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5-8-23 20:19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08-22, 20:46:33发表
兄台看看袁督师的辽东兵就知道吴军厉害了,不是不让守,而是吴三桂不想守。
袁崇焕主要也是靠坚城和大炮才能挡住八旗军,论野战也只有关宁铁骑才能与八旗抗衡,洪承筹那14万明军精锐一战被八旗杀的片甲不留,可见明军的战斗力 和八旗还是差距较大的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3 20:20
原帖由areoxu于2005-08-22, 23:26:29发表
顶 啊,一直看了5页。
呵呵,
杜撰的一半,史实一半
还可以,支持下。
还可以啊?哈哈哈,我可是绞尽脑汁才写出来的呢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3 22:47
李自成在高岗上看见自己军队进攻不顺,还没有摆开架式就被被吴军骑兵一阵冲杀,好不容易占了上风,又乱哄哄地挤在城墙下让人当麻雀似的用鸟枪射了个痛快。人马死伤惨重,傻大刘却还在一味蛮干。不由得大怒:“刘宗敏蠢才!朕千叮万嘱,要他小心谨慎,他仍如此行事,致使我军作战不利,可恶之极!”随即吩咐:“拔营,朕亲往指挥作战,传刘宗敏来见”。于是亲率太子李双喜和李过带领侍卫亲军向战场推进,并命人吹号,擂鼓,同时那面“闯”字大旗树了起来,以鼓励士气。众多文臣及吴襄仍留在行辕。
顺军将士听见鼓号声大作,又看见“闯’旗已高高地树了起来,皇帝亲临战场,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涨,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同时更加不要命似的向西罗城猛攻,西罗城守军面对顺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死伤惨重。鸟枪兵来不及开枪,弓箭又难以射穿顺军盾牌,刹那间已有数百名顺军士兵登上城楼,其中之一还高喊:“我第一个上来,我第一。。。。”话没有说完,就被一名吴军士兵一刀砍下城楼。其他吴军也拚死抵抗,阻挡从城头潮水般涌入的顺军,双方都杀红了眼,互不相让,尸体堆满了城墙。
混战之中,西罗城门突然打开,剩余的约一万关宁重甲骑兵重整旗鼓,发一声喊,又杀了出来。城外顺军猝不及防,第二次中了对手这招。有的还在往城楼上爬,有的站在城门正中想把门砸开,吴军骑兵旋风般杀出,兜顺军身后,连砍带踩,马刀乱挥一气,顺军攻城士兵人仰马翻,进攻势头顿减。城上吴军趁机发起反击,将登城顺军一举赶下城,稳定了局势。城下顺军恼羞成怒,仗人多返过头来将出城吴军团团围住,因敌我混战一团,鸟枪兵不敢开火,顺军意欲乘机全歼吴军骑兵。正在危急之时,突然听见西罗城头吴军士兵大声欢呼:“援兵来了,吴大人来了!”,只见西罗左,右,后三方同时有一队吴军急弛而来,瞬间便将顺军围在城下,同时展开攻击。原来是吴三桂见西罗情势危急,将东罗、南翼、北翼之兵调动大半约三万人来救西罗危城了,自己也亲率山海关主关亲军赶来救援。顺军虽人数占优,但是被四下攻击,左支右拙,狼狈不堪。
李自成见对手倾巢出动,按捺不住,一催“乌云骓”,大叫声:“跟我来”,就想象以前那样,亲自出马了。旁边李过一把拉住马头,喊道:“皇上万金之躯,切不可再如此冒险!请让臣等代为之,皇上临阵指挥即可。”,转头大呼:“跟我来!”,一马当先冲向战场,本部护驾亲军约万人高喊“杀!”,随同他一起杀向西罗,吴军见有敌军前来,也不示弱,分兵迎头赶上,战作一团。
太子李双喜(养子)看堂兄已出击,也按捺不住,说道;“父皇,儿臣亦往之!”,想效仿堂兄也上阵拼杀。李自成刚要回话,一旁有报:”权将军奉旨前来”,一听刘宗敏来了,李自成刚刚平息的怒火又冒了起来,大声道:“叫他滚上来!”。只见刘宗敏满身是血,马也没骑,踉踉跄跄的跑来了,一到就跪下,杀猪般大哭(大叫还差不多)道:“臣罪该万死,不听皇上嘱咐,轻敌冒进,指挥不当,有损大顺军威,有损皇帝英名,臣请斩臣一谢全军!皇帝哥啊!呜呜。。。。”那模样既可笑又可恶,还有点可怜。而且刘宗敏会哭,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看见傻大刘一上来就搞这套,李自成本来一肚皮的火,就发不出来了,只是恨恨的“哼’了一声,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李双喜还不忘挪喻他:”哟,权将军,今天是怎么啦?平时不是挺威风的嘛?怎么今天又哭又闹,抄家那时候的气宇轩昂劲头呢?哈哈哈。”,傻大刘也不理他,只管“呜哇呜哇。。。”杀猪一般的大哭。
李自成看见傻大刘那样子,也觉得过分,喝道:“别装了!刘宗敏,你身为大将,如此不成体统,如何领军作战?朕早就嘱咐你要小心谨慎,你充耳不闻。以至我军陷入苦战。就凭此,便可以将你军法从事!念你作战勇猛,且尚属忠心,暂且不究,匀你待罪立功。如若再不改过,必严惩不怠。此次拿不下山海关,杀你的头给那些战死的士兵们赔罪!他娘地!”,恼怒之下,脏话都出口了。话一出口,自己也觉得不妥,忙道:“传令,刘宗敏领军二万攻西罗,李双喜领军二万攻北翼,李过率亲军及大队直攻山海关主关,分散敌军兵力,使吴三桂分军回救,首尾难顾”,再道:“唐通,你率本部军两万绕道一片石攻击东罗,阻截吴三桂逃往关外!”,唐通一听,忙回话:“皇上,若是吴三桂已向满洲求援,鞑子兵从我后方来攻,那如何是好啊?”,“满洲?朕何所惧哉?若来攻可一面抵挡一面速至行辕呈报,朕亲往击之!”真是豪情万丈啊!唐通再不敢多言,忙答道:“是”。安排完毕,李自成信心百倍的说道:“诸将当勇往直前,奋勇作战。朕已断定山海关明日午后必被我军所克!有斩吴三桂者,爵国公,赏黄金十万。好,开始作战!”,诸将异口同声道:“皇上圣明!”,随即各自领兵,执行所领任务去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4 13:52
原帖由冰祁步于2005-08-23, 21:54:24发表
这个大坑还要填多久呢
可千万又让他人摔得鼻青眼肿哦
我等填完再来慢慢研究吧
可以同期来研究地,多来捧场也好撒。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4 15:41
望着诸将远去的背影,李自成感慨万千,以前还是闯王的时候,作战时自己屡屡亲自出马,纵横驰骋。如今做了这皇帝,倒失去了这份乐趣,部下无不阻挡自己出战,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他自己也不甚明了。身临一线,亲自指挥冲锋的事,看来今后再也不会有了。如今身份不同,是帝王之身万金之躯,群臣不会让他再去干这冒险的事情了。
再说各将,刘宗敏被老大一顿训斥,感觉羞恼万分,领命之后马上回归本队,将攻城部队调两万人归李过,两万人归李双喜,自己指挥剩余大约三万人继续猛攻西罗,并亲自领两千骑兵攻击出城吴军骑兵,冲透对方的阵地,来往驰骋厮杀,这时候他那蛮横无理的脾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吴军在他那不要命的打法前面,也有点支持不住了。立过将调来的两万士兵加上自己万余亲军集合一处,冲出吴军阻挡,直奔山海关主关,李双喜也领军两万奔北翼而去。唐通率军绕了个弯,自一片石直冲东罗。只见三股顺军在西罗前大地上散开,同时向三个方向冲去,而西罗城下刘宗敏拼死挡住吴军,为其余各军攻击争取时间。
吴三桂一看顺军改变战法,要分兵偷袭自己主关,忙令各处援兵回救本城,留西罗守军坚守本阵,自己率精骑追击唐通,因为东罗关系山海关与关外联系,要是失守那就真的大势去也了。吴军一退,刘宗敏乘胜向已孤立无援的西罗城堡发动了猛烈进攻,城下吴军骑兵为保西罗,不顾敌我混战一处,一面奋力作战,一面高呼:“开枪,开枪!”,城上鸟枪兵无奈,尽量往顺军多的地方齐射,还是误伤了许多自己人。防守不及,顺军又潮水般登上城楼,与守军激战,西罗岌岌可危。同时北翼城也遭李双喜率军围攻,北翼本来依山而建,被李双喜抢先一步派军队占据了山头,从上面并以投石机、强弓居高临下向城内轮番射击,控制了攻城的主动。并趁吴军守备部队大部救援西罗的机会一度攻入了城内,守军拼死抵抗,反复争夺,战况激烈程度犹胜西罗。危急关头吴军援兵及时回军赶到,从后方攻击顺军,前后夹击,拿下城外山头,顺军稍退,得以暂时转危为安。唐通部两万人也开始对东罗发动攻击,因为要分心北边满洲兵随时来攻,所以他的主要任务是牵制东罗守军,切断山海关与关外联系,使其不能北逃,所以进攻势头不及其余几处,东罗的防守压力相对而言稍微小一点。但是对于吴三桂来说却丝毫不敢放松东罗防守,因为这是满洲增援及北逃的必经之地,性命攸关不容有失。要不吴三桂怎么连主关也不顾,亲率人马尾追唐通而来。唐通刚刚对东罗发动进攻不久,背后就遭到吴三桂亲率援兵的攻击,此部吴军是关宁精锐之精锐,而唐部乃明降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虽然吴军一共才七八千人,但是士气高涨,再加上主关和东罗城堡炮火猛烈轰击唐部,唐通攻击不利,人马损失惨重,只得撤至北面,一面继续对东罗骚扰式攻击,一面守住通道,防止吴军派人联络满洲(还是没拦住)。李过大军以骑兵开道,万余步兵手持长枪,随后列阵而上,喊杀声响彻云霄,杀奔山海关主关,主关上吴军不甘示弱,也发炮还击,而增援西罗之军也随后赶到,在关下与顺军激战做一团,吴军人少,所以直攻顺军大队一侧,等另一侧想回军来战,关上炮火已至,吴军再攻另一侧,如此几番,顺军死于炮火者不计其数,而吴军骑兵也所剩无几了。李过见山海关主关一时难以攻破,便命部队一部分继续与吴军骑兵纠缠,大部掉头回军,与刘宗敏合兵一处,再攻西罗,想先拿下西罗,再以西罗大炮来轰击山海关。西罗孤城支撑不住,眼看就要陷落。此时吴三桂增援东罗之精锐部队与主关援兵又及时赶到西罗,再次从侧翼向顺军攻击,攻北翼顺军及北翼守军也重新开战,一时间山海关方圆数十里地狼烟滚滚,喊杀声连天。四处烈焰腾空而起,史载“北山横面至海,二十余里,血雨腥风,白日无光”。此时此刻,吴顺两军已毫无战术而言了,谁更狠谁就占了上风。激战到天色已暗,双方都损失惨重,吴军虽占天时地利,但人数劣势无法弥补,死一个少一个。顺军虽大量消耗对方有生力量,但是没有攻破山海关各护城,西罗城头那面“关宁雄威”的大旗,仍高高飘扬在上。不过只要顺军以这方法持续作战,吴军是坚持不过明天午后的。这一点双方都十分清楚。
眼见天色已晚,李自成命令各部暂停进攻,休整人马,准备第二天一举拿下山海关。此时他已胸有成竹了。而吴军也已精疲力竭,损失过半,只能勉强守住各城,无法反击顺军。吴三桂更是焦急万分:如果明天满洲军还不来援,关宁铁骑就将全军覆没了。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5-8-24 19:17
满清该入关了,估计多尔衮就在等待李自成和吴三桂都打到精疲力竭的时候。
作者:
陶心 时间: 2005-8-24 20:02
叹啊,关宁铁骑最终用在了家门口的内战上。
李自成毕竟不是洪秀全,后者至少提出了个看上去挺邪乎的换汤不换药的精神纲领。想在阴曹地府,黄巢必然拍他肩膀、手指朱元璋道:老李啊,我们都得跟他好好学着点儿。朱元璋连连摆手:运气好、运气好!其实我们仨部队能耐都差不多。我那会儿,读书人一心排蒙。你们呢?读书人都急着攘外必先安内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4 20:45
原帖由陶心于2005-08-24, 20:02:30发表
叹啊,关宁铁骑最终用在了家门口的内战上。
李自成毕竟不是洪秀全,后者至少提出了个看上去挺邪乎的换汤不换药的精神纲领。想在阴曹地府,黄巢必然拍他肩膀、手指朱元璋道:老李啊,我们都得跟他好好学着点儿。朱元璋连连摆手:运气好、运气好!其实我们仨部队能耐都差不多。我那会儿,读书人一心排蒙。你们呢?读书人都急着攘外必先安内了。
大明太祖高皇帝远胜其余三人。论出身他是最低的,可成就最高,手段也最厉害。李自成若学到他一半,那么大顺太祖高皇帝的帽子是怎么也丢不掉的了。
作者:
陶心 时间: 2005-8-24 21:59
原帖由
赢任好于2005-08-24, 20:45:11发表
原帖由陶心于2005-08-24, 20:02:30发表
叹啊,关宁铁骑最终用在了家门口的内战上。
李自成毕竟不是洪秀全,后者至少提出了个看上去挺邪乎的换汤不换药的精神纲领。想在阴曹地府,黄巢必然拍他肩膀、手指朱元璋道:老李啊,我们都得跟他好好学着点儿。朱元璋连连摆手:运气好、运气好!其实我们仨部队能耐都差不多。我那会儿,读书人一心排蒙。你们呢?读书人都急着攘外必先安内了。
大明太祖高皇帝远胜其余三人。论出身他是最低的,可成就最高,手段也最厉害。李自成若学到他一半,那么大顺太祖高皇帝的帽子是怎么也丢不掉的了。
兄之言甚切。
那三个属于“教主”的料。朱元璋真正是领袖的能耐。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5 15:13
二十一日晚(不好意思,小弟没有调查清楚,一片石大战是十九日开始零星作战,二十一日顺军猛烈攻城,二十二日满洲介入,作战结束。在本文中是十九日开始,按小弟这样写下去变成二十日就结束了,所以把日子改正,纰漏之处请见谅了)对顺吴满三方(傍晚时分满洲军已经赶到)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时刻,谁抓住了机会,谁就将成为中华大地新的主任人,多尔衮料到了,吴三桂或许料到了,李自成呢?
