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次战役,双方总兵力投入过百万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6-30 21:00     标题: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次战役,双方总兵力投入过百万的?

有许多都是号称百万,实际上是虚数

真正不是虚数的,动用百万大军的,我记得的只有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
双方实际首脑:苻坚vs谢安
双方军队主帅:苻融vs谢石(谢玄不是主帅)



前秦兵力由以下构成

氐族骑兵亲兵 15万,由苻融率领(在敌人渡过淝水后,几乎全军覆没)
氐族骑兵前锋 5万,由梁成率领(在洛涧被刘牢之偷袭,全军覆没)
鲜卑骑兵3万,由慕容垂率领(开始时抵挡桓冲荆州兵夹击,后来给败军断后,未损分毫)
羌族骑兵4万,由姚苌率领(开战时镇守营地,未损分毫)
步兵60万,以汉族为主,其他各族为辅助,主要由朱序率领(不过步兵不是战场主力)
水军8万,分两队,一队从襄阳沿汉水下,一队从巴蜀沿长江下,准备在汉口会师

总兵力:15+5+3+4+60+8=95万



东晋兵力,只有北府兵8万,由谢玄率领(谢石是名义上的)
其中骑兵只有8千


东晋桓大司马的荆州兵,没有参战,只是在苻坚溃败后,发起追击,所以兵力虽十分可观,但不计此数



两方参展加起来,103万 左右


不过真正在淝水战场上,那一具体瞬间,真正直接行动的,是苻坚的25vs谢玄7.5

不过总的来说,毕竟双方总共也调动了103万,不愧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5-6-30 21:29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6-30 21:35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06-30, 21:29:12发表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赤壁乃虚数,这是众人皆知的
作者: Dusk    时间: 2005-6-30 21:45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作者: 狼一    时间: 2005-6-30 22:17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6-30, 21:35:26发表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06-30, 21:29:12发表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赤壁乃虚数,这是众人皆知的

大概20w:6-7w吧
三国时候人口有限
鼎立时好像总人口770w
所以兵力再多也有限
离西汉人口第一次顶峰差距太大了
几乎可以说是十室九空了
作者: 狼一    时间: 2005-6-30 22:21

很多政权常备军总数都不会上10w
所以100w,在冷兵器时代是相当可观了
关键是农业生产不能满足那么多人口
到了清朝人口倒是过亿
但是调动20w人的军队,每天都得花掉几十万两白银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6-30 22:39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6-30, 21:45:02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5-6-30 22:45



QUOTE:
不过真正在淝水战场上,那一具体瞬间,真正直接行动的,是苻坚的25vs谢玄7.5

当时真的应该多路进攻的,一路失败,可以有其他几路支援,南方人不比北方人膘悍,应该可以打过的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6-30 22:53

淝水之战的出现,本身就是慕容垂、姚苌一个阴谋的开始,其动机就注定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作者: 天山一剑仙    时间: 2005-6-30 23:28

还真是难说,至少汉朝的确没有百万会战。

昆阳之战算是最大规模的,也才四十多万人。

汉武帝征讨匈奴部队如果不算后勤,作战部队的人数最多也就十万,还有很多知名的大战比如西征大宛,不过几万人。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5-7-1 01:37

中国古代上百万人的大战我觉得没有。

淝水之战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号称百万而已,具体的兵力数目最多也就50来万吧???

战国时代动辄30、40万的伤亡,我也觉得有些夸大了,战国的总人口才千把万,即使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参加凑上百万也够困难的吧???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7-1 08:16

只能说少之又少。



而且很多人数上超过百万的也不都是军队,其中很多是把运粮的、干杂役的民夫也算上了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7-1 08:27

淝水之战时桓温已死,统领荆州的是其弟桓冲

钟离之战不知是否上了百万。其时北魏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南梁军也有一二十万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1 11:50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7-01, 8:27:49发表
淝水之战时桓温已死,统领荆州的是其弟桓冲

钟离之战不知是否上了百万。其时北魏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南梁军也有一二十万

钟离之战是除开肥水后,我的第二个考虑对象

北军“号称百万,连城四十余”。后来被南军歼灭的就有25万,所以总兵力至少50万以上

南军最前线被困的有3000,后来派20万大军支援,所以总兵力也有20多万

两方加起来,数目的确可观啊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1 11:54



QUOTE:
原帖由第三帝国于2005-06-30, 22:39:16发表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6-30, 21:45:02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这两场战争的确历史书已经基本提出了人数,不过这好像不是战役


长平之战,应该是先秦时期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5-7-1 13:05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1 13:57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7-01, 13:05:34发表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这个谢谢提醒啦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这个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范畴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1 14:00

有哪位高手肯赐教:

历史上三国中这四大战役的具体人数分析

官渡
赤壁
夷陵
合淝
作者: 巴孤    时间: 2005-7-1 14:43

官渡:袁绍10万左右。曹操应为3-5万。也有说接近10万的,不过论证得比较牵强。

赤壁:曹军20w左右,孙刘联军包括周瑜军3万,刘备军号称2万(实际可能未必有这么多),还有孙权的援军

夷陵:刘备军4-8万(两种说法),陆逊军5万。

合肥:张辽军7千,孙权军号称10万,不算后来曹操的援军。btw,合肥战役根本没法同上面三场相比,汉中和关羽北伐之战还差不多。
作者: Dusk    时间: 2005-7-1 14:56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7-01, 11:50:26发表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7-01, 8:27:49发表
淝水之战时桓温已死,统领荆州的是其弟桓冲

钟离之战不知是否上了百万。其时北魏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南梁军也有一二十万

钟离之战是除开肥水后,我的第二个考虑对象

北军“号称百万,连城四十余”。后来被南军歼灭的就有25万,所以总兵力至少50万以上

南军最前线被困的有3000,后来派20万大军支援,所以总兵力也有20多万

两方加起来,数目的确可观啊

钟离北魏五十万,梁军二十万
作者: 寒冰    时间: 2005-7-1 17:34

史记上说:
平城之战,汉军三十二万,匈奴四十万,不过肯定有问题……严重怀疑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5-7-1 19:32



QUOTE:
原帖由第三帝国于2005-06-30, 22:39:16发表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6-30, 21:45:02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好象是只有5万左右,所以虽然赵国被坑了40万,但是双方交战的士兵肯定没有百万,应该是连50万都没有,建议大家以后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
作者: Dusk    时间: 2005-7-1 20:48

楼上的KUSO吧,谁告诉过你秦军有几人的,完成那么大范围的包围,没同等兵力办不到的
要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是你吧
另:匈奴有四十万军队就不会被蒙恬三十万大军驱逐了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1:54

恩,就是。战国策中曾提到秦国用兵超过50万的就有6次。长平之战虽对秦军人数没有具体的描述,可你就想想5万秦军就是抓40万只鸡也有很大困难,何况是40多万的赵国雄师。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1 21:59



QUOTE:
原帖由巴孤于2005-07-01, 14:43:12发表

夷陵:刘备军4-8万(两种说法),陆逊军5万。

刘备前军就有4万噢~

难道只烧了他的前军?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1 22:04

我再提几个隋朝以前的著名战役,请问下双方分别人数

牧野
晋楚濮战
晋楚泌战
巨鹿
彭城
昆阳(同意天山兄的看法,应该这是两汉最大的战役)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2:29

秦楚巨鹿之战,秦国方面是40万人(其中王离部有20万人,章邯部是20万),项羽本部人马约是10万人左右,英布和蒲将军的先头部队是2万,项羽率8万余人在后。其他诸侯的援军应该是在10-15万左右,好象史记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楚汉彭城战役,刘邦带领的诸侯联军是56万,项羽是带了 3万轻骑回师的。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2:38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7-01, 13:57:55发表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7-01, 13:05:34发表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这个谢谢提醒啦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这个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范畴

明鄱阳湖之战,朱元璋的兵力是没有40万的,陈友凉的兵力倒是有60万。当时是陈友凉率60万大军挥师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守军仅三万余人,后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援救洪都。于是陈友凉撤去对洪都的包围,将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而朱元璋则用水军封锁鄱阳湖的出口,两军在湖内决战。双方大战三日,朱元璋的部队因为船小兵弱,都失败了。后来部将郭兴献计火攻,终于大败陈友凉。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2:51

牧野之战,西周本部人马为战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另还有各诸侯国的军队(《尚书》中未有明确的记载),商国的军队是由少量的贵族卫队和大量的奴隶、囚犯组成的,人数有17万和70万两种说法。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7-1 22:53

好久不来轩辕了,灌灌水。
楼主MM没想至对军事颇有兴趣,真乃女中豪杰。
就兵力过百万的的战役来说,恐怕只有长平有这个可能,我的印象中,鄱阳湖一战,朱元璋的军队是20万,陈友谅为60万。
兵力过百万的的战争有秦灭楚、前秦攻东晋(仅淝水一战的兵力并不是很多)、隋炀帝攻高丽、明攻安南。
另外战役规模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参战兵力,比如漠北之战虽然没有昆阳一战的兵力多,但后勤动员、交通运输等各种综合条件,昆阳都无法与漠北相比。要说昆阳比漠北的规模大,恐怕不见得吧。
另外夷陵之战中蜀国的兵力只在吴军之上。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2:59

昆阳之战时,王风、王常两人率军8000守城,而刘秀在王莽军合围之前率13轻骑突围求援,于六月率万余援军到达昆阳。而在昆阳大战中王莽军共投入42万人,号称百万。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3:06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7-01, 22:53:20发表
好久不来轩辕了,灌灌水。
楼主MM没想至对军事颇有兴趣,真乃女中豪杰。
就兵力过百万的的战役来说,恐怕只有长平有这个可能,我的印象中,鄱阳湖一战,朱元璋的军队是20万,陈友谅为60万。
兵力过百万的的战争有秦灭楚、前秦攻东晋(仅淝水一战的兵力并不是很多)、隋炀帝攻高丽、明攻安南。
另外战役规模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参战兵力,比如漠北之战虽然没有昆阳一战的兵力多,但后勤动员、交通运输等各种综合条件,昆阳都无法与漠北相比。要说昆阳比漠北的规模大,恐怕不见得吧。
另外夷陵之战中蜀国的兵力只在吴军之上。

恩,就是就是,我就说长平之战双方兵力合计不下百万。居然还有人说,秦国只出兵5万,真是可笑。

这个兄台,最近的军神在线的论坛怎么一直都上不去啊?
作者: 第三帝国    时间: 2005-7-1 23:09

昆阳大战未必就是两汉最大的战役了,比如高祖白登被围,汉军是32万,匈奴是40万铁骑。汉军被围之数也不下10万人。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2 00:08

宋朝最大的战役是哪场?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5-7-2 10:09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7-01, 20:48:17发表
楼上的KUSO吧,谁告诉过你秦军有几人的,完成那么大范围的包围,没同等兵力办不到的
要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是你吧
另:匈奴有四十万军队就不会被蒙恬三十万大军驱逐了

我都懒得解释了,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中央电视台就曾经做过一期关于长平之战的专题节目,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历史不是猜测出来的,秦国包围赵国军队运用的是地利,也就是说秦兵把赵军堵在了长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兵,而且秦国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兵。哎,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用最,去多用用你们的眼睛和脑袋,就知道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了。
作者: Dusk    时间: 2005-7-2 10:13

"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这应该是我的台词
先不管要用多少兵的问题,你觉得你史书读得多,就请把你在哪本史书看到的秦军五万指出来,信口开河就是信口开河
秦军当时根本没那么多兵简直是笑话,秦的常备兵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多的.
再提一个辅证,长平之战过了以后,秦攻赵不下,拒不任将的白起因此被赐死,如果秦没在长平伤筋动骨,会战不下没有了40万壮丁的赵?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7-2 12:39

在下坛子前几天数据库出了些问题,现在已能访问了,谢谢签名的关心。
我的印象中,白起从没有指挥过5万以下兵力的时候。
宋朝的没印象,不过岐沟关一战规模不小。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5-7-2 17:59

楼上的大大,我想看战争艺术.在您的网站中没找到.能帮帮我吗?谢谢
作者: a84617    时间: 2005-7-2 18:24

中国人就是多啊~动不动就号称百万啊~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7-2 18:27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7-02, 12:39:42发表
宋朝的没印象,不过岐沟关一战规模不小。

粗略估计双方兵力之和应在30——40万。
作者: 杨少凡    时间: 2005-7-2 18:43

回第三帝国,汉高祖白登之围时自率轻锐,远离主力,不应有十万之众。
回a84617,那是中国地方大,别忘了整个欧洲加起来才和我国面积差不多,按人口与兵力比,欧洲实际比我国更厉害。
另外,那些“号称”就不用当真了,不然尔朱荣何以七千破葛荣百万?西方也一样,高加米拉会战不是说波斯军百万以上吗?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7-2 19:38



QUOTE:
原帖由5288123于2005-07-02, 17:59:18发表
楼上的大大,我想看战争艺术.在您的网站中没找到.能帮帮我吗?谢谢

你说的是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吧?此书我有,不过没有电子的。我倒是可能扫描,,但由于日程安排的过满,即使连载,也要等到10月以后。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5-7-2 20:06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7-02, 10:13:17发表
"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这应该是我的台词
先不管要用多少兵的问题,你觉得你史书读得多,就请把你在哪本史书看到的秦军五万指出来,信口开河就是信口开河
秦军当时根本没那么多兵简直是笑话,秦的常备兵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多的.
再提一个辅证,长平之战过了以后,秦攻赵不下,拒不任将的白起因此被赐死,如果秦没在长平伤筋动骨,会战不下没有了40万壮丁的赵?

