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打印本页]

作者: xk8287    时间: 2005-4-9 15:27     标题: 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一、荆州地理位置等概述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大体位置在今河南南部、湖北、湖南以及两广北部,处于长江中游水网之中,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带,渔业、农业比较发达。周时属楚地,避秦昭王子楚名讳,秦称楚地为荆,秦时置荆州,下置郡县。《晋书》、《三国演义》里都有荆襄九郡一说,《三国志》里相关资料提及不多。根据“秦分天下八十一郡,汉有增置”,及“汉置十二刺史部及司隶”和“定百越、交趾,置交州”等史料来分析,荆州地区设有九郡是合理的。按照这种说法,我根据一些史料和地理资料分析,这九郡应该是:南郡(江陵)、江夏、襄阳、上庸(一说西城)、长沙、桂阳、零宁、武陵和宛。
南郡(下称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在长江以北汉水以南,位于三峡峡口以东,江夏以西。处于江汉平原水网中,是平原地形。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首都郢,在楚国的经营下,经过两汉,在三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业城市。
江夏即今湖北武昌和鄂州一带,位于长江以南,江北隔江相对的是夏口港,上游有赤壁、陆口,下游有柴桑、九江。处于江汉平原水网中,是平原地形。长江在洞庭湖、鄱阳湖之间形成了一个向北突起的河套,江夏位于河套顶部。江夏是两汉时迅速兴起的商业城市,而且上镇岳阳,下镇湖口的地理位置也让其成为兵家必征之地。
襄阳即今湖北省襄樊市,位于汉水上游岸边,武当山以东,和樊城互成犄角,是中原通往荆南必经之路上的重要隘口。楚时筑襄阳城,经过两汉时代和刘表的经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城市。襄阳东西都是山区,在汉水岸边仅有的小块平地上筑了襄阳和樊城,易守难攻。
长沙即今湖南省长沙市附近(一说当时治所在岳阳),桂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附近,零宁即今湖南省郴州市附近。三郡依次在一条直线上向南排开,北临洞庭,南到南岭,其治所内有南北流向的湘江以及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将江南平原分为东西两块。
武陵位于今湖南湘西的山中,上庸位于今湖北鄂西北的山中,其二城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界的山系外围,地形地势与益州边境各郡县浑然一体。宛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是许昌等中原城市的南面门户。

二、三国当时的兵力部署及荆州地区民心所向
赤壁大战后,曹操北撤,荆州地区委派大将曹仁帅荆州兵以及一部分北方败兵留守,是为魏国的南面防线。但是这些士兵基本是赤壁之后的残兵,数量不多,战斗力比较薄弱。赤壁之后,曹操先后卷入了皖南和东川的会战中,魏国在东西线投入了不少兵力。直到镇压侯音叛变后,才投入部分兵力到荆北。在关羽攻襄阳的过程中,曹操先后派来了于禁和徐晃两支救援部队,才使魏国在荆州的军力有所增强。
刘备在赤壁大战后表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牧,并以此收复了荆南四郡,兵力得到了增强。但刘备入川先后两次从荆州带走军队,只留下关羽帅一支荆州兵留守,大约人数不超过蜀汉总兵力(平定益州后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赤壁大战中东吴屯兵于柴桑,战后增屯陆口、九江等地,并以此为据点先后发动了对皖南和南郡的攻击。可认为江东除守军以外的全部机动部队都屯驻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这个河套内。
荆州原是刘表地,刘表以仁治州,深得民心。表死琦继,备以族内叔父参与荆州军政。琦死后,备被推为荆州牧,看似顺理成章的继承使刘备成为了荆州正统。再加上玄德其人的出色政客本领,他在自己所辖荆州地区深得民心是理所当然的。曹操招降了宛城张绣和荆州刘琮,并继续任用张绣和文聘镇守宛和襄阳,荆州的将领也大多留任原职。曹操的这一招安了二郡的军心,再加上其出色的治国能力和政治素养,抓住这二郡的民心应该不是难事。相比之下孙权在这块地方的名声似乎就不那么说得过去了,孙氏是刘表的死敌,孙氏三代都有觊觎荆州的野心,而且发动了多次对荆州的战争,还袭杀了江夏太守黄祖。就此来看,孙权要是想在荆州抓住民心就很困难了。

