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三国演义》对魏延的污蔑 [打印本页]

作者: wzj7582    时间: 2003-12-26 11:12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韩玄怀疑黄忠里通外应,于是要斩黄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杀死韩玄,献了长沙。不料诸葛亮看出魏延“脑后有反骨”,认定他“久后必反”,下令将他斩首。亏得刘备阻止,才免魏延一死。

从这一回书开始,魏延便在读者心中成为反面人物,而佩服孔明有先知之明了。

魏延是不是真的造反,按下慢表,先说魏延的出身。

《三国志·魏延传》说,魏延是义阳人(今河南信阳市西北),“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他出身是卑微的。原来后汉时,带兵的人可以自己招收流散失业的壮丁,归入自己部下,编为队伍,这些人称为“部曲”。他们对主人是一种依附的关系,带有半奴隶性质,当然其中有才能的,同样可以提升。魏延既是刘备的“部曲”,就并非一员降将了。

魏延追随刘备日久,刘备对他的本领是深有认识的。下面这件事便是一个明证: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正是击破曹军,斩了夏侯渊,取得汉中不久之际。汉中这个地区,当时何等重要,应派谁去镇守?关羽在荆州,不能离开,大家都认为应派张飞去,因为张飞正击破张郃,立下大功。不料刘备却提拔了魏延,命他督汉中军事,领汉中太守。这使军中大为惊讶。

魏延有没有辜负这个委托呢?他以后一直镇守汉中,并无军事失误。诸葛亮北伐时,派魏延督前部军马,又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他又深入羌中,大破了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升征西将军,进封南郑侯。这就可见其人确有军事才能。《三国志·杨仪传》说:“亮深惜(杨)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也可见诸葛亮并没有歧视他,更不会认定他久后必反的。

但魏延恃勇矜功,性情傲慢,却是事实。他同丞相长史杨仪尤其不协,势成水火。据《三国志·费祎传》说:“军师知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谕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可惜诸葛亮一死,便立即爆发一场生死搏斗,结果魏延失败,“反叛”的罪名便落在他的头上了。

这是蜀国内部的一场悲剧。

魏延只是反对杨仪,并未反对诸葛亮,更不反蜀。

孔明在军中病逝,魏延和杨仪本来平日不和,此时更因爆发新的矛盾而火并起来,结果魏延被杀。

史书上记载这件事是颇有矛盾的。

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病危时,秘密同杨仪、费祎、姜维商定退军计划。孔明死后,杨仪等秘不发丧,先派人探听魏延意见。魏延说:“丞相虽亡,还有我在,决不退军。如果叫我带兵断后,我也不干。”杨仪于是不理魏延,自己引军先退。魏延知道了,却又抢在杨仪前头,先行退兵,而且烧断栈道。杨仪等人从另一路道追赶魏延,到了南谷口,两军相遇,魏延的士卒纷纷散去,于是魏延与数人南奔汉中,被马岱所杀。

魏国人写的《魏略》则说,诸葛亮临终时本来叫魏延代理军事,魏延遵嘱退兵,到褒口才发丧。杨仪因平日与魏延不和,怕被杀害,于是扬言魏延要率众反叛,起兵突攻魏延,魏延出其不意,逃走被杀。

两种说法不管如何矛盾,有一件事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魏延当时是一直向南走的。《三国志》说魏延退到南谷口才遇上杨仪的军队;《魏略》说魏延退军到褒口(即南谷口)才为诸葛亮发丧。一按地图,我们就知道,南谷口离汉中郡(南郑)不过几十里,却离诸葛亮死的五丈原有几百里。魏延假如有心造反,怎会不北走投魏,反而南行几百里到汉中附近才忽然造反?魏延又不是小孩子,他岂不知道这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么?

