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波兰还有肖邦
[打印本页]
作者:
shia1967
时间:
2005-8-23 17:02
我不喜欢波兰,那是因为看了一本书。那时为了狂补英文,买了一堆英文小说,其中一本《holocaust》,把我对波兰的好感破坏得一干二净。
这本《holocaust》翻成中文就是《大屠杀》,我没有见过中文版,最近因为搬家,这本书不知道压在哪只箱子的箱底了。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波兰人把脸丢光的时候,一个伊万斯基拿回了他自己的荣誉。”
这么说是因为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迫害犹太人的事情上,波兰人做了纳粹的帮凶,即使到了华沙犹太人决定起义的时刻,还有波兰人收了犹太人三支枪的钱,只交了一支枪。
在起义爆发后,整个华沙只有一个叫伊万斯基的波兰人站在了犹太人一边战斗。隔离墙边还围着一群波兰看客,在纳粹点燃了犹太抵抗战士据守的楼房后,随着一个个浑身起火的人从楼上跳下,看客们热烈的欢呼;“再来一个。”
于是波兰人的坏印象就留下了,即使没有像李寒秋那样高呼:“卡廷被枪毙的波兰匪帮。”也是忍了很久才没有在联合光子殿下关于华沙大起义的帖子里说一声:“活该.”-波兰人的起义没有得到苏联的支持,被纳粹残酷的镇压。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哥白尼以后除了教皇,波兰就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人物。显克威支的《十字军骑士》是篇味如嚼蜡的末流武侠小说;居里夫人是嫁出去的女儿,该进法国人的先贤祠,即使她用自己的祖国为新元素命名。
几天前下了网后,我打开了电视,一个蓬头垢面的人抱着一个罐头爬上阁楼,楼下传来钢琴声,贝多芬的曲子。屏幕的左下角告诉我这就是那部有名的《钢琴师》。
接下来饥饿的钢琴师在夜深人静时开始对付那个罐头,一个德国军官出现了,在军官不动声色的询问中,钢琴师结结巴巴的说出自己的职业。
“犹太,过来”军官点了下头,钢琴师抱着罐头跟进了另一个屋。军官指着钢琴说:“弹一首吧。”
钢琴师放下罐头,拉过凳子,坐了下来,双手握着,静了一会儿,接着是首不很陌生的曲子。
那是肖邦,一个被我遗忘的波兰人。而这个苦难的犹太人却没有忘记。
第二天,我特意看了一遍重播的《钢琴师》,看过了《holocaust》和《辛德勒的名单》,故事的主要情节都相当熟悉,只是到了钢琴师出逃以后,受到的却是一群波兰人不惧生死的热心帮助。在犹太人起义失败后,钢琴师的波兰朋友对他说:“他们是英雄。”
接着钢琴师在躲藏的房间里看到了波兰人面对坦克大炮的战斗,华沙成为废墟。
就像上世纪初中国人除了作日本军刀的砍头材料和周围麻木不仁的看客,也会有鲁迅、邹容、陈天华、秋瑾。
波兰人也一样,波兰人还有肖邦。
作者:
谷风及雨
时间:
2005-8-23 17:17
这本是钢琴家把
作者:
诸葛圣卿
时间:
2005-8-25 22:20
我只记得那个尤太钢琴师最后说“我……冷”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