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彭城之战 [打印本页]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7 17:14     标题: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彭城之战。

                      一背景:刘邦伐楚
     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很多人质疑56万人这个数字,其实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刘邦当年在关中的时候统兵10万,经过汉中整顿,收其巴人等当地民族为军,后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时刘邦“劫持”五个诸侯一起进攻项羽(哪五个诸侯?一直有争议,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塞王、翟王,另有陈余军不在此路),而此时东进刘邦倾巢而出,手下重要将领和谋士几乎全到,彭城兵败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可见损失之惨重。
    关于刘邦进攻彭城的部署,后世有很多误解,这里简要说明刘邦东进的部署,汉元八月,刘邦出汉中定三秦。“汉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东进。大概刘邦分三路行军,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由薛欧、王吸(或有王陵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此时关中并不安稳,章邯等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刘邦留下萧何守关中,周勃围废丘,樊哙郦商转战关中各地,而立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
      这里有疑问的是关于韩信的行踪。很多人认为韩信此时在关中围章邯,没有参与彭城之战,甚至认为是把韩王信当成韩信。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首先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行踪确定。韩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淮阴侯列传》叙述此段时,只说汉王而未提韩信,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在韩信的列传中叙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踪。考证韩信生平我们知道韩信虽然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战都无兵权,其地位只相当于参谋,这个期间他并没有什么举动,太史公自然忽略过去。而后来彭城之败后,韩信收残兵败将在荥阳和刘邦会合更有利的证明其人当时亦在彭城!
    汉二年四月,北路军破龙且于定陶,南下砀和刘邦中路军会师,接着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二项羽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预感刘邦会东进,不过此时他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而对刘邦的攻势,项羽一面派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东进。派陈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层防御线。派龙且抵挡北路军,又派兵距阳夏阻拦南路军。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刘邦军浩浩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占,没有根基地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出笼: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
     彭城之战,关于项羽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轻敌而至。实际上刘邦虽然得意忘形都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已经回师彭城西边,断其后路,忽然出现在刘邦诸侯联军的后方。
     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彭城之战胜利之关键。史记项羽本纪有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清楚的写明了项羽的行踪的顺序。但是大多人采用了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为何两者有差异?这里我们分析,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亦以此为准。而高祖本纪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如果读高祖这段会发现刘邦入彭城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行踪,而项羽本纪已说的很清楚了,无须在费力。
     细看项羽本纪发现有一个关键字“项王‘乃’西从萧”,从乃字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项羽3万兵力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断其后路,等待刘邦全部入彭城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饶道千里,断敌后路,攻其不备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真谓是前无古人!
     现在项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刀了,不过项羽已经准备好秘密武器了。。。。。。

                         三:项羽在中国骑兵史的地位
      骑兵是冷兵器时期世界战争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却是个逐渐发展的时期。在马镫没有出现的前骑兵时代,骑兵的发展和应用是缓慢的。我国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真正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把骑兵当成主力并用于冲锋大多以为是在西汉时期的反击匈奴。这个论述实际上忽略了项羽在中国骑兵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战是中国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但是史料却没有清楚记载,史记仅记载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是不是都是骑兵而无史载。这里我们要从头来分析,项羽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机动能力,用骑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战后,项羽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彭城之战后,史记灌婴列传记载:“楚骑来众,”而后刘邦招揽旧秦骑兵组成独立骑兵军团,任命灌婴指挥。从这里我们看出项羽骑兵的威胁促使刘邦大力发展骑兵(后期招揽大量胡人,楼烦人为其骑兵)。刘邦曾经灭秦时多次和秦军作战,却一直没有发展骑兵,一个侧面可以证明项羽之骑兵有和秦骑兵不同的用途和编制。
     战国时期,骑兵用于辅助没有独立作战及用骑兵冲锋的战例(主要是没有马镫,骑兵缺乏冲击力及长途奔波的持续力)。到了彭城之战,由于是偷袭战,主要用于骑兵踏营,冲散,驱赶造成敌人混乱而使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独立冲锋作战。显然战果是辉煌的,给中国骑兵大大写下一笔。
     关于项羽的骑兵,应该是在巨鹿之战后(巨鹿战项羽用的是步兵,无骑兵的痕迹)收编秦与赵之骑兵组成了骑兵军团。项羽自杀时说得到自己的坐骑乌骓马有5年,按此推断得乌骓正是在巨鹿大战左右。

                          四:大战彭城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混乱不堪,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见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正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很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项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
    项羽在战术的选择上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他们逼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而刘邦联军犹如从云雾端落入无底的深渊,昨天还意兴盎然,大胜在握;今天就兵从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实情的联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此时正中项羽之计。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如果硬拼无论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尽。这里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穀、泗水,再此项羽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的兵力单薄,追击战并未产生多大效果,刘邦诸将收拾残兵汇聚荥阳,顶住了楚兵的追击。

                          五:彭城之战后及影响
     汉军统帅刘邦从开始就被楚军咬住,在彭城西用旧情使楚将丁公放自己一马,逃出彭城被楚军围住,由于大风吹散楚军阵型,刘邦得以逃脱。刘邦此时向北逃跑,过老家沛县,欲收家小向西。却引来楚骑,家小被楚抓到,靠推儿子女儿总算逃过一劫。
     刘邦老婆吕后的兄长吕泽跟随刘邦参与彭城之战,战败后先带兵逃到下邑。刘邦绕了大圈子跑到下邑,收其散兵才缓过劲。
     此战可以以完胜结局,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在大的政治环境方面,原来投向刘邦的盟军此时又背叛刘邦,或则投靠项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则重新脱离刘邦的控制走向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余。
     但是这场完胜的战役却留下了遗憾,在此战并无抓到主帅刘邦,使刘邦逃往西边,占据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角逐战,最后依靠优越的地理和物质资源以及项羽后方的游击战大师彭越,并且整个集团的优势力量,终于拖跨项羽,赢得天下。

                          六:彭城之战的探究与思考
    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其战略之大胆,谋略之深远,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悬殊,行军之迅速利落,攻击之准确老辣,战术之巧妙有效,战果之辉煌无敌,无不令人咋舌!
    而此战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战绩,其胜利的原因在哪呢?表面上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后人归为刘邦的轻敌大意,联军的战斗力低下。楚军的出其不意和英勇善战!如果是这样分析就太浅薄了,刘邦为什么这么大意?刘邦的诸多谋臣大将难道没有一个谨慎小心的吗?实际上彭城之战,当时有一个将领带几万士兵抵抗项羽一段时间就可以让联军组织军队抵抗,利用数量的优势击败项羽。虽然联军不好指挥,战斗力低于项羽军。但是刘邦的20多万军队可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何至于让三万楚兵一败涂地?
    研究彭城之战前因后果,不得不佩服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战略创新!项羽之所以取得世界上空前绝后的胜利在于: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二: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及喧张效果
    要偷袭本身就有其如何不让敌人知道的问题,何况是战略大奇袭!项羽在这个方面,用大部队继续攻齐国作为迷惑敌人的“正兵”,自己只带3万兵力为奇兵用“间接路线”偷袭敌方的后翼。这完全可以算上正奇运用的典范!
    而长途千里,绕一个大圈子到敌方后路,期间如何不为对方所知,难度其所作隐蔽性可想而知!
    在刘邦联军刚入彭城还在打探北边项羽消息的时候,项羽突然从后方进攻,其喧张效果对敌人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三:出众的战场洞察力及耐性
    项羽绕道彭城西南的萧,期间潜伏下来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彭城,并在早晨攻击敌人后翼。这里需要及其出众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进攻地点,时间。而又要极大的耐性等待敌人最松懈的露出破绽的时候进行攻击。而项羽的选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四: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正确的战术选择
    面对敌人的数量优势但是联军的指挥不协调。项羽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战术,咬定司令部追着猛打。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这里必须清楚知道刘邦的部署及战前大量收集情报。由于两方兵力悬殊,项羽采用驱赶引诱使其到河边自相残杀,互相践踏,最后落水而亡。
    五:战术的革命与技术的革新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最后由于项羽自身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胜利,项羽能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并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战略计划。但是这种胜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一个真正的名将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胜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从军事上来说惟有项羽前次经典战例巨鹿之战可以相颦美!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13 编辑 ]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4-11-17 23:08



QUOTE:
原帖由白木于2004-11-17, 22:34:13发表
恩.可能是那以后中国才真是有现在我们看到的马镫的

马镫起码在三国中后期才出现。
作者: chuchu1129    时间: 2004-11-18 00:13

项羽和李广是我最佩服的骑兵统率。其行伍散乱,广布侦骑,从未遇袭,深得骑要。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4-11-18 09:22

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

===================================

全歼说不上,应当是击溃。
作者: 竹中重次    时间: 2004-11-18 14:01

陈庆之的骑兵战法也算一绝.和霸王有的一拼.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4-11-18 15:53

咋不说冉闵的步兵战法捏
作者: 石器游侠    时间: 2004-11-18 17:43

戚继光的混合兵种战法值得一提。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8 20:12



QUOTE:
原帖由金庾信于2004-11-18, 9:22:16发表
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

===================================

全歼说不上,应当是击溃。

全歼不是指全杀光,是指把对方主力全部击溃,使整个编制消失,逃走小部分不影响大局。彭城之战后,刘邦要靠小孩老头上阵,算不算在彭城主力全歼?
作者: 东方无翼    时间: 2004-11-18 21:25

刘邦不是入城了么?为什么不固守城池?
巷战和攻城战骑兵可是不占任何优势的。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4-11-19 00:32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18, 20:12:45发表
全歼不是指全杀光,是指把对方主力全部击溃,使整个编制消失,逃走小部分不影响大局。彭城之战后,刘邦要靠小孩老头上阵,算不算在彭城主力全歼?

