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花仙子 时间: 2005-1-16 15:12
英国学者最近完成了全世界第一项关于“濒死经验”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意识,即一般所谓的灵魂,在大脑停止活动后继续存在。这项研究发现,四名死里逃生的病患所共有的濒死经验包括宁静喜乐的感觉,时间迅速流逝,感官的感受更为强烈,不再察觉到身体的存在,看到一道强光,进入另一个世界,遇到一个神秘的灵体,以及到了一个“有去无回”的地方。预料这项研究将引发一个长久以来教会与科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死后的生命”真的存在吗?
许多批评濒死经验的学者认为,濒死经验是脑部因缺氧而导致功能崩溃瓦解的后果。但是费维克与帕尼亚表示,这四名濒死经验的受试者都没有经历脑部缺氧的状态,所以脑部缺氧应不是濒死经验的原因。另有学者认为,濒死经验是病人死前因医生给予不寻常的药物组合而产生的后果。但是费维克与帕尼亚说,这些病人在医院接受的复苏过程完全相同,因而排除药物影响的因素。不过他们仍然强调,未来科学界有需要对濒死经验进行更多的研究。
帕尼亚表示,这四人经历到超出医学界预料的经验,他们的脑部当时不应具有保持神智清楚的过程与形成持久记忆的能力,所以这项研究可能为以下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心智与意识究竟是脑部制造的成果,还是脑部只是心智的某种媒介,而心智是独立存在于脑部之外的东西。费维克指出,如果心智与大脑是独立存在的两种东西,那么意识就可能在死后继续存在,而人类的灵魂亦有可能存在,宇宙也有可能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存在,而不是随机发生的结果。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1-16 15:49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物件,也就是灵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著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而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著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末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著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作者:
黑十字 时间: 2005-1-16 15:55
这个,不太好说,偶是怀疑论者。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8:45
有,的确有,我有亲身经历.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8:50
“二十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也许就是佛教传到了西方。”
——阿诺德·汤因比
二十世纪临近尾声的某个日子,在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一座宁静的山上,一对法国父子进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对话。父亲是让·弗朗索瓦·勒维尔,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儿子是马蒂厄·里卡尔,一位在尼泊尔出家的佛教僧侣。于是,在和尚与哲学家缓缓展开的话语中,佛教思想与西方文化、精神实践与科学研究、宗教信仰与世俗理性、出世与入世、自我与世界、生存与死亡、心灵与肉体……这些似乎在人们眼中一直构成对立之两极的诸多事物,出现了令人眩目却发人深思的碰撞与交融。在这种罕见的相遇与互动中,一些璀璨的智慧灵光频繁闪耀……
让·弗朗索瓦·勒维尔虽然是享誉西方、著述宏富的哲学家,但对佛教几乎一无所知。相反,马蒂厄·里卡尔在二十多年的修行生涯之前,就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西方文化背景。他在青少年时代,即通过父亲接触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戏剧家;通过母亲,画家雅娜·勒图默兰,他认识了许多艺术家和诗人,其中包括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德烈·布勒东;通过舅舅,航海家雅克·伊夫·勒图默兰,他认识了许多著名的探险家。除此之外,他还热爱音乐、天文、摄影、鸟类学,并写了一本关于动物迁徙的书。之后,他在巴黎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生物学家、196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雅克布,并获得博士学位,而后作为研究员在巴斯德学院从事过杰出的生物学研究。
然而,1972年,正当他的导师雅克布教授想派他去美国从事崭新的动物细胞研究时,这位前程远大的年轻的生物学家,却断然放弃了刚刚在他面前展开的辉煌的科学生涯,告别了他的家人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只身踏上了去喜马拉雅山的道路。这一年,他26岁。在所有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的心目中,一个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令人费解地消失了,但对他自己而言,真正的生命则刚刚开始……
有趣的是,后来他的母亲,画家雅娜·勒图默兰也在他的影响下皈依佛教并出家,成为法国最早的比丘尼之一。
于是,在阔别了将近三十年之后,哲学家父亲立即向他提出了似乎已困惑了半辈子的问题:为什么“你这样一个人,接受了欧洲的、也就是西方的最高水平的科学教育,随后,或者是同时,转向了佛教这种起源于东方的哲学,或者说是宗教?” 马蒂厄说:“科学,尽管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并不足以给予我的生命以一种意义。我终于将我所体验的研究视为一种在细微事物上的无穷弥散,我考虑再也不能将我的生命完全贡献给它。”“对我而言,大量科学的认识已经变成‘一种对于较小的需要所做的较大贡献’。”
而让·弗朗索瓦认为,马蒂厄曾经从事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项知识探险和科学探险,”但投身于古老的佛教却“并不能带来新的认识。” 马蒂厄说:“对于佛教而言,并不是要搅动一种古老而过时的教义的灰尘;精神研究,当它引起一种真正的内心改造时,就是一项极有生命力的研究,有着不断更新的新鲜感……在历史上,更为经常的是科学理论自然而然地发展,不断被别的理论代替。”
佛教是宗教?哲学?还是……
接下来,让·弗朗索瓦提出了一个在他内心、同时可能也是在多数人内心一直形成尖锐矛盾的问题:“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或者哲学兼宗教?”因为当让·弗朗索瓦以其哲学家的角度观察时,他发现佛教在西方长期被尊重,有着“受人喜爱的形象”,并且“人们在佛教中看到的总是一种能够被批判精神、被西方的理性主义接受,而同时又给批判精神和西方理性主义增添一种道德和精神属性的、被净化的学说,”又不会与“启蒙哲学”和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容。但当他来到亚洲,他看到祈祷的旗幡、转轮,以及人们对转世的笃信,却又断言这属于宗教迷信。
对此,马蒂厄转述了一位喇嘛的话:“可怜的佛教!它被宗教人士们排斥,他们说他是一种无神论哲学、一种精神科学;它又被哲学家们排斥,他们不把佛教归类为哲学,而是将它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所以佛教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公民权。但也许这正是一个优势,它使佛教能在宗教与哲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实,对佛教做任何的定义与归类都是片面而不智的,佛陀早在“盲人摸象”的譬喻中就曾指出人们这种执此废彼、以偏概全的心态的荒谬。真实的佛教毋宁说是佛陀就宇宙、人生的真相,对不同层次、背景、类型的生命所做的多元化的教育。“三藏十二部”就象是一所“大学校园”,而“八万四千法门”、“大小乘”、“南传北传”、“各宗各派”,则无非是为了尊重并适应不同学生的各种选择而开设的诸多“科系”。因此,佛教自然涵摄了宗教、哲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在古代甚至包括文学艺术、医学、语言学、天文学,但并不能把佛教就定性为其中的任何一种。这就象我们把传统国学勉强拆卸成文、史、哲后所出现的尴尬和支离破碎一样。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在各个领域出现了愈来愈精细的分工,这当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在物质层面上的协作与发展。但当人们把相同的操作运用于精神领域、尤其是面对一些古老的精神传统时,我们便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庄子所言之“歧路亡羊”似的困境。