山海关总兵府议事厅,吴三桂焦躁不已,背着手在大厅内走来走去,下属众将列于厅两侧,不安地注视着他们的长官,默默无语。虽然夜幕降临,但顺军对西罗、北翼的攻击却并未停止。到明日大规模的攻击一开始,两城肯定不保。一旦山海关失去羽翼,将直接面对顺军主力的攻击。而自己主力今日作战大部阵亡于西罗,虽南翼因距离较远一直未受攻击,保留了大约万余生力军,可一旦主城被围,只有调他们来救,那南翼也将不保。只有东罗,暂时还是稳固,“他娘地,明日如若满洲援兵不至,就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了”,吴三桂无奈的想。忽然有报:“北兵已至关外十五里,正围歼唐通部!”,吴三桂大喜:“快,速派使者!请摄政王速速进军!”。
同时,在顺军大本营内,灯火通明,李自成召集文武群臣正在举行高级军事会议。大帐内他高坐正中,文臣以宋献策为首,武将以刘宗敏为首分列两旁,只见李自成胸有成竹地说到:“胜负明日即可分明,今日虽未攻破山海,但吴军已成强弩之末,必不挡我军明日雷霆一击。朕有言,明日即可拿下山海关,望诸将奋力作战,不负朕所望。”。又道:“双喜,你今晚趁夜色命死士将北翼城墙下砖石卸下一洞,以火药埋之,明日一早引爆,此计若成北翼可下。李过,你今晚整军备战,明日一早与我再向山海主关强攻,午前拿下山海关。刘宗敏。。。”,傻大刘忙回答:“臣在,皇上吩咐,臣万死不辞!”,李自成看看他,说到:“今日作战,全因汝轻敌冒进,致使我军伤亡惨重,明日尔将本部交与朕亲自指挥,你自带两千骑兵配合李过强攻山海关。”,“领旨!”,傻大刘再不敢说什么,退了下去。李自成又说道:“朕料明日吴三桂必将破釜沉舟,拼死一战。成败在此一举,诸位万不可大意啊。”,众将纷纷回道:“皇上圣明”,“尊旨”,“皇帝爷爷高见!”。李自成微微颌首,面带笑容。他心里十分轻松:白天与关宁精锐重甲骑兵对阵,虽己方损失惨重,毕竟大大消耗了对手实力。吴三桂明天再没有那么多家底好拼了,明日护城一旦攻破,山海关四面受围,他绝对不会将几万人马留在城中中坐以待毙,定会出城反击的,那就正中自己下怀。以优势兵力结束这场战斗。
正想着,宋献策突然冒出一句:“皇上,唐通为什么不派人回来通报军情,莫非有变?”,此言一出,李自成这才意识到,与唐通的联系中断许久了。“嗨,肯定打了败仗,不好意思回来,就想等明天我们攻破山海关他再浑水摸鱼攻东罗,回来领赏!”,刘宗敏故态复萌,大声说道。李自成冷冷地斜了他一眼,说道:“就你打胜仗!”傻大刘顿时汗流浃背,连连道:“不是,臣失言,臣失言”!狼狈不堪地退回一边去了。李过看着他那样子,暗暗发笑,对李自成说道:“皇上,臣以为唐通本系故明降臣,不得已听命于大顺,此次作战不利,或许已经降吴。这此人本就反复无常,我军不可不防。”经他一说,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就是就是,降将靠不住啊”,“我说早该杀了他了”,“皇帝怎么叫他去攻东罗呢?里应外合与吴三桂跑了怎么办。”,“别说了!派他去朕自有主见,毋须尔等多言。”,见群臣质疑自己用人不当,李老大不禁有些恼怒,此事自己早就料到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叫他去攻东罗就是想放吴军一马。假如吴三桂想逃往关外,唐通那两万明降兵也是挡不住,顺水推舟而已,逼得紧了,兔子还咬人呢,何况是关宁铁骑。今日已经领教了对手的功夫,虽然硬顶也能打赢,可损失太大。吴军要是跑了,就可以提早得胜收兵,省得诸将为了那国公爵位和十万两黄金自己人和自己人干起来。他就是看出刘宗敏有窝里斗的意思,才当机立断罢了他的军权,以防不测。“朕真是聪明睿智,用兵如神啊!”他在心中暗暗得意。
“多派探哨前去打探,随时回报,诸将依原计行事。”,李自成威严的下令道,口气不容置疑。“朕感觉已乏,卿等可请安各自歇息去吧。”,他又说道。“尊旨”,诸人忙叩首然后鱼贯退出大帐,按他吩咐各自行事去了。此时已经是二十二日凌晨,距日出不足三个时辰。战争回像他想的那样,波澜不惊的结束吗?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5 16:12
原帖由
陶心于2005-08-24, 21:59:00发表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08-24, 20:45:11发表
[quote]原帖由陶心于2005-08-24, 20:02:30发表
叹啊,关宁铁骑最终用在了家门口的内战上。
李自成毕竟不是洪秀全,后者至少提出了个看上去挺邪乎的换汤不换药的精神纲领。想在阴曹地府,黄巢必然拍他肩膀、手指朱元璋道:老李啊,我们都得跟他好好学着点儿。朱元璋连连摆手:运气好、运气好!其实我们仨部队能耐都差不多。我那会儿,读书人一心排蒙。你们呢?读书人都急着攘外必先安内了。
大明太祖高皇帝远胜其余三人。论出身他是最低的,可成就最高,手段也最厉害。李自成若学到他一半,那么大顺太祖高皇帝的帽子是怎么也丢不掉的了。
兄之言甚切。
那三个属于“教主”的料。朱元璋真正是领袖的能耐。 [/quote]
达赖想学没有学成,李洪志小鳖三就更不用说了,以宗教起事成功的只有三国张鲁勉强算一个。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26 15:41
正像宋献策想的那样,唐通遇到大麻烦了,其实李过他们也没有说错,唐通确实首鼠两端,他本来就不愿意和吴三桂死拼命,装模作样比划了几下就退兵威远台,守住关外要道,想趁明天顺军总攻时东罗一旦回救他好捡个现成的便宜。若是吴三桂狗急跳墙,硬要从他这里冲出关外,他也万万不想死拼。敷衍了事算了。
要不怎么说唐通是倒霉鬼呢!二十一日午夜,他将两万人马安排好守住要道,正准备向顺军大本营通报军情时(报早了怕李自成强令进攻,这时候报,刚刚好),忽然手下探子飞马来报:“北面十里有大队人马正急弛而来,似满洲兵已到!”,唐通暗暗叫苦:“怕什么来什么,这些辫子兵可比吴三桂难对付多了”,硬起头皮命令:“准备迎战,来了多少人?”,“太黑看不清,但自海边至北山十二十余里,均有来军行军,估计满洲已倾巢出动。”,“啊!?”,唐通大惊失色:“我的妈妈呀,你为什么要把我生下了来?我这辈子算完了!”,忙不迭命令:“撤,快撤!从一片石原路回军,快报皇上知晓,满洲军来了!”。言毕带领数百名亲军带头往关内逃去。唐部本来就是明降军,对满洲军可是闻风丧胆,一听辫子兵来了,顿时两万人军无斗志,纷纷夺路而逃。
但是已经晚了,刹那间满洲军前锋趁夜色已经杀到,为首者是多尔衮同母弟豫亲王多铎。满洲军将部队分为几队,分头对唐部展开合围。此时顺军大本营相距太远,根本围觉察到异象。而攻北翼顺军正在一面装作进攻,一面热火朝天地挖地道,北翼守军疲于奔命,也都没有觉察。只有东罗守军看到有变,急忙回报吴三桂,这才有上回吴三桂的大喜过望。
在满洲兵的分割包围下,唐部或降或遁,一哄作鸟兽散。而满洲已将其部回程阻断,所有未降未死官兵,均趁夜色四下逃走,而唐通,虽然脚底抹油先跑一步,也还是没有躲过追击,经过拼死冲杀,手下死伤大半,才得以乘夜色得脱,回程之路一样断绝,无法退返关内了。他率余下的百余骑徘徊于东罗外二十余里的满洲军部队空隙中,想趁机会逃回关内。同时又想:“没想到鞑子竟倾巢出动,吴三桂联络了他们,李自成要完了,唉。”,他不禁叹了口气。
任好曾在前面叙述过:唐通乃是袁督师旧部,又跟随洪承畴参加过松锦之战,满洲的强悍善战,他一清二楚。三十年的的交战,鞑子兵在汉人心理上投下的阴影沉重而恐怖。“鞑子兵来也!”小儿夜不敢啼!以顺军的斗志和策略,即使面对面的作战,恐也难敌,更何况对方乘虚而入,偷袭作战?
解决了唐通部,多尔衮又命人将回关内的道路严密封锁,确信无疑之后,才放心的对手下众人说到:“闯贼怎能与我满洲铁骑相比,不堪一击!传我将令,大军向山海关继续前进!” 满洲军一直进到山海关外十里之外,异常情况发生了——山海关及东罗火炮正向己方方向不断轰击!
“停止前进!”
多尔衮下令大军暂缓进军原地驻扎。诸将无不莫名其妙,“因何停止前进?”,多尔衮同母兄武英亲王阿济格不解地问道。
多尔衮摇了摇头,:“李自成乃当世之枭雄。我太宗皇帝神威盖世尚且三围京师而不下,李自成一战而克,岂能小视?且吴三桂亦人中之杰,若与其同谋,以苦肉计引我等而来,岂非自投罗网?还是暂缓进军,原地固守,以观其变。”
多尔衮狡猾大大地,按兵不动,可把吴三桂急死了。
作者:
yubos 时间: 2005-8-28 11:49
其实崇祯也不能算一个很昏的昏君,在历史上也就一般般而已,只是有些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而已,若是让他当个小小的诸侯王可能还好些。可惜造化弄人,把他推倒了皇帝位置上,碰上的又是明末这样一个少见的乱世,以他的智商当然玩不转了,上吊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要是像宋徽、钦宗那样青衣侍酒那更惨!
作者:
扶楠 时间: 2005-8-30 17:19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08-25, 16:12:10发表
那三个属于“教主”的料。朱元璋真正是领袖的能耐。
达赖想学没有学成,李洪志小鳖三就更不用说了,以宗教起事成功的只有三国张鲁勉强算一个。 [/quote]
还有太平天国那个中不中洋不洋的东西……
另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自己顶自己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8-31 12:38
吴三桂二十一日晚得知满洲军已经抵达山海关外,大喜过望,随即派精骑急往满洲大营联络,催促其尽快进军。并吩咐守军向一片石方向开炮,想轰开唐通部为满洲军前进开道。身为山海关总兵,关宁铁骑的首领,对方的进军速度有多快,他再清楚不过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满洲军却久久不到,倘若天一亮,顺军再度发动攻击,己方必抵挡不住,山海关失守几乎成定局! 吴三桂急得直跳,顺便一遍遍的问候多尔衮的母亲他老人家!
派出的使者一趟趟的前往又一趟趟的回来,都只带来一个结果——满洲军在一片石停止前进,扎营不动! 并且说需他自己亲往面议,摄政王才考虑进军之事。
吴三桂非常明白这是多尔衮在逼迫自己投降,所谓面议不过就是把归降事宜落实到位。但是从另一方面想,只要满洲介入战斗,李自成明日必败。赢了这仗,以后的事不妨暂且放下,到时候再说。当务之急是赢这一战,保住山海关,保住他日后的本钱。
吴三桂再不迟疑,当机立断,下令全军保持戒备,做好战前准备。布置好后,大约四更时分,山海关炮声又响了起来,吴三桂在炮火掩护下率精骑飞奔出城门,火速赶往满洲军大营。 满洲方面, 如何使吴三桂不再幻想借兵之说,而是降服于自己,多尔衮早已成竹在胸,准备妥当了,就等吴三桂前来归降。
吴三桂一路上马不停蹄,不一会儿便来到满洲军大营,早有人报之多尔衮,多尔衮随即率洪承畴亲出大营,迎接吴三桂。回到大营中军帐,施礼毕后,多尔衮明知故问道:“吴将军深夜前来,是何用意?本王愿闻其详。”
吴三桂火烧眉毛,心下暗暗骂道:“狗日的耍老子,我来干什么你还不知道?”,表面上毕恭毕敬地说道:
“摄政王明鉴!只因闯贼做乱,致使我大明社稷乾坤颠倒,君父罹难。三桂此次前来,为请贵军入关,共灭闯贼!事成之后,当以重金厚土以酬,三桂绝不食言!”
“唔,此意当真?将军不会与李自成串通,想将我军围歼于山海关吧?”多尔衮不紧不慢,欲擒故纵。
吴三桂不觉一怔,心想这老小子狡猾得很啊。
洪承畴心知肚明,在旁回答道:
“三桂世受国恩,一心报君父之仇,与李闯不共戴天,怎能与其沆瀣一气?那样岂不是愧对君父,为天下耻笑嘛。”。说得冠冕堂皇。
吴三桂望着洪承畴,心想:“靠!你还有资格说这话?说愧对君父,为天下耻笑,你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口中却说:“洪大人所言正是三桂本意,望摄政王念三桂一片忠君爱国之心,速发大军助我一臂之力,共剿叛贼!”
“哦,将军忠君之心可嘉,本王并不怀疑。但将军既是真心请我军前来相助,又为何以火炮攻击?致使我军前进不得,啊?”,多尔衮一定是什么时候看过“猫和老鼠”,汤姆与杰克那一套学的炉火纯青啊。
“此事实属误会。顺军已将我山海关围得水泄不通,关外一片石也派人占据,以阻我联络贵军之路。三桂欲与摄政王联系,须用炮击退围城之军,方可前来啊。”
吴三桂忙解释,并观察对方一举一动,准备见招接招 。
多尔衮站立起身,靠近吴三桂,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
“尔明朝君臣,素无信义,我大清深受其害。将军欲立此盖世之功,本王念将军忠君爱国之心,亦愿发兵助之。事成之后,金帛土地之外,不知可曾考虑,将军自身将置于何地啊??”
吴三桂何许人也,多尔衮弦外之音岂能不知?,明确表示不降吧,恐多尔衮立马翻脸,若是他掉头就走,或是趁火打劫,与李自成两面夹击就坏了。降吧确实不甘心,自己还想做大明中兴元勋呢,难道像洪承畴那样做汉奸?想来想去,还是用些含糊言辞,能拖过去就拖过去再说。稍加考虑,答道:
“摄政王请听我言,三桂父子身受大明厚恩,今君父罹难,士庶同悲,神人共愤。三桂有闻,勇士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家而后国。今君父遭弑,三桂食君之禄,又岂有坐视之理?” ,大义凛然啊。
多尔衮只是默不作声。
吴三桂不管那么多,继续说:
“若如摄政王所言,先计得失而后行,则大事难成。眼下三桂集国仇家恨于一身,拼死杀贼报国而已,无想他虑,摄政王如此相问,置三桂于何地?”
多尔衮见吴三桂含糊其词,避而不谈归降,言词间又无懈可击,要马上谈及正式归降确有难处,便不再提及此事。
起身点头,将话岔开:
“然尔等明军与闯皆为是汉人,装束不辨,混战中难以区分。若致误伤则有伤两方和气,将军以为如何解决?”。 多尔衮也开始想具体问题了这就是说他也准备作战方案了。
多尔衮开始想具体问题。
吴三桂大喜,多尔衮动心了,第一关总算过了。其实他也在也想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说道:
“此事不难!我关宁铁骑为国为君复仇,可以白布缝于肩上,明日作战贵军见身披白布者即为我军,摄政王以为如此可好?”
“好!依将军所言。”多尔衮拍板定下方案,”我八旗铁骑趁夜色稍退十里,使李自成不知我军前来,明日将军先出关与李自成作战,待其无暇顾及关外时我军趁势出击,同时夹击闯贼,你意下如何?”
“好,一言为定!共灭闯贼。”吴三桂回答。
“一言为定!”多尔衮说。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悄悄地挂在他的嘴角上。
作者:
陶心 时间: 2005-9-1 12:22
再顶也。
洪承畴心知肚明,在旁回答道:
“三桂世受国恩,一心报君父之仇,与李闯不共戴天,怎能与其沆瀣一气?那样岂不是愧对君父,为天下耻笑嘛。”。说得冠冕堂皇。
洪奸奸讲话怎么老这么一语双关,哈哈。不过,这句话恐怕说的多亲王心中冷笑:你脸皮真厚,不但抢了吴老头的白,还等于将我的军,让我立刻把要他降的意思给顶出来。
然尔等明军与闯皆为是汉人,装束不辨,混战中难以区分。若致误伤则有伤两方和气,将军以为如何解决?”。 多尔衮也开始想具体问题了这就是说他也准备作战方案了。
呵呵,我还以为他又要细节上让吴三桂潜移默化呢……
精彩啊!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3 11:54
原帖由
陶心于2005-09-01, 12:22:41发表
再顶也。
洪承畴心知肚明,在旁回答道:
“三桂世受国恩,一心报君父之仇,与李闯不共戴天,怎能与其沆瀣一气?那样岂不是愧对君父,为天下耻笑嘛。”。说得冠冕堂皇。
洪奸奸讲话怎么老这么一语双关,哈哈。不过,这句话恐怕说的多亲王心中冷笑:你脸皮真厚,不但抢了吴老头的白,还等于将我的军,让我立刻把要他降的意思给顶出来。
呵呵,我还以为他又要细节上让吴三桂潜移默化呢……
精彩啊!
哈哈哈,本来想写“如剃发,与我八旗将士一体,则不致误伤也”,不过就太露骨了,陶心兄真聪明!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3 19:19
太阳升起来了。
山海关晴空万里,天气明朗,要不是关内外杀气弥漫,尸体遍布,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
这是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
山海关北翼城,突然间“轰,轰,轰”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在晚间被顺军埋下的火药被成功引爆,北翼城墙应声而倒,随后无数顺军沿缺口蜂拥而入,高呼“杀啊,杀”。吴军守军筋疲力尽,无力再战,北翼终于失守。与此同时,西罗亦因无力坚守,被顺军拿下,“关宁雄威”的大旗从西罗城头降下。一大早,李自成就赢了个早市。
山海关主关中,吴三桂正在作战前最后的总动员:
“今日之战,关乎关宁生死存亡,国仇家恨!(切,国仇家恨居然在后面),吾纵命丧沙场,亦杀此逆贼,报此不共戴天之仇!诸将畏死者,尽早离去;不畏者,与我一同杀贼!”
