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讨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否错?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4 09:42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确实有理,对手是不顾联军之情。(首先出师有名)

而夷陵之战胜与败相当重要!(但是我并不是说刘备故意大败)

大家分析一下胜了和败了有什么后果。胜与败的利弊


胜可以夺回荆州重要的军事基地!恢复《隆中对》“跨有荆益、联孙抗曹,天下有变,两路进兵,规复汉室”的战略计划。(但是丢失盟友从此联孙抗曹不再全在,而引起魏国重视。)但是得到荆州这个人才和资源集中地也不是一件坏事。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导致元气大伤,国内动荡。“益州疲憊”,急需休養生息。
魏国已经不把蜀汉放在眼里,“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蜀道艰险,又为东吴所败,曹魏的方针先吴后蜀,关中空虚,对于诸葛亮的北伐,确是良机。(也许当初诸葛亮也不会想到失败还有一个反面。)

在蜀国沉默的几年来,魏吴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加快吴国一定要和蜀国联盟)双方开始忽略蜀国。《魏略》的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确实就是魏国忽略蜀国最好证据!)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诸葛亮传》确实诸葛亮做到休養生息的效果!

所以形成第一次北伐的良机!(所以夷陵之战之败确实胜了外交和敌人轻敌)

个人觉得夷陵之战败并没有太严重,反观有一面反镜。如果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更让魏国担心注意,毕竟当时曹军非常注意刘军的气势。(丧夏侯、失汉中。简直让曹操丢面)孙曹暗中联军确实是为了减轻蜀国气势,如果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那么只能让孙曹两军更担心。(内部怨气也更大)如果失去荆州再和孙权联盟孙权也不信,反而要孙权主动和刘军联盟更好。
作者: 曹仁子孝    时间: 2005-9-4 09:51

但是那一战失去了蜀汉的精华啊,补得回来么?
作者: 萧映雪    时间: 2005-9-4 09:53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4 10:00



QUOTE:
原帖由曹仁子孝于2005-09-04, 9:51:12发表
但是那一战失去了蜀汉的精华啊,补得回来么?

如果北伐不是失街亭也许就可以占领凉州代替荆州这个最要地位!

  我个人觉得丢失荆州才是蜀国从盛转衰的转折点!

从战略说荆州根本不能复得。唯有俗话说先死而后生!
作者: 花狐儿    时间: 2005-9-5 15:53

个人认为夷陵之战,是刘备的一种战略投机。
一直认为刘备是个投机心理很强的人。
刘备多次伐魏未果,毕竟实力摆在那里,魏强于吴,伐魏不成,伐吴试试。
此次战争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刘备眼见关羽亡毙,叹自己时日亦无多,再一次投机,但他终究于兵法离他人差距太大,一战大败,无脸再见众家臣。
倘使刘备此战成功呢!
作者: Roalfan    时间: 2005-9-5 20:02

本人十分赞同楼主观点,各位都是在以结果论成败。但是失败并不能证明刘备的战略有什么问题。相反大家可以想想,当刘备听到荆州被袭,关羽被杀,此时仍然去和东吴谈什么联吴抗曹,请问朝中何以服众?刘备在动机上和情理上没有任何错误。破坏吴蜀联盟上刘备不应承担主要责任。
作者: 炮二平五    时间: 2005-9-5 20:37

原来大败还可以让敌人主动来同盟啊
原来大败可以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啊
原来大败后损兵折将可以迷惑敌人啊

是否刘备羞死在白帝城是进一步麻痹敌人?
是否刘备让刘禅即位能更进一步麻痹敌人?

看来发动夷陵之战实乃立于不败之地的千古奇谋啊
作者: 卫斯理    时间: 2005-9-5 20:55

伐吴起码有拿回荆州的机会,刘备是冒险在曹操死后伐吴,可能在赌当时魏国正在混乱当中。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9-5 22:06

首先是拿回荆州的可能性就不大,因为当时孙吴还是挺强的,加上陆逊的存在,蜀军损失了关羽军,元气大伤,报仇当然可以,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皖南事变,新四军想不想报仇,当然想,能不能打?不能打,要等能打的时候才去打,彭雪枫蛮干的结果是自己损失惨重。

其次夺回荆州后如何守呢?又要面对关羽的局面,此时的蜀军已经疲惫不堪,面对魏吴的夹击能守住么?
作者: 惊云    时间: 2005-9-5 22:19

去看看刘备当时多大年纪了,再等十年还能报仇吗?
作者: 花狐儿    时间: 2005-9-5 22:56

夷陵之战发生在章武二年7月,刘备年六十二,已属老人。
志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
按志的说法刘备是义气之举了,倘是真,只能说刘备过于义气,当真不能按枭雄定之了。
个人的感觉还是认为他是一种战略赌博,人死之前,赌一把,当符合人之常情了。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6 19:25

一死也能谢天下.
简直符合江湖儿女的行为.

