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家长教育的反思(给八十年代独生子女的父母) [打印本页]

作者: 怀渊    时间: 2005-6-5 20:13     标题: 家长教育的反思(给八十年代独生子女的父母)

记得电视上说过,在中国,有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其中百分之四重度抑郁,需要治疗。无疑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有太多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些心理疾病,他们的表现为:迷恋上网,厌学,逃学,抑郁症,交际障碍等等。那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个人,学校,社会,家庭,大众传媒等。在这里,我只能写写给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家庭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根基,基础打不好,树苗是要长歪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家长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及单一化教育模式,加上现实社会的竞争残酷,和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普遍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其是六十年代生人的父母最能体现,这一部分人的青春曾被一场十年浩劫的文革所夺去,他们的理想被冲的支离破碎,还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理想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现在的学者称有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一代。而后又赶上改革开放,当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时,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铁饭碗,结束了吃大锅饭的时代,他们被社会无情的遗忘,之所以自己失败,之所以自己的理想被毁灭,便把理想和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对自己的要求又很宽:“我是不行了,只有好好培养孩子,上大学出国,给我争口气。”看了吧,他们培养孩子出国上大学只是为自己争气,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自己有些或大或小的成绩和成功,对于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只能比老子强,不能比老子差。”的心态。于是这些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还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却要为家长的理想去奋斗。结果就成了上学不给自己上,学习不给自己学了。学习都不是为了自己学,那他还有什麽动力呀。
    七十多年前,一位中国父亲给在美国上学的儿子寄出一封信:“今天接到学校报告你的成绩单,你的成绩只有四个八分,你不觉得可耻吗?你在学校干的什麽事情,你这样不用功,不必到外国丢我的脸了。”他对孩子的高要求,只是怕孩子到外国丢脸了。
在这之前还有一封信“功课及格算什吗!在班里要做最棒的,功课要最优等,品行要最优等,做人要做人上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你可知道收信孩子年龄是多少?十岁!独自一人在美国上学。
   你在猜猜写信的人是谁?胡适!!中国鼎鼎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五四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楷模,青年导师。但他小时侯是不是做到了功课要最优等,品行要最优等。他忘记了上中学时数学多次没及格,他更忘记了庚子赔款赴美留学考试时,七十人只名列第五十五的事情了?
     家长的这种强压的希望,和学习的压力,象一个磨盘,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时候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才能使孩子自由的发挥。尤其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这时的孩子思想开放了,独立意识就很强,有一种成人感,他们不愿意按照家长给他们画的路规矩的行走,想要试试别的路,当自己的理想和家长冲突时,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和家长沟通,家长呢?就会迫切的想知道孩子在干什麽,了解孩子的心理,他们就跟踪孩子,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打骂孩子,一昧埋怨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不信任家长,这种不信任就产生了更多的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孩子们在家里找不到自由的空间和心中对家长的不满,还有学习的压力,使孩子们不堪重负,使孩子们内心压抑,有苦说不出,这就是一种抑郁的表现,当他们发泄不出去时,就有一种逃避的心态,就会迷恋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去发泄,就会早恋,和异性沟通,因为同病相怜,有一种共同感。当然,上述的情况只是一部分原因。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就是尊重孩子,有些家长许诺孩子的事情往往兑现不到,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尽可能办到。你答应孩子的事情,自己都办不到,还如何让孩子答应家长那?尊重是双方的事情,只有家长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家长。尊重什吗?尊重孩子的理想,孩子选择。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创作童话《舒克和贝塔》的郑渊洁先生,就很会教育孩子,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郑渊洁的孩子亚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儿子写了一篇童话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结果被老师认为脑子有毛病。因为亚旗的性格不适应应试教育,所以童年过得愁眉苦脸的,一直不开心。郑渊洁了解到原因,决定不让儿子上学了,让儿子自己钻研喜欢的电脑,同时自己给孩子编教材,教他书本上没有的,在儿子选择学计算机之前,郑渊洁告诉他,选择了自己的路就要坚持下去,既然你选择了不去上学,你不要后悔。果然,亚旗没有后悔,坚持学了下去,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钻研电脑上面,现在亚旗是中国互连网缔造级的人物。当别人问起他时,他说是当初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理想,给自己自由的时间去学习。当然我不是提倡人人都不去上学,象郑渊洁的情况比较特殊,但是家长的这种尊重和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是何等的重要。
    尊重孩子就是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就是家庭的民主。这样就会大体上能预防青少年的心理和成长问题。家长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虽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片面的看法和想法,但我想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张大后回忆自己的年少时光,不是灿烂的阳光,翠绿的草地,而是无情的打骂,和繁重的书篇。他们是不是会发出还我青春的怒吼呢?
    我想天下的家长都爱孩子,但爱的是什么,爱的是重压之下的学习成绩,还是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孩子呢?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20:27 编辑 ]
作者: zeroideal    时间: 2005-6-5 22:11

怀渊兄弟的这些话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分析得也很有独到之处。
支持
ps:把你的那篇《故乡》也找个版发一下吧,^_^
作者: 怀渊    时间: 2005-6-5 22:43

多谢哥哥支持,那片等我修改好的就发上去.
作者: 天空浪花    时间: 2005-6-5 22:47

毕竟孩子只是扯线木偶的同义词。
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当一个独立个体看待?
作者: 我自横刀向天笑    时间: 2005-6-5 22:51

沉思。
作者: 怀渊    时间: 2005-6-5 22:52



QUOTE:
原帖由天空浪花于2005-06-05, 22:47:57发表
毕竟孩子只是扯线木偶的同义词。
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当一个独立个体看待?

没错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弊端,不民主的教育方式,
其实家长不要把我们完全当成孩子,要当成朋友一样,要清楚你和孩子是平等的,在平等的角度谈问题.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5-6-6 16:26

老实说,在下不是个乖孩子,一直和父母吵架(特别是更年期的妈妈)
就是因为我不听话........
作者: zeroideal    时间: 2005-6-6 16:38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6-06, 16:26:56发表
老实说,在下不是个乖孩子,一直和父母吵架(特别是更年期的妈妈)
就是因为我不听话........

