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蜀汉后期的人才匮乏 [打印本页]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5-8-17 05:22
不论是在演义还是正史,相对于先主时期的人才济济来说,蜀汉后期的人才可以说是极度匮乏。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诸葛亮“疾贤妒能”。放李严,流廖立,所用所信无不是蒋琬马谡之类的荆州亲信,提拔人才也只有一个姜维。似乎是诸葛在人才领域的操作低下造成后期蜀中无大将的局面,然而为什么诸葛不提拔人才呢?
个人窃料,不是诸葛不想用,而是不敢用。蜀中之仕,未必归心。刘备荆州起家,在占领益州之后,手下自然而然的会形成两个团体,一个是刘备的老部下及荆襄之仕,另一个则是原有的蜀中集团。这两个团体的矛盾应该一直存在,而当刘禅登位后,由于刘禅无力向刘备一样处理两派关系,再考虑到刘备在蜀中一共就两代,历年不久,人心不附,所以诸葛亮对蜀中集团采取了压制方针,有意不提拔蜀中士族,同时重用原版人马以及亲己的蜀中武将如张翼,培养己方的威信和地位,巩固刘禅的统治。即使这样,在姜维时期还是出现了姜维在汉中名为屯兵,实为逼祸的情况。
不过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推断,读史不多,没有什么史料佐证。不知道有没有同志能提供些史料,或者以前早有人谈过这一想法,麻烦知道的同志给几个连接哈
作者:
姚亚 时间: 2005-8-17 09:03
三国志裴住中说,直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阎芝,丁立,白寿,刘颌,邓铜等及区长屯将70余人,突将,无前。宗,叟青羌,散骑,武骑1000余人,此接数10年之内所纠合4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3分之2也,当何以图敌。诸葛亮对蜀国人才缺乏看在心里。难道这边有一大群人才只因为不是嫡系他就不用?诸葛亮不会这么笨把,虽然他不是伯乐,但也不至于对署中人士进行打击把。
作者:
北辰星の泪 时间: 2005-8-17 10:18
诸葛亮和许多荆州旧部是拥汉的,他们跟随刘备是为了复兴汉室。然而益州之人都贪图安乐,对复兴汉室并不重视。可以说这个就是两大集团的矛盾所在。为什么6出祁山的多是旧部,而蜀将大都在成都辅佐阿斗把持内政。这样就形成了在外的旧部浴血奋战,意图光复汉室。在内的益州降将却坐享安逸。诸葛亮不是不愿意提拔益州降将,其中严颜等都是伐魏是的重要将领,甚至让李严掌管粮道,着是何等重要的职务啊。可是呢,益州的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坏了许多大事。不由得诸葛亮担心蜀汉的未来啊。从他的出师表中可一看到,他一再强调要复兴汉室,那是因为阿斗在成都已经受到益州将领的思想侵蚀,几乎忘记了先主的大志。如果一个集团的首脑都没了目标,领导集团开始腐化,那么就真的是穷途末路了。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的无奈和悲哀,也看大了蜀过前途的迷茫。
我说那么多无非是要说,诸葛亮是无人可用了,他不能重用一些能够让啊都丧失目标的人来主导内政。
作者:
小轲 时间: 2005-8-17 10:44
诸葛事必躬亲是造成蜀汉后期无人的主要原因。
人非生而知之者,必须给青年才俊以充分的锻炼机会,否则他们难以成长。
益州之地,总比孙氏的吴地人才多些(多年不经战乱,读书人自然多些),孙氏反而代有才人出,这是孙权的长处。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8-17 17:23
现在都流行吹牛不打草稿了。
按理论而言,诸葛亮干了12年,就能使43年的官吏都没机会锻炼那也确实是个跨时代的事绩了。
再按理论而言,最缺能吏的应该是诸葛亮死后到死后十余年间里有一个人才断链的时候,而这无诸葛亮的十余年间,应该会锻炼出一批新的人才出来,可结果呢?
诸葛亮事必亲躬是造成蜀汉人才缺少的主要原因?拜托搞清楚哪个时候缺人哪个时候不缺人吧。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8-17 19:10
对了,我非常愿意听闻所谓的“人才匮乏.”出于那一篇古文资料上的评述??魏国的都行。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5-8-17 19:11
要说人才像蒋费马王邓这样的人才拿到哪国都是紧俏货
作者:
曹子健 时间: 2005-8-18 00:48
人口啊,而且又不是在乱世。
蜀国的资料缺乏,有很多人没有立传,不能说不是人才。
作者:
三国战士 时间: 2005-8-18 13:47
其实蜀汉后期无能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诸葛亮身上,2出祁山输了放走那个散布谣言的小太监,显得他不威猛,死后还要杀魏严,显得他不道德,毕竟魏严是跟着刘备混了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没有苦劳也有勤劳啊,说杀就杀,不怎么说的过去,总之诸葛亮该他仁义的时候他不仁义,该他威严的时候他不威严,弄混了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8-18 13:52
放走太监?杀了魏延?