由于魏延和杨仪不和,孔明一死,内部便发生争执,争论不决,于是魏延和杨仪各自领兵南行,又各自向成都报告,都说对方不听调度,有意作反。及至到南谷口,两军相遇,展开战斗,魏延所领的只是先锋部队,人数较少,很快给杨仪统率的主力打败了。魏延一死,反叛的帽子就加在他的头上。本来元帅新死,军中内杠,不管谁有道理,失败者也总得吃亏,何况死无对证,于是罪名也就坐定了。这一推测,史学家吕思勉曾经提出来过,看来还是合理的。

魏延可说死的冤枉,但杨仪也并未因此大用,诸葛亮的位置由蒋琬继承。杨仪于是十分不满,对费祎说:“丞相死的时候,如果我带一支军队投降魏国,不是比现在好多吗!真是后悔莫及了。”(《三国志·杨仪传》)

这叫做不打自招。杨仪是个什么人,也可以想见了
作者: 西谅马超    时间: 2003-12-26 11:19

魏延是要搞兵变夺权,不是要投魏,类似林彪。

至于演义怎么写,那是罗的事,他爱怎么写,别人也管不着,罗为了突出孔明,所以就牺牲魏延了,结果同时把谋害魏延的责任也套到孔明身上,两人都冤。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3-12-26 22:08

就是~~~小说本来就是通过艺术加工的~~有正面人物,就一定有反面人物~~~至于谁是反面人物,谁是正面人物,那就要看作者的思想观念了~~
作者: 烟圈哥哥    时间: 2004-5-28 01:17

实际上魏延的野心只是想当个军方的头号人物,想想也该到他了,不说
五虎将去了,连小虎将都去了,当时称得上人物的真的就他了,论资排辈也该
到他了,当年玄德在的时候还委以重任,在诸葛的打击下郁闷很久了。
主要原因是魏延没家世背景,都瞧他不起,好象他就和赵云合得来
那也是同病相怜。实际上后来马岱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魏延人气低
想通过马来提升人气。魏延从来就没想过要造反,他好不容易忍到了
能出人头地,大展拳脚的时候,怎么会去搞叛离,另外刘备对他有知遇之
恩,想想都不会犯傻!!
我们从后来刘禅对他的处理来看,魏延实际上是杨仪集团压迫下的
牺牲品。
作者: 无双    时间: 2004-5-28 05:33

记得有段描写说杨仪踩着魏延头颅嚣张(魏延死后)

只能说杨仪和太监类似 别的不说 魏延绝对是领军将才
作者: 刘戡    时间: 2004-6-1 01:52

说实在的我觉得魏延无论从资历.武力.统军各方面绝对有资格可以进入蜀国五虎将之列.他的军功战绩有目共睹.然而仅是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脑有反骨,素有反意.就一直遭受着排斥.若换了别人老早就反了!所以魏延是被诸葛亮所误.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憎恶他,他还焉能有好日子过?
作者: gbv    时间: 2004-6-2 19:35

的确魏延只能可怜,依当时的情况蜀一个杨仪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死了
魏延就是真的可惜了,后面基本上没几个武将有魏延厉害了.
作者: 第五剑    时间: 2004-6-3 16:00

诸葛亮在九泉之下不知如何与魏延面对
作者: 渝南子木    时间: 2004-6-3 18:06



QUOTE:
原帖由西谅马超于2003-12-26, 11:19:33发表
魏延是要搞兵变夺权,不是要投魏,类似林彪。

至于演义怎么写,那是罗的事,他爱怎么写,别人也管不着,罗为了突出孔明,所以就牺牲魏延了,结果同时把谋害魏延的责任也套到孔明身上,两人都冤。

马超兄不是已经说了吗!至于演义怎么写,那是罗的事,他爱怎么写,别人也管不着,罗为了突出孔明,所以就牺牲魏延了,结果同时把谋害魏延的责任也套到孔明身上,两人都冤。史籍上只记载了说诸葛未采纳魏延出奇兵攻长安一事,其他的所谓"反骨"等等,都属于小说加工嘛!其实也看不出诸葛故意抑制魏延的痕迹,相反的,诸葛在后期还多次依仗魏延为前锋,北上伐魏,而且诸葛亮死前定计,只说"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根本没提要诛杀魏延,只是说不理他罢了!至于后来的事态,应该和诸葛关系不大.虽然大家可能会怀疑诸葛亮是否早已安排,但是都属于捕风作影!所以大家也就不要妄自猜测了!
作者: 晕菜    时间: 2004-6-3 18:30

权力斗争失败者而已,全看胜利者怎么写评语了
作者: baoyewuzuei    时间: 2004-6-3 22:18

嘎嘎 这么多人为延哥平反,延哥九泉下也可以瞑目了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6-4 00:02

九泉之下魏延是怎么去面对诸葛亮吧?~`

把演义代入历史真够无知的.  

