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三国演义的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风熏人醉心不醉    时间: 2005-5-5 19:11

三国演义的真相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

  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祖茂也没死。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

  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

  料之内。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10. 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11. 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麽远。

  12. 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

  个条件。

  13. 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先削弱颜良,关羽在旁边杀出来斩了

  他。

  14. 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 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 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 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

  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

  击退的,但好不容易的胜仗被孔明抢了功劳。

  17. 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後」

  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18. 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後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

  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

  19. 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 草船借箭:这是孙坚、孙策的策略,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21. 周瑜使反间计:是罗贯中为了让曹操看起来很笨而编的。

  22. 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东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

  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 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 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

  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派关羽去追时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

  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 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

  处死,他死在西元208 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 年)。

  26. 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死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

  明没关系。

  27. 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 马腾之死:是马超为了篡位,不顾父亲死活发动军队造反才害马腾被处死

  的,後来还说要为父亲报仇,这种人实在……

  29. 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 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 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 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33. 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34. 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後才坚守不出。

  35. 火烧籐甲兵:真有此事,不过火攻不是孔明想到的。

  36. 李严、司马懿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 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38. 空城

  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

  39. 张郃之死: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当然不可能害他遇到伏兵而死。

  40. 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41. 延寿祭坛:想也晓得是假的,罗贯中为了丑化魏延而安排他害孔明的祭坛

  失败。

  42.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虚构的,孔明死後蜀军便偷偷撤退了
作者: 海贼王    时间: 2005-5-5 20:09

看完这篇文章发现了罗贯中喜欢吕布和刘备,讨厌曹操.
是不是曹操前世得罪了他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05-5-5 21:25

楼主文章内容大部分都是误人子弟..........
作者: 一骑讨    时间: 2005-5-6 10:08

楼主这贴俺大大滴喜欢,先顶你一个~..~
三国离我们生活甚远,怎么误人子弟了?再说了每个人都有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难道要让那些个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先不论那孙子是不是好人,你怎么就肯定崇拜刘玄德的就是好人了!
作者: 浪客剑心    时间: 2005-5-6 10:23

楼主的贴,俺太喜欢了
作者: 风熏人醉心不醉    时间: 2005-5-6 10:38

哈哈 多谢各位支持
作者: 死不悔改    时间: 2005-5-6 11:47

乍一看你的题目本来以为会有爆炸性的内容,例:《三国演义》应该是毛毛人写的而不是毛毛人写的;《三国演义》应该是毛毛时期的作品而非毛毛时期的作品.我这样说并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只是想说虽然演义与正史有很大的出入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对演义的喜爱似乎已超过了对小说本身的喜爱.至于你泼的这篇墨,内容很好,就是题目欠妥.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5-5-6 11:55

20. 草船借箭:这是孙坚、孙策的策略,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那个时候哪里还有孙坚,孙策?
作者: 死不悔改    时间: 2005-5-6 12:11



QUOTE:
原帖由一骑讨于2005-05-06, 10:08:49发表
三国离我们生活甚远,怎么误人子弟了?再说了每个人都有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难道要让那些个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先不论那孙子是不是好人,你怎么就肯定崇拜刘玄德的就是好人了!

你这番话已经深刻体现出了你被三国或者演义要么文人骚客所误.
作者: 一骑讨    时间: 2005-5-6 12:30

冷笑ING!  
看来仁兄你还是挺了解我的嘛!PFPF!!!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05-5-6 12:36

这帖以前在LANGYA帖过
这是当时某高人的评论.........
-------------------------------------------
这年头“真相”贬值,估计作者读了点史书,猪头肉,三不精,却自以为了得,好比叫花子穿件新衣服,出去显摆一通。

除去潜水艇兄所列,再随便举几条原本的破绽: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 (“貂蝉”不是饰物吗?本名叫仁鸿昌吧?)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
后汉书·王允传: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瓚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允然其言,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三国志·张绣传: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三国志·裴注曹瞒传: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世说新语: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但好不容易的胜仗被孔明抢了功劳。
先主传: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烧屯是烧民房?  庐山瀑布汗……作者的文言功底还真是不一般

