪,明明是反映枪杀案的,却起了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名字——大象,无论从那方面展开联想都无法跟大象联系起来,真让人费解,后来看到网上有不同版本的解释,据说是盲人摸象的意思,几个盲人把摸到的部分组成起来,就是一头完整的大象,如果看过此片的人都会有同感。前65分钟就是导演把整个的故事分割开来,从跟踪人物视角进行拍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场景里,有三个人物,摄象机跟踪每一个人物,在把这三个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但是影片却没有组合起来,组合的是观众自己,在狭义的想象空间里由观众自我组合。就象盲人摸象的道理一样。这种拍摄方法也违背了观众的阅读习惯,在前65分钟里,我们需要跟随摄象机不断的调整视角,不断的整理思绪,用逻辑思维进行自我编辑,使它又变回让我们得以接受的景象。很佩服导演,他违背了电影拍摄的常理,打破了我们百年来观看电影的习惯,这和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云上的日子》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大象的导演把这种反常理的方法坚持到底。
除了拍摄方法吸引人外,电影中的故事也是改编自真实的事情,故事来自于1999年丹佛郊区科伦拜恩中学的枪击案,这起事件造成了17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烈场面,凶手是一对亲兄弟。记得在2002年,曾经有一个导演就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记录片,名字叫《科伦拜恩的保龄》,这部电影我虽没看过,但是听别人的介绍,发觉这部电影是在用校园枪击中美国枪支协会的种族歧视来讲述探究校园暴力的根源,很爽快的揭露了本质,而〈大象〉更多是站在一种客观的角度上来探讨一下生命的状态和生命的意义,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记得影片前40分钟,是一位中学生,开车带着他的父亲去上学,然后是一个酷爱照相的男孩在为人拍摄照片,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在讨论课题,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情,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其实是真实的反映了生活的常态,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是真实的生活面貌,但是这些生活的场景都不约而同的截止在枪响的那一瞬间,导演突如其来的把灾难放在了毫无防备的平静生活中,这也就是震撼的原因。而发生灾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前兆。不仅电影没有表现出来,甚至与两个杀人的凶手在杀人的前夕还在和妈妈开着玩笑。
但是心细的人肯定会发现,在杀人之前还是有前兆的,只不过很细微,比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年龄比较大的男孩,在杀人的前一天,正坐在家里弹钢琴,是贝多芬〈献给爱里斯〉一曲,在他悠扬的钢琴声中,他的弟弟走进了屋子,打开电脑,完起了杀人游戏,如果你客观的看,这跟本没什么,只不过是在玩游戏罢了,但如果把两件事情和在一起看,就发现他是非常态的,很别扭,别扭在那点?就是在优美的钢琴声中,发生了一些不优美的事情,血腥而暴力的杀人游戏。此刻镜头并没有停止,而是舒缓的拍摄屋子的各个角度,而后这个谈钢琴的男主人公找不到音符了,本来很优美的事情却截然而止,男主人公气急败坏的猛砸了一下键盘,冲着乐谱,摆了一个傻逼的动作。此动作很深刻的描写了男主人公两个极端的形象,如果优美的事情不会发生,OK,那我就要极端暴力的手段来解决吧。这也反映了导演不愿意把杀人的原因归咎给暴力的游戏,也就是没有站在第一角度拍摄,而是站在了客观的位置上。这也给本片的结尾做了铺垫。
在65钟的时候,枪声终于响起,一个学生的脑袋被打爆,两个杀手展开了他们的游戏,注意这两个人只是把杀人当做游戏来看,当映像停留在最后一个画面,就是杀人的学生在用枪瞄准一对情侣时,影片结束,把这对情侣的命运留给观众,让观众又回归到思考之中,就向把一个个片段自己想象拼装一样,电影又回归于自然的常态里。然后你就会明白,导演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让我们以客观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事情,去想象,所以电影主题不是在刨析两个杀人犯的动机,而是包括杀人犯在内所有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常态。所以法国电影评论家说他是一部极其恐怖的优雅电影,平静生活和暴力事件共同存在,优美的贝多芬和极端暴力游戏能够共同融合在一种生活的常态下,是本片最大魅力!但同时,导演为了达到这种客观的效果,而缺少了激情与投入,使电影没有了本质和主题。如果给这部电影做一个客观的总结,我只能说他是一部很好看的伪记录片。
杨怀渊
2005-10-21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9-1-27 22:29 编辑 ]
作者:
秋月枫舞 时间: 2005-10-21 16:37
恩,看介绍倒是挺有意思的,啥时候去找来看看
小渊继续努力,不过也要记住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
作者:
杨怀渊 时间: 2005-10-21 16:56
原帖由金蛇郎君于2005-10-21, 16:37:54发表
恩,看介绍倒是挺有意思的,啥时候去找来看看
小渊继续努力,不过也要记住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
谢谢大哥提醒。
作者:
慕容翩翩 时间: 2005-10-21 17:10
ms8错的电影~~~
有时间看看~~~
不过英语系的片子看的N少,关键是不会英文^_^
作者:
杨怀渊 时间: 2005-10-22 21:22
发送者:李祥瑞 日期:2005-10-22 09:28:00 [回复] [消息列表]
通知:你发表在『影视评论』内的帖子《[电影]一部恐怖于优雅并存的电影〈大象〉》,已被收入本版精品集(J脸标识),谢谢你的支持。
网络影评第一高手李祥瑞先生亲自在天涯给此文加为精华.
