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威风(未完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山一剑仙
时间:
2005-6-19 02:43
2、威风
东汉一朝,上有云台诸将,下有汉献群英,前俱是辅汉功臣,后多为逐鹿豪强。
首尾之间,百数十年,名将之迹似寥寥可观。思之此亦无足怪者,天下已定,世当太平,
偃武修文之时,虽有习兵壮勇,无所奋其智力也。
然汉家雄烈,“征伐戎狄、有事边远、盖亦与王业而终始矣”,实则俊杰辈出,代不乏人。谨记数子,以见汉氏威风。
A、建武双子星(光武、明)
东汉没有像西汉那样历经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才着手开拓四方以获得有利的生存空间。刘秀在位期间,除了暂时没有在西域恢复汉朝的权威,对北方匈奴、南方越人、东北诸部、西南羌蛮均很快实现了强有力的统治,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西汉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继承西汉政治遗产的基础、又有中国物质文明的作用,当然还有刘秀采取了正确的内外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必要的、有效的军事行动向四方展示具有威慑作用的武力。在刘秀的将军里面,有这样两位,直接地指挥了这样意义非凡的战争。可以说,东汉初年就能取得如此强势的四方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位将军为此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是在东汉帝国初年的征服战争中,最为耀眼的两颗将星!
B、将帅两世家(明、章、和)
东汉二百年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的黄金时代,在地方、在中央都兴起了很多名门望族,并长期持续发展,有的甚至“与汉兴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世家各有特色,有的诗书传家为世代帝师,有的与皇族联姻为外戚世家、有的数代公卿为东京名族,这段将要叙述的是以涌现众多军旅英才而令人瞩目的两个堪称将帅世家的大族。
在东汉前期有两次大获成功并且影响深远的军事行动,一次是明帝针对匈奴的西北远征,一次是和帝时扫荡虏庭的北伐。两次远征的主要军事统率均出自这两大世家,前一次是窦固、耿秉,后一次是窦宪、耿夔。窦、耿两家的前辈窦融曾号称“河西大将军”、耿弇是“屠城三百”、平定三齐的名将,都是云台榜上有名的大人物。此后窦氏子孙如窦武因女儿为皇后做了灵帝时的大将军,而耿氏一门,更多在边塞任将帅之职,威震异域。东汉时期像这样将才辈出的世家其实也不在少数,但是论地位、论功绩、论影响,却绝无第三家可与窦、耿相提并论的。
C、父子开西域(明、章、和、安、顺)
要说起东汉世家里面堪称“文成武德”那非班氏莫属。
班彪为西州有名的学者,撰写汉史没有完成,他的儿子班固续写,费十余年,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其实班固也没写完全,他妹妹班昭也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曹大家做了最后的补充。本来这老班家单凭一部《汉书》就已经足以傲视群伦、青史留名,但是因为家里一个不成材的孩子,班氏一门更加威名赫赫、冠绝千古了。班固的弟弟班超,“投笔从戎”,远赴西域,经营三十余年,使得西方大小国家无不敬畏中华,万里来朝。这还不算,班超的儿子班勇又继承父业,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父子二人在经营西域的历史上是最为成功的典范!
班家在文学、军事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此文成武德,恐怕不止东汉,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找不出类似的第二家族。
D、安危系国士(安、顺、桓)
以上都是东汉在鼎盛时期成名立功的杰出人物,自然名气大、事业大,此后的难免有些逊色。安帝永初年间爆发了持续十余年的羌人之乱,影响所及,四方蛮夷纷纷反叛,国内人民的暴动也频频发生,由此开始,东汉进入了一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期。虽然大体还算安定,但局部的叛乱常有发作,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能臣干将,在帝国内外为了维护汉朝的权威而战。其中的佼佼者有虞诩、马贤、赵冲、任尚、耿晔、陈龟等人。
E、凉州有三明(桓、灵)
东汉后期最著名的有三位将军,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三人又同为凉州人氏,因此京师号称“凉州三明”。类似巧合当然不在少数,此三人不仅名字、籍贯有巧合,真正令三人并称于世的乃是他们的军事才能和业绩,这是最难得的。他们三位在西方、北方作为真正的中流砥柱,均建立了威震天下的不朽功勋!
F、帝汉秋风壮(灵)
灵帝时朝纲不振,能人还是不少,黄巾大起义爆发之后,皇甫嵩、朱儶等人很快协力平定了起义高潮。在边境上,公孙瓒等人的勇武善战也振奋一时、足可评说。
这个时期汉帝国已经处于瓦解的前夕,也是孕育乱世英雄的时节。
说明:东汉初年和末年都是战乱时期,涌现出的众多名将差不多都是内战英雄。我更关注的是统一的汉朝对外征战的人物和事迹(其实汉朝主要的军事成绩就是对外战争),根据我对东汉一百几十年里对外战争的了解(也包括重要的内战),从中选出那些有才干、有功绩、有影响的将领,简略描述一番。共分为以上六个部分,括号里用皇帝的谥号标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
东汉共有十四位皇帝,有谥号的十二位(其余两位称为少帝,一个被宦官集团政变拿下,同时不为东汉朝廷所承认,一个被董卓废了,赶上乱世,谁还顾得上给他谥号。),在这十二位里面,殇帝、冲帝、质帝等三个小皇帝与两位少帝在位都不过一年。所以东汉主要是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桓帝、灵帝、献帝九位皇帝在位,其中章帝在位时间最短,有十三年,光武帝在位时间最长,三十三年,这九位皇帝平均在位二十年。除去献帝在位的三十年东汉名存实亡,括号里面用的是前八位皇帝的谥号来代表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5-6-19 07:45
大汉雄风不是白叫的。
同进还有另外一个词叫盛唐威仪,不知可卿MM可有时间写一写。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6-19 08:57
东汉小皇帝太多,以致后宫、外戚、宦官相继为乱,如若不然,国运当不止如此。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6-19 10:23
东汉外戚中也颇有干才,如窦宪、邓骘等。宦官用权之恶例似乎开在和帝宠信郑众,起因似乎是郑众是个品德比较高的宦官……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