如果不死也不能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此好的良机!

  

可惜诸葛亮用错马谡!刘备早就说马谡不能用!

发现刘备还神过诸葛亮啊!先死而后生.可惜如此好的机会就断送了!
作者: 菠菜    时间: 2005-9-6 21:20

夷陵之战是一场赌博,其本身无所谓的对错,一切都是以胜败来论英雄。如果刘备胜了,那就是英明的决定,正确的战略。如果败了,那就是最愚蠢的一战。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6 21:49



QUOTE:
原帖由菠菜于2005-09-06, 21:20:57发表
夷陵之战是一场赌博,其本身无所谓的对错,一切都是以胜败来论英雄。如果刘备胜了,那就是英明的决定,正确的战略。如果败了,那就是最愚蠢的一战。

(但是丢失盟友从此联孙抗曹不再全在,而引起魏国重视。)

  

我觉得夷陵之战胜了就全盘失败~

从此不是联孙抗曹....也许是联曹抗刘....^_^
作者: oyw    时间: 2005-9-7 00:56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09-06, 21:49:08发表
我觉得夷陵之战胜了就全盘失败~

从此不是联孙抗曹....也许是联曹抗刘....^_^

认为一场战役失败了才叫胜利?

蜀国败给吴国,后来还不是联合抗魏
如果赢了,只要刘备不想灭吴,蜀吴肯定还会联合的,毕竟魏国才是最大的威胁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7 03:58

鄙人以前在这里发过一篇——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有两点与楼主不同:
1、刘备伐吴并不打算夺回荆州,而只是要教训一下孙权,挽回威信;
2、夷陵之战刘备损失确实巨大。
作者: 黄钟毁弃    时间: 2005-9-7 09:13

同意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只是运气不好。
作者: 姜维夫人    时间: 2005-9-7 10:12

不错,刘备打孙权并不理亏,因为是孙权毁盟在先。而且借荆州一说根本不成立。但小女子却认为刘备伐吴是错误的,不从战争结果来看,光从其他方面看来,刘备集团都比不上孙吴。
    先看政治方面:刘备进入蜀汉时间太短,许多政治力量来不及整合,总体上是可以了,但是许多细节未曾来得及处理。而且对于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而东吴立国已有三十多年。内政显然要比蜀汉稳定得多。所以,蜀汉政权的统治根基不如孙吴坚固。
  再看经济方面,孙权曾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三者,孤存之于心”。这句话反映了孙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的确如此,孙权不仅大力发展农业,而且对手工业也颇为重视。而刘备集团虽然也重视经济,但是既然古代社会以农业立国,那么国家地域的大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东吴占据荆扬交三州。特别是荆扬二州湖海纵横,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东汉末年的战乱使得许多北方人迁居到南方,对于南方的经济发展大大有利。而且南方战乱说,生产力的破坏并不严重。而蜀汉的繁荣仅仅限于巴蜀地区,南中则处于蒙昧状态。而且曹操曾经把汉中的几万户居民迁移到关中,这对于汉中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另外,在军事方面,首先,东吴群臣上下一心,共同御敌,而刘备集团方面反战人员很多,连赵云也反对参战,因此刘备并没有把他带往前线。这样一个善战的将军却没有随军行动,而是留作后备,对于蜀汉的出征实际上也是一个损失。而且未曾出师张飞就遇刺身亡。再者,法正黄忠等谋臣勇将辞世,对于参谋本部及军队方面都是很大的损失。而东吴方面却有陆逊这样的智将。据离吴蜀大战时间距离最短的记载来看,在242年,东吴有人口230万,而蜀汉只有90万。而在吴蜀大战前夕正值东吴的强盛时期,人口不会少于242年。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人数的多少是很重要的。而军靠民养。因此,孙权能抽调的军队应该比刘备的多。而且,蜀汉与曹操是死敌,不可能与之结盟,因此为了防备曹魏,马超魏延等人都只得留在国内,诸葛亮也必须坐镇后方,大量兵力必须留在国内防备曹魏和南蛮,而吴国由于外交灵活,不必派出大量兵力防守曹魏。因此刘备的军队人数必然比孙权的少。这样,这场战争的就成了一场刘备不能倾权力来争,而孙权却能以全力来守的战争。谁优谁劣已经很明显。而且刘备深入敌境,运输补给必然会发生困难,而孙权是守方,运输必定比蜀汉方便。而且陆逊把三峡夷陵这些地方让给刘备,使得刘备的几万大军不能展成一片,而只能鱼贯而行,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战斗能力。
    有如此多的不足,刘备集团要是能战胜孙权,那也只是侥幸罢了。即使把荆州夺回来,那么以后刘备就不仅要防着曹魏,还要防着孙权了。以蜀汉国力,以一敌二,即使跨有荆益,也无法大展拳脚。两路夹击曹魏也根本不可能。能出兵的只有汉中一路。荆州兵力只能用来防守东吴,否则很可能重蹈关羽的覆辙。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7 10:47