^_^,在我中学的时候,也总是对父母极为反感的,
虽然不吵架,但是每每都是我自己干自己的,他们说什么我当耳边风...
现在不同了,离开家久了,渐渐地开始起体谅和感激起家人来了...基本每星期一个电话回家
唉,代沟啊代沟....
作者: arrowblue    时间: 2005-6-6 16:53

我觉得这不是家长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问题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制度太严重,如果不努力读书找到好工作(其实能不能做好工作和能不能读好书没有关系,但是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和读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现在弱化了),那么做不成狼就只能作羊了

父辈们对社会看得比较透彻,不像小时候的我们天真的以为这个社会有多美好

所以不能怪家长

事实上,这个社会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是一群狼
作者: 勿随流水    时间: 2005-6-7 00:28

严重同意楼上的,教育的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
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不给自己丢人的家长还是天真的,他还以为好好读书就可以不丢人就可以争气。
郑渊洁那种人学不得,大多数人没有他的经济条件也没有他的思想条件(毫不受外界影响的极为个性和偏激的思想)。亚旗即使不上学帮他父亲写书或者直接进入作家圈也可以有一个比较顺利的人生,如果郑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什么保证他怎么可能敢于让孩子做这种事呢?
还有其实《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不太适合作为小学作文,如果高考写这个得满分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5-6-7 09:34

问题要追究的话,社会风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看大多数百姓还是有责任的
作者: arrowblue    时间: 2005-6-7 11:07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6-07, 9:34:49发表
问题要追究的话,社会风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看大多数百姓还是有责任的

小兄弟,这话就错了

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而是现在社会管理制度的问题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就是和过去的科举制度差不多

考上了大学,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好的工作圈子

有了好的工作圈子,有机会往上爬(这个时候就看会不会混了,以前学的知识基本上=0)

爬上去以后很多人就会变质,就有大把大把的钞票,欺压百姓,包二奶

相反,则很大的可能就是做一个被欺压的良民,被人鱼肉

你说家长能不逼孩子拼命读书吗?

如果这个社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上面一系列的情况

自然教育也会变得更好一些了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5-6-7 16:07

把什么都归结为统治阶级的无能当然容易,但是我并不这么看,社会状况群众肯定是要负责的!
作者: arrowblue    时间: 2005-6-7 19:32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6-07, 16:07:10发表
把什么都归结为统治阶级的无能当然容易,但是我并不这么看,社会状况群众肯定是要负责的!

请给出理由

不要光喊口号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6-7 19:39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实际上是不是真是这样还不一定,即使主观上如此,客观上对方不愿意,这样的意愿真的是正确的吗?
作者: arrowblue    时间: 2005-6-7 19:47

应该说,在小学、初中、高中时代这么说是有一定正确性的

但不能说是完全正确

上了大学时代,这么说就未必正确了
作者: 我自横刀向天笑    时间: 2005-6-7 22:33

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积淀造成的,从古到今我们的思想中一直都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这些思想,不仅是群众的问题,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被灌输着这种思想,所以啦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5-6-7 22:41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06-07, 19:39:34发表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实际上是不是真是这样还不一定,即使主观上如此,客观上对方不愿意,这样的意愿真的是正确的吗?

严重同意啊..就会说这句..我爸妈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怎么也不能免俗啊
作者: 怀渊    时间: 2005-6-7 22:42



QUOTE:
原帖由我自横刀向天笑于2005-06-07, 22:33:15发表
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积淀造成的,从古到今我们的思想中一直都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这些思想,不仅是群众的问题,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被灌输着这种思想,所以啦

所以要改!!!!改革!!!!推翻这种封建的思想,
要靠我们,要靠我们这一代.怎么改??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既是子女又是为人父母
教育乃天下之根本,孩子是未来的主人,未来的接班人呀!!!!!!!!!!!!!!!
.
作者: 快意三国    时间: 2008-2-20 19:45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5-6-7 19:39 发表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实际上是不是真是这样还不一定,即使主观上如此,客观上对方不愿意,这样的意愿真的是正确的吗?

父母为下一代好 是父母的责任
父母不了解下一代没沟通 是父母之过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8-2-21 09:32

反正我早就决定了,如果我有小孩,肯定不会让他过我以前在学校过的日子,虽然我在学校也不听老师的话。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8-2-21 10:01

嘴上说得好听而已,看看以后做了父母,还记不记得今天的话
作者: 叡德    时间: 2008-2-21 10:39

現在獨生子女的父母親這一代人正是被謀集團耽誤的一代人
他們有切膚之痛,所以對下一代要求就更嚴格,
既希望通過子女來改變自己的狀況,也希望子女來實現自己失落的理想
而他們的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又有缺陷,所以可能採取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很完善
而不倖的是又踫上該死的寄生政策,隻能進行孤註一擲的“賭博”叻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1 12:35



QUOTE:
原帖由 快意三国 于 2008-2-20 19:45 发表

父母为下一代好 是父母的责任
父母不了解下一代没沟通 是父母之过

我对责任的理解是,除非在你很确定你行为的正确性,或者很确定不这么做别无选择,或者很确定在必须选择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选择,你要对你的行为慎之又慎。

有些时候,不管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选择,但父母出自自己的感情却还是忍不住要管。这样的父母,心虽然是好的,但行为却是非常自私的。
作者: zyl    时间: 2008-2-21 14:52     标题: 回复 #4 天空浪花 的帖子

说的好,中国父母总是为孩子决定一切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8-2-22 02:01

有句老话,当家才知财米贵,养儿方晓父母恩。

不否认前述问题确实存在,但也要看清楚一个隐藏的事实:

直到目前为止,中国教育现实环境中,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心理健康,特别是对青春期相对正常世界观的形成。(存在的未必都合理,但确实在产生影响作用。)

简单的说:社会主流意识认为,爱学习,学习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


——这也是很多家长朴素的认识观和方法论。
作者: 雷横    时间: 2008-2-22 02:15

没错,老夫教育子女,从来都是讲道理,不会刻意的去说.要让他们了解事实.至于陪养教育子女,同意上面说的,中国父母为了孩子决定一切.
作者: 潭忧公子    时间: 2008-2-22 11:06

社会有问题,制度有问题,某些百姓自己也有问题。

有些事情,完全可以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抵抗,无非就是少赚几个钱、少升几级官罢了。

却不这样。反而为自己的同流合污找出一些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比如“适应社会”之类。

还好,商汤周武汉高光武不是这样的人,否则,我们现在还在被桀纣统治着。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2 11:13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8-2-22 02:01 发表
简单的说:社会主流意识认为,爱学习,学习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

中国孩子的问题是学而不思,思而不习。

所谓“学习好”的孩子,大多数的创新能力,工作/实战能力都非常的差劲。

最后我想问一句,学习好有什么用?