博大精深的佛教当然需要条分缕析的剖解与研学,但也需要高屋建瓴地综合并融会,更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践履和实证。
关于佛陀与佛教,马蒂厄说:“佛陀为什么被尊敬?他不是作为一位上帝,或者作为一位圣徒那样被尊敬,而是作为最终的哲人,作为觉醒的人格化身被尊敬。梵语‘佛陀’一词的意思是‘已经实现了的人’(觉者)。”而佛陀的教导(佛教)“就象一些道路指南,使人走上到达觉醒、到达对于精神和现象世界本质的最终认识的道路。”在这条“精神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从他或她所处的不同的点”,带着各自的本性、内心状态、知识结构,甚至保持原有信仰上路。因此,佛教具有“一种对于存在的一切时刻、在一切环境中都适用的智慧。”至于让·弗朗索瓦认定为宗教迷信的那些外在仪式,马蒂厄揭示了它们真正的本意:“当一个西藏人印这些旗帜并将它们放在风中飘动时,他想:‘从这些祈祷文上经过的风,不论吹向何处,但愿那里的生灵都能从痛苦中和从痛苦的原因中解脱出来,但愿他们能知道幸福和幸福的原因。”
佛教承认“轮回”,但否定“灵魂”……
而一旦提到佛教的转世思想,则必然要涉及到 “神识” 这个佛教的基本理念。对此,马蒂厄以诸多善巧的譬喻,向让·弗朗索瓦和我们,描述了“神识”与世俗所谓的“灵魂”二者之间的微妙而重大的差异。
一般宗教或学说所言的“灵魂”意指一种能对物质性的肉体起主宰作用的精神性实体,这种独立的精神实体在此生与他生、在这个肉体与下一个肉体之间通过。而马蒂厄却告诉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在佛教中人们所称的转世与任何‘实体’的迁徙毫不相干,与灵魂转生说毫不相干。只要人们还是在以‘实体’之类的词语而不是以‘功能’、‘连续性’之类的词语进行推论,佛教的再生概念就不能被理解。”即在转世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灵魂在从事着转世的行为。马蒂厄打了一个比方:“没有任何线穿过‘再生’这条项链的珍珠。”即虽有一串珍珠(屡屡变易的每一世肉体),却没有穿过珍珠的线(不变易的灵魂实体)。
让·弗朗索瓦对此极为惊愕:“灵魂转生说在佛教中不存在?我一直以为自己明白,灵魂的迁移乃是佛教的一个根本教条。”
佛教既然否定了灵魂这种精神实体,那么,在不断的轮回转世中,究竟是什么将这些每一世的生存状态连接在一起?马蒂厄说:“这是一种连续、一种永久进行的意识之流,但没有一种固定和独立的实体在其中通过。”“我们可以将这比方为一条河,但并没有任何的船顺流而下;或者比方为一盏灯的火,这盏灯点亮第二盏灯,第二盏灯又点亮第三盏灯,如此下去,直到这个锁链的终点。其火焰既不是同一个火焰(非常),又不是不同的火焰(非断)。”
马蒂厄接下来的阐述中,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佛教的另一些基本理念。“只要‘我’被理解为一个很真实的实体(我执),人们就倾向于招引一切他认为是可爱的、有利的事物(贪),并且排斥一切他认为是不可爱的或有害的事物(嗔)。”
“这样一种实体本身并不存在,但一条特殊的意识之流不会因此就不具有一些自己独有的品质。河面没有漂浮的船,这并不妨碍这条河载满沉淀物,被造纸厂污染(恶业),或是清洁透明(善业)。河流在一个特定时刻的状态是其历史的画像和结果(果报)。同样,个体的意识的流载满了积极或消极思想的结果(业识种子),以及从这些思想中产生的行动(身)和言语(口)在意识(意)中留下的痕迹(业)。精神实践(修行)的目的是渐渐地净化这条河(自净其意)。洁净的最终状态是人们所称的精神实现(觉悟)。一切消极的情绪,一切遮蔽认识的幕(无明)这时都分解了。并不是要消灭“我”,因为它从未真正存在过,而仅仅是揭穿它的骗局。”
宽容、利他、与幸福
佛教在其二千五百多年的流传史上,跨越了古代东方与二十世纪西方的广阔地域,始终与多种民族、文化、制度、习俗、意识形态、乃至其他信仰交融互动、和谐共存。在充满仇恨与暴力的人类历史上、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人们经常会不无惊喜地发现,惟独佛教从未与世俗政权和不同信仰发生过政教冲突与宗教战争。佛教即便是在自身多次遭受法难(诸如中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和“文革”)时,亦一贯坚持着巨大的宽容、忍辱精神而默默承受,绝无诉诸武力的抗争与报复。
然而,在世人的眼中、在时下的语境,宽容却往往被视为怯懦、忍辱每每被当成软弱。人们似乎从未洞察过,佛教这些精神的背景,恰恰是一种深邃的智慧与无与伦比的道德力量。 马蒂厄说:“真正的忍耐不是软弱的标志,而是力量的标志。不是要被动地任随别人做一切。忍耐给予我们以公正方式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让我们被仇恨和报复欲弄得丧失理智,它们使我们丧失了所有的判断能力。宽容并不是说:‘来呀,伤害我!’它既不是屈服也不是放弃,而是与一种勇敢、一种灵魂的力量和一种理解力相伴的,它们使我们免除了无益的精神痛苦并防止我们堕入恶意之中。”“真正的忍耐、真正的非暴力在于选择最利他的解决办法……在理论上,我们能够许可为了一些行善的目的而使用暴力。但在实践中,成功地运用暴力是非常困难的。暴力引发暴力,并且通常有着灾难性的效果。”
许多人惯于将佛教的安详、慈悲与非暴力误解为情感的冷漠与性灵的枯索,而实际上,马蒂厄说:“绝不是要脱离所有的人类情感,而是要获得一种不再受各种情绪愚弄,不为逆境所震惊也不为成功所陶醉的广阔、宁静的心灵。如果一把盐落入一杯水中,这水就变得不能喝了;但如果这把盐落入一个大湖中,水的滋味几乎不变。而绝大多数人,由于心灵的狭隘,总是为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东西和面对他们所不爱的东西而无益地感到痛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
让·弗朗索瓦反驳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因为得不到所希望的东西而不满足,并不是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内心思想,也不是因为人们所希望的东西不合法或仅仅归因于骄傲;而是由于客观中的、甚至是利他主义的现实中的一些正确的理由。一个希望治好病人的医生有着一种可敬的感觉和情绪。如果他失败了,他有一种同样可敬的失望;他不满,但这是由于一些非常良好的理由而不满。”
让·弗朗索瓦的反驳其实正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对于佛教的误解。真正的佛教并非只满足于心灵宁静或是自我解脱,而是在此之上进而发展出一种雄大的利他主义精神。一个发愿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徒其实正是“一个希望治好病人的医生”,他在无穷长远的菩萨道上必然遭遇的考验与挫折不但不为佛教所排斥,反而被佛教视为理所应当,甚至做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成道助缘(逆増上缘)。因此,马蒂厄说:“减轻他人痛苦的欲望”——“这种野心就不止是合法的”——而且“是令人赞美的野心。”“确实,佛教滋养一种无限的野心(大愿力),即减轻天下一切存在者的痛苦的野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缺少这种野心,就是屈服于惰性,就是缺乏心灵的力量。”
让·弗朗索瓦置疑说:“你将所有那些意在改善我们自己命运的野心都排除出积极的野心了?”这个问题其实也正是多数人的认知误区,人们以为“自利”与“利他”是对立矛盾、难以两全的。佛教的观点却认为“自利”与“利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马蒂厄回答:“绝对不,应该谋求我们自己的幸福,但永远不要靠损害他人来谋求。况且奇怪的是,最好的改善我们自己命运的方法,乃是首先关心他人的命运。”
佛教反对物质进步吗?
