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好多规矩啊 [打印本页]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4-11-26 08:36

东京城中熙攘,各色人群的聚集,诸般况味实是须得置身其中方能感受,行人之多、店铺之繁暂且不提,但只路上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车檐动使,其器具食物的奇巧可爱,具教人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者,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都亦有规格,似乎稍微懈怠,便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吵闹笑语喧哗之声,不绝于耳,当时宋人淳朴,人情高谊,每见外方所来之人为都人凌欺,都要众起救护,横身相救,遇到客从外来,也尽热心指引,其阔略大量,真是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正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其中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北宋之时,酒店之中各色人等颇有讲究,各有称谓,丝毫不乱,若非石越成名之后应酬不少,此时却也难知。原来店中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至店中小儿子,皆通谓之“大伯”。更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或献果子香药之类,客散得钱,谓之“厮波”。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札客”,亦谓之“打酒坐”。又有卖药或果实萝卜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4-11-26 08:37

说到汴京相国寺,石越曾经读过一本叫《如梦录》的记载,约略知道一些的来历,相国寺原是战国时期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北齐天保六年在此兴建寺院,名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初这里成了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唐长安元年名僧慧云从南方来到开封,用募化来的钱买下郑景的住宅和花园,于唐景云二年兴建寺院,并根据施工中从地下挖出的北齐建国寺旧碑,又命名为建国寺,同时将募铸的一尊高三米的精美弥勒佛铜像安置寺中。建国寺重建时,唐睿宗为这个寺院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后世便一直称为相国寺了。

到得北宋,东京相国寺是东京第一等热闹的所在,尤其是每月五次开放交易的万人大会更是冠盖云集,热闹非凡,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得佛殿,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盛况一时无二,被誉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4-11-26 08:43

我看见汴河,不免想起当初大宋建都汴京时的初衷!”

桑梓儿奇道:“大宋建都汴京有什么初衷?”

石越道:“当时大宋初建,四方未定,太祖皇帝与众大臣商议建都之事,许多大臣尽皆不同意建都汴京,因为汴京地处平原之上,豁露在黄河之外,若逢战乱,便无险可守,燕云十六州又被割赠辽人,若是辽人南侵,只须三日便能驰到汴京城下,这对是国防是一个极大的危险。”

桑梓儿道:“那当时为什么还是定都汴京,太祖皇帝总有他的道理罢?”

石越解释道:“当时有人建议定都洛阳,那里有险可守,军事上大为有利,若再能定都长安,自然更可成为凭恃,可是太祖皇帝终于力排众议定都汴京,也实实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大宋建国之前,历经近百年的战乱,洛阳长安俱已经残破不全,修缮宫殿须要极大的费用,而且当时为定四方,养兵也是大量之需,也需要大量的钱粮自南方运来补充,若是定都洛阳长安,运河未通,陆路运输,那么耗费之巨,实在惊人,以当时国力,万万不能及此!是以不得不建都汴京!但太祖皇帝当时也说了,子孙若有余力,是当迁都的!”
作者: 花仙子    时间: 2004-11-26 09:11

这些古语还真费解啊!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4-11-26 09:47

就这还是当年的白话了
要是文言........
作者: liuyz    时间: 2004-11-26 10:13



QUOTE:
原帖由白木于2004-11-26, 9:47:23发表
就这还是当年的白话了
要是文言........

可能还容易点!
古代白话小说,有很多地方带有方言色彩,这比起我们从小就学的文言文来,更让人头疼。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