是啊,按演义说法,诸葛亮不仅朝中,连宫中之事都能随意而为,他还是臣子?不杀魏延?任由他率兵造反是更好是么?
按历史就甭说了,这两件事上哪找出来的?
用着演义的“诸葛亮杀魏延”,却用着历史上的“魏延没造反”来替魏延可惜,蜀国没人才原来是因为现代人造成的,牛啊~``
作者:
曹子健 时间: 2005-8-19 02:22
原帖由三国战士于2005-08-18, 13:47:38发表
其实蜀汉后期无能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诸葛亮身上,2出祁山输了放走那个散布谣言的小太监,显得他不威猛,死后还要杀魏严,显得他不道德,毕竟魏严是跟着刘备混了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没有苦劳也有勤劳啊,说杀就杀,不怎么说的过去,总之诸葛亮该他仁义的时候他不仁义,该他威严的时候他不威严,弄混了
诸葛亮不杀魏延,难道让魏延和杨仪姜维斗下去?
蜀国灭得更快。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5-9-1 21:53
原帖由青蓝于2005-08-17, 19:10:32发表
对了,我非常愿意听闻所谓的“人才匮乏.”出于那一篇古文资料上的评述??魏国的都行。
摘自资治通鉴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起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高贵乡公下景元二年(辛巳,公元二六一年)
吴主使五官中郎将薛珝聘于汉,及还,吴主问汉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至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由此可知蜀国朝中人才一定匮乏,至于在野的就不清楚了。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1 22:42
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这好象不是匮乏人才,而是朝风不正吧?
作者:
风之子123 时间: 2005-9-2 00:09
蜀国没有人才就是诸葛不会培养.按某些人的观点魏国那么多人才就是说全是曹真,司马培养的.这是那么可笑的观点.
魏严是蜀国大将,诸葛每次出兵都带着他,怎么说不重用他.魏严和杨仪闹矛盾,诸葛也是感到惋惜.自于魏严的死,那是魏严人品差了,他和杨仪都说对方谋反,但是就是没有人替他担保,结果被砍了.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5-9-2 08:13
原帖由青蓝于2005-09-01, 22:42:56发表
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这好象不是匮乏人才,而是朝风不正吧?
为什么董允在世时,黄皓不能为祸,朝纲清正,董允去世,陈祗为继就朝风不正,不是人才匮乏是什么?
作者:
风之子123 时间: 2005-9-2 11:49
董允性格刚直.后主也比较忌惮.所以那时黄皓不能为恶.陈祗继位,黄皓也是才开始干政.陈祗死了之后,黄皓才坐大了.董允死后,只不过是没有让后主忌惮的人了,所以黄皓才抬头,并不能说明人才匮乏.
作者:
fredghl 时间: 2005-9-2 17:48
蜀汉才一州之地,而曹魏有8部州,而且还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人才的产生和当地的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
不是诸葛不想提拔,那也得要有人可以提拔啊。
蜀汉前期得人才可是刘备在外流浪多年所积攒起来得,基本来自经济文化较发达得地区,后来蜀汉丢了荆州,少了重要得人才来源地啊。
就像今天,你指望西藏出个高考状元,可能吗?
作者:
Roalfan 时间: 2005-9-2 19:41
观点真是够新颖,诸葛亮只当了12年蜀汉丞相,却要为31年后的蜀汉灭亡时人才匮乏担当罪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周恩来在临死时一定要提拔出来朱鎔基,否则不是也要和诸葛亮一样担上骂名。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2 20:18
原帖由
檀道济于2005-09-02, 8:13:18发表
原帖由青蓝于2005-09-01, 22:42:56发表
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这好象不是匮乏人才,而是朝风不正吧?
为什么董允在世时,黄皓不能为祸,朝纲清正,董允去世,陈祗为继就朝风不正,不是人才匮乏是什么?
很简单啊,党权者不是人才就会这样啊,不一定人才匮乏啊。汉末人才匮乏吗?不匮乏,是上层结构腐败了,不懂用人罢了。
作者:
菠菜 时间: 2005-9-2 20:37
孔明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以品德为第一考虑标准,过分重视德行,对人有求全责备的倾向。而他的后继者蒋琬等人也都以孔明的标准为标准,所以才造成了蜀国后期的官员们论品德无可挑剔,论才能就……
作者:
大雄GG 时间: 2005-9-2 20:51
杨仪的品德无可挑剔么?或者是诸葛亮不肯提拔重用他?