17.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後」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不知作者从哪里挖掘出赵云手斩曹将九员的记载?真令人佩服不已。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後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老曹不过是有贼心没贼胆,哪里是见到张飞英雄,惺惺一番放过门去。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
华佗传: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恆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兒强死也。”

前二十五条,有争议的姑且不算,胡言乱语便接近半数,罢了,没耐心继续看下去。这篇《三国真相》,不客气点说:无非是为了贬刘贬关贬诸葛并给曹操翻案而粗制滥造的垃圾,不值一哂。

附带一言:罗贯中、毛宗岗等的史学功底比现今网上网下九成以上的专家票友都深,三国演义七实三虚之誉不是盖的,就拿曹操行状而言,上起少时无赖,下至洛阳砍树感神冒泡,差不多皆有史料依据。故不要读了点三国志,就自以为是,跑来“扫盲”,炮制这类真相文章。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5-5-6 15:02



QUOTE:
原帖由读书人于2005-05-06, 12:36:04发表
这帖以前在LANGYA帖过
这是当时某高人的评论.........
-------------------------------------------
这年头“真相”贬值,估计作者读了点史书,猪头肉,三不精,却自以为了得,好比叫花子穿件新衣服,出去显摆一通。

除去潜水艇兄所列,再随便举几条原本的破绽: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 (“貂蝉”不是饰物吗?本名叫仁鸿昌吧?)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
后汉书·王允传: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瓚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允然其言,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三国志·张绣传: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三国志·裴注曹瞒传: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世说新语: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但好不容易的胜仗被孔明抢了功劳。
先主传: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烧屯是烧民房?  庐山瀑布汗……作者的文言功底还真是不一般

17.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後」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不知作者从哪里挖掘出赵云手斩曹将九员的记载?真令人佩服不已。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後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老曹不过是有贼心没贼胆,哪里是见到张飞英雄,惺惺一番放过门去。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
华佗传: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恆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兒强死也。”

前二十五条,有争议的姑且不算,胡言乱语便接近半数,罢了,没耐心继续看下去。这篇《三国真相》,不客气点说:无非是为了贬刘贬关贬诸葛并给曹操翻案而粗制滥造的垃圾,不值一哂。

附带一言:罗贯中、毛宗岗等的史学功底比现今网上网下九成以上的专家票友都深,三国演义七实三虚之誉不是盖的,就拿曹操行状而言,上起少时无赖,下至洛阳砍树感神冒泡,差不多皆有史料依据。故不要读了点三国志,就自以为是,跑来“扫盲”,炮制这类真相文章。

这是LANGYA历史达人杨文理的评论吧。

这句
罗贯中、毛宗岗等的史学功底比现今网上网下九成以上的专家票友都深
说到了点子上

那些以为自己发现了演义的“破绽”的同志们,人家写的是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记载,你这样等于是用检验香油的标准去检验香水,然后沾沾自喜的得出一个“不合格”的结论。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5-5-6 15:08



QUOTE:
原帖由一骑讨于2005-05-06, 10:08:49发表
楼主这贴俺大大滴喜欢,先顶你一个~..~
三国离我们生活甚远,怎么误人子弟了?再说了每个人都有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难道要让那些个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先不论那孙子是不是好人,你怎么就肯定崇拜刘玄德的就是好人了!

晕。这和崇拜刘玄德有什么关系?看来兄台还真是被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了。
作者: 门清    时间: 2005-5-6 15:48

36. 李严、司马懿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李严当时确实有办事不力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05-5-6 16:51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5-06, 15:02:54发表
这是LANGYA历史达人杨文理的评论吧。

这句
罗贯中、毛宗岗等的史学功底比现今网上网下九成以上的专家票友都深
说到了点子上


不好意思,盗用杨达人的评论..........
作者: zeroeye    时间: 2005-5-6 20:27

还有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这个也尚未有定论.
作者: 海贼王    时间: 2005-5-6 20:39

楼主在乱说
20. 草船借箭:这是孙坚、孙策的策略,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这时,这两个以死的人能说出草船借箭,厉害啊,莫非是托梦啊
作者: 一骑讨    时间: 2005-5-6 23:51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5-06, 15:08:05发表

QUOTE:
原帖由一骑讨于2005-05-06, 10:08:49发表
楼主这贴俺大大滴喜欢,先顶你一个~..~
三国离我们生活甚远,怎么误人子弟了?再说了每个人都有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难道要让那些个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先不论那孙子是不是好人,你怎么就肯定崇拜刘玄德的就是好人了!