我这么问是因为我觉得我在大众眼里,还算是一个学习好的。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学习成绩没能帮助我,在我走出困境后,学习成绩也没能帮上我。对我人生帮助最大的,是敢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敢花一些常人不敢花的钱,敢放弃一些常人视为珍宝的鸡肋,敢提出一些常人不敢想的思想的这么一种胆略和魄力。如果一个人太在乎日常的点点滴滴,这种胆略会渐渐地消弱,最后只能沦落为博士毕业后给一个没上过大学的暴发户打工。这种人在我眼里是非常失败的。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1:15 编辑 ]
作者: 马杨米斯莫    时间: 2008-2-22 12:51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1:13 发表

对我人生帮助最大的,是敢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敢花一些常人不敢花的钱,敢放弃一些常人视为珍宝的鸡肋,敢提出一些常人不敢想的思想的这么一种胆略和魄力。如果一个人太在乎日常的点点滴滴,这种胆略会渐渐地消弱,最后只能沦落为博士毕业后给一个没上过大学的暴发户打工。这种人在我眼里是非常失败的。

说实话,从赚钱来说可能是失败的。但从安稳人生来说则未必。

有些人怕风险,把钱只存定期,有些人怕自己承担太大风险,做个高级打工的。这本身是自己的问题。

天宫你做这些事情是成功了,然则你知道有多少人做这些事最后连养家的资格都失去了。

以我自己来看,我宁愿是先保底在发展的。如果光说事业未做大,我承认,说失败,我觉得未必。守成也不是这么好做的。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2-22 13:24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1:13 发表

中国孩子的问题是学而不思,思而不习。

所谓“学习好”的孩子,大多数的创新能力,工作/实战能力都非常的差劲。

最后我想问一句,学习好有什么用?

我这么问是因为我觉得我在大众眼里,还算是一个学 ...

博士毕业未必是人才,学也没上过的或者有过人之处。尤其是现在国内的状况,高学历和高学力大有划成两条道的趋势。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8-2-22 13:27

关于人生,有很多事是无法借鉴的。就象考利昂教父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有时候别人走下去是阳关大道,你选就有可能是死胡同。
每个人的性格追求和责任都不同,因此衡量的标准也不同。
虚竹成功吗?他有权有势,老婆漂亮,武功超凡。旁人十辈子难以碰到的好事他都碰到了。差不多每个男人都要羡慕的流口水。可是他觉得自己失败,为什么,因为他的志向是当一个标准的好和尚。
人生在世的经验,不应该简单归结于学习或者大胆。而是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与需要。从这一点上说,每个人都不必标榜自己经验的唯一正确性。对孩子也一样,不是你帮他选,而是他自己选。你只要告诉选的规则就行了。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2 13:40



QUOTE:
原帖由 马杨米斯莫 于 2008-2-22 12:51 发表
说实话,从赚钱来说可能是失败的。但从安稳人生来说则未必。

有些人怕风险,把钱只存定期,有些人怕自己承担太大风险,做个高级打工的。这本身是自己的问题。

天宫你做这些事情是成功了,然则你知道有多少人做这些事最后连养家的资格都失去了。

以我自己来看,我宁愿是先保底在发展的。如果光说事业未做大,我承认,说失败,我觉得未必。守成也不是这么好做的。

我也不是冒险主义者,但“怕风险”和“求安稳”,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安稳,顾名思义就是平安,风险最低化的意思。可是如果想把风险降到最低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去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和畏惧风险。

比如说,一个只懂得把钱存定期的人,也许未必了解自己存款购买力在贬值,以至于最后没钱买房子、汽车,最终结果还是影响到日常生活了。

再比如说,二十年前蓝领工人阶层很多人不愿意下海,认为下海是砸铁饭碗,风险太大。。。结果上世纪 90 年代末,大批工人下岗。。。对于那些被迫下岗的工人来说,当初下海其实是回避风险最好的办法。

80 年代出生的现在也就 20 多岁,离我们退休大概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谁敢说这三十多年间,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预测三十年内,中国公务员会大批下岗,现在那么多人挤破头皮想当公务员的,他们是在回避风险还是在自找风险呢?

我的经验:如果你每天工作的经济价值,还不能给你自己发工资的话,你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了。在私人公司也许你会被炒,在政府单位也许(三十年内)这个部门会被整体和谐掉。所以说,一个典型的“三好学生”,从一个典型的“重点大学”毕业,进了一个典型的白领企业或者国家公务员,而他这么做只是因为周围被看作“好学生”的人都这么做。。。这种人的处境我认为非常危险(以三十年的眼光来看)。他们和三十年前典型的“劳动模范”,今天的下岗工人们一样,到了后半生只会发现自己以前的辉煌其实是在浪费时间(e.g. 这辈子生产了几万箱市场根本不需要的铁钉,除了浪费国家的铁矿和自己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3:53 编辑 ]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8-2-22 13:53

"他们和三十年前典型的“劳动模范”一样,到了后半生只会发现自己以前的辉煌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这句话不敢苟同,公主是否说的太武断了些。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2 13:57

如果他这辈子生产了几万箱铁钉,全市市场根本不需要的(比如说,铁钉质量不适合现代建设),那么他的劳动除了磨损国家的机械,浪费国家的铁矿和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并不是说他做错了,因为他也是受害者。。。但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我们,还继续做类似的事情(随波逐流,人行亦行),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得好。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4:01 编辑 ]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8-2-22 15:12

我并不是说你完全错了,你说的情况当然存在。但你说的太绝对化了,观点论据假想前提很多。只能作为一个点,而无法表现一个面。因为你否定的东西太多了,这样会让你的论点中心无限扩大,而且也不易为人接受。
ps:公主MM这段时间是不是有些上火啊?看待问题过于激烈呢。
作者: hzxs678566    时间: 2008-2-22 17:29

我们80年代其实就是被牺牲的一代。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8-2-22 18:04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1:13 发表

中国孩子的问题是学而不思,思而不习。

所谓“学习好”的孩子,大多数的创新能力,工作/实战能力都非常的差劲。

最后我想问一句,学习好有什么用?

