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关于尼布楚条约 [打印本页]

作者: apm200    时间: 2005-7-5 23:30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正式名称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挫败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1689年9月7日 )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
   
   条约共分6款 , 其中有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是: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 “ 直达于海 , 亦为两国之界”。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条约还就俄国撤出雅克萨、两国互不收纳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贸易互市等事宜作了具体规定。《尼布楚条约 》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俄国将其侵占的一部分领土交还中国;与此同时,俄国通过条约将中国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举纳入它的版图,将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为待议地区,并获得重大的通商利益。《尼布楚条约》是双方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既然都打胜了,应该是俄罗斯让步才对啊,怎么变成中国让步了,康熙是怎么想的啊?以当时清兵的战斗力来看,再打下去也不用怕吧。况且从北京出兵比从莫斯科出兵要近得多,长期打下去的话,补给方面中国在路途远近上肯定是占了便宜,唉,可惜啊,表面上是平等的条约,实际上还是吃了大亏!
作者: fengxv    时间: 2005-7-5 23:33

这个不清楚,好像康熙还有其它麻烦~~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5-7-6 00:00

估计那地方早已经事实上成为老毛子的地盘了,所以康熙觉得要回来也是白花钱~
作者: apm200    时间: 2005-7-6 00:14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07-06, 0:00:15发表
估计那地方早已经事实上成为老毛子的地盘了,所以康熙觉得要回来也是白花钱~

战场上是谁胜谁败,怎么可能由胜的一方拿回土地还花钱呢,一是胜者拿地并收取败方一定的战争赔款,一是继续打下去。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5-7-6 00:46

东北地区是所谓龙兴之地,为了保护所谓龙脉清政府是禁止移民过去的。而俄罗斯将罪犯、流氓什么的一股脑发到这个地区。如果没有《尼布楚条约》将中俄东段边境固定下来,整个东北地区会被俄罗斯一步步蚕食掉。
作者: Galois    时间: 2005-7-6 12:04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7-05, 23:33:12发表
这个不清楚,好像康熙还有其它麻烦~~

准噶尔人的势力,在清朝前期,控制新疆之外,一度达到西藏、青海、喀尔喀蒙古,以及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掌握喇嘛教,进窥内蒙古,野心家噶尔丹妄图把战火从边疆扩大到华北地区,其骚扰对清政府产生重大影响。

当噶尔丹谋图进攻喀尔喀时,孝庄于康熙26年12月病死,康熙对她非常敬重,却因为当时形势紧张,据记载说“秘不发丧”,可见蒙古事态严重。

次年,索尔图与俄国谈判边界问题,康熙曾指示:尼布楚等地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俄罗斯”。代表团前往谈判途中因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而折回。

次年再去谈判,清朝把尼布楚之地让给俄国,以便达成协议。前后一年康熙的态度改变显因噶尔丹问题。这和雍正后来和俄国订立《恰克图条约》一样,含有阻止沙俄勾结准噶尔暴乱势力的意思。

三藩之乱,一度占据南中国以至川陕部分地区,形势险恶,康熙也只是命将出征,而对噶尔丹则三次亲征。可见康熙对战事的重视。

准噶尔的问题,影响到清朝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只有妥善解决它,才能最终巩固北方、西北、西南边疆。
作者: xh194    时间: 2005-7-6 13:20

几万清军打几百个鬼子,居然没有全歼。条约还签成那样,现在某些人居然还好意识狂吹?如果俄罗斯出动个万把人,大清朝拿什么挡啊!
作者: 三杯倒    时间: 2005-7-6 13:24

当时的沙俄打得过清政府吗?
我记得清鼎盛时面积好象是现在的2倍
作者: 李存孝    时间: 2005-7-7 06:57

主要问题是俄国步兵装备好,骑兵又有哥萨克.
清军站不了优势只能靠人多和地形配合起来.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5-7-7 08:47

为什么康熙不重视火器发展啊!!