晕。这和崇拜刘玄德有什么关系?看来兄台还真是被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了。

这个帖子我其实没看完的说!我没说这个帖子和刘有关系!但是读书人的帖子有这意思!
仁兄才高八斗,请言明我怎么被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了!人家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也好让我走向正道!
我的意思是,罗,陈两人都有贬曹褒刘之举!有些事能信则信!有些还是莫信为好!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5-5-7 09:25



QUOTE:
20. 草船借箭:这是孙坚、孙策的策略,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孙坚借箭是问黄祖“借”的
孙策不清楚有没有借过箭
孙权倒是受了次箭~~被曹操把自己的大船射成刺猬逃回来的
不过到是急中生智,记得两面受箭~~不让船倾翻
作者: Sphynxyu    时间: 2005-5-7 09:37

这篇文章有问题,很多地方都有杜撰的嫌疑
别的不说,貂禅历史上的有其人.
作者: 莲叶何田田    时间: 2005-5-9 00:20

大家没有忘记是在讨论什么吧?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5-5-9 00:25

演史之辩吧,没觉得跑题啊?田田兄的意思是......?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5-5-9 00:32



QUOTE:
原帖由Sphynxyu于2005-05-07, 9:37:55发表
这篇文章有问题,很多地方都有杜撰的嫌疑
别的不说,貂禅历史上的有其人.

就是和吕布私通的那个女俾?她和王允一点关系也没有啊,而且吕布杀董卓的主要因素也不是因为她。历史上这个人没有留下姓名,怎么能称之为貂蝉呢?
作者: 李存孝    时间: 2005-5-9 22:42

楼主是“曹”帮的。
作者: 小李飞刀    时间: 2005-5-10 21:58

一部小说还能有什么真相?暴汗的题目。总是拿演义和历史相提并论,实在是没意思。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5-10 22:30

看小说,历史只是参考,不是全部啊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05-5-11 10:41

三国演义有什么真相,本来就不是全历史的,题目不妥,还有楼主的许多事例都有问题
作者: 加隆    时间: 2005-5-11 11:48

七分实三分虚说得没错。
作者: 大到暴雨    时间: 2005-5-11 14:23

有些达人就是爱捧着小说当成历史来读,抹油办法滴。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5-5-11 15:37

按理说,这里是古典小说区,不该侃上历史的。
但是罗老师毕竟是以历史为基础演义出小说来的。
作为探讨分析罗老师的创作意图,取舍史料的趣味倾向,艺术手法,演史对照是好事。
但是,历史迷拿历史来打击演义迷,甚至进而攻击罗老师以及演义本身,就过了,删无赦。
拿倭寇游戏数值出来应证演义,也可以。
反之,拿倭寇游戏数值当依据,来挑战攻击演义,也是删不赦。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5-5-21 14:13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
是六将击退吕布,不是吕布击退六将。


14. 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
这又是谁告诉你徐晃杀了文丑的?演义还是史书?


17. 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後」

  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
again,who told u he only killed 9 enemy generals?


18. 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後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
----------------------------------------------------------------------------------
子非操,安知操之想法?


39. 张郃之死: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当然不可能害他遇到伏兵而死。
----------------------------------
大哥,张郃死之前司马就早已和诸葛对垒多时了。张郃也是因为执行司马的追击命令才毙命的。
作者: 占卜者艾玛    时间: 2005-5-21 14:45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文学作品,改得再离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惨就惨在37开,好多人当史读了!~~~等读了正史又觉得被骗了!
大可不必的拉~~~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5-5-22 02:07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这个各种记载说法不一。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罗贯中污蔑的方法很巧妙:在曹操的话中加上“天下”二字,就把问题放大几万倍了。

史料记载的曹操原话都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意思。可所有史料都没“天下”二字。如属实,这句明显是掩饰错误的气话。
作者: 義経と静御前    时间: 2005-5-22 14:26