全歼指的是包围以后成建制的歼灭,从史记的记述上看,彭城之战应当是击溃战,不是歼灭战。从后来刘邦短期内又集结了60万大军来看,汉军的主力显然还是存在的(汉军兵员主要是来自关中,以当时的动员能力,关中最多也就能动员接近100万人,算上前几年战争的破坏,其实能够动员60万人已经是接近极限了,但是刘邦能够两次集结起如此规模的兵力,只能说明彭城损失虽然巨大,但没有伤到筋骨)。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9 07:55



QUOTE:
原帖由金庾信于2004-11-19, 0:32:27发表
全歼指的是包围以后成建制的歼灭,从史记的记述上看,彭城之战应当是击溃战,不是歼灭战。从后来刘邦短期内又集结了60万大军来看,汉军的主力显然还是存在的(汉军兵员主要是来自关中,以当时的动员能力,关中最多也就能动员接近100万人,算上前几年战争的破坏,其实能够动员60万人已经是接近极限了,但是刘邦能够两次集结起如此规模的兵力,只能说明彭城损失虽然巨大,但没有伤到筋骨)。

你说刘邦后来又动员60万,哪里来的资料?
刘邦彭城战败后,萧何连关中小孩老人都送上战场了。后来靠英布,靠韩信北征收的兵力支持。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9 07:57



QUOTE:
原帖由东方无翼于2004-11-18, 21:25:33发表
刘邦不是入城了么?为什么不固守城池?
巷战和攻城战骑兵可是不占任何优势的。

56万军队很庞大,不可能全部进城。项羽是从城外一直杀到城内,根本未攻城。刘邦连逃跑都差点没有来的及,根本没有时间组织抵抗。
作者: 东方无翼    时间: 2004-11-19 08:39

56万人,估计也就几万能进城,这里主要是刘邦和他的亲卫部队。那外面的几十万人安营扎寨,一定是里三层外三层,项羽虽然是偷袭,要杀透重围进入彭城的时间足够刘邦放下城门固守了吧。
即便骑兵进了城,那城内的几万人依靠城中错综复杂的地形,也足够展开巷战。没有马镫的骑兵在城中作战  很难想象。

最可能的是项羽从城外最“薄”的地方突袭如城,而彭城刚刚被攻下,城防及城内设施遭到极大破坏,不能正常地开展守城战。或者还有其它我设想不到的原因,还请指教。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9 09:00



QUOTE:
原帖由东方无翼于2004-11-19, 8:39:52发表
56万人,估计也就几万能进城,这里主要是刘邦和他的亲卫部队。那外面的几十万人安营扎寨,一定是里三层外三层,项羽虽然是偷袭,要杀透重围进入彭城的时间足够刘邦放下城门固守了吧。
即便骑兵进了城,那城内的几万人依靠城中错综复杂的地形,也足够展开巷战。没有马镫的骑兵在城中作战  很难想象。

最可能的是项羽从城外最“薄”的地方突袭如城,而彭城刚刚被攻下,城防及城内设施遭到极大破坏,不能正常地开展守城战。或者还有其它我设想不到的原因,还请指教。

这就是项羽战术的巧妙。他抓住刘邦刚进城,在北边做防御工事,而诸侯联军指挥起来不便,布局有漏洞。项羽出现在最薄弱的地方,又在早晨刘邦军最疲惫的时候进攻。
  又直接进攻刘邦的中枢,瘫痪指挥系统。刘邦及手下一直没有时间组织抵抗,都是被项羽赶着往项羽布置的地方跑,根本没有发生巷战。
   刘邦在彭城西就被丁公碰上了,可以说战局从开始刘邦一直都在逃命,被项羽追着打。
   再说项羽从天而降,士兵跟本没有作战意识,心理都崩溃了,又没有人指挥,都是拼命逃跑,谁还敢和项羽玩巷战。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4-11-19 09:16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19, 7:55:04发表
你说刘邦后来又动员60万,哪里来的资料?
刘邦彭城战败后,萧何连关中小孩老人都送上战场了。后来靠英布,靠韩信北征收的兵力支持。

嗯,刚才查了一下,是我的错误,垓下之战中有30万是韩信的齐军
作者: 暗夜密使    时间: 2004-11-19 10:30

彭城之战确实很经典,但“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这个帽子是不是太高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9 10:46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19, 10:30:24发表
彭城之战确实很经典,但“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这个帽子是不是太高了。

可能是我太浅薄了,但是的确我没有找到比彭城战更强的战役。
作者: 青阳    时间: 2004-11-19 12:59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19, 10:46:51发表
可能是我太浅薄了,但是的确我没有找到比彭城战更强的战役。

想不起来还有哪场大战超过彭城之战
作者: 斜出正入    时间: 2004-11-19 13:17

项羽的主力应该是步兵,起码也是骑马赶路,下马步战。为什么?很简单啊,刘邦是怎么逃跑的?坐车!如果是骑兵,早追上他了,未必有机会给他表演推子女下车的把戏呢。
作者: 大便君    时间: 2004-11-19 14:36

马镫出现之前骑兵除了骑射外最大的作用就是跑得快,真正面对面作战都是要下马操家伙的
作者: KYOKO    时间: 2004-11-19 15:02



QUOTE:
原帖由石器游侠于2004-11-18, 9:43:19发表
戚继光的混合兵种战法值得一提。

不错
单一兵种很容易被克制的
作者: 陷陈营亮    时间: 2004-11-19 16:18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19, 10:46:51发表
可能是我太浅薄了,但是的确我没有找到比彭城战更强的战役。

基辅会战德军围歼苏军70万,可算世界上最强的战役,但是最后德国还是输掉了苏德战争。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9 23:14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19, 16:18:53发表
基辅会战德军围歼苏军70万,可算世界上最强的战役,但是最后德国还是输掉了苏德战争。

近代的不谈。冷兵器时代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19 23:16



QUOTE:
原帖由斜出正入于2004-11-19, 13:17:23发表
项羽的主力应该是步兵,起码也是骑马赶路,下马步战。为什么?很简单啊,刘邦是怎么逃跑的?坐车!如果是骑兵,早追上他了,未必有机会给他表演推子女下车的把戏呢。

史记记载了是骑兵追赶的,无马镫时代的骑兵,不能长久跑。还比不上马车。刘邦本来是带着骑兵跑的,完全可以骑马。但是后来做车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4-11-20 00:34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19, 10:46:51发表
可能是我太浅薄了,但是的确我没有找到比彭城战更强的战役。

昆阳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护步达冈之战、陈家岛海战……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0 09:06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20, 0:34:32发表
昆阳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护步达冈之战、陈家岛海战……

只谈古代冷兵器时代,

   昆阳之战是对方自己崩溃的。
其他的你介绍一下
作者: settle88    时间: 2004-11-20 13:47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19, 16:18:53发表
基辅会战德军围歼苏军70万,可算世界上最强的战役,但是最后德国还是输掉了苏德战争。

坎尼战役汉尼拔全歼罗马主力,但是最后也失败了。项羽彭城战役打得再漂亮,最后还是败给刘邦。所以这些战役虽然在战术上很成功,但是都没有改变战略态势。
像赤壁之战就不同,改变了整个战略态势,确立了三国鼎立得局势。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4-11-20 20:33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0, 9:06:51发表
昆阳之战是对方自己崩溃的。

请问是怎么崩溃的?无缘无故?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0 20:48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20, 20:33:19发表
请问是怎么崩溃的?无缘无故?

当然不是自己崩溃的,但是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这个我研究不多,看几份资料都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提供详细资料吗?
作者: 斜出正入    时间: 2004-11-20 20:53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19, 23:16:38发表
史记记载了是骑兵追赶的,无马镫时代的骑兵,不能长久跑。还比不上马车。刘邦本来是带着骑兵跑的,完全可以骑马。但是后来做车

此说很难成立,想想汉军追击匈奴多少里?刘邦才跑多少里?项羽突围几战几走,包括他的部下在内,也是骑的马。刘邦骑不了马是他的事,不代表别人也不行,呵呵。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0 21:33



QUOTE:
原帖由斜出正入于2004-11-20, 20:53:19发表
此说很难成立,想想汉军追击匈奴多少里?刘邦才跑多少里?项羽突围几战几走,包括他的部下在内,也是骑的马。刘邦骑不了马是他的事,不代表别人也不行,呵呵。

作战和逃跑不同的。作战不一定一直跑,有休息的时间,可以缓口气在追,敌人一样要休息。但是逃跑是越快越好,一辆四马的马车,速度完全可以跑过无马镫的骑兵。
作者: 斜出正入    时间: 2004-11-20 21:59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0, 21:33:55发表
作战和逃跑不同的。作战不一定一直跑,有休息的时间,可以缓口气在追,敌人一样要休息。但是逃跑是越快越好,一辆四马的马车,速度完全可以跑过无马镫的骑兵。

呵呵,恰恰相反,追击更不能休息,倒是逃跑可以。你是这辈子没被人追过才会有这种想法啊。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4-11-20 21:59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0, 20:48:54发表
当然不是自己崩溃的,但是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这个我研究不多,看几份资料都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提供详细资料吗?