不知道诸葛亮在九泉下问魏延一句为什么不听军令魏延会怎么回答~~`
作者: 常山☆赵子龙    时间: 2004-6-4 22:19

还是不怎么喜欢魏延。。。。。。。。。。。。。。。。。。。。。不过其武勇还是不错的。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6-4 23:08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04, 0:02:19发表
九泉之下魏延是怎么去面对诸葛亮吧?~`

把演义代入历史真够无知的.  

不知道诸葛亮在九泉下问魏延一句为什么不听军令魏延会怎么回答~~`

到了阴间魏延很好面对诸葛亮啊,因为诸葛亮死前根本不知道魏延违命之事,九泉之下魏延可以到诸葛亮那告杨仪的状嘛,不过估计到了杨仪到了阴间,两“鬼”又在诸葛亮面前互相告状……看来诸葛丞相真是不得安宁啊
作者: gbv    时间: 2004-6-5 09:35

因该是诸葛亮怎么有脸见刘备,也许就是因该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那句话所以大家才对魏延一直都有所猜忌,在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下才把他杀了.
作者: 洛神赋    时间: 2004-6-5 16:40

演义中的牺牲品,历史上的可怜虫。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6-5 17:14



QUOTE:
原帖由gbv于2004-06-05, 9:35:33发表
也许就是因该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那句话所以大家才对魏延一直都有所猜忌,在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下才把他杀了.

笑!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都没有阁下所说的记载,怕是你瞎猜的吧?

按演义,是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授计杀他,不存在“大家对魏延一直都有所猜忌,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因为演义里面,诸葛亮就是半人半妖的家伙。

按历史,诸葛亮根本没有说过魏延有反骨,更没有让大家去猜忌魏延。


无论是按历史还是按演义的魏延问题,诸葛亮都能堂堂正正见刘备,因为按演义魏延是个反骨,按历史诸葛亮没让大家猜忌魏延。
作者: gbv    时间: 2004-6-5 21:38

狂笑!楼上的好象有点理解错误了,我的意思不是诸葛亮让大家猜忌魏延,而是诸葛亮有可能使大家对他有说猜忌,看看魏延只有赵云,黄忠好点,黄忠不用说了,魏延和赵云也许都是同命想连所以关系比较,和其他人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4-6-5 22:28

魏延啊,死于四个字“尾大不掉”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6-6 01:08



QUOTE:
原帖由gbv于2004-06-05, 21:38:34发表
狂笑!楼上的好象有点理解错误了,我的意思不是诸葛亮让大家猜忌魏延,而是诸葛亮有可能使大家对他有说猜忌,看看魏延只有赵云,黄忠好点,黄忠不用说了,魏延和赵云也许都是同命想连所以关系比较,和其他人了?

演义嘛, 如果不联系历史,  魏延确实有反心,  如果联系历史,  阁下能从哪里找到一个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的证据来呢?  更不用说诸葛亮可能使大家对魏延猜忌了.  

如果再认真翻翻魏延个人传,  就更清楚大家对魏延猜忌能为杨仪所利用,  根本之过在于魏延本身的性格,  跟关羽一个吊样.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6-6 12:14

被演义陷害的又不只有他一个。。。。。。。
作者: 孟尝    时间: 2004-6-6 12:46

演义就是演义~总归有褒有贬~  

不过游戏也把魏延弄得跟二五仔一样~罪过呀~
作者: chuchu1129    时间: 2004-6-6 18:23

想刘禅那样的人当老大,有本事,性子傲的,不反才怪
作者: 蓝纱枫    时间: 2004-6-7 09:41



QUOTE:
原帖由gbv于2004-06-05, 21:38:34发表
狂笑!楼上的好象有点理解错误了,我的意思不是诸葛亮让大家猜忌魏延,而是诸葛亮有可能使大家对他有说猜忌,看看魏延只有赵云,黄忠好点,黄忠不用说了,魏延和赵云也许都是同命想连所以关系比较,和其他人了?