首先我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史书,这段历史我并没有读过,不过是恰巧看过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期节目。所以我宁愿相信中央电视台,而绝对不相信你所说的。如果你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或者在那里有朋友,请自己去找那期节目的带子,我并没有责任告诉你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既然认为秦国军队是包围了赵国军队,那你应该听说说兵法有云:“十而围之”吧。你认为当时的秦国可能有400万军队吗?而且就军事而言,兵贵精而不贵多,这道理大家都懂吧!至于赵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兵而秦国没有,也很简单,那是赵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所以国内的男子基本上都被拉上了战场,而秦国的可是职业军人,在数量差别当然很大了。双方人数的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的原因是,当时看完电视并没有太上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士兵要比赵国少得多。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讨论网上应该多得是,随便就能找到的。还有就是你要我出示证据,那么你能出示证据吗?有哪部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的多,你可以拿来展示一下,光凭自己的知识去推测历史,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7-2 20:12

“十则围之”不光是指人数上,而是整个实力对比(包括战斗力、人数、士气、装备等),也不是正好十倍,只是悬殊明显,而不能简单地以兵力众寡作比。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7-2 20:21

秦国应该不是职业军人,前不久刚去西安看了兵马俑,秦军士兵的装束武器各异,看起来都是自带的,也就是说战国时代是亦民亦兵,打战时就都拉出去,史记也有“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的记载,说明基本上是全民总动员了。所以战国时期反而经常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大战役,到后来逐渐用职业军人作战,所以虽然人口增长了,大的战争场面反而不如以前。
作者: 667788    时间: 2005-7-2 21:08

一次战役所提到的兵力,当然是指包括后勤的一些准军事人员!否则,即便是现代,前线作战兵力也很少有百万以上的!

在这个前提上,长平之战是有百万。
第一,战国后期,中国到底有多少兵力?
目前公认的是500万。史学界根据苏秦张仪的话得出,并再据此结合战国的特殊兵役制度推出总人口数为2000万左右。

第二,秦国的兵力有多少?
秦国为天下之雄,在战国后期灭六国时,曾经60万攻楚的同时,有10多万攻魏,10多万左右保持对燕、代的压力。秦总兵力确实在百万之上。长平战离统一不远,秦的总兵力应不下于百万。

第三,秦国是否顷全力了?
这不用我多说,很多人都知道。长平战秦赵双方都已出全力了。如楼上“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战争中“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来应侯信赵反间说秦昭襄王“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使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事实上发动邯郸之役亦推迟一年。
所以秦军在长平遭到重大伤亡。兵力决不可能是区区5万。

第四,其它。
长平之战是双方在初始战后,双方三年来不断增加兵力导致的。最后坑杀45万,虽遭到不少置疑,但其数量级总体还是被确定。只不过是三年来兆赵国前后共被杀的。

“我是无知者”可以去这里下面看看。即使得不出双方确切数字,也会对长平之战有所了解。(想了解这一战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个人觉得可信度非常高)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BD%D6%AE%D5%BD/

最后,长平之战实际上是以战役的开始,达到了战争的规模。(如同上甘岭从一场战斗发展成战役一样)。在火器时代以前,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一场的战役了!
作者: Dusk    时间: 2005-7-2 21:15



QUOTE:
原帖由我是无知者于2005-07-02, 20:06:09发表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7-02, 10:13:17发表
"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这应该是我的台词
先不管要用多少兵的问题,你觉得你史书读得多,就请把你在哪本史书看到的秦军五万指出来,信口开河就是信口开河
秦军当时根本没那么多兵简直是笑话,秦的常备兵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多的.
再提一个辅证,长平之战过了以后,秦攻赵不下,拒不任将的白起因此被赐死,如果秦没在长平伤筋动骨,会战不下没有了40万壮丁的赵?

首先我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史书,这段历史我并没有读过,不过是恰巧看过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期节目。所以我宁愿相信中央电视台,而绝对不相信你所说的。如果你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或者在那里有朋友,请自己去找那期节目的带子,我并没有责任告诉你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既然认为秦国军队是包围了赵国军队,那你应该听说说兵法有云:“十而围之”吧。你认为当时的秦国可能有400万军队吗?而且就军事而言,兵贵精而不贵多,这道理大家都懂吧!至于赵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兵而秦国没有,也很简单,那是赵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所以国内的男子基本上都被拉上了战场,而秦国的可是职业军人,在数量差别当然很大了。双方人数的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的原因是,当时看完电视并没有太上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士兵要比赵国少得多。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讨论网上应该多得是,随便就能找到的。还有就是你要我出示证据,那么你能出示证据吗?有哪部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的多,你可以拿来展示一下,光凭自己的知识去推测历史,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正义任,入针反,堪也。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
-----------
真是笑话啊,这就是一个号称清楚历史的人的话吗?还是央视某个频道告诉你的?还是"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稍稍看过历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
关没攻下赵国被赐死的什么事,这样的人也敢号称懂历史?

PS:我从未说过长平之战秦军比赵军多
作者: Dusk    时间: 2005-7-2 21:21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
发河内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才有五万人吗?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2 23:06

长平之战,秦军应该不会超过赵军,但也不会少太多。

坑杀40万余,那是那次的,如果包括总共赵国牺牲的,绝对不只这个数。那么赵国参战的总人数,就更可观了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5-7-3 09:35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7-02, 21:21:15发表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
发河内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才有五万人吗?

史记里只是说那些农民去绝粮道了,并没有说他们参与战争啊,莫非你认为凡是与战争有关的人都应该算在内?那么秦国国内,那些生产粮食,军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是不是也应该算在内呢?那估计就不止百万了,两百万都有了。至于白起之死,已经有无数的历史专家有过无数次的讨论,我还以为是地球人都知道了呢,竟然还有人固执的认为白起只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被赐死,我连笑都懒得笑了,因为这个人的知识已经贫乏到了可怜的地步。
引用史记译注
“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以后,秦军兵分两路:王龁攻下皮牢,司马梗平定太原。韩、赵两国十分害怕,就派苏代到秦国,献上丰厚的礼物劝说丞相应侯说:“武安君擒杀赵括了吗?”应侯回答说:“是。”苏代又问:“就要围攻邯郸吗?”应侯回答说:“是的。”于是苏代说:“赵国灭亡,秦王就要君临天下了,武安君当封为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攻占夺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边平定了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边俘获了赵括的四十万大军,即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超不过这些了。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君临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秦军曾进攻韩国,围击刑丘,困死上党,上党的百姓都转而归附赵国,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国臣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如果把赵国灭掉,它的北边土地将落入燕国,东边土地将并入齐国,南边土地将归入韩国、魏国,那么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没有多少了。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让土地,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听了苏代这番话应侯便向秦王进言道:“秦国士兵太劳累了,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整一下。”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正月,双方停止交战。武安君得知停战消息,自有想法,从此与应侯互有恶感”
白起后来抗拒君命没有出战,就是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声太大,可是功高盖主的事实已成,秦昭王还是杀了他,这貌似是很简单的历史,难道还有人要争吗?
作者: 岑平    时间: 2005-7-3 11:13

秦囯滅六囯……每次都出60万……
估計在對付大國的時候會有過百萬的大戰役……
作者: 沙加1110    时间: 2005-7-3 11:32



QUOTE:
原帖由我是无知者于2005-07-01, 19:32:47发表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好象是只有5万左右,所以虽然赵国被坑了40万,但是双方交战的士兵肯定没有百万,应该是连50万都没有,建议大家以后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



QUOTE:
原帖由我是无知者于2005-07-02, 10:09:14发表

我都懒得解释了,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中央电视台就曾经做过一期关于长平之战的专题节目,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历史不是猜测出来的,秦国包围赵国军队运用的是地利,也就是说秦兵把赵军堵在了长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兵,而且秦国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兵。哎,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用最,去多用用你们的眼睛和脑袋,就知道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了。



QUOTE:
原帖由我是无知者于2005-07-02, 10:09:14发表

首先我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史书,这段历史我并没有读过,不过是恰巧看过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期节目。所以我宁愿相信中央电视台,而绝对不相信你所说的。如果你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或者在那里有朋友,请自己去找那期节目的带子,我并没有责任告诉你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既然认为秦国军队是包围了赵国军队,那你应该听说说兵法有云:“十而围之”吧。你认为当时的秦国可能有400万军队吗?而且就军事而言,兵贵精而不贵多,这道理大家都懂吧!至于赵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兵而秦国没有,也很简单,那是赵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所以国内的男子基本上都被拉上了战场,而秦国的可是职业军人,在数量差别当然很大了。双方人数的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的原因是,当时看完电视并没有太上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士兵要比赵国少得多。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讨论网上应该多得是,随便就能找到的。还有就是你要我出示证据,那么你能出示证据吗?有哪部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的多,你可以拿来展示一下,光凭自己的知识去推测历史,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orz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7-3 11:52

我个人猜测秦赵长平之战有,因为白起坑杀的赵兵就有40多万,加上赵军逃串的,再加上秦军的部队,很可能有100W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3 12:25

请大家讨论时候不要太激动,我可不想此帖因为此而被删除
作者: 杨少凡    时间: 2005-7-3 13:57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7-02, 23:06:52发表
长平之战,秦军应该不会超过赵军,但也不会少太多。

坑杀40万余,那是那次的,如果包括总共赵国牺牲的,绝对不只这个数。那么赵国参战的总人数,就更可观了

引用岑平
秦囯滅六囯……每次都出60万……
估計在對付大國的時候會有過百萬的大戰役……


史记上说得很明确“前后相杀首虏者四十五万人”,也就是说,赵国前后一共被杀了四十五万人(应该包括被围的韩国冯亭部军民和部分负责运输物资的赵国民夫),并不全是军队。不过以当时长平之战已经发展到秦赵两国赌国运的战争而言,两国均已倾全力而战,而秦国亦不例外,否则他们也不致于因为一个只有五万人参加的战争行反间计,还派白起这样的重将指挥。

秦灭六国除了灭楚外,每次可都低于六十万。只有灭楚是动用了大军。就前期李信、蒙武伐楚只用二十万就被秦王同意可见,对付其他国家连二十万可能都不到。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7-4 21:42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7-01, 6:00:08发表
有哪位高手肯赐教:

历史上三国中这四大战役的具体人数分析

官渡
赤壁
夷陵
合淝

官渡:袁绍11万(步兵10万,骑兵1万),曹操2~3万;
赤壁:曹操10万(分两路,其中到达赤壁的一路5万),联军3.2万(周瑜3万,刘备2千,刘琦的1万没有参战记载);
夷陵:刘备6~7万(前线4万多,少数民族数千,后面700里不到1万防御),陆逊5万。
合肥不具有决定性战役性质。
作者: 慕容心    时间: 2005-7-5 10:59



QUOTE:
原帖由ak47fafa于2005-07-03, 11:52:40发表
我个人猜测秦赵长平之战有,因为白起坑杀的赵兵就有40多万,加上赵军逃串的,再加上秦军的部队,很可能有100W

灭楚大战因该超过百万了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7-5 11:11

史记里说,秦王问王剪要多少兵灭楚,对:非60W不可。秦王不听,发20W如楚,结果败了。然后秦王向王剪道歉,以王剪为将,发60W攻楚。而楚国也是悉国中之兵已抗。最后王剪破楚,杀了项燕。一场战役应该有100W
作者: 吾非鱼    时间: 2005-7-5 11:44

我记得在哪儿看到过,长平之战秦派了有60万,而断赵人后路的轻兵有两万。所以才把赵围起来了。如果秦人的数量少的话,是不可能把赵人围住而不能突围的。要知道当时赵人由于经常和凶奴人作战,自从胡服骑射后,他们的战斗力在列国中国上乘的。他们作困兽之斗也跑不了,除了战法、地形等因素外,人员的质量数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秦人的组织性、纪律性、战斗力当时是很强的,可就是这样,长平之战后,他们还是不能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也说明他们也伤亡不小。当时,秦国大约有五百万人口,秦自变法以来,实行的是耕战的国策,可以说全民是兵,而不是楼上某朋友说的职业军人。秦打这一战役可以说除了边防外,用尽全国之力了。那么说五百万出六十万,我觉得还是合理的。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7-5 13:24

忽忽,派去绝粮道的当然是兵了,怎么是农民呢。绝粮道是要作战的
作者: 子晰    时间: 2005-7-5 16:43

商朝最多的一次也就征兵13000人,武王伐纣总兵力是战车300,虎贲3000,甲士45000。
史书上记录的人数都含有后勤杂役等各类人员,且喜欢夸大,真正的战斗人数远远低于记录数字。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5 18:14



QUOTE:
原帖由子晰于2005-07-05, 16:43:15发表
商朝最多的一次也就征兵13000人,武王伐纣总兵力是战车300,虎贲3000,甲士45000。
史书上记录的人数都含有后勤杂役等各类人员,且喜欢夸大,真正的战斗人数远远低于记录数字。

那么能告诉阿碧,牧野参战了多少人吗?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7-5 18:16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42:59发表

赤壁:曹操10万(分两路,其中到达赤壁的一路5万),联军3.2万(周瑜3万,刘备2千,刘琦的1万没有参战记载);

记得曹操那边,还有归降的荆州兵,也有很多,特别是水军。这个没计算在内?
作者: 卫公新书    时间: 2005-8-25 17:05

鄱阳湖大战
陈友谅第一线兵力至少50-60万,后勤也有十几万
朱元璋至少一线20-30万,后勤4-5万人
作者: phoenix-lwp    时间: 2005-8-26 00:59

朱隶征安南之战号称出兵80万,加上征用的民夫肯定过百万之数。以当时的明朝人口和兵户数量来看基本上还是可信的。

杨广倾举国之力征高丽算上民夫数量也应当过百万之数。

牧野之战商军数量在下倾向17万一说,以当时的动员力来说75万实在是天文数字。

PS:中国古代打仗虚报军力实在频繁,僧格林沁两万骑兵都敢号称10万。再加上经常把民夫数量也算成军力,再考虑当时的通信条件和战场的容纳能力,因此在下认为中国古代单一战场军队总数超过100万不大现实。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5-8-26 11:41

牧野之战的75万说的是奴隶,而不是军队的数量的说。当然了,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和农业水平,即使是75万的奴隶,似乎也有夸大的嫌疑。不过既然都是猜测,大家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力。
作者: 夏侯征西    时间: 2005-8-27 10:05

秦是进攻方,怎么可能只用5万人就发动对赵的攻略作战,最后赵军放弃抵抗,秦军要坑杀赵军的时候,1个秦兵要坑杀8个赵兵,这也是个很大的的工程啊。
作者: 狼一    时间: 2005-8-27 11:24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7-05, 18:16:42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42:59发表

赤壁:曹操10万(分两路,其中到达赤壁的一路5万),联军3.2万(周瑜3万,刘备2千,刘琦的1万没有参战记载);

记得曹操那边,还有归降的荆州兵,也有很多,特别是水军。这个没计算在内?