偶觉得演义不是历史这是事实,可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因为自己岳父的关系而痛恨诸葛这也是事实,可以说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有失偏颇的异部,这一点从三国志与资治通鉴对三国部分的描写不同就可以看出。况且即便是史记也只是按照前人的记载来编写的,不可能完全正确的记录历史事件,因此完全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或者完全按照演义的说法来看待历史是不正确的。

三国演义的写作是由史书、民间传说、当时社会的思想层次以及对统治者利益的妥协再加上作者的文学渲染构成的,而其中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民间传说又占了极大的比例。而民间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历史记录中的错误,所以三国演义虽然作为演义小说但还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

所以大家还是正确的看待三国志与演义,不要过于相信一些绝对化的说法比较好!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5-5-22 17:08



QUOTE:
民间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历史记录中的错误

严重反对。那时民间难道有专门研究三国历史的机构?在我看来民间传说的作用就是使得人物越发脸谱化,离事实越来越远而已。
作者: archer    时间: 2005-5-24 02:23

许多东西以前也看到过介绍,不过都是过去的事了,真假也无所谓了!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5-5-24 11:25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因为自己岳父的关系而痛恨诸葛这也是事实?

钱同学乱说话,小心打PP
作者: 匿名拖拉机手    时间: 2005-5-24 12:19

也难为楼主列了这么多条出来
不过楼主写的一些什么“诬蔑曹操”,往“孔明脸上贴金”之类。。。。。。。
作者: 義経と静御前    时间: 2005-5-24 21:01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5-24, 11:25:16发表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因为自己岳父的关系而痛恨诸葛这也是事实?

钱同学乱说话,小心打PP

朋友,虽然那个被斩了的马谡的副将到底是他陈寿的岳父还是父亲或者是祖父还是其他的什么人我已经不能确定了,但是由于诸葛在街亭确实斩了这么一个人,而导致陈寿对诸葛的极度的偏见,从而直接影响到他的《三国志》关于诸葛亮部分的失实,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也给陈寿以及他所写作的《三国志》蒙上了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三国志》几乎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由于作者对某人个人感情的原因造成失实的一部!
作者: arrowblue    时间: 2005-5-24 23:02

晋书才是最偏离史实的一部

“亮望尘宵遁”

“宣王攻拔其围”

“俘斩万计”

哈哈哈!把司马懿捧上天了

可是关于这段历史,

只有晋书有这么雄浑的记载
作者: 洗甲狼河    时间: 2005-5-25 00:11



QUOTE:
原帖由arrowblue于2005-05-24, 23:02:35发表
晋书才是最偏离史实的一部

“亮望尘宵遁”

“宣王攻拔其围”

“俘斩万计”

这怎么偏离史实了?不解。。。

捧司马不代表偏离吧?
作者: 杨威利    时间: 2005-5-25 01:20



QUOTE:
原帖由arrowblue于2005-05-24, 23:02:35发表
晋书才是最偏离史实的一部

“亮望尘宵遁”

“宣王攻拔其围”

“俘斩万计”

哈哈哈!把司马懿捧上天了

可是关于这段历史,

只有晋书有这么雄浑的记载

呵呵.其实三国志里前后矛盾,出错的部分也很多.
作者: 破晓の岚    时间: 2005-7-9 00:45

三国演义是小说。。很多都非真实性````但是三国志为史书,历史记载具有真实性。。。所以很多史迹还是应多参考,千万不要加个人偏见。。。。。呵
作者: 诸葛乐天    时间: 2005-7-9 08:46

演义是演义,史书是史书,这俩东西放在一起可比性不大。楼主所言有确实的也有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的,不过呢我看好象是为了说明罗贯中在写演义的时候有意往诸葛亮以及蜀汉这边的脸上贴金而贬损曹操。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啊,三国演义确实是有点偏心的,这点我想不会有人有太多异议~那这个问题再拿出来讨论好象没有什么意义。总之还是演义和历史是有差距的,但你看的是小说,小说是文艺作品,注重文学性,可偏要拿历史价值去衡量,那,那真是那香油的标准去衡量香水,怎么可能合格??
PS,不过罗贯中有时候为了衬托诸葛亮聪明,故意把他对手写的像傻瓜……这个,我怎么觉得他这样写在起相反的作用……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05-7-9 21:44



QUOTE:
原帖由義経と静御前于2005-05-24, 21:01:50发表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5-24, 11:25:16发表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因为自己岳父的关系而痛恨诸葛这也是事实?