突然发现偶自己写的文章比抄的要强100倍.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10-22 21:38
原帖由杨怀渊于2005-10-22, 21:22:21发表
发送者:李祥瑞 日期:2005-10-22 09:28:00 [回复] [消息列表]
通知:你发表在『影视评论』内的帖子《[电影]一部恐怖于优雅并存的电影〈大象〉》,已被收入本版精品集(J脸标识),谢谢你的支持。
网络影评第一高手李祥瑞先生亲自在天涯给此文加为精华.
突然发现偶自己写的文章比抄的要强100倍.
这个可是对小怀儿能力的肯定哦
这种拍摄手法真是非常独特
恐怕普通的观众未必有这种欣赏的水平哦
作者:
鸾舞碧霄 时间: 2005-10-22 22:51
好像不是适合普通人看的片子
也只有李祥瑞这样专业的影评人才能给出正确的评价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5-10-22 23:10
原帖由杨怀渊于2005-10-22, 21:22:21发表
发送者:李祥瑞 日期:2005-10-22 09:28:00 [回复] [消息列表]
通知:你发表在『影视评论』内的帖子《[电影]一部恐怖于优雅并存的电影〈大象〉》,已被收入本版精品集(J脸标识),谢谢你的支持。
网络影评第一高手李祥瑞先生亲自在天涯给此文加为精华.
突然发现偶自己写的文章比抄的要强100倍.
这说明怀渊的能力啊,看来以前自己没发现啊。果然只有自己动手做,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要不是写《仙剑》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写出那么N长的东西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5-10-23 02:19
文章对影片的分析颇有深度,用词也很严谨,有点专业论文的味道了,可堪精华。怀渊要继续加油了!
李祥瑞居然去天涯当斑竹了,没想到。他那点破事,懒得提。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5-10-23 10:54
………………
优美的静止在了一声枪向中
……
“碰—!”
……
“碰—!”
……
“碰—!”
“游戏结束了,孩子”上帝道。
作者:
小乐乐 时间: 2005-10-23 11:12
加油挖!怀渊!文章不错,有机会一定要看看《大象》!
作者:
VcvSos 时间: 2005-10-23 14:03
哦,原來如此。
作者:
桠枫 时间: 2005-10-24 16:28
呵呵,不错~~这个事件我听说过,以后有机会看看这部电影~~暴力与优雅共存~~呵呵~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5-10-24 17:06
暴力和优雅同在,很久没看见能够获得如此矛盾评语的电影了,找时间看。
作者:
杨怀渊 时间: 2005-10-24 19:30
很震撼的,就向是看一部杀人的记录片.
作者:
deadman 时间: 2007-10-18 00:08
格斯范山特的其他片子也很好啊,为什么牛牛的导演很多都是同志呢......大象是我高中的时候看的,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我私人的爱达荷>,也就是莎翁的<亨利四世>的现代同性恋版...拍的特别有风格,并且基奴和瑞凡长得又帅演技又好.
作者:
秋旭 时间: 2009-1-27 20:52
??
怎么我看不到楼主的贴??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