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秋叶落祁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5 21:41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秋八月。
渭水之滨,沉浸在五丈原暮色之中的蜀军大营一片沉寂,只有中军“克复中原”的大旗偶尔随着饱含凉意的骤风微微摆动,才为这灰蒙蒙的世界带来一丝生气。
中军大帐中,已经连续十几天卧床不起的诸葛亮病情突然有所好转,精神也恢复了不少——他知道,是自己最后的时间到了。于是强支病体,修书三封,除了第一封《上后主表》,另外两封为密书,均交心腹人递送,故鲜有人知。今收录如下,以飨诸君。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5 21:42
之一 《诸葛亮致司马懿书》:
“亮承先帝遗命,奉嗣君之旨,连年动众、数出陇右,与仲达拒于祁山,各有胜败,而终不能克者,非唯人谋能达,亦抑天时不济也。
今亮病重,不久于命,尚有数语,拜致君前:仲达沉黠稳健、人所罕及,有一统四海之才,囊括八荒之志。亮死之后,蜀军必退。仲达追袭,可获全胜。至若顺势引兵南向,以临汉中,则两川之归属,尚不知于何人也。
然窃以为,追袭南进,非仲达所宜取也:而今之世,蜀弱吴孤,唯魏独强。曹睿英明于内,诸将矫悍于外,其势尚大,难有所图。且曹公有“鹰视狼顾”之语,今上有国君之忌惮、下有群僚之妒恨——安邑罢兵之事,如何忘却?仲达伐蜀即便能胜,立马成都之日,岂无一人谗毁刺谤于殿陛之前耶?西南平靖、中国无忧,仲达班师则千军难留、谋反则一命不保——以亮度之,凡后取蜀之将,难有善终。
故曰:伐蜀之事,外势将备而内势未成,若执意进取,恐徒为他人所用耳。仲达聪明之士,当知今之不取蜀,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
司马懿手捧书信,看了良久,一言不发。旁边司马昭不禁问道:“父亲,诸葛亮信中说些什么?”
司马懿轻轻的叹了口气:“孔明世间奇才,看将星即将陨落,能不使天下英雄同悲?传令三军,继续哨探蜀营动静——蜀军撤兵,可即行追赶;但切记遇有蜀人回旗返鼓,我军马上撤回,不可与战。。。。。。“
司马师疑惑的问:“父亲,诸葛亮既死,我无忧矣,为何不。。。?”
司马懿举起右手,制止儿子的发问,斩钉截铁的说:“有违令者,斩!”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5 21:44
之二 《诸葛亮致蒋琬书》:
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今困守祁山、死之将至,进难见嗣君于成都,退愧拜先帝于地下,伏念六载以来,五攻一守,远涉山川、劳师动众而终难得志,此皆亮之过也。
或曰:君子自当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亮之北伐,以弱攻强,不顾天时,徒耗国力,乃取死之道也。
而亮以为不然:惟念平南回都之后,朝中士臣,多有物故;西川边鄙,四塞难达,英杰不继。若坐待人才凋敝,则欲以一州之地而与中原相抗衡,何异笑谈?若意于偏安,则其安又岂能久存耶?