钱同学乱说话,小心打PP

朋友,虽然那个被斩了的马谡的副将到底是他陈寿的岳父还是父亲或者是祖父还是其他的什么人我已经不能确定了,但是由于诸葛在街亭确实斩了这么一个人,而导致陈寿对诸葛的极度的偏见,从而直接影响到他的《三国志》关于诸葛亮部分的失实,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也给陈寿以及他所写作的《三国志》蒙上了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三国志》几乎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由于作者对某人个人感情的原因造成失实的一部!

我没觉得有什么失实,相反我觉得非常公允
作者: 秋月枫舞    时间: 2005-7-9 21:56

陈寿对孔明有意见??

那他最后还为诸葛亮单独作文?而且其中褒美之辞溢于言表。

他的评价还是相当公允的。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05-7-9 21:57



QUOTE:
原帖由鬼狱斩于2005-07-09, 21:56:08发表
陈寿对孔明有意见??

那他最后还为诸葛亮单独作文?而且其中褒美之辞溢于言表。

他的评价还是相当公允的。

同意,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在三国中无出其右
作者: 张靖    时间: 2005-7-10 22:41

这些内容大都看过。
但有一些不知道的。
真不明白陶谦为什么要杀曹嵩,
岂不是自惹麻烦。
作者: 秋月枫舞    时间: 2005-7-10 22:44



QUOTE:
原帖由张靖于2005-07-10, 22:41:27发表
这些内容大都看过。
但有一些不知道的。
真不明白陶谦为什么要杀曹嵩,
岂不是自惹麻烦。

是他手下贪财杀的

并非陶谦下的命令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05-7-12 14:32



QUOTE:
原帖由鬼狱斩于2005-07-10, 22:44:08发表

QUOTE:
原帖由张靖于2005-07-10, 22:41:27发表
这些内容大都看过。
但有一些不知道的。
真不明白陶谦为什么要杀曹嵩,
岂不是自惹麻烦。

是他手下贪财杀的

并非陶谦下的命令

那是演义内容,历史上确实是陶谦杀的曹嵩
作者: 大地の天使    时间: 2005-7-13 17:05

唉,又是历史与演义之间的争论啊~~~  
个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争论
喜欢历史就是喜欢历史
喜欢演义就是喜欢演义
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没有什么比较性
用正史来论证演义的谬误
以演义来说明正史的细节
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记得田中芳树先生曾经说过
"现实并不一定就是真实."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现实"
但谁又能说明他一定就是"真实"呢?
作者: 沧海一条鱼    时间: 2005-10-14 12:56

不过楼主一味贬低诸葛亮,是不是太过了点呀?
作者: 小乔将军    时间: 2005-10-15 15:57

23. 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是黄盖提议的,不过演义却说成是孔明而已。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5-10-15 16:09



QUOTE:
原帖由海贼王于2005-05-05, 20:09:52发表
看完这篇文章发现了罗贯中喜欢吕布和刘备,讨厌曹操.
是不是曹操前世得罪了他

老罗喜欢吕布?晕死。老罗写的吕布十足是个小人啊。(他写的武将似乎只有吕布一个怕死,算上马超算两个吧。怪不得叫做,前三国吕布,后三国马超)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5-10-19 20:13

文学艺术当然允许夸张和加工了,要是拿本宋史去考证水浒传,估计楼主要把施耐庵骂个狗血淋头
作者: fchu    时间: 2005-10-19 21:49

我只知道 三国人物我知道二三百人的名字 也大概知道其主要事迹
把中国的其他所有乱世的英雄都算上 我知道的不足百人
是老罗成就了三国!
试问在这个论坛的三国迷们有几个不是因为三国演义或根据此制作
的电视,游戏喜欢上三国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难道杜甫也看了三国演义?!
作者: ryanxu    时间: 2005-10-26 01:11

