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朱和尚·鬼妻 [打印本页]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5-10-8 00:21

朱和尚·鬼妻

    大家都听说朱和尚在前朝当过兵,却没人知道他在辽东杀过鞑子。
    大家都听说朱和尚娶了妻子,却没人知道他的妻子美得不得了。
    大家都听说乱葬岗上有个丑鬼,却没人知道那个丑鬼就是朱和尚美貌的妻子。
   
    关于朱和尚的事,大家都是听我说的。
    关于乱葬岗上的事,我是听大家说的。
   
    大家都说,乱葬岗上的丑鬼不是本地人变的,本地人向来是安分的。扁担张喜欢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总是这样讲的:“那年我比你们还小哩,跟着我二伯打乱葬岗过,那时还不叫乱葬岗,就是一片荒地,那草有半人多高哩。我们正走着,远处过来一辆马车,就停在我们前边,车把势从车里拖出一只麻袋,就丢在草堆里,然后上车就走了。我和二伯上去解开袋子一看,你们猜是什么?对!里面是个死人,女的,脸都烫烂掉了,眼睛鼻子也分不出哩。怕,我还小哩,当然怕。我二伯胆大,发了个善心把她埋了。后来哪户人家早死了孩子,哪里见着了无名的尸首,也就拖那儿胡乱埋了,那片荒地才叫了乱葬岗哩。”扁担张说到这儿总有些得意,似乎是他为乱葬岗开了张一般。
   
    孩子们并无心听乱葬岗的典故,追问丑鬼的事,扁担张便咳嗽两声,继续说道:“天下的女子最重的便是自己的脸蛋了,那个女的让人把脸毁了,死得不甘心哩。于是她的魂啊就在乱葬岗上守着,要是让她看见有俊哥儿、标致妹子打那儿过,她便要作祟,带着哭腔冲你喊:‘还我脸来,还我脸来……’”扁担张总是用他干老的声音学鬼叫,听到这儿,胆小的孩子就掩着脸哭了。
   
    “若是被她咒了,脸上便起疹子、生浓疮,请郎中医好了,就是一脸麻子,医不好脸就烂了,跟那丑鬼一样。”扁担张说到这儿又会得意地捋捋花白的胡子,因为乱葬岗闹鬼后就只有他和他二伯敢走那儿过,据说是他们于那女鬼有恩的缘故。于是村上人若有急事非走乱葬岗过不成,往往备了些钱米,央他们帮忙。扁担张的二伯早过世了,扁担张也走这个小财路几十年了。
   
    每次他讲了这个故事,父母们就会回家叮咛孩子,特别是那些准备养大了女儿卖给城里达官贵人做小的,更恨不得铸个铁桶将女儿罩定了。
   
    他们知道的也只有这些,故事的原委我是听一个省城来的客商说的。那个女子生前是省城一个大官家的丫鬟,那个大官有个泼悍的妻子,一直容不下这个丫鬟。有一天大官写了一首词,词中暗嵌着丫鬟的名字,被夫人抓住了把柄。那夫人亲手将丫鬟的头按入炭炉……而最后亲手缢杀她的却正是那敦厚儒雅的大人。
   
    我认识朱和尚是巧合,因为他很少和村民来往;朱和尚遇到鬼是很应该的,因为他每天上坟。
    那天夜里我走错了路,上了乱葬岗,于是就开始背书壮胆,从“子不与怪力乱神”开始,边背边走。走来走去,却总是在坟堆中转圈,什么都是黑的,不过是黑得有浓有淡,夜风下杂草沙沙地窃语,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也不知是枯木还是朽骨。正战战兢兢地走着,突然前面闪出一个人影,仰天大笑。这一声大笑,惊起了一群鸟儿,便如我的魂魄一样四散而去。
    “这位先生,刚才念的是何人的文字?”他的声音有一股刚毅之气,我略略放心了。收拾惊魂,追索方才自己背的文字。
    “前朝李贽。”
    “前朝……”他点亮了一盏灯笼,我才看清楚是朱和尚。一阵急风,吹得他宽大的僧袍猎猎作响,灯火一阵明暗晃动,终还是没有熄掉。
    “劳先生再念一遍,我送先生出岗。”
   
    他极喜欢那段文字,我又背了一遍,他便记住了,一路上他一直在背这几句话,背一遍就仰天大笑,直笑得夜色也软了。
    “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
    喜欢大笑着念这样文字的人会怕鬼吗?
   