数万人异口同声:
“誓死杀贼,浴血杀贼!”,上下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这是关宁铁骑的生死存亡之战,人人皆知!
吴三桂将南翼,东罗守军全部调回,合兵一处,命令:“开关,迎敌!”
随着山海关上的炮声,吴三桂率剩余全部人马如潮水一般冲出关门,骑兵在前,马蹄铁甲的锵然撞击声回荡在空旷的一片石大地。后面跟着步兵及鸟枪兵。吴军虽面容憔悴,军容却丝毫不乱,一出城门即列阵,迎着顺军方向前进。阵列最后,一面大旗迎风飘扬,还是那面“关宁雄威”,只不过更大,更高。
吴三桂策马立于旗下,大喊道:
“将士们,闯贼杀我君父,掠我百姓,我等身为大明子民,誓报此仇!与闯贼拼一死战,胜则功勋盖世,流芳千古,败亦忠烈万年,后人景仰!成败皆在此一战,冲啊!”。
”
战鼓擂响,马蹄狂奔,尘土漫天,关宁铁骑马队在前,步兵在后竟然先顺军一步发起了攻击。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4 14:02
李自成起了个大早。昨日与众将一起拟好作战方案,心里高兴睡不着。(哈哈,我一高兴也睡不着),刚刚起来就听李双喜来报;
“父皇,我军已攻克北翼城!”,
大喜过望,正想好好表扬表扬,傻大刘也跑来了:“皇上,西罗城俺给你拿下来了!”。
他不禁大笑:“好,好啊,诸将作战同心协力,这才是我大顺之福啊,待拿下山海,回京后一一论功行赏!”。
李过也来了:“皇上,吴三桂全军以出关,将与我军决一死战了。”
李自成忙快步走出大帐,向山海关方向远远望去,但见吴军已经全部出城,正在布阵,一片人喊马嘶。
“吴三桂要出击,这是他自找的死路,哈哈哈!。”李自成大笑:“朕此次必定斩此贼,宣大顺之神威!”。“皇上英明!”,“皇帝陛下万岁!”的呼声中,李自成大声道:准备摆阵迎战!
刘宗敏、李过、李双喜等应声而去,各自指挥,列起了三层自北山至海边的一字长蛇阵,这是顺军常用战法,并以此法大破左良玉,孙传庭。
史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一片石,广阔的大地上,吴顺两军隔石河对阵,都是满眼血红,杀气腾腾。
李自成正想命令冲锋,谁料吴三桂居然抢先一步出动,关宁军在他的指挥下如潮水般冲杀而来,直奔长蛇阵南端蛇尾,此处距顺军大营最远,是最弱的一环,吴军想按昨天作战的经验,先吃这块再说。
哪个想到顺军学乖了,关宁铁骑杀到一百步的距离,顺军阵前的骑兵忽然向两边避开,背后的步兵挺起长枪,突入阵中的骑兵收脚不住,纷纷往枪上撞去,一时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损失惨重(像“勇敢的心”里面的场景,威廉。华莱士的办法好!),后继骑兵前进不得,冲击力大失,只得在原地以马刀乱砍。刚才撤离的顺军骑兵已经兜回过来,从吴军身后发动攻势,将吴军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急忙向石河对岸回撤。
李自成望着这一切,得意的对旁边宋献策道:
“今日三桂才知我大顺军威,战与不战,亦是死路一条!”
宋献策道:
“皇上圣明,但吴三桂似已将全部人马投入作战,丝毫不顾后路,为何如此倾巢而动?难道他还有什么计策?还有唐通,怎么不见他的回报?皇上宜早将此事查明啊”
“对,速派人去打探关外事宜,传唐通即刻来见!”,李自成忙吩咐道。又一面命令:“传令,越石河直冲吴军大营!”。
李过等人忙策动全军进发,越过石河向吴军发动攻击,千军万马并驰而来,杀气笼罩整个战场。
吴三桂看得清楚,大喝道:“盾牌掩护四周,鸟枪兵上正前方,骑兵速速退后,准备强弓防守四翼。”,在他的指挥下,吴军迅速布好二次战阵,在西罗损失了一半的鸟枪兵分五百人一队,又是三队而立 ,点火举枪,只等顺军往骑枪口上撞。
一瞬间,顺军骑兵越过石河呼啸而来,离吴军大阵不过一百步,马上顺军骑手扭曲的脸都看得一清二楚。吴三桂大喝:“开火!”,五百支鸟枪同时开火,一片烟雾腾起,五百粒铁弹射向迎面冲来的顺军骑兵疾射而去。圆圆的铁球,穿透对面一切可以穿透的物体,顺军骑兵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段话我好面熟!哦,是我上次形容吴军骑兵的话,唉,江郎才尽,江郎才尽罗)。
从马上倒撞下地的顺军不计其数,鲜四溅。 背后的骑兵继续冲来,将地上受伤的自己人又踩死不少,继续往前冲,刚好第二排五百粒铁球又射来,又一次穿透一切可以穿透的物体,又一次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不过一柱香的时间,顺军抢先进攻的部队伤亡殆尽,鸟枪兵厉害啊,所以说要发展火器。
但是,在吴军痛快淋漓地一次又一次以鸟枪齐射顺军的同时,顺军主力却已从南北两面越过石河,包抄过来,将吴军围在一片石中央,以三面合围的夹击之势,想在开阔的平原地带一举全歼吴军。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6 17:29
原帖由肃杀于2005-09-05, 2:28:56发表
终于到一片石了。
赢兄文中称李自成位皇帝,李自成当时还没有称帝吧。
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还在“成”的头上加了个“日” 改名为自晟。追封尊号到其曾祖以下。
小弟的文章里有啊?斑竹不注意看,要打PP!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6 19:29
吴三桂居中看得仔细,顺军三面席卷而来,意图包围。正面顺军虽被鸟枪兵十数次齐射杀伤过半,仍不要命似的往前冲,而且已经冲入弓箭射程,只听见“嗖嗖”的声音,铺天盖地的箭矢下雨似的落了下来,吴军虽有盾牌护住鸟枪兵,但仍无法将箭全部防住,已有部分士兵或死或伤,鸟枪齐射已经不连贯了。
吴三桂大喊:
“正面鸟枪退至左右两面,强弓手上前对射!三轮后骑兵准备冲锋,弟兄们,奋力杀呀!”。
在他的调动下,吴军重新布阵,弓弩手以强弓向迎面冲来的顺军骑兵射去,顺军也发箭回击,瞬间顺军已冲到吴军面前,弓弩手忙四散退后,关宁残余骑兵无丝毫畏惧,奋不顾身地迎头赶上,与顺军杀作一团。
此时其余三面也同时受到顺军攻击,吴军阵地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数倍于己的敌人轮番冲击下,仍然全力地坚守。缺口冲开又堵上,堵上又冲开,山海关下广阔的空地上,双方人马在拼死搏杀。。血肉纷飞,刀剑交击,人喊马嘶,烟尘滚滚。。。。。
李自成在远处高岗上注视着吴军的一举一动,看见吴军在劣势下仍然奋力作战,也暗暗叹服。又命令道:
“传旨,李过,李双喜率主力将吴军围住,刘宗敏以本部两千人自吴三桂左方直驱入其阵中,将其一分为二,使其首尾难顾。午时前结束战斗!”
刘宗敏昨日被削兵权,他也知趣,知道这还是轻的,所以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只是带着自己的两千人趁西罗孤军精疲力竭,独木难支时拿下了西罗。稍稍将功折罪了一次。今日自开战来自己就没有什么事,一直跟在老大后面看风景,猛然听见老大给自己这么光荣的任务,笑逐颜开:“是!皇上你就请好吧,臣这就去拿吴三桂的头!”,随即大呼:“上马,给我杀啊!”,拍马领着两千人直冲吴军左面而去。
左翼吴军本来已经对顺军连续的攻击深感吃力,突然间被刘宗敏的两千精骑直冲而入,猝不提防,坚守多时的阵地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字。刘宗敏领兵在吴军阵中硬是杀开了一道血路,其余顺军也一拥而上,吴军被分开成了两半,情势危急万分!
吴三桂一看已方阵地被冲开,顷刻之间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再也按捺不住,一声大喊:“亲军跟我来!”,自己一马当先,带领千余最精锐的护卫亲军奔向左翼,亲自去堵缺口,又想:
“混帐满洲鞑子!怎么还不出动,难道要我全军覆没吗?”
在吴顺两军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满洲军已经悄然无声地开进了山海关!
吴三桂留在关里的不到两千人马全数被满洲缴了械,山海关各处要害被多尔衮分兵扼守,满洲主力早就埋伏在了一片石右边燕山脚下。在吴三桂命令骑兵冲锋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站在山海关城楼了,这一切,吴三桂丝毫不知,李自成更是什么都不知道。
城楼上,多铎已经忍不住了:
“我军何时出击?吴三桂似已招架不住了。”
“再等等,我要让李自成再得些甜头,现在山海关已在我手,吴三桂就算全军覆没,李自成也奈何我不得。”,多尔衮不紧不慢的说道。
有约在先,多尔衮为什么不遵约?
多尔衮有其深刻用意。他对李与吴两方仍有疑心,所以在立盟时,就令吴军为前锋,若是真正作战他才出击,这是第一个考虑;第二个考虑是,吴三桂即使真同满洲联合,但联合非投降,他未迫使吴三桂投降,心中不甘,趁两方混战,他先拿下山海关,就立于不败之地,无论谁胜, 他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山海关控制在手中。
而且,这样做也有军事上的考虑,待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时,满洲铁骑突然出击,打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更易于解决战斗。
狡猾的摄政王!
战斗已经开始了两个多时辰,进入了白热化。李自成在远处的高岗上作出了给予对手最后一击决定:
“侍卫亲军投入作战!吩咐各军,以最猛态势强攻吴军,务必将吴军全歼于一片石!”
高岗上,随着李自成的命令,一万多最精锐的侍卫亲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战场,此时此刻,吴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再无力抵达这雷霆万钧的一击,阵地被冲得四分五裂,顺军将吴军分割开来,四面攻击,吴军虽覆灭在即,仍拼死战斗,但已经大势已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李自成在岗上远远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场战斗结束后,他将返回京师,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接下来进军江南,一统天下,大顺天朝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忽然,左右一阵骚动:
“唐通,唐通回来了。”
“嗯?”,李自成转头一看,唐通领十几个骑兵,正朝岗上飞驰而来,一行人狼狈不堪,而且神情惊恐万分。
“唐通?他的两万人马呢?他为什么这么慌张?”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8 15:32
唐通在关外徘徊了一晚,进退维谷。幸好天明时满洲军主力进入了山海关,留守要道的兵力不足,他才趁机夺路逃回关内,半路还是被截击,百余人的残兵败将如今只剩身后的十几人了。
如丧家犬般飞奔回来,惊魂未定的他见李自成大营扎在高岗上,立马往岗上赶,老远就喊: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满洲鞑子来了!满洲鞑子来了。。。。”
李自成隔得老远,根本没有听清楚他嚷嚷什么,怒道:
“喊什么!你怎么这时候才回报,东罗形势如何?”
“完了,全完了!皇上,臣的两万人全完了,满洲鞑子来了,我的天!皇上要快快迎敌啊,他们全军出动了,吴三桂身后有满洲鞑子!”。
惊慌失措下,唐通语无伦次。
“混蛋,说清楚些!”,李自成大骂道。不过他也听了个大概,满洲人来了,但是他还是有点侥幸心:“来就来,怕球,大不了一块杀!”
唐通见皇帝暴怒,打拉个哆嗦,定定神,把满洲军如何趁夜色倾全国之兵悄然而来,自己的人马如何全军覆没清清楚楚地说了一遍。
又道:“皇上,山海关已落满洲之手,形势万分危急,请皇上速速决断啊!”。
李自成听完唐通的话,面色铁青,沉默不语。其余人更惊讶万分,说不出话来。
“快召亲军,速速回撤!通知各将,后军先退,前军殿后,回石河组阵!抵挡鞑子,要快!”,李自成最先醒悟,马上下令,这时候他早把昨天说过的:“若满洲来,朕亲往击之”的话丢到脑后了。
战场上,各将闻令皆是一头雾水,本来马上就要解决战斗了,一下子来了这么个命令,都莫名其妙,不知如何是好。厮杀正酣,一时哪里能退兵?
此时本来晴朗的天气突然大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大风顺着燕山一路卷向海边。一片石四处飞砂走石,咫尺之间,不能辨物。(真的假的?有那么巧?)
史载:
“满洲蓄锐而不发,坐山海关按兵待动。值午时,突狂风大作,扬沙蔽天,咫尺莫能辨人;两军精疲力竭,不能再战,满洲乃发兵自阵右突入,一战而败李闯二十万大军。。。。。”。
一个时辰前,山海关上,多尔衮三令五申:
“无出击之令,诸将不得出战,全军不得越伍躁进,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又对多铎道:“关外闯贼残兵此时已回关内了吗?”
“刚逃回关内,估计再有一个时辰左右李自成便会知道我大军已到的消息了。”
多铎回道。
“好,注意战场形势,若闯军有回撤之像,那时便是我们出击之时了”。
不出所料,午时刚过,战场上顺军队伍突然间开始乱了,喊杀声大减,顺军后军已经有回撤迹象,同时大风刮起,尘埃满天,目不能视。
多尔衮岂能放过天赐良机,出击的时候到了。大声喝道:
“传令,全军出击!”
顺军在大风中艰难地后撤,个个都睁不开眼睛。吴军也莫名其妙:“怎么他们吃错了药了?”。
突然间两方只觉得大地在微微颤动,与此同时一种奇异的号角声在远处吹响,只听得马蹄声轰隆隆由远而近,伴随着:“呜哇!呜哇!“(满语 杀!)的喊声,直奔战场而来。顷刻之间,漫天尘土中,一路骑兵如从天而降,自顺军右侧外围直冲而来,几乎同时到达的是满天箭雨,直泻而落入顺军之中。登时人仰马翻,变成刺猥的顺军士兵不计其数。
先头骑兵瞬间已杀入了顺军中,后继万马奔腾,绵绵不短,不知究竟有多少人马。
顺军阵脚大乱,节节后退,时被打懵了,不知所措,有的尚未弄清怎么回事已被斩于马下。
顺军好不容易睁开眼,一边抵挡,一边望着对手——短衣窄袖,四面开岔,脑后发辫飞舞!
满洲鞑子——!
不知谁喊了声:“鞑子兵来了!”一时军心大乱,
“鞑子兵来了!快逃啊!” 一会话语便传遍了全军,后移演变成了大逃跑。前面正与吴三桂作战的顺军茫然四顾,跟着往后跑,骚动和混乱在顺军中迅速蔓延。战场的主动权顷刻间扭转了过来。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5-9-8 17:32
是两白旗率先杀入农民军的阵中.好象是多择和阿济格,就是他们击溃了李自成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9 15:15
原帖由5288123于2005-09-08, 17:32:22发表
是两白旗率先杀入农民军的阵中.好象是多择和阿济格,就是他们击溃了李自成
你怎么知道?你在场吗?:)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9-9 17:04
原帖由
赢任好于2005-09-06, 17:29:59发表
原帖由肃杀于2005-09-05, 2:28:56发表
终于到一片石了。
赢兄文中称李自成位皇帝,李自成当时还没有称帝吧。
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还在“成”的头上加了个“日” 改名为自晟。追封尊号到其曾祖以下。
小弟的文章里有啊?斑竹不注意看,要打PP!
确切地说李闯是在逃离北京前才正式称帝的。但山海关那会,军中称其为帝也很正常,反正这是迟早的事。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9 17:15
吴三桂身先士卒,与顺军力战多时,数次几乎丧命,手下的兵士越来越少,顺军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就在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突然发觉顺军包围圈往后移动了,正在纳闷地猛听见顺军大喊;
“鞑子来了,鞑子来了!”。
心中大喜:“终于来了!奶奶地终于来了!”顿时精神大振,对身边吴军将士喊道:
“弟兄们!援军来了,闯贼必败!给我杀出去啊!”