想当年,中国有一个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原始的机关枪.................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7-7 10:38

应该还有其它什么障碍吧,要不然也不会打二次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保卫战
我觉得康熙的意图是阻止他们一下,并不是要全歼他们
作者: 诸葛乐天    时间: 2005-7-8 17:59

中国人干什么都讲究中庸,有时候挺误事的……我觉得康熙这么定条约里面有这个因素的影响吧?
PS,楼上的楼上……那个最原始的机关枪……汗,不是连弩吧?我这个疯子……
作者: 紋刀狩易    时间: 2005-7-8 20:05

也就是小胜吧!
南边的问题没有解决~~
不想和俄国托太久~~
而且那些地方康熙当时是不看重的~~
报住东北就可以了~~~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5-7-8 21:07



QUOTE:
原帖由诸葛乐天于2005-07-08, 17:59:05发表
中国人干什么都讲究中庸,有时候挺误事的……我觉得康熙这么定条约里面有这个因素的影响吧?
PS,楼上的楼上……那个最原始的机关枪……汗,不是连弩吧?我这个疯子……

不是连弩!

那个叫张什么的火器专家做了一种叫“连珠铳”的原始机关枪,可以打28发弹的!
作者: 暗夜密使    时间: 2005-7-8 22:27

是康熙年间的戴梓发明出“连珠铳”,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
作者: XM8    时间: 2005-7-8 22:44

戴梓发明出“连珠铳”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鸟铳,"形如琵琶,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凡二十八发乃重贮”,应该说很有创造性,但是离自动武器的距离还差的远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5-7-8 22:51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5-07-08, 22:27:32发表
是康熙年间的戴梓发明出“连珠铳”,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

对!就是这个!
作者: 伯言    时间: 2005-7-8 23:52

满清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对中华的统治,而不是中华的利益!
作者: 飞雨落花中    时间: 2005-7-9 08:07

康熙时还撑得住,到道光时就撑不住了,一泻千里。
作者: 范疆    时间: 2005-7-9 11:13

战争也会增大自己的消耗,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了。沙俄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得,想要割地赔款不容易。如果在这种战争投入过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7-9 12:34

当时准部虎视耽耽,不跟俄罗斯讲和腹背受敌,再说北方土地本无定属,给俄罗斯的那片不大的土地对于发祥于吉林的建州人而言,并不很重要。那块地方本是其他黑龙江部落的领土,只是望风归顺满人而已,以此土换得北疆百余年太平可以说值,假如再打下去惹毛了沙俄,他派大股部队东来,并且武力支持准部谋叛。那时吃亏的恐怕是清廷了。当时清廷心腹大患在准部不在沙俄。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7-9 12:42



QUOTE:
原帖由飞雨落花中于2005-07-09, 8:07:11发表
康熙时还撑得住,到道光时就撑不住了,一泻千里。

割让沙俄北方大片土地是在咸丰光绪年间,道光时清廷只陪了香港。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7-9 12:50



QUOTE:
原帖由xh194于2005-07-06, 13:20:41发表
几万清军打几百个鬼子,居然没有全歼。条约还签成那样,现在某些人居然还好意识狂吹?如果俄罗斯出动个万把人,大清朝拿什么挡啊!

老毛子不止几百号人吧,好歹几千人还是应该有的,不要小看了当时辫子军的实力。如果没这两把刷子,十余万八旗子弟能打败闯献南明数百万部队定鼎中原开玩笑吧!
作者: 伊稚斜单于    时间: 2005-7-9 17:47

真搞不懂康熙为什么不对外开放呢 难道连这样的皇帝也看不到闭关锁国的隐患吗?
作者: yanhy    时间: 2005-7-9 20:06

对外开战苦的是百姓啊!中国初定不宜对外大战,沙俄实力不亚于清,北上作战未必能胜,若败则中原休矣,大国之主必须三思而后行,不可似倭国孤注一掷,以国家存亡一赌!
作者: 江东美周郎    时间: 2005-7-9 22:27