作者:
檀道济 时间: 2005-9-2 21:08
原帖由
青蓝于2005-09-02, 20:18:26发表
原帖由檀道济于2005-09-02, 8:13:18发表
[quote]原帖由青蓝于2005-09-01, 22:42:56发表
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这好象不是匮乏人才,而是朝风不正吧?
为什么董允在世时,黄皓不能为祸,朝纲清正,董允去世,陈祗为继就朝风不正,不是人才匮乏是什么?
很简单啊,党权者不是人才就会这样啊,不一定人才匮乏啊。汉末人才匮乏吗?不匮乏,是上层结构腐败了,不懂用人罢了。 [/quote]
我一开始说了,朝中没有人才,全是小人,在野的,不清楚。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2 23:11
还以莫须有的罪名放逐李严?现在什么词都能飞得出来啊。
诸葛亮任用人才以德为先,兼顾才能,并非都是品德建优的,典型例子就是马谡,杨仪,魏延,王平。这几个都不是品德健全的主。但是这几个都任下重职。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2 23:13
朝中没人才?南部霍戈,东有罗宪,北有姜维张翼廖化等。人才不是没有,是都被小人排挤在外去了。朝中小人弄权,乃用人失当,而非人才匮乏啊。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3 20:37
霍戈,罗宪之类,只是带兵数千的人物,也敢称人才?那蜀汉可确实是人才遍地了。
至于那姜维,除了穷兵黩武,制订可笑的、断送了蜀汉的汉中防御战略外,还有什么可称道的呢?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3 20:42
哈,搞笑,罗宪只是带兵数千的料?自然,张辽也从来就带兵数千的料,却位足魏五子。张辽敢情也不是人才哦?
夏侯渊,曹仁我也除了听闻他们善打仗外,没别的本事了,看来也不是人才嘛~~
制订可笑的汉中防御战?姜维上报的战情被黄皓搁着,直到真发生了刘禅才急急忙忙的调兵配合姜维去布防,能不失败吗?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3 21:55
1、不要混淆时间先后的差别。
你吹嘘的两人,我讲的都是蜀汉灭亡时期的带兵人数,而你说的只是某些大将前期的带兵人数,就向要说林彪,你非要说他当排长、连长的时候,而不说他当四野司令时,那怎么比较呢?
2、又是听信谣言。到底是谁耽误?
——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
这里清楚地记载:后主及时地派出了大部分主力:廖化、张翼、董厥,可是这些人跑到阴平,自己停下,一停就是月余。
竟然还有人把援军迟到的责任推给后主。知道这几个家伙为何跑到阴平就不走了吗?告诉你,为了掩护姜维大人的后路。
在敌人全线进攻的危急时刻,姜维大人竟然带领着大批蜀军野战部队,躲在对蜀汉防御毫无作用的沓中不回。
不是有人说姜维早就知道魏国要大举进攻吗?他自己干吗去了。
作者:
不败东方 时间: 2005-9-3 22:28
蜀国如果不是失去荆州这个重要地方,而使蜀国退出中原这个人才和资料集中地,引用:袁子说过蜀国“小国贤才少”、“良将少”;孙盛指出“蜀少士人”;陈寿在谈到蜀国人才情况时说到“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这种悲惨局面)
确实诸葛亮是重用儒将,但是重要是在地域。
凉州本来可以代替荆州这个重要的地方,可惜诸葛亮一直都得不到。如果得到就不会只有姜维一个。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3 23:40
1 某燕你能告诉我张辽带过多少兵?
2 搞笑啊?援军迟到?你让曹真在诸葛亮再出兵时才叫郝昭去陈仓防守看看结果会怎么样?都已经打来了才肯派过来,又有什么大用了?始终都是被动罢了。
毫无作用的沓中?自然了,蒋舒叛变献关,姜维在那还有用么?能因为麽,傅二人献南郡,就说关羽没用么?搞笑原来是这么去搞笑法的。
作者:
风之子123 时间: 2005-9-4 00:05
霍戈,罗宪之类,只是带兵数千的人物,也敢称人才?
你吹嘘的两人,我讲的都是蜀汉灭亡时期的带兵人数,而你说的只是某些大将前期的带兵人数.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张辽屯合肥的时候孙权去打他不就是欺他兵少嘛.张辽只有7千人.那时张辽已经是总督徐淮地区了.曹仁守荆州的时候也只有几千人.这些人都是独镇一方的人啊.