莫要举着“真相”的旗帜杜撰真相.......
作者: caorui4    时间: 2005-10-27 21:01

不少是真的,一些事假的。

不过我宁愿相信是真的。
作者: 圆桌博弈家    时间: 2005-10-27 21:05

演义多杜篡,楼主也一样
作者: caorui4    时间: 2005-10-27 21:24

呵呵,也不能这么说吧。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5-10-27 21:24

太无聊了,连罗老写东西7成按历史都做不到啊.
或者,这是楼主写新三国演义的提纲?
作者: caorui4    时间: 2005-10-27 21:27

哈哈,真是……楼上的。难道这不是真假参半嘛?
作者: 赵子龙帅    时间: 2005-11-5 12:26



QUOTE:
原帖由我不是迭戈于2005-05-06, 11:55:07发表
20. 草船借箭:这是孙坚、孙策的策略,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那个时候哪里还有孙坚,孙策?

我以前看是孙权
作者: 夏侯称    时间: 2005-11-5 13:41

我看楼主也不是很了解三国历史。
曹操和邹氏之事是有点的,陈寿以魏国为主,对魏国不好的记载都被消掉了。
曹操到徐州只说关羽投降,没说关羽被俘虏。
关羽斩颜良是直接斩的,张辽是后来掩杀败兵。
张飞是自己先断桥在喝曹兵的。
在赤壁草船借箭根本没有这回事。
攻打西川没有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为什么会在川里?
水淹七军的时候起码关羽没有被淹。
陆逊的策略,从分析中可以知道是陆逊的计策。赤壁和官渡的各种计策也没有描述下去。

仔细一看,稍微懂历史的人就能看得出破绽。
作者: 羽扇纶巾    时间: 2006-5-3 20:48

真有空,演义是文学作品,哪来的什么“真相”!
作者: 常山关益德    时间: 2006-5-3 21:36

虚构中找真相 不过是缘木求鱼,应该更多去研究正史中的真相  演义中的艺术手法,南辕北辙只会事倍功半。
作者: 思念思想    时间: 2006-5-3 22:52

这种文章比三国演义更能误人子弟.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6-5-3 23:06 编辑 ]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5-3 23:05



QUOTE:
原帖由 思念思想 于 2006-5-3 22:52 发表
这种文章比三国演义更能误人子弟.
演义还谈不上误人子弟,将小说家言当作历史纯粹是自误。至于楼主,用历史去解释演义,当属方式不当,不过可以参照着一看。

演义还谈不上误人子弟,将小说家言当作历史纯粹是自误。至于楼主,用历史去解释演义,当属方式不当,不过可以参照着一看。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5-3 23:10

三国演义的确有着"误人"的客观效果, 我在生活中见过太多人把它当作正史去理解了.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5-3 23:33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3 23:10 发表
三国演义的确有着"误人"的客观效果, 我在生活中见过太多人把它当作正史去理解了.

三国演义好比一把锋利的刀,是刀伤人呢,还是握刀的人伤人呢?

三国演义好比一瓶醇香的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作者: 秋月枫舞    时间: 2006-5-4 00:05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3 23:10 发表
三国演义的确有着"误人"的客观效果, 我在生活中见过太多人把它当作正史去理解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更多的人是通过《三国演义》才了解了三国历史的大概,而不是《三国志》,这类依托于真是历史背景下面的小说则更容易迷惑人。想想许多年前的自己亦是如此,动仄在朋友面前以熟知三国历史者自居,现在知道的多些,反而不敢妄加对那段历史指指点点了。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06-5-4 15:08

看演义中的虚拟夸张才使得很多历史故事在民间保留,即使是正史也会有许多疑案。就文学而言,追求的是喜闻乐见,人物个性鲜明。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06-5-4 15:15

揭露三国演义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了,看了很多了,不知谁能用正史校正一下《说唐全传》,不是会有什么后果?

