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天 命(原创小说) [打印本页]

作者: 笑看风云    时间: 2004-12-21 11:02

天 命
谢安在笑,尽管他对面的张玄几乎已经汗流浃背了。
无论是谁,在知道了苻坚统兵八十万前来征讨的消息,都应该笑不出来的。
可是谢安居然笑了,张玄甚至觉得他的神经是不是铁铸的。
时为公元383年,前秦君王苻坚率领大军八十万,自长安出发,南下攻晋。

“我们投降吧。”谢玄沉沉说道。
谢石一惊,诧异地看着自己的侄儿,迟疑地问道:“你要,投降?”
谢玄指着对岸一排排随风招展的军旗,喃喃道:“彼军十倍与我,此战,难道还有胜的希望?”
谢石默然,许久才说:“就算投降,也要体面些吧。”
谢玄说道:“我已经想好了,写信要求苻坚把军队后撤一些,以便我军渡河摆开阵势。那时只要苻坚要求我们投降,我们便以不忍将士流血为名,率众归降。”

“不能答应。”苻融态度坚决,“这里面一定有诈。”
苻坚手里握着晋军的来信,犹豫地看着帐中的大将。
气氛,沉寂地近乎压抑。
终于,苻坚开口了,说道:“不,我要让出一块阵地,待晋军渡河之际,以骑兵攻之,必获全胜。”

一声令下,秦军开始后撤。
谁想到,秦兵听到后退的命令,居然撒腿就跑,阵势一时大乱。
朱序见机,扬声高呼:“秦兵败了,秦兵败了。”
慌乱地秦军,军心彻底散了,立时四处奔逃,人马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这是梦吗?”谢安、谢石看着眼前的情景,恍如隔世。
强大的秦军,居然自己乱了起来,四处逃窜,自相残杀。
“还等什么,杀呀。”谢石最先反应过来,举手一挥。八千最先渡河的晋军,如出笼猛虎,掩杀而上。
历史,在这个时候,和人类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谢安依旧在笑,而这时,张玄也笑了。
战报已经程到了他们面前,晋军大胜,秦军八十万大军遭受重创,仅仅十万逃回。
“宰相果然高明,泰山崩于面而色不变,真有当年曹孟德之遗风。”张玄狂喜告退,他已经迫不及待要把这个好消息与家人分享。
而谢安仍然在笑,嘴角弯出一道好看的弧线。

两日后,谢石、谢玄回来向他复命,居然发现谢安依然端坐床上,微笑着。
两人连忙搀扶呼喊,这时,一丝口水,悄然顺着谢安嘴角流下。
而他的身下,已经湿了一片了。
他,被吓傻了。

此战,史称“淝水之战”,是我国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4-12-21 20:16

苻坚竟然是这样输掉的。
作者: 雷动于九天之上    时间: 2004-12-21 20:51

这个, 未必没有道理     有实力, 还要有运气, 不然司马懿早就被诸葛亮烧死了...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4-12-21 21:01

这个有一定真实性,毛觉得谢家父子本来就是草包.明知道不会得胜,老谢听到喜讯慌的把木屐的后跟都断了,这就说明他还以为秦军大败是别人胡吹的呢.
作者: 鬼眼狂刀    时间: 2004-12-21 21:27

这个,,,,,这个,,,,,,
输的有点不符合逻辑啊
作者: 思念思想    时间: 2004-12-22 09:16

楼上的,是吗?其实这一战本就是运气占了大多数.(虽然小说搞笑成分大了些)
作者: 菜鸟三号    时间: 2004-12-22 17:54

这个这个也太夸张啦
作者: carala    时间: 2004-12-22 20:47

是不是真的啊?
作者: carala    时间: 2004-12-22 20:48

怪不得《轩辕剑》要以这次战役为线索了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4-12-22 21:10

难不成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司马祖先又暗中保护子孙?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4-12-22 22:17

这当然不是真的。看题目:小说。
    以秦军的严格军纪来说,发生“秦兵听到后退的命令,居然撒腿就跑”是不太可信的。
    一篇有趣的微型小说。
作者: 思念思想    时间: 2004-12-23 07:22

说起来,偶也一直奇怪为什么秦兵后退的时候居然会大乱以至让对方有机可乘,记得当时晋刚刚有八千人渡过来的,居然就胜了......
作者: apm200    时间: 2004-12-23 11:29

我宁愿去相信《边荒》,你以为百万大军真有那么容易战胜么?
作者: 思念思想    时间: 2004-12-23 11:58



QUOTE:
原帖由apm200于2004-12-23, 11:29:55发表
我宁愿去相信《边荒》,你以为百万大军真有那么容易战胜么?

连比较夸张的资治通鉴都说八十万大军,你那个百万数字从哪来的???
作者: Tyang    时间: 2004-12-23 13:27

主导历史的进程更多的是偶然因素还是必然因素?
作者: apm200    时间: 2004-12-23 21:58



QUOTE:
原帖由思念思想于2004-12-23, 11:58:57发表
连比较夸张的资治通鉴都说八十万大军,你那个百万数字从哪来的???

看来是夸大了。
   “
    打从开始,谢玄便看破苻坚行军的大失误,前后千里,旌旗相望,把战线拉得太长,且心存轻敌,以为可以像秋风扫落叶般轻取南晋,岂知给谢玄全盘掌握主动,百万大军只落得三成许兵力舆北府兵争锋。
   ”
   即使是边荒,真正打淝水之战时也不过几十万而已。
作者: 笑看风云    时间: 2004-12-29 23:30

发现很多人对于秦军自乱这一点表示怀疑,在下认为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
对于大部分军兵来说,他们并不愿意真正打这一仗;同时,符坚布阵的时候把杂兵布于前而精锐骑兵隐藏在后,这本是一个进攻的阵型。可惜,在下达了后退的命令时符坚没想到本就士气不高的杂兵散乱回撤打乱了后面军队的阵型,而这时晋的八千骑兵(《资治通鉴》的这个数字偶表示怀疑)趁势冲击,一举获胜。
这里再说说以寡敌众,有人会怀疑八千人真的起到这么大作用?要知道,三国时张辽数百壮士就杀到了孙权面前,几乎将这个眼睛颜色怪异的君主当场斩杀;官渡之战,曹操五千轻骑突袭乌巢,守将淳于琼并不是真的草包一个,他在不明敌人数量的情况下采取了稳守的对策,后来发现已方士兵占优立即反扑,也被打败。可见,数量不决定胜负,唐朝时有几百骑兵打得突厥灰头土脸的战例,因此,在敌方大乱的情况下,八千骑兵的打击完全是毁灭性的。
先说这么多,继续潜水中......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4-12-30 01:02

感觉运气成分很大,谢安可能一早做了些部署但肯定不是想击溃前秦而是想争取以一场小胜来去的政治谈判的更多筹码。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