让·弗朗索瓦认为,西方世界由于致力于“对世界的行动”,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公共医疗及社会保障体系,因而“许多痛苦在西方社会消失了。”而在东方,贫困要归因于“发展的缺乏”、归因于“客体的科学由于精神的科学而遭到蔑视。”
让·弗朗索瓦所指出的东方的贫困固然是事实,但将其归咎于佛教则显然有失偏颇。佛教做为一种“佛陀的教育”,它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每个个体实现精神的解脱。责怪它没有创造出科学、财富与繁荣,就如同我们责备一位大学教授没有参与农田的播种、工厂的劳作、货物的贩卖或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一样,绝对是一种苛求、甚至是荒唐。况且,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倚赖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性格、资源状况、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参与和相互作用,任何单一的力量都无法独立承担。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佛教有否直接发展出物质文明,而是佛教对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究竟是持怎样的理念和立场。
对此,马蒂厄说:“我相信,当医学进步、人道帮助机构、社会互助、物质发达和科学发达有助于人们减轻痛苦时,任何一个佛教徒都不会对他们的益处提出怀疑。”“不应当堕入任何极端,当物质进步象这样有助于治疗痛苦时,拒绝或轻视它都是可笑的。可是相反的极端也同样是非常不健康的。为了一种纯外部的发展而忽视内部的发展,长期下去,会有一些更有害的后果,因为由此而生出不宽容和好斗性,于是便有了战争;生出难以满足的占有欲,生出对于权力的角逐,于是便有了利己主义。”“如果精神价值停止启发这个社会,物质进步就成为掩盖生活的无用空虚的一种表面现象。”
因此,象在面对一切对立两极的事物时一直采取的态度一样,对于物质与精神,佛教同样秉持一种“中道”的观念。马蒂厄说:“公正的道路常常就是中间的道路。”“理想的方法是明智地利用物质进步,而不要让它侵入我们的精神和我们的行动,同时优先考虑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类存在者的内部发展。”“我们可以在始终意识到精神性事物与暂存性事物各自的重要性的条件下,理智而积极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马蒂厄关于“中道”的的阐述,在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中,就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维摩诘既是一位“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大乘菩萨,又是毗耶离城的大富长者,正所谓“一切资生事业,皆顺佛法”,其做为修持“中道”的典范,见证了佛教并无意反对人们对于物质进步所做的努力,而只是希望人们把“对于世界的行动”,建立在“对于自我的行动”之上。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然是佛教创造人间净土的理想,那么,物质文明的繁荣发展,则无疑是其中的当然内涵之一。
佛教给当代西方带来了什么?
正象汤因比所说的那样,二十世纪传入西方的佛教确实给予了整个西方世界一种强烈的震撼,而且方兴未艾,至今仍然随着一个个西藏上师的身影在欧美社会广泛而深入地传播。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瓦莱拉甚至如此赞誉:“我们认为,对于亚洲哲学,尤其是对于佛教传统的再发现,乃是西方文化中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它的冲击将会与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对希腊思想的再发现同等重要。”于是,让·弗朗索瓦感叹:“尽管西方有着在一些别的领域、别的范围的不可辩驳的成功”,却又“表现出对于佛教的惊人的好奇心。”
马蒂厄如此评价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佛教给西方带来最大益处的一点,即佛教给所有的人,不论是信教者还是不信教者,都提供了一种宽容、精神开放、利他主义,坦诚信任的景象,一种精神科学……此外,佛教呈现它的思想,但并不企图将它们强加于人,更不想使任何人归依;它只打算和那些希望分享的人分享一种体验……简而言之,不是要使人改宗,而是要对他人的幸福有所帮助。”
对此,让·弗朗索瓦似乎仍然怀有一种不信任感。他说:“我们所认识的那些大宗教更经常地是背叛了他们自己的理想。例如基督教,它也是建立在非暴力之上的。基督不是曾说:‘向那打了你的一侧脸的人,呈上另一侧’和‘你们要相爱’吗?而教会则不顾这一切,将时间用于消灭那些拒绝归依基督教的人,或是那些敢于讲授与教皇不同理论的异端分子。”
为了让父亲了解佛教的宽容和智慧可以达到如何无所不包的境界,马蒂厄向让·弗朗索瓦讲了一个小故事:“1994年,一位喇嘛被邀请到英国讲解一星期的福音书。开始,他自问:‘我怎样进行呢?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福音;我将怎样从有关一个创世上帝的假设开始呢?而创世上帝是我们在佛教里所不考虑的。我觉得这有点困难。可是,试试看!为什么不呢?’于是,他就对一群宗教人士和世俗人士讲解了几段福音。最不寻常的是,当他读着并讲解福音时,基督教的教士、修士、修女们,激动得落泪,感觉是第一次听到一些他们一生都在听的福音片段!”
马蒂厄提到的这位喇嘛就是享誉西方的西藏密宗上师索甲仁波切。其代表作《西藏生死书》风靡欧美,印行近百万册、被译为二十六种语言。《纽约时报》的书评说:“索甲仁波切的大作可说是西藏版的《神曲》。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但丁不是信奉基督的诗人,而是潜研佛学的居士,那么他传留后世的,可能就不是神游天堂与地狱的见闻,而是论述因果轮回的《西藏生死书》了。”
马蒂厄以索甲仁波切的例子表明,佛教只是希望帮助西方的人们“重新发现他们自己的精神传统。所以我们根本不是一种传教的态度。”“应当按照人们本来的样子,就在他们所在之处,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欣赏生存的根本价值,而绝不是消灭他们(拒绝归依的人)!”
正信与迷信
关于佛教的智慧内核与宗教表象,让·弗朗索瓦仍然视其为一种矛盾:“一些知识分子能够被佛教这种智慧吸引,却又对某些宗教表象感到厌恶,这些表象在他们看来是太戏剧似的、太形式主义的或非理性的。” 马蒂厄说:“信仰如果与道理对立并且脱离了对仪式的深刻意义的理解,就变成了迷信。仪式有一个意义,它要求一种反思、一种静观、一种祈祷、一种沉思。”
让·弗朗索瓦说:“但我在一些殿堂里看见信徒们在佛陀的像前匍匐!这是当人们面对神性、面对一个神、面对一个偶像时的表现,而不是面对哲人时的表现!” 马蒂厄回答:“在佛陀的面前匍匐,这是一种恭敬的尊崇,不是尊崇一个神,而是尊崇那体现最终智慧的人。这种智慧和他所给予的教导,对于这个弯腰致敬的人有着巨大的价值。向这个智慧致敬还是一个谦逊的动作。这是作为对付傲慢的反毒剂,因为傲慢对一切内心改造都造成障碍。傲慢阻止智慧和同情的涌现。”
事实上,对于真正的佛教修行人而言,不止是诵经、持咒、念佛、打坐、经行、跪拜、敬香等等这些修行的外在形式最终都指向智慧与解脱,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当下,真实的修行人也能够赋予每一时刻的俗务尘劳以一种非凡的终极意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挑水砍柴、无非妙道”。马蒂厄下面的叙述,正是对这种精神的诠释。他认为一般人在“平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行动都仅仅是功用性的、不存在任何深刻意义:“行走经常最终是为了尽快到达某个地方而移动;吃是为了填充自己的胃;劳动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创造。”但是,在佛教修行人那里,“精神生活深入到整个生存之中,最平常的行动也有一个意义。就观念上而言,实际上不再有任何平常的东西。当人行走时,他认为这是走向觉醒;点燃火的同时,人们希望‘人类存在者的所有消极情绪都烧掉’;在吃的时候人们想‘愿每个人都能尝到沉思的美味’;在开一扇门时,‘愿解脱之门向所有存在者打开’”
佛教与死亡
让·弗朗索瓦以他哲学家的知识背景和敏锐的思考发现,佛教对于死亡的态度与一些深刻的哲学家和基督徒是相似的:“一个象帕斯卡尔那样一贯的基督徒认为,从他明白唯一的实在性即是神性那一时刻起……就必须一直生活在一个只能再活几秒钟的人的状况之中。”但是,对于死亡的这种时刻清醒的认知,并非要让人永久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中,而是要利用这种“危机感”,重新确立对于生命的态度,从而让人们在每一个当下的行动中都能获得一种勇气和价值。佛教对此有一段典型的表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民国一代高僧印光法师亦曾以“将死字贴在额头”的说法警醒世人。
对此,马蒂厄说:“确实,关于死亡的思想一直就停留在实践者的精神里。但是,这个思想根本不是悲哀的或病态的,它恰恰是激励人们利用生存的每一时刻以完成这种内在改造,激励人们不要浪费我们宝贵人生的任何一秒钟。”“自认为面前还有很多时间一样的生活,而不是仿佛只剩几秒钟一样的生活,这是最致命的圈套。因为死亡能够在任何时刻根本不预先打招呼就突然到来……当一个隐修士早上点火时,他自问自己是不是明日还在这里点另一把火;当他呼出肺中的空气时,他为能够重新吸气而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对死亡和不恒(无常)的反思就是一根刺,它鼓励他不停地进行精神实践。”
让·弗朗索瓦又谈到了“安乐死”和“自杀”,他询问当一个人不堪忍受重大疾病的痛苦折磨时,佛教采取怎样的态度。马蒂厄回答:“佛教认为,痛苦既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命运或者神意的结局,而仅仅是我们过去行为的结果。也许最好是罄尽我们的羯磨(业力),而不是将这笔因果债一直带到死亡之后。谁知道跟着死亡而来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安乐死不解决任何问题。”
关于“自杀”, 马蒂厄说:“杀人或杀自己,这总是在剥夺生命。此外,想要‘不再生存’乃是一个圈套……当某个人自杀时,他不过是在改变生存状态,而并不肯定是向着一种更好的状态。”“由于自杀,人毁灭了他所具有的在此生使我们心中固有的改造的潜能现实化的可能性。人们屈服于强烈的气馁,而我们已经看到,这气馁是虚弱,是一种懒惰形式。在对自己说‘活着有什么用?’时,人们便使自己丧失了一种能够被实现的内在改造。克服障碍,就是将它转变为前进的辅助。那些在自己的生存中克服了一番巨大苦难的人常常获得一番教导和精神道路上的强大启发。简而言之,自杀不解决任何问题,它不过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生存状态。”
让·弗朗索瓦又问到:“一个佛教徒如何看待在死亡时捐献器官的问题?”