赤壁,曹操最多也就是20w了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28 00:08

忽然又想起一个,虽然算不上著名战役,但兵力肯定超过百万。
——戏之战。
作者: ninanwine    时间: 2005-8-28 06:36

长平似乎是5000人决粮道,30000人分隔,另外还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作者: ninanwine    时间: 2005-8-28 06:38

说反了,是3W绝粮5000分隔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5-8-28 09:17

长平之战秦军至少有20万,后来秦王加了援兵应该更多,决不可能少于10万。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8-29 20:04



QUOTE:
原帖由碧落赋于2005-07-05, 10:16:42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42:59发表

赤壁:曹操10万(分两路,其中到达赤壁的一路5万),联军3.2万(周瑜3万,刘备2千,刘琦的1万没有参战记载);

记得曹操那边,还有归降的荆州兵,也有很多,特别是水军。这个没计算在内?

当然有计算在内。首先曹操自己有精锐的陆军,不会要带这些没有经过整编、训练的荆州陆军,水军则是一定要带的,因曹操此时没有水军。
因此,曹操留下自己的部分陆军和荆州的陆军留守在新占领的荆州,其余的北方陆军和荆州水军一起分两路进攻。就是这样。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8-29 20:26

论述到长平之战的兵力,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记载:
1、是赵军在本次战役中,前后共被消灭45万,而其中有40万士兵(卒)是投降后被坑杀的。
2、秦军参战兵力一直找不到记载,但是从白起后来对秦王说的,长平之战秦军士兵死者过半来看,这些士兵应当是在与赵军的血战中阵亡的。由于这场战役自始至终,秦军一直保持胜利,因此,双方直接战死沙场的人数,不太可能是秦军大大超过赵军,而应当是秦军少于赵军。
3、秦王亲自到河内发动15岁以上民众,只是限于河内地区的民众,并不是秦国的。因此这个并不证明秦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
因此,从赵军直接战死约5万(45万减去投降的40万)看,秦军死者过半的数量应当是少于5万的,因此,秦军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人。
所以,长平之战双方的参战总兵力大体是55万左右。
作者: 小马爱犬屋    时间: 2005-8-29 20:51

10万人击溃45万人是可能的.

但包围并歼灭45万人似乎是不可能的.

不排除赵军有夸大的嫌疑,但数字应该不会少于30万人.

而秦国至少应该派出20~25万人,尤其是后来白起要全歼赵军,可能有增兵的.

至于死者过半,可能是死伤过半之误,如果死者超过30%,那么基本就是溃败的结局了,不可能还有士气维持.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8-29 21:00

我以为,秦军采用的战略战术太英明了,最后40万赵军打不破秦军的坚壁,粮食完全没有,只能投降,请注意,这40万并不是打不过投降,而是没有粮食吃。
地形的有利是包围赵军45万人的关键。
至于投降之后,就很容易处理掉了,分批可以,甚至民兵都可以来协助。
作者: 完颜康    时间: 2005-8-29 21:22

蒙宋第四次襄阳战役,忽必烈也是倾全国之兵,双方总兵力也不会太少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30 00:18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8-29, 20:51:06发表
10万人击溃45万人是可能的.

但包围并歼灭45万人似乎是不可能的.

也先在土木用2万部队代包围并歼灭明军,就是利用了地形的优势。
作者: duguxing    时间: 2005-8-31 09:53

[转]…………首先来看一下战争双方的战斗序列(那时恐怕没这种说法,姑且以此称
之。)。前秦方面,前锋部队以苻融为督统,将领张蚝、慕容垂、梁成等人,
步兵骑兵共计30万,其中慕容垂部约3万人,目标是西路的郧城(今湖北安陆
一带),梁成部5万人,苻融、张蚝部20万强,目标是东晋的先头阵地寿阳;
苻坚自统北方主力约60多万,兵源极为分散,包括秦、雍的关中兵,幽、冀的
华北兵,以及远自凉州的西北兵,由于行军横跨大半个中国,主力军队在项城
(今河南沈丘)集聚;羌人姚苌督统益、梁的军队,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军
7万从川中顺流东下,直取东晋都城建康。
    东晋方面,防线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已架构,分东西两路,西路军由桓冲
督统,共计10万,驻扎在江州,扼守长江中游,阻止秦军水师东下,以及抵御
可能从西路进攻的来自陆上的秦步、骑兵(实际上在这一带作战,北方强大的
陆上军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步骑兵的实力显然不会太强)。东路军由谢安节
制,谢石为都督,谢玄率领前锋,尚有大将谢琰、桓伊等人,统军8万,在淮
河两岸抵御秦军,另有将军胡彬,统领5千水军,增援正面面对北方的寿阳。
    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来看,东晋方面在西路的兵力与前秦兵力(裴元略的
7万水军加上慕容垂的3万陆军)大致相当,又有长江天险和防御工事,抵抗秦
军至少不处于下风,而东路军与秦军(即使只是前锋的25万)相比则力量相差
过于悬殊,即使可用北府兵的精悍聊以慰籍,也不能不让人对谢安战前的“潇
洒”和“坦荡”惊诧不已。…………
作者: zxdlancaster    时间: 2005-9-13 16:02

看来这个数目真是难以搞清楚,等以后回去寻秦去.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5-9-17 10:22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07-01, 1:37:25发表
中国古代上百万人的大战我觉得没有。

淝水之战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号称百万而已,具体的兵力数目最多也就50来万吧???

战国时代动辄30、40万的伤亡,我也觉得有些夸大了,战国的总人口才千把万,即使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参加凑上百万也够困难的吧???

不会是虚数,书上明明说步兵60W,骑兵27W。
作者: 乱指    时间: 2005-9-22 23:12

还是淝水和鄱阳湖两战的人数最多最可信
作者: Dusk    时间: 2005-9-24 10:12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29, 20:26:24发表
论述到长平之战的兵力,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记载:
1、是赵军在本次战役中,前后共被消灭45万,而其中有40万士兵(卒)是投降后被坑杀的。
2、秦军参战兵力一直找不到记载,但是从白起后来对秦王说的,长平之战秦军士兵死者过半来看,这些士兵应当是在与赵军的血战中阵亡的。由于这场战役自始至终,秦军一直保持胜利,因此,双方直接战死沙场的人数,不太可能是秦军大大超过赵军,而应当是秦军少于赵军。
3、秦王亲自到河内发动15岁以上民众,只是限于河内地区的民众,并不是秦国的。因此这个并不证明秦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
因此,从赵军直接战死约5万(45万减去投降的40万)看,秦军死者过半的数量应当是少于5万的,因此,秦军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人。
所以,长平之战双方的参战总兵力大体是55万左右。

秦卒死者过半应该指是自开战以来伤亡的数量达到了秦国常备军的一半,赵括是纸上谈兵,廉颇可不是吃素的.而且廉颇的防守战术在损失比例上肯定占优势.
五万伤亡就伤筋动骨的话,后期怎么可能出动并维持六十万远征军,说给你听你也不会信.
要是秦军真只能出动十万人,六国早杀到咸阳去了,还会今日割地明日送礼的
作者: spzjl    时间: 2005-9-24 21:28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错了朱元璋只有20万
作者: 赵子龙帅    时间: 2005-10-5 15:48

到底有多少人参战就是当时的统帅也不一定清楚何况是几千年后的我们!
那些数字应该到是估计的!!!
作者: 铁骑绝尘    时间: 2005-10-5 20:38

史书多有记载,只不过有可信度的问题。小生认为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不可以一句“秦军亡过半”来断定秦军人数只有10万。许是用“秦军亡过半”来形容战斗惨烈程度。秦王征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参战才10万人?如果真是如此我看灭韩、魏都成问题,别说统一天下了。小生浅见~~
作者: 铁骑绝尘    时间: 2005-10-5 20:47

补一个:秦二世武装了俪山的囚徒,击败陈胜,吴广的一战,投入人数应该相当可观~!史书记载俪山的囚徒有72万人加上秦军的一些守备军(人数不详,但明显少于义军),陈胜,吴广义军不下十数万。加在一起差不多有百万了!
作者: capo1234    时间: 2005-10-6 05:20

秦军能出动60万攻楚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后勤不可能跟得上,特别在考虑到不久前还损失了20万军力和经历过饥荒的情况下……
作者: 铁骑绝尘    时间: 2005-10-6 12:13

攻楚的60万人不全是一线战斗部队,其中还包括了后勤运输部队。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7 00:09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9-24, 2:12:20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29, 20:26:24发表
论述到长平之战的兵力,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记载:
1、是赵军在本次战役中,前后共被消灭45万,而其中有40万士兵(卒)是投降后被坑杀的。
2、秦军参战兵力一直找不到记载,但是从白起后来对秦王说的,长平之战秦军士兵死者过半来看,这些士兵应当是在与赵军的血战中阵亡的。由于这场战役自始至终,秦军一直保持胜利,因此,双方直接战死沙场的人数,不太可能是秦军大大超过赵军,而应当是秦军少于赵军。
3、秦王亲自到河内发动15岁以上民众,只是限于河内地区的民众,并不是秦国的。因此这个并不证明秦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
因此,从赵军直接战死约5万(45万减去投降的40万)看,秦军死者过半的数量应当是少于5万的,因此,秦军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人。
所以,长平之战双方的参战总兵力大体是55万左右。

秦卒死者过半应该指是自开战以来伤亡的数量达到了秦国常备军的一半,赵括是纸上谈兵,廉颇可不是吃素的.而且廉颇的防守战术在损失比例上肯定占优势.
五万伤亡就伤筋动骨的话,后期怎么可能出动并维持六十万远征军,说给你听你也不会信.
要是秦军真只能出动十万人,六国早杀到咸阳去了,还会今日割地明日送礼的

不见得吧?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白起传)
由此记载可见,即使是廉颇指挥时期,依然是赵军伤亡惨重的情况。
我们要注意一点:这次进攻战役,本来的战役目标仅仅是韩国的上党,结果赵军赶来长平,才发生秦赵长平之战。
我们看到,本次战役中提到了仅有的秦军的两个兵力数据:一个是25000人用于切断赵军后路;一个是5000骑兵分断进攻的赵军和赵军防守壁垒的部队。兵力都不是很多。如果按照秦军有40-50的论点,这点兵力来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有些说不过去吧?

秦军当然全国总兵力不会只有这些,但是本次战役不见得就是都投入了。因为这本来在发动时就是一次规模中等的战役,只不过后来变成了著名的大战役。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7 00:18



QUOTE:
原帖由铁骑绝尘于2005-10-05, 12:38:44发表
史书多有记载,只不过有可信度的问题。小生认为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不可以一句“秦军亡过半”来断定秦军人数只有10万。许是用“秦军亡过半”来形容战斗惨烈程度。秦王征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参战才10万人?如果真是如此我看灭韩、魏都成问题,别说统一天下了。小生浅见~~

我以为,这个观点也有误解。先看原文: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遮绝赵救及粮食。
可见,秦王为了长平之战,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那么河内到底有多少兵呢?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体只是相当于汉代一个郡的兵力。
当然,我说的这个秦军10万应全部是作战部队,而不包括后勤民众。至于赵国的45万是否包括后勤民众在内?我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按照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的大致比例,赵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10万多一些。如果这个比例减少(因为赵国到长平距离不远),赵军兵力会多一些,20万左右。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7 00:26



QUOTE:
原帖由书者于2005-09-17, 2:22:24发表

QUOTE:
原帖由关内候于2005-07-01, 1:37:25发表
中国古代上百万人的大战我觉得没有。

淝水之战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号称百万而已,具体的兵力数目最多也就50来万吧???

