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为什么到曹丕和司马炎才做皇帝? [打印本页]

作者: fahren    时间: 2003-12-12 22:43

一直奇怪曹操和司马昭不做皇帝,而要第二代做。更奇怪的是,第二代上来,没多久就踢飞老皇帝,自己做皇帝。
这个现象该怎么解释呢?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3-12-12 22:45

嘿嘿,都想效法周文王,为自己的后代铺好基石。留个好名声!
作者: 纪岚    时间: 2003-12-12 22:48

偶不知道。。。。但是。。。。。
该先看看别的开国皇帝是不是这样嗄,只有两个孤证谈不上“现象”呢~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3-12-12 22:49

我觉得老的可以用自己的魅力与声望使众人畏服,而新一代的除了用君臣大义,仅靠自己的魅力无法让他们听命,于是就来个最直接的:“禅让”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3-12-12 22:50

不要想的那么复杂啊,要是我换了他们也不会称帝的,年纪一大把了,图个什么呢?只是个名号啊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3-12-12 22:54

有的时候要的就是这个名号!那些帝王将相谁不为名啊!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3-12-12 23:07

在下对帝王将相没有特别的什么感觉,人不是为名而活的。我想孔明也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3-12-12 23:45

呵呵,帝王将相,诸葛孔明就占了个“相”字。
不出名也出名了。就算他不想,那也是身不由己。
诸葛亮南征北战,为蜀国鞠躬尽瘁,支撑了蜀国三十年没有被强大的魏国消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试想,刘备死后,魏国就发大军压境,蜀国内部连连叛乱,东吴又在虎势眈眈,若没有诸葛亮力挽狂澜,蜀国早就灭亡了。
作者: seraphim    时间: 2003-12-13 02:45

敢问丞相,据说孔明仙逝后,后主还在位41年,是否也说明,后主并非想人们所说得那么无能呢?
作者: 西谅马超    时间: 2003-12-13 09:16

曹操和司马昭都不需要做这个皇帝,一方面是不想背这个骂名,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实权在握,是不是皇帝的皇帝。曹丕和司马炎就不同了,他们自知军中威望不够,不足以服众,所以需要称帝这个招牌。称帝对安抚人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曹丕一称帝,刘备就要称帝,而孙权不称帝就要向曹丕称臣。

曹丕和司马炎如果不称帝,则会有一个隐患,就是有人会打着皇帝的旗号来反对他们。而曹操和司马昭虽然也碰到这样的问题,但由于曹操和司马昭有绝对的权威和个人魅力,所以还能够控制,几次政变都被镇压了,曹丕和司马炎没有这些条件,所以曹丕和司马炎称帝实是为了能够驾驭臣下,维持政权,而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从曹丕残酷对待他的兄弟亦看出他的底气不足。
作者: 西谅马超    时间: 2003-12-13 09:29



QUOTE:
原帖由seraphim于2003-12-13, 2:45:19发表
敢问丞相,据说孔明仙逝后,后主还在位41年,是否也说明,后主并非想人们所说得那么无能呢?

皇帝无能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把事情都交给下面的大臣去做,还不会出什么大的乱子,真正的昏君,都是那些有一些小聪明,又自以为是的人。

不过后主确实不象小说中那么无能。
作者: fahren    时间: 2003-12-13 12:34



QUOTE:
原帖由纪岚于2003-12-12, 22:48:02发表
偶不知道。。。。但是。。。。。
该先看看别的开国皇帝是不是这样嗄,只有两个孤证谈不上“现象”呢~   

南北朝时代,好像宇文泰也是这样的。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3-12-13 13:04



QUOTE:
原帖由西谅马超于2003-12-13, 9:16:01发表
曹操和司马昭都不需要做这个皇帝,一方面是不想背这个骂名,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实权在握,是不是皇帝的皇帝。曹丕和司马炎就不同了,他们自知军中威望不够,不足以服众,所以需要称帝这个招牌。称帝对安抚人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曹丕一称帝,刘备就要称帝,而孙权不称帝就要向曹丕称臣。

曹丕和司马炎如果不称帝,则会有一个隐患,就是有人会打着皇帝的旗号来反对他们。而曹操和司马昭虽然也碰到这样的问题,但由于曹操和司马昭有绝对的权威和个人魅力,所以还能够控制,几次政变都被镇压了,曹丕和司马炎没有这些条件,所以曹丕和司马炎称帝实是为了能够驾驭臣下,维持政权,而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从曹丕残酷对待他的兄弟亦看出他的底气不足。

我也是这个看法,新王上任一把火。。。。。。。。。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3-12-13 14:15



QUOTE:
原帖由seraphim于2003-12-13, 2:45:19发表
敢问丞相,据说孔明仙逝后,后主还在位41年,是否也说明,后主并非想人们所说得那么无能呢?