马蒂厄回答:“佛教的理想是以一切可能的手段表现出我们的利他主义。因此,献出我们的器官以使我们的死亡于他人有益,这是完全值得称赞的。”
哲学家与和尚的结论
经过许多时日,让·弗朗索瓦·勒维尔与马蒂厄·里卡尔的对话终于划上了句号。其中虽然不乏巨大的分歧和激烈的辩难,但更多的是真诚的交流和深邃的思考。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实的世界上,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汹涌,各大文明与不同信仰间武力对抗的浪头,似乎正在把和平对话的危舟劈裂并吞没。我们有理由期待,充满智慧、宽容和非暴力精神的佛教,能够帮助不安的人类,抚平世界的躁动,消弭族群间的仇恨,迈向存在的完善与生命的圆满。
让·弗朗索瓦的结论是:“从佛陀和苏格拉底以来,人类徒劳地想将智慧变成一种科学。而如果如果想要从已经变得可证实的知识中提取出一种道德和生活艺术,这也是徒劳的。智慧不建立在任何科学的可靠性之上,而科学的可靠性也不导致任何的智慧。但是,智慧与科学可靠性这两者都永远相互不可缺少、永远相互分离、永远相互补充地存在着。
马蒂厄的结论是:“如果我们将所有的异国情调放在一边,则佛教道路的目的与所有那些巨大的精神传统一样,都是要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类存在者。科学即没有达到这一目的的意图,也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它首先是以澄清可见现象的本质为目的,然后是利用它们,根据自己对它们的发现而改造它们。科学因而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如果我们冷了,它使我们暖和;如果我们病了,它治愈我们。但它这样只是使我们成为更加“舒服的”个体。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理想是完全健康地活上几百年。不论我们活三十年还是一百年,生存质量的问题依然如故。要过一种有质量的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予生存以一种内在意义;而给予它以一种内在意义的唯一方法,就是认识并改造我们的精神。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8:51
解开人类生死轮回之谜
就拿二千数百年前中国的春秋时代来说,思想发达,诸子百家争鸣。有学问的哲人学者,开始对人类的生死问题提出了意见,知道如果生死为人类之大事,既有生,就一定有死。孟子说:「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恶有甚於死者。」可见好生恶死,存在於人类共同的心中。
但生死是生理变化的过程,应该使之顺其自然。故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也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因为人之生死,不能随人的爱恶。人们只能循生命之真理,而求其养生、广生与长生,却无法免於不死。长命百岁,是一般人祝祷他人之颂词,即使活到一百或数千岁,仍不免於一死。
一、奇事异闻信不信由你
可是事实上,在民间却活生生的流传着许多故事,描述着鬼神的出现,以及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却也未必虚假。在诸家野史、笔记,甚至在正史中,皆有许多此类记事。即使二十世纪,民间轮回转世,借体还魂之事,直到八○、九○年代,也经常发生。报纸杂志经常记述这类情形;有人亲身经历,有人是眼见,有人是耳闻,都惊为奇事异闻,辗转流传。由於亲身经历,目睹异状,不由得你不信以为真。
而一般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由於不是亲身目睹,对此都加以全盘否认。即使偶尔目睹经历,也用他的观点否认,说是精神不正常,或是心理幻想,一概抹煞。於是信者自信,不信者则斥为迷信;有人尽力仔细蒐集资料,加以观察分析研究;也有不去深入研究的态度,只以迷信之说来排斥鬼神灵魂的事实,这可以说是科学迷信。
就在近代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斥责灵魂之说为迷信的强大压力中,也有少数人持相反的意见,据《死亡之後的生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受当时那些据说和死者灵魂有感应力量,并与精神世界取得联系的层出不穷的报告影响和刺激,人们已经开始一本正经地认真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从那以後,为了最终决定性证明这种交流与感应到底可不可能,这些先驱者突破万难,千方百计地对数以百计明显难以解释的实例,进行了调查和探索。而另一个吸引人们进行仔细深入研究和调查的领域,是那些心灵感应的艺术领域,音乐绘画、文学等作品,作者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宣称其作品,是受到早已去世大师的指导而产生的。」
二、轮回说的科学研究
生命是有轮回的,这是宗教家的说法。人们依据一生的善恶,上升天堂,下降地狱;一般的人,仍轮回为人,依其福泽而有高下。史传和笔记小说,记载有人能记忆前生,甚至三生的往事。直到现代,仍不断有转生借体还魂的事实,登在报上。这类事实,超心理学研究者,从国内外已蒐集到不少的实例,除身处其境的人深信不疑外,一般的人,未必全信,只是当做奇闻异事,流传而已。
根据历史的记载,新观念的提出,总是遭受科学界和外国的阻力,所以轮回之说,虽然到处流传,却未为大众所接受。
近来一位出身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名布莱恩?魏斯 (Brian L.Weise) 的美国医师,担任过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在匹兹堡大学教过书,现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曾发表三十七篇科学论文和专文,这位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医师,竟提出人类有轮回的说法。
1980年,有一位年二十七岁,名叫凯瑟琳的女子,因患焦虑、恐惧和痛苦的侵扰,找他求治。他花了十八个月,做传统心理治疗,毫无成绩。於是用催眠法,想追踪她童年的伤害,那知道竟催眠到她的前世。她在催眠中的说话,毫不迟疑,名字、时间、衣服、树木,都非常生动。她并不是在幻想,杜撰故事,她的思想、表情,对细微末节的注意,和她清醒时的人,完全不同,无法否认其真实性。在一连串的催眠治疗状态下,凯瑟琳记得了引发她症状的前世回忆,也传达了一些高度进化的「灵魂实体」的讯息。
前辈大师告诉她,在地球上她活过八十几次。但催眠治疗中,只前後出现过十二次,有几次且重复出现。在催眠中,她自己说出:曾是埃及时代的女奴,十八世纪殖民地的居民,西班牙殖民王朝下的妓女,石器时代的穴居女子,十九世纪美国维吉尼亚的奴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被割喉谋杀的荷兰男子,是威尔斯的水手,在船上作业时受伤,是参加大姐婚礼的小女孩,是十八世纪的男孩,目睹父亲被处死刑。她栩栩如生描述身处的景象。他测试过凯瑟琳,确定她没有说谎。魏斯告诉自己:「恐怕这不是相信或不相信的问题,而是让我知道,轮回是真实的事。」
每一世死亡的情形,都很类似。死後自己会浮在身体之上,可以看到底下的场面。通常死後感觉到一道亮光,她可以从光里得到能量,被光吸过去,光愈来愈亮。她飘浮到云端,接着他感觉到自己被拉到一个狭窄温暖的空间,她很快要出生,转到另一世。
在她的前世中,常出现今生中对她关系重要的人。根据许多次研究,一群灵魂会一次又一次地降生在一起,以许多的时间,清偿彼此的相欠。人们对人的暴力和不公,都得偿还。过完的每一生,若没有偿清这些债,下一生就变得更难。这些轮回转世偿债的情形,和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因果报应和业障的说法,并无不同。
魏斯花了四年,写下了《Many Lives , Many Masters》这本书。花了四年,才鼓起勇气,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这些不正统的讯息,让大家都了解我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真义。这本书一出版,在佛罗里达州上了连续两年的排行榜,平装书印刷十次,译成十一国文字,风行一世,得到医师和专家的好评。魏斯说:「自从接触这个病人,我的生命全然改观。」
台北的张老师出版社,请谭智华先生将本书译成中文,定名为《前世今生》,出版了这书。并请笔者以中华民国超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的身分和专家胡因梦女士,台大心理系余德慧教授,以各人专攻的角度,来探讨轮回的问题,虽然各有解释,但都承认或不否认轮回的事实。
奇妙的生命传感现象
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传递感受的联系,这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在有关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早在上个世纪,爱丁堡大学格雷戈里教授介绍过贝努亚的一项实验。贝努亚推测,生物间能“远距离联系”,于是用蜗牛进行了实验,他把50只蜗牛分成25对,将每对单独放在一起,过了一些时候,在每对蜗牛的壳上写上同样的字母,将每对中的一只带到美国,另一只仍留在巴黎。后来在商定的时间用电流刺激留在巴黎的蜗牛,在同一时刻,它那在美国的伙伴也表现出同样的“电流刺激反应”。实验证实了贝努亚的想法。