战国时代动辄30、40万的伤亡,我也觉得有些夸大了,战国的总人口才千把万,即使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参加凑上百万也够困难的吧???

不会是虚数,书上明明说步兵60W,骑兵27W。

虽然不是虚数,但是却是动员的三路之总兵力。而且有记载表明,前军已经到淝水前线了,其后军(从西部开来的)才到达长安,这些部队无论如何也不能都算到淝水之战中吧?
因此,实际在淝水之战中参战的双方兵力,大致就是北方25万对南方85000。虽然确实是以少胜多,但是要说是百万大军的作战,有些过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10-7 17:05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09:54发表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9-24, 2:12:20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29, 20:26:24发表
论述到长平之战的兵力,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记载:
1、是赵军在本次战役中,前后共被消灭45万,而其中有40万士兵(卒)是投降后被坑杀的。
2、秦军参战兵力一直找不到记载,但是从白起后来对秦王说的,长平之战秦军士兵死者过半来看,这些士兵应当是在与赵军的血战中阵亡的。由于这场战役自始至终,秦军一直保持胜利,因此,双方直接战死沙场的人数,不太可能是秦军大大超过赵军,而应当是秦军少于赵军。
3、秦王亲自到河内发动15岁以上民众,只是限于河内地区的民众,并不是秦国的。因此这个并不证明秦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
因此,从赵军直接战死约5万(45万减去投降的40万)看,秦军死者过半的数量应当是少于5万的,因此,秦军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人。
所以,长平之战双方的参战总兵力大体是55万左右。

秦卒死者过半应该指是自开战以来伤亡的数量达到了秦国常备军的一半,赵括是纸上谈兵,廉颇可不是吃素的.而且廉颇的防守战术在损失比例上肯定占优势.
五万伤亡就伤筋动骨的话,后期怎么可能出动并维持六十万远征军,说给你听你也不会信.
要是秦军真只能出动十万人,六国早杀到咸阳去了,还会今日割地明日送礼的

不见得吧?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白起传)
由此记载可见,即使是廉颇指挥时期,依然是赵军伤亡惨重的情况。
我们要注意一点:这次进攻战役,本来的战役目标仅仅是韩国的上党,结果赵军赶来长平,才发生秦赵长平之战。
我们看到,本次战役中提到了仅有的秦军的两个兵力数据:一个是25000人用于切断赵军后路;一个是5000骑兵分断进攻的赵军和赵军防守壁垒的部队。兵力都不是很多。如果按照秦军有40-50的论点,这点兵力来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有些说不过去吧?

秦军当然全国总兵力不会只有这些,但是本次战役不见得就是都投入了。因为这本来在发动时就是一次规模中等的战役,只不过后来变成了著名的大战役。 [/quote]
这些数据只是开始的,不代表没有援军。
刚开始投入25000人,5000只是先头军,要的是奇袭的效果。
作者: 上官刃    时间: 2005-10-8 12:22

长平之战秦军投入直接作战的精兵是没有赵军多的,但是也不会有5万那么少的离谱.至于包围,除了断粮道和地形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秦军布置相当有效的坚固且易于发射弓弩的防御性工事,在遏止赵军突围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我依稀记得张作耀先生的<曹操传>书中,说赤壁前曹操是得到了刘表的降兵八万.
不过想来应该是指荆州全部守军,能抽调出来投入作战的,而且是水军的,应该不会超过3万.
作者: tty1    时间: 2005-10-8 14:02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18:21发表
我以为,这个观点也有误解。先看原文: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遮绝赵救及粮食。
可见,秦王为了长平之战,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那么河内到底有多少兵呢?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体只是相当于汉代一个郡的兵力。
当然,我说的这个秦军10万应全部是作战部队,而不包括后勤民众。至于赵国的45万是否包括后勤民众在内?我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按照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的大致比例,赵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10万多一些。如果这个比例减少(因为赵国到长平距离不远),赵军兵力会多一些,20万左右。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这句话怎么就能得出秦王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仅仅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若史书如下写:“秦王于咸阳闻赵食道绝,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能表明仅仅是发动了咸阳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8 19:57



QUOTE:
原帖由tty1于2005-10-08, 6:02:02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18:21发表
我以为,这个观点也有误解。先看原文: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遮绝赵救及粮食。
可见,秦王为了长平之战,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那么河内到底有多少兵呢?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体只是相当于汉代一个郡的兵力。
当然,我说的这个秦军10万应全部是作战部队,而不包括后勤民众。至于赵国的45万是否包括后勤民众在内?我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按照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的大致比例,赵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10万多一些。如果这个比例减少(因为赵国到长平距离不远),赵军兵力会多一些,20万左右。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这句话怎么就能得出秦王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仅仅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若史书如下写:“秦王于咸阳闻赵食道绝,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能表明仅仅是发动了咸阳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那么知道秦国有多少人口吗?
按照梁启超的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一书的估算,秦国的人口大体在600万,如果男女各半,而男人中一半发往长平,也是150万,如果当时寿命只有45岁,则是2/3的男人到长平,那就是200万。
因此所谓秦王发动全国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的论点是经不住推敲的。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8 20:01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7, 9:05:44发表
这些数据只是开始的,不代表没有援军。
刚开始投入25000人,5000只是先头军,要的是奇袭的效果。

可能有。但是没有证据。
只知道秦军悄悄更换了主将,并且发动了河内地区的15岁以上男士去前线。试想,这些15岁以上的人,并不是经过训练的士兵,而是临时发动起来的百姓,用来搞后勤、挖工事还可以,但是要上前线搏斗,恐怕没有什么希望。只能是送死。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10-9 07:40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20:01:48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7, 9:05:44发表
这些数据只是开始的,不代表没有援军。
刚开始投入25000人,5000只是先头军,要的是奇袭的效果。

可能有。但是没有证据。
只知道秦军悄悄更换了主将,并且发动了河内地区的15岁以上男士去前线。试想,这些15岁以上的人,并不是经过训练的士兵,而是临时发动起来的百姓,用来搞后勤、挖工事还可以,但是要上前线搏斗,恐怕没有什么希望。只能是送死。

这些只是后来包围后发动的,并不是之前的正规军。包围后防止敌人突围,用这些兵挖挖战壕,修修堡垒,垫垫背还是很有用的。
  而之前的正规军并没有记录就这么少,赵派赵括来指挥的时候并没有新派援军。从后面记载赵被杀45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加上韩守军和韩地老百姓被冒了军功。但是赵有20多万军力应该不成问题。同样秦军只会比赵多不会少,也是廉颇防守的缘故。这样看秦军正规军30万应该不成问题。最后发河内之士,秦军应该超过50万。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10-9 07:46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19:57:04发表

QUOTE:
原帖由tty1于2005-10-08, 6:02:02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18:21发表
我以为,这个观点也有误解。先看原文: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遮绝赵救及粮食。
可见,秦王为了长平之战,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那么河内到底有多少兵呢?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体只是相当于汉代一个郡的兵力。
当然,我说的这个秦军10万应全部是作战部队,而不包括后勤民众。至于赵国的45万是否包括后勤民众在内?我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按照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的大致比例,赵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10万多一些。如果这个比例减少(因为赵国到长平距离不远),赵军兵力会多一些,20万左右。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这句话怎么就能得出秦王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仅仅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若史书如下写:“秦王于咸阳闻赵食道绝,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能表明仅仅是发动了咸阳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那么知道秦国有多少人口吗?
按照梁启超的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一书的估算,秦国的人口大体在600万,如果男女各半,而男人中一半发往长平,也是150万,如果当时寿命只有45岁,则是2/3的男人到长平,那就是200万。
因此所谓秦王发动全国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的论点是经不住推敲的。 [/quote]
梁统一数字不可信。
作者: tty1    时间: 2005-10-9 09:23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19:57:04发表

QUOTE:
原帖由tty1于2005-10-08, 6:02:02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18:21发表
我以为,这个观点也有误解。先看原文: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遮绝赵救及粮食。
可见,秦王为了长平之战,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那么河内到底有多少兵呢?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体只是相当于汉代一个郡的兵力。
当然,我说的这个秦军10万应全部是作战部队,而不包括后勤民众。至于赵国的45万是否包括后勤民众在内?我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按照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的大致比例,赵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10万多一些。如果这个比例减少(因为赵国到长平距离不远),赵军兵力会多一些,20万左右。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这句话怎么就能得出秦王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仅仅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若史书如下写:“秦王于咸阳闻赵食道绝,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能表明仅仅是发动了咸阳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那么知道秦国有多少人口吗?
按照梁启超的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一书的估算,秦国的人口大体在600万,如果男女各半,而男人中一半发往长平,也是150万,如果当时寿命只有45岁,则是2/3的男人到长平,那就是200万。
因此所谓秦王发动全国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的论点是经不住推敲的。 [/quote]
当然不可能发动全国所有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总得有人从事生产吧,去长平的是暂时不用从事生产的男子。
作者: tty1    时间: 2005-10-9 09:24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19:57:04发表

QUOTE:
原帖由tty1于2005-10-08, 6:02:02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18:21发表
我以为,这个观点也有误解。先看原文: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遮绝赵救及粮食。
可见,秦王为了长平之战,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那么河内到底有多少兵呢?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体只是相当于汉代一个郡的兵力。
当然,我说的这个秦军10万应全部是作战部队,而不包括后勤民众。至于赵国的45万是否包括后勤民众在内?我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按照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的大致比例,赵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10万多一些。如果这个比例减少(因为赵国到长平距离不远),赵军兵力会多一些,20万左右。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这句话怎么就能得出秦王并不是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而仅仅是发动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若史书如下写:“秦王于咸阳闻赵食道绝,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能表明仅仅是发动了咸阳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到长平?

那么知道秦国有多少人口吗?
按照梁启超的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一书的估算,秦国的人口大体在600万,如果男女各半,而男人中一半发往长平,也是150万,如果当时寿命只有45岁,则是2/3的男人到长平,那就是200万。
因此所谓秦王发动全国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的论点是经不住推敲的。 [/quote]
当然不可能发动全国所有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总得有人从事生产吧,去长平的是暂时无急事可做的男子。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0 14:16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8, 23:40:59发表
这些只是后来包围后发动的,并不是之前的正规军。包围后防止敌人突围,用这些兵挖挖战壕,修修堡垒,垫垫背还是很有用的。
  而之前的正规军并没有记录就这么少,赵派赵括来指挥的时候并没有新派援军。从后面记载赵被杀45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加上韩守军和韩地老百姓被冒了军功。但是赵有20多万军力应该不成问题。同样秦军只会比赵多不会少,也是廉颇防守的缘故。这样看秦军正规军30万应该不成问题。最后发河内之士,秦军应该超过50万。

廉颇屡吃败仗并坚守,就证明秦军兵力大大超过赵军?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吧?那世界上还有精锐一说吗?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0 14:17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8, 23:46:10发表

梁统一数字不可信。

那就请给个可信的数据出来吧。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0 14:19



QUOTE:
原帖由tty1于2005-10-09, 1:24:48发表
当然不可能发动全国所有15岁以上男人去长平,总得有人从事生产吧,去长平的是暂时无急事可做的男子。

这不等于白说吗?此时又不是冬闲时节,哪里有劳动力闲着无事?要是大家都忙,那秦王下令不是废话一篇?有事的人就可以不去?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10-10 18:39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0, 14:16:35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8, 23:40:59发表
这些只是后来包围后发动的,并不是之前的正规军。包围后防止敌人突围,用这些兵挖挖战壕,修修堡垒,垫垫背还是很有用的。
  而之前的正规军并没有记录就这么少,赵派赵括来指挥的时候并没有新派援军。从后面记载赵被杀45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加上韩守军和韩地老百姓被冒了军功。但是赵有20多万军力应该不成问题。同样秦军只会比赵多不会少,也是廉颇防守的缘故。这样看秦军正规军30万应该不成问题。最后发河内之士,秦军应该超过50万。

廉颇屡吃败仗并坚守,就证明秦军兵力大大超过赵军?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吧?那世界上还有精锐一说吗?

问题是赵军也是精锐,赵军也没有援军。你该不是认为秦军当时在以少攻多,廉颇还屡屡吃败仗?
  另外白起也说长平损失过半,不会都是在对赵恬的时候吧?开始没有损失多少兵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10-10 18:41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0, 14:17:21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8, 23:46:10发表

梁统一数字不可信。

那就请给个可信的数据出来吧。

葛剑雄教授研究的历史人口,应该比梁证据更多,更接近事实。梁的人口论基础基本都是靠纵横家说的模糊兵力加猜测。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2 13:54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10, 10:39:37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0, 14:16:35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8, 23:40:59发表
这些只是后来包围后发动的,并不是之前的正规军。包围后防止敌人突围,用这些兵挖挖战壕,修修堡垒,垫垫背还是很有用的。
  而之前的正规军并没有记录就这么少,赵派赵括来指挥的时候并没有新派援军。从后面记载赵被杀45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加上韩守军和韩地老百姓被冒了军功。但是赵有20多万军力应该不成问题。同样秦军只会比赵多不会少,也是廉颇防守的缘故。这样看秦军正规军30万应该不成问题。最后发河内之士,秦军应该超过50万。

廉颇屡吃败仗并坚守,就证明秦军兵力大大超过赵军?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吧?那世界上还有精锐一说吗?