难道刘邦在彭城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自身?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0 22:15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20, 21:59:47发表
难道刘邦在彭城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自身?

彭城的问题我文章都说清楚了
  当然有问题,否则怎么优势的时候战败,但是刘邦不是责任很大,毕竟当时谁都不知道项羽就在身边潜伏。张良,韩信,陈平这些高人都没有料到。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0 22:18



QUOTE:
原帖由斜出正入于2004-11-20, 21:59:42发表
呵呵,恰恰相反,追击更不能休息,倒是逃跑可以。你是这辈子没被人追过才会有这种想法啊。

看来这个问题要找专业人员问问了,我也是意想多写,毕竟没有技术的专业知识。仅仅看的文字资料。
作者: 斜出正入    时间: 2004-11-20 22:42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0, 22:18:16发表
看来这个问题要找专业人员问问了,我也是意想多写,毕竟没有技术的专业知识。仅仅看的文字资料。

这哪用什么专业人士啊?追击方需要不断地搜索经过区域,一防伏兵,二捉俘虏(不排除有大人物就地隐蔽),还要应付敌军后卫部队的骚扰,忙着那,一味闷头追的话一不小心就吃大亏(抗倭的时候明军就吃过不少这种亏)。相对的,逃跑就简单多了。这也是大多数战役的追击距离都很有限的原因,捞得差不多了见好就收。所以项羽才能一度摆脱掉汉军追击,最后只是因为迷路才被追上。其实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他离开大军自己跑去突围,目标太明显所至。项羽能骑马跑,刘邦不能,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至于你说的n匹马的大车,其实这是牺牲协调性换取力量的妥协,为的能拖动更重的设备而已。无论怎么训练,即使在不计算大车重量的情况下,几匹马加一起的跑速肯定也比其中跑得最慢的那匹还要慢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者: tension    时间: 2004-11-25 15:00

我觉得没有马镫时逃跑还是坐车好,骑马短时间速度快,但人容易疲劳,疲劳了就容易从马上摔下来,所以要经常停下来休息。坐车看似速度慢,但人舒服多了,不需要太多休息。当然,前提是路要好,且不说颠簸,小路上面车就根本没法走啊。
作者: arnoldxie    时间: 2004-11-25 15:31

当时来说  应该坐马车也是也件辛苦的事.因为当时没轮胎这东西.
作者: jaoooo    时间: 2004-11-25 17:37

秦朝已经有了低桥鞍,马磴很可能也有
当然是雏形马蹬比如草绳的
作者: 心湖一笔斋    时间: 2004-11-25 17:44

这文章把项羽捧的也太高了吧
项羽当时压根就已经在战略上陷入被动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5 17:48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4-11-25, 17:44:39发表
这文章把项羽捧的也太高了吧
项羽当时压根就已经在战略上陷入被动了

军事上项羽的确这么牛。

战略上的被动是形式决定的。就像韩信的井陉战略上一样很被动。
作者: 陷陈营亮    时间: 2004-11-25 18:01

项羽最终还是兵败垓下,没有像吴起、白起、韩信、李靖、岳飞一样百战百胜,论牛还论不到他。我认为他连孟珙也不如,孟珙所处的战略劣势比项羽还差,照样能屡次击败当时天下基本无敌的蒙古大军,维护住南宋半壁江山。
韩信井陉一战就扭转了被动局面,乘势平定北方。但是项羽在彭城之战后,还是和刘邦在拉锯。
作者: songye999    时间: 2004-11-25 18:05

嗟,项羽而后的惨剧与他的战斗无关,是他的政治头脑直接导致的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5 18:23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25, 18:01:10发表
项羽最终还是兵败垓下,没有像吴起、白起、韩信、李靖、岳飞一样百战百胜,论牛还论不到他。我认为他连孟珙也不如,孟珙所处的战略劣势比项羽还差,照样能屡次击败当时天下基本无敌的蒙古大军,维护住南宋半壁江山。
韩信井陉一战就扭转了被动局面,乘势平定北方。但是项羽在彭城之战后,还是和刘邦在拉锯。

韩信百战百胜,怎么不在刚拉锯战的时候解决项羽,搞第二战场?
  
  孟珙在中原被蒙古打成 那个样子还厉害,靠守坚城也能给项羽比。

  白起还不是有秦帝国的支持。

  项羽和刘邦拉锯战又怎么了|?敌人守坚城,你不拉锯战,又能怎么样?
作者: jaoooo    时间: 2004-11-25 20:28



QUOTE:
原帖由成升于2004-11-25, 19:16:20发表
推子女下车?刘邦还是人的吗

这有什么,还有更不是人的呢。比如武则天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4-11-25 21:54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0, 20:48:54发表
当然不是自己崩溃的,但是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这个我研究不多,看几份资料都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提供详细资料吗?

王莽军太过轻敌,几十万军队都没有出战,而只是围城,所以不算大战役.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4-11-26 09:24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25, 18:01:10发表
项羽最终还是兵败垓下,没有像吴起、白起、韩信、李靖、岳飞一样百战百胜,论牛还论不到他。我认为他连孟珙也不如,孟珙所处的战略劣势比项羽还差,照样能屡次击败当时天下基本无敌的蒙古大军,维护住南宋半壁江山。
韩信井陉一战就扭转了被动局面,乘势平定北方。但是项羽在彭城之战后,还是和刘邦在拉锯。

支持!
彭城的胜利依然没有改变项羽被动的形式!
这个时候项羽没好好反省反省,很一般!
跟上面那位兄台提到的那几位比是差了。
作者: 陷陈营亮    时间: 2004-11-26 09:57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5, 18:23:00发表

韩信百战百胜,怎么不在刚拉锯战的时候解决项羽,搞第二战场?
  
  孟珙在中原被蒙古打成 那个样子还厉害,靠守坚城也能给项羽比。

  白起还不是有秦帝国的支持。

  项羽和刘邦拉锯战又怎么了|?敌人守坚城,你不拉锯战,又能怎么样? [/quote]
刘邦项羽拉锯时,韩信还没有兵权啊,他怎么和项羽打?而且上兵伐谋,北方战役完成对项羽侧翼的战略包抄,和项羽直接打,是以劣势对优势,没有战略眼光的匹夫才这么做!
孟珙只是一个兵团司令,还不是南宋的军队总指挥,孟珙对蒙古的防御基本在长江一线,屡次击败蒙古入侵,还反攻下了襄阳,什么叫被蒙古打成那样?
项羽自己是主帅,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战略环境,难道还怪别人?
项羽和刘邦拉锯的时候,多次击败刘邦,占据荥阳、成皋这个战略据点。但是都没有稳固优势,反而最后要向刘邦求和,这只能说他战略上太差劲了,怎么能和韩信一战而定北方相比?
作者: songye999    时间: 2004-11-26 10:11

小子初出茅庐,不足定论,就引编纂军事通史的名家的话吧“项羽作为一个无敌的统帅,的确其有一套独特的战术,但在政治战略上犯了七大错误”,至于哪七大,大家自己数吧,我记不太清楚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6 10:40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26, 9:57:51发表
韩刘邦项羽拉锯时,韩信还没有兵权啊,他怎么和项羽打?而且上兵伐谋,北方战役完成对项羽侧翼的战略包抄,和项羽直接打,是以劣势对优势,没有战略眼光的匹夫才这么做!
孟珙只是一个兵团司令,还不是南宋的军队总指挥,孟珙对蒙古的防御基本在长江一线,屡次击败蒙古入侵,还反攻下了襄阳,什么叫被蒙古打成那样?
项羽自己是主帅,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战略环境,难道还怪别人?
项羽和刘邦拉锯的时候,多次击败刘邦,占据荥阳、成皋这个战略据点。但是都没有稳固优势,反而最后要向刘邦求和,这只能说他战略上太差劲了,怎么能和韩信一战而定北方相比?

韩信要是可以打败项羽,刘邦怎么不给他兵权让他和项羽打?
  让他去北边作战,不给兵权怎么带兵?

孟珙在金灭亡的时候给蒙古人夺中原,败的这么惨,有什么厉害的。夺襄阳,蒙古才多少兵力。蒙古当时没有一心给他打,又不适应地形,当然失败了。胜几场又怎么样?

  你也承认韩信主战场打不过项羽,才迂回到北边集中多方面力量才能击败项羽?

  战略环境是自己创造的 吗?关键是当时形式下采取什么战略,有好的战略又要实力和人才来配合才行。一口一个战略,谋士的战略最好,说的天花乱坠,有用吗?关键还在主帅把握可行不可行!