又命令擂起鼓,一马当先亲自统军向前直冲李过顺军主阵。
与此同时,另一路满洲军从山海关主关杀出,当先一人便是和硕豫亲王多铎,率军自顺军正面发动了攻击,一片石大地上到处是满洲“呜哇,呜哇”的喊杀声,夹杂着顺军“鞑子来了,快跑啊!”的哀号声。李过,李双喜等诸将的号令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十万人的部队土崩瓦解,纷纷夺路而逃。
吴军与两路满洲军合兵一处,追着顺军一路杀去,目标直指高岗上的李自成大营。此时顺军已经是分崩离析,毫无战斗力可言,““鞑子兵来也!快逃啊!”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雪崩似的溃败下来,大营的侍卫亲军已经被派往战场,李自成身边仅仅留下不足二百人,李过、李双喜远在战场,又各自领兵往四下里撤退,哪里顾得上他这皇帝。李老大这下傻了眼,忙下列:“快,快撤!传各军回救!”,可哪里传得出去,情况危急万分。
一片混乱中,只有傻大刘的两千人起了关键作用。
刘宗敏在吴军阵中杀得兴起,猛听见四面八方突然响起“鞑子来了”的喊声,然后就看见自己人的部队纷纷后撤,满洲军从右边一下子杀入了阵中,这下子他那蛮横无理的脾气又上来了,在马上大喊道:
“不准退!他娘地,不准退!给我顶住”。
顺手一刀砍倒了一名仓惶逃窜的顺军,又喊道:
“谁退就是这下场!给我杀啊”。自己带头就往满洲军方向杀去。
手下两千人看到权将军如此神勇,也是勇气倍增,迎头赶上满洲先头部队就是一顿乱砍,竟也被他们砍倒一片!
漫山遍野的顺军败兵中,只有他这手下区区数千人竟兀自不退,面对数倍于己的满洲军,居然也杀得难分难解,多亏了他们拼死抵挡,其余大队落败的顺军才得以逃命。
刘宗敏率军且战且退,抵挡着满洲军的进攻,稳住全军后阵,自己浑身是血杀气满面地在最后面压阵,一边杀一边还喊:
“狗日的,来啊!老子不怕!杀啊!”。
正当他杀得兴起的时候,旁边一名士兵突然惊叫道:
“权将军,快看,鞑子冲皇上那边去了!”。
“啊?!”,刘宗敏回头一看,一队满洲军直冲高岗上的李自成大营杀去,岗上已经乱作一团,后路几乎被切断了。
傻大刘大惊,眼前的战斗也不顾了,立即大喝道:
“快,快随老子去救皇上!他娘地,这些混蛋!打了败仗跑得比兔子还快,皇上哥都不顾了!”,一刀砍倒面前满洲军,掉转马头就往高岗方向冲去。
两千人(这时候只有一千多了)硬是从战场的最后的杀开血路,直奔高岗而来,此时满洲军已经攻到了岗上,李自成最后的卫队与满洲攻击部队也展开了交战,大顺皇帝进退不得。岗下如蚂蚁般的顺军潰兵争先恐后地逃过,而无一人上岗救援自己的皇帝。
关键时刻,我们的大英雄及时杀到,从后方对满洲军展开进攻,边杀边喊:
“皇上不要怕,俺来救你了!他娘的!杀!”
李自成看见刘宗敏浑身是血的在岗下不要命地厮杀,既高兴又惭愧,还有点恼怒:
“唉,最后还是这个缺心眼的最管用!为什么不是别人?朕又欠他一次!(为什么说又?),你喊什么不好,喊‘皇上不要怕’,朕怕吗?脱险后他不知道又要跟朕提什么无礼的条件了!”。
虽然这英雄的IQ差了点,而且个人素质也不咋地,但是此时此刻,我觉得他当得起这个称号!挽狂澜于即倒,摧刀锋于正锐!(不过感觉上还是有点滑稽,就像李铁牛招安后穿上官服,不是那个味!)。
在刘宗敏拼死救援下,李自成带着残余卫士(当然,没有忘记带上吴襄)撤离了战场,临走前吩咐留下的卫士:
“记住!一定要让权将军脱险,若他有何不测,你们提头来见!”
见皇帝哥安全地走了,刘宗敏放了心,掉头重新杀入战场。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满洲军接踵而至,似乎知道围住了一条大鱼。
原来多尔衮已从吴军那里接到消息,开始说围住了李自成,他大喜过往,要是一战断了顺军之首,那就太好了!后来又接报说刘宗敏率军将李自成救出,盛怒之下下令一定不要放跑了刘宗敏,死活都要!这才有大批满洲军放着其余顺军不追而赶往此处的结果。
见形势越来越危急,刘宗敏急忙指挥突围,哪里突得出去!满洲军里三层外三层将土岗围得水泄不通,见次情形,傻大刘心想:
“老子今天就要死在此地了!”
同时仍指挥残余顺军不要命地与前赴后继冲上岗来的满洲杀成一团,自己骑着马在乱阵中来回冲杀,所过之处,一批批满洲军倒下,我们的大英雄此时此刻宛如天神下凡一般,势不可挡!(也要英雄一回嘛!)
混战之中,冷不防一箭射来,正中刘宗敏前胸,护心铁镜被击得粉碎,巨大的冲力一下子将他从马上震了下来,刘宗敏坐在地上,还在惊愕间,第二箭又至,中左肩而且穿透了身体,巨大的惯性使他仰面而倒,箭头竟没入土中。旁边顺军奋力将他救起,正准备扶离,第三箭又至,跟在刘宗敏身边,李自成留下的几个卫士牢记皇帝离开时的吩咐,一下挡在刘宗敏身前,箭矢一下子竟然贯穿两人,当场毙命!
刘宗敏艰难地向来箭处望去,岗下大约五十步左右,一人手握长弓,端坐马上,身后大批满洲军已经摆开了进攻队形,有人惊呼道:
“他是鞑子的豫亲王!”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1 17:08
多铎亲率大军,将小小的土岗围得水泄不通。
跑了李自成,刘宗敏一定不能跑!他在岗下看了双方作战许久,见刘宗敏以寡敌众,挡者即死,心想:
“此人我满洲大患也”。
悄悄弯弓搭箭,对准他就是三箭射去,也是傻大刘命大,居然三箭都没有伤到要害。恼怒之下,对身旁大队士兵喝道:
“有取此贼者首级者,封牛录章京,爵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生擒者封甲喇章京,爵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
听者无不跃跃欲试,多铎大喝一声:“速促那!!(满语:冲!)”,近万人蜂拥而上,直奔土岗,确切地说是直奔刘宗敏脑袋而来。顺军残军拼命抵抗,岗上尸体遍布,血肉横飞。望着潮水般的敌军,刘宗敏长叹一声:
“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拔刀就要自刎!
关键时刻,自土岗西面杀出一支顺军,直冲满洲军,领头者蓝斗蓬白毡帽,竟然是李自成打扮!而且来军还齐声大喊:
“皇上来救权将军,皇上来救权将军!”
刘宗敏反应不过来:“皇上?他怎么回来了?”,自杀先放到一边,强撑着站起来,向来军望去。
多铎不明就里,见李自成回来救援,大笑道:“哈哈哈,这次不要让他跑了!”,分大半军队迎面赶上,包围顺军。自己也亲自出马,冲着那李自成而去,把岗上的刘宗敏暂时搁到了一边。
回救顺军是李自成的侍卫亲军,战斗力相对较高,看不出是刚经过大溃败的,与满洲军杀作一团。混战中,有百余人不知不觉中趁乱绕道从岗后杀上土岗,为首者直奔刘宗敏,高声道:
“权将军莫慌,我来救你!”,刘宗敏一看,原来是李双喜。
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奶奶地!救我干什么?皇上怎么亲自回来了?你们都是蠢材,怎么能让皇上亲自回来?”。
“嗨!权将军,那是假的,是为了引开敌军的,别废话了,快跟我杀出去!”
李双喜也不和他废话,拉起刘宗敏往自己马上一坐,掉头就走。一手正抓在伤口上,疼得傻大刘大叫:“哎哟!混蛋,你就不能轻点!”。
其余残军也跟着往岗下撤,因为满洲大队全去包围那“李自成”了,这一边人手不够,眼睁睁看着这票人杀出重围而去。
再说那头,多铎指挥部下团团围住那“李自成”的部队,又吩咐道:“一个都不要放走了!”
故伎重演,看准了阵中那戴毡帽穿蓝斗蓬的就是一箭,这回不偏不倚,中箭者应声而落马,四周满洲军一拥而上,争夺首级,七脚八手中,尸体四分五裂,因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的死了数人。
早有人将首级送上,还狂喜:
“这回老子不弄个梅勒章京,封个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当当怕是说不过去了!”,
多铎一看送上来的人头:面白无须,细皮嫩肉,看样子不会有二十岁。立刻明白上当了,马上叫道:“快,快回攻土岗,别跑了刘宗敏!”,领头就往土岗赶。
那里还有刘宗敏的影子,毛都没有一根!岗上除了层层迭迭的尸体和重伤未死者此起彼伏的哀号,别无一物。
多铎呆了半天,心想:这回西瓜芝麻全没了。
猛回头望着仍在远处拼杀的顺军,恶狠狠地喊道:“一个不要留,全给我杀光!!”。
作者:
扶楠 时间: 2005-9-11 20:08
嗯,写的很不错,就是格式有点乱,任好兄下次把格式稍弄整齐一些。
“早有人将首级送上,还狂喜”,感觉狂喜的主语不明,虽然能明白意思,但要严格一点来看的话,确实需要改一下:P
还有“封个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当当”,这句很俏皮,就因为前面的词太长了,一时没想通当当是什么意思,差点就要问任好兄了,忽然明白了,哈哈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1 20:26
原帖由扶楠于2005-09-11, 20:08:42发表
嗯,写的很不错,就是格式有点乱,任好兄下次把格式稍弄整齐一些。
“早有人将首级送上,还狂喜”,感觉狂喜的主语不明,虽然能明白意思,但要严格一点来看的话,确实需要改一下:P
还有“封个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当当”,这句很俏皮,就因为前面的词太长了,一时没想通当当是什么意思,差点就要问任好兄了,忽然明白了,哈哈
可以理解公主,俺的文笔自从上次轩辕服务器出了点问题,丢失部分手稿后就有点思路不通了 ,我会慢慢改的。谢谢您指点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9-11 20:29
原帖由
赢任好于2005-09-11, 17:11:38发表
原帖由扶楠于2005-09-11, 11:06:11发表
晕……以为又更新了
快写!:P
得令!公主下次留言要超过二十五个字啊!
还有,记得叫俺“任好兄”,不是“赢兄”,叫“赢王殿下”也行!
赢兄何必如此呢
这样称呼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啊
顺便再问一下
写这篇文章的材料
主要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1 20:39
原帖由
冰祁步于2005-09-11, 20:29:57发表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09-11, 17:11:38发表
[quote]原帖由扶楠于2005-09-11, 11:06:11发表
晕……以为又更新了
快写!:P
得令!公主下次留言要超过二十五个字啊!
还有,记得叫俺“任好兄”,不是“赢兄”,叫“赢王殿下”也行!
赢兄何必如此呢
这样称呼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啊
顺便再问一下
写这篇文章的材料
主要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quote]
明史和清史稿。明朝宗室表,明季北略,怀陵逆贼略,还有党人碑的甲申遗恨。 凌王何出此问呀?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9-11 20:58
关键是想考究一下也写出一篇历史小说
之前需要多少的准备工作
莫非赢兄对这些史料都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1 21:04
是的是的,准备写的时候就看了很多了。主要是自己喜欢。
史书以晋书为最有趣,读来其乐无穷。而以明史最沉重,表面上冠冕堂皇,细读之后只觉得阴风阵阵,满纸冤魂!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2 16:29
好,让我们先把这文章放一放,说一说我的家史,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我从小就聆听无数遍的故事吧(大多数是我祖父在我小的时候给讲的)。
民国五年(1916),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南方约五十公里,一个叫“正红旗头景”的小屯子,我祖父维海公出生于一户姓“辉发那拉”的满族平民家庭,有兄弟三人,祖父最幼。当时清朝已亡,迫于严峻的民族形势,关内外满族都改了汉姓,我家亦不例外(至于姓什么我就不说了)。而且由于朝廷每年定额的钱粮也没有了,生活日益艰苦。
我先祖世代为八旗旗兵,自清初就驻防在关外重镇——黑龙江将军驻节地:瑷珲城(今黑龙江黑河市),父死子继,军职代代相传。我高祖布图公,曾祖勇清公均出生于此。先后袭祖先之位,为正红旗世袭旗兵。此时也失去军籍,成为平民了。
民国元年(1912),在瑷珲正红旗原牛录章京某某公(也是辉发那拉氏)的带领下,为躲避民族迫害(呵呵,用词不当,但是是实情),正红旗牛录三百旗兵加他们的家眷共两千人自瑷珲出发,长途跋涉五百余公里,最后在今伊春市东南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定居下来,这就是我祖父的出生地:南岔。但是私下里我们全屯还是叫它:正红旗头景。
下面是我远祖的一些事情: 关内八旗早已经失去了祖先那种纵横天下的气势,关外却不一样。黑龙江,吉林,奉天三将军府所辖旗兵,世代镇守满洲“龙兴之地”,责任重大。又加上内外环境影响原因,所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自顺治帝起,历七代皇帝,一直到咸丰帝,无论关内局势如何,关外八旗从不间断轻易调动入关,而是牢牢控制着满洲故地及东蒙古。其间两次雅克萨之战,以及与准噶尔蒙古数十年的交战,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而瑷珲八旗,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因为他们处于最北边,防备的是随时随地可能南下的罗刹老毛子,长期保持一万五千人的全额兵员,装备精良(相对而言,其实无非就是些强弓重甲,加一些大炮)。
自两次雅克萨之战,老毛子吃了亏后,虽然老实了一阵子,但是贼心不死,无时无刻不在想卷土重来。奈何当时清朝国势强盛,瑷珲八旗又严阵以待,一直没有机会。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粤匪乱起,咸丰帝刚刚即位,手足无措。关内八旗绿营久疏战阵,一触即潰,江南半壁转眼即失,而曾,左,胡,彭此时尚未出山,朝廷几无可用之兵。无奈之下,咸丰帝下诏将两百年未曾调动入关的关外八旗调动入关抵挡粤匪。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处旗兵先后奉诏入关,与长毛作战。而瑷珲八旗也被数次抽调,最后只剩五千五百人,勉强防守北疆。六世祖(惭愧,年代久远,祖宗之名已散秩)未调入关,仍驻防瑷珲。
到咸丰八年,老毛子见清朝驻防兵力不足,防守空虚,国内又烽烟四起,朝廷顾此失彼。趁机大举蚕食侵占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剩余瑷珲八旗虽英勇作战,但由于寡不敌众及朝廷的腐败无能,北方大片国土被老毛子夺取,瑷珲城也变成了最前沿的要塞。我高祖布图公大约就在那时候出生在瑷珲。
后来四十年,北方大体无事,即使甲午,乙未之役,也只波及辽吉,黑龙江及沿江各地很是平静了一段时间,曾祖勇清公大约在光绪十年出生于瑷珲。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到了整个瑷珲城!高祖因此以身殉职,那就是庚子年老毛子火烧瑷珲城!
先到这儿,下次接着说。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3 20:29
原帖由扶楠于2005-09-13, 18:39:04发表
加油填坑。
原来嬴兄祖上还有这么惨烈的经历……
呵呵呵,会的。先把我的家史说完哦!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3 20:35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9-13, 18:53:01发表
黑龙江省伊春市——我家就在那里,原来这里是赢兄弟的祖籍啊,不过我的祖籍在山东
呵呵呵,客居地而已,伊春市南岔区。建昭兄是伊春的么?