笑!

那么请阁下拿出历史上“诸葛亮有可能使大家对他有说猜忌”的证据给大家看看如何?!莫非你想说你是靠你自己的主观臆测说诸葛亮有干过?!

如果臆测就可以作为论据,那么某人臆测你是个杀人越货的盗贼。看来你老人家就真是个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不成?  

说多一句,诸葛亮给予魏延的地位,跟诸葛亮给予赵云的地位谁高,麻烦你自己看看相关记载在说话不迟。
作者: tangliang    时间: 2004-6-9 19:07

陈寿已经替魏延翻了案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4-8-25 01:01



QUOTE:
原帖由常山☆赵子龙于2004-06-04, 22:19:11发表
还是不怎么喜欢魏延。。。。。。。。。。。。。。。。。。。。。不过其武勇还是不错的。

其实魏延才是智勇双全,可惜三国游戏里他的智力一直不高啊
作者: 浮生一叹    时间: 2004-8-25 02:00

魏延有些冤枉,为蜀立下汗马功劳,到头来只因内部矛盾死于非命,不值得
作者: XIA    时间: 2004-8-25 13:22

赵云,黄忠都比不过魏延
因为他被老罗诬陷成了反贼
才让他有了一身的骂名
作者: raymondjr    时间: 2004-8-25 14:05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4-06-06, 12:14:09发表
被演义陷害的又不只有他一个。。。。。。。

还有谁啊?
作者: 血→霸图    时间: 2004-8-25 18:36

不成熟的魏延————我也只能这么说了
作者: 蓝色传奇    时间: 2004-8-25 19:40



QUOTE:
原帖由晕菜于2004-06-03, 18:30:04发表
权力斗争失败者而已,全看胜利者怎么写评语了

内乱一生,国之将亡!
魏延,可惜可惜!!
如果姜维+魏延,也许蜀还能多支持1-20年!
作者: XIA    时间: 2004-8-25 22:12

姜维,魏延两个不一定就和得来
作者: Tyang    时间: 2004-8-26 16:45

本来对魏延映象还不错,可是看到很多人把他弄到那么高,都开始讨厌他了。
作者: 天纵傲骨    时间: 2004-8-27 13:47

呵呵。小弟好象每次都不知道怎么参与大家的交谈。
但对老魏确实也不是没什么好感。算了还是援引别人的部分文章 。。
以为各位小鉴:

我始终认为,在三国时期魏蜀吴数十年的历史进程中,蜀国名将魏延的谋反之说是一桩天大的冤案。

  自从十余年前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的那天起,我的心中就不时地为魏延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悲剧性的结局感到愤怒与惋惜,随着年龄与阅历的不断增加,随着对生命意义的逐渐理解,在反复阅读过《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有关描写魏延的段落与细节之后,这种不平的感觉就愈发的强烈,在我的眼前,仿佛总是出现书中那位‘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五绺长髯、威风凛凛、执刀跨马、冲锋突阵’的蜀国名将;在我的心中,总是想为这位‘心高性烈、傲视同僚、熟晓军机、久历戎事、勤于谋略、善待士卒’的征西将军鸣上一声不平。

  作为蜀国屈指可属的猛将之一,魏延为刘备江山的建立可称得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中魏延的第一次出现,正值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之时,此刻的刘备可称是一败涂地狼狈万分,身边兵不过上千疲卒,将不过张飞赵云,后有曹操雄师追击,前有蔡瑁张允刁难,可说是进退无路、存亡未卜。在这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是原本与敌对双方基本无干的魏延,就是凭着一颗男儿的血性之心,为了搭救刘备君臣和数十万百姓,才不惜得罪蔡瑁张允这些奸佞谄媚之辈,在襄阳城下与名将文聘大战数十合,最后落得家人被杀只身投奔长沙的下场。可以讲,这员正直、勇猛又略带鲁莽的猛将的首次出现,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然而,令魏延与读者始料不及的是,正是这种完全发自内心的仗义之举,后来却成为诸葛亮认定其‘脑后有反骨’的最初契因。