后期魏国士兵多,将军统辖的人自然要比蜀国多,蜀国兵少自然将军统辖的兵少.而且这个士兵分派还要根据地区来,姜维防魏带的兵就多.
霍戈,罗宪一个防南中,一个防东吴那时没有仗打统辖的兵自然少了.哪有以带兵多少来看是不是人才的.朝鲜战争彭老总带多少兵?联军的统帅带多少兵?照你这么看彭老总是人才,联军的那些统帅就不是人才了.
作者:
Linkham 时间: 2005-9-5 10:19
楼上讨论的很热烈,但更多是源于对于什么是人才的看法不同。
我觉得在诸葛亮时期人才并不能算少,因为毕竟国家较小,不能以魏国的标准去衡量,到了后期,黄皓弄朝,有人才也不会被重用了,人才们恐怕也不会愿意往蜀国去仕官了。
作者:
倒行逆施 时间: 2005-9-6 16:46
蜀汉灭亡,在主上昏暗,阉宦弄权,后主投降的时候,诸葛亮都死了三十来年了,凭什么把人才溃乏的账算在他头上啊?
作者:
飘香剑雨 时间: 2005-9-6 17:21
蜀地没有出大将的传统,在刘焉手下,也就张任、李严还过得去。刘备早期虽猛将如云,也都是荆州旧将而已。诸葛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固然可钦可偑,但从培养人才来说,该放手且放手,才有利人才的成长,诸葛有“伤仲永”之嫌。
又有论者认为,人才断层是在诸葛死后出现的,与诸葛死后出现的,与诸葛无关,此言差矣。在诸葛身故后,仍然是诸葛的信徒在把持朝政,只不过萧规曹随罢了。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将领仍然不得重用的。
还有论者认为,诸葛区区十几年的治理无法造成这样大的影响。那试问:文革的区区十来年,上山下乡造成的人才断层,为什么至今让我们痛心疾首?
作者:
排队 时间: 2005-9-6 18:49
我到觉得乱用李严这个货色是老刘一生的错误,
作者:
风之子123 时间: 2005-9-6 19:17
原帖由飘香剑雨于2005-09-06, 17:21:04发表
蜀地没有出大将的传统,在刘焉手下,也就张任、李严还过得去。刘备早期虽猛将如云,也都是荆州旧将而已。诸葛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固然可钦可偑,但从培养人才来说,该放手且放手,才有利人才的成长,诸葛有“伤仲永”之嫌。
又有论者认为,人才断层是在诸葛死后出现的,与诸葛死后出现的,与诸葛无关,此言差矣。在诸葛身故后,仍然是诸葛的信徒在把持朝政,只不过萧规曹随罢了。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将领仍然不得重用的。
还有论者认为,诸葛区区十几年的治理无法造成这样大的影响。那试问:文革的区区十来年,上山下乡造成的人才断层,为什么至今让我们痛心疾首?
诸葛亮真的什么事都做了?那他的那些手下真的就在吃白饭吗?你在三国志里找的出来?
诸葛亮的继承人就是萧规曹随?他们真的是做的一模一样?照你这样说毛之后的邓,江,胡都是在萧规曹随了,因为他们都是以马列主义作为理论核心思想。有个性、独立见解的人不得重用了。
不要拿文革那时和蜀国比,文革那时还有人读书吗?成天在游行。所以人才断层是必然。蜀国是这样吗?何况蜀国并不是没有人才。
作者:
闲云 时间: 2005-9-7 21:27
晕....霍弋与罗宪不算人才的话....不知道哪些算了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吴闻锺、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使步协率众而西。宪临江拒射,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任子诣晋王。协攻城,宪出与战,大破其军。孙休怒,复遣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或说宪奔走之计,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陈骞言於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
以其所为,一代名将风范。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8 12:45
要是这样计算,那魏国郝昭之类的都是人才了?
1、罗宪不见有什么奇谋和高见
2、不见有其他战功
3、吴国不善于攻坚,尤其是长期修建的城市
由此,罗宪确实忠心耿耿、作战也很勇敢。至于说是人才或者一代名将,标准就订的太低了,那全国满大街都是人才和名将啦。
作者:
闲云 时间: 2005-9-8 21:19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8, 12:45:03发表
要是这样计算,那魏国郝昭之类的都是人才了?