三、赤壁战后三国的战略目的
赤壁败后,曹操无力在组织大规模的南袭,只好默认群雄割据的事实,在北方发展生产,以图强盛。在荆州地区以襄阳为据点,宛为后援,作为拱卫中原的屏障。在扬州地区控制皖南和苏北在长江以北的地域,防止东吴占领徐州。在西线,安抚刚归顺的张鲁势力,巩固汉中防御,恢复关中生产。
刘备在赤壁大战后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荆南四郡,并成功取得益州,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在西线,刘在取得益州后马不停蹄地卷入汉中的争夺,并在数年鏖战后控制了汉中大部。至此,蜀汉以汉中和荆州两路出击对曹魏形成持续打击的战略思想从得到了实力的支持。
前面说了,东吴大绝大部分机动部队都屯在柴桑一带,这也是孙权的野心所在。部队屯在这里,西可牵制曹魏在荆州的军事力量,向东、向北形成对皖南、苏北进行持续打击。孙权的终极目的就是徐州,其对徐州的野心在其在赤壁之战都上表朝廷请求领徐州牧一事上一览无余。

四、荆州形势和对各国的利弊的变化(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分几个阶段阐述)
第一阶段,吴国袭取南郡,刘备占领荆南四郡:
赤壁之战后,周瑜乘胜西进,攻打江北的南郡,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周瑜占领了南郡,曹仁退守襄阳。而与此同时,刘备上表请刘琦为荆州牧,荆南四郡太守纷纷倒戈刘备帐下。
本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前就在襄阳接受了荆州牧刘表幼子刘琮的投降,在名义上,曹操所代表的朝廷应该对荆州享有统治权。但天不作美,赤壁一败,自己不仅在军事上失利,而且还在荆州的政治上被刘备耍了一把,眼睁睁看着本来应该归属自己的四郡都画到了刘备的地图上。而孙权终于在真刀真枪的较量后得到了自己在荆州的第一块据点,虽然这个据点的位置不好,但是却为后来的交易埋下了伏笔。
评价:刘大利,孙小赢,曹大亏。

第二阶段,刘备和孙权互换江陵和江夏:
换地的交易历来不易进行,但是孙刘的这次换地却十分顺利。以上谈到了荆州的地理,这次交换和地理关系密切。
上面提到孙权的屯兵很多屯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河套中,而江夏正好是这个河套南岸的顶点,如果江夏被敌人控制,敌军可以很容易地渗透到江西腹地,直取建业。同时敌军也可以利用这个独有的地理环境占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给孙权在两湖内的水师来一个翁中捉鳖。而得到江夏,这个河套以内的全部地盘都归了孙权,这个危险也就降到了最低。
对于刘备来说,他的目的是要在自己控制的半个荆州之外得到一片更大的领土,于是得到江陵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在江陵可以沿江而上,穿过山峡,进入西川,这也是刘备后来所走的路。其次,江陵位于江北,可以利用富饶的江南做后援,以江陵为据点进行对襄阳的北伐,从而实现争夺中原的目的。
对于曹操来说,虽然这个交易对他没有地域上的损失,但是孙权腾出手来全力威胁皖南,刘备得到了威慑襄阳的据点,这都不是好消息。
评价:孙刘双赢,曹大损。

第三阶段,刘备入川,孙权请求接管荆州,刘备允诺归还三郡:
刘备在进入四川后,孙权发觉刘备利用自己的军力对抗曹操,反而得到了更多领地,开始有了占有荆州的企图,但是这个企图在最初的时候是进行的文明交涉。孙权多次派鲁肃、诸葛谨、程普等人和刘备以及留守荆州的关羽进行交涉,试图收回荆州。刘备在权衡之后答应归还长沙、桂阳、零宁三郡。
上文提到了,这三郡是从北到南依次排开,境内有湘江和一些山脉形成南北走向的屏障。对于孙权来说,这无疑是拱卫江西腹地的一道天险。对于刘备来说,这三郡是悬于四川盆地之外的地区,对于自己的作用只有钱粮的征收多一点,而如果在四川盆地边缘的山区外再去守这几个郡,是要多增添不少兵力了。把这三地移交给孙权,不仅可以卖个人情,而且还放掉了军事上的负担,使荆州的兵力可以集中在江陵,全力进行北伐。
评价:刘备的决策对己无损,且利于孙权。