如果刘备想夺回荆州,或者与孙权展开战略决战,那当然是错误的。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新的证据表明,刘备开始的战略既不打算夺回荆州,也不打算攻占夷陵,而只打一打对东吴可有可无的巫、秭归这种地方以及刘阿这样的偏军,这就表明刘备的战略本来是有限打击,只是为了挽回威信。
试想:如果孙权能够从联盟抗曹的大局出发,在刘备打下巫、秭归这种荒山野岭之后,向刘备赔礼道歉,承认这些地方赔给刘备,那刘备自然也就心满意足地收兵了。这样,孙权以很小的代价避免了同盟双方的大血战,也不用卑躬屈膝向曹丕投降啦。
作者: 姜维夫人    时间: 2005-9-7 10:57

其实不太懂,为什么刘备会只是想挽回一下威信呢,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动员数万大军,当时蜀汉政治也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这样子对蜀汉损失很大的呀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7 11:05

这个问题以前论述过,可能你没有注意到。再简单论一下:
1、刘备的蜀汉帝国,自称是正统汉朝的继承者,那么势必要树立威信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2、刘备以信义号令天下,收拢人心,但是面对同盟突然翻脸杀害义同兄弟的关羽,刘备却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表示,有损其信义的名号;
3、号称正统的蜀汉,被孙权偷袭夺走荆州,杀死大将、消灭了整个军团,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上层人士可以理解你是要合力对付曹丕,但是一般黎民就会认为你国家弱小,没有能力做出反应,或者说不敢招惹孙权。
这样一来,刘备本人和新成立的蜀汉帝国在广大民众中的威信,将大大降低。正因为如此,刘备才必须打一仗。挽回这个一年半之前的威信损失。
作者: 无隙    时间: 2005-9-7 11:09

按当时的逻辑伐吴是必须滴,不然颜面何存,不过不需要亲争,只需上将一员就可以了。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7 11:10

刘备很狡猾,他知道什么地方是孙权必保的,什么地方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知道:荆州是东吴上游的屏障,确保荆州才能确保东吴的安全;而荆州的西面门户是夷陵,而不是巫、秭归,陆逊也认为夷陵是不能让给刘备的。
因此,刘备在221年7月发动军事打击,仅限于巫、秭归,而后并不乘胜追击,而是就地停止,其本人也率中军返回了后方。这样一来,刘备的战略企图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
只不过不少后人,包括一些历史学家,没有认清刘备的真正企图。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7 11:14

我估计刘备的考虑是这样的:既然目的是要压服孙权,让孙权不敢还手,那么一定要亲征,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这样孙权就要衡量,是集结主力与刘备决战,争夺那几个没用的巫、秭归呢?还是承认刘备的这个小胜利?要知道,如果孙权用巫、秭归换取了荆州数郡,那是绝对划算的。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7 11:15

黄权的建议并不是刘备不要亲征,而是建议刘备不要在第一线作战,而应坐镇第二线。
作者: 姜维夫人    时间: 2005-9-7 12:44

这就说明刘备欠缺考虑,从孙权对荆州的举动来看,孙权根本不可能放弃荆州的一土一地。要是孙权承认刘备的小胜,那么孙权又颜面何存?
作者: 林家业    时间: 2005-9-7 18:00

我個人覺得夷陵之战小勝或者大勝.并没有什么好处.