其实祖居是黑河市(瑷珲)。
后来我祖父成年后又辗转了几处地方,这在小弟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说到的。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3 21:36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国变。
起因拳民愚昧无知,于京师及北直隶各处兴邪教,杀洋人,朝中皇室及大臣们出于各种不同目的亦或明或暗地支持他们。终酿成大祸: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太后与皇帝及大臣们仓惶出逃,中华大地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与此同时,老毛子在东北三省单独挑起事端。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俄中开战,驻远东俄军先是制造“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两大惨案。后又于七月向瑷珲城大举进攻,瑷珲驻防八旗在黑龙江将军寿山,瑷珲副都统凤翔的带领下奋起抵抗。这里我们要好好的说说寿山和风翔:
寿山,满洲正白旗,袁佳氏。江宁将军富明阿之子,明兵部尚书袁崇焕八世孙。生于瑷珲,自幼好学。光绪八年,富明阿病故,寿山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补用郎中候补员外郎,居官北京,“折节读书,欲以功业自奋”。
光绪二十年参加甲午之役,屡立军功,充任阵边军步兵统领。其弟永山亦英勇作战,以致战死。
光绪二十三年,为镇边军统领。
光绪二十四年,为瑷珲副都统。
光绪二十五十二月,任黑龙江将军。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沙俄20万大军水陆并进,犯我疆域。一路由伊尔库茨克侵蒙古;一路由斯特列津斯克入呼伦贝尔,一路顺黑龙江而下取黑龙江城(瑷珲)。半个月内,呼伦贝尔、瑗珲等地均被俄军占领。北大岭失守后,俄军长驱直入。在北路瑷珲城保卫战中,由于沙俄不断增兵,清军寡不敌众,七月初,瑷珲失守,凤翔战死。
身为黑龙江将军,封疆大吏,瑷珲沦陷之时,寿山自责“疆土不保,负罪甚深”。当逼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的俄军致函寿山,要求商议停战,寿山乃遣同知程德全往商和议,而自守”军覆则死”之义,命妻及子妇先自裁,他自己手写遗书,“犹惓惓于垦政”,并致书俄将领,嘱勿戕民。然后,具衣冠,饮金,卧柩中,不死;呼其属下以枪击之,部下不忍,手颤机动,弹出中左胁,犹不死;更呼部下击小腹,仍不死;呼益厉,又击之,气始绝,年四十岁。
寿山死后,清廷先是诏责其擅开边衅,部议夺职。后来,总督徐世昌奏请复官,乃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附祀富明阿祠。
民国十七年,寿山将军逝世28周年之际,齐齐哈尔人民在龙沙公园建立一座“寿山祠”以纪念这位反侵略战争的爱国将领。
风翔,杨桂氏,字集庭,吉林永吉县人,祖籍云南。 光绪二十五年年十二月从阿勒楚喀副都统任上接替寿山,到瑷珲任副都统、邦办、镇边军大臣。时年老将军已六十一岁。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 ,沙俄数路大军,水陆夹击,扑向瑷珲城。风翔以他61岁之躯,亲临头道沟阵地,指挥战斗,分三路拒敌。
瑷珲失守后,风翔率清军退守二龙山阵地,重整兵马,全力扼守。“风”字帅旗一直在阵地前猎猎飘扬。在二龙山阻击战中,风翔指挥清军“以战为守,相持累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后来,由于敌人援兵潮水般地涌来,二龙山阵地被炮火炸得满目焦土,无险可守,清军再撤至北大岭,在最后的战斗中,风翔身被数创,又失血过多,壮烈殉国!
由于凤翔率领将士拼死阻击敌人,为逃难的老百姓赢得了逃出虎口的时间,
风翔死了,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千千万万妇女儿童的生命。
宣统元年,清廷追封凤翔为“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并将事迹载入史册。凤翔英名,千古永垂。
我高祖布图公,就是在跟随风翔老将军抵抗沙俄入侵瑷珲的战斗中为了保卫国家,以身殉职。而且尸骨无存!
战后朝廷抚恤阵亡将士家属,我曾祖勇清公以忠烈之后的身份,十七岁就继承了祖先的军职,仍入正红旗满洲为旗兵,驻防原瑷珲城。据我祖父说,他幼年生活困苦不堪,家无积蓄。可他曾听我曾祖说起,承荫入军职之时,朝廷的抚恤金,可供我家添置土地三十亩,马两匹,并起青砖瓦房一座,生活富裕。这都是我高祖用生命换来的呀!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4 15:29
高祖死后,曾祖承荫入继军职,自光绪二十七年到民国元年,十年间生活平静,其间他娶妻生子,我大伯祖,二伯祖先后降生。由于朝廷地抚恤及每月有旗兵定额的钱粮,日子过得不错,在瑷珲当地算中等人家了。(比老舍先生家强哦,他父亲也是正红旗,在庚子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时阵亡在北京的。看他后来的书里描述好像没有好多抚恤,所以生活艰难。)
宣统三年八月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半年后清帝退位,满洲结束对全国268年的统治。作为满族民众,我家又造打击——
上次说过:为躲避民族迫害(呵呵),民国元年,正红旗辉发那拉氏三百户全族迁移到了伊春。土地和房产是带不走的,也买不掉,那时候瑷珲到处是汉人气势汹汹地打砸满人住处,抢夺钱财。惶惶中我曾祖带着家人随族人离开祖宗居住了多年的瑷珲城,临行前只带了不多的现银及衣物,其实就等于是逃难去了。
长途跋涉到了今伊春东南,因为那时候东北还是人烟稀少,大片的土地荒无人烟,没有开发。全族看到此处这儿没有很多的汉人,又有大片空地。依山傍水,地势平整,适合鱼猎耕作,就定居下来,重建家园。
曾祖勇清公依靠不多的钱物,重新建了简陋的住房。又带领曾祖母及刚刚十岁的大伯祖,不满七岁的二伯祖在屯外与族人共同开垦荒地,其间艰辛,非言辞能表!尤其二位伯祖,未能享童年之乐,以如此幼龄而承如此重担,岂以“辛酸”二字能概乎?
后分到五亩地,种植了玉米,高梁等,再加上冬天与屯中族人进山围猎,我满洲骑射之风得到充分发挥,多有捕获,两三年后,家中生活条件慢慢改善,必需品渐渐齐备。尽管生活依旧艰难,比不上在瑷珲旧时,但也不是刚到伊春时那种“举家缺衣少食,人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了。
民国五年,我祖父出生。曾祖中年得子,欣喜万分,百日后依满洲旧俗为我祖父取名“维海”,实盼我祖父能继承先祖雄风,有重振家门之意,维系四海之心。盼子成龙,溢于言表!
祖父冲龄之时,便已开始承担部分劳作,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是江南水乡的常见情形,其实只要把诗中的农作物改一下,便是我祖父童年时最好的生活写照了。
待到年纪稍大,曾祖就开始有意识地带领他在冬天时进山围猎,这也是我两位伯祖曾经的必修课。记得我小时候,祖父年事已高,平常寡言少语,不爱说话。但只要我一问起他年轻时的打猎故事,便一反常态,神采奕奕,可以不间断地说上个把小时。我想,这段往事已经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了!
当时兴安岭一带全是原始森林,树木参天,人少而兽多。每年冬季,正红旗头景都要组织族中青壮年进山围猎,这也是全屯一年一度的大事,因为要熬过隆冬,就全靠这次的收获了。
民国十四年(这是祖父亲口说的,可见记忆之深),八岁的祖父第一次随曾祖,二位伯祖及族中各家男子进山围猎(呵呵,满洲男子成熟得早,顺治帝,康熙帝都是十一二岁大婚,不满十五就有子了。八岁进山围猎一点不希奇)。时隔七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祖父在世时,当我每每问起此事,年近八旬的祖父依然能将当时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令我羡慕万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4 21:00
原帖由5288123于2005-09-14, 16:27:41发表
赢兄祖上怎么会如此清苦.不可思议啊.....关外满人的生活还不致如此吧
兄有所不知,辛亥前还是不错的,民国后屡遭变故,几与赤贫无异了啊。
当然比不得兄台家在关内的日子了啊。何况还是上三旗的,成份就不一样啊。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4 21:06
原帖由fengxv于2005-09-14, 20:08:31发表
没明白赢王为何要插叙家史,下文会交代吗?期待下。
东王大驾光临,小王受宠若惊啊
您忒急了点啊,我插叙这段是为了群众们看我的文章时不至于产生厌倦感。
写点新鲜的,来感谢长期以来支持我的兄弟姐妹们啊。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5-9-15 00:00
呵呵.看赢兄这么一写把我的兴趣也引发出来了.可是文笔欠佳要仔细考虑下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5 16:14
此后数年,祖父年岁渐长的同时,在曾祖带领下,渐渐学会了各种田猎耕种的方法,成为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劳力(我大伯祖在同族人带领下已远赴佳木斯,给人做工去了,此时业已在异地成家)。但祖父也是因为家贫,没有读书的机会,只是在曾祖及同族长辈那里稍微学得了点日常文字,仅此而已。
民国二十年春的某天,由于操劳过度导致积劳成疾,四十七岁的曾祖与世长辞,身后只留下了微薄的田产及积蓄。其时祖父刚满十五,便以成人的身份与二伯祖一起料理了曾祖的后事后,共同承担起了赡养曾祖母,并操持家务的重担。
祸不单行,这年“九。一八”,倭寇侵占东北,关外数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黑龙江省这时候有原东北军将领马占山领导的抵抗力量,更多的是一些趁火打劫的“胡子”,他们占山为王,借“抗日”的名义,四下劫掠。伊春背靠兴安岭,我家的屯子更是就在山脚下,自民国二十年东北沦陷,“胡子”及所其他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就经常进村公开抢劫,正红旗头景几经劫难,几乎成为废墟,我家也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家徒四壁。
次年,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在佳木斯的大伯祖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我祖父及曾祖母与二伯祖接往佳木斯,住了半年,全家又迁往望奎县,又住了一年,再迁往青冈县,这才定居了下来。在不断的迁移中,我家尝尽了奔波苦,流尽了辛酸泪。
民国二十四年,祖父二十岁,已到了成婚的年纪,可家中一贫如洗,哪里有钱置办婚事。祖父无奈中只有外出给日本人扛活,当劳工,以养家并赡养曾祖母。此后十年,祖父奔波于东北各省,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并几次险些丧命于日本鬼子之手,用“身无立锥地,命似蓬逐风”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民国三十四年“八。一五”,东北光复!祖父的命运得以改变。次年春,东北民主联军土改队进入青冈,实行“土改”,我家也分到了田地及生产资料。三十岁的祖父第一批加入农会,工作认真积极,深受联军领导及乡亲们的信任。在次年十月,更是光荣的加入了民主联军,成为了东野十纵二十八师的一名战士,在解放军名将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指挥下,先后参加了抚顺及北满剿匪、三下江南、夏季攻势等战役战斗。
在辽沈战役之黑山,大虎山阻击战中,东野十纵奉命对国民党精锐部队“廖耀湘兵团(内含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二:新一军,新六军)”实施阻击。 已升为班长的祖父与全纵队一起,坚守黑山,大虎山一线阵地达三天。祖父全班共十三人,阵亡即达八人,余者皆负伤。一班如此,可想全纵队伤亡之大。其间数十次击退国民党军包括整营`整团规模的进攻,最后全歼廖耀湘兵团(这一段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有详细的描述),这一仗对于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战后祖父被授予“东北解放荣誉勋章”,背面还刻着:“林彪赠”的字样,这勋章至今仍保存在我家,而且将世世代代保存下去。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5 21:42
原帖由asky于2005-09-15, 16:40:08发表
历史帮助赢贤兄家完成了由封建地主阶级向光荣的无产阶级转化的过程.
是下级军户兼自耕农,呵呵。不是封建地主阶级哦。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6 12:39
原帖由冰祁步于2005-09-15, 22:25:37发表
原来赢兄是满清异族
怎么突然想起来写起家史了
我以为呢对于这一块
兄台应该从祖、父两辈中言传身教了很多
几乎可以在写一篇完整的家族史了
当然内容可以在丰富一些的……
凌王高见,八过小王不准备长篇大论地写了,这一篇题外话最多写个五六千字就收笔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7 13:23
原帖由白手违命于2005-09-15, 22:33:58发表
赢王家史辛酸,如此光荣的满清家史应该单独另开一帖,使我等好好瞻仰下
另开一帖就有点哗众取宠了,白王见谅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7 16:33
东野十纵在辽沈战役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祖父入一三九师四一六团,升副排长,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4月,随大部队向江南进军。
7月,渡过长江参加宜沙战役。升排长。
9月,参加大庸战役。
10月底,四十七军军部和第一三九、第一四一师主力在军长曹里怀的带领下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参加向川黔进军作战。
祖父调一三九师师直警卫连,担任解放军有名的独臂将军:四十七军副军长晏福生将军的警卫连长,驻扎湘西辰溪。
晏将军率四十七军留守人员,在现张家界,吉首,怀化等地展开著名的湘西剿匪作战(前些年有很多电影电视再现了这一往事)。
1950年1月,第四十七军主力奉命返回湘西,汇合留守人员,执行剿匪建政任务。祖父仍归本建制,回四一六团担任连长。经连续作战一年多,终于消除了祸害湘西百年的匪患。(此次剿匪胜利后祖父又获: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勋章一枚,亦保存在我家)
至今在湘西沅陵,辰溪两县还立有“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八百余名东北男儿的忠骸因此永远长眠在离家乡数千里之外的湘西大地上 。
百战生英风,五溪流水凝碧血。
千秋留浩气,九岭白云寄丹心。
------辰溪-湘西剿匪胜利公园正门对联
1950年3月,祖父在吉首泸溪县奉命带领一个班配合地方政府催收秋粮途中,在沅江边一个小村子遭遇百余名土匪袭击。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十几人的解放军和数人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被包围在江边一个小山包上,根本冲不出去,情况凶险之及。幸好傍晚时分驻扎在附近看守交通线的友邻部队在巡逻途中听见江边枪声激烈,及时增援,祖父才幸免于难。数十年后,在跟我说起这段往事时,祖父仍声称:万幸,万幸!(如果此次祖父阵亡,那也就没有我在这里长篇大论地写文章了,万幸,万幸!)
1951年2月,四十七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祖父年已三十五,经组织批准,与另外三百多名年纪大的军人一起集体就地专业,分配当地政府及军工企业工作。祖父分到粮食系统,自此后二十八年,祖父一直兢兢业业的尽职于本职工作,直到1979年离休。
此后祖父的生活波澜不惊,在“文革‘中也没有受到冲击,平平安安生活。我父于祖父转业后次年出生,为独子。祖父离休前两年我出生,再五年我弟出生。我们父子三人完全没有继承先祖的烈烈雄风,都是文弱书生一个,这也让祖父他老人家稍有不满,呵呵。
与青年时代的苦难相比,晚年的祖父怡然自得,含饴孙辈,尽享天伦之乐。他自己也说“从来没有想到会活到八十,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生活。”,但是这也是他经过无数的艰辛换来的,受之无愧!
1979年,在离开故土三十三年后,祖父携祖母回到了青冈老家。曾祖母已于1956年故去,大伯祖也于1973年去世。家中只有二伯祖夫妇及我的两位堂姑。家乡景色依旧,祖父已两鬓染霜。与二伯祖兄弟见面,二人均唏嘘不已,都说想不到兄弟间还有机会见面,真是曾祖在天之灵庇佑啊。
本来祖父兄弟还想趁此机会前往伊春及黑河,探访祖居地。后来由于二伯祖身体欠佳,便约定再过得几年,等我稍长一些,将我带回东北,一同前往,以祭拜先祖。
1982年,本来是要前往东北,可此时我弟出生,事情又推后。次年,二伯祖便离世,从此以后探访祖居再无可能。此事也是我祖父晚年一大憾事,常耿耿于怀“要是79年去了就好了”。
1989年,祖母去世,祖父从此精神不振,除了在讲幼年故事及军旅生涯时外,几乎不多说话,沉默寡言。又七年,祖父无疾而终,春秋八十又一岁也!
先祖雄风,后世敬瞻,永慕无穷,白山黑水,列祖列宗之肇,呜呼!其慕与慕也!——辉发那拉氏后人 敬慕先祖也。 《完》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7 20:32
原帖由5288123于2005-09-17, 16:36:41发表
原来赢兄的祖上跟着GCD走的哦.....呵呵..
难道兄台祖上是跟GMD走的吗?.........呵呵呵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8 13:27
原帖由冰祁步于2005-09-17, 22:04:12发表
跟着GCD好啊
解放后好歹也是个开国功臣之一
到了现在的话就是所谓的离休干部啦
那待遇可就好的没话说了……
离休干部也分三六九等啊,呵呵。
家史讲完,下面继续“甲申之旅”。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19 11:57
李双喜夹着傻大刘,一溜烟似的赶回永平。刘宗敏是救回来了,只是他带去救刘宗敏的人马与刘宗敏自己的两千人能够跟着回来的不到一千,其余全让多铎包了饺子。
永平城县衙,李老大仍旧惊魂未定,连连下令:
“鞑子是怎么来的?我军为何竟然一见其面就兵败如山倒?尔等速速布置防守,万不可使鞑子再攻永平。前去再探,看他们有没有追击?再看看权将军救回来没有?”