  魏延的第二次出场,是在赤壁大战之后,刘备攻略汉上九郡之时。当时,不可一世的关羽率兵袭取长沙,遭到了老将黄忠的顽强阻击,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地,又是心高气傲、血性方刚的魏延为其解了围。当时,为报答战场上关羽的不斩之恩,三箭虚射的老将黄忠受到了太守韩玄的误解,被绑赴刑场即将斩决。读者看到此处,不禁为黄老将军的生死捏了一把汗,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又是魏延激于义愤振臂而呼:“黄汉升乃长沙保障,杀汉升即杀长沙百姓也”,拔剑而起,斩了轻于杀戮的昏聩之辈韩玄,大开城门,迎接刘备大军进入长沙。至此,我既为保存了后来的五虎大将之一而庆幸,也为魏延这员猛将终归刘备帐下而兴奋。孰料,待等诸葛先生一到,首先令下的就是要斩有功无过的魏延,其理由是“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忠也,食其禄而弑其主是不义也”。看到这里,真正的使人为魏延感到不公!难道,抛弃无能之主迎接明君的到来竟然是错误的举动?难道,就该看着昏庸之辈砍下天下名将的头颅而无动于衷?每思于此,我都不禁为魏延深呼一声:冤啊,文长!

  幸亏,刘备不失为创业明智之主,念忆旧恩从诸葛先生刀下救了魏延。从此,刘备的帐下又多了一员东挡西杀、威风八面的猛将,魏延也得以在刘备帐下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才华,数十年间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取西川与黄忠共为先锋,尽败蜀中名将;战东川助张飞屡破曹兵,箭射曹操面门;退蛮兵渡泸水破孟获苦战数年,成就了诸葛先生七擒七纵之举;出陈仓震魏将斩王双历任前锋,效尽了拔山涉水先出后回之责。终于,一代猛将辅弼明君成就了王霸之业,使昔日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坐上了两川之主蜀中之王的宝座,延续了后汉六十余年的西隅江山。同时,一代明君帮助猛将遂却了建功之志,使当年孤身投主的魏延完成了举将封侯吐气扬眉的心愿,成为了坐镇汉中,独守一方的南郑侯汉中太守征西大将军。至此,我们不禁为刘备的慧眼识人与魏延的得遇明主、君主猛将之间的相得益彰而额手相庆。

  然而,刘备未曾想到,魏延未曾想到,我也未曾想到,无论魏延的功劳有多大,就是那一句主观臆断的‘脑后有反骨’,最终还是造就了猛将魏延的一生悲剧,而这悲剧的策划者和导演者恰恰是那位被刘备待之如师、为众将奉之如神的著名贤相诸葛亮。为了证明自己的预言没有错,这位昔日南阳的卧龙先生、今天蜀汉的武乡侯,在刘备死后自己被刘禅尊为相父的十几年中,运用手中所掌握的统军大权,采取了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的正确建议与行动进行了多次的掣肘与压制,使其在多年战争中积累的丰富作战经验根本无法得到发挥。难道不是吗?首出祁山,魏延根据形势,大胆倡议,由自己带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魏国的重镇长安,这在当时的情况下,绝对不失为一条出奇致胜的妙计,因为此时镇守长安与蜀军对垒的既不是久历戎行的大将军曹真,也不是老奸巨猾的都督司马懿,而是根本不知军事的玩绔子弟夏侯懋,时机真是千载难逢。可惜,真是可惜,魏延的建议根本不被诸葛先生采纳,假如诸葛先生采纳了这条建议,也许三国的历史就会重写。