我这么问是因为我觉得我在大众眼里,还算是一个学 ...

这正是其中的微妙之处。
恐怕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强调“学习好”的目的并不纯为了“学以致用”,諻论创新思想和能力。
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相对正常的成长环境与世界观。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如中国现实的教育机制、社会主流(尤其是教育体制内)的认识,就业环境,家庭及社会教育的传统,等等,等等。

抛开其它不谈,强调此点只是让涉及其中的各位更理解目前中国的家长们而已。


另外,关于你的问题“学习好有什么用?”——这个,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许有千差万别的解释。
但有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便于区域内所有个体(群体)的思想/行为趋向稳定。

我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你关于“下岗工人前半生生活价值意义”的问题吧。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8-2-22 18:13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3:57 发表
如果他这辈子生产了几万箱铁钉,全市市场根本不需要的(比如说,铁钉质量不适合现代建设),那么他的劳动除了磨损国家的机械,浪费国家的铁矿和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并不是说他做错了,因为他也是 ...

首先,这个关键的设定很牵强。
其次,就经济学意义而言,至少通过其劳动再生产加速了资本的流通,对国民经济增量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再次,解决了就业,在某程度上消除了至少其个体(通常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个体)的社会不安定性问题。
作者: 马杨米斯莫    时间: 2008-2-22 19:32

See the bold words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3:40 发表

我也不是冒险主义者,但“怕风险”和“求安稳”,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安稳,顾名思义就是平安,风险最低化的意思。可是如果想把风险降到最低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去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和畏惧风险。

风险和收益不说严格正比,至少是类似的曲线。“可是如果想把风险降到最低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去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和畏惧风险。”这句话看上去很正确,其实理论上不正确。当然去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的结论倒还是不错。

比如说,一个只懂得把钱存定期的人,也许未必了解自己存款购买力在贬值,以至于最后没钱买房子、汽车,最终结果还是影响到日常生活了。
这句话我同意,只可惜我现在还是负存款,钱除了定期哪都不敢去。以后低风险的投资会分配一部分。

再比如说,二十年前蓝领工人阶层很多人不愿意下海,认为下海是砸铁饭碗,风险太大。。。结果上世纪 90 年代末,大批工人下岗。。。对于那些被迫下岗的工人来说,当初下海其实是回避风险最好的办法。
天宫是不是不在国内?“被迫下岗的工人”,若真有本事,最多是少挣些,但大部分的能力受限于只能下岗在家靠辛苦钱的。那些人若凭脑袋热下海,可能还要惨,并非没有例子。

80 年代出生的现在也就 20 多岁,离我们退休大概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谁敢说这三十多年间,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预测三十年内,中国公务员会大批下岗,现在那么多人挤破头皮想当公务员的,他们是在回避风险还是在自找风险呢?
这个例子我不太明白天宫是要证明什么……能否解释下?

我的经验:如果你每天工作的经济价值,还不能给你自己发工资的话,你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了。在私人公司也许你会被炒,在政府单位也许(三十年内)这个部门会被整体和谐掉。所以说,一个典型的“三好学生”,从一个典型的“重点大学”毕业,进了一个典型的白领企业或者国家公务员,而他这么做只是因为周围被看作“好学生”的人都这么做。。。这种人的处境我认为非常危险(以三十年的眼光来看)。他们和三十年前典型的“劳动模范”,今天的下岗工人们一样,到了后半生只会发现自己以前的辉煌其实是在浪费时间(e.g. 这辈子生产了几万箱市场根本不需要的铁钉,除了浪费国家的铁矿和自己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外公是开公交的劳模,说实话他的事例如果放到现在的确可能是有些浪费自己的能力——他解放前烧一手好西菜,绝对大厨。但是他当年亦是有过自己的追求,只不过那种追求不被社会认可。换作我是他,我一样会对年轻人嗤之以鼻的劳模感到骄傲。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3 10:33

白衣天子:我说的话永远是我认为正确的话,我在发帖的时候从来没有把接收率考虑到公式中去。毕竟,这是一个论坛,又不是在给人谈生意,我并不想把这里当成一个政治气氛很浓的地方。所以说,我的观点“激烈”与否,我实在考虑不了那么多。你说我的观点太绝对化了,我倒不觉得绝对化有什么不好,反正我也就是一家之词,信不信最后还是看你们自己。

凯坦尼古斯基 38 楼:我并不否认所谓的“正常稳定”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也许当初如果不是我遇到的种种不幸,我也会选择这样一种生活。但我想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稳定”的时间框架是多少年?我的理解是对于 20 多岁的人来说,工作稳定要求至少三十年的稳定,资产稳定要求至少五十年的稳定。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三好学生们,他们每天被灌输的思想中,可以保证这两种稳定么?我认为是不能的。如果他作为一个个体的生产力,还不足以给他自己发工资的话,在私人企业中他可能很快被炒,在政府企业中也许不会那么快被炒。。。但是我的猜测是三十年之内,他依然还是会被炒。更关键的是,那个时候他怎么被炒的,他自己恐怕都不清楚。

凯坦尼古斯基 39 楼: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马杨米斯莫:“可是如果想把风险降到最低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去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和畏惧风险。”这句话看上去很正确,其实理论上不正确。-不知道为什么不正确?

天宫是不是不在国内?“被迫下岗的工人”,若真有本事,最多是少挣些,但大部分的能力受限于只能下岗在家靠辛苦钱的。那些人若凭脑袋热下海,可能还要惨,并非没有例子。 我同意,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就应该培养真本事。

80 年代出生的现在也就 20 多岁,离我们退休大概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谁敢说这三十多年间,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预测三十年内,中国公务员会大批下岗,现在那么多人挤破头皮想当公务员的,他们是在回避风险还是在自找风险呢?
这个例子我不太明白天宫是要证明什么……能否解释下?