反观夷陵之战败了确实避免不小战火.可以借机休養生息.

编缉一下自己的发言先~

先多谢燕京晓林先生提点.

失去荆州后.双方(魏吴)都会对蜀国的态度有注意.

个人觉得如果不发动夷陵之战反而双方更加注意蜀国的举动.就好似一个随时爆炸的火药一样.

所以发动战争是必然!正如先生所说并不是因为占领荆州只是想拿威信.但是我倒觉得刘备没必要带那么多兵去东征.

反而想问问夷陵之战损失多少?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8 12:02



QUOTE:
原帖由姜维夫人于2005-09-07, 4:44:20发表
这就说明刘备欠缺考虑,从孙权对荆州的举动来看,孙权根本不可能放弃荆州的一土一地。要是孙权承认刘备的小胜,那么孙权又颜面何存?

孙权既然敢于卑躬屈膝向曹丕投降,那么让一点对战略格局影响不大的盟军也没有什么吧?孙权相对而言是最不顾面子的家伙,只管实际利益。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8 12:08

林兄客气了!
鄙人以为之所以刘备带较多的兵力压迫孙权,就是为了让孙权权衡一下利弊:
如果打,势必要大打,因为刘备来的兵力较多;
如果不打,因刘备已经在占领巫、秭归后停止进攻,那么可以用这两个对东吴意义不大的地方换取刘备容忍夺荆州、沙关羽的大仇,那是很划算的。
兵力损失,以前写过一篇,本论坛有,可以搜索出来。夷陵之战的参战兵力分析。不过文章是早写的。
作者: wa110sg2008    时间: 2007-4-2 13:06

夷陵之战是对的,只是败了而已!
作者: sunzehao    时间: 2007-4-3 21:51

无错,从刚开始战局有利到后来权来交涉,直到他还荆州再同意是最好的(个人意见)
作者: 静淀海    时间: 2007-4-4 19:02



QUOTE:
原帖由 花狐儿 于 2005-9-5 15:53 发表
个人认为夷陵之战,是刘备的一种战略投机。
一直认为刘备是个投机心理很强的人。
刘备多次伐魏未果,毕竟实力摆在那里,魏强于吴,伐魏不成,伐吴试试。
此次战争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刘备眼见关羽亡毙,叹自己时 ...

你把刘备这个人想得太简单了   这决不是投机   这场战役对刘备方也有一定的有利之处

不过 我认为这绝对是刘备有心伐吴  不在于关羽之死(三国志中看大耳并没有与云长的关系有演义里那么夸张)

但是此战绝对是错的  就连孙吴也绝对不想一个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

从曹魏方面的动向就能看出(蜀败而攻蜀,吴败而攻吴)  无论这次战争谁赢了  得利的只会是曹魏

本来孙刘了联手就可以对曹魏非常大的打击  只可惜 孙刘双方出了关羽和吕蒙  这两个比较激进的统帅

[ 本帖最后由 静淀海 于 2007-4-4 19:04 编辑 ]
作者: 风雨飘零    时间: 2007-4-5 11:56

哲语云:凡是有利也有弊。依楼主观点,古人诚不欺我。各位大哥的高论小弟已经一一拜读,个人觉得刘备发动这场战役的目的一来是忍不下这口气(当时的形势就等天下有变,就可以实施隆中对策的最后一步,出兵平天下,我想刘备占领汉中后应该是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了,不过荆州之失完全打破了他的美好的前景),二是楼上各位大哥说的为了挽回威信他举倾国之师伐吴了。(气势上压倒敌人,很会算嘛,不过姜不一定是老的辣,呵呵,败给了陆伯言)
作者: 英雄刘备    时间: 2007-4-10 15:32

对于夷陵之战我只能给刘备四个字:"意气用事."正确的策略是:"无视之."然后打曹丕.等干掉曹丕再算跟孙权总帐.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