晕~~~~诸葛亮死于234年,蜀国灭亡于263年,后主当政不过才29年,而前20年内还有蒋琬和费祎二人辅佐,此二人都直接贯彻诸葛亮的治国方针,后主还不用太过于理政,等二人死后,姜维又屡屡在外带兵,朝中无能臣,后主的劣根性就出来了,短短的10年,就把蜀国的仅有的国力全耗费光了,一听邓艾兵临成都,立马吓的投降了事。
作者: seraphim    时间: 2003-12-13 16:07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14:15:12发表
晕~~~~诸葛亮死于234年,蜀国灭亡于263年,后主当政不过才29年,而前20年内还有蒋琬和费祎二人辅佐,此二人都直接贯彻诸葛亮的治国方针,后主还不用太过于理政,等二人死后,姜维又屡屡在外带兵,朝中无能臣,后主的劣根性就出来了,短短的10年,就把蜀国的仅有的国力全耗费光了,一听邓艾兵临成都,立马吓的投降了事。

哦,原来如此,俺又想问一句,后主投降究竟是错还是对呢?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3-12-13 16:54

不能用“是错还是对”来区分的,各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作者: 诸葛丞相    时间: 2003-12-13 18:05



QUOTE:
原帖由seraphim于2003-12-13, 16:07:28发表
哦,原来如此,俺又想问一句,后主投降究竟是错还是对呢?

你这个问题可不是一般人能回答的!
任何事都没有对错之分,楼上的马岱兄就说的很好。
个人观点不一样,看法也不会一样,也许你说他是错的,也许他说你是错的。
讨论问题本身就不在于讨论它的对和错,大家不都是玩玩而已!
没必要太过于较真。你说呢?
刘禅投降,可免成都数万百姓惨遭战乱,流离失所,你说他做的对不对?
刘禅投降,使蜀国统一中原之梦想化为云烟,你说他做的对不对?
刘禅投降,间接促使晋国统一中原,为统一做了贡献,你说他做的对不对?
刘禅投降,让他自己享受安乐一公到寿终,免做刀下之鬼,你说他做的对不对?
……
这个对错问题也不是谁都能说的清的。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3-12-13 18:18

其他我不说,阿斗至少对得起自己
作者: fahren    时间: 2003-12-14 10:11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后主的人生境界其实很高的,看透了也就那么回事。身后是非谁管得啦。天底下,比阿斗能干的无数,像阿斗那样善始善终的有几个?
最讨厌那个亡国时候的自杀又杀了一家大小的某王,那个死白痴!
阿斗,是真命天子啊!

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
    红光罩起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
    四十二年真主命,将军因得显神威。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3-12-14 14:35

不管后主是不是白痴,但他至少懂得一点:放权,而且是完全无疑心的放权,即使后期姜维放任不管导致黄皓窃弄权柄(总得有人帮他忙着),他有过一次否决姜维的意见,但不也让黄皓认错,看来他还是能分清谁是擎天一柱,恐怕也不见得很笨。

到了“此间乐,不思蜀”时,估计是他一生开始为自己思索,为自己而活着,以前只不过是个身不由己的二世祖,可悲啊!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3-12-14 15:46

放权给黄皓和信黄皓的那个鬼巫所言魏终不加兵就够笨了。。。。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3-12-14 16:26

楼上的又一个演义论者。。。。。。。。。
其实黄浩一个人没有那么大能耐,还有尚书令陈诋在后面撑腰啊
作者: 得意孔明    时间: 2003-12-14 16:30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4, 16:26:35发表
楼上的又一个演义论者。。。。。。。。。
其实黄浩一个人没有那么大能耐,还有尚书令陈诋在后面撑腰啊

<三国志 。蒋琬费祎姜维传>曰: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作者: 青蓝    时间: 2003-12-14 16:44

superzz兄,黄皓和那个尚书是互为表里,互相关照,互相勾结。您提的那位尚书似乎还是宦官党羽。。。。至于放权给黄皓,查查后主传,看看哪一年黄皓开始专政,是阉皓的权利大些还是那尚书的权利大些吧。。。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3-12-14 16:45

小孔明,我认错了。。。。。。。。
作者: wzz1968    时间: 2004-4-11 23:02

这中间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1.曹操、司马懿不称帝首先是因为阻力太大,朝中有威望的大臣反对,这一点在曹操封为魏王时显得比较明显。
2.曹操、司马懿具备称帝条件时(消除了主要反对势力),年龄比较大了,称帝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3.曹操、司马懿即使不称帝,其权威也不受影响。
4.曹丕、司马炎没有服众功劳,靠的是祖上的功绩。一旦时间长了,朝廷出现贤君,其性名可能不保(汉代霍光就是例子),因此必须将皇帝废掉,这并非不仁,形势使然。
6.中国传统文化中忠的一面是曹操、司马懿顾及自己的名胜,不能冒然称帝。
7.汉末、魏末的形势与隋末、唐末不同,其时,地方势力很强,冒然称帝,可能招至失败(只有彻底臣服地方势力,才能安稳称帝)。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