现在很多“热门”职业,在中国有点一窝蜂的感觉。大家在挤破头皮想进这种地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他的 fundamental value,而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比如说,大家都说公务员稳定,待遇好。。。但谁会想想三十年以后公务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出现大批下岗的话,那么现在挤进公务员这个行业的那批人,你说他们不是自找风险么?我觉得任何一件事情的风险真正特别大的时候,都是在它 fundamental value 小于 market value 的时候。因为这种系统在长期是很难维持的,而作为年轻一代的人,我们看问题的眼光必须放在长期。
作者: 马杨米斯莫    时间: 2008-2-23 10:49

第一点:马杨米斯莫:“可是如果想把风险降到最低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去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和畏惧风险。”这句话看上去很正确,其实理论上不正确。-不知道为什么不正确?

总体同意你最后结论,但是需要些咬文嚼字了,”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不是去降低风险,而是去使风险-产出比最大,且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原因上贴有——风险和收益不说严格正比,至少是类似的曲线

去分析风险,实际上便是去寻找风险收比最大的那点。

但实际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心里承受风险也不一样。都拿一半的钱炒股,A输了,照样过小康,B输了,家里喝菜汤。对于B来说,并不能指责其只懂存定期,这个选择是他在分析风险和承受点后得出的结论。同样,就算他不幸遭遇了贬值,也不能片面指责其失败。

第三点:看明白了。其实这就是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说实话,做什么不重要。好比大学高考,都考物理,你物理好怕什么,而且物理科可选的系科多,为何不选物理?

作公务员热潮也是如此,公务员看上去不错——当然这里的不错其实是建立在一个有些“不正常”的情况,所以其实将来基本会有调整,这不去提——若撇去其它,公务员真的是凭本身实力站在职业选择的前面,那去选择去竞争未必不好。

当然回到实际问题我说了,公务员以后的待遇可能未必有现在这么好。其实职业这件事情很难说。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23 10:58

既上有父母,自己也做父母,我觉得家长行为并不是完全无私的。

一方面作子女的,不要把父母的投入当作无偿投资,例如父母出钱让你去学什么,肯定是希望得到什么好处,不要不把父母的投资当一回事,不愿意就别接受。

另一方面作父母的,别把对子女的投入当作一种投资,一定要讲求回报。因为从投资回报率来说,这是一个亏本买卖。生命之所以延续就在于对下一代的付出。

父母与子女之间当然有深厚的亲情,但亲情并不是全部,社会经济规律同样在起作用。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3 11:08

总体同意你最后结论,但是需要些咬文嚼字了,”理解风险和面对风险”不是去降低风险,而是去使风险-产出比最大,且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原因上贴有——风险和收益不说严格正比,至少是类似的曲线。去分析风险,实际上便是去寻找风险收比最大的那点。
------------------
我之前的那贴中没有提到如何靠风险获取相应的回报吧?我只是想说,不管你是想无条件把风险降到最低化,还是在自己的 risk profile 中寻找风险-回报的最佳点,你都需要先理解风险,不是么?无论你做想什么,理解风险都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风险和收益是否是严格正比,和我的观点并没有什么关系啊?

第三点:看明白了。其实这就是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
没错,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说实话,做什么不重要。好比大学高考,都考物理,你物理好怕什么,而且物理科可选的系科多,为何不选物理?
------------------
我就是学了三年弦理论,最后在物理界看不到前途而遁走的一个人。我的确很怕,因为我自己不认为我是 Witten, Seiberg 他们那种人。所以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不能把我所学,转换成实际的经济价值,我觉得我是一颗随时可能被遗弃的棋子。。。弦理论者如果有 1/3 的人失业,我这个连 tenure 还没有的,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那么弦理论失业 1/3 的概率大么?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弦理论那天被证明是错的怎么办?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来看,即便它是错的,它的数学意义也足以使这么多年的研究不至于付诸东流。。。但如果从物理上证明它是错的,那这个行业以后的 funding 在哪里(届时能有 1/3 的人留下来就不错了)?这么多文明,由谁来买单?

好吧,也许我就是一个看似很自信,但实际上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吧。。。但我如果没有给自己买单的能力,我觉得这才是我接受不了的风险。。。

其实职业这件事情很难说。
-----------------
这其实也是理解风险的一部分。

P.S. 顺便顶下麻袋的这句话:父母与子女之间当然有深厚的亲情,但亲情并不是全部,社会经济规律同样在起作用。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3 11:24 编辑 ]
作者: 蟾蜍    时间: 2008-2-23 11:59

宫主的观点是教育学生更有内在思想一些,这是正确的。我们的教育失败在此,培养的孩子思想行为格式化,模式化,造就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少成效的高等人材。而且这些人材普遍有个特点,恐惧被伤害的意识强烈。这更加剧了人们创造力的难以形成,反而损害了他们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这主要是教育形式所致,父母是随从。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2-23 12:02

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有行动能力,关键是我要有给自己买单的能力。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8-2-23 16:47

呵呵,公主真可爱,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年头,敢于赤膊上阵的女人倒真不多呢。
我不说了,楼下诸位继续吧。
作者: 散装热狗    时间: 2008-3-28 13:49     标题: 这个头衔如今放眼全中国没有几个人受得起吧...



QUOTE:
原帖由 怀渊 于 2005-6-5 20:13 发表
现在亚旗是中国互连网缔造级的人物...


作者: an老忘密码    时间: 2008-3-28 14:25

宫主的观点是教育学生更有内在思想一些,这是正确的。我们的教育失败在此,培养的孩子思想行为格式化,模式化,造就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少成效的高等人材。而且这些人材普遍有个特点,恐惧被伤害的意识强烈。这更加剧了人们创造力的难以形成,反而损害了他们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这主要是教育形式所致,父母是随从。

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有行动能力,关键是我要有给自己买单的能力。



运气好的,是因才施教。没运气的,就只有模式化了。

若能给自己买单,有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有行动能力,确实不用太在乎教育施加者。

环境靠大家改善。

学习了。
作者: 散装热狗    时间: 2008-4-1 12:10     标题: .......