  项羽什么时候向刘邦求和?是刘邦想向项羽求和,项羽有点犹豫,听了谋士范增的又急攻刘邦。要是没有彭越,英布拖后腿,刘邦早完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4-11-26 10:42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26, 9:24:33发表
[支持!
彭城的胜利依然没有改变项羽被动的形式!
这个时候项羽没好好反省反省,很一般!
跟上面那位兄台提到的那几位比是差了。

已经改变了被动,变成了主动。但是形式太不妙,有彭越在关键的地方拖后腿。关键的时刻英布又反水。
作者: 陷陈营亮    时间: 2004-11-26 11:19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6, 10:40:21发表

韩信要是可以打败项羽,刘邦怎么不给他兵权让他和项羽打?
  让他去北边作战,不给兵权怎么带兵?

孟珙在金灭亡的时候给蒙古人夺中原,败的这么惨,有什么厉害的。夺襄阳,蒙古才多少兵力。蒙古当时没有一心给他打,又不适应地形,当然失败了。胜几场又怎么样?

  你也承认韩信主战场打不过项羽,才迂回到北边集中多方面力量才能击败项羽?

  战略环境是自己创造的 吗?关键是当时形式下采取什么战略,有好的战略又要实力和人才来配合才行。一口一个战略,谋士的战略最好,说的天花乱坠,有用吗?关键还在主帅把握可行不可行!

  项羽什么时候向刘邦求和?是刘邦想向项羽求和,项羽有点犹豫,听了谋士范增的又急攻刘邦。要是没有彭越,英布拖后腿,刘邦早完了。 [/quote]
刘邦当时能派给韩信的军队才多少?3万。拿3万去对项羽的大军,刘邦要这么做韩信这种军事家会愿意?项羽有10万军队都不愿意和刘邦对战,要求鸿沟之约,你认为刘邦会苯得拿3万军队去攻击项羽的优势部队?李世民为什么要在突厥受灾时候才出兵灭突厥?在人家优势的时候去进攻别人,不是白痴是什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战。项羽只是个伐战的家伙,能和韩信伐谋、刘邦伐交相比?

孟珙和蒙古作战是在荆襄一线,什么时候跑到中原了?而且看后来蒙古基本是见谁灭谁,为什么就卡在孟珙这里了?

任何长期作战都是要壮大自己,削弱敌人。韩信在北方作战,不但使刘邦北方稳定,还给刘邦提供兵员,另外,削弱了项羽,还围歼了项羽的机动部队。结果就是刘邦在主战场越输越强,项羽在主战场越胜越弱。你还好意思说项羽比韩信高明?

项羽自己造成战略上的被动,刘邦主动形成战略上的主动,主帅的战略能力高低立判。

项羽求和是指的鸿沟之约。
而且,彭越、英布都是受刘邦的部署拖项羽的后腿,项羽为什么不部署人拖刘邦的后腿?

韩信是伐谋,刘邦是伐交,项羽是伐战。所以项羽最后败给刘邦,而刘邦要通过权术而非战争手段才能制约韩信。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4-11-26 11:39

项羽有了这一战,就可以被称为军事家了。项羽这个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最正确的。
作者: 韩世忠    时间: 2005-4-4 13:10

那么铁木真手下哲别、速不台的两万骑兵所带来的被欧洲称为“黄祸”的骑兵战法呢?
作者: 闻琴解佩    时间: 2005-4-5 18:39



QUOTE:
原帖由白木于2004-11-17, 22:34:13发表
恩.可能是那以后中国才真是有现在我们看到的马镫的

没记错的话出土年代最早的马镫是西晋的,所以一般认为马镫是三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QUOTE:
项羽最终还是兵败垓下,没有像吴起、白起、韩信、李靖、岳飞一样百战百胜,论牛还论不到他。我认为他连孟珙也不如,孟珙所处的战略劣势比项羽还差,照样能屡次击败当时天下基本无敌的蒙古大军,维护住南宋半壁江山。
韩信井陉一战就扭转了被动局面,乘势平定北方。但是项羽在彭城之战后,还是和刘邦在拉锯。

西楚霸王的作战能力确实令人胆寒。可惜在权谋和用人方面,他实在不行。项羽是行军打仗的料,而不是经统六合的料。但项羽作战的能力绝对不低于上述的那些名将。
作者: 美女剑圣    时间: 2005-4-8 17:46



QUOTE:
原帖由settle88于2004-11-20, 13:47:41发表
坎尼战役汉尼拔全歼罗马主力,但是最后也失败了。项羽彭城战役打得再漂亮,最后还是败给刘邦。所以这些战役虽然在战术上很成功,但是都没有改变战略态势。
像赤壁之战就不同,改变了整个战略态势,确立了三国鼎立得局势。

其实决定最终胜负的根本因素不是战争,而是内政。说到底军事也是经济、政治矛盾激化的产物,他是为内政服务的。上面那几场战役,不能说没有改变整个战略态势,关键是获胜方的内政做的实在不行。比如项羽虽然打败刘邦,可是后方却老是受到彭越的骚扰,每次又都要亲自去讨伐,结果是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汉尼拔的胜利确实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变化,但是两个国家内政上的差距实在太明显。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灭亡罗马,在没有内因的催化下,光靠外力,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将其消灭。所以,受到重创的罗马依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起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抗击。而迦太基本身内部已经相当腐败,本国境内拥有强大的雇佣军团居然还是给斯奇比奥的远征军端了,再加上汉尼拔的弟弟在另一根据地的失利,才使汉尼拔最后失败。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6 16:49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5:12:02发表
我看这个吹的太凶 还不如柏举之战来的经典

哪里有吹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6 17:46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7:07:48发表
比如空前绝后、无敌之类的字眼

有错吗?使用空前绝后是因为的确没有发现像这样的战例。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6 18:01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7:48:55发表
迂回到敌后方偷袭的战例几千年就这么一个?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6 19:33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4-16 20:25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9:33:02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quote]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改成一场世界战争史上迂回包抄战术巧妙运用的奇迹 然后把无敌、第一次XXX等字眼去掉 还可算篇吹捧项羽的好文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7 10:42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20:25:04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9:33:02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quote]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改成一场世界战争史上迂回包抄战术巧妙运用的奇迹 然后把无敌、第一次XXX等字眼去掉 还可算篇吹捧项羽的好文 [/quote]
为什么要去?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对?
你要说捧你得说说哪里是不实的,是吹捧的?
  如果是事实的话,如何是吹捧呢?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4-17 11:03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0:42:37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20:25:04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9:33:02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quote]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改成一场世界战争史上迂回包抄战术巧妙运用的奇迹 然后把无敌、第一次XXX等字眼去掉 还可算篇吹捧项羽的好文 [/quote]
为什么要去?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对?
你要说捧你得说说哪里是不实的,是吹捧的?
  如果是事实的话,如何是吹捧呢? [/quote]
比如你说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就是瞎吹 改成使用迂回包抄战术空前绝后的奇迹还靠点普
作者: 扶楠    时间: 2005-4-17 11:15

战争史上奇迹多了去了,不是单单这一个。而且奇迹也没有空前绝后之说,代代都有奇迹发生,而且都是奇迹,都可以称上是重量级的,又怎可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本身“空前绝后的奇迹”就有问题。没有一个修饰语确有吹捧之嫌。

sukerwl提出这个也无恶意,而且改动一下听着更好听一些,也更符合彭城之战的性质,至于改不改则由姚兄自己决定,又何必动气呢……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7 11:58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7, 11:03:30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0:42:3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20:25:04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9:33:02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quote]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改成一场世界战争史上迂回包抄战术巧妙运用的奇迹 然后把无敌、第一次XXX等字眼去掉 还可算篇吹捧项羽的好文 [/quote]
为什么要去?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对?
你要说捧你得说说哪里是不实的,是吹捧的?
  如果是事实的话,如何是吹捧呢? [/quote]
比如你说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就是瞎吹 改成使用迂回包抄战术空前绝后的奇迹还靠点普 [/quote]
我说了,任何东西都是有前提的。
在这个前提下说它是空前绝后的奇迹,是没有错的。
  如果不能,空前绝后什么时候可以用呢?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7 12:00



QUOTE:
原帖由hqqkq于2005-04-17, 11:15:50发表
战争史上奇迹多了去了,不是单单这一个。而且奇迹也没有空前绝后之说,代代都有奇迹发生,而且都是奇迹,都可以称上是重量级的,又怎可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本身“空前绝后的奇迹”就有问题。没有一个修饰语确有吹捧之嫌。

sukerwl提出这个也无恶意,而且改动一下听着更好听一些,也更符合彭城之战的性质,至于改不改则由姚兄自己决定,又何必动气呢……

一个有些人听了不怎么顺耳的名词,实际上很多人都用这个词语。比我夸张多了。
我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用用无可。