    我和朱和尚就是这样结交的。他并不喊我施主,因此他也不是住在庙里,他在乱葬岗边上有个家,家里有一个美丽的鬼妻,帮他料理着几亩田地。他住在乱葬岗边上,是为了照看一个坟,坟里葬了一件他从北方带来的衣服。
   
    每天月现东山,日未尽没的时候,朱和尚都会在那个坟前烧一支清香,磕三个响头。那天也不例外。他将僧衣拍拂一遍,整了整襟袖,恭恭敬敬地跪下,这时,身后响起一个幽幽的声音:“还我脸来,还我脸来……”朱和尚并不理会,端端正正地磕下一个头去,然后说:“你是鬼么?”那个声音不答,还是幽幽地喊着。朱和尚再磕一个头,说道:“是鬼,如何有伤?”那声音就停了。朱和尚把第三个头也磕完,立起身来,淡淡地说:“昨夜梦里,袁督师眉含忧愤,神色如故,却不知冥司中是何人将他的心肝缝补。”朱和尚始终没有回头。
   
    后来,那丑鬼就成了朱和尚的妻子,绝美的妻子。我没有亲见过她,但看到朱和尚每次提起她的时候脸上的神色,我就知道,他妻子美得紧。“一个当死不死的和尚,一个当死不死的女鬼,不也般配么?”他总是这样说,然后就笑了。
   
    我已经好些年不见朱和尚了,现在住在乱葬岗边上看着那个坟的人就是我。最后一次和他喝酒,他说:“我要走了,去海外。”我说:“去海外做什么?找不死的丹药?”
    他大笑,说:“对,找治不死之疾的丹药。”
    “治不死之疾?”我一时没有听懂。
    “拙荆这几十年都不见老,怕是不会死的,因此我要偕她去找那治不死之疾的丹药。”他喝了口酒,“也不光是她要治那病,我也要觅那药,此生已不圆满,莫再死不干净。”说罢,他一仰脖子,干了那碗刀烧子。
   
    现在,每次扁担张的故事说到得意处,我也会附和着笑笑;每次去坟上祭扫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朱和尚和她极美的妻子;每次喝酒的时候我都会后悔,后悔那时为何没有托朱和尚也与我带一丸药来……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5-10-9 01:57

惭愧,这个“朱和尚”究竟何许人也?和袁崇焕又有什么瓜葛?
妄度一下,似乎是袁的部下。
但这些问题并不重要,作者文笔直透生死丑美,令人感佩。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5-10-9 12:32

朱和尚 当他是辽东一卒也罢 当他是帝室之胄也罢
如节度使所言 并不重要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10-9 20:17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说朱元璋呢
但看到后面
又觉得不可能是他了……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5-10-9 20:54



QUOTE:
原帖由恨地无环于2005-10-08, 0:21:20发表
大家都听说朱和尚在前朝当过兵,却没人知道他在辽东杀过鞑子。

貌似开头第一句就没有指向朱元璋的歧义吧……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5-10-10 10:07

奇人奇事
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5-10-11 05:57

朱和尚是虚拟人物咂。。。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搞错了。。。
作者: 阳光百合    时间: 2005-10-18 17:14

真是绝美的妻子吗?还是另有所指?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5-10-19 23:00

看了几遍,还是没看懂里面隐含的意义~~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5-10-20 01:35

“我”没有亲见过朱和尚的妻子,我也不知道朱和尚是否真有那绝美的妻子~

能说的,前朝之人已经说了,我也没有刻意隐藏什么  又或者是藏了自己也找不着了
作者: 梓庭君    时间: 2005-10-20 15:30

神妙 诡异
作者: stopisneo    时间: 2005-10-23 21:59

找什么。。?
很一般的文章,唯一亮点是,笑的夜色也软了。其他么,只能说想象力一般,脂粉气太重。这样的文章适合投青年文摘。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3-19 00:00



QUOTE:
原帖由 晨山尚书 于 2005-10-10 10:07 发表
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

李卓吾先生的文章奇句,确是一絕,每每观之,总有意想不到惊喜處。

不过像上面这句,洒家以為卻是无疾之人的呼喊,
舍斯托夫说过:当一个人尚擁有成功时,他往往会对它表现得相当冷淡;可当他对人的影响力刚一幵始消失,他便会陷入沮喪。
看李卓吾一生,实在並不如此瀟洒。
作者: stopisneo    时间: 2006-5-10 00:10

哎..这样的帖子现在也看不到了.555
楼主好文章啊..
作者: 白手违命    时间: 2006-5-11 19:32

看罢无环兄妙文,如方死方生,浑如一梦。虚也罢,真也罢。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皮囊一副,何辨真假。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6-5-12 09:00

和尚六根未尽,惦记人家妻子。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5-16 14:34

……这么老的帖子都翻出来了
箱王灌水^^
作者: TOP    时间: 2006-5-16 19:16

可惜只有黄河,没有朱河……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6-5-16 19:48

所欠惟一死,东坡五字批此倒好。。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6-9-25 21:29



QUOTE:
他住在乱葬岗边上,是为了照看一个坟,坟里葬了一件他从北方带来的衣服。

这句没看懂……

那个药贫道倒是想尝试尝试……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9-25 21:39

所守之坟
乃袁督师衣冠冢也

惭愧惭愧了  如此拙文也蒙大家挖坟两次 多承错爱啊
作者: fengrui19    时间: 2007-1-15 14:56

写得不错,怎么以前都没有看到过呢?到现在才看到
结构和文笔都很好(这样的老套话以后一定少说,再说就没有进步了)
有点像借“东邪西毒”的嘴巴讲袁承焕的故事,不过已经看不清是不是袁承焕的故事了
脸已经毁了,看不出,有人说是,也有人说不是
倒是那个敦厚儒雅的大人,唉……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