[ 本帖最后由 散装热狗 于 2008-4-1 12:16 编辑 ]
作者: 大人不在家    时间: 2008-4-4 21:37

然不一定有什么价值,但还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起<早起的虫子被鸟吃>那个例子的看法,确实我认为不可否认,那位家长的培养的条件是很少有家庭有的.
还有关于怎么样算成功,孩子的选择什么的,还有后面嗯关于做什么算成功,学历和学力问题什么的看法,我有点觉得,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很多评价一个人是否比另一个人更适合一个工作的判断是如何做出的,还有给哪些人使用更优的资源,吃更好的食物,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有一些人能够进一步的深造,听大师教他们如何思考,有一些人能够拥有更方便的环境去学习提升自己,这一切的一切是是如何分配的,有一些人为什么能够享受这些,而另一些人则不能.
这一切,都是由什么决定的,不能说全是因为出生,因为我们从小就听说很多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包括出生,当然也就包括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样的)如何奋发,如何成为社会精英.当然也有例子说家庭富裕,父母是如何了不得的人,而孩子却不学好什么的.
但是个人感觉,在条件好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人成为更成功的人是要多的多.
当然个人努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有的时候个人的努力不一定就能有好的结果.感觉,个体的力量是很小的.
到底学什么,如何发展自己的能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过更好的生活应该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当然很多人也在想怎么提升自己的)但是说和做是很不一的,要求别人,和要求自己也会不同.
我觉得很多人从小就被训练忍耐,用长久的每天的努力,来磨练意志啊体魄啊,什么什么的,这些故事都可以想象的出来.而很多人也能够通过这些来体现他们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而体现自己的优势.
这些优势是否就能让他们更好的完成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呢,价值是怎么体现的?一个人比另一个人优秀是如何被评价出来的.这两年好像挺少有人会说 人和人是平等的.....
我现在认为都是通过 各种条件来选人,只要看学校是如何录取人的,工作场合是如何选择的,有条件就是说,人有目的向这个方面发展自己,那就不能由着性子来...
其实我觉得, 决定如何分配的那些人也不容易,在这一层面的人可能每天在研究,如何分配能让自己在这一次得到多多的,而且会促成下一次更好的收益,而其他的人又能够接受他的分配.....我想这个也是分配的决定原因之一.
如何分配大概就如同如何成功一样,并不是说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当然不付出,一般来说也是没有回报的..
至于价值嘛,这个就更难说了,一个工作一部门的价值,那我就更不懂了,不过很多东西的价值很高,并不是说它很有用,而仅仅是因为它是很少有的..........嗯不过着和人确实是没什么关系.
好吧,我觉得吧,人的价值,说能够有多少收入吧,这个问题真不知道......
说应材施教,其实有点觉得,就像说你和别人按照这个规定比赛是赢不了的,第一局就被淘汰了,被淘汰就是输了,输了会打击你的自信,会让你认为别人比你厉害,而你也就没机会参加下一轮比赛.所以你应该换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你更有优势......或说你该换个教练,换个训练队,换个训练方法,最好还有办法直接进入决赛...我在说什么,我都不看体育的..........

扯远了....不知道自己说什么,自卑中........自我安慰,嗯还是听那句,其实我该写 --你拥有比你想象中多的多的对自己生命的控制力....但是,想着渺小的...要容易的多....
作者: 双枪将董平    时间: 2010-5-30 21:49

现在的人们啊 只注意考试成绩 而不注意教育孩子的品行 自主等等 看看新闻吧 老师猥亵女学生 北大学生迷奸分手的女朋友很多 杯具啊 教育出来这么多品德败坏的怪胎  沉思中
作者: 马岱    时间: 2010-5-31 08:54

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邪恶的念头,是不是要成为行动,关键在于有没有制约。

比如老师猥亵女学生,应该问,老师为什么能猥亵女学生,女学生为什么会被猥亵。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09:11

我是60年代生人,可是我的孩子确只有3岁多。
因此,我正好在楼主说的两个情况之间----60年代生人80后的父母的兄弟,80后已经或正要父母的那帮人大哥。
我也许能对双方都有一些理解。

我对于男孩子的教育,最要紧的是强调责任感。
一个男人,关键在担负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
男人,角色很简单:
建立家庭,保护妻子,抚养和教育孩子,并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女人的角色也很简单:生孩子,养孩子,照顾丈夫。)

说啥其他的,都是虚假的。

所以,男人从懂事开始,就要为此打下基础,一切教育均围绕此目标进行。

而让孩子从小时候就开始拼命,当然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最好的一种方式----为生存而拼搏。
但是,这些家长也许没有预见到将来的社会发展----比如前一段时期的全体孩子学习钢琴----即使学到最顶端,不过一个郎朗。有那样的功夫,学习成绩提高20分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这只能说家长笨,而不能说家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家长,必须有洞察未来30年甚至50年社会走向的能力。否则,你的孩子可能会处于劣势,你的家族可能会衰落。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就是“小聪明”。
因为社会的变化一旦出现与你所预计的不同,必须让孩子自己去适应。这就要求孩子能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前人----只靠自己。
作者: 马岱    时间: 2010-5-31 09:34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上生存,自己有生存能力,这是基本的要点,各种学习都是为这个服务的。但现在社会上很多舆论导向有些莫名其妙,比如每个小孩都要学一种乐器,见鬼,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学一种乐器?

很多父母实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自己当年没条件,所以创造条件给孩子。我相信再下一代不会这样了,因为那时的父母已经对此深有体会了。

PS:我是费尽口舌才让老婆中止了女儿学钢琴。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09:38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10-5-31 09:34 发表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上生存,自己有生存能力,这是基本的要点,各种学习都是为这个服务的。但现在社会上很多舆论导向有些莫名其妙,比如每个小孩都要学一种乐器,见鬼,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学一种乐器?

...

因为学乐器可以加分啊。
其实这个帐投入产出比很不合理,家长没算好这个帐。
作者: 马岱    时间: 2010-5-31 09:41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0-5-31 09:38 发表


因为学乐器可以加分啊。
其实这个帐投入产出比很不合理,家长没算好这个帐。

不是,多数家长都是认为应该学,好像不学就不正常似的,如果没钱还可以理解,有钱还不学就成怪物似的。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09:50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10-5-31 09:41 发表

不是,多数家长都是认为应该学,好像不学就不正常似的,如果没钱还可以理解,有钱还不学就成怪物似的。

话说我弄了个口琴让孩子吹着玩......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10-5-31 10:06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10-5-31 11:34 发表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上生存,自己有生存能力,这是基本的要点,各种学习都是为这个服务的。但现在社会上很多舆论导向有些莫名其妙,比如每个小孩都要学一种乐器,见鬼,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学一种乐器?