苏联著名昆虫学家马里科夫斯基,发现亚洲璃眼蜱具有“生物雷达”。这位昆虫学家和一只蜱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便和它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无论他藏到哪里,蜱都能很快找到他。后来,他躺在小汽车的座位上,因有金属板相隔,蜱就不知所措了。但只要他从车窗一探头,蜱便立即朝他跑去。马里科夫斯基发现,璃眼蜱的每条前腿上有一“哈勒氏器”——爪子上的一个小窝,窝底上有几个柱状突起。当它在寻找“猎物”时,便爬到高处,举起前腿。像使用雷达一样,不停地转动前腿。倘若把它的所有前腿切除,它便失去搜索猎物的能力,就不再追踪了。
有些动物能从远处回到老家,这也促使学者们探讨大脑辐射波之谜。过去是用“凭借地磁的方向”来解释动物的返家能力的。然而有些放飞的鸽子并不是返回老家,而是回到主人那里。
有个少年在做放飞鸽子实验,把鸽子送到百公里远的地方之后,小伙子突然生病,住进一家医院。他的鸽子并未回家,而是飞到那家医院,落到小主人病房的窗子外。
在法国用狗做过多次类似的实验,把狗装在箱里带到几百公里远处,它们都回来了,而且都找到搬了家的主人。这种现象,仅仅用“凭借地磁”返回老家是解释不了的。
《游艺与杂技》杂志编辑,在回忆录中介绍驯兽师杜洛夫时,谈到他用思维暗示使动物进行表演的事。杜洛夫心里暗暗命令一只狗:“上钢琴那儿去,用爪子敲打白键!”那只狗照办无误。
有一次,杜洛夫邀请一些科学家和记者参观他的“小动物园”。人们走近关养一对狮子的兽栏前,大家提出请杜洛夫暗示雄狮去攻击母狮。杜洛夫欣然应允,便看了雄狮一眼,在心里设想出一个场面:母狮蹑手蹑脚走近雄狮,想偷吃雄狮爪子旁的一块肉。突然,雄狮大吼一声,向趴在远处的母狮扑去,并且想咬母狮。杜洛夫立即出面干涉,制止了雄狮的非礼之举。在这之前,这两头狮子已友好相处3年,从没真正吵过架。
杜洛夫乘船从敖得萨去雅尔图,他有一条名叫“花点”的狗。船上有几位文学大师。除了契诃夫,还有费多罗夫、米罗留勒夫等人。契诃夫请杜洛夫暗示“花点”,让它把自己的夹鼻眼镜摘下来。只见“花点”站起身,走到契诃夫面前,跳到他腿上,轻轻摘下他的眼镜。契诃夫兴高采烈,要求亲自试试,是否也能暗示“花点”。对契诃夫的许多次暗示,花点都准确地完成了。
有一位研究人员卡仁斯基,对杜洛夫说:“您能进行思维暗示,那么请您暗示我做个什么动作看看!”杜洛夫同意了,让他坐在那里不要动。杜洛夫拿起一张纸条,在上面匆匆写了几个字。尔后将写好的纸条字朝下放在桌上,用手捂住,便开始望着卡仁斯基。卡仁斯基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只是不由自主地用右手搔搔耳后。他的手还没放下来,杜洛夫便把那张纸条递给他,他迷惑不解地看到上面写的是“搔搔右耳后!”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相互间的确存在“思维传感”。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祖型再现的能力——能远距离接收某些信息。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猿人很需要这种信息,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语言,而且遇险时可以拯救氏族的各个成员。他们远离同伴,能在心里暗暗发出求救要求或接收有危险的思维传感信号。
随着语言的发展、劳动工具的日臻完善和自卫能力的提高,人们的这种相互联系已经不象从前那样必要了。这种联系转变成机体潜在的能力,现在则成了祖型再现。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才表现出思维传感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异功能。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5-1-16 18:52
晕,封建迷信抬头了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8:52
一位名叫阿诺德的人曾掉落到阿尔卑斯山的峡谷中,在下跌了300米后,他的身体落在树枝上,并在生死边缘徘徊几天之久。他回忆说:“我觉得自己下坠的过程很长很长,我感到一阵强烈的欣喜,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过那么好的感觉。”
据莫迪介绍,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一个人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位司机回忆说,当他的卡车从桥上掉下去时,他“想起了一生中所有的事情,栩栩如生,和真的一样。我想起自己两岁时怎样跟在父亲身后走在河岸上。”
“我想到5岁时我的玩具车怎样被弄坏了,我还想到第一次上学时我怎样号啕大哭。我记起上学时所在的每一个年级,教过我的每一个老师,然后我的记忆进入了成年后的日子。我在一秒钟之内看到了所有这些景象,然后一切都结束了,我的卡车已经完全坠毁了,但我居然安然无恙,我从摔碎的挡风玻璃框中跳出来。”
“我能想起自己看到的所有景象,这要花15分钟,可是当时所有那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一秒钟之内。”
【神秘的“濒死经验”】
濒死体验在东西方同样存在,而且具体内容惊人的一致。
这种看似玄妙的濒死体验并非只在西方存在,我国神经医学专家也曾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天津安定医院的冯志颖和刘建勋教授曾随机选取100位唐山地震中濒临死亡,后经抢救脱险的截瘫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濒死体验有半数以上有躯体陌生感,思维特别清晰,身体异常,仿佛是梦幻,走向死亡感、平静和宽慰感、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及思维过程加快的体验。可见关于人的濒死体验东西方体现出惊人的一致。
据报道,心理社会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临床死亡后经过救生法抢救又死而复生的人叙述的这种奇特的濒死经验基本归纳为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这种说法的人约占57%,其中大多数人有较强的适应力。觉得自己在随风飘荡,当飘到一片黑暗中时,心理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意识的人占35%,他们大多数觉得自己的意识游离到了天花板上,半空中。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的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这种自身形象有时还会返回躯体。
浩淼的宇宙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持这种说法的人占23%,他们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口,并且在黑洞中急速地向前冲去。感觉自己的身体被牵拉,挤压。这时他们的心情更加平静。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黑洞尽头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束光线,当他们接近这束光线时,觉得它给予自己一种纯洁的爱情。亲朋好友们都在洞口迎接自己,他们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这时,自己的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飞逝而过,其中大多数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刹那间,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
濒死体验出现的原因尚未查清,各国各学科专家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5-1-16 19:11
居然会信这些荒谬的东西,晕,俺看的这种书多了,从来不信,当玄幻小说看.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5-1-16 19:12
俺上传一本,大家可以用来混时间
附件:
jingrendejiashu.chm (2005-1-16 19:12, 198.72 K)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1
http://xycq.org.cn/forum/attachment.php?aid=4402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9:14
打不开啊,你能不能把部分贴上来啊?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9:19
评论]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惊人的发现!灵界的真相!