问题是赵军也是精锐,赵军也没有援军。你该不是认为秦军当时在以少攻多,廉颇还屡屡吃败仗?
  另外白起也说长平损失过半,不会都是在对赵恬的时候吧?开始没有损失多少兵力? [/quote]
我可没有这样说。
其实,战国时代的兵力记载,我一直怀疑很可能是包括随军民夫的人数的。
比如秦军60万攻楚,要知道,秦国总共才600万人口,如果按照古代远征军3民夫保证一个士兵的比例计算,那么大致上秦国要出动180万民夫和60万大军,也就是240万男人。那么如果减去不能干活的少年儿童,可以说全部秦国的男人都开到楚国去打仗、搞后勤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试想,如果所谓的赵军45万,除以四,大致上是112500赵军正规作战士兵和337500民夫。而秦军是10万左右的士兵,就比较合理了。
真正的长平之战,双方的作战部队是112500对100000人,大体相当。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2 13:55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10-10, 10:41:36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0, 14:17:21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10-08, 23:46:10发表

梁统一数字不可信。

那就请给个可信的数据出来吧。

葛剑雄教授研究的历史人口,应该比梁证据更多,更接近事实。梁的人口论基础基本都是靠纵横家说的模糊兵力加猜测。 [/quote]
数据是多少呢?请给出。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2 14:02

我也没有葛剑雄先生的书,但是从其它资料里有一部分:
——在《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199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书中:“但从我们对当时总的情况了解来看,人口在2千万以上的说法是可以接受的。”
葛剑雄先生说的是底线,还有一些资料认为是3千万。因此目前认为战国时期(统一前)全国人口大致在2-3千万。
我所说的秦国人口600万,就是上限3000万总人口的结果。
作者: Sphynxyu    时间: 2005-10-12 16:30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29, 20:26:24发表
论述到长平之战的兵力,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记载:
1、是赵军在本次战役中,前后共被消灭45万,而其中有40万士兵(卒)是投降后被坑杀的。
2、秦军参战兵力一直找不到记载,但是从白起后来对秦王说的,长平之战秦军士兵死者过半来看,这些士兵应当是在与赵军的血战中阵亡的。由于这场战役自始至终,秦军一直保持胜利,因此,双方直接战死沙场的人数,不太可能是秦军大大超过赵军,而应当是秦军少于赵军。
3、秦王亲自到河内发动15岁以上民众,只是限于河内地区的民众,并不是秦国的。因此这个并不证明秦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
因此,从赵军直接战死约5万(45万减去投降的40万)看,秦军死者过半的数量应当是少于5万的,因此,秦军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人。
所以,长平之战双方的参战总兵力大体是55万左右。

秦国是有可能少于10万人的.
首先,在秦国是没有什么士兵,人民之分的,商鞅其保甲保证了秦国全民皆兵境界,即秦国的农民平时作农业,战时则成为士兵.在秦国,索性将成年男子一律称之为“士伍”。平时按照居住地点就近编伍,由各郡的郡尉、各县的县尉负责训练,警备治安。大规模征发参战时,就由郡尉、县尉率领上前线。
而赵国却不同,他那40万人到底多少是真正的军队很值得质疑.其实长平可能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惨烈,赵军又以骑射为特色,骑兵是需要强大的后勤的,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对垒可能也就是赵军1×万VS秦军10万左右。

秦国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他的体制并不健全,总的来说,太过暴虐。秦国短命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体制问题,试想一个全面皆兵的国家无仗可打会真么样?应此,对于秦国的分析要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秦国毕竟是法家治国的,而其他六国却不是。
作者: yangzhi506    时间: 2005-10-12 20:20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土地送给
了赵国。战火在秦赵两国之间就此被点燃。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国集结了100多万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是
古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
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
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盖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000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全部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
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两万五千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象,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据保守估计,总参战人数达150万人
作者: 乱指    时间: 2005-10-12 20:26



QUOTE:
原帖由yangzhi506于2005-10-12, 20:20:06发表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土地送给
了赵国。战火在秦赵两国之间就此被点燃。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国集结了100多万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是
古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
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
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盖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000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全部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
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两万五千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象,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据保守估计,总参战人数达150万人

怎么看上文像小说笔法了

150万,也太夸张了吧!
作者: yangzhi506    时间: 2005-10-12 20:29

史记记载: 赵军是被擅长围歼战的天才秦军名将白起死死围住长达46天后,因赵括死于秦弩兵之手后投降的,不是前后杀的,除开240名年龄较小的被释放以外,其余40万人全部被坑杀,整个战役赵军共死亡45万人
作者: yangzhi506    时间: 2005-10-12 20:31

加上后来秦昭王率领的那只秦军,150万绝对不夸张
作者: yangzhi506    时间: 2005-10-12 20:37

而且可以很明确的说在白起围歼赵国的时候秦军的人数是60万,而不是10万
作者: yangzhi506    时间: 2005-10-12 20:39

以上所说皆出自司马迁所记载,偶只是将之翻译成白话文,如有不信者可自行翻阅史记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6 15:56



QUOTE:
原帖由yangzhi506于2005-10-12, 12:37:50发表
而且可以很明确的说在白起围歼赵国的时候秦军的人数是60万,而不是10万

不知这个60万数据出自史记哪一篇?请教!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10-16 16:10

所谓全民皆兵,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精锐之师的。而打遍中国的精锐秦军,决不会是这种全民皆兵的产物,而是一支经过长期训练和实战的部队。
作者: wilhelm    时间: 2005-10-16 16:43

第一次投入百万的应该就是长平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6-1-9 21:36

证据,关键是证据,不是说多少就是多少呀。
我们在史记里能够看到的2个秦军兵力记载:
一个是一支25000人去断赵括的后路。
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
如此重要的任务,如果秦军真的有所谓60万,为何不舍得派出?而只有区区3万人担负这样的重任?
道理很清楚,因为秦军根本没有60万。如果秦军实际作战兵力12万,派3万断道到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6-1-11 01:36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07-02, 20:21:28发表
秦国应该不是职业军人,前不久刚去西安看了兵马俑,秦军士兵的装束武器各异,看起来都是自带的,也就是说战国时代是亦民亦兵,打战时就都拉出去,史记也有“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的记载,说明基本上是全民总动员了。所以战国时期反而经常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大战役,到后来逐渐用职业军人作战,所以虽然人口增长了,大的战争场面反而不如以前。

大兄看的是哪个坑?兵马俑分很多年很多批制造的,在这些年里,秦军的服装武器制式也在变化,所以装束武器各异就不奇怪了。但是,同时代的秦军,应该是7国中服装最整齐,装备最制式化的部队。当年我看的几个坑,感觉还是很整齐的,至少出土的同种武器都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的只在于人物五官的不同和神态差异。而且兵马俑中刻画的士兵都是精锐部队,自然是职业军人。
作者: 旖旎从雨    时间: 2006-1-11 02:01

近代的 徐州会战 到了后期李宗仁有60万  日军40万  老蒋包围土原肥的16万. 武汉会战.薛岳的长江防线就不下30万 还有武汉北面的第二战区 人就更多了.后面大把的川军.

GCD和GMD的三次大内战. 还有过长江.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6-1-11 02:03

官渡:袁绍11万,曹操3~5万;
赤壁:曹操23万,周瑜3万,刘备2万,孙权2万做后援;
夷陵:刘备8万,陆逊5万。
合肥:张辽7千,孙权10万。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1-11 02:12

早期主要是人口不足很难发生人数超过百万的战争。

解放战争时的三大战役肯定都够了,渡江战役也够了。
作者: 虎豹狼    时间: 2006-1-20 23:28

南朝梁的陈庆之北伐与朱尔荣的号称百万
7000VS百万
漠北决战也接近了吧~~~
作者: 夕阳残雪    时间: 2006-1-23 19:47

其实利用人口数据算一下,历史上估计没有真正动辄百万以上的战役吧?
作者: 夕阳残雪    时间: 2006-1-23 19:49



QUOTE:
原帖由旖旎从雨于2006-01-11, 2:01:19发表
近代的 徐州会战 到了后期李宗仁有60万  日军40万  老蒋包围土原肥的16万. 武汉会战.薛岳的长江防线就不下30万 还有武汉北面的第二战区 人就更多了.后面大把的川军.

GCD和GMD的三次大内战. 还有过长江.

还有中原大战,就是以老蒋为首的新军阀之间的会战。解放战争时的三大战役。
作者: dubstar1    时间: 2006-1-23 20:05



QUOTE:
原帖由巴孤于2005-07-01, 14:43:12发表
官渡:袁绍10万左右。曹操应为3-5万。也有说接近10万的,不过论证得比较牵强。

赤壁:曹军20w左右,孙刘联军包括周瑜军3万,刘备军号称2万(实际可能未必有这么多),还有孙权的援军

夷陵:刘备军4-8万(两种说法),陆逊军5万。

合肥:张辽军7千,孙权军号称10万,不算后来曹操的援军。btw,合肥战役根本没法同上面三场相比,汉中和关羽北伐之战还差不多。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农民军的数量是不能考证的,应该只能算正规军的战役,否则黄巾起义的人更多。
至于四个战役,赤壁之战中中真正曹操的军队其实很少,大部分是刘表荆州的降军。
作者: 夕阳残雪    时间: 2006-1-23 20:13

赤壁中曹军主力应该是袁绍的降军居多吧?曹军大部分是北方人,只有袁绍军的兵源才来自北方啊~
作者: 夕阳残雪    时间: 2006-1-23 20:16



QUOTE:
原帖由贾图于2006-01-11, 1:36:51发表
大兄看的是哪个坑?兵马俑分很多年很多批制造的,在这些年里,秦军的服装武器制式也在变化,所以装束武器各异就不奇怪了。但是,同时代的秦军,应该是7国中服装最整齐,装备最制式化的部队。当年我看的几个坑,感觉还是很整齐的,至少出土的同种武器都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的只在于人物五官的不同和神态差异。而且兵马俑中刻画的士兵都是精锐部队,自然是职业军人。

秦朝有个什么政策(忘了……),就是战争时全民动员,和平时全部卸甲归田。和平时就留1成左右的军队。也就是说那1成左右的军队才算职业军人
作者: 虎豹狼    时间: 2006-1-25 17:24

是啊~~~~照这么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是人民战争,的兵力就~~~~~~
作者: 庆次CCzy    时间: 2006-1-25 18:45

这个问题其实讨论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偶认为该讨论一下历史上有谁有能力统帅单方上百万的军队哈!
我只提:韩信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06-2-2 10:32

隋伐高丽之战!
作者: oblivion    时间: 2006-2-2 10:39

鄱阳湖啊鄱阳湖,朱元璋战略战术水平完美的展现
作者: 私掠者    时间: 2006-2-2 14:07

百万之战不是好事,劳民伤财!应该追求以少胜多,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这样才能长久昌盛!
作者: 慕容十二郎    时间: 2006-2-2 19:04



QUOTE:
原帖由私掠者于2006-02-02, 14:07:39发表
百万之战不是好事,劳民伤财!应该追求以少胜多,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这样才能长久昌盛!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避之。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06-2-7 16:31

鄱阳湖之战六十万对二十万.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6-2-7 16:58



QUOTE:
原帖由私掠者于2006-02-02, 14:07:39发表
百万之战不是好事,劳民伤财!应该追求以少胜多,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这样才能长久昌盛!

不然,打仗其实追求的就是尽可能地以多胜少,谁没事喜欢以少对多啊。
作者: xyz1160    时间: 2006-2-15 22:38

就从我国古代人口数量来看,很难有哪个政权能够这样众多的人口来支撑一次上百万人参加的战役!!!!所以,这样的战役绝对是屈指可数的
作者: 断-浪    时间: 2006-2-16 11:07



QUOTE:
原帖由第三帝国于2005-06-30, 22:53:36发表
淝水之战的出现,本身就是慕容垂、姚苌一个阴谋的开始,其动机就注定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一定是看过《边荒传说》吧!
作者: 红红火火    时间: 2006-2-16 23:07

长平之战,秦军应该不会超过赵军,但也不会少太多。

坑杀40万余,那是那次的,如果包括总共赵国牺牲的,绝对不只这个数。那么赵国参战的总人数,就更可观了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6-16 09:51

请问“挥师百万”一词的最原始出处?
作者: 杨少凡    时间: 2006-6-16 12:12



QUOTE:
原帖由 红红火火 于 2006-2-16 23:07 发表
长平之战,秦军应该不会超过赵军,但也不会少太多。

坑杀40万余,那是那次的,如果包括总共赵国牺牲的,绝对不只这个数。那么赵国参战的总人数,就更可观了

》》》《史记》记得很清楚,赵军损失是“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已经把此前历次损失加进去了。

》》》主题加一仗,明初白沟河之战,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百万,进抵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朱棣命令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等率军十余万迎战于白沟河。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6 12:15 编辑 ]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6-16 13:40



QUOTE:
原帖由 杨少凡 于 2006-6-16 12:12 发表


》》》《史记》记得很清楚,赵军损失是“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已经把此前历次损失加进去了。

》》》主题加一仗,明初白沟河之战,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 ...

白沟河之战,的确我当时忘记了,谢谢提醒~
作者: 王诩    时间: 2006-6-23 15:34

任何国家发动的战争都不如我们的有迫力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6-23 19:40



QUOTE:
原帖由 赵子龙帅 于 2005-10-5 15:48 发表
到底有多少人参战就是当时的统帅也不一定清楚何况是几千年后的我们!
那些数字应该到是估计的!!!