  是不是我说话方式不好,为什么MM老是认为我动气呢?
作者: 扶楠    时间: 2005-4-17 12:04

可能也跟个人说话习惯不同有关吧。我自己一般只有在动气的情况下才会这样一追到底,甚至一个字一个词的错误都不会放过,而其他时候则很少会这样。因此每看到类似于此的话时,总会不自觉的“劝架”——尽管人家未必是真正在吵。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4-17 12:09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1:58:19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7, 11:03:30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0:42:3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20:25:04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9:33:02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quote]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改成一场世界战争史上迂回包抄战术巧妙运用的奇迹 然后把无敌、第一次XXX等字眼去掉 还可算篇吹捧项羽的好文 [/quote]
为什么要去?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对?
你要说捧你得说说哪里是不实的,是吹捧的?
  如果是事实的话,如何是吹捧呢? [/quote]
比如你说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就是瞎吹 改成使用迂回包抄战术空前绝后的奇迹还靠点普 [/quote]
我说了,任何东西都是有前提的。
在这个前提下说它是空前绝后的奇迹,是没有错的。
  如果不能,空前绝后什么时候可以用呢? [/quote]
我说了,任何东西都是有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下说它是空前绝后的奇迹,是没有错的。

你的文中没有前提 所以是错的 既然你知道任何东西都有前提就在文中写清楚 这样吹捧项羽才能让人接受 而且象这种文章里写什么空前绝后、无敌之类的字眼本身就不妥 估计你一个工科生也不懂 多看看相关学术专著、论文等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4-17 12:14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2:00:26发表

QUOTE:
原帖由hqqkq于2005-04-17, 11:15:50发表
战争史上奇迹多了去了,不是单单这一个。而且奇迹也没有空前绝后之说,代代都有奇迹发生,而且都是奇迹,都可以称上是重量级的,又怎可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本身“空前绝后的奇迹”就有问题。没有一个修饰语确有吹捧之嫌。

sukerwl提出这个也无恶意,而且改动一下听着更好听一些,也更符合彭城之战的性质,至于改不改则由姚兄自己决定,又何必动气呢……

一个有些人听了不怎么顺耳的名词,实际上很多人都用这个词语。比我夸张多了。
我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用用无可。

  是不是我说话方式不好,为什么MM老是认为我动气呢?

别人用你也用?别人瞎吹你也瞎吹?还好意思鼓吹自己“做学问”

我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用用无可。——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请问这句话的前提在哪?世界战争史?叫你加个使用迂回偷袭就没有语病了 你非要抵赖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4-17 12:28

sukerwl兄,标题也加上前提,那我干脆写成提要不算了。
  你说什么标题能把所有大意概括进去?

  至于我文中没有说?
那我无话说了,随你怎么认为吧!

  我文中哪些字眼不合适,请把一句话指出。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5-4-17 12:42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2:28:14发表
sukerwl兄,标题也加上前提,那我干脆写成提要不算了。
  你说什么标题能把所有大意概括进去?

  至于我文中没有说?
那我无话说了,随你怎么认为吧!

  我文中哪些字眼不合适,请把一句话指出。

标题正是最重要的地方 写成提要也无所谓

不合适字眼:空前绝后的奇迹、空前绝后的胜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战果之辉煌无敌、还有你最后那两段肉麻的吹捧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4-17 12:46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9:33:02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6, 18:38:47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6, 18:01:53发表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个。

但是再以3万对56万呢?可还有第二个?

那就应该把范围缩小到迂回偷袭范畴内兵力对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任何空前绝后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范围无法比较。
   总不能每说一句话总要先加上条件。 [/quote]
yaolei兄,你不知道这位sukerwl是天下有名的泥瓦匠么?专职砌墙的,跟他理论,你这个帖子势必成为轩辕又一栋高楼哈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5-19 22:44

写的很不错呀。有一点,我以为有点抬高项羽了。这就是关于项羽是计划绕道彭城西面,切断,消灭刘邦大军的战略构想。
假设如楼主所言,按照项羽本纪记载,那就是刘邦东伐楚的时候,项羽就开始带领3万精兵南下了,请注意,此时项羽部署的各个阻击部队还没有被刘邦击败,或者至少还在激战中,因此,项羽之所以带领少量精兵到彭城以西,其本意更大可能是没有想到自己部署的阻击部队如此快的完蛋了,而项羽本来是打算会合这些阻击部队一起打击东进的刘邦大军的。
因此,如果确定当刘邦伐楚时,项羽已经开始南下,那么说项羽开始就制定了迂回包抄切断刘邦大军的计划是不能成立的吧?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5-5-19 23:10

汉军56万人不是全歼,只是被猛攻击败而已,否则刘季还有啥子兵啊
作者: 碧落赋    时间: 2005-5-20 19:58

霸王的骑兵以前的确是被忽视了,脑海中开始想象当时的情景,具体是怎么回事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1 00:29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19, 22:44:03发表
写的很不错呀。有一点,我以为有点抬高项羽了。这就是关于项羽是计划绕道彭城西面,切断,消灭刘邦大军的战略构想。
假设如楼主所言,按照项羽本纪记载,那就是刘邦东伐楚的时候,项羽就开始带领3万精兵南下了,请注意,此时项羽部署的各个阻击部队还没有被刘邦击败,或者至少还在激战中,因此,项羽之所以带领少量精兵到彭城以西,其本意更大可能是没有想到自己部署的阻击部队如此快的完蛋了,而项羽本来是打算会合这些阻击部队一起打击东进的刘邦大军的。
因此,如果确定当刘邦伐楚时,项羽已经开始南下,那么说项羽开始就制定了迂回包抄切断刘邦大军的计划是不能成立的吧?

刘邦伐楚的时候,项羽派的各路阻击部队已经全部崩溃。
  项羽回击的时间,应该是在刘邦北路军定陶击败龙且后,否则刘邦不可能不知道项羽已经回击。
作者: 楚三户    时间: 2005-5-21 01:07

大家好 我是第一次登录这个网站 这是我第一次读的帖子同时我也是完整的读完所以的跟帖 首先我要说 工科又怎么了 文为内 工为外 开拓世界 你能吗 我看楼主历史知识好象不比说他的人差嘛 还有MM 互相辩论当然要找准对方的每一个错误了啊  最后说说我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通过史记 我了解到 这场战役是前无古人的 且是极其辉煌和令人震惊的 十分大胆的 完成的很完美的 (如果你打过竞技游戏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了)  改变了当时的被动局面的 因为那后 去汉归楚不要太多 项羽野战无敌 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 还有 要书谁无敌 是要看 在自己时代的范围内所表现出的战争智慧 综观世界 拿破仑可以一比
作者: 杨少凡    时间: 2005-5-21 11:43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5-19, 23:10:01发表
汉军56万人不是全歼,只是被猛攻击败而已,否则刘季还有啥子兵啊

春,汉王部①五诸侯兵,②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③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④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⑤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⑥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⑦楚又追击至灵壁东⑧睢水上。⑨汉军却,为楚所挤,⑩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⑾

》》》汉军五十六万前后被杀二十余万,余军皆溃,刘邦只率数十骑逃走。

》》》后来刘邦从这几个地方集合的部队:1、下邑吕泽处,稍收士卒。2、栎阳,立太子,大赦罪人以为兵。3、水灌废丘,杀章邯,腾出围城部队。4、萧何“兴关中卒,辄补缺”尽发关中兵连老弱在内。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5-22 09:09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5-20, 16:29:37发表
刘邦伐楚的时候,项羽派的各路阻击部队已经全部崩溃。
  项羽回击的时间,应该是在刘邦北路军定陶击败龙且后,否则刘邦不可能不知道项羽已经回击。

YAO兄:
第一点赞同。
第二点,目前关于刘邦北路击破龙且于定陶的时间没有记载。
刘邦本纪说,是刘邦带领5诸侯兵进占彭城之后,项羽才突然快速回军;而项羽列传则说是刘邦带5诸侯兵开始东伐楚时就回军了,到底哪个正确呢?
先看地图:
有记载刘邦劫五诸侯兵东伐楚,是在洛阳,而且此后刘邦才到达外黄,收彭越;因此刘邦出发地为洛阳,当无疑问。
当时项羽在何处?记载说在成阳围攻齐王。成阳就在定陶北面不远。
从洛阳到彭城的路程其实是超过成阳到彭城的,即使项羽从成阳绕道鲁再南下也是一样的结果。
因此,如果按照项羽列传所言,刘邦开始出洛阳,项羽就得到消息回军,怎么最后反而是刘邦已经进入彭城置酒高会多日,项羽才回来呢?项羽半路上干嘛去了?
何况,刘邦是56万大军行军,速度必然不会很快,至少辎重、步兵速度慢的多,半路还要接收彭越等沿途投靠之人。而项羽是只带领3万精兵回军,半路也没有什么牵绊,速度一定很快。
故,我以为:刘邦本纪的说法是准确的时间。请注意本纪与列传在时间准确度上的差别。
另外,田詹传也记载的是刘邦进入彭城以后,项羽才突然回军的。
我以为:项羽之所以采取成阳——鲁——胡陵——萧的回军路线,最大的可能就是要绕过刘邦部署的前哨部队,直捣彭城奇袭刘邦。
从成阳不直接南下绕道东面的鲁,是为了绕过定陶的刘邦北路军留守部队;到胡陵之后不直接南下彭城而绕道西面的萧,也是为了绕过彭城北面的刘邦阻击部队。
如果从这样的情况看,那么项羽的这3万精兵应基本是骑兵,否则速度不会这么快。
希望继续探讨。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5-22 09:12