诸将唯唯诺诺,心想:“靠!刚打败仗,又布防再战,兵无斗志,还战个屁!你有本事你来啊?”。踌躇间,李过上前答道:
“皇上,永平城小,不易防守。我大军新败,为稳定人心,臣建议速速回军京师,会合留守军队,整顿兵马,再与鞑子决一胜负是为上策”。诸将急忙齐声回答:“臣等皆是此意!”。
李自成如何不知队伍新败兵溃如山,将无战心,军队已经失控的情况?,只是由自己亲口说出来那也太损“大顺皇帝”的威严了,谁不想早一点逃回京师?于是就坡下驴:
“嗯,诸将皆是此意,朕应允便是。等有权将军的消息后,即刻退回京师!”
话音刚落,“皇上圣明”,“万岁万万岁”的呼喊声立马响起,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如释重负。那情景竟如同人人中了五百万两的彩票一样,欢声笑语不断,不知道的还以为刚才是打了个大胜仗呢!
正在此时,门外有人来报:“太子殿下将权将军救回来了”。李自成大喜:
“快,快叫他们进来!”,话音未落,只见李双喜扶着傻大刘,从门口进来了。
“皇上!皇上!臣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人还在门外,刘宗敏那大嗓门就叫开了。李自成看着刘宗敏满身是血,尘土满脸的样子,百感交及,忙迎上去扶住他,激动地说:
“爱卿,爱卿,今日若不是卿舍命相救,朕已异世为人矣!爱卿忠君之心,可昭日月!”,“嗨,皇上说哪里话,俺们跟着皇上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要是皇上都没有了,那还过个鸟啊!”。刘宗敏口不择言。
“爱卿说得对!”,李自成一反常态:“朕有愧于爱卿,朕在此向卿赔罪!”说着就朝他鞠了一躬,刘宗敏大惊,忙叩首道:“皇上这怎么使得?”。
“使得!今日朕危难时,只有爱卿奋不顾身前来营救,因此险些丧命,朕铭记于心,永不敢忘。朕岂是忘恩之人?然危难时,除爱卿孤军前来外,更有何人曾前来救驾?朕说爱卿乃第一忠君之人,受之无愧!至于其余诸人---哼!!”,说完用眼角扫了一圈站在一旁的诸将。
诸将以为皇帝安然无恙,退回永平后又没有提起此事,都以为此事不了了之了。刚才几乎是逼着老大亲口下令撤退,还大声欢呼,兴高采烈。猛的听见皇上提起众人争相逃跑,无人救驾以至自己差一点儿没命的事,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顿时个个冷汗直冒,浑身发抖,不由自主全部跪了下来,连连叩首:
“皇上,皇上,臣等死罪,死罪!请皇上处置臣等!”捣蒜般磕头不止。
“行了,行了。尔等皆是我大顺良将,朕不忍加罪。朕幸而无恙,此事就此不再追究。但尔等应以此为戒,以忠君为本。目下应速速整顿兵马,撤回京师,如再有差池,二罪并罚,决不姑息!”。“是!”诸人忙齐声回答,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门外,忙不迭的执行命令去了。
李自成借刘宗敏之手狠狠地出了口鸟气,见众人再不敢忤上,深感得意。又回头对刘宗敏亲切地说道:
“爱卿有何要求,尽管道来。朕但可办到之事,无不应允!”
“皇上,臣没有别的要求,此次作战,本可大获全胜,可恨那吴三桂勾结鞑子,偷袭我军,致使大顺遭此大败,皇上也险遭不测。现而今此贼家小均在我手。臣只有一个请求:回去抄了他家,再杀了他全家!为我大顺阵亡将士报仇!”刘宗敏咬牙切齿地说道。
“好!爱卿所言甚是,吴贼逆天而行,阴结胡狗,令我大顺蒙受此羞!实是罪不容诛。朕就命爱卿处理此事,将吴襄就地正法。回京再将其家抄没,人皆正法。以慰爱卿之心,以解朕心头之恨!”李自成一口答应。其实就算傻大刘不说,他也要杀了吴三桂全家——这次给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但亚又拿吴三桂没有办法,恼羞成怒之下,便拿他全家人当替罪羊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22 21:20
“遵命!”,刘宗敏大声应道,随即叩首告退,不顾满身的血污和左肩箭伤,带领一帮人杀气腾腾直奔拘押吴襄处而去。
吴襄此时正坐在房内,心里忐忑不安:
“此次招降未成,三桂与李自成兵戎相见,又引满洲兵夹击李军,致使其伤亡惨重。李自成必然迁怒于我,吴家只怕要大祸临头啊......”
正胡思乱想间,猛的“呯”一声大门被人一脚踢开,一群人凶神恶煞般闯了进来,为首者正是刘宗敏!
吴襄看刘宗敏那满脸的杀气,情知大事不妙,起身勉强拱手道:
“权、、权将军、、、”。
“住口!”,未等他把话说完,刘宗敏大喝一声打断他的话:“奉皇帝诏命:吴氏父子罔顾圣恩,居心叵测,阴结外虏举兵作乱,使我大顺蒙受奇辱!吴襄即刻正法,并诛全族,以惩其父子不臣之罪!来人啊、、,把这老混蛋给我拖出去砍了!”
手下兵士一拥而上,把已经瘫在地上的吴襄捆了个结结实实,提起来就往外走。边拖吴襄嘴里还边在含糊不清地喊:“冤枉,我冤枉。。”。
“他娘地!你还冤枉?老子的命差一点儿就让你那王八蛋儿子给要了!你还冤枉!”。
刘宗敏一听吴襄还喊冤,顿时一股无名火起,几步赶上前,从地上拿起一把土就塞进吴襄的嘴里,噎得吴襄直翻白眼。然后一脚将他踢翻在地,右手抽出腰刀就是一刀-------刀起头落!吴襄的人头被他砍出去一丈多远,无头的尸体还在地上不住地蹬腿,从脖颈处喷出的鲜血将地面都浸透了。
刘宗敏回过头来,还余怒未消:
“来啊,把这老混蛋的头给我挂在永平城头,要挂高点!让他那混蛋儿子好好看一看,对抗大顺的下场!把地打扫干净,尸体扔了喂狗,快去办!”。
众人刚才看他杀人眼都看直了,没有想到他居然亲自动手!有的还是第一次领略到他的这种怒火冲天之下的暴戾性格,心里也着实害怕。一听他又发令,急忙按照吩咐,挂头的挂头,搬尸体的搬尸体,收拾的收拾,不敢怠慢。生怕稍有差池,触了他的晦气,那就倒霉到家了。
看看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刘宗敏返回李自成处,李自成正在与宋献策商议退兵之事。他便将已处死吴襄之事回禀老大,又趁势奏道:
“皇上,依臣看,弟兄们伤亡惨重,满洲鞑子和吴三桂又不知什么时候杀来,我们应即刻退回京师,以保全军安危”。
宋献策也道:
“皇上,权将军所言极是。我军还是应回师为上,军士们已很疲惫,急需修整,以利再战。只是,只是……” ”
宋献策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老大的脸色。
“只是怎样?说”
李自成注视着他的矮子军师。
“我军虽是作战失利,撤回京师,但仍需保持军容,以鼓舞留守人等士气,威慑京内故明降臣,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撤军同时不可放松警惕,以防满洲及吴三桂背后掩杀。”
刘宗敏在一旁插嘴道:“嗨,量他吴三桂也不敢。”
“如何不敢?你抢了他的小妾,又杀了他父亲,此仇他岂会善罢甘休!如不是权将军你硬抢那陈圆圆,,吴三桂早已来降,还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导致我军损兵折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宋矮子也不是善人,口尖舌利。
刘宗敏顿时大怒:“你……”,却也理亏,无话可说。
李自成摆摆手:
“卿等不要再吵。天亮后,马上拔营起寨。双喜为先锋,朕亲率中军,刘宗敏与李过殿后,天色不早,都去吧。”(其实是维护刘宗敏的)
刘宗敏忙叩首称是。站起来依然怒容满面,恨恨地瞪了宋献策一眼,哼了一声,咚咚咚大踏步走了出去。宋献策像没事人一样,也叩首告退而出。
第二天天一亮,李自成随即吩咐全军开拔,赶回京师,只留下吴襄的人头在城门上静静等待吴三桂的到来。
四月二十六日午时,连日行军,疲惫不堪的顺军终于远远地看见了京城城楼上在迎风飘摆的“闯”字大旗。全军上下不禁长出一口:终于回来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9-26 16:52
全书完,至于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多尔衮他们的以后的命运,不在小弟书中表达了。
再见!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0-12 17:55
同志们,我回来了, 本来想不写了的,但是越想越觉得有虎头蛇尾之嫌,勉为其难再写个几千字,就此了短吧,哈哈哈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0-12 19:48
再说山海关方面,吴三桂得强援后一鼓作气,率军将顺军赶鸭子似的赶了二十多里,大获全胜。一扫连日来的晦气,得意洋洋地班师转回山海关。心想这次老子终于出了口鸟气!
待到了关下,吴军一下子傻了眼:关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旗帜全变了,全是满洲的黄白蓝红旗!八旗甲士早就枪占了各个隘口,虎视眈眈地注释着归来的吴军。
吴三桂心里暗暗叫苦:妈的满洲人趁火打劫,抄了我的后路。这下可完了!硬着头皮领军入城,却被满洲军挡住了:摄政王有令,请吴大人前往行辕商议要事!口气不容置疑。
山海关原吴三桂总兵府,多尔衮大模大样地坐在吴三桂原来的虎皮椅上,皮笑肉不笑地望着吴三桂:
“呵呵,将军辛苦,此次一战击破闯贼大军,全赖将军神武啊。将军实在、乃大清之干臣,本王当上奏皇帝,敕封将军官爵,富贵指日可待啊,咹!”,说实话,笑得人心里发毛。
“摄政王过奖!此次大明社稷存亡,全赖摄政王相助,三桂岂能贪天之功为己有。待迎回太子,当上奏表为摄政王及大清将士请功!”吴三桂也不含糊,一句话将球又顶了回去。
“哦,将军此言倒叫本王糊涂了。此次出征,我八旗将士皆奉大清皇帝之圣命,若有封赏也皆为大清皇帝之圣恩,干故明太子何事?况且我大军岂能奉尔明朝之命?”多尔衮揣着明白装糊涂。
“摄政王明鉴!前者向大清借兵讨贼之时在下讲得明白:大清助我军攻下京师,末将恢复大明社稷后,大明与清重新划疆为界,每年岁币锦缎不绝。至于迎回太子登基,乃是我大明国体之事,犒赏大清自然是奉太子均命。末将不敢越俎代庖。”
“吴三桂!”多尔衮一拍椅背,大喝道:
“你的美梦做得不错嘛!若无大清鼎力相助,你此时大概不会站在这里与我讲这话吧?你早已变成了刀下之鬼!李自成聚众造反,逼死朱家皇帝。抢夺民财严刑逼供,罪大恶极,法不容诛!我体谅你是明朝忠臣,与闯贼有亡国之灭家恨,才助你剿贼。大清助你报君父之仇,应感戴莫名才是,尽力杀贼以报我朝圣恩!此时闯贼未灭,你却对归顺之时推三阻四,不置可否!本王何时应允过你所说之约?尔自欺欺人罢了。此时此刻,如若仍旧执迷不悟,嘿嘿,我八旗铁骑视尔为齑粉,一战踏平!!” 多尔衮恼羞成怒,放狠话了。
吴三桂垂手默默不语,心中暗骂道:这个老奸巨滑的东西!昨日的山海关之战,我与李自成激战半日,他按兵不动不说,还顺手夺了山海关。等我们双方拼得精疲力竭时,他才杀出来,收取渔翁之利。我损兵折将,无法再战,此时他却以强兵要挟我归顺,又矢口否认我与他没有什么约定,真不要脸之极! 可是若马上与他翻脸,就凭自己这剩下的不到四万的疲惫之师,是肯定打不过他多尔衮的十几万人马的。他奶奶地,气死我也!!
多尔衮见吴三桂默不作声,以为他胆怯了,冷笑一声道:
“吴将军,本王劝你不要不识时务。还是考虑考虑后果为好。大清是灭不了明朝,灭不灭得了李自成也难说,可你吴三桂嘛,嘿嘿……四万关宁铁骑,不消半个时辰,我就让你不复存在,你信吗?!”赤裸裸地威胁啊,连文言文都不通了,顾不上了。
“摄政王此言三桂岂能不知!八旗军威三桂早已领教!三桂身受皇恩,无以为报。与摄政王携手共灭闯贼为最佳!若摄政王以此要挟三桂,嘿嘿,关宁铁骑虽不敌满洲,三桂愿与摄政王切磋行军之技,虽身死而无憾!”吴三桂一股血自头顶涌上,妈的老子还不尿你了!你拿我怎么办吧!
“好,好,好!将军倒是胆略过人啊!”,多尔衮强压怒火,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对大厅内众多如狼似虎的亲军说道:
“久闻将军乃明朝第一勇将,行军之技暂缓切磋。不如在此先领教领教将军的武艺,来人啊。。。。。”
一声令下,两旁早就准备好甲士齐把腰刀拔了出来,对准了吴三桂,
“请将军赐教!!”一片恶狠狠的喊声此起彼伏。
吴三桂的几位亲兵也不甘示弱,纷纷拔刀上去挡在吴三桂面前,大厅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眼看就要闹崩, 一旁洪承畴老汉奸忙打哈哈:
“哎呀呀,使不得,使不得啊!吴将军,请听我一言:将军之忠勇,皇天可鉴!洪某万分敬佩。承畴何尝不想报效大明,做忠臣孝子以全大义?然眼下之景,将军岂能不知?大清倾国之兵,又占天时地利,将军自问以何抗之?将军一死全忠义之名,然四万将士随将军多年,只因将军一时之气,身家性命皆随将军而去,将军于心何忍? 况闯贼未灭,将军家眷生死未明。岂可因小失大?识时务者为俊杰!亘古之理也。将军天纵之才,不需老夫多言。齐襄公复九世之仇,谓之春秋大义也!望将军鉴之,鉴之!”
一席话使得吴三桂慢慢冷静下来:是啊,当初不就是为了保自己的利益才向满洲求援吗。其实归顺主要是面子上过不去,利益其实没有受损。老汉奸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多尔衮不就是想老子投降,为了这几万兄弟和自己的富贵——唉,暂且委屈下吧。至于太子,到时候再说吧。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0-30 15:14
当下吴三桂与多尔衮在洪老汉奸的和稀泥下勉强达成协议:
1 吴军及山海关民众全部归顺清方
2多尔衮拨一万满洲军归吴三桂指挥(其实就是监视)
3清封吴为平西王,另拨钱粮衣物与山海关军民。
4 满洲应允:此次出师,所以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也,
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
一切妥当,签字画押后,多尔衮又恢复了那皮笑肉不笑的模样,对吴三桂拱手道:
“恭喜平西王呀,此次我大清能将王爷您请到,实在是天大的喜讯啊!我一定要上奏皇帝,褒奖王爷,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啊,哈哈哈哈!”
洪承畴也满面春风:“王爷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洪某啊,哈哈哈!”
吴三桂一回鞠,例行公事:
“不敢,摄政王雄才,洪大人睿智,在下不及二位万一。今后在下仍需仰仗摄政王及洪大人, 至于富贵,三桂不敢妄图!”
多尔衮和老汉奸好没趣,洪承畴打个哈哈又道:
“嗯,那么山海关军民剃发一事。。。。。。?”
“ 摄政王和大人尽可放心,三桂马上命人照办!”
“好,平西王爽快!请速去办理,我等静候佳音!”
吴三桂一刻也不想多呆,看着多尔衮老小子和洪老汉奸就窝火!马上出门骑上战马,率亲兵赶回城外军营。
进得军帐,手下大将都聚在大帐中,正焦虑不安的等主将回来,见他回来,急忙围上来,又不敢问个究竟,只是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摆了摆手,坐在椅子上沉思不语,众将也不敢上前打扰。
过了良久,吴三桂才重重叹了一声“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是啊,吴三挂心中跟明镜似的,四万疲惫不堪的关宁军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多尔衮的十几万大军再战一场了,而且这支军队还肩负着复兴大明的大计,岂可轻易地去以卵击石?