  战守街亭,事关北伐的胜败,无论是作为统率全军的主帅诸葛先生,还是担任破敌掠阵的先锋大将魏延,均明白此仗的份量。因此,当诸葛先生首发军令的时候,魏延当先讨令,愿去街亭大战司马懿和张合,对于当时的蜀军来说,前军众将中除去老将赵云,就只有魏延有这个资格与本事讨这支份量极重、关系极大的令箭。然而,魏延又一次地被诸葛亮手中的权力所压制,先锋大将只落得个在山后扎寨负责接应的差使,派去守卫胜败关键所在、此战咽喉要道街亭的,竟然是那个早已被刘备看透,说明其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庸才马谡,何必如此安排?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此君乃是孔明的心腹,为卧龙先生一手提拔,所以镇守街亭如此大的功劳,无论如何孔明先生也是不会让那勇猛善战、自信自傲的魏文长染指。只是可惜,这位马谡将军实在是不争气,为人刚愎自用,自以为熟知兵法,结果一上战场只会照搬硬套,屯兵于山顶,一厢情愿地幻想着以高击低势如破竹,结果根本行不通,水道被断造成军心大乱,只好收拾残兵拼死突围,多亏魏延接应,才算逃了一命,不仅丢失了军事重镇街亭,还让诸葛先生受了天大的惊吓,被迫唱了一出提心吊胆的空城计。

  街亭之战大败,蜀军的损失、统帅的失策,无疑使魏延这位久经沙场的猛将极其失望。因此,即便是卧龙先生挥泪斩了爱将马谡,也无法在魏延的心目中重新树立起对孔明先生用兵如神的信任。自此,对于诸葛先生所发的将令,魏延的态度开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毫不怀疑变成了今日的将信将疑,甚至出言给予讥讽,这就更犯了诸葛先生的大忌。在先生眼中,‘反骨之说’开始化为现实。于是,在牵制掣肘的基础上,诸葛先生开始用一种近似于无耻的手段对付这个不听话的魏延,必置其于死地而后快。为了完成此举,先生开始了深谋远虑的计划,上方谷一战,诸葛亮在安排火攻的时侯,其实是计划将司马懿父子连同诱敌的魏延一齐烧死在山谷中的,这一点连罗贯中先生也不得不承认,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瓢泼大雨不仅救了司马懿父子,也使诸葛亮致魏延于死地的计划破了产,故此,先生只能是无奈地仰天而长叹。

  后人读《三国演义》,多数不理解这位诸葛先生,为什么只是认准了出祁山这条路,是平稳持重还是骨子里胆小?这不得而知,但六次北伐均是无功而返却是不争的事实。前后数十年的征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蜀国不但未能取得魏国的寸土之地,最后就连自己的统帅也被拖死在了五丈原秋风萧瑟的寒夜里。随着司马懿坚守不战策略的逐步成功,困扎在渭河之滨五丈原上的诸葛先生日见计穷,蜀军的锐气被慢慢地拖光,先生的生命也开始走向结束。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诸葛先生还是没有放弃除掉魏延的念头,他不但强撑病体密切地注视着魏延的一举一动,而且,开始悄悄地寻找、扶持帮助自己实现这个愿望的党羽与帮凶。于是,杨仪,这个不见其功的普通幕僚被委以了统军重任;马岱,这个蜀营当中的一勇之夫被密授了锦囊妙计,先生在去世之前,通过这一系列见不得人的小动作,终于完成了除掉这块哽噎在心口上数十年‘反骨’的最后部署。

  诸葛先生死后,魏延还真的反了,他烧栈道阻灵枢抗拒命令,于是,就有了杨仪的阵前痛骂,有了马岱的背后挥刀,在先生死后不久,这位在沙场上屡建奇功的南郑侯汉中太守,蜀国的征西大将军,最终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阵前被砍掉了头颅。这下好了,勇猛无比又桀傲不逊的魏延死了,杨仪之辈的地位不再受到威胁,诸葛先生的遗愿最终得以实现,蜀国上下似乎自此可以太太平平过日子。

  