当然,项羽的这个猛虎掏心战术也很漂亮,有胆有识!赞叹之中!!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2 14:41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22, 9:09:37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5-20, 16:29:37发表
刘邦伐楚的时候,项羽派的各路阻击部队已经全部崩溃。
  项羽回击的时间,应该是在刘邦北路军定陶击败龙且后,否则刘邦不可能不知道项羽已经回击。

YAO兄:
第一点赞同。
第二点,目前关于刘邦北路击破龙且于定陶的时间没有记载。
刘邦本纪说,是刘邦带领5诸侯兵进占彭城之后,项羽才突然快速回军;而项羽列传则说是刘邦带5诸侯兵开始东伐楚时就回军了,到底哪个正确呢?
先看地图:
有记载刘邦劫五诸侯兵东伐楚,是在洛阳,而且此后刘邦才到达外黄,收彭越;因此刘邦出发地为洛阳,当无疑问。
当时项羽在何处?记载说在成阳围攻齐王。成阳就在定陶北面不远。
从洛阳到彭城的路程其实是超过成阳到彭城的,即使项羽从成阳绕道鲁再南下也是一样的结果。
因此,如果按照项羽列传所言,刘邦开始出洛阳,项羽就得到消息回军,怎么最后反而是刘邦已经进入彭城置酒高会多日,项羽才回来呢?项羽半路上干嘛去了?
何况,刘邦是56万大军行军,速度必然不会很快,至少辎重、步兵速度慢的多,半路还要接收彭越等沿途投靠之人。而项羽是只带领3万精兵回军,半路也没有什么牵绊,速度一定很快。
故,我以为:刘邦本纪的说法是准确的时间。请注意本纪与列传在时间准确度上的差别。
另外,田詹传也记载的是刘邦进入彭城以后,项羽才突然回军的。
我以为:项羽之所以采取成阳——鲁——胡陵——萧的回军路线,最大的可能就是要绕过刘邦部署的前哨部队,直捣彭城奇袭刘邦。
从成阳不直接南下绕道东面的鲁,是为了绕过定陶的刘邦北路军留守部队;到胡陵之后不直接南下彭城而绕道西面的萧,也是为了绕过彭城北面的刘邦阻击部队。
如果从这样的情况看,那么项羽的这3万精兵应基本是骑兵,否则速度不会这么快。
希望继续探讨。

根据辛德勇教授考证。城阳在琅邪郡。定陶北面是成阳。项羽田荣的会战是在城阳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2 15:23

另外,说一下,项羽是在刘邦没有进入彭城前已经回来。并不是说项羽是在刘邦还在洛阳的时候已经回来。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2 15:36

我综合多种材料,把项羽回来的时间确定在,北路军破定陶之后。曹参的北路军在破定陶后,就南下为中路军开路,拿下萧县,又拿下彭城。
  估计项羽是在北路军南下后,用骑兵饶道西方,在刘邦大军进攻彭城的时候,重新拿下萧县,在萧县准备,听到刘邦拿下彭城,以为大功告成,正松懈的时候,从萧开始向彭城进攻。

所以我的意见不是传统的项羽听到彭城失陷才回来,而是刘邦半路上,特别是北路军击破龙且定陶军后,立刻明白形式。直接计划,跟在敌人后方从后路进攻,所以才绕道,而不是直接回来正面抵挡。
作者: camer    时间: 2005-5-23 08:23

西楚霸王就是西楚霸王,干的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就算做不了皇帝,像这样在世上走一遭也不枉!
作者: 单调一索    时间: 2005-5-23 11:48

我倒觉得这个56万是不是太夸张了?按照当时秦军巨鹿覆没、后被项羽坑杀,在加上三秦政权,关中应该没有多少兵役留给刘邦,按照秦军鼎盛时期可以出60万,那这时秦人有多少?巴中从来就不是一个生产人口的地方,也抽不出多少人给刘邦。那刘邦的主力应该是自带的子弟兵以及转战过程中陆陆续续加入的。其他被劫诸侯的兵力估计也不会太多吧?,少的话就不用被劫了,而且,由于被劫,那其他诸侯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不算太强。
作者: 单调一索    时间: 2005-5-23 11:53

另外有点疑问,落水而死的人有10多万?好像太匪夷所思了点。
一般来说这样的战役突击效果只是把对手打散打垮,而对方军队的能力就可以从被打垮后的行动中看出其纪律性和战斗力。如果这样死了10多万,那刘邦的军队是不是太乌合之众了点?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3 19:34



QUOTE:
原帖由单调一索于2005-05-23, 11:48:40发表
我倒觉得这个56万是不是太夸张了?按照当时秦军巨鹿覆没、后被项羽坑杀,在加上三秦政权,关中应该没有多少兵役留给刘邦,按照秦军鼎盛时期可以出60万,那这时秦人有多少?巴中从来就不是一个生产人口的地方,也抽不出多少人给刘邦。那刘邦的主力应该是自带的子弟兵以及转战过程中陆陆续续加入的。其他被劫诸侯的兵力估计也不会太多吧?,少的话就不用被劫了,而且,由于被劫,那其他诸侯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不算太强。

一共去了六个诸侯,一个诸侯就算5万人也是30万的啊。刘邦20多万不正常?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3 19:35



QUOTE:
原帖由单调一索于2005-05-23, 11:53:03发表
另外有点疑问,落水而死的人有10多万?好像太匪夷所思了点。
一般来说这样的战役突击效果只是把对手打散打垮,而对方军队的能力就可以从被打垮后的行动中看出其纪律性和战斗力。如果这样死了10多万,那刘邦的军队是不是太乌合之众了点?

10万多是被挤入水中的,前面有河,都往前跑。自己被自己人杀掉的才更多。
作者: camer    时间: 2005-5-24 05:54



QUOTE:
原帖由单调一索于2005-05-23, 11:53:03发表
另外有点疑问,落水而死的人有10多万?好像太匪夷所思了点。
一般来说这样的战役突击效果只是把对手打散打垮,而对方军队的能力就可以从被打垮后的行动中看出其纪律性和战斗力。如果这样死了10多万,那刘邦的军队是不是太乌合之众了点?

不存在乌合之众的问题.以太平天国为例.太平军不怕满,蒙等军,独独打不过湘军.为什么?湘军比太平军更不要命.你不能说太平军是乌合之众吧.一支部队被打的像惊弓之鸟的时候什么都可能发生.
作者: camer    时间: 2005-5-24 05:55

想到这,发现项羽的江东子弟兵和湘军应该算一路的.弓虽!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5-24 09:29

yao兄:继续讨论。
按照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朝部分,此时有城阳,位于定陶北,属于东郡地界。
而到了西汉,才有城阳郡(文帝二年改国),位于秦朝的琅邪郡,而这时,秦朝的城阳则改称成阳了。而这个城阳郡内四个县级城市并没有城市称作城阳。
西汉建立是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此前大概全国版图还应按照秦制吧?
我也感觉项羽当时应当在后来的城阳郡一带,但是缺乏根据。除非这些史学家写历史时用的是他们当时的地图而不是秦朝的。

再有一点:距离问题。
1、萧县距离彭城不到40汉里(17千米),这么近的距离,对于刘邦56万大军而言,项羽一旦来到,一定会被对方知道,而不可能在此地等待时机;
2、即使从城阳郡(今山东莒县一带)出发,经鲁、湖阳到萧,也不过405千米(合920汉里),如果骑兵一天急行军200汉里,5天足已赶到。
而曹参大军(当以步兵为主)从定陶攻击前进到彭城,路程在158千米(合360汉里),即使按照日行50里也要7天时间,再加上刘邦等进入彭城抢夺美女、财宝的时间,置酒高会的时间,足足有15天左右。
这样一来,就等于说:项羽的快速奔袭骑兵,竟然15天走了920里,平均日行军61里,竟然比汉军的步兵快不了多少,兄以为这个答案合理吗?
所以,我认为:
项羽确实是在刘邦一进入彭城时得到报告而后带领骑兵返回的,他不走近路——东海郡的郯县直达彭城,是考虑到刘邦大军一定知道他的位置,因此在其回军路上重兵布防,所以先向西绕道鲁再南下,插入刘邦大军的背后进行攻击。
如果刘邦进入彭城抢夺美女、财宝再置酒高会大约7天,那么正好是项羽得到情报带领骑兵绕道返回的时间。
考虑到最后的突击力量,想必项羽的骑兵在湖陵会休整一天左右再作最后的突袭。这样的骑兵奔袭速度,才比较合理。
由于要连续急行军5天,所以其速度还是不可能达到曹操的一昼夜300里。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5-24 09:33

yao兄:
咱们的共同点是,项羽都是迂回刘邦背后发动突袭的,战术绝对高超。
区别在于:
1、我认为项羽是刘邦进入彭城之后才带领骑兵快速奔袭的;
2、项羽的目的是绕过刘邦重兵布防的东面防线,从背后突袭刘邦,至于说是否打算切断刘邦退路,全歼刘邦大军,我以为3万要全歼56万,可能性不大,项羽只是想用突袭来击溃刘邦大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11:36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24, 9:29:22发表
yao兄:继续讨论。
按照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朝部分,此时有城阳,位于定陶北,属于东郡地界。
而到了西汉,才有城阳郡(文帝二年改国),位于秦朝的琅邪郡,而这时,秦朝的城阳则改称成阳了。而这个城阳郡内四个县级城市并没有城市称作城阳。
西汉建立是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此前大概全国版图还应按照秦制吧?
我也感觉项羽当时应当在后来的城阳郡一带,但是缺乏根据。除非这些史学家写历史时用的是他们当时的地图而不是秦朝的。