作者:人界善灵 提交日期:2004-2-24 22:42:39
(题目有点唬人,砸自己一个鸡蛋先~~ 但是我对灵魂和灵有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各位鬼友一点启示。)
人死后虽然肉体消失了,但是灵魂依然存在,并且拥有自己的思想与意识。在去世的那一刹那,灵魂离开肉体进入到另一个空间。但是依然能看到这个物质世界的东西,而我们人类却看不见它们。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在灵魂出壳的时候看见自己的样子了。
这个时候的灵魂可以称为鬼魂。鬼魂还保留着人世间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它们会认为自己还是一个人,还没有死。对世间的一些留恋,使它们徘徊在这个世界上久久不肯离去。我们遇到的大多数灵异事件就是鬼魂,包括笔仙、碟仙等。而人类和鬼魂接触是有危险的,甚至会丧命。
当鬼魂彻底抛弃了物质界的一切记忆与留恋,它们就会成为灵,进入灵界。灵界比我们的宇宙还大,但是却和我们的世界共同存在,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们的物质界是硬币的正面,而灵界是硬币的背面,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却看不见对方。而灵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数量大概有千万亿吧!
这就是我对鬼魂和灵的一些看法,各位物质界的朋友,你们觉得呢?欢迎鬼友们互相探讨、切磋!
《时间简史》中阐述了多个宇宙平行的情况是可能的,灵界也许就是那个和我们平行的宇宙,它穿越我们的空间、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但是人类的文明相对宇宙来说太落后原始!我们感觉不到另一个世界。
我在佛教论坛上看过,人死的过程是灵魂和肉体相连的五感逐渐消失的过程,这时的灵魂叫做中阴,中阴会在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投胎,所谓投胎就是在六道中(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选择一个进入轮回啦,但有一些人出于某种原因会留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鬼(和饿鬼道和地狱道的鬼不同)家族里祭拜的主先也是,有时我们看到的在寺院里的超度,就是帮助已故家人投胎转世脱离苦海(也有是怕死人不走才去超度的)。
这一点佛教的理论和西方《圣经》里讲的是一致的,就是人死后灵魂就应该离开,当然也可以选择留下,但那是不好的,不应该的。
希腊传说也是吧,人死了就死了,灵魂不可能在有所作为,即使有也是苍白无力的。
还有哇,我们现在的看,听,说,呼吸,和品尝都是对肉体而言的,当灵魂脱离了肉体之后,就不可能在有这五感,他们是用另外的渠道感受和沟通我们的,这就是现有的常识不能解释的了,和相对论出现以前人类无法解释太阳一样。
一次去庙里进香,听过一个小师傅的说法,鬼和神的存在,和我们人一样,他们到处都有,我们仅仅是看看不到(也许现在你旁边就有一个),而且他们的修为有多都很在人之上,言外之意人的修行可能还不及阴间的鬼魂,的确世上忙忙碌碌的人,有多少是在缔造好果呢。
还有在一个清明盛世,是少有孤魂存在的,这几年我们这里(没说别处)有很多人出道,关于鬼事也是多于以往。有人说现在是乱世呀,很多东西都出来了。这话我可以理解,真的是太多的冤情,太多的人活不下去了,真是所谓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即使是化鬼,也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只好留下,但不知要留多久,好可怜。世上能有几个窦娥冤,其实窦娥也是幸运的,她死后三宗大愿都实现了,最后也得以昭雪。
很讨厌那些写超长贴的鬼话,好自恋呀,来个讹传讹来的故事或是讲自己或家人怎样通灵,然后等着他人灌水来夸。我想说的是鬼魂都难为的事,你又能做什么呢,你要是真能诅咒,就好好咒咒那些贪官污吏,要是能预感就预感预感火灾地震,不要在这里搞自恋。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9:22
6岁小孩爆超自然现象 被疑前生是二战飞行员
核心提示
据美国广播公司16日报道,大约60年前,一名叫做詹姆斯·M·小胡斯顿的21岁美国海军飞行员在太平洋上执行任务时,飞机被日军炮火击中而坠毁;6年前,一名叫做詹姆斯·雷宁格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男孩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几年来,他的种种古怪行径让亲人们相信,他的“前生”很可能正是那名在太平洋战场上牺牲的二战飞行员。
不过,位于布法罗的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保罗·库茨却对此颇感怀疑,他认为是种种巧合和小男孩父母的“自我欺骗”才引出了整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小孩老做“坠机噩梦”
据报道,当小詹姆斯·雷宁格6年前诞生后,除了飞机玩具外,不喜欢其它任何玩具。大约两岁时起,詹姆斯喜欢的飞机玩具开始给他带来频频不断的梦魇。安德丽对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克里斯·库莫道∶“他总是在梦中尖叫,我不得不将他摇醒。当我问他梦到了什么时,他总是说∶‘飞机着火坠毁了,没有人逃得出去!’”
对战机结构“了如指掌”
据安德丽称,詹姆斯平时看电视时只看孩子看的卡通秀节目,从来没看过二战纪录片或有关军事方面的节目,然而詹姆斯却对飞机结构具有惊人的了解。在一盘詹姆斯3岁时拍的录像带上,可以看到他一本正经地检查着一只玩具飞机,就好像起飞前的例行检查一样;安德丽称,另外还有一次,当她给儿子买了一只新玩具飞机、并指出它的下腹部有一枚炸弹时,詹姆斯立即纠正了她的错误,称那不是炸弹,而是一个可分离式燃料槽。安德丽道∶“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可分离式燃料槽,我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自称曾驾二战战机
安德丽对记者道∶“我问他,你的飞机怎么了?他说∶‘被击落了。’我问掉在哪里,他说∶‘掉在水里。’我问飞机是被谁击落的,他说∶‘日本人。’他还称,他驾驶的是一架海盗号舰载战斗机,他还告诉父亲布鲁斯飞机是从‘纳托马号’上起飞的,当时他还认识一个叫杰克·拉森的战友。”
老兵证实小孩话
布鲁斯开始上网查找一切与“纳托马湾号”相关的资料,并约见一些曾在该航母上服役的幸存二战老兵。据报道,一名叫做拉夫·克拉波尔的二战战斗机投炮手证实了詹姆斯的说法。克拉波尔接受访谈时称,1945年3月3日,他也正好在“纳托马湾号”航母上,他的飞机紧跟着詹姆斯·M·胡斯顿的那架起飞。“我亲眼看到小胡斯顿的飞机被一枚反航行器炮弹击中,这枚炮弹迎面击中飞机,正好击中它的引擎。”
(爱尔)
专家点评>>
父母“自我欺骗”
不过,位于布法罗的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保罗·库茨在听说詹姆斯的神奇故事后,却表示了他的怀疑,保罗·库茨教授是一个“超正常现象”研究组织的负责人,他认为是种种巧合和小男孩父母的“自我欺骗”才引出了这个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
保罗·库茨道∶“他们可能自己被这其中的一些神秘所蛊惑,然后自我欺骗臆想出了整个神话般的故事。”
然而雷宁格夫妇却并不这么认为,并称不管如何,他们仍然深爱自己的儿子。布鲁斯·雷宁格道∶“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对詹姆斯的爱,我不会看着他说∶‘哦,那不是我的孩子。’事实上,无论如何,他都是我们的孩子。”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5-1-16 19:29
原帖由凝雪影于2005-01-16, 19:14:25发表
打不开啊,你能不能把部分贴上来啊?