1、罗宪不见有什么奇谋和高见
2、不见有其他战功
3、吴国不善于攻坚,尤其是长期修建的城市
由此,罗宪确实忠心耿耿、作战也很勇敢。至于说是人才或者一代名将,标准就订的太低了,那全国满大街都是人才和名将啦。
我又没说罗宪是三国第一名将或是蜀国第一名将,一代名将而已。
不知道兄台认为什么是人才,难道一定是曹操司马懿之流的才算人才,其他的都不算了?人才是个大范围,有的人才凭借良好的机遇就能一跃而上,成为超一流人物,而有些人才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消失了,当然有人会说那就不算是人才了,那么叫陈景润之流的去种田,未必就能称职,难道也不算人才?种田的老农在种田方面想必会比曹操司马懿之流会强些吧。人尽其用,才会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到近乎人人都是人才。
蜀书记载少,罗宪的其他记载少见,也不是什么怪事。至少在一个特定时期,他做得非常称职,他就是人才,他的所做所为称得上一代名将。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9-10 10:06
既然称一代名将,那自然是指三国时期的名将啦?
如果仅仅打过一次城市防御战,就可称为一代名将,那这个词贬值的也太狠了吧?
那罗宪不过是驻扎在与同盟国边境上的一个二把手(一把是阎宇),而北面战场直接与魏军决战的那些大将不知该怎么称颂呢?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5-9-10 11:43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8, 12:45:03发表
要是这样计算,那魏国郝昭之类的都是人才了?
1、罗宪不见有什么奇谋和高见
2、不见有其他战功
3、吴国不善于攻坚,尤其是长期修建的城市
由此,罗宪确实忠心耿耿、作战也很勇敢。至于说是人才或者一代名将,标准就订的太低了,那全国满大街都是人才和名将啦。
那就请您把魏国能有此能耐的“名将”列一下吧。
协攻城,宪出与战,大破其军。
复遣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
郝昭不过就抵了二十天就搞变得跟罗宪同级了,某人的军事概念确实好的很啊。罗宪此举大有当年曹仁曹子孝之风呢。曹仁是不是名将?不是?
作者:
北辰星の泪 时间: 2005-9-10 15:07
其实战争的失利不是人才的原因就能解释的!我门没必要为了人才匮乏导致蜀国灭亡来争论。试想在那个时代,打仗靠的是钱粮兵器上的优势。
曹操拥有的是齐鲁大地和两汉经营的宝地啊,可以说进可取天下,退可守疆土。他稳如泰山靠的是雄厚的资源。会玩魔兽和星际的都知道资源的重要性。益州在我门现在叫他天府之国,那个时候就是边疆的不毛之地,以山地为主,多梯田。和中原的平原的粮食产量是不好比的。诸葛能N出祁山就很不容易了,几乎耗尽了蜀国的资源。是问后期又怎么可能打的过兵精粮足的魏。
吴国也一样,在汉末,吴国那快地方是南越之地,就是未开发,被认为是荒芜之地的地方。罗贯中写江东富庶完全用明朝的思维来看的。在当时的时代,江东就是被流放的人去的地方啊。后来孙家占江东,不仅在资源上没占优势,并且自己的疆土还一直有内乱(吴国内部贼匪猖獗是真实的)。这样的疆土是很难有作为的啊。
以前大家都说项羽就是立足江东,其实当时的江东和三国的江东是完全不一样的啊。当时可以说最发达的地方全在魏,打消耗战根本就是无敌的。
甚至于魏国自曹丕开始就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是因为他们已经觉的自己霸占了中国,对益州和江东不屑一顾,要不是诸葛的骚扰和东吴侵合肥,他本来就不想要那种不毛之地了。
粮食很重要,钞票很关键。没粮又没钱,迟早丧基业。
作者:
qingming7510 时间: 2005-9-10 22:11
不是蜀国无人才,而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别的人才都暗然虽色了,正好鹤立鸡群人们就只会注意鹤.最关键的是诸葛亮事必躬亲,造成别的人才只会唯唯从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放手让人发挥自己的作用,于是显不出人才,不论能力高低,只要按诸葛丞相的命令去办事,都比自己办的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动脑筋,从人才变成了庸才.
因此蜀国无人才.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5-9-10 22:23
诸葛亮培养了不少人才。蒋琬,费一,董允,郭攸之,甚至姜维皆如是也。
蜀国人才匮乏的现象出现在诸葛亮死后15-20年以后。这怎么着也怪不到诸葛亮头上吧?
作者:
偷心猎人 时间: 2005-9-11 08:38
蜀国不是无才,而是本地氏族被压制。罗宪、霍弋也根本不被重用于对魏主要战场。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5-9-11 11:29
人才有,但对北伐不热衷,一有机会就想北投
我觉得关键还是不合作态度~~导致诸葛亮无人可用~~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