唉,本想借清兵报君父之仇,谁曾想结果却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以至被逼归降,受天下唾骂是迟早的事。现在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他定了定神,将刚才的事告诉了手下众将,又说:
”“ 你们如何看待?而今骑虎难下,我不惧汉奸骂名,为保关宁血脉。只是日后如何,我也无法预计。有不赞同者,可自行离去,我绝不强留。”
众将也都默默无语,有的还暗暗流泪,却无一人离开。吴三桂见此,便命人通知全体军民,全部剃发,为大清臣民。又通知满洲,约定一齐进军京师。从此以后,吴三挂走上了一条他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不寻常的路,只到他死,“汉奸”的骂名陪伴了他一生。
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以吴三桂部为前锋,满洲兵出山海关,向京师浩浩荡荡地进发了。从此开始了满人对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
次日,吴军至永平,发现了挂在永平城头吴襄的人头,吴三挂闻讯肝胆欲裂,对天发誓:“与李贼势不两立,必尽杀李贼宗族以报此愁!”。
多尔衮闻讯大喜:“三桂必不二心也,大清将席卷天下,李闯指日将亡也!”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10-30 16:53
唉,本想借清兵报君父之仇,谁曾想结果却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以至被逼归降,受天下唾骂是迟早的事。现在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他定了定神,将刚才的事告诉了手下众将,又说:
”“ 你们如何看待?而今骑虎难下,我不惧汉奸骂名,为保关宁血脉。只是日后如何,我也无法预计。有不赞同者,可自行离去,我绝不强留。”
众将也都默默无语,有的还暗暗流泪,却无一人离开。
照此看来
吴三桂倒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并且具有相当的号召力与人气
只是将来所谓的复兴大明的口号
已经得不到响应了……
作者:
陶心 时间: 2005-10-30 17:09
洪承畴也满面春风:“王爷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洪某啊,哈哈哈!”
真是机灵啊……万一吴三桂一个不小心把清灭了,他洪二狗岂不也曲线救国了?
众将也都默默无语,有的还暗暗流泪,却无一人离开。吴三桂见此,便命人通知全体军民,全部剃发,为大清臣民。又通知满洲,约定一齐进军京师。从此以后,吴三挂走上了一条他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不寻常的路,只到他死,“汉奸”的骂名陪伴了他一生。
忽然想起了张自忠将军的北平城将军泪。虽然遭际、境遇与个人思想大不相同。
还是那么精彩!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0-30 20:49
就在清吴联军日夜兼程杀向京师的时候,李自成也没有闲着——一回京师,他第一道命令就是:族灭吴三桂全家!由刘宗敏执行。
傻大刘不顾箭伤未愈,领兵将吴氏满门三十八口全部处斩,又尽抄其家,狠狠狠地出了口恶气。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做同时也将吴三桂彻底地推向了满洲,为将来顺军的失败埋下了莫大的隐患。
后来吴三桂实现了誓言,进军陕西时将李自成全族也尽数诛灭,报了自己的家国深仇。只是现在李刘等人怎么会知道以后的事?报应很快就会落到他们头上!在此任好不由的感慨:自作孽,天厌之,天厌之!
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在灭了吴氏满门后,得到了清吴联军已经向京师进军的消息,他马上在皇极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看看下一步行动怎么样进行。
大殿宝座上,草头王眉头紧皱:
“诸位爱卿,眼下鞑子与吴贼联军已步步紧逼,不日将到京师,诸位有何高见,不妨道来,为朕分忧啊。”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想说话。其实老大的意思他们都知道,不就是想说“撤”嘛!自己不好意思说,怕承担临阵脱逃的责任。偏要下面人说—唉,有时侯当小弟也很难啊!
看下面半天没有动静,李自成有气了:
“嗯!怎么都不说话?哑巴啦?在西安一个个挺能说的嘛!什么一定要我当真皇帝,什么自己一定要当大将军开国公!那时候多带劲啊,怎么现在就不说话了?——牛金星,你说!”李老大一指站在最前面的牛金星,嚷道。
“啊,臣......臣以为,臣以为........”,
牛金星促不及防,忙出列,结结巴巴地答道,只是“以为”了半天也没有个所以然!一张老脸涨得像紫猪肝,恨不得自己在地上找条缝扎进去!
李自成将心气往下压了压,缓缓道:
“算了吧,你先退下。你们谁有建议?自己说来!”,说着拿眼睛瞟宋献策。
宋献策一看,这是皇上要我出头露面啊,好吧,站出队列,清清嗓子道:
“皇上,臣有言。”
“喔,爱卿请讲”,李自成迫不及待。
“皇上,如今我军新败,恐难与满洲精锐抗衡,且我军兵力不足,此次进京只有二十万不到扈从,其余的军队都远在陕西、湖南、河南,一时间调度不来。固守京师实为下策。不是明智之举啊。臣以为——”,他顿了顿,看着大殿上所有人,缓缓说道:
“ 不应死守京师,而应及早退回西安,以重兵防守潼关一线,保陕西安宁,以拒满洲来犯。而后积蓄力量,休养兵马。适时出击再度争夺天下!”
李自成装模作样地重重叹了声:
“唉!朕一直在想此事,只是,只是将这好不容易打下的京师拱手送与满洲,朕实是不甘心啊。”
宋献策忙道:
“ 皇上,臣昨日夜观星像(靠,又来这一套),发觉皇上龙气始于西方,而成于北方,而后又在西方巩固,所以臣希望皇上能在北京城举行正式登基典礼,以宣告天下我大顺为天下之主。而后再撤出京师,回到关中,养精蓄锐后集中兵马,再将这满洲鞑子与吴三桂赶出关外,重整我大顺旗鼓。皇上以为看如何?”
“这……”李自成故作姿态,不予正面答复(演得要逼真点嘛)
宋献策见老大故意装作迟疑不定,知道还要加把火。忙向众人使眼色,各位观众心领神会,齐齐跪地————
“恭请皇上正式登基!”
“大顺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见众将如此,不觉喜上眉梢,摆摆手叫众人平身——
“都起来吧,本来此事早该举行,只因征讨吴三桂,耽误至此了。你们下去都给我好好准备这件事,等朕正式登基后,咱们就回师陕西。”
众将们听后心里都乐开了花,老大终于答应回家了!一想到能与妻儿老小相聚,都是喜出望外,纷纷告辞离开了大殿,各自准备去了。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0-30 20:52
原帖由陶心于2005-10-30, 17:09:15发表
真是机灵啊……万一吴三桂一个不小心把清灭了,他洪二狗岂不也曲线救国了?
忽然想起了张自忠将军的北平城将军泪。虽然遭际、境遇与个人思想大不相同。
还是那么精彩!
陶心兄给洪承畴取了个:洪二狗”的名字,恰如其分啊!
作者:
ptcn 时间: 2005-11-6 00:35
写得真不错。楼主传奇的家世更是令人感叹呀。
“民族主义是个历史的范畴”。今日的民族团结,往日的民族矛盾,分属于不同的历史。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1-10 16:59
顺政府上下决定了回老家的既定方针后,各个部门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撤军工作——将以前搜刮来的金银铸成大锭,用驴车运回西安。各军裁汰老弱,整军备战。
同时对京师开始变本加厉的劫掠,无论王公大贾,钱庄酒肆,乃至平民百姓,全部遭殃,鸡犬不宁,一时间京师城内一片混乱。顺军在山海关失败的消息也已经在民间纷纷传开了——“草头天子”已经长久不了了,眼下这混乱的情况就是前兆——
别看你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有人已经悄悄地在家里将“大明崇祯皇帝之灵位”摆上了。
尽管已决意西归,但是为了宣示自己才是真命天子,李自成仍按原计划在京师完成登基大典,做个样子,“陕西,吾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其实他心里还是惦记着老家那一亩三分地。
想当皇帝还得赶时间,多尔衮与吴三桂正日夜兼程地往这里赶---可不是来参加典礼的!
从回京第二天开始,筹备会就紧锣慢鼓的开张了,以牛丞相兼总导演(简称牛导)为首的有关部门临时招聘了一大批故明后宫的太监宫女们来当临时演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在条件简陋的前提下,全体演职人员在短短的三天内把登基大典开幕式排练了N次(N大于10)。
并且彩排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前来观摩彩排的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称赞这将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盛会,盛赞以牛导为首的顺政府工作人员切实执行了“保持大顺公务员在革命工作中的先进性”的精神,将李总的“大顺公务员都要戴三块表”的指示很好地运用在工作中,不愧为大顺公务员中的佼佼者!————(扯远了!)
时不我待,清吴联军已经打到了距京师仅仅五十里的地方,顺军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再不演的话就没有时间演了,
顺治元年(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九,清晨,京师皇城 奉天殿的广场上——
大小官员身穿朝服,按各自品级在“品级山”旁肃立。
“铛————”
“铛————”
箭楼上,大钟响彻云霄,声重嘹远,响彻四十里开外,仿佛庄严地宣告:
当今大顺天子登基了!
“啪!啪!啪!”随着几声鞭响,浩浩荡荡的大队,在“中和韶乐”庄严的乐曲声中从建极殿中出来,向奉天殿而去。
銮仪卫举着黑漆描金的红棍在前开路,威风凛凛。銮仪校执掌着卤薄:各色幡、幢、麾、以及节氅龙纹伞、花卉伞、金黄扇、双龙扇,锦奇辉耀;紧跟着由鼓、板、龙头笛、金钲、画角、大铜号、仗鼓等组成的浩大乐队。一把曲柄金黄龙华盖,御前侍卫分列在华盖两侧华盖下是一乘黄幔金檐暖步舆,李自成端坐正中;御舆的后面,捧着金香炉、金盆、金瓶、金杌等物的原明朝太监紧跟在后。最后五百名精锐骑兵督后。
浩大庄严的仪仗,停在了奉天殿后。器乐齐鸣,乐师合奏起了《丹陛大乐》,步舆的黄幌慢慢掀开,身穿黄衣,头戴龙冠的李自成走了下来。
司礼官员用发自丹田的声音,颂道:
“跪——————”,“再跪——————”, “三跪————”
百官纷纷随着司礼官员的指挥,跪地行三拜九叩大礼,口中齐颂:
“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1-11 16:30
这一跪可就露馅了———这帮官员们可没有彩排过,不比那些群众演员。司礼官员发出“跪--------叩首------------”的指令后,只见奉天殿广场上就乱做了一团:
有一跪下去就不住磕头的,有跪一下磕一个的,有跪下就不动了的,还有磕头把别人撞倒了的,参差不齐,杂乱无章,这与其说是朝拜天子,不如说是乡民们给菩萨磕头
,简直一团乱麻!!
李自成站在奉天殿前,心情黯淡无比,本来自己终于如大家的愿做了皇帝,应该高兴才是,但是望着眼前的景象,他总觉得心理烦躁不安,莫名其妙的感觉到很不舒服。
典礼正在进行中,城外突然有隆隆的炮声隐隐传来,清吴联军已经进逼到离东直门不远了,李自成更加心烦气躁:吴三桂,就是这个吴三桂,搅得老子连皇帝也当不成,他不禁恨恨地咬牙:吴三桂啊吴三桂,我若能擒住你,定将你碎尸万段!!
心烦气躁的草头王,在龙榻上再也坐不住了。
按礼仪,百官朝贺完毕后,该是由皇帝祭天了。 祭天在登基大典时,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皇帝们相信冥冥中总有个不可捉摸的神操纵着他们的命运,皇帝们对上天有莫大的崇敬。祭天,就是表示自己是皇帝,是天的儿子,受命于天主宰天下一切。
司礼在三跪九叩完毕后,朗声颂道:
“天子祭天——————-”
而此时此刻,李自成已经没有那份心情,他不耐烦地摆摆手,召来司礼官员,道:
“朕身体不适,以丞相代朕祭天。”
司礼不禁一愣,这祭天可是绝不能让别人代祭的啊,一是兆头不好,再就是自古皇帝登基没有让人代替的。他知道这万万使不得,但又不敢劝阻。这草头皇帝可不管这一套的,惹火了他可不得了。他望望一脸怒气的新皇帝,不敢多说,转身宣道:
“有旨——————天子命丞相代为祭天。”
李自成也不说话,一挥袖子就自顾自走回了后宫,把一帮人甩在广场上。
百官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跪送天子李退下奉天殿,面面相窥。丞相牛金星忙指挥那帮临时演员,代李自成举行祭天仪式,百官们又乱烘烘地演了一把。最后,牛金星又代李自成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书,于是,这盛大的闹剧就草草结束了。
散伙后,众人又不约而同地聚在了李自成的寝宫——武英殿。
李自成此时早就把蟒袍龙冠脱下,穿上了他那熟悉的青布长衫,面对手下众小弟,他开始布置着撤退方案。
“天黑后,双喜为前锋自西直门出城,由李过统兵断后,二位将军意下如何?”。李自成问道。
“皇上放心,臣一定奋力拒敌,如果吴三桂狗贼胆敢追来,臣定将那贼人头砍下,献于皇上。”李过抢先奏道 。
“父皇勿忧,儿臣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我军行军畅通无阻!”,李双喜也大声说道。
李自成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刘宗敏,说道:
“刘爱卿,今夜三更我军撤退时,你领一千人,将这皇宫除武英殿外全部放火烧掉。京师中除西直门留一撤军通道不烧外,也举火烧掉,不留一砖一瓦给鞑子。兹事体大,你一定要用心去做!”
“领旨!皇上你就放心吧,老子————臣一定把这京师烧个干干净净,一根木头也不留给鞑子和吴三桂!”,刘宗敏狞笑一声,应声答道。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1-19 14:59
顺治元年(永昌元年)甲申,四月二十九夜,京师一片寂静,大街小巷空无一人。白天顺政府的登基庆典闹得全城不宁,好不容易天黑了,老百姓们一时清静许多,都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忽然,空旷的大街上响起了一连串“的,的,的.........”的马蹄声,打破了夜晚的沉寂。骑马的人不住地高喊:
“圣谕:百姓人等立即出城,以避清灾!”
夜深人静,刺耳的声音传出很远。
随后大队顺军拔营而动,自大明门正阳门、东西江米巷处蜂拥而出,奔西直门出城。
从睡梦中惊醒的人们,揉着迷朦的眼睛,倾听着外面的声音,他们听到要自己出城,整个京师顿时沸腾了——————一定是大明忠臣打回来了!!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个大概,草头王要跑了,想拉人颠背。各个胡同自发的组织起来,无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将胡同口用重物堵住,防止顺军趁火打劫。
有人猛的发现:“火,火!皇宫起火了!!..........”。
紫禁城内,人影晃动,乱作一团。
众侍卫亲军们忙着将原来明室中的金银细软,珠宝首饰,这些贵重的东西,全都装上车。
刘宗敏满意地看着这纷纷扰扰的一幕,知道将财务都装得差不多了,吩咐道:
“把那些带不走的都砸了!点火,把这皇宫他娘的给我烧掉”。
一声令下,众人分头点火,肇极二百多年的皇宫顷刻之间烈焰腾空而起,火光染红了半个天空。多少年来十余代皇帝积攒的珍品,多少能工巧匠的呕心沥血之作,大火中全部化为了乌有。
刘宗敏看火已经燃起,忙急奔至武英殿,李自成还在此等他回话。听罢刘宗敏的禀报,他步出殿门,望着冲天大火,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我这皇帝做得也惨了点,这皇宫我才住了一个多月,本想着永住下去,让子子孙孙也永久地住下去,不想天不佑我,吴三桂为难于先,满洲作乱于后。我就要离开这儿了,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
望着武英殿两旁黑黑的楼阁殿堂,他心中又生出些许得意:
明朝的列祖列宗们绝不会想到他们苦心营造的皇宫,会让我一个小小的驿卒住着,又被我烧了吧?嘿嘿,大明几百年的基业就毁在了我之手,这皇宫吴三桂和那亡国的太子休想得到个完好无损的,京师也是一样!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一字一句地道:“给我再放火,把这全城都点了,全给烧光。”
众侍卫亲军答应一声,传下令去,不一会儿,火光便从四处升腾起来。
也是京师居民早有防备,与顺军点火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杀伤了许多顺军,保住了部分京师地区未遭火灾。同时由于顺军顾虑清吴联军趁乱进攻,慌忙逃窜,顾不上放火,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是夜二更,大顺兵纵火宫中。京师城内止留大明门及正阳门、东西江米巷一带未烧,盖贼留一面出路也.其未出者,悉为百姓所杀,凡二干余人”(《明季北略》)
宫中火作,百姓知贼走必肆屠戮,各运器物纵横堆塞胡同口,尽以木石支户,男子升屋累瓦石伏檐沟以伺。百姓掷床几、扉板碍大道,奋铤大呼杀贼,京城内外百里同噪,飞瓦抛石若鸦,陈尘迷目.儿童妇女击钲鼓,鸣铜澡盆助之,或突出小巷狙击贼”(《平寇志》)
看着差不多了,三十日凌晨,李自成亲率领后队,出西直门,向陕西方向退去。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1-20 16:21
原帖由5288123于2005-11-19, 23:11:29发表
这和土匪没区别啊.赢兄加油.