[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06-5-4 15:19 编辑 ]
作者: 吴咎    时间: 2006-5-4 15:17

支持一下观点,不过是烙铁了
作者: 深蓝判决    时间: 2006-5-15 15:13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5-5-24 23:02 发表
晋书才是最偏离史实的一部

“亮望尘宵遁”

“宣王攻拔其围”

“俘斩万计”

哈哈哈!把司马懿捧上天了

可是关于这段历史,

只有晋书有这么雄浑的记载

拜托,你先搞清楚晋书是谁修的再来谈好吗?
我不认为修晋书的这个人有捧司马的理由?
如果有捧,就不会把司马和他老婆那点子事全写上

[ 本帖最后由 深蓝判决 于 2006-5-15 15:15 编辑 ]
作者: batulu88    时间: 2006-5-15 19:11     标题: 我要吐了~

1.首先,大家态度变的也太快,刚看到LZ帖子感觉恍然大悟一样,等看了10楼的帖子就对LZ的帖子又。。
拜托,在这的大多是成年人吧,怎么都墙头草似的没有主见呢?
2.我先声明我的看法,我坚决挺LZ的帖子(不管是原创还是转的),虽然10楼把楼主的帖子贬的一无是处,但大家看看他引用的证据:世说新语、三国志·裴注、还有那些张飞传、先主传我不知道引的哪的传,但傻子也应该明白,就拿历史真实性来说,《三国志》的真实性大些,还是世说新语、三国志·裴注的真实性大些?试问一下,世说新语、三国志·裴注这两个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史书吗?世说新语当历史我就汗了~三国志·裴注它是个注解啊,注解是什么东西,是历史吗?顶多算个评论、补充的东西,但它补充的首要标准是前人没提过,在这提出来,供大家多参考一点,至于提供的这点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是不是历史的、真实的那倒是其次了,多开拓下大家视角是首要的。
3.总结一下,LZ发的(还是转的?)的帖子是偏激了,但10楼那个反驳楼主的帖子就不单是偏激了,简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汗~汗~汗~

大汗啊~~

作者: POST2005    时间: 2006-5-16 01:40

曹操确实是奸雄,不过也是汉相,他不肯篡位
作者: hellknives    时间: 2006-5-16 03:53



QUOTE:
原帖由 batulu88 于 2006-5-15 19:11 发表
1.首先,大家态度变的也太快,刚看到LZ帖子感觉恍然大悟一样,等看了10楼的帖子就对LZ的帖子又。。
拜托,在这的大多是成年人吧,怎么都墙头草似的没有主见呢?
2.我先声明我的看法,我坚决挺LZ的帖子(不管是原 ...

我也要吐了,无话说了
狂汗水啊,你先分清"先主传"之类的传和"三国志"的关系再说话!!!!

[ 本帖最后由 hellknives 于 2006-5-16 03:55 编辑 ]
作者: caorui4    时间: 2006-5-16 08:25

支持楼主!曹操万岁
作者: zmgo    时间: 2006-5-16 10:10

严重失实啊!
特别是张郃之死,已经是5次北伐(汉中防守不算)中的第4次了。司马懿和孔明已经交手了。张郃是司马懿部将,后率军追击,中伏死亡。
三国志·裴注也有相当重要的真实性,历史上是一直承认三国志·裴注的地位的。
作者: 深蓝判决    时间: 2006-5-16 13:11

世说新语的不能当史书看吧……我一向当八卦小说看的
至于裴注,我保留意见……
裴注上说诸葛亮七擒孟获,但三国志上却没有写……
云南那地儿,我住了很久,现在还交通不怎么的,古代交通就更不怎么的了
很难想像几十万大军能在里面到处转悠,然后把孟获给逮上七次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6-5-16 13:21

世语中有些内容,如裴潜评刘备,和三国志相同。个人认为只要不是和三国志相左的,均可以认为是真实的
至于《裴注》,考虑到南朝的正统思想,个人认为其中一些和蜀国相关的不太可信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采信的资料,就像《英雄记》,最近托koei游戏中的高顺的福,被炒的挺火……
作者: 如厕亦带刀    时间: 2006-5-22 20:36

楼主的很多理论应该是从曹仲林的《曹操大传》中得出来的吧?
作者: 深蓝判决    时间: 2006-5-22 21:42

演义最坏的地方素丑化了粉多帅哥……恨早没发现三国时代还有那么多帅哥……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6-5-22 22:50



QUOTE:
原帖由 一骑讨 于 2005-5-6 10:08 发表
楼主这贴俺大大滴喜欢,先顶你一个~..~
三国离我们生活甚远,怎么误人子弟了?再说了每个人都有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难道要让那些个文人骚客牵着鼻子走,先不论那孙子是不是好人,你怎么就肯定崇拜刘玄德的就是好人了&a ...