再有一点:距离问题。
1、萧县距离彭城不到40汉里(17千米),这么近的距离,对于刘邦56万大军而言,项羽一旦来到,一定会被对方知道,而不可能在此地等待时机;
2、即使从城阳郡(今山东莒县一带)出发,经鲁、湖阳到萧,也不过405千米(合920汉里),如果骑兵一天急行军200汉里,5天足已赶到。
而曹参大军(当以步兵为主)从定陶攻击前进到彭城,路程在158千米(合360汉里),即使按照日行50里也要7天时间,再加上刘邦等进入彭城抢夺美女、财宝的时间,置酒高会的时间,足足有15天左右。
这样一来,就等于说:项羽的快速奔袭骑兵,竟然15天走了920里,平均日行军61里,竟然比汉军的步兵快不了多少,兄以为这个答案合理吗?
所以,我认为:
项羽确实是在刘邦一进入彭城时得到报告而后带领骑兵返回的,他不走近路——东海郡的郯县直达彭城,是考虑到刘邦大军一定知道他的位置,因此在其回军路上重兵布防,所以先向西绕道鲁再南下,插入刘邦大军的背后进行攻击。
如果刘邦进入彭城抢夺美女、财宝再置酒高会大约7天,那么正好是项羽得到情报带领骑兵绕道返回的时间。
考虑到最后的突击力量,想必项羽的骑兵在湖陵会休整一天左右再作最后的突袭。这样的骑兵奔袭速度,才比较合理。
由于要连续急行军5天,所以其速度还是不可能达到曹操的一昼夜300里。

关于城阳传统的观点都是按谭其骧教授绘制地图,但是这毕竟是不经过考证的传统观点,关于这个辛德勇教授根据古书的多种记载以及当前的实际形式,表示定陶北边只能是成阳,城阳在琅邪郡,这样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因为彭越就盘踞定陶,项羽和田荣会战,始终没有讨伐彭越的事情。
  实际上楚汉以及后来的汉朝都是和秦地图有不少区别的,汉朝改动尤其大。
  而后来记载大多无错,不过抄写很多时候有误。比如成阳和城阳很多时候都是混淆的。

关于距离,刘邦进攻彭城的时候,项羽本纪记载是在闻刘邦进入彭城,乃从萧出发进攻。
我倒是认为项羽是赶在刘邦进攻彭城的时候赶回来的,以萧为基地,等待刘邦松懈的一刻,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刘邦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有人会在后面。

另外从路程上,我认为项羽是定陶之战后,但是不能说定陶之战一败就立刻赶回去了。中间有三四天的准备时间是不是也很合理。按曹是8天到萧县,项羽三四天后出发,也就是刘邦进攻彭城的时候,项羽赶到萧。或是在萧附近隐藏,等刘邦全部进入彭城,项羽拿下萧,从萧进攻彭城。至于刘邦的酒会搞几天,史记没有记载,只是虚指日置,可能时间并不长,一天两天。项羽是在早上进攻的,估计是把时间以算好,深夜行军,黎明进攻,从这个或则可以推测项羽要一定的时间安排行程和战略,把握好时间,这里不可能是赶回来就进攻吧?

我倒是认为刘邦酒会7天恐怕没有什么证据吧。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11:41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24, 9:33:49发表
yao兄:
咱们的共同点是,项羽都是迂回刘邦背后发动突袭的,战术绝对高超。
区别在于:
1、我认为项羽是刘邦进入彭城之后才带领骑兵快速奔袭的;
2、项羽的目的是绕过刘邦重兵布防的东面防线,从背后突袭刘邦,至于说是否打算切断刘邦退路,全歼刘邦大军,我以为3万要全歼56万,可能性不大,项羽只是想用突袭来击溃刘邦大军。

这里我倒是认为项羽选择从刘邦退路进攻,后来又把刘邦大军引入南方,利用水流杀20万,应该是早有预谋的。也就是段刘邦后路,刘邦大军突然遭到进攻,又是在本来可以退的路线反而是敌人,这样的情况无疑要引导他们走向错误的地点,也增加逃跑的难度。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5-24 13:54

项羽是战术战役大师,刘邦却是战略大师。
还有,我不同意全歼的说法。首先,刘邦和诸侯联军有没有56万是个问题,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其次,刘邦和诸侯联军决不可能被全歼,这么宏大的部队决不是3万部队要全歼所能做到的。且果真是被全歼,刘邦要恢复元气,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短时间根本不可能组织起同样强大的部队再度重来。当然,这也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击溃,这战给刘邦部队造成的损失却是相当大,应该叫重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14:01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4, 13:54:19发表
项羽是战术战役大师,刘邦却是战略大师。
还有,我不同意全歼的说法。首先,刘邦和诸侯联军有没有56万是个问题,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其次,刘邦和诸侯联军决不可能被全歼,这么宏大的部队决不是3万部队要全歼所能做到的。且果真是被全歼,刘邦要恢复元气,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短时间根本不可能组织起同样强大的部队再度重来。当然,这也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击溃,这战给刘邦部队造成的损失却是相当大,应该叫重创。

应该这样说。史记明确记载是56万,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不是,那么只能维持这个数锯。
比如任何战争的数字大多都没有办法证明就是这个数字,但是没有证据说明这个数字不对,还不是照样按这个数字?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5-24 14:31

秦朝最顶峰时期的人口也不到二千万,在秦亡时,估计人口顶多也就一千多万左右(经过秦末战乱及秦国的暴政)。这样,全国男子总数也就500-600W左右,除掉15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的老人,约1/3强,这时也就300-400W人。这三四百万人不可能全部充军,要不谁来做生产粮食、武器、军需?另外,还要大量的人力来运输这些器物,供应部队所需,至少要留近一半人左右来搞生产和后勤运输。这样,全国可征用的部队极限也就150-200W。要是真的一次就征用这么多士兵,且部队被全歼,根本可能短时间内再组织起同等规模的部队去和楚霸王继续作战。楚汉争战一打就是四年,刘邦不断地被打败,如果按史书上的人数来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汉朝开国时男子基本被打得差不多只有小孩和老人了。还有史书说后来征发关中的儿童和老人参军打仗,这种事肯定有,但绝不会很多,很难想像一支军队要是有1/3以上的是儿童和老人,这支军队还会剩多少战斗力,更逞论取得战争的胜利了。
另外,项羽的才能做一个三军的统帅最适合,但要他作君主,实在勉为其难。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14:39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4, 14:31:49发表
秦朝最顶峰时期的人口也不到二千万,在秦亡时,估计人口顶多也就一千万左右(经过各过秦末战乱及秦国的暴政)。这样,全国能用的男子也就500-600W左右,除掉15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的的老人,约1/3强,这时也就300-400W人。这三四百万人不可能全部充军,要不谁来做供应部队,至少要留一半人左右来搞生产和后勤运输。这样,全国可征用的部队极限也就150-200W,刘邦控制的地区最多也就50W左右,要是真的征用这么多士兵,抑或是被全歼,根本可能短时间内再组织起同等规模的部队去和楚霸王做战,且楚汉争战一打就四年,刘邦不断地被打败,如果按史书上的人数来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汉朝开国时男子基本被打得差不多只有小孩和老人了。还有史书说后来征发关中的儿童和老人参军做战,这种事肯定有,但绝不会多,很难想像一支军队要是有1/3以上的是儿童和老人,这支军队还会剩多少战斗力。
另外,项羽的才能做一个元帅最适合,但要他作君主,实在勉为其难。

不要忘了56万中,有六个诸侯军,从范围上包括关中河南,河北,山西,可以说大半个中国了。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5-24 15:11

大半个中国又有多少真正可用之兵呢,全国也不过可征150-200W男丁,刘邦及诸侯联军所能征发的兵源,150W男丁算是顶天了吧。试想彭城一战消耗掉35%的兵源,而后不久再组织起同样规模的部队,可能吗?并且,四年楚汉争战中都在不停的消耗兵源,后来刘邦惨败的战役还有好几次,且每役都损失巨大,试想,有这多人可供其打吗?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5-24 15:15

彭城之战,项羽重创汉军,这不假,但不是全歼。且刘邦联军不可能有56万人,我估计也就在20-30万左右,损失10多万人,受到项羽的重创。当然,这同样是相当伟大的胜利,项羽能用3万左右的精兵打败20-30万刘邦联军,并且重创其军,比起长平之战亦高出其许多。
作者: jimmy5458    时间: 2005-5-24 15:34



QUOTE:
原帖由东方无翼于2004-11-18, 21:25:33发表
刘邦不是入城了么?为什么不固守城池?
巷战和攻城战骑兵可是不占任何优势的。

楼主不是说了嘛,还没完全入城,还在做防御部署的
作者: 单调一索    时间: 2005-5-24 16:27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4, 15:11:13发表
大半个中国又有多少真正可用之兵呢,全国也不过可征150-200W男丁,刘邦及诸侯联军所能征发的兵源,150W男丁算是顶天了吧。试想彭城一战消耗掉35%的兵源,而后不久再组织起同样规模的部队,可能吗?并且,四年楚汉争战中都在不停的消耗兵源,后来刘邦惨败的战役还有好几次,且每役都损失巨大,试想,有这多人可供其打吗?