贴哪儿啊?跟在这里可以不?
作者:
凝雪影 时间: 2005-1-16 19:31
原帖由关毛于2005-01-16, 19:29:18发表
贴哪儿啊?跟在这里可以不?
随你便,
作者:
仰望星空的鱼 时间: 2005-1-19 03:16
不客气的讲,我觉得这些都是胡扯。首先只有四个人也未免太少了。我觉得做类似的实验至少应该找几十个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在几组人的操作下,随后让他们说说他们的濒死经验。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相同,那么还有点可信度。
就像以前看文章欧洲人的经验是有天使来迎接,中国人的经验却是去阴曹地府,有的还有是故去的亲人会面等等,这些不同的经验完全在于他们信仰的不同。和到底有没有灵魂没什么关系
作者:
酒徒 时间: 2005-1-19 06:10
作为共青团员,一向不相信鬼神之说...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5-1-19 09:43
我认为人死后,只是作为一束生物电磁波散开去。没有可以存在的灵魂。人死时的流光记忆,也只会发生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就意识模糊了。因为人睡觉时是没有意识的;人晕了,休克时也是没有意识的,那么你凭什么说人死后还有意识?
作者:
会州隐 时间: 2005-1-19 20:04
俺物质上从来不相信所谓的灵魂
但是俺比较崇拜精神上的灵魂
作者:
小李飞刀 时间: 2005-1-19 20:22
这个我从来不信,不过你叫我晚上去坟场,我也不敢!人就是这么矛盾!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1-19 20:55
原帖由李寻欢于2005-01-19, 20:22:40发表
这个我从来不信,不过你叫我晚上去坟场,我也不敢!人就是这么矛盾!
人都怕去坟场 为什么?因为那里有很多尸骨 然而打开自己家的冰箱 却丝毫不怕 殊不知冰箱里的尸骨更多 内脏、断腿、残肢 面对着三世兄妹,多生父母可以大块朵颐 口口声声的“好吃”“有营养” 哎
还有自己的肚子 那不是个最大的坟场吗?
作者:
星凌天琊 时间: 2005-1-20 14:55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9, 20:55:31发表
人都怕去坟场 为什么?因为那里有很多尸骨 然而打开自己家的冰箱 却丝毫不怕 殊不知冰箱里的尸骨更多 内脏、断腿、残肢 面对着三世兄妹,多生父母可以大块朵颐 口口声声的“好吃”“有营养” 哎
还有自己的肚子 那不是个最大的坟场吗?
-.-~这个坟场一点都不好呀,进去之前不但要经过烹煎煮炸等等程序.好不容易这些完成了,刚进门就又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等好不容易埋进去了,想不到经过一番"洗礼",又被茫茫然的送了出来,不过是被改头换面了.随之而来的是进下水道的进,去田地的去,风化的被风化,或成为灌溉之物,或成为尘世之沙,照这样看来,我们每天吃的蔬菜也应该算是....一呼一吸之间又...风一吹身上说不定还沾染了....
然则我辈死后又为其他物种视为食物,继续上面的程序...
如此而言...若有灵魂,不知道会不会依附在尸骸之上?
那么一阵风沙之中说不定还有我等祖先的痕迹呢...更不用说入口之物...
吃饭的时候想到这些会不会....
作者:
星凌天琊 时间: 2005-1-20 14:57
哎..我上面的话真是对祖先之大不敬呀...我祖母信教的...
倘若真有灵魂,还请祖先不要怪罪无知后辈的胡言乱语><
作者:
轩辕文德 时间: 2005-1-20 15:06
这个问题,我也研究过,其实所谓的灵魂,我自理解,应该是某一种特别的数据或者是信息,而人的大脑正是平衡和稳定这一种信息,当人死后,大脑停止了运动,就等于一个发送信息的机房停止工作后,还有一些就余信息一样,所以,当人死后,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但时间一长后,没有了运作的信息就会中断,最后就会变为黑暗
所谓鬼节,可能是因为世界上某一段时间的磁场有所变化,所以启动了另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传放着人类思想信息的空间,所以有时有D人可以见到鬼之类的说话。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1-20 15:54
灵魂的问题《大乘显识经》里有详细叙述http://www.ebud.net/book/book/dcj-showbook.asp?no=348
摘录出相关章节 以下经文中“识”就是说的灵魂
贤护白佛言。世尊。众生虽知有识。如宝闭在箧中不显不知。世尊。不知此识作何形状。何故名识。众生死时手足乱动。眼色变异制不自由。诸根丧灭诸大乖离。识迁于身去至何所。自性如何作何色相。云何舍离此身更受余身。云何身分弃之于此。而牵诸入获当来报。受种种身差别不同。世尊。云何众生身谢灭已更生诸入。云何今生积聚福业来生得之。今身为福当来身食。云何识能滋长于身。云何识入随身转变。
佛告贤护。识之运转迁灭往来。犹如风大。无色无形不可显现。而能发动万物示众殊状。或摇振林木摧折破裂出大音声。或为冷为热触众生身。作苦作乐。风无手足面目形容。亦无黑白黄赤诸色。贤护。识界亦尔。无色无形无光明显现。以因缘故显示种种功用殊异。当知受觉法界亦复如是无色无形。以因缘故显发功用。贤护。众生死此。受觉法界识界皆舍离身。识运受觉法界。受余身者。譬如风大吹众妙花。花住于此香流至远。风体不取妙花之香。香体风体及与身根俱无形色。而非风力香不远至。贤护。众生身死。识持受觉法界以至他生。因父母缘而识托之。受觉法界。皆随于识亦复如是。如从花胜力而鼻有嗅。从嗅胜力而得香境。又如从风身胜力。得风色触。因风力香得至远。如是从识有受。从受有觉。从觉有法。遂能了知善与不善。贤护。又如画工料理壁板。诸所画处如法端洁。随意所为图绘众像。则工之识智俱无形色。而为种种奇容异状。如是识智无形而生六色。谓因眼见色眼识无形。因耳闻声声无形色。因鼻知香香无形色。因舌知味味无形色。因身知触触无形色。法入诸境皆悉无形。识无形色亦复如是
世尊。识相云何。愿垂开示。佛告大药。如人影像现之于水。此像不可执持。非有无辨。如刍洛迦形。如渴爱像。大药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渴爱。佛言。如人对可意色眼根趣之。名为渴爱。犹持明镜视己面像。若去于镜面像不见。识之迁运亦复如是。善恶业形与识色像皆不可见。如生盲人日出日没昼夜明闇皆悉不知。识莫能见亦复如是。身中渴爱受想不可见。身之诸大诸入诸阴。彼皆是识。诸有色体眼耳鼻舌。及身色声香味触等。并无色体受苦乐心皆亦是识。大药。如人舌得食物知甜苦辛酸咸涩等。六味皆辨。舌与食物俱有形色而味无形。又因身骨髓肉血觉知诸受。骨等有形。受无形色。
作者:
敦煌沙魂 时间: 2005-1-21 09:13
灵魂,我理解应该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如鬼火、尸毒等一样
作者:
深藍の月影 时间: 2005-1-23 22:43
哇。。。。不看了,看得偶寒毛直竖。。。。太玄了。。
作者:
雷雨 时间: 2005-1-24 06:50
对一个无法证伪的东西轻易下“迷信”的结论
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灵魂是可能存在的,不能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探测”就简单否认
人类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实际上很多科学家都在严肃地从事相关的研究
举个例子
几百年前,假设有外星人向地球发送广播信号,古人会收到吗?他们根本不知电磁波为何物
但你能以“古人没有感觉到任何东西”这个理由来否认电磁波的存在么
作者:
yaowe 时间: 2005-1-29 10:24
晚上你看电视的时候,我爬出来告诉你。不准逃跑噢
作者:
浮生草 时间: 2005-1-29 11:34
我是相信上帝滴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5-1-29 16:17
灵魂的定义是什么?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05-1-29 16:18
我一直怀疑如果有灵魂的话它将以什么形态出现?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1-29 16:25
原帖由读书人于2005-01-29, 16:18:52发表
我一直怀疑如果有灵魂的话它将以什么形态出现?