对曹操不利的证供可不是没有的。
把曹操说的如同圣人。

怎么不说历史中吕布只是猛将一名,赵云连猛将2字都要通过别传才能获得??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6-5-22 23:01



QUOTE:
原帖由 赵子龙帅 于 2005-11-5 12:26 发表

我以前看是孙权

书是错的只能是一个。

孙坚历史做过。~但记载可靠度和云别传是差不多的。~

上述这个“高手”很多言论还从来没听说。
历史学界的泰斗,除了一两个咸鱼脑袋坏掉想出风头的,也没人有过太多的进展。
三国历史记载有限,综合三国志,华阳国志,后汉书,晋书,资质等许多文献。也只能得出不全面的结论。

总之有一条,资质里的赵云,完全有飞跃,可见历史越久远,受政治干扰越大。被赵家当祖先了。~
作者: 阿爸拉无    时间: 2006-5-22 23:10

真的假的?
作者: 花醉红尘    时间: 2006-5-22 23:32

唉,我最不能接受就是马超竟然是这种人。。。。
作者: 大小和尚    时间: 2006-5-22 23:37

哪的消息
作者: xykf3655    时间: 2006-5-23 16:29

太假了。。孔明被说的废人1个。。
作者: lvbu    时间: 2006-5-23 17:12

好象不应把《三国演义》当史书来看。
作者: 美鬓公汉寿亭侯    时间: 2006-5-30 23:23



QUOTE:
原帖由 死不悔改 于 2005-5-6 11:47 发表
乍一看你的题目本来以为会有爆炸性的内容,例:《三国演义》应该是毛毛人写的而不是毛毛人写的;《三国演义》应该是毛毛时期的作品而非毛毛时期的作品.我这样说并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只是想说虽然演义与正史有很大的出 ...

只有白痴才会把《三国志》当正史
作者: wy928    时间: 2006-8-4 17:12     标题: 回复 #1 风熏人醉心不醉 的帖子

志不志,演义不演义的.精?
作者: wy928    时间: 2006-8-5 12:13

看完这篇文章发现了楼主喜欢曹操.,讨厌曹操以外的所有反魏人士.
是不是反魏人士前世得罪了他前辈
作者: kinglax11    时间: 2006-8-21 16:42     标题: 空城计

空城计怎么没说?是曹操设计的吧 不是孔明设计的
吕布打曹操时 曹操的兵到乡下种田去了 没办法 只有找老弱妇孺在城墙上 城旁边有一树林
吕布以为曹操有伏兵 所以没进
作者: alfredsungod    时间: 2006-8-21 20:10

3国演义的真相就是他写的,你说的都不是真相.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06-8-21 20:14



QUOTE:
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06-5-4 15:15 发表
揭露三国演义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了,看了很多了,不知谁能用正史校正一下《说唐全传》,不是会有什么后果?

还是那句老话,谁能用正史校正一下《说唐全传》,俺愿意洗耳恭听!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6-8-22 18:06

第一个问题:楼主知不知道“演义”两个字是甚么意思?

第二个问题:楼主为甚么不把《封神演义》的真相,《西游记》的真相告诉大家呢?很明显,世上没有鬼神嘛
作者: 东邪门人    时间: 2006-8-22 18:13

看完这篇文章发现了罗贯中喜欢吕布和刘备,讨厌曹操.
是不是曹操前世得罪了他  
不光是罗贯中,古人都这样。在他们眼里,刘备为皇室正统,曹操是图谋篡权夺位的叛贼,与儒家精神相悖。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6-8-22 18:18

楼上的。

历史上的学者历来是以魏为正统的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8-22 20:10



QUOTE:
原帖由 美鬓公汉寿亭侯 于 2006-5-30 23:23 发表
只有白痴才会把《三国志》当正史

不把《三国志》作正史拿什么作三国正史?只有白痴才会相信你的话。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8-22 20:39



QUOTE:
原帖由 lilis 于 2006-8-22 20:10 发表

不把《三国志》作正史拿什么作三国正史?只有白痴才会相信你的话。

且住了!两位不要再白来白去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