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曹爽乱政 [打印本页]
作者:
飞而复来号 时间: 2004-12-31 11:33
嘉平之变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装病骗曹爽,发动政变夺权的故事是比较精彩的一章,历史上这一事件的经过我们只能通过《三国志》和《晋书》来与小说大致对照、分析、判断一下。
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和内部矛盾,不是像小说那样简单,曹爽是宗族派的代表,在曹魏政权中还有以郭太后为首的宫廷派(关中派)、以满宠为首的颍川派、以司马懿为首的河东派等几个主要派系。曹魏政权中的斗争就围绕着他们之间展开。名义上是司马懿和曹爽辅政,但曹睿去世不久,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满宠为太尉,刘放、孙资为光禄大夫即表现了这种政治结构,以司马懿和车骑将军王凌为首的河东派掌握军权,他们统兵在外防卫边疆,曹爽并没有如小说中描写的解除司马懿的军权,《三国志. 吴书》记载:赤乌四年(241年)他和王凌二人分别统兵在樊城和淮南与东吴作战;六年,司马懿与诸葛恪战于舒。直到正始五年(244年),曹爽伐蜀时,他才有意控制兵权。并派其亲信直接担任统兵的将领。
而统治阶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另外三派之间的宫廷斗争,曹爽首先联合宫廷派,打击和削弱颍川派,限制太尉蒋济的权力,把夏侯玄派到关中戍边,正始六年司马懿患病(并非装病)期间又开始夺取兵权,太后的亲信刘放和孙资分别担任骠骑将军和卫将军,这引起王凌等河东派将领的不满,但是在司马懿的劝解下,他们依然忠心耿耿地守卫着边防。此时的曹爽权倾朝野,与宫廷派的矛盾开始激化,正始九年,曹爽幽禁太后,免除刘放、孙资职务,开始独揽大权,为所欲为,朝政一片混乱,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引起各派敌视,这年他又解除王凌的兵权,陷害杜恕,终于使司马懿下决心同其他各派联合,废除曹爽的统治。
嘉平之变的导火索是杜恕遭受陷害,因为他与曹爽有私怨,杜恕曾经参议曹爽的叔父左丞曹蟠当关不依诏事件中,得罪了贵族势力。《三国志》杜恕传的裴注称“大将军狂忤之弟”是司马懿的弟弟,这是错误的,当时的大将军是曹真。所以在曹爽执政期间杜恕备受排挤,在担任幽州刺史时,被曹爽的亲信陷害下狱问死罪,迫使司马懿立即采取行动,和蒋济、陈泰等人一起发动政变,救出郭太后,控制了洛阳城,用太后的诏书免除曹爽职务,并不顾年迈、多病亲自出城与曹爽会面,指洛河水为誓,不加害他们,劝说曹爽投降,避免了一场战乱。尽管因为曹爽集团为恶太多,最终被重新掌权的宫廷派处死,但是嘉平之变仍然是一次比较和平的政治斗争。
本文转自:http://bbs.club.sohu.com/read-history-161811-0-11.html
作者:
fly231 时间: 2004-12-31 13:42
其实司马之所以得势,曹魏之所以沉沦,我想最大的起因是曹丕对同族的迫害政策,曹氏一门精英尽去,所存者要么胆颤心惊,要么就是象曹爽这样的志大才疏。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4-12-31 15:02
司马自己也是早就怀有不臣之心了,而草爽又太心急和屠杀同族/
作者:
飞而复来号 时间: 2004-12-31 17:05
要说曹爽还是太幼稚了,想夺权不先控制军队,还把朝中其他势力得罪个遍,要不翻船都难。
作者:
凌云茶 时间: 2005-1-2 12:20
并不顾年迈、多病亲自出城与曹爽会面,指洛河水为誓,不加害他们,劝说曹爽投降,避免了一场战乱。尽管因为曹爽集团为恶太多,最终被重新掌权的宫廷派处死,但是嘉平之变仍然是一次比较和平的政治斗争。
那么司马懿的权又是夺了宫廷派的咯,请楼主再介绍介绍吧.
司马懿真成了洁白的羔羊.........................
作者:
飞而复来号 时间: 2005-1-2 22:06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02, 12:20:53发表
那么司马懿的权又是夺了宫廷派的咯,请楼主再介绍介绍吧.
司马懿真成了洁白的羔羊.........................
呵呵,这个帖子不是我原创的,转过来就是想让大家评评司马懿在这事里是不是“洁白的羔羊”。
作者:
凌云茶 时间: 2005-1-2 23:21
就是说那个作者啊.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5-1-3 06:20
在这次“比较和平的政治斗争”中曹爽兄弟、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的三族尽数被杀,这少说也死了二、三百人吧
作者:
飞而复来号 时间: 2005-1-3 15:57
政治斗争从来都充满了血腥,好听点儿叫“除恶务尽”,不好听的叫“斩草除根”,老毛不也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简让嘛,其实”革命“一词就概括了政治斗争的全部。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5-1-5 00:31
原帖由飞而复来号于2005-01-03, 15:57:22发表
政治斗争从来都充满了血腥,好听点儿叫“除恶务尽”,不好听的叫“斩草除根”,老毛不也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简让嘛,其实”革命“一词就概括了政治斗争的全部。
支持啊,政治斗争就是政治斗争。
《韩非子。五蠹》中早就说过,孔子天下圣人,学说风行海内,但只有七十二个弟子追随他,而象鲁哀公这样的下才之主,只要身为君主,境内的百姓,没有敢起不臣之心的,这说明民众真正畏服的是权势,就连孔子不也还得乖乖地给鲁哀公做臣子?这就证明即使“圣”也顶不了什么事,更别说由内圣而外王,完全是痴人说梦。
作者:
流星陨雨 时间: 2005-1-5 11:19
曹爽虽然一直怀疑司马懿
可是太信得过手下了
没想到兵权就这样被司马懿给夺去了
可惜可惜,但是他乱政也是不好的行为。
作者:
飞而复来号 时间: 2005-1-5 15:52
原帖由无间吕布于2005-01-05, 11:19:27发表
曹爽虽然一直怀疑司马懿
可是太信得过手下了
没想到兵权就这样被司马懿给夺去了
可惜可惜,但是他乱政也是不好的行为。
呵呵,我以为司马懿夺兵权在曹睿时期就完成了,所以曹爽才顾忌他,不敢轻举妄动,要不早被曹爽杀了。
作者:
凌云茶 时间: 2005-1-7 12:21
不见得吧,如果司马懿在曹睿时候已经夺了足够兵权,曹爽不敢动他,又何来曹爽耍手段解除司马兵权,逼得司马韬光养晦呢.司马原来是有部分兵权,但达不到控制皇帝和中央政权的地步.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