与其坐守待困,何如奋起一击?亮屡次北出,其意在平取陇右,扫荡雍凉,结好羌胡,屯田蓄武,以为远图之根本——进可克复西京,以向宛、洛,退可前拒汉中,屏障蜀中,以为立国之策。奈何天数多变,命运多舛,凡事如斯,难可逆料。
亮死之后,雍凉难守,不可与魏军相拒强争,三军只宜回转汉中,以蓄力于内、待时于外,再图它计——亮已投书司马懿,料其投鼠忌器,必不追赶,大军可安然而退也。
将军魏延,刚强且矜,俯视朝野。因其骁勇善战而用之。亮死之后,延欲求战,必不退;即便暂退,久后必难节制:夫国弱而将悍,其国必危。长史杨仪,素与延不睦,亮坐观其斗,不加遏止者,盖图其彼此牵制,有所限约也。现已传密计于仪,教斩之。然谋诛大将,于名有损,故听任杨仪裁处,非君等所宜参与也。杨仪志高才浅,后若安分守己,可充长史、参军之任;若倚功恣肆、愤而不臣,则使一狱吏收之,无大忧也。
至于李严,蜀中异才,所以流徙为民者,本欲清其心、杀其性,以待后用。今亮将死,料君等必难统驭,若于朝中重竖朋党,再立宗派,蜀中危矣;倘有失意,或入吴、或投魏,反戈相击,贻害无穷——现已密令梓潼太守,亮死之日,则持鸩酒杀之,以绝后患。
姜维得亮将兵之要,智勇足备,可以军事付托。然国弱兵强,至不祥也。维长于军而短于政,不黯殿陛之争、宫廷之斗。后若内事清平,则为兴邦之将,若政令湍浊,则为亡蜀之臣也。
亮数出北伐,蜀中凋敝。君等宜息兵兴农、广开言路,修内务、厉兵甲、招才俊、治民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
命在须臾,书不尽言,不及面嘱,深为所恨。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25 21:58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5, 21:42:36发表
今亮病重,不久于命,尚有数语,拜致君前:仲达沉黠稳健、人所罕及,有一统四海之才,囊括八荒之志。亮死之后,蜀军必退。仲达追袭,可获全胜。至若顺势引兵南向,以临汉中,则两川之归属,尚不知于何人也。
以退为进啊!
吓到司马懿也说天下奇才啊~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6 10:44
说来惭愧,本来想写一篇长一点的东西
可最近时间和精力都跟不上
结果只能弄出这样一百多字的东西来了
作者:
桠枫 时间: 2005-9-26 11:01
真不愧是文统领~~~此文的想法很独特~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那段故事~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5-9-26 11:09
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这句话是什么典故 能解释给我听么 谢谢啦
这个是真的么??还是文丑大将的原创
要是原创可厉害啦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6 11:15
原帖由桠枫于2005-09-26, 11:01:26发表
真不愧是文统领~~~此文的想法很独特~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那段故事~
多承兄弟夸奖,
只是感觉还有些单薄,不是很充分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6 11:20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于2005-09-26, 11:09:48发表
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这句话是什么典故 能解释给我听么 谢谢啦
这个是真的么??还是文丑大将的原创
要是原创可厉害啦
呵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当年司马懿领大军十五万,不进诸葛亮西县的空城(故事参见《空城计》),和现在不乘诸葛亮之死追击蜀军,都应该是同一个原因。
也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司马懿被重用、被免职到再一次被重用,是因为他是曹魏内部屈指可数可以对抗蜀汉的将领。但如果蜀汉的威胁不存在了,司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岌岌可危了。
作者:
桠枫 时间: 2005-9-26 11:21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于2005-09-26, 11:09:48发表
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这句话是什么典故 能解释给我听么 谢谢啦
这个是真的么??还是文丑大将的原创
要是原创可厉害啦
就是空城计啊~~西县就是那个著名的空城~~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5-9-26 11:23
观点独特 不过希望老大有时间的话 可以修改的充分些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6 11:30
原帖由邓仲华于2005-09-26, 11:23:33发表
观点独特 不过希望老大有时间的话 可以修改的充分些
好的好的
把第二封写完马上就改
大家有什么意见,也请提出来
谢谢帮助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5-9-26 11:36
当知今之不取蜀,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这里诸葛亮说当年仲达不入空城是因为仲达明白以上的道理还是单纯的吹捧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6 11:40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于2005-09-26, 11:36:44发表
当知今之不取蜀,正如昔日拥重兵而不入西县之空城,其势然也。”
这里诸葛亮说当年仲达不入空城是因为仲达明白以上的道理还是单纯的吹捧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没有吹捧的成分
而是两个高手之间的一种默契吧~~~~~~~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7 18:00
呼~~~~~~~~
终于写完了,大家有什么砖头,尽情的拍过来吧
呵呵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27 18:19
我一直在想姜维政治有多少能力.当然我评介一定会好高.
从钟会事件来看.确实是一个可以观心的人才.
但是从蜀国内部.姜维明显没有联群之力.让自己两面为难.
真是好难说......^_^扯一下话题.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27 20:35
写得非常好,如今有这样深厚文言文底子的已经不多了,希望楼主勤勉用功,再出精品。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9-27 21:40
真的是楼主自己写得啊
参杂着半百半文
总体而言写得很不错
有意境……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28 18:11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09-27, 20:35:46发表
写得非常好,如今有这样深厚文言文底子的已经不多了,希望楼主勤勉用功,再出精品。
偶老大当然厉害.