就是说撒,兄台的家史可曾写好?小弟想一观呀。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1-26 19:45
凌晨,东直门外十余里,清吴联军大营。吴三桂刚刚起床,洗漱完毕,正准备召下属商议进攻正面顺军一事。忽有探子来报,说昨夜 不知何故,正面顺军已经全部撤退,此时对方阵地已经空无一人了。而且京城内好象失了大火,自昨夜以来京师方向红光冲天。
吴三桂听完,心中暗暗思量,忙带了几名亲军,驰马出营,果然顺军连夜撤退,阵地已经空无一人。他又伫足远眺京师方向,京城内不断有滚滚的黑烟冒出,但烟雾不大,看样子火势已被控制。心中暗忖:莫非闯贼已离城逃窜了?
眼见天色已经大亮,他随即回到大帐,吩咐传下属各将来见。不一会众人都纷纷来了,也都知道了顺军撤退及京师失火之事。吴三桂便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大家,看他们有什么意见。
一人道:
“将军,时不我待,现下应立即杀进城,将闯贼余孽尽数杀净,不使遗漏,上报君父之仇,下雪家门之恨!再寻访太子下落,日后待其登基,将军做丞相,我等也弄个一官半职的,岂不美哉?”
另一人摆着手道:“此事蹊跷,切不可鲁莽,若是闯贼使诈,乃是诱我之计。岂不自投罗网?”
一时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吴三桂也拿不定主意。
正在犹豫之中,忽听亲军来报,说营外有京师百姓模样的人求见,吴三桂一听,忙传他们进帐。
来者共两人,进帐躬身行礼后道:
“启秉将军,闯贼已于昨晚弃城逃窜,临行前曾准备焚毁京城,小人等联合城中父老,与闯贼殊死抗争,乃保得城中大部,只是皇宫已被闯贼烧了。小人等惶恐,得知将军领军前来,特恭请将军移师进城,解民于倒悬。”
京师中人无论官员百姓,都曾被顺军勒索过钱财,骚扰甚烈。因此对李自成及顺军恨之入骨,早就盼着有明朝军队攻破京师,来解救他们。而且前几天他们就知道吴三桂的人马已经进逼京师了。昨夜顺军仓皇逃离,弃城而去,京师居民便自发地组织队伍,与顺军的残余部队进行激列战斗,最终打垮了这些零星的顺军。其中的一些前明官员一面组织人去扑灭宫中大火,一面派人奔赴吴三桂大营,这两人便是前明锦衣卫小校,奉命来通风报信了
吴三桂听完,心中高兴万分,道:“京师百姓聚歼丑类,尽忠王事,三桂钦佩不已!二位一路辛苦了,请再回转告之父老,三桂等即刻入京,抚慰百姓。”
二人拱手领命而去。
吴三桂马上传令,命大军,即刻拔营,准备入城。
正在这时,满洲配属吴军指挥的那一万人的大营内有马队急弛而来,不一会已经到了吴军营门,领头者是英亲王阿济格。闻报吴三桂急忙出迎。
营门外,阿济格一身蓝盔蓝甲,满脸的杀气,也不下马,只在马上拱手回礼,说道:
“吴将军,我军闻报闯贼已逃离京师,摄政王有令,我等速速追击,进驻京师。此有摄政王亲笔书信。事不宜迟,兵贵神速,我军应即刻出发!”
说罢,将一封信递给他,一边摆着马鞭,一边冷冷地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接过书信,心中惊道:多尔衮的耳朵很灵啊,李自成刚走,他就知道了。
取出信笺,上面写道:
“将军大鉴:赖贵我两军神威,闯贼望风披靡。而闯贼以新败之军,仓皇西窜,大势已去。将军应趁势追击,以雷霆之击,擒伪酋而安天下,上以慰天下百姓,下可雪灭门之耻!京师善后,本王暂为代理,未敢烦劳将军。已命英亲王阿济格,协将军共同剿贼。本王暂居京师,静候佳音。将军凯旋之时,定上奏天子,褒奖将军忠勇,咸使天下人景仰。”
落款处一颗篆书大印:和硕睿亲王之印,旁边是:多尔衮。
阿济格虎视耽耽,多尔衮老谋深算,一切都在他们的计划内,吴三桂此时还能选择吗?他甚至没有再望一眼北京城,马上传下令去,队伍即刻改道出发——追击李自成!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2-6 17:11
吴三桂在阿济格半协助半监视下无奈地追击李自成去了,清军主力却在多尔衮的带领下于五月初二到达了京师。
站立城外,多尔衮望着眼前这座巍峨雄壮的青灰色大城池,想到了父亲曾向它的主人称臣数十年,虽起兵对抗,屡战屡胜,雄霸辽东,其实不过是想对它的主人要一个正式册封的名分,却到死都没有实现。想到兄长四度进攻它,却没有一次能撼动它坚实的身躯,不得不主动与它的主人议和,仍被嗤之以鼻。
而现在,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它新的主人,不由得感慨激万分:天下这只大鼎,就要被我扛起来了!
激动之下,他当然想好好抒发抒发自己的心情,不然显不出他的“雄才大略”——得意洋洋地对站一旁的洪承畴说道:
“我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一世英雄,却奈何不得朱家皇帝分毫。而今仰祖宗神灵,本王将竟大业,为大清建盖世之勋也!本王百年之后,必受我大清后嗣万世景仰,哈哈哈,学士以为呢?”
洪承畴忙道:“王爷天纵英武,不逞太祖太宗。如今又建此大勋,实为大清第一功臣。下官都不知道日后皇上如何封赏王爷呢!”
“哼,谁封赏谁还不知道呢。”,多尔衮莫名其妙的有些烦躁—他一点都不喜欢1有人在他面前提起小皇帝。
“传令!入城!”他大声命令道,把洪承畴晾在一边,自顾自去了,搞得老汉奸一个人在那里尴尬不已,还不明白到底什么地方说错话了。
京师的人们自从知道吴军将要进城的消息,莫不欣喜若狂,都在翘首期盼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谁知等候两日,仍不见吴军。传闻倒是漫天飞扬:城外驻军好象是满洲军,平乱文告是以满洲而不是以大明名义发布,太子生死未卜,满洲军将要进京............等等等等。
可是人们仍依旧不太相信,山河已经变色,江山已经易主。他们仍固执地认为:满洲军是借来打败李自成的,事后吴三桂自会想办法遣走满洲人。迎回了太子登基后,大明还是大明,一切将会如旧,这几十天的噩梦般经历,即将过去了。
顺治元年五月初二,等候了两天的人们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勤王军”。
那些故明官吏已经把崇祯皇帝的牌位立于午门几天了,日日哭灵。銮仪法驾也早就准备好了,只等太子一到,便组织一等士绅民众迎接,顺便大表忠心,再谋个好前程。
初二一大早,有打探消息的通报了这群“大明忠臣”——城外开来了大批人马,好象是吴将军送太子回来了!“忠臣”们二话不说,马上带齐道具直奔朝阳门,迎接新老板去也!!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2-14 17:17
熙熙攘攘的迎驾人群带着大小道具,相互簇拥着来到了朝阳门。
远远望去,城外大群的兵士们整装肃立,准备入城了。最先的一队人马已经到达门外。有人发觉这帮人的装束似乎有些奇怪,不大像大明的衣冠........狐疑之间,对方已经愈走愈近了。
“忠臣”们为了抢个头彩,忙争先恐后地跪倒于道旁,口中纷纷喊:
“臣***恭候太子殿下回銮,千岁千岁千千岁!!”。
后面的话虽然一致,但是名字却是各喊各的,为了让太子对自己有印象,还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又争着向前挤,场面嘈杂无比,一时间混乱不堪。
只见对方有一人翻身下马,不由分说,登上了“忠臣”们为讨好太子准备好的道具————御舆。众“忠臣”大喜,一面纷纷表功道:
“殿下,此乃微臣等为殿下准备的..........",一面往御舆前凑,想借机再表表忠心。
等抬头看时,他们却傻了眼:那人根本不是什么太子,却是一个身材高大,细目,蓄长辫,穿窄袖短袄四岔服的,分明是满洲人!!
再望后看,有人大声惊呼:“啊——,全是满洲人!” 。人群一下子炸了锅,纷纷站了起来。众人乱作一团,不知该如何是好。
只见站在御舆那人大喝道:“都给我安静点!”,“忠臣”们随着喊声哆嗦了一下,竟真的安静了下来,惊恐地望着那人,想知道他究竟想干什么。
御舆上的人正是多尔衮,他冷冷地打量着下面的这群人,开口道:
“我乃大清摄政王是也,受尔明朝之邀,来此平定流寇之祸。现我大清已代尔明朝击败闯逆,为尔复君父之仇。现今大局已定,汝等应知恩图报,奉我大清为主,大清可永保尔等富贵。切不可居心叵测,心怀旧朝。否则,必将严惩不贷!”。
众人听罢哑口无言,不知所措。只觉天晕地旋,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不过不要担心,这帮“忠臣”们在官场中浸淫了数十年,什么没有见过?宦海沉浮,使他们已变得异常的“机灵”,对他们有利的机会那是敏感得很!
这次,见多尔衮言语中有保护自己利益的话,又有严厉禁止效忠明朝的规定,他们转念一想:
保谁倒也无所谓,只要有官做,何乐而不为?至于迎来的是不是太子,根本不重要,卖弄殷勤是不分主子的,何况满洲人说不定比太子更好糊弄呢!只要保住官位和家产,不象李自成那样抄家杀头,管他做皇帝的是谁呢?
至于礼义廉耻——那是说给书呆子听的,你还当真了!!
有心眼机灵的抢先伏地说道:“臣***愿奉大清皇帝为天下之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呼百应,众人不约而同地纷纷迎上前去,向本来是迎接太子,现在却让多尔衮坐了的御舆伏地行礼,惟恐落人之后,又是一次乱烘烘的:
“臣***愿奉大清皇帝为天下之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5-12-27 12:17
半个时辰后,多尔衮已经坐在了皇城内唯一没有被焚毁的主殿————武英殿的大厅中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进城这么顺利————原先以为进驻京师会遇到激烈的抵抗的,自己已经做好了强行进城的准备。没想到朝阳门外一场大戏,让他啼笑皆非,准备好的全用不上,轻轻松松地就进了城。想想刚才那些前明官吏的表演,他也不禁叹道:“明之不亡,天理何在!”
多尔衮仰躺在大殿的龙榻上,让众人退下,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仰视着殿顶的藻井,再环顾四周,只见雕梁画柱,金壁辉煌,气派非凡,不觉叹服。虽然皇城已经大部被焚,可就是这硕果仅存的武英殿,也是一派皇家威仪,再想想自己的盛京皇宫,简直就是大车店!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它相比,可是再气派的皇宫,现如今也是大清的了!想到这里,他就暗暗得意。
可是,多尔衮又不免想到:虽然自己大权在握,但名义上还是应该马上迎请小皇帝至京了,名不正言不顺啊。一想到七岁的福临就要白白地捡个大便宜,多尔衮就暗暗生气:
他一直认为福临的皇位本来就是他的,要不是那帮叔伯兄弟子侄们各怀鬼胎,浑水摸鱼,大清的皇位岂能让他人染指。
“哼,走着瞧,再过个几年,趁平寇之机将军政大权控制到手,安定了天下,我一定要把我的皇位拿回来!!” ,多尔衮咬着牙,暗下了决心。
大局已定,多尔衮现在开始担心吴三桂了:“他现在几乎不在我的掌控之下了。万一这小子有二心,趁乱甩掉或者吃掉阿济格,再招集明朝地方遗军反戈一击,可就糟了。这可是汉地,假使他以迎立前明太子,恢复大明社稷为口号起兵,那汉人可是一呼百应啊!地方上的士大夫们是不是像京师内这些大臣一样没有骨气还不知道呢,要是他们“华夷之辩”来煽动汉人对抗大清,就不好办了。不行!要赶快将吴三桂招回来,以防有变!”。
刻不容缓,他马上对殿外喊道:
“来人,传我将令:命豫亲王率本部立刻出发,接应英亲王及平西王全军二日内回京,不得拖延!”。
那传令官还莫名其妙:“摄政王,平西王是谁啊?”。
“混蛋,就是吴三桂!快去,耽误了事情,诛你三族!”,那传令官慌忙奔多铎军帐去了。
多尔衮也坐不住了,又命道:“快请洪大人来武英殿!”。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06-2-2 09:34
写的不错.基本符合史实.文笔比较幽默.可是有最大的一点疑惑:据楼主家史载富明阿真是袁崇焕的后人?
期待大作!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6-5-26 21:37
多尔衮马上派出数批人在京师四下找寻洪承畴,要他速速赶来商议撤回吴三桂军队一事。但前往找寻的人马跑遍了京师,一时竟无法寻得!急得他直跳:
“他娘地,这老不死的跑什么地方去了,要是误了大事,我饶不了他!”。
多尔衮那边毛焦火辣似的上蹿下跳,洪承畴这边却是优哉优哉:他正在自己以前京师的旧宅里舒舒服服地品茶呢。
当年他被崇祯皇帝封为三边总督时,就被赏了这宅子,以后前往辽东就任辽东经略,松锦一败,皇帝知道他降清后震怒,此宅就被没收了。
原想自己此生都回不来了,最多也就是做个卢绾卫律之流。谁料想这才不到四年,他又坐回了故地之中,而且仕途更顺,得意劲就别提了 .
坐在太师椅上,自己这半辈子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洪亨九啊洪亨九,你一个福建南安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山野之人,从默默无闻的草民,到如今的位及人臣,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
你幼时家境贫寒,11岁便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走街串巷叫卖豆干,若无族中亲戚帮助,重返孔门,至今只怕还在卖豆干。
也是你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万历四十三年,你赴省参加乡试,一举高中,为福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次年,你又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蒙神宗皇帝圣恩,赐进士出身,光宗耀祖,皇恩浩荡!。
在刑部任事六年, 历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小职,原想做一世不问时事的悠闲京官。谁想熹宗皇帝眷顾,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了浙江提学佥事,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天启七年,又升陕西督道参议,官位日渐高升,那时你对熹宗皇帝,可谓感激涕凌!
崇祯二年,反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你领兵出战。你不负重望,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六月,你被庄烈皇帝任为延绥巡抚,正式开衙建府,此后你专督关中,期间俘高迎祥,逼李自成,几乎尽灭流寇。天子以知遇恩,人臣当全力报之!
崇祯十二年,辽东战事日紧,奉诏调任蓟辽总督,松山一战,身虽未败,名实已裂。唉,不说也罢!
再想想自己的同僚,袁督师,孙大学士,卢督师,孙巡抚,这些人哪一个又有好的下场?自己的辽东往事,不可不说是因祸得福啊!
庄烈皇帝在上,臣不是不想尽忠,但朝廷钩心斗角,你又性多疑忌,用人不专,加上内乱不已,臣也无力回天了!
洪承畴闭着眼坐着,几十年的事情慢慢从脑子里流过,时光真的很有趣,当年那个南安乡下的买豆干小孩,如今已经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了,当然这是满洲人封的,至于自己的汉人同胞们,想必已经给自己另起了个名号,不用猜也知道——“汉奸”!。
作者:
赢任好 时间: 2006-6-1 23:17
原帖由
5288123 于 2006-5-27 00:03 发表
赢兄好久不见。。。。。。。
哈哈,兄也是好久不见啊。我这一阵子忙别的去了。现在才想起有些东西没有写完,见谅。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