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荀彧之死》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10-11 22:16

子桓吾儿:

    来书收悉,知汝于都勤勉政事,恪劳不苟,甚慰。

    近闻侍中光禄大夫彧薨于寿春:文若偶有微疾,孤命其调息于彼,然则何故弃世如此之速耶?

    孤向日曾亲封佳果于匣,遣近侍赍于文若,以示嘉慰之意——然传言至文若启之,已无一物矣,遂忧死。以孤度之,使人摄吾果、空其匣之事,非汝不能为也。

    文若从孤于微末之时,效命于初起之际,多荐名士、屡献奇谋,向为孤所深信者也。今春董昭等谓孤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者,实乃孤之所使,盖欲试探群臣、窥测朝野,以图进取耳。而文若以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文若有君子之风,为清流之首;其言如此,则孤欲行之事,股肱不具、时机未成,不可强为,如天意在孤,愿为周文王可也。料汝必以文若迂直,名扬海内,且与孤有儿女之亲,与汝有长幼之序;其子恽,又素与子建相合。故假孤手杀之,以绝后患——汉德以火,浩荡百载,四海之内,殿陛之间,能阻当惧者,又岂止文若一人耶?

    或曰:“居高视下,势如劈竹”。夫为君者,贵应时而乘势。但凡调和阴阳、协理三才,重在恩威并举,刑赏兼施,不可偏执一端。朝廷旧臣报忠诚于内,外官诸侯怀异心于外,安可卒除,岂能尽诛?卒除尽诛之后,或治或战,又赖于何人哉?

    孤自陈留起兵,纵横数十年间,累有功劳于汉室;不屑一餐之德、睚眦之报:为善则毕诚毕忠,为恶则至奸至邪——此皆性格使然,实难便改。然则如此性情,为王霸则有余,治社稷则不足;吾儿贮权变于内,尚须扬诚款于外,以邀众心。空匣之事,行则行矣,而不可复为——徒筑坎途于汝,增污名于孤耳。

    慎之,慎之!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10-11 22:18

(译文)

子桓(曹丕的字)我儿:

    你的来信已经收到,知道你在国都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处理政事,使我感觉很宽慰。

    我刚刚听到侍中光禄大夫荀彧在寿春故去:文若(荀彧的字)偶然患了小病,我让他停留在那里养病,怎么会这么快就去世了呢?

    不久以前我还亲自将珍贵的水果封到盒子里面,让亲近的侍卫送给他,以表示对他的问候和安慰,但据说当他打开盒子的时候,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了,(文若认为是我在表示他已经象那个空盒一样没有用处,)终于忧愤而死。我考虑再三,能够指使人将水果拿走,把空盒送给荀彧的,一定是你。

    文若从我刚刚起事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我,为我推荐了很多人才,替我出了很多高明的主意,是我一向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今年春天董昭等人宣扬我应该进位为国公的爵位,享有加九锡的待遇,以表彰我特殊的功勋。其实这些都是在我的授意下进行的,主要的目的是借助进封国公观察朝野对我的看法,以做为开展进一步的计划的基础。但文若认为我最初起兵是为了替朝廷铲除暴乱,使国家恢复太平,忠贞诚实,不慕高官虚名,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和接受这些东西。

    文若是清流名士的首领,代表了很多士人的意见。从他的反应来看,说明我们将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合适的时机,不能贸然行事。如果天命真的眷顾我们,我愿意象周文王一样,为后代积蓄力量,创造建立基业的条件。

    至于你为什么要除掉文若,我想一定是你认为他迂忠于汉帝,又素有名望,(今后必然会在代汉的问题上站在对立的一面),而他又是你妹妹的岳父,是你的长辈,于公于私,你都不便下手;另外他的儿子荀恽平素和子建(曹植的字)相处融洽和和你不合,所以现在借我的手,首先把他除掉,以绝后患。但是汉家天下几百年,而今命不当绝,如果硬要抢夺,天下反对你的人,难道就仅仅只有一个荀文若而已吗?

    有人说过:“站的位置高了,往下看的感觉就象自上往下劈开竹子一样顺畅。”作为君主,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懂得怎样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挑选合适的时间做事。平常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关键在于从宽和严两个方面入手,相互配合,不能单纯片面的依靠一种方式解决问题。目下的形势是朝廷之中仍然有人忠于汉帝,而割据军阀遍布各地意图自立,(如果莽撞行事,这些人都将是我们的敌人),一时间内又怎么能够斩尽杀绝呢?即便能够把他们全部剪除,那么我们有应该依靠谁去治理和保护来之不易的江山呢?

    从陈留起兵到现在,我已经纵横沙场几十年,为汉朝立下了大功。我不屑于去布施针头线脑的小恩小惠,也不会因为一点小矛盾去报复别人——如果做好事,我就做那些最忠心、最诚实的,如果要做坏事,我也不会顾及别人说我是邪恶的奸雄。这些都是由我的性格决定,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不过这样的性格,最多能够使我建立霸王的事业,却不能使我顺利太平的治理天下。你在心中积累权谋应变的方法,在表面上还要显露出忠诚信义的样子来吸引大家的跟随。用空匣子剪除异己这样的事,既然已经做了,也没有办法挽回,但不到迫不得已,一定不能再做——否则就是白白为自己的事业修筑障碍,为我的名声制造污点罢了。

    上面的话,一定要记住。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5-10-11 22:29

汗,楼主想为曹公平反啊,这个倒蛮有意思,记的子桓曾以师礼事文若不会这中间闹什么别扭吧。。。。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10-13 21:30



QUOTE:
原帖由晨山尚书于2005-10-11, 22:29:37发表
汗,楼主想为曹公平反啊,这个倒蛮有意思,记的子桓曾以师礼事文若不会这中间闹什么别扭吧。。。。

草草的写完了,不甚满意

兄弟别名文若,想必深知荀彧,

有什么意见,还望不吝赐教

以便修改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5-10-13 21:31

呵呵 文老大又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了啊 这样看到也合情合理!这样看曹操是认为自立的时机没到,所以没有自立,也默许了曹丕篡汉的目的,但不赞同如此排除异己的方法!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10-13 21:39



QUOTE:
原帖由邓仲华于2005-10-13, 21:31:13发表
呵呵 老大又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了啊 这样看到也合情合理!

唉,本来计划用这个想法写一篇长一些的东西

可现在的心情就象大病初愈的人只能喝点稀粥一样

再也没有力气去花时间写点象样的东西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