旧大话有谁不知道哦~
作者:
雷动于九天之上 时间: 2005-9-28 18:41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7, 18:00:29发表
呼~~~~~~~~
终于写完了,大家有什么砖头,尽情的拍过来吧
呵呵
文章妙哉. 当真如此的话, 我怀疑武侯有时光机, 真知过去未来啊
作者:
钱尘往事 时间: 2005-9-28 21:57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7, 18:00:29发表
呼~~~~~~~~
终于写完了,大家有什么砖头,尽情的拍过来吧
呵呵
文丑老大好,现在您也来轩辕了啊,萨相在北京签名售书,您没过去看看么?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8 22:00
原帖由
钱尘往事于2005-09-28, 21:57:12发表
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7, 18:00:29发表
呼~~~~~~~~
终于写完了,大家有什么砖头,尽情的拍过来吧
呵呵
文丑老大好,现在您也来轩辕了啊,萨相在北京签名售书,您没过去看看么?
嘿嘿,大话倾覆之后,"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先后去了几个论坛,感觉轩辕的气氛算是最好的
至于老萨签名售书,实在令故人叹羡啊!!!!!!!!!!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28 23:12
原帖由
大将文丑于2005-09-28, 22:00:46发表
原帖由钱尘往事于2005-09-28, 21:57:12发表
[quote]原帖由大将文丑于2005-09-27, 18:00:29发表
呼~~~~~~~~
终于写完了,大家有什么砖头,尽情的拍过来吧
呵呵
文丑老大好,现在您也来轩辕了啊,萨相在北京签名售书,您没过去看看么?
嘿嘿,大话倾覆之后,"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先后去了几个论坛,感觉轩辕的气氛算是最好的
至于老萨签名售书,实在令故人叹羡啊!!!!!!!!!! [/quote]
笑笑笑~
版主别怪我灌水~
偶一向是大将文丑的粉丝哦~~~
作者:
桠枫 时间: 2005-9-29 12:24
呵呵~~~姜维是亡蜀之臣,何解??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5-9-29 15:02
有些错误。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即使知道蜀汉要被灭亡,也不可能给敌人说,做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他如果真这样写,还不如直接说让蜀汉在他死后投降算了。既然他自己也知道要奋起一击不能坐以待毙,那他也肯定希望后人能够终有一日奋起一击扭转局势。所以即使他知道这样努力结果很渺茫,也不可能就说那是不可能的。他如果真这样说,那就太对不起后人了,你明知道不可能的事,还要把担子扔给姜维等人,不但如此,你还长他人志气,这怎么可以呢?
第二,如果司马懿在西城的时候真是怕杀了诸葛亮后失权,那么诸葛亮死的时候自然不需要诸葛亮来提醒他。他在西城能放过诸葛亮,难道在五丈原还反而不长进了?还需要别人提醒。两个智者间是不需要婆婆妈妈的,如果真是那样,他们就肯定不会是两个智者了。
后面一封信也太小心眼了。先是絮絮叨叨半天,目的只有一个,表白自己的意图和功绩,这有点俗了,就和文天祥写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其实自己做了该做的事,自己问心无愧,才是最重要的,别人要怎么想,后人要怎么评,那就不要去管了。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尾曲不是说:“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吗。楼主又何必无故给诸葛亮戴上这么俗套的帽子呢。
然后又搞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来硬给魏延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还说什么“夫国弱而将悍,其国必危”,就蜀汉那点势力,将如果再不强悍点,那才是真的危了,这从后来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很难想象诸葛亮会有这么不智的理论,这点似乎和后来宋朝的政策差不多,宁愿让别人欺负,也不要手下强悍。对于那样微弱的蜀汉来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怎么对外,而不是考虑的怎么对内。即使魏延要反,也必须在能对抗魏国的前提下吧,不然还反个什么,自杀吗?诸葛亮是个智者,不会连这样的道理都想不到。岳飞是悍将,我不敢保证他如果真的打败金国后,会不会威胁到宋朝的统治,但是我们都知道,岳飞的死是冤枉的。难道楼主认为诸葛亮和秦桧一样?还说什么蒋腕等人不用参合进这龌龊事,让杨仪去当垫背的。这简直就是个赤裸裸的伪君子。刘备也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能想象诸葛亮这个受人尊敬的丞相居然会在临死的时候写出这么无耻的信送给他今日的下属,明日的接班人?