我第二页 第十楼的转贴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1-29 16:38
中阴身乃系一种极微薄之四大和合体,有九倍生前之记忆力,身高约三尺。首七日之中阴身光明灵通。当一苏醒之际,多数不知自己已死,或尚未死。因此每自纳闷。如果亲属为其举丧出殡,哀呼其名,则可以立即去到其尸体旁,方确知自己已死。又或自照镜前,不见影像,才知已死。于是便会觉得十分哀伤。那知伤感一起,马上便觉得有如下油镬般的灼痛。及至见到家人因他之死而悲哭,便上前安慰,但因不同流故,没法令人听到他的说话。中阴身便觉得十分苦闷,结果经过几次都是这样之后,便会怏怏而去。但因为执著故,不久又回来,重新欲令人听他说话,结果当然又是失意,便又离去。这来回来离去多次,每次之后,更觉困苦,无法解决,急极之余,便不再留心观察眼前善恶境相,但求有以托生,不论何种身体,或那一法界,都愿投生,以终止此飘忽之苦。很多人竟因此而投入恶道,十分惨痛。
中阴身往来飘荡,十分惶悚,心意散乱。有虽欲停留休憩,无奈四大不同人间,不能作太长的逗留。有时甚焦急,渴望得回人身。于是便回到家中,但尸躯早已埋葬或火化了,乃十分悲痛,悔恨莫名,每自思量,希望可以想得一法,以解脱此苦。生前曾信奉任何神教的,于此时必定高呼其上主圣名,以求拯救。但无论怎样大叫,诸天神等,无从援手。如果这时,家属能以佛法,替他超度,则念佛声可达中阴,如此中阴身能跟著念诵,胜境便可现前,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无人超度,中阴身于极端痛苦,渴望解救的时候,便会见到六道光,倏忽显现。业力感应那一道,该道光芒便强烈些。如业力感应天道的,则见白色光强烈,人道光是浅黄,阿修罗淡绿,畜生道浅蓝,饿鬼道淡红,地狱道黑烟。这些都是劣光,不光亮明朗的。如中阴身不察,置身其中,便被摄去受轮。但中阴身是不明白这六种光的意义,乃十分困惑,便以直觉去判断好坏,即是依其个性去取舍。于此紧急关头,五方佛界,恐其又选择轮回,即以五色宝光,直射向中阴身,即是强烈灿烂但又不眩目的蓝色宝光,清净白光,妙丽黄光,红色宝焰光,瑰丽红光,希望中阴身选其中一光,以念相合,即可将之摄受,接引往生。但中阴身生前不修佛法,业力反使之恐惧躲避佛光,以为是魔光,于是反而急速反身投入六道光中,受轮回之苦而去,十分可惜
作者:
浮生草 时间: 2005-1-29 23:32
原帖由凝雪影于2005-01-16, 18:45:26发表
有,的确有,我有亲身经历.
讲讲你的亲身经历好不?很好奇滴说
作者:
龙宽九段 时间: 2005-1-29 23:46
灵魂也许是另一个几维空间的东西
作者:
silverfox 时间: 2005-1-30 03:18
偶当年8会游泳掉河里,那一瞬间脑袋一片空白,真能想那么多???
作者:
黑十字 时间: 2005-1-30 03:32
我觉得灵魂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与物质无关,可以独立存在,分割,转移。
作者:
ylxzb 时间: 2005-2-6 14:16
原帖由silverfox于2005-01-30, 3:18:40发表
偶当年8会游泳掉河里,那一瞬间脑袋一片空白,真能想那么多???
因为你那时还不知道死是什么
作者:
小李飞刀 时间: 2005-2-6 16:00
有机会知道的人没机会说,有机会说的人没机会知道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5-2-12 21:23
没有。
我信奉存在主义哲学,追求“我知道”而不是“我相信”、“我以为”
作者:
〖凤凰〗大帅 时间: 2005-2-12 21:54
有灵魂才好,再来一次三打白骨精。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5-2-12 22:34
灵魂我是不信的——所以被女人所逼说下辈子我也爱你的时候并不坦然。
我也相信死后的灵魂的确是不存在的。虽然下次结论许多朋友会说不。
——我觉得意识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你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使他们有相似的意识,也可以被感染。——但灵魂是独立存在于这个肉体(大脑)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也许我们以后能复制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但是我觉得大脑是个模糊或然率很高的计算器——就象双胞胎,即使他们的遭遇相似,也会朝着各自的方向走。
意识从根本上是求同存异的,但以为自我根本的意识——太相似的个体也是会产生排斥的。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2-13 00:21
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犹言灵魂。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涯,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此神识界亦复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现色。
作者:
殁殁女 时间: 2005-2-13 01:25
真的有灵魂的话
那我们人的定义就成什么了?
一个什么什么灵魂+多少多少公斤的肉?
OH!天!
那如果有那玩意
人还会有死吗?
以后谁翘了就说他不小心把灵魂脱了?
偶不明白..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2-13 01:54
原帖由phoenixdaizy于2005-02-12, 22:34:34发表
灵魂我是不信的——所以被女人所逼说下辈子我也爱你的时候并不坦然。
我也相信死后的灵魂的确是不存在的。虽然下次结论许多朋友会说不。
——我觉得意识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你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使他们有相似的意识,也可以被感染。——但灵魂是独立存在于这个肉体(大脑)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也许我们以后能复制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但是我觉得大脑是个模糊或然率很高的计算器——就象双胞胎,即使他们的遭遇相似,也会朝着各自的方向走。
意识从根本上是求同存异的,但以为自我根本的意识——太相似的个体也是会产生排斥的。
你的比喻有道理 佛经上有开示 神识如风 无色无形 但可以感觉 如味 也无色无形 但舌可辨 所以你说可以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也可以被别人感染 如同能感觉到风的存在、能感觉到香味 但你看不到他 不过你的结论是错的 有灵魂!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2-13 01:55
原帖由殁殁女于2005-02-12, 22:34:34发表
真的有灵魂的话
那我们人的定义就成什么了?
一个什么什么灵魂+多少多少公斤的肉?
OH!天!
那如果有那玩意
人还会有死吗?
以后谁翘了就说他不小心把灵魂脱了?
偶不明白..
人死之后有中阴身 还能存活四十九天
作者:
marketing 时间: 2005-2-13 09:21
如果真有,也大概属于另外一个体系框架外吧,总之和我们无关,毕竟只有挂掉后才会知道,知道归知道吧,你如何告诉在世的人呢?现身吗?人家当幻觉呢,
有时我以为,大概在这里出生,死后,在另外一个世界出生,两边都是做人苦,做人累,呵呵
作者:
雪皑 时间: 2005-2-13 10:00
我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不管从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有体现.最想亲眼见见传说中的鬼,虽然没机会.
作者:
寒山月落 时间: 2005-2-13 11:04
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是非并没有完全的界线,信与否自在心中……不过我还是8相信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