  其实,凡是认真读过《三国演义》及《三国志》的人都可以看到,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的所作所为,他在抗拒的是什么、反对的又是什么,确实,他是讨要过兵符,不接受退兵的命令,火烧了栈道阻挡了昔日的战友,表面上形成了反叛的事实,因而被人理直气壮地斩了首似乎没有什么可冤枉的。然而,如果仅仅就此即断定魏延要反,实在是冤枉了九泉之下的魏将军!大家切切不可忘记,在得知诸葛先生已死,由杨仪统率全军的消息后,作为蜀营中资历最久、武功最强、官阶最高的前军主将魏延,接到从前线退兵的命令时说过的是什么?总共两句话,一句是:丞相虽死,但某还活着!岂可因一人之死废国家大事?一句是:杨仪何等人也?大丈夫岂可被书生所制?前面一句其声其意无非就是:继续北伐,完成统一的大业;后一句则体现出功勋卓著的魏将军瞧不起杨仪这种无能之辈,根本不愿意为其所左右而已,其实质不过是蜀国文臣武将之间的权力之争,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故此,魏延只是这场权力之争中的牺牲品罢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人投地,人必毁之,中国数千年形成的儒家传统造就了这种容不得一人强于大众的畸形心理,可以说,心高气傲的魏将军一生的悲剧即源于此了。魏延死后,蜀国上下朝堂之中确实少了一位桀傲不逊的人物,文臣武将之间确实保持了一种无争无斗的短暂平和。但是,因此而成的严重后果也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从此,蜀国再没出现过像魏文长般勇猛无敌冲锋陷阵的栋梁之才,再也没有了昔日那威震汉中独挡一面的征西大将军,面对强大的魏军,面对昏庸的刘禅,面对凋零的将校,面对衰落的蜀国,统率大军的姜维只能默默地咽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苦酒,勉为其难地独自支撑着诸葛先生遗留下来的尴尬局面与残破江山,笔者每读至此,都不禁为蜀汉与魏延一悲!

  好在上天是公正的,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种种事实证明,无论是诸葛先生如何先入为主地断定魏延脑有反骨日后必反,还是杨仪这些平庸之辈如何绞尽脑汁网罗罪证编织罪名,毕竟还是证据不足,底气有亏,无法服人。呜呼!一代名将,未倒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却亡在了自己人背后挥起的刀下,这种不公的结局,足令天下有志之人哀之惜之恸之惋之。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倒是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的杨仪,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言到:早知若此,当初丞相死时,吾若以全军投魏,何至有今日耶?这一番话倒是真正地告诉了九泉之下的诸葛先生,到底是谁的脑后真的有反骨
作者: 风七刀    时间: 2004-9-25 09:43

我的五虎将里面也没有魏延……
作者: 流星陨雨    时间: 2004-9-26 09:21

谁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以古代三国改编的,张飞在真实中还是个斯文人那!
何况是一个魏延的事情。
作者: 风起云涌    时间: 2004-9-26 21:53

支持楼上的.我是越来越讨厌老罗及其三国演义了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9-26 22:01

好在上天是公正的,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种种事实证明,无论是诸葛先生如何先入为主地断定魏延脑有反骨日后必反,还是杨仪这些平庸之辈如何绞尽脑汁网罗罪证编织罪名,毕竟还是证据不足,底气有亏,无法服人。呜呼!一代名将,未倒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却亡在了自己人背后挥起的刀下,这种不公的结局,足令天下有志之人哀之惜之恸之惋之。

大义凛然的骂罗灌水改历史,  却又拿罗灌水改的历史文本来说,  哪些"种种事实"表明诸葛亮"先入为主"的断定魏延有反骨?
作者: 蓝啾啾    时间: 2004-9-26 22:06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9-26, 22:01:53发表
好在上天是公正的,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种种事实证明,无论是诸葛先生如何先入为主地断定魏延脑有反骨日后必反,还是杨仪这些平庸之辈如何绞尽脑汁网罗罪证编织罪名,毕竟还是证据不足,底气有亏,无法服人。呜呼!一代名将,未倒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却亡在了自己人背后挥起的刀下,这种不公的结局,足令天下有志之人哀之惜之恸之惋之。

大义凛然的骂罗灌水改历史,  却又拿罗灌水改的历史文本来说,  哪些"种种事实"表明诸葛亮"先入为主"的断定魏延有反骨?  

厄...他都说是转帖的勒...
莫非阁下在骂作者?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4-9-26 22:22

在BS那些哗众取宠哗得那么离谱的作者们/
作者: 蓝啾啾    时间: 2004-9-26 22:37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9-26, 22:22:40发表
在BS那些哗众取宠哗得那么离谱的作者们/

原来在下理解错误...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