如果连这个主帅都搞不清的话,那他就别打仗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6-23 19:43



QUOTE:
原帖由 夕阳残雪 于 2006-1-23 19:47 发表
其实利用人口数据算一下,历史上估计没有真正动辄百万以上的战役吧?

把后勤算上去的话应该有这个数!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6-6-23 21:01



QUOTE:
原帖由 弓骑步 于 2006-2-7 16:58 发表

不然,打仗其实追求的就是尽可能地以多胜少,谁没事喜欢以少对多啊。

是啊,以多胜少才是正途
以少胜多都是万不得以的事。但打赢了以少胜多的仗就比较容易出名,所以陈庆之名气比沈庆之大嘛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6-23 22:39

呵呵。如果你在下棋,当然想方设法,棋盘上你的棋子比对方多。战争就是棋的放大。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6-23 23:05

其实很多棋都是从战争中繁衍出来的!
楚河汉界!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6-28 01:11

楼上的看看标题是古代史!
不会你连古代和近代都区分不开吧?
作者: nakoruru    时间: 2006-10-6 22:38



QUOTE:
原帖由 无知无畏 于 2005-7-1 19:32 发表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 ... [/quote]

我看电视
说出土了一个秦的叫“喜”的士兵的坟墓
里面有很多秦的兵役制度
说秦的男子17 岁开始当兵。。。
说秦可以调动100万的大军
作者: hardyliao    时间: 2006-10-7 12:37     标题: 回复 #15 碧落赋 的帖子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外加后勤人员,确实是超过百万的。
作者: KYOKO    时间: 2006-10-7 12:45

长平之战赵军都被坑杀40w,之前战死的呢?
秦军如果人数相当,那基本上就是100w
秦灭楚秦国出动了60w,+上楚军,也该有100来w
作者: 动如雷霆    时间: 2006-10-17 11:44



QUOTE:
原帖由 Dusk 于 2005-6-30 21:45 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不明白了你们为什么喜欢把“高句丽”直接叫做“高丽”?????????
作者: 瓦灰    时间: 2006-10-19 10:32

真正双方投入都过百万的战役基本上被苏联和德国打完了.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10-19 13:07



QUOTE:
原帖由 瓦灰 于 2006-10-19 10:32 发表
真正双方投入都过百万的战役基本上被苏联和德国打完了.

嘿嘿,欧洲总人口加起来,也才中国的一半

中国的战役,还是可以挖掘滴~~~~~~~~~
作者: 瓦灰    时间: 2006-10-19 13:34

没什么好挖掘的,人口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什么,古代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指挥系统,通信手段,后勤补给,兵力集结等等)注定不会发生规模巨大的战役,即使发生,往往也是军队规模大的一方失败.
进入20世纪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进步,才可能出现双方都投入上百万军队的大搏杀.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10-19 13:41

按照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追求的是最少的人员投入,最好己方0伤亡

所以最近的战争,人是越来越少,因为大家比的是科技,而不是人数

然古代,在科技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数是占很大的影响的
作者: 瓦灰    时间: 2006-10-20 14:23

你看问题还真是简单,如果真是那样还不如让交战国的军事统帅之间玩场电脑游戏来决定胜败,那军队还有用吗?再先进的武器也是由人来控制的,人的生产周期要比武器的生产周期长得多,所以消灭一个人比消灭一件武器的价值要大得多.所谓的0伤亡,你不要只看到一方损失很小,另外一方呢?如果交战方的实力不是太悬殊,那战争只会变得越来越惨烈,因为随着武器的推陈出新使人在战争中变得越来越脆弱.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10-20 18:46

楼上的现在的军队可不是在数量上来取胜了。
现代化军事武器没有出现前,职业士兵和普通的壮丁区别不是很大。但现在培养一个士兵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飞行员的价值远远大于一架飞机的价值(当然指合格的飞行员)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10-20 22:18



QUOTE:
原帖由 瓦灰 于 2006-10-20 14:23 发表
你看问题还真是简单,如果真是那样还不如让交战国的军事统帅之间玩场电脑游戏来决定胜败,那军队还有用吗?再先进的武器也是由人来控制的,人的生产周期要比武器的生产周期长得多,所以消灭一个人比消灭一件武器的价 ...

人越来越脆弱,但是人的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强——只要不是什么大规模杀伤武器

现在人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之国际舆论的影响,很难再有百万大战了
作者: 昔时人已没    时间: 2006-10-20 22:24

夷陵:刘备军4-8万(两种说法),陆逊军5万。

四万地缺少了,8W差不多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10-21 04:25

韩信说过刘邦统众顶多十万,而自己统兵多多益善。可见古代战争兵多了也不一定就好办,没有韩信这样的人,100万也是没多少使用价值。

P.S. 真正过100万人的战役,我能想起来的也就是淝水了,但就是不知道苻坚的97万有没有水份。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6-10-21 07:19

秦灭楚之战,秦军60万,楚军40万
还有元末脱脱曾动员百万大军包围张士诚的高邮城,这个"百万"据说是实数.守城的才几千人.
作者: 众神之车    时间: 2006-10-21 13:14

长平之战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10-21 15:41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10-21 04:25 发表
韩信说过刘邦统众顶多十万,而自己统兵多多益善。可见古代战争兵多了也不一定就好办,没有韩信这样的人,100万也是没多少使用价值。

P.S. 真正过100万人的战役,我能想起来的也就是淝水了,但就是不知道苻坚 ...

应该没有水分,因为各种史书上对这个数据基本一致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6-10-21 15:42



QUOTE:
原帖由 xiaomatu 于 2006-10-21 07:19 发表
还有元末脱脱曾动员百万大军包围张士诚的高邮城,这个"百万"据说是实数.守城的才几千人.

元朝末年,在内部自己打自己的情况下,脱脱还能动员100万去打张士诚的几千?
作者: 仆射    时间: 2006-10-26 15:36

秦伐楚,秦将王翦所率秦军就有60万,楚面临亡国的危险应该是倾力而为的,估计兵力不下40万,当然这也是战争而不是战役。明土木堡之战,明军损失约五十万左右,瓦剌应该也有兵力30至40万左右,虽然可能不及100万,但也应该有超过90万。这应该是一次战役。
作者: 冰冷小手    时间: 2007-3-10 03:57

初看长平之战秦军10W的说法有点不屑,后来渐被燕京晓林说服了,但是还有个问题待解答:若秦军只有10W,那秦应当还有足够的部队可以调动的,因为秦的常备军总有数十万,但是援军没来,秦皇只能带来临时征调的民兵,难道是不及征调,而河内距离战场近,所以.....
作者: eatan    时间: 2007-3-21 11:54

对数字没概念。不管史书怎么写,仔细算算人口基数,补给需求,就知道很多数字都很玄。
作者: 十年砥砺    时间: 2007-3-21 19:57

长平有,不算后勤应该都够了

淝水不能算,兵力只是一只主力而已。
当然如果说前秦伐晋之战,而且只算投入兵力的话过百万差不多

三国时期大战兵力都不是特别多(相对来说),赤壁应该是参战人数最多的。
官渡袁绍起兵时将近10W,曹操兵力不明,但各方记载,都有兵力悬殊之意,本纪更是说兵不过万,骑不满千,那么双方总兵力大致有10W
赤壁曹操20W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孙刘4-5W
夷陵陆逊5W,先主兵力虽不明,但算来也应该4-6W间
作者: 白色自由大帝    时间: 2007-3-22 11:43

所谓战役当然要把那些压粮运草之人也计算在内.真正战场被歼灭的兵力中,有大部分都是他们.而非手持兵刃的真正士兵.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07-3-31 23:32

第一次大非川之战,吐蕃40万,不过唐军比较少...
作者: wave4ever    时间: 2007-3-31 23:41



QUOTE:
原帖由 仆射 于 2006-10-26 15:36 发表
秦伐楚,秦将王翦所率秦军就有60万,楚面临亡国的危险应该是倾力而为的,估计兵力不下40万,当然这也是战争而不是战役。明土木堡之战,明军损失约五十万左右,瓦剌应该也有兵力30至40万左右,虽然可能不及100万 ...

土木堡明军20w
哪有50w
作者: KYOKO    时间: 2007-4-1 01:24

夷陵之战中蜀国的兵力只在吴军之下

5w vs 8w

陆迅的成功不完全是战略战术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4-9 13:07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不知算否?
作者: 齐王韩信    时间: 2008-3-18 18:29

双方投入兵力合计过百万的,战国时代应该就有2次。

但长平应该不在此数。当时秦强赵弱,连赵自己都认可;在兵力上若是处于劣势,赵王是不会头脑发热命令同秦军对攻的,所以秦军数量上应该远远少于赵军。那么两军合计就该不足百万。

可能的是:
1.五国灭齐之战。齐国“连百万之众,地二千余里,天下莫盛”;当时的齐国,正处于霸业的顶峰,实力上连秦也承认齐为东帝。而是役,齐王“亲将其军,悉众迎于济水西”。齐军悉众,王亲将军,数量当已接近百万,而五国合兵,能一战尽歼齐军精锐,至于尸横遍野的程度,数量上当与齐亦相差不远。这场没有史料记载用兵实数,却可能是华夏古代史上用兵规模最大的一场鏖兵。

2.秦灭楚之战。楚将项燕将兵20余万,破李信;而后秦将王翦将兵60万伐楚,楚复益20万助项燕。合计正好过百万。
作者: congwanshui    时间: 2008-3-19 10:55

个人对战国时期老是大好几十万的战争表示极大的怀疑, 或许是一些运东西的民众也算上吧! 要知道战国时期整个国家才多少人口!!
作者: 正版商    时间: 2008-3-19 12:31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5-10-16 16:10 发表
所谓全民皆兵,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精锐之师的。而打遍中国的精锐秦军,决不会是这种全民皆兵的产物,而是一支经过长期训练和实战的部队。

全民皆兵十年,大概是没什么精锐之师的,全民皆兵百年,还能长期当“民”而不是地里的肥料的,就基本上都是老兵了,大部分新丁出门没几仗就成肥料了。

PS:以色列就是全民皆兵,而且是公认世界第一精锐之师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19 17:49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05-6-30 21:29 发表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楼主已经说了要实数,而不是虚数的。。。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19 17:50



QUOTE:
原帖由 Dusk 于 2005-6-30 21:45 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秦灭楚之战,好像秦是60万,楚是 多少来着?
是40万吗?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19 17:55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05-7-1 01:37 发表
中国古代上百万人的大战我觉得没有。

淝水之战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号称百万而已,具体的兵力数目最多也就50来万吧???

战国时代动辄30、40万的伤亡,我也觉得有些夸大了,战国的总人口才千把万,即使15岁以上的 ...

秦的时候总人口好像有2000万,那战国的时候应该比这个多
其实几十万的伤亡还是合理的,而且这几十万的伤亡也确实让那几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崩溃了,比如赵国的45万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19 17:57



QUOTE:
原帖由 xiaomatu 于 2005-7-1 13:05 发表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楼主说了是中国古代。。。
至于第一个,我也不了解。。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8-3-20 12:00



QUOTE:
原帖由 齐王韩信 于 2008-3-18 18:29 发表
可能的是:
1.五国灭齐之战。齐国“连百万之众,地二千余里,天下莫盛”;当时的齐国,正处于霸业的顶峰,实力上连秦也承认齐为东帝。而是役,齐王“亲将其军,悉众迎于济水西”。齐军悉众,王亲将军,数量当已接近百万,而五国合兵,能一战尽歼齐军精锐,至于尸横遍野的程度,数量上当与齐亦相差不远。这场没有史料记载用兵实数,却可能是华夏古代史上用兵规模最大的一场鏖兵。...

这战有无具体的数据引用?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8-3-20 14:23

又记起一次大规模战役

垓下之战
  齐王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
  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
  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
  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判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
  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多万出固陵东进;
  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基本完成了对10万楚军的合围。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军三十万于刘邦本部军主力则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8-3-20 14:29



QUOTE:
原帖由 齐王韩信 于 2008-3-18 18:29 发表
五国灭齐之战。齐国“连百万之众,地二千余里,天下莫盛”;当时的齐国,正处于霸业的顶峰,实力上连秦也承认齐为东帝。而是役,齐王“亲将其军,悉众迎于济水西”。齐军悉众,王亲将军,数量当已接近百万,而五国合兵,能一战尽歼齐军精锐,至于尸横遍野的程度,数量上当与齐亦相差不远。这场没有史料记载用兵实数,却可能是华夏古代史上用兵规模最大的一场鏖兵。 ...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军队 攻齐。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双方兵力各约20余万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

20万+20万,总共40万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8-3-20 14:37

秦伐楚战争,不是战役

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战争拆开成几个战役,进行归纳

城父之战
秦20万 主帅 李信
楚20万 主帅 项燕  赢

蕲南之战
秦 主帅 王翦  60万
楚 主帅 项燕  倾国之兵,据说有40万?

[ 本帖最后由 碧落赋 于 2008-3-20 14:59 编辑 ]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8-3-20 14:45

邯郸之战双方有多少人?