不用说,清朝统治者沉浸在天朝物产丰富,尽善尽美的无知幻想中。
作者: 复仇者I    时间: 2005-7-9 22:42

整个清朝到了后期火器没什么进步啊
作者: 飞雨落花中    时间: 2005-7-13 08:47

中国的这个北方邻居不是个好东西,不论是沙俄,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
沙俄就不用说了,苏联初期,列宁曾有意归还侵占中国的那些大片领土,然而斯大林上台后,不但此归还的提议作废,外蒙还被割出去了,甚至还想让俄海军开进渤海湾。
今天的俄罗斯衰落了,和中国成为战略伙伴,但这是时势所迫,不得已为之,若无美国的强大压力,假如这只北极熊再次强盛,就又会对中国唾涎三尺了。
作者: 宇文    时间: 2005-7-13 09:36

列宁"有意"是因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当时没有能力也没有野心去占据这么广大的疆域,为了“欧洲本部”国家能得到国际承认而做出的牺牲。
斯大林时代,一只强大的北极熊站了起来,当然要展示“熊”风,何况,北方民族历来渴望南方的富庶,侵略和扩展贯穿于历史
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作者: 闲汉    时间: 2005-7-13 12:13

‘中俄之间的第一份条约就此签署完成。这是中国和外国所订的第一份条约。由于康熙筹划周详,全力以赴,而所遣人员又十分得力,是以尼布楚条约划界,中国大占便宜。约中规定北方以外兴安岭为界,现今苏联之阿穆尔省及滨海省全部土地尽属中国,东方及东南方至海而止。双方议界之时,该地区原无归属,中国所占之地亦非属于罗刹,但罗刹已在当地筑城殖民,签约后被迫撤退,实为中国军事及外交上之胜利。约中划归中国之上地总面绩达二百万
方公里,较之今日中国东北各省大一倍有余。此约之立,使中国东北边境获致一百五十余年之安宁,而罗刹东侵受阻,侵略野心得以稍戢。自康熙、雍正、乾隆诸朝而后,满清与外国订约,无不丧权失地,康熙和韦小宝当年大振国威之雄风,不可复得见于后世。“
看鹿鼎记呗。
作者: 杨少凡    时间: 2005-7-13 12:38



QUOTE:
原帖由yanhy于2005-07-09, 12:50:13发表
引用 (xh194 @ 2005-07-06, 13:20:41)
几万清军打几百个鬼子,居然没有全歼。条约还签成那样,现在某些人居然还好意识狂吹?如果俄罗斯出动个万把人,大清朝拿什么挡啊!  

这点可有些问题,清军哪来的“好几万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四月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清都统彭春所部不过3000人,携战舰、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据城守备的俄军托尔布津部有兵450人,炮3门,鸟枪300支。5月23日清军列阵城下,开始进攻,25日晨托尔布津乞降撤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 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 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 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近年,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 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沙皇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 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当时俄军根本出动不了“万把人”,那时的西伯利亚还是无人区,交通几乎等于没有,如果俄军真来这么多人,他们吃什么用什么?
作者: 初九勿用    时间: 2005-7-16 19:28



QUOTE:
原帖由江东美周郎于2005-07-09, 22:27:29发表
不用说,清朝统治者沉浸在天朝物产丰富,尽善尽美的无知幻想中。

原因恐怕不止這個。
滿清以少數民族的姿態統治中原,其基礎本來就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中。從滿清統治者的角度來說,能駕馭這麼一片土地和人民,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了。漢人不造反,大清的江山才坐的穩啊!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05-7-16 22:03



QUOTE:
原帖由飞雨落花中于2005-07-09, 8:07:11发表
康熙时还撑得住,到道光时就撑不住了,一泻千里。

清朝在乾隆后期就已经出现衰落的预兆了,道光只是彻底被别人打进来了而已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