第四阶段,孙权武力强夺荆州:
刘备对荆州的规划和作出的决策是准确的,但是傲慢的关羽却不理会他的用心,一边以主力攻打襄阳,一边赶走了孙权派来接收三郡的吕范等人。孙权被激怒了,于是策划强夺荆州。
关羽在襄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却始终拿不下城池。曹操及时地派来了徐晃的援军,关羽在襄阳遭受了失败。与此同时,孙权派甘宁、吕蒙秘密地进入荆州,和付士仁、靡芳等里外勾结,占据了江陵,同时派陆逊封锁了山峡峡口的退路,袭杀了关羽。
表面上看,孙权占据荆州得到了一大块土地,可是实际上孙权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大亏。孙权的军事重心在江西,而且他也不如刘备在荆州得民心。孙权不可能利用荆州对曹操制造军事上的威胁,荆州对孙权有用的地方也只是刘备已经答应划归孙权的三郡。用武力多得的一块地皮——江陵,对于刘备来说可以和上庸形成犄角,打击襄阳;对于孙权来说,只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孤城,一个累赘。
从此,吴蜀双方都没有能力再利用荆州对曹操进行军事打击和兵力牵制,蜀国失去犄角保护的上庸不久就投降魏国,而吴国费尽心机占领的江陵也从此被魏国视为囊中之物。在解除了荆州的威胁后,魏国可以放心在东西两线投入兵力了。
评价:所谓丢了西瓜捡芝麻,关羽一时的不智,孙权一时的不忍,终于让两国失去了先机,也为它们最后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30 20:09 编辑 ]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5-4-9 15:50

吴蜀失和两国都有责任,导致后来魏国得了便宜.
荆州之所以重要,其实就是其地理位置位于三国的交界
作者: xk8287    时间: 2005-4-9 15:55

除了三国交界这个地理特征以外,荆州还有个特点就是地势变化很大。
作者: 龙宽九段    时间: 2005-4-9 15:55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其实《三国演义》也说过,它是进攻中原的大跳板之一,吴蜀谁的到荆州就意味着谁才是中原真正的有力争夺者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4-9 16:07

这篇文章的主观臆断似乎多了点,事实上孙刘两家的外交并不是那么和气,甚至可以用尔虞我诈来形容,外交上的得失往往主要取决于军事实力对比的变化。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5-4-9 16:14

地势变化大不是根本,关键是位置重要.出入口啊
作者: xk8287    时间: 2005-4-9 16:17

这篇只是在研究地理之后给历史提供的一些注解,楼上也知道,《三国志》里的记载十分简短,很多都只有事件的记载,却没有原因,尤其是孙刘的外交政策。所以我绕开外交仅从地理上来分析,给这些事件提供地理支持。楼上仔细看会明白所谓利弊,展现得只是地理道理。而且这些地方我大多亲至,对地形决无歪曲。
作者: xk8287    时间: 2005-4-9 16:18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4-09, 16:14:54发表
地势变化大不是根本,关键是位置重要.出入口啊

我主要分析的是哪些地势对哪些政权有利,并非分析怎样攻打这些隘口。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5-4-9 16:31

荆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关隘吧.
我的意思是,问题往简单处想,为什么荆州后来如此重要,只是因为他地处要冲.
而到了三国中后期,荆州的战事渐渐就小了.
作者: 龙宽九段    时间: 2005-4-9 16:45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4-09, 16:31:41发表
荆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关隘吧.
我的意思是,问题往简单处想,为什么荆州后来如此重要,只是因为他地处要冲.
而到了三国中后期,荆州的战事渐渐就小了.

好像有灭吴晋军很多是从荆州开始的啊
作者: xk8287    时间: 2005-4-9 16:48

如果你看一下襄阳、江陵的古城,以及西陵、白帝、夔门等关卡,还有我所说的长沙、桂阳、零宁一线的地貌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意思了。我刚开始读《三国》的时候,对地形不是很了解,很多战役都不了解其战略意义,直到我后来亲自到这些古战场城关去看,我才明白这些对于当时这些势力的战略意义。荆州并不只是因为位于三国交界这么简单,你要仔细想,就会明白为什么荆州会成为三国交界,这就是地形地貌决定的。吴国可以沿湘江、衡山防守,这条防线的两端是长江和南岭,所以吴国可以据有荆东四郡不被其他国家占领。上庸和武陵的地貌与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地貌浑然一体,这也是蜀国占有它们的原因。襄阳东西都是山区,只有汉水边有一块平地,而襄阳城就在此平地上阻隔南北,于是曹操南进、关羽北伐都需要占领这里,如果不是地形原因,襄阳也不会这么重要。
作者: loyani    时间: 2005-4-9 20:27