而后楼主又把李严搞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典故,似乎李严没有被诸葛亮杀死吧。而且他的儿子也在当官,难道真能阴杀其父而用其子?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5-9-29 15:06
还有,他最后来评价一下姜维是什么意思?什么后若内事清平,则为兴邦之将,若政令湍浊,则为亡蜀之臣也。就把人家定格了,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边在用人家,一边在背后叫人监视,说这家伙可能会出问题,这又叫什么名堂?更何况蜀国当时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你前面一个信里面连诸葛亮自己都承认蜀汉要灭亡了,还怎么清平?要这么说你干脆把姜维杀了得了,还留下来干什么?90%是可能亡国的,运气特别好,出现10%的情况,也会因为他说的这些话,让一些人在后面拉姜维后腿。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9 15:16
回答问题:
1、我不认为在给司马懿的信中客观评价魏蜀之间的实力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对于司马这样的对手,一味吹嘘自己的强大没有任何意义,否则为什么几次北伐最终难以取胜呢?而且此信既然是写给司马的,主要是想解除北伐蜀军的被歼之忧,至于以后的励精图治、重镇国威,对司马言明又能有什么用呢?站在司马的立场上分析他最感兴趣的问题会更有实际的作用。
2、关于“两个智者间是不需要婆婆妈妈的,如果真是那样,他们就肯定不会是两个智者了”——本文仅仅是一篇不成熟的小说,根本目的是通过本文表达作者对当时形势的一点个人的看法,如果因为智者之间尽在不言中就都不需说明,那么我的小说里到底应该说些什么呢?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9 15:24
3、关于魏延,“搞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来硬给魏延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我认为,魏延的罪名根本就不是莫须有,他谋反的罪名是不成立的。至于他的死,完全是因为以他的能力和性格,他生在了一个并不合适的时代。诸葛亮五次北伐之后的蜀汉人才匮乏、国力不济。在这种时候国家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魏延是强悍的主战派,又没有他人能够节制,穷兵黩武,对蜀汉无疑是快速的自杀而已。
4、“这简直就是个赤裸裸的伪君子。刘备也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能想象诸葛亮这个受人尊敬的丞相居然会在临死的时候写出这么无耻的信送给他今日的下属,明日的接班人?”
道德家和君子适合做朋友,而不适合治理国家。我不认为这封信有多么无耻,或者就是阁下一向认为管理国家就象乌托邦一样纯洁无暇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9 15:32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姜维:
我不认为在信中提到姜维是为了让蒋去监视他,而仅仅是说明姜维的弱点所在,“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疑是信任,但绝不能因为信任就可以抹杀他的缺点和不足。
姜维不适合内部斗争,不善于向后主表达意见,并通过合适的手段让其接受自己的意见,这是他的弱点。诸葛亮向蒋提醒姜的这些缺点,并不是为了让蒋监视他,而是根据他的特点把他用在更合适的地方。
如果内政难以维持,空有姜维在外,是难以支撑的。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9 15:36
最后,写这篇东西,是想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上和大家交流我个人对当时的一些观点,希望没有用“无耻”的语言和想法玷污到诸葛亮在阁下心目中纯洁无暇的天使形象;如果真的产生了那种不幸的效果,我只能表示歉意——那完全是因为我个人的水平有限所致,而并非出于我对历史人物的任何恶意。
作者:
东海麋子仲 时间: 2005-9-29 20:22
杨威公反旆,仲达不敢强逼而退,原来是孔明的功劳,真所谓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也。 并问文老大好
作者:
大将文丑 时间: 2005-9-29 20:25
原帖由东海麋子仲于2005-09-29, 20:22:51发表
杨威公反旆,仲达不敢强逼而退,原来是孔明的功劳,真所谓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也。 并问文老大好
子仲兄,一向可好
呵呵~~~~~~~~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5-9-30 22:58
好东东,推荐一下!
作者:
lll111 时间: 2010-2-25 15:3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秋师表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