秦国 具体多少?分为两阶段,前期主将王陵,后期主将王龁
初期王陵仅阵亡就0.4万
而最后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被迫投降

赵主力廉颇 ?
平原君 0.3万
信陵君 8万
春申君 ?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8-3-20 15:15

城濮之战
邲之战
鄢陵之战

这三次分别又多少呢。。。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8-3-20 15:17

襄樊保卫战

有记载的双方水军,蒙古7万,南宋10万

水军就有17万,那么总兵力呢?
作者: 定点清除    时间: 2008-3-20 15:25

肥水之战,前秦军近百万,东晋军8万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3-20 15:26

明末左良玉东下南京被击败好像接近百万?我记得左60万,四镇估计有20万。
李自成似乎在武昌与清作战似乎也有60万兵力?这样清兵该有十几万。
太平天国是近代史,不算。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22 02:17



QUOTE:
原帖由 碧落赋 于 2008-3-20 15:15 发表
城濮之战
邲之战
鄢陵之战

这三次分别又多少呢。。。

城濮之战双方人数总共不超过20万
邲之战和鄢陵之战人数记不太清了啊,反正也不会太多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22 02:18

李自成灭崇祯的时候好像是动用了60万骑兵40万步兵 啊
作者: jianzheng0616    时间: 2008-3-22 11:35

谁告一下黄帝和蚩尤大战用了多少兵力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22 12:15



QUOTE:
原帖由 jianzheng0616 于 2008-3-22 11:35 发表
谁告一下黄帝和蚩尤大战用了多少兵力

上古战争人数应该不会太多,少康复国才用了几百人。。。
作者: xrq    时间: 2008-3-22 21:55

战国时的战争看记载也不可靠的。看看出土的竹签,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了解吧。我看过秦国很多来往信签,大多数是母子.夫妻,从来没看到父子的。并且提到父子兄弟在一起服役的很多。再结合秦当时的兵役制度,就不难了解当时的兵力了。所以秦国的男子是战争工具,女人是生产和繁殖工具。
另外秦和其他六国的制度不同,不要一慨而论。
至于长平之战,秦军不会比赵军少。难道赵军被围几十天是坐等?如果说是突围,45万人不停的冲,就秦军几万人恐怕不够死吧!不要说是依靠什么地型,45万人你不是用麻袋装得完的。这次是两国的倾国之战,不是所谓的遭遇战。如果要说秦军只有5万,那么赵军的数量就有一半水份了。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8-3-23 01:25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2 02:18 发表
李自成灭崇祯的时候好像是动用了60万骑兵40万步兵 啊

李自成有60万骑兵????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23 05:16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3-23 01:25 发表


李自成有60万骑兵????

说了是好像,是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不是没有可能的哦,李自成从西安打到北京,沿途都不停留的,要分兵把守,到了北京估计就带过去20万人左右吧
作者: uesegi    时间: 2008-3-23 13:24

鄙人记得
在某朝之前的100万=现在的10万

要真算,只能算大隋VS高勾丽
作者: uesegi    时间: 2008-3-23 13:26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3 05:16 发表

说了是好像,是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不是没有可能的哦,李自成从西安打到北京,沿途都不停留的,要分兵把守,到了北京估计就带过去20万人左右吧

60万骑兵。。。。。。
大汉有60万骑就不会敌不过后金了
作者: XM8    时间: 2008-3-23 13:43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3 05:16 发表

说了是好像,是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不是没有可能的哦,李自成从西安打到北京,沿途都不停留的,要分兵把守,到了北京估计就带过去20万人左右吧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整顿军制,额员百万,其中步兵40万,骑兵60万”类似的说法据说出自某高教教材。不过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根本就是十分夸张的说法,60万骑兵可要3/400万匹马来支持

李自成搞大规模正规化是在崇祯15年下半年的事了,《国槯》也好《平寇志》也好都说他主力只有6万人左右,《平寇志》记载的更细一点:骑兵2万5,步兵4万2。另外他还有一些地方上的卫戍部队,16年春天时有13个卫帅,一个卫多的4/5000,少的连1000都不到。也就是说这时他所有的部队加起来也不过10万人左右,就算他打败孙传庭能收拢一些,自己再发展一些,到17年初能有20万也就顶天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23 19:27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8-3-23 13:43 发表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整顿军制,额员百万,其中步兵40万,骑兵60万”类似的说法据说出自某高教教材。不过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根本就是十分夸张的说法,60万骑兵可要3/400万匹马来支持

李自成搞大规模正 ...

教材都欺骗人了,哎。。。。
作者: XM8    时间: 2008-3-23 21:30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3 19:27 发表

教材都欺骗人了,哎。。。。

也不一定是教材欺骗人,也许就是李自成他们自己吹的,这事他们以前也干过
作者: 齐王韩信    时间: 2008-3-24 15:45



QUOTE:
原帖由 碧落赋 于 2008-3-20 14:29 发表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军队 攻齐。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 ...

此数据是何出处?
作者: 大秦商邑    时间: 2008-3-29 07:41

我觉得应该没有,
史料记载有一个特点,越久远的战争投入的兵力越多,动辄上百万,几十万,越近的战争一般投入的兵力越少,数字也较精确。而众所周知,中国总人口大趋势是上升的。
那些动辄上百万的估计倾国之民也达不到
作者: XM8    时间: 2008-3-29 12:27



QUOTE:
原帖由 大秦商邑 于 2008-3-29 07:41 发表
我觉得应该没有,
史料记载有一个特点,越久远的战争投入的兵力越多,动辄上百万,几十万,越近的战争一般投入的兵力越少,数字也较精确。而众所周知,中国总人口大趋势是上升的。
那些动辄上百万的估计倾国之 ...

这是你的错觉
第一:所谓“越久远的战争投入的兵力越多,动辄上百万,几十万”大多都是号称罢了,史料真正记载投入几十上百万的极少
第二:也不存在越近的战争一般投入的兵力越少,从古至今绝大多数战争投入的兵力都不多,10万以上的随便放到哪个朝代都是不多见的
第三:隋朝少说也有5/6000万人,难道拉不出100万人来?
作者: flame    时间: 2008-4-2 17:56

这个帖子好长寿啊!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4-3 19:50

长平之战,赵军的兵力比较明确,前后共45万,秦军则不清楚,不过我估计应该为30万左右。
秦军并不是围住了四十万赵军,只是围住了一半,也就是二十万。秦军战斗力比赵军要强一些,最重要的是两军的主将,名将白起对一仗没打过的赵括,三十万困住他二十万不难。赵括被射死后,四十万赵军无主,皆降。
作者: 凝望云涛    时间: 2008-4-3 20:17

只知道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投入的兵员比较多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08-4-3 20:59

好古老的帖子……这个百万指的是一线战斗部队?还是包括全部动员起来的辅助和后勤人员?
作者: flame    时间: 2008-4-5 11:16

谈论投入多少兵力有什么意义,建议大家不要再讨论下去了! 历史上的好多兵力都是夸大的!还是研究以少胜多的有意义!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5 15:54



QUOTE:
原帖由 flame 于 2008-4-5 11:16 发表
谈论投入多少兵力有什么意义,建议大家不要再讨论下去了! 历史上的好多兵力都是夸大的!还是研究以少胜多的有意义!

总不能你觉得有意义的对别人的就是有意义的
你觉得没意义的或许对别人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尊重别人的观点OK?
作者: 巴孤    时间: 2008-4-6 06:17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3-20 12:00 发表


这战有无具体的数据引用?

你居然为这个主题等待了3年啊
作者: chuhun989    时间: 2008-4-16 21:42

长平之战,在相持阶段,秦国军队数量至少应当与赵国军队相当。不然,真像某些人想象的十几二十万人,无法想象他们怎么保持攻势,更无法想象他们怎么围住那45万人。以不及对方一半的兵力而能围困对方,只能是千古笑谈,兵力相等都很难做到。要知围住赵兵的那个地方,四周其实只是一些丘陵,没有50万军队,不可能围住。至于为什么断后路和断粮道的两支骑兵只有2.5万和0.5万,这个可以看看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复活的军团》。秦国的骑兵是非常精良的,并且全部是弩兵。首先一条:战马高度一律是133厘米。这样的骑兵队伍,有三万人已经不得了。当秦兵把赵兵诱入包围圈以后,就派机动性最好的三万骑兵断了后路,之所以只派3万人,不是因为兵少,而是因为只有这么多骑兵,用步兵断后速度达不到。据史书来看,当年秦兵其实是在赵兵不知情的情况下用骑兵迅速地合拢了包围圈和截断粮道的。面对45万赵军,如果不用少量骑兵去完成这个任务,而用大规模步兵去断后,估计还没到战斗位置就已经被赵兵发现,如此一来,赵兵就可以及时退回大本营。因此,实在不能用骑兵数量只有3万来推断秦军不过20万。
     当秦王得知围困了赵兵之后,就火速赶到战斗前线,尽征河内15以上男丁,加强围困圈,这支部队,数量应当不下十万。因此前后加起来,秦军不少于60万。这个数字基本上是为历史学家所公认的。之所以只征发河内的男丁,是因为那里离长平最近。


[ 本帖最后由 chuhun989 于 2008-4-16 21:48 编辑 ]
作者: unnamedsolo    时间: 2008-5-9 13:53



QUOTE:
原帖由 667788 于 2005-7-2 21:08 发表
第三,秦国是否顷全力了?
这不用我多说,很多人都知道。长平战秦赵双方都已出全力了。如楼上“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战争中“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来应侯信赵反间说秦昭襄王“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使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事实上发动邯郸之役亦推迟一年。
所以秦军在长平遭到重大伤亡。兵力决不可能是区区5万。

同意看法,而不是像楼上某兄所说只有5万人。

另~~~元末丞相脱脱攻张士诚高邮也是动用了百万大军(实数),所谓“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元史)。
作者: 飞√雷¢神    时间: 2008-5-10 00:25

我记得好像以前项羽以少胜多来得,数目差得特别多,之后把降兵全部坑杀了。不过把战役忘了,对不起啊楼主
作者: E世飞将    时间: 2008-5-10 01:28

春秋战国时期,交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00万的有秦赵长平之战
以及秦灭楚之战。


      何以认为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后被俘40万!?
  如果赵军被俘40万,50多万的大秦军伤了多少?
  白起后来不是说长平之战秦军伤亡近半,即二三十万.
  算秦军死10万,伤20万充顶了吧。
  以白起之能率秦军以守对攻,以逸待劳,以饱对饥,
以白起的知已知彼,怎么可能赵军以伤亡5万的代价,让秦军死伤二三十万!????
     白起的对手可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那小子!
  看来冯梦龙写的不错,赵军应被俘20多万,这20多万是被秦军杀降的,
其他的二十多万应是战死了。
  赵军总计死45万是对的。

赵军45万被斩杀,是廉、赵二人分任主将总和。
后来,赵国也曾派数万大军增援长平,可是,力不从心。
所以,秦赵双方在此役中投入的兵力总和达100万是可信的。





秦灭楚之战,秦军60万。

楚军是三个方面军,项燕率的是其中一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15万。
这45万分成三部,是由那昏相说那昏君分成的三军。
另有几万非正规的部队。

秦以全力欲灭楚,楚国当然不会小视,至少会投入那45万正规军。
所以双方加起来达100万是可信的。
作者: E世飞将    时间: 2008-5-10 01:37

战国时的军与民,区分不是很明确。
兵有现役、预备役、后备役之分。
战国时,各官员还在为数不少的私属,
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光士就有3000
一旦国家进入紧急时期,现役、预备役、后备役都会动用。
其它官员的私属也会或多或少的投入到其中去。

冷兵器时代,只要有力,拿起武器就可算兵。


秦赵长平之战,秦灭楚之战,都是双方的战略决战,
倾其全力是很有必要的。
谁会在此成败关口松懈退缩?
作者: E世飞将    时间: 2008-5-10 01:57

长平之战后,秦军包围赵国首都邯郸。
如果说长平之战秦军只是象征性的动用一下兵力,
也就是只动用十几二十万的话,
那邯郸之战秦昭王叫白起上阵,
白起就可率秦军这没参加长平之战
的大部队直向赵国首都了。


可是,白起并没有担任统帅了。
这是因为秦军主力50多万,在长平之战中伤亡近半,
即伤亡二三十万。而且,赵国被斩杀45万后,已经重新征了不少兵。白起因而不愿打邯郸之战了。(长平之战一结束,白起就想打下赵国首都,可是秦王却令他退兵,待到白起回军,
向秦王说可以打下赵国首都时,秦王才想让他去打,他就不干了)

白起可不是那种弄虚作假之人。所以,白起之言是可信的。







所以,长平之战,秦军不可能少于20万。
秦军达50万是很正常的。
作者: E世飞将    时间: 2008-11-5 23:48

目前,应加上巨鹿之战。

这极有可能是真实的100万的。

汉纪:十有二月。项羽济河。沉船破釜。烧庐舍。令人持三日粮。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九胜。绝甬道。大破秦军。虏王离。当此时诸侯救钜鹿者十余壁。莫敢进。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望。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又羽呼声动天地。诸侯军人人莫不怖惧。于是既破秦军。羽见诸侯上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羽者。由是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羽焉。于是羽威权遂振四海。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

另外章邯率20多万运粮供给王离军,然后反秦联军约40万人。

结论:秦军和反秦联军共百万在巨鹿会战。
作者: langy8393    时间: 2008-11-19 15:36

昆阳之战,好象是百万,不是号称,不过在古代通信联络手段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兵越多越容易输,把兵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将军能统帅的范围内,才是取胜的关键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20 11:04     标题: 回复 #11 关内侯 的帖子

中国古代上百万人的大战我觉得没有。

淝水之战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号称百万而已,具体的兵力数目最多也就50来万吧???

