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透过表象看实质——析“公共知识分子”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无知者    时间: 2004-12-4 00:49

吉方平

  一个舶来的名词———“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s)”被接了过来,成为炒作一时的衔头。先是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上,进而挂在网上、见于某些报刊。因为英国的一家《前景》杂志评出了他们的100位“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于是我们的杂志也来效颦,推出中国的“50名公共知识分子”,引出舆论哗然。

  提出“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其实质是离间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和人民大众的关系。按照一种漂亮的说法,所谓公共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但在实质上,“公共知识分子”概念的舶来者和抛出者,主张公共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不属于任何集团和阶级的飘浮群体,是“独立”的意见领袖。“公共”的本质在于“独立”,而这种“独立”是从来也不存在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民大众的一分子,是党领导下的一个群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识分子的“意见”,从来是由他们的经济社会利益决定的;知识分子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服务。一部中国现当代史证明,只有当知识分子跟着共产党走、成为工人阶级组成部分、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时,知识分子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才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历史和现实中,出现过一些貌似“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其实只要认真剖析一下,他们的身后无不隐藏着某些利益集团的背景,其实并不“独立”,也无“批判”。这一点奥秘,今天已是路人皆知,不必一一点穿了。

  “公共知识分子”概念的舶来者和抛出者,把“公共知识分子”描绘成“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人”、“社会正义和世道良知的守护人”、“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同时又把我们的社会说成是“万马齐喑”,广大人民群众只是“普遍失语的沉默羔羊”,唯有他们才是“众醉独醒”,唯有乞怜他们才能“代言”。这不仅是对当今中国社会民主进程和舆论现状的武断错判,而且是一种新的“英雄史观”、“精英史观”,在一笔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试图由几个“公共知识分子”掌握“话语霸权”,造成新的“一言堂”、“一锤定音”。他们主张知识分子完全脱离自己的专业和所长,就广泛的“公共事务”发表“振聋发聩的意见”,成为公众的“意见领袖”。于是“公共知识分子”变为“万能知识分子”,一些专家学者包打天下,在自己完全不熟悉不知道的领域中横冲直撞;另一些人则再也不甘寂寞,不屑于做学问,成为电视明星、媒体人物,“公共知识分子”又变成了“作秀知识分子”,成为与影星、歌星、体育明星比肩的时髦人物。十分明显,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论,无疑是要把知识分子引上邪路。

  类似“公共知识分子”论这样的概念,只是一点噪音和杂音,并不能影响我们社会舆论的主调,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面对着一个多元化的态势,关键是要清醒、坚定,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在林林总总的思潮前迷失方向。

  (摘自2004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25日 第九版)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4-12-4 01:36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4-12-04, 0:49:31发表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民大众的一分子,是党领导下的一个群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识分子的“意见”,从来是由他们的经济社会利益决定的;知识分子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服务。一部中国现当代史证明,只有当知识分子跟着共产党走、成为工人阶级组成部分、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时,知识分子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才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历史和现实中,出现过一些貌似“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其实只要认真剖析一下,他们的身后无不隐藏着某些利益集团的背景,其实并不“独立”,也无“批判”。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25日 第九版)

既然他们的身后“无不隐藏着某些利益集团的背景”,那说明证据确凿,怎么不以反革命罪快快把他们捉起来?

这大概就是斯塔尔这类人绝对不容于现今中国的原因吧!  

想知道是哪本杂志敢捅这种马蜂窝搞这种排名。
作者: i smile 1111    时间: 2004-12-4 08:36

类似“公共知识分子”论这样的概念,只是一点噪音和杂音,并不能影响我们社会舆论的主调,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面对着一个多元化的态势,关键是要清醒、坚定,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在林林总总的思潮前迷失方向。
作者: 栀子飘飘    时间: 2004-12-4 10:00

说真的我就不相信有些事情他不明白,他自己说过的话他自己就真的相信了,这样的人,除了让人鄙视之外没什么好做的了,连与人辩论的资格都没有。
作者: i smile 1111    时间: 2004-12-4 10:26

毕竟很多人都是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播音员那坚定有力的声音早已经深入人心了,呵呵
作者: 啥都    时间: 2004-12-5 00:26

讽青呀讽青
痛恨愤青
最爱YY
只懂嘲笑
连个屁道理都说不出俩
作者: 啥都    时间: 2004-12-5 00:27

该叫你们讽青
为愤青兄第们报仇
作者: 孤山夜话    时间: 2004-12-5 09:40

小可以为:
“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即大家对其拥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强制性、无偿性等公共物品特点,但依据劳动力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得出:在中国这些做的的确有些问题——即知识分子是存在不同学术意向的,为了使自己的学说站住脚,必须让自己的知识意向能够被统治阶级采用,其必须创造出符合其阶级利益的理论学说,而在这其中必须有排斥和竞争;自然学科还好一点,但到了社会人文,就......,所以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在中国值得考证。而强制性和无偿性虽然为公共物品特点,但不是主要特点,所以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是否是真正的“公共物品”还有待考证。也许在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理论下根本不存在“公共知识分子”,但在中国必须存在吧——因为毕竟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在理论上是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所以才会与公共品定义不符的吧,但我们不要忘记润之先生说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分子是国家工作人员,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也许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其“公共知识分子”的真正界定吧。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4-12-5 09:55

为了减少是非,我把副标题编辑了一下,去除了较敏感的词语。
作者: 无知者    时间: 2004-12-5 09:56

吉方平何许人也,其实是“解放日报评论员”的谐音而已。所以这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一种官方表态。
作者: 笑傲居士    时间: 2004-12-6 11:27

写的好!
作者: 笑傲居士    时间: 2004-12-6 11:31

中国目前还有没有阶级?如果有,那么哪可能有什么完全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你总得站在某一阶级的立场上的。

就象房子涨价一样,房地产相关产业的人叫好,市民们喊苦。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在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面前,所表的态度可能公共么?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4-12-7 09:08

大家还是小心一点好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