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作业]七律·梅花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夜紫    时间: 2005-4-21 11:13

记得有诗曾云: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不禁也指痒起来,不自量力来一首  

枉叫诗人说到今,孤标不与觅知音。
曾携黄鹤同吹笛,又向寒山独抚琴。
野岭香残人未见,疏篱落满自安心。
纵教天妒风吹去,犹有数痕向晚阴。

要说典故么?
颔联取的是两支古曲:
一是笛曲《落梅花》,李白亦有“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似乎是说五月游武汉,在黄鹤楼上听人吹《落梅花》的笛曲;
一是琴箫合谱的《梅花三弄》,此谱原为古琴独奏,后改为琴箫合谱,我们现在所听的《梅花三弄》古曲,一般都是琴箫合奏的。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4-21 11:29

写得比偶好,学习
作者: 贺兰拍马    时间: 2005-4-21 20:31

犹有数痕向晚阴。——最喜这一句
首句,虽然解释了,但从诗来看,觉得起的突然点,不够稳:)
作者: 林夜紫    时间: 2005-4-21 21:05

呵呵,总喜欢起些突兀的头,想着怎么能语不惊人死不休才好^o^

我看从哪里改改吧?
作者: 秋色冷并刀    时间: 2005-4-21 21:15

先改颔联,乱说的撒
作者: jhb0007    时间: 2005-4-22 22:25

写得很好啊,真是高手,向你学习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5-4-23 00:44

颔联意象重的太多了,又笛又箫又琴。
作者: 慕容心    时间: 2005-4-23 01:36

写得好,可惜我不懂
作者: 林夜紫    时间: 2005-4-24 08:55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5-04-23, 0:44:39发表
颔联意象重的太多了,又笛又箫又琴。

可是幼安也有“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且不说明月、清风、稻香,就是雀叫、蝉鸣、蛙声也是意象众多啊?  

不然我把“清箫”改成“寒山”好了,《梅花三弄》中有一弄就叫《寒山绿萼》的。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5-4-24 09:08

人家的惊鹊,鸣蝉是一个完整的意象,是描绘一幅画。你那里是写事。
改了还差不多。
作者: 慕容秋    时间: 2005-4-26 12:08

写得很好
学习 中
作者: 冰砚    时间: 2005-4-26 12:43

曾携黄鹤同吹笛,又向寒山独抚琴。---典很切实,但未能出新。
野岭香残人未见,东篱落满自安心。---“东篱”可再斟酌,一般说菊花用这个。
喜欢尾联。
作者: 林夜紫    时间: 2005-4-26 13:49

谢谢楼上GG的指点。典故我实在不大会用,没有办法了,每次中间两联就象是强凑的  

用“东篱”写菊花的太多了,是有点不合适,那改为“疏篱”如何?
作者: 慕容翩翩    时间: 2005-4-26 14:43

向林椰子jj学习~~~~^o^ ^_^
作者: 冰砚    时间: 2005-4-26 15:40



QUOTE:
原帖由林夜紫于2005-04-26, 13:49:33发表
谢谢楼上GG的指点。典故我实在不大会用,没有办法了,每次中间两联就象是强凑的  

用“东篱”写菊花的太多了,是有点不合适,那改为“疏篱”如何?

林姑娘这几个点用的很合适,只是老实了些,没翻出自己的意思跟感情。
“疏篱”正合我意:)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