很不错的文章,思路清晰有层次,支持一下。

几点意见。

一 刘表在荆州的支持率。
也许初期的守成因为适应时世而比较得民心,但当曹操崛起并统一北方之后,刘表的不思进取便开始逐渐被有识之士质疑,诸葛亮就是其中的典型。刘备能在赤壁后顺利接受荆南并得到相当部分士族的支持,恰恰是因为他和刘表的目标截然不同。

二 孙权对徐州的野心。
可以看看他和吕蒙的相关对话,也许会有不同的结论。

三 孙吴袭取荆州的意义。
鲁肃最初给孙权的建议就是占取长江之南全境,以图天下。虽然当时孙权找了个辅汉的借口,推却过去,但他内心里显然是把这句话当作东吴建国之策的。赤壁前后,鲁肃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自己的建议加以改动,提出了联刘抗曹的计划。孙权迫于压力,不得以之下接受了它,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孙权统一天下,至少是与曹操南北对抗的野心却更加强烈了。

鲁肃死后,强硬派吕蒙上台,他比孙权更加激进,东吴对荆州的攻袭计划已经被提上日程。相反的,蜀汉却没有因江东主事之人的更换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关羽按照隆中对时即定的方案北伐了。
于是,孙权对关羽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探,被吕蒙迷惑了的关羽,蛮横的回应终于促使孙权下了出兵的决心。事实上,无论关羽是否接受和亲,东吴都会对荆州实施功略。

占领荆州之后,孙权终于完成了在他心里盘亘了十多年的心愿。自此,他对领土的渴求便是可有可无了。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5-4-10 21:33

荆州是三国交界的地方,是前线,大家都把后方的部队调过来。荆洲的争夺,实际上是国家实力的较量。如果有一国完全占领了荆洲,另外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实力了。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5-4-11 21:04

以地理分析历史,还是应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文中一些地方不符或臆测,比如:文聘任职的是江夏而不是襄阳;刘备是迫于曹操兵临东川而不得不割地请合,关羽驱逐东吴三郡官员在先,而非违背刘备意志,之前刘备也不曾想放弃,否则没必要提兵下公安;至于江陵与江夏互换,没有事实根据。

再说地理:
1、《三国演义》荆襄九郡的说法应该是建立在刘表时期,但此时实只有七郡:南郡、江夏、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和南阳(非宛,宛是郡治),其中襄阳属南郡(曹操以北部设襄阳郡,夷陵之战时孙权称臣,曹魏一度将其控制区改称郢州,很快又改回来),上庸属汉中郡(后来东川落入蜀汉,曹魏才将之并入荆州,并分为魏兴、上庸、新城三郡)。至于后来不同时期各势力分立的,象孙权分长沙立汉昌,刘备设宜都等等,加起来起码十来个郡。

2、荆南四郡水网纵横,地形相似,连成一片,汉水没能阻挡曹操,湘江恐难似大江,要说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是悬于四川盆地之外的地区,武陵、南郡也是一样,刘备要不是迫于压力,没有理由无端割让。

3、南荆州对西川在地理上是独立一块,对东吴也是一样,连绵的幕阜山脉横亘其间,孙权若只是为了江西腹地的陆路安全,没必要再将防线前推至平原地带。

4、荆州对东吴的重要性在于其居长江上游,而东吴防线依赖的就是长江,所以无论是鲁肃,还是甘宁、吕蒙,都一再强调“全据长江”的重要性,而其要点在于南郡,夺取三郡只是不得已的第一步。

5、相比于东吴的生存危机,荆州对蜀汉却是扩张势力的桥头堡,是隆中对规划伸张两臂的战略意图之一,所以刘备再怎么退让,也不肯放弃南郡,吴蜀矛盾可谓不可调和。
作者: 小轲    时间: 2005-4-12 10:43

评价:所谓丢了西瓜捡芝麻,关羽一时的不智,孙权一时的不忍,终于让两国失去了先机,也为它们最后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这个说法似乎不确切。刘备是在与孙权争夺不成功的情况下放弃三郡的。当时孙刘联盟以及孙权事实上的盟主地位早已不存在,孙刘只是貌和吓唬曹操而已,荆州的重要在于富庶,刘表在时保得全境多年没有战乱,因而比较富庶,大家都看中这一点了。有些时候不能单从地理上来考虑,钱粮也是很重要得。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