很多父母实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自己当年没条件,所以创造条件给孩子。我相信再下一代不会这样了,因为那时的父母已经对此深有体会了。

PS:我是费尽口舌才让老婆中止了女儿学钢琴。

我覺得你和你老婆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你老婆希望女兒學鋼琴考級,而你反對考級所以不要女兒學鋼琴。其實考級可以免,鋼琴還是要學,你如果爲了省錢連學都省了,那就等於說,你和你老婆就是你所批判的功利主義的兩個面——投入要產出,和無產出不投入。

在我看來,樂器是應當要學的,音樂修養是人氣質的重要組成部份。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0:12

一台钢琴1万块,一把吉他300块,一个口琴30块,1根箫15块。

为啥偏要学钢琴?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10-5-31 10:22     标题: 回复 #60 tiger1970 的帖子

可以從電子琴開始,大概幾百塊。

學音樂要從鍵盤樂器開始,12歲以前不宜學吹管樂器。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0:59

为啥不从弹拨乐器开始?
中国古代很少键盘乐器,但也出了很多音乐方面的高手啊。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10-5-31 11:15     标题: 回复 #62 tiger1970 的帖子

彈撥樂器的音準是靠演奏者自己掌握的,因此沒有十分音樂天賦的人上手很困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電子琴是最大眾化的選擇。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1:19



QUOTE: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10-5-31 11:15 发表
彈撥樂器的音準是靠演奏者自己掌握的,因此沒有十分音樂天賦的人上手很困難。

晕......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5-31 11:21     标题: 回复 #63 dimeterio 的帖子

我听到的理论恰恰相反。一场交响音乐会,一般有一个钢琴手+无数个小提琴手。即便在小学/中学,能进校音乐队为钢琴手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小孩如果小时候学小提琴,则比较容易通过进校队而受到激励。钢琴的话,很多小孩进不了校队,就心灰意冷放弃了。所以说,除非小孩音乐天赋极强,绝对不要让他/她去学钢琴。
作者: 马岱    时间: 2010-5-31 11:24



QUOTE: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10-5-31 10:06 发表


我覺得你和你老婆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你老婆希望女兒學鋼琴考級,而你反對考級所以不要女兒學鋼琴。其實考級可以免,鋼琴還是要學,你如果爲了省錢連學都省了,那就等於說 ...

没有,我老婆没有钢琴考级的想法,她只是觉得钢琴弹得好是一种享受,我跟她说这个过程是一种痛苦。

说实话,说为了省钱还不如头疼钢琴往家里哪个地方放。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10-5-31 11:25     标题: 回复 #65 颖颖 的帖子

用我的親戚——一位因為種族歧視而不能進入墨爾本交響樂團的小提琴家——的話來說,對於入門者而言,鋼琴比小提琴容易百倍,因為鋼琴的音階是事先調好的,而小提琴要自己把握,但是對於高水平而言,小提琴是一隻手的技巧(拉弓的手沒什麼奧妙),而鋼琴要兩隻手彈,所以鋼琴更困難。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10-5-31 11:29     标题: 回复 #66 马岱 的帖子

如果女兒自己喜歡,可以考慮買個電子琴,先玩玩。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5-31 11:30     标题: 回复 #67 dimeterio 的帖子

自然困难永远比人为困难容易解决。你说的掌握音律属于自然困难,多练习一下大多数人都可以掌握的。而在一个乐队里当钢琴师,你就需要 PK 掉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这个难度比掌握个小提琴音律要大多了。所以说像我这样没有音乐天赋的,也只敢去教堂里乱弹两下,我当初要是学小提琴的话,估计还能参加一些 tours。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5-31 11:32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1:33

不玩音乐不成吗?

练拳行不行?

似乎练拳比音乐有用的多。

我媳妇钢琴弹的好,也没看见比我有修养。着急的时候她也骂人----反倒我这个一介武夫不骂......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10-5-31 11:34     标题: 回复 #54 tiger1970 的帖子

我小时候(好像是初二还是初三的时候)曾经根据一本书讲如何学习的书,给自己画了个金字塔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然后根据这个金字塔自己去学,还蛮有效果的,至少是基础非常广泛且扎实。

印象里好像最初是这样的(当时太小,所以画这个的时候缺陷很大,后来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修正了下,以后就没根本没动过了):
顶尖: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大学搞定)
第二层稍有深入:语文、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其他、体育、外语、数学(高中搞定)
第三层需要稍有进展的:语文、数学、地理、物理、化学、外语、政治、历史、生物、体育、音乐(初中搞定,初中没搞定的,高中补上)
底层基础知识:语文、数学、音乐、画画、书法、地理、物理、化学、外语、体育、棋类、花鸟……(初中以前搞定,没搞定的初中后补上)

最初的效果看起来好像跟当时的教育体制非常像,但多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东。

ps:实际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兴趣和自主能力,有了兴趣和自主能力,什么样的应变能力和知识结构都可以自己创造出来。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5-31 12:16 编辑 ]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10-5-31 11:44     标题: 回复 #69 颖颖 的帖子

學鋼琴是爲了打下樂感和樂理的基礎,一般學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轉向其它樂器。
如果不是對著黑白鍵盤,要理解十二平均律是不太容易的。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5-31 12:02     标题: 回复 #72 dimeterio 的帖子

嗯,这倒也对。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5-31 12:07

我猜公主有个。。弟弟。恩,至少一个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5-31 12:10     标题: 回复 #74 KYOKO 的帖子

没有啊,我是独生女。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5-31 12:12     标题: 回复 #75 颖颖 的帖子

那我判断错误了。照理来说,既然你爸妈出国了,再生个2、3个应该是没问题的

你看见现在改了国籍的原中国人只生一个的吗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2:14

公主说话的口气明显是独生女。

有兄弟姊妹的人,说话口气和独生子女是不同的。
作者: 田建享    时间: 2010-5-31 12:2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
东北子女与广东子女
男的与女的
有钱子女与贫穷子女和中级子女

