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战争和足球 [打印本页]

作者: 格瓦拉    时间: 2005-8-30 18:37

足球,是十一个人对抗十一个人的战争,如果算上幕后的教练,便是十二个人智慧与力量的角逐。球是圆的,规矩是方的,弱肉强食是大自然普遍的生存法则。

  赛场上,攻防转换只是瞬间,对方的失误便是自己的机会。倘若双方势均力敌,120分钟的拉锯战便如同一场冗长的谈判,在利益面前,这时间确实是太长了,所以后来人们就自己制定了一套游戏规则,加时赛打得不耐烦了,直接用点球决定胜负。

  一球可定乾坤,这一球抹黑了你所有的背景,让每个人都变成赤裸裸的毛头小子——说什么都是白搭,拳脚相见,谁被撂在地上了谁就是孙子。

  世事就是这样简单,而残酷。

  房龙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动物争夺食物的战争史。

  1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除了四条腿的桌子,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人类的肠胃经过达尔文的进化和改良,已经具有气吞山河的海量,而有限的资源,面临蜂拥而至的饕餮者,总是欲壑难填。

  战争再所难免。

  要做爱,不要战争!这是美国人反战的经典口号。中国人学不来这种生猛的语言,只会唱: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没有人不喜欢安逸与和平,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对那个站在背后的第十二个人而言,他的心情并不亚于《伊利亚特》中的希腊人。

  海伦,一个女人,一根引发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男人用自己的欲望点燃了她,成就了一部文学史诗。“那么多苦难,那么多生灵,曾经堕入了深渊,全然是为了一件空空的白袍子,全然是为了一个海伦”。(塞菲里斯《海伦》)可是海伦却说:我从未去过特洛伊,那是一个幻影。(欧里庇得斯《海伦》)

  这样的姿态,倒切合中国早年间拍摄的一部影片:战争,让女人走开!

  此片我没有看过,所以不知道女人在战争这两个巨大的阴影字下,如何若无其事地乘凉。我儿时的荧幕,没有巫山云雨的爱情,看得最多的还是战争片,八一电影厂那光芒四射的闪闪红星每一次都能让我热血沸腾。

  区妇救会长赵星梅坐在织布机前,手中的梭子一左一右地滑动着,她的脚踩着踏板,脚上和手上每一个动作都重重地敲打在观众的心上,她的丈夫牺牲了;九妹在柳树下,送走了十八岁的小哥哥,战争拒绝爱情;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中除了英俊的党代表是男人,其余战士都是清一色的女将。

  那时,中国还没有女子踢足球,女子在足球场上像男人一样驰骋,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但硝烟弥漫,自古就有,至今也没有散尽。今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翻到一张图片,图片上一片狼籍,汽车的残骸和血肉模糊的躯体四处零落。图片的左上角附着一位阿拉伯女子的照片,她身裹长袍,仅露出一双眼睛直面着我,她用鲜活的肉身教了我一个新名词:人体肉弹。

  于是,也就懂了,人若不畏死,至弱者至强。

  战争渗透了男人女人的日子,每个人都在为那第十二个人服役。只不过,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女人,她们注定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伤痛。

  战争,既诞生了将军,又催生了慰安妇。

  《拯救大兵》,以一个母亲的名义,那第十二个人下达的指令便让人蓦然动容。

  2

  刀枪似乎是男性身份的识别标志,即使是给男孩买玩具,父母也决不会给男孩买芭比娃娃。但是,一旦男孩在外面打架了,父母无一例外地又会严加训斥。

  男人的血液中,天生就奔流着好斗和征服的本性,战争与女人,对他们有着相似的快感。所以,巴顿的死就显得格外知情识趣,在和平年代,他是不适宜作为一枚橄榄枝,被衔在一只温柔的小鸽子的嘴里,虽然,他昨天指挥的战争缔造了今天的和平。

  世界的格局,以成者诸侯败者寇的定律排列成一种很俗气梯队,大家都在自己的席位上吃着自己碗里的,同时警惕地盯着人家锅里的东西,如果双方的视线不巧在半空中正好遇上了,也不妨碍大家阳光灿烂地笑,或勾肩搭背地称兄道弟。

  尽管每个人都明白,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曾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通常,我们将这样的宴乐图称之为外交,看着这一派祥和的景象,我们齐声赞美和平。不知这是源于我们的虚伪,还是因为我们的天真?

  只有战争才能营造出这种既定的格局,也只有战争才能打破这种既定的格局。牌桌上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人一整天手气都很霉,他便会提议重新洗牌或重新摸风更换一下座次。牌桌上的其他搭档碍于面子,也乐于显示胜者的慷慨大度,一般都会同意。可是,在梯队上磋商一块蛋糕的分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财大气粗的一方往往仗势欺人,直截了当地就把疑问句换成了祈使句。如果对方懦弱,明知道惹不起,便会装聋作哑,息事宁人;如果遇上对方是个不信邪的愣头青,就会针尖对麦芒地干一架。毛泽东在这一点上就痛快得多,他说:打吧,好好地打,打一仗换50年的和平!

  旧的秩序被摧毁了,才能创建新的格局,列夫·托尔斯泰亦深谙此理,他写了一本书干脆就叫《战争与和平》。于是,也就懂了,当初父母为什么要给我们买玩具刀枪,为什么又要打我们。这种矛盾恰好暗合了我们对战争的微妙心理,也向我们揭示了某种更深刻的含义。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玩过一两场打仗的游戏,但也仅仅只是游戏,就像刀枪,只是防身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秦始皇一生征战无数,平六国伐高丽,落下一个好战的名声,但在张艺谋的《英雄》里,他开始了反省,最后恍然悟道:武,止戈也。

  真是妙解!

  这个字后来流传到了日本,他们把这个字当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顶礼膜拜,可惜,他们只知其表,尚未理解中国老祖宗创造“武”字的真意,就舞枪弄棒地挤进了二战的洪流。

  武士的腰刀遭遇了原子弹,美国成功地扑出了一个点球,世界于是寂静如广岛的废墟。经过血染的废墟,土质总是别样的肥沃,于是,我们又嗅到了和平的花香。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5-9-1 16:04

文章思路有点乱。引经据典的地方到是不少,有强为作文的意思
作者: 门清    时间: 2005-9-1 19:26

止戈为武可不是秦始皇说的,而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武字从止(趾)从戈,意思是拿着武器去征服敌人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9-1 20:58

好文章
没有强大的武力
是很难保证有真正的和平的
作者: lionheart    时间: 2005-9-17 16:29

本人支持"武,止戈也"的说法.强大的武力,才能维护和平.人类是好战的生物.不要奢望在无武装的情况下,能够长久的和平相处.记得在哪看过这么一句话"战争是达到和平的手段!"
作者: 门清    时间: 2005-9-17 18:40

止戈为武的解释结构方法是错的……唉
作者: 天鸣    时间: 2005-9-21 01:50



QUOTE:
原帖由门清于2005-09-01, 19:26:02发表
止戈为武可不是秦始皇说的,而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武字从止(趾)从戈,意思是拿着武器去征服敌人

你们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武”把这个字拆开来分析就是。横,戈。止。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横着戈站着。有守护的意思,而不是侵略。
作者: 小贩    时间: 2005-9-21 02:10

好文采……无它。赞一个先。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