战国时代动辄30、40万的伤亡,我也觉得有些夸大了,战国的总人口才千把万,即使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参加凑上百万也够困难的吧???
——————————————————————————————————————————

瞎扯,光秦国人口就达到600万!不过秦国也比较变态,600万人就养了100万正规军!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20 11:20     标题: 我个人所知古代史上的百万大战

1、长平之战:秦60万,伤亡约30万;赵50万,被杀(包括被杀俘虏)45万;
总兵力110万,伤亡达75万;
2、秦灭楚之战:秦60万,楚40万;总兵力100万;

2.5、巨鹿大战:秦60万(40万前军+20万援军);联军40万;总兵力100万;
这场应该不算,实际参战项羽的楚军5万,秦军40万;总参战兵力45万;

3、淝水之战:前秦95万,东晋8万,总兵力103万;

4、李自成攻北京灭明之战:大顺军:超过100万,明军:?,总兵力:超过100万。


[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08-12-1 11:03 编辑 ]
作者: 天下奇才    时间: 2008-11-20 11:35

总觉得历史上上百万的战役水分很大,我觉得要分开来,不要把后勤的和后来不断补充的都算上,比如说解放战争,消灭GMD800万军队,其实一次投入哪会有那么多,三大战役前,GMD一线主力不过200万左右,后来临时征兵,地方武装全算进去了,可能连土匪武装也算在GMD头上了吧
作者: 闽西少帅    时间: 2008-11-20 11:43



QUOTE:
原帖由 flame 于 2008-4-5 11:16 发表
谈论投入多少兵力有什么意义,建议大家不要再讨论下去了! 历史上的好多兵力都是夸大的!还是研究以少胜多的有意义!

这个也是个研究的视角,兵力大的战争的经验教训也很值得大家的参考!
作者: jerry1016    时间: 2008-11-24 11:43



QUOTE:
原帖由 碧落赋 于 2005-7-1 14:00 发表
有哪位高手肯赐教:

历史上三国中这四大战役的具体人数分析

官渡
赤壁
夷陵
合淝

官渡:前线曹操3.4万,袁绍6.7万,总兵力曹操6.7万,袁绍15万。
赤壁:曹操前线5—8万,总兵力20万,孙刘联军5万。
夷陵:刘备6。7万,陆逊5万
合肥:张辽7,8千,孙权10万,但前线多少就不清楚了。
作者: lzy0274    时间: 2008-11-25 10:36

古代似乎没有哪一个战争是真正运用百万的!
1万就号称10万,10万就敢号称百万。
动用几十万已经很多了。
毕竟古代人口是宝贵的。

[ 本帖最后由 lzy0274 于 2008-11-25 10:37 编辑 ]
作者: 爱蓝    时间: 2008-12-1 08:41

秦军就5万? 开玩笑吧

如果秦军就5万 那时候白起又没有当主帅 号称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还用得着固守?
简直就是当廉颇是个白痴!

秦军至少是赵军的一半 廉颇才会固守 否则以5万:45万, 1:9的数量对比,廉颇还去浪费粮草去固守?以至于最后赵王去向齐国借粮?

说这话简直就是侮辱廉颇的战争智慧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2-1 11:09



QUOTE:
原帖由 天下奇才 于 2008-11-20 11:35 发表
总觉得历史上上百万的战役水分很大,我觉得要分开来,不要把后勤的和后来不断补充的都算上,比如说解放战争,消灭GMD800万军队,其实一次投入哪会有那么多,三大战役前,GMD一线主力不过200万左右,后来临时征兵,地方武武装全算进去了,可能连土匪武装也算在GMD头上了吧


的确消灭国军800万,是将许多不断补充的部队算上的,老蒋一般是被消灭一个旅没上补充一个,但后来不行了,补充不上了!
地方土匪不在其中,是单算的,后面有一个数据是消灭土匪约250万!


[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08-12-1 11:12 编辑 ]
作者: shicanhui    时间: 2008-12-20 14:40

依我说没有.这个不用搬书,也不能说书上说的不对或夸张.我们简单的对比一下(仅仅是对比),在中国有着4亿7000万人口的1948年,在决定两大政治集团成败的著名战役淮海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才140万,如果说在鼎盛时期只有5240万人口的南北朝时的淝水之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能过百万我觉得不现实.我这么说虽然只是推理,但我感觉合适的推理比相信书本好的多.
作者: xlice    时间: 2008-12-22 16:36



QUOTE:
原帖由 shicanhui 于 2008-12-20 14:40 发表
依我说没有.这个不用搬书,也不能说书上说的不对或夸张.我们简单的对比一下(仅仅是对比),在中国有着4亿7000万人口的1948年,在决定两大政治集团成败的著名战役淮海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才140万,如果说在 ...

冷兵器时代战争和现在战争无可比性,解放战争时期武装一个士兵的成本远高于战国时期。后勤压力也远高于战国。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2-25 14:20     标题: 回复 #232 shicanhui 的帖子

不能想当然,现代战争中杀伤速度最高的是广岛、长崎两个原子弹!顷刻之间几十万人没了!
但在古代,同样当年匈奴王、天使之鞭阿提拉和罗马帝国大战时,在1天内死亡人数高达30万!!(死亡人数,不是伤亡人数)
作者: yf26235276    时间: 2008-12-31 07:55

受限于古代人口,所以战争规模不可能很大。

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规模大抵百万而已。
作者: 在人间    时间: 2009-1-7 02:56

秦赵长平之战是双方赌国运的一战,人数应该接近百万了。印象中赵国换了赵括之后秦国发动全国征兵令,征兵年龄下调到了15岁还是16岁,赵国更是征召国内13-60岁之间男子入伍。呵呵,本人读书注意力不在这些具体数字上面哈,有高手来给个确切数字。
作者: sd5233226    时间: 2009-1-17 22:53

貌似的确不多诶~
作者: 飞雪连天射    时间: 2009-1-28 22:58

上百万的好像没有吧不过......别说了
作者: 冬皇    时间: 2009-1-29 00:52

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都上百万了
作者: jisu33127865    时间: 2009-1-29 03:14

这帖子真老啊```
作者: 游戏爱好者    时间: 2009-1-29 20:02

古代的战役基本上兵力都要除以10 左右

所以100万以上的战役根本没有。
作者: foresoul    时间: 2009-4-8 20:47



QUOTE:
原帖由 无知无畏 于 2005-7-1 19:32 发表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好 ...

秦国应该在40/50W左右吧,十则围之,赵括不信能被武安君等而围,结果还是被等围..

撇开这个 要围那么多人,再占尽地利,恐怕也得个对等的数字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09-4-15 16:11



QUOTE:
原帖由 foresoul 于 2009-4-8 20:47 发表



秦国应该在40/50W左右吧,十则围之,赵括不信能被武安君等而围,结果还是被等围..

撇开这个 要围那么多人,再占尽地利,恐怕也得个对等的数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是有的,但那也只能最多围住几万吧?但也很难做到把人赶进去,一般只能围住前锋,后军一看到铁桶的地形,肯定不会傻到钻进去。
能做到把40万人只靠几万人围起来的地形,好像地球上还找不到,同等数目,外加占尽地利,还有可能。
作者: 开心@多闻天    时间: 2011-11-6 21:27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是有的,但那也只能最多围住几万吧?但也很难做到把人赶进去,一般只能围住前锋,后军一看到铁桶的地形,肯定不会傻到钻进去。
能做到把40万人只靠几万人围起来的地形,好像地球上还找不到,同等数目,外加占尽地利,还有可能。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1-7 22:07

在我看来

中国古代史上根本不存在双方投入过百万的战役,双方投入过二十万的都屈指可数

部分史料上的吹牛数字不足信
作者: 海南天涯    时间: 2011-11-10 09:51

应该没有吧,长平之战好象有,不确信。征高丽虽然有,算不算一次战役呢?
作者: 秦皇汉武的功勋    时间: 2011-11-11 11:58     标题: 回复 #43 无知无畏 的帖子

你个傻逼,看你发了那么多弱智帖,还大言不惭,虚心点你会死啊。还什么信CCTV,港都一个,新闻联播看傻了吧。CCTV还做过一期《复活的军团》的纪录片,你回家再看看,帮你普及点常识。凭地形困住40多万人?你当秦军个个都是郭靖啊?战国末期,赵国自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军事实力是六国里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赵国也是六国里骑兵最为强悍的,这也是长期跟匈奴作战积累下来的。实际上,长平之战是两大军事强国争霸天下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之所以有魄力接收上党,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还是有点资本叫板秦国的。长平战后,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基本就定下来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1-11-11 13:00

秦灭楚如果算战役的话绝对有
ps:长平的话最多也是凭微弱优势围住鸟40w+赵军啊
作者: XM8    时间: 2011-11-12 14:08

秦灭楚时只有秦国出兵60万的记载,楚国有多少人并不清楚.

如果秦国出动60万已经是空国甲士的话,那楚国无论如何也拉不出40万来.
作者: 晕船水手    时间: 2011-11-25 20:37

从军事理论上说,以少围多,是完全可能的

将兵力直接指向对方后方交通线,可能造成敌军的心理瓦解,再结合正面的牵制攻击,以少量兵力围歼大部敌军是做的到的

另外运动优势的一方可以更有效的控制空间,如果另一方因为条件所限被迫集中而无法展开,就很容易被包围歼灭

现代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就是从古代来说,帕提亚在卡莱包围并射垮了数倍于己的罗马人,亚历山大的东征中,多次用骑兵迂回包围了数量比自己多数倍的波斯人

《黑鞑记事》中对这种包围态势说的很明白了,没有人认为文中的情况,包围一方比被包围的兵力多吧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计之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镝或见便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马搅地,敌阵鲜有不败。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既久,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或敌阵已动,故不遽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待其兵寡,然后则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地,疑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城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
作者: 晕船水手    时间: 2011-11-25 20:42

关于夸大问题,可以参照《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於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馀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馀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 本帖最后由 晕船水手 于 2011-11-25 20:45 编辑 ]
作者: 晕船水手    时间: 2011-11-25 20:44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1-11-12 14:08 发表
秦灭楚时只有秦国出兵60万的记载,楚国有多少人并不清楚.

如果秦国出动60万已经是空国甲士的话,那楚国无论如何也拉不出40万来.

秦国是远征,楚国是本土动员
作者: XM8    时间: 2011-11-25 21:56



QUOTE:
原帖由 晕船水手 于 2011-11-25 20:44 发表


秦国是远征,楚国是本土动员

这句话一不会改变没有楚国出兵数据的事实,二也不能弥补两国之间巨大的人口差距。
作者: 晕船水手    时间: 2011-12-5 10:06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1-11-25 21:56 发表

这句话一不会改变没有楚国出兵数据的事实,二也不能弥补两国之间巨大的人口差距。

1.古代战争的军事规模,与其说取决于人口,不如说取决于能多大程度克服糟糕的后勤条件

2.就算拿人口来说,差距有多大?六倍么?

QUOTE: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拿破仑的幸运和大胆使过去人们惯用的一切作战手段都变得一文不值,许多第一流的强国几乎被他一击即溃。西班牙人通过他们顽强的斗争表明,民众武装和起义尽管在个别方面还有缺点和不够完善,但总的说来是能起很大作用的。俄国的1812年战局告诉我们:第一、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可征服的(其实这一点是人们早就应该知道的),第二、会战的失利、首都的沦陷和某些地区的失守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减少最后胜利的可能性(过去,所有外交官都把这种情况会减少胜利的可能性看作是一条金科玉律,因此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立即准备暂时接受一个不利的和约)。这次战局又说明,当敌人进攻的力量已经枯竭时,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防御的一方往往就成为最强大的。这时,转守为攻具有十分巨大的力量。1813年的普鲁士进一步说明,紧急地建立民兵可以使军队增加到平时兵力的六倍,这些民兵在国外象在国内一样可以使用。上述这些情况表明,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军事力量和作战力量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既然各国政府已经知道这些辅助手段,就很难设想,它们在未来战争中会不使用这些手段,不管是危险威胁了它们的生存也好,还是强烈的荣誉心驱使它们这样作也好。

[ 本帖最后由 晕船水手 于 2011-12-5 14:12 编辑 ]
作者: XM8    时间: 2011-12-5 15:49

1.古代战争的军事规模,与其说取决于人口,不如说取决于能多大程度克服糟糕的后勤条件
你怎么来量化秦国的后勤条件要比楚国糟糕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双方交战在河南,是颍川离河南远呢,还是会稽离河南远?
最后项燕要引兵东归本身就说明了其补给线出问题了.

2.楚国有近代民兵制度吗?
如果楚军的成分以就地征召的所谓民兵为主,就不存在什么引兵东归的问题了.
作者: 以风为祭    时间: 2011-12-9 11:10

隋征高丽,加上后勤绝对过百万了
作者: 霸楚    时间: 2012-4-11 10:00

秦灭楚,秦军为倾国兵力60万,楚国则是40万,刚好百万
作者: a741    时间: 2012-4-11 10:11

古代又不想现在 对后勤补给的严重绝对木有现在严重
拿了兵器就能上战场 甚至什么削木为枪
农民起义一开始木有武器的时候不是不可能
亦不像现在 熟悉各种热武器需要高学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