以上的子女教育方式是不同的  

地区不同+情况不同+经济不同+性别不同=教育不同


有些人认为 教育的好   有些人认为教育的不好 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同个教育的所以才会认为
教育好或教育不好

毕竟人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如果人人思想相同那是什么世界(我想体验一下)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10-5-31 13:43     标题: 回复 #77 tiger1970 的帖子

好像跟个人有关系,而不会跟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系吧?
至少公主上面所说的话,基本上我也会这么说。但我上有哥姐(我是超生的),但相比而言,我独立性方面比我哥姐好多了,从初中开始,父母就不用管我,我做得比他们要求和想象的好太多了,反而作为我大哥的,到大学还需要我父母操心。

孩子如何教育,和父母的远见很有关系,如果父母在平时的日子里就只图目前安逸,而不去关注未来三十年的变化,那么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也会基本缺乏预见性。
而如果父母在还能折腾的年轻时代就有预见到未来可能的不稳定,然后通过自己努力,把主动权牢牢控在自己手中,那么到时怎么变化都无所谓。而如果把这过程推迟到三十年后,到时就是想变,精力也跟不上了。

所以,既然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那还不如就给人家提供一个孩子所需要的知识金字塔,这样可以不用管未来的变化,反正孩子有了该金字塔型知识结构,什么变化都不在话下。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5-31 14:13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4:21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0-5-31 13:43 发表
好像跟个人有关系,而不会跟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系吧?
至少公主上面所说的话,基本上我也会这么说。但我上有哥姐(我是超生的),但相比而言,我独立性方面比我哥姐好多了,从初中开始,父母就不用管我,我做得比 ...

不是在这个帖子里,而是在她以往的帖子里。呵呵......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5-31 14:30     标题: 回复 #80 tiger1970 的帖子

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说了什么了。。。不过,我还是专心做好自己就行了,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5-31 14:39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5-31 14:30 发表
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说了什么了。。。不过,我还是专心做好自己就行了,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放心,你说的都是健康、快乐、有道理和能引人深思的话。有时偶尔带出一点稚气,也稚气的让人感到可爱。
像公主这样的有学问的好姑娘是很少见的。
作者: 陶心    时间: 2010-5-31 16:15     标题: 回复 #82 tiger1970 的帖子

我倒觉得她所具有的是从艰困中拼杀出来走向富足者的一切或者大半鲜明的、强烈的性格特征,而不是独生不独生方面。


前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在评价、议论时即使是善意的,也难免喜欢从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位势来思考、处理问题,这也是正常的,但有时候会因此而忽视其他的人性分类因素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5-31 16:26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10-5-31 20:23     标题: 回复 #71 黑传说 的帖子

呵呵,目前我打算把我想学的知识画一个树形结构,和老兄的倒是异曲同工~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10-5-31 20:27

公主有丰富的文理知识,逻辑清晰,态度认真,且可以说是事业有成,的确是让人佩服的女子。

不过就公主以上发言,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搏一搏的资本啊

[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10-5-31 20:30 编辑 ]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10-5-31 21:17     标题: 回复 #84 文以载道 的帖子

我那时是初中,所以作用明显,现在再来画,已经来不及也没必要了,因为基础已经打好,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对专业的东西钻得够不够深的问题。

在大二之前, 一直有三本书是呆在我身边的:孙子兵法(其战略思维和实用性思维)、竞争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延边大学的,现在买不到了,当时的人也没现在这么功利,所以里面所写的没有现在这种讲竞争/厚黑之类的那样喧嚣,里面介绍了很多思维方式,令我很受启发)、另外一本名字忘了,是系统讲解学习方法的。

对于小孩的教育,“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快速掌握一个东西,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我所说的知识金字塔结构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5-31 21:24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10-5-31 21:21     标题: 回复 #86 黑传说 的帖子

呵呵,现在并不晚,对我来说,也只是具有一个知识框架,还有非常多的空白的地方需要填补。如果不能想通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话,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不过看了老兄的发言,我以后也看《孙子兵法》,说的很有道理,人应该具有战略考量,正所谓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啊

[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10-5-31 21:23 编辑 ]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5-31 22:46     标题: 回复 #86 黑传说 的帖子

博二之前我也有类似的一批书,不过现在记不得了。博二那年我忽然意识到,真正最有价值的理论,是不会印刷出版的。从此,我身边一本书都没有。

举个例子,投资理论中的风险/回报率换算公式,本身就是无稽之谈。但无论是大二教科书,还是专业金融论文,基本都拿它当公理看待。

真正能赚到大钱的基金,都知道回报率应该和成交量之间换算。因为你掌握了这个公式,你就能具体计算出,如果狙击一支股票,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具体需要卖空多少就能触到支承点。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你不会看到任何刊物写它,你只会在高盛那样的地方,或者极个别的私募基金的 classified 档案里看到。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5-31 23:06 编辑 ]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10-5-31 23:09     标题: 回复 #88 颖颖 的帖子

真正的风景或者眼界或者是世面或者说是书,还是在人脑里的。

理论一般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只适合当垫脚板用,但对孩子来说,这垫脚石是一定要的,直到某一天其能自己去主动抛弃、让自己成为下一代先驱的垫脚石为止。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6-1 00:07 编辑 ]
作者: burningmars    时间: 2010-6-1 08:36

看了这么多颇受启发啊,还是提高自己能力最关键,行行出状元嘛,真的自己能做到本业务的高层应该是不须太担心自己的未来的。
作者: dasha1989    时间: 2010-7-2 16:12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22 11:13 发表

中国孩子的问题是学而不思,思而不习。

所谓“学习好”的孩子,大多数的创新能力,工作/实战能力都非常的差劲。

最后我想问一句,学习好有什么用?

我这么问是因为我觉得我在大众眼里,还算是一个学 ...

公主真是我滴OUXIAN!!好久没有上了,这里还是热闹!
作者: 羁绊    时间: 2010-7-2 19:05

我感觉我爸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我爸在一些事情上都会和我商量,他从不给我定一些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给我定的目标都是和我商量的结果;另外,他天天看新闻都影响到了我,他看的一些新闻大事之类,都跟我讲,让我了解,还给我讲些国家大事,等等。
所以感觉我爸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
作者: dasha1989    时间: 2010-7-3 17:25

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相叠加是对小孩教育最终的体现!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