我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秦朝统治时间不多,六国创伤未平、起兵攻岭南留下庞大的南方军团未返,再加上陈胜首难之后的起义、巨鹿和项羽坑杀,全中国到底能有多少人?除去老弱妇孺,还能有多少呢?还想请姚先生(是不是meichong先生阿?)仔细为鄙人解惑。
作者: 单调一索    时间: 2005-5-24 16:44



QUOTE:
原帖由camer于2005-05-24, 5:54:03发表

QUOTE:
原帖由单调一索于2005-05-23, 11:53:03发表
另外有点疑问,落水而死的人有10多万?好像太匪夷所思了点。
一般来说这样的战役突击效果只是把对手打散打垮,而对方军队的能力就可以从被打垮后的行动中看出其纪律性和战斗力。如果这样死了10多万,那刘邦的军队是不是太乌合之众了点?

不存在乌合之众的问题.以太平天国为例.太平军不怕满,蒙等军,独独打不过湘军.为什么?湘军比太平军更不要命.你不能说太平军是乌合之众吧.一支部队被打的像惊弓之鸟的时候什么都可能发生.

不知道兄台理不理解我的意思,这倒不是打不打的过的问题。也并不是说打不过就是乌合之众。
问题是在彭城的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随刘邦南征北战的老兵,大战场面、战斗经验应该十分丰富。与昆阳新军、肥水秦军不能相比。一般而言,像项羽这样的突袭,全歼敌军不太可能,三万军队能把56万人(如果有的话)杀光?作用无非是把对手打散打垮,也就是重创而已。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兵,如果被项羽一冲击就溃散成惊弓之鸟,以至于自相践踏、落水而死有十几万,----想象一下十几万这个数目。是不是太匪夷所思了点?
作者: 单调一索    时间: 2005-5-24 17:04

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56万属实。落水而死的士兵十几万也属实,那么这十几万有多少是刘邦的军队?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大部分那也有相当一部分应该是被劫来的六国那些战斗力较为松散、受不了冲击的军队,或者说冲击这些军队使对方友军先乱,进而影响后面的刘邦主力。战后刘邦的主力虽受重创,但实力尚存。之后刘邦还可以收集被打散的士兵或许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很明显士气是被彻底打下来了,所以萧何才发关中之人以壮声势,不然如果刘邦以萧和后面发来的关中老弱还能抗衡如日中天的项并且打天下(这时还没有收后来的韩信兵)就实在难以想象。
作者: 单调一索    时间: 2005-5-24 17:12

换句话说,个人认为,这一战项羽没有全歼(主要在于全歼这个词)刘邦主力,也不可能全歼刘邦主力。但就算没有全歼刘邦军队,项羽这一战果无疑也是辉煌的。
作者: Dusk    时间: 2005-5-24 20:58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6, 10:40:21发表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26, 9:57:51发表
韩刘邦项羽拉锯时,韩信还没有兵权啊,他怎么和项羽打?而且上兵伐谋,北方战役完成对项羽侧翼的战略包抄,和项羽直接打,是以劣势对优势,没有战略眼光的匹夫才这么做!
孟珙只是一个兵团司令,还不是南宋的军队总指挥,孟珙对蒙古的防御基本在长江一线,屡次击败蒙古入侵,还反攻下了襄阳,什么叫被蒙古打成那样?
项羽自己是主帅,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战略环境,难道还怪别人?
项羽和刘邦拉锯的时候,多次击败刘邦,占据荥阳、成皋这个战略据点。但是都没有稳固优势,反而最后要向刘邦求和,这只能说他战略上太差劲了,怎么能和韩信一战而定北方相比?

韩信要是可以打败项羽,刘邦怎么不给他兵权让他和项羽打?
  让他去北边作战,不给兵权怎么带兵?

孟珙在金灭亡的时候给蒙古人夺中原,败的这么惨,有什么厉害的。夺襄阳,蒙古才多少兵力。蒙古当时没有一心给他打,又不适应地形,当然失败了。胜几场又怎么样?

  你也承认韩信主战场打不过项羽,才迂回到北边集中多方面力量才能击败项羽?

  战略环境是自己创造的 吗?关键是当时形式下采取什么战略,有好的战略又要实力和人才来配合才行。一口一个战略,谋士的战略最好,说的天花乱坠,有用吗?关键还在主帅把握可行不可行!

  项羽什么时候向刘邦求和?是刘邦想向项羽求和,项羽有点犹豫,听了谋士范增的又急攻刘邦。要是没有彭越,英布拖后腿,刘邦早完了。

韩信有没有打败项羽,有事实作根据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5-24 21:43

yao兄:
要清楚这一点:56万大军,怎么可能都进入彭城?最基本的部署也是在彭城四周。萧也不会没有兵驻扎,只是不多而已。而项羽的3万大军也不是一支小股偷袭部队,不可能在萧县停留时间长而不被发现。
因此,从记载看,项羽骑兵是早晨从萧县向东发动进攻,那么很可能是利用夜晚袭占萧县的,略加休整而后发起进攻。
我们应清楚一点,56万大军,还是步兵,行军的速度其实根本与骑兵奔袭的速度相差极大,如果曹参的前军轻装能走60里/日,那么56万步兵以及其辎重的速度将更慢。因此如果按项羽本纪那样,刘邦东伐楚时,项羽就开始回军,这样的速度是不能匹配的。
还有一点,彭越在外黄不在定陶,刘邦本纪有记载。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项羽在刘邦东征开始时就出发,那么其根本不可能知道刘邦会到达什么地方,因此此时分析说项羽已经决定绕道刘邦背后进攻是不太可信的。除非刘邦已经进入彭城,而且对项羽在齐的军队部署了防御,项羽才可能确定绕道迂回的战术。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22:06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4, 15:11:13发表
大半个中国又有多少真正可用之兵呢,全国也不过可征150-200W男丁,刘邦及诸侯联军所能征发的兵源,150W男丁算是顶天了吧。试想彭城一战消耗掉35%的兵源,而后不久再组织起同样规模的部队,可能吗?并且,四年楚汉争战中都在不停的消耗兵源,后来刘邦惨败的战役还有好几次,且每役都损失巨大,试想,有这多人可供其打吗?

彭城明确记载被杀的有20多万,加其零散被杀,估计死亡有30万。
  全歼不是全部死完叫全歼,是一个编制被打散,使其编制毁灭。
  一般来说一个军队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上被杀,基本意味着编制被毁灭。也就是全歼。
  这个可以参考中国军事对全歼的定义。

另外后来刘邦几次惨败,损失并不很大。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22:11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4, 15:15:44发表
彭城之战,项羽重创汉军,这不假,但不是全歼。且刘邦联军不可能有56万人,我估计也就在20-30万左右,损失10多万人,受到项羽的重创。当然,这同样是相当伟大的胜利,项羽能用3万左右的精兵打败20-30万刘邦联军,并且重创其军,比起长平之战亦高出其许多。

那你是完全否定史记数字的记载?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22:27



QUOTE:
原帖由单调一索于2005-05-24, 16:27:44发表
我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秦朝统治时间不多,六国创伤未平、起兵攻岭南留下庞大的南方军团未返,再加上陈胜首难之后的起义、巨鹿和项羽坑杀,全中国到底能有多少人?除去老弱妇孺,还能有多少呢?还想请姚先生(是不是meichong先生阿?)仔细为鄙人解惑。

对,meichong,yaolei 都是我。
  
秦朝有2000多万人口,战国晚期各个国家都有常备军几十万,当然征发民众会更多。
以秦为例子,最后灭楚还出动60万,注意这可是一个秦国。
  楚汉时期,人口肯定减少很少,关中的兵力基本已经没有。但是别忘了,刘邦当时在咸阳就有10万。在汉中大量收少数民族为兵力,另外占领关中后,又征兵。后来萧何把关中老头小孩送上战场,可以证明关中男子基本被刘邦征发。
  另外根据史记功臣表,关中不少军队投降了刘邦,后来的骑兵军团就是这秦人骑兵。史记记载秦投降20万全被项羽所杀,其他这个是虚指,有史可证的有名有姓后来还出现在后来战场,可以证明20万并没有全杀。估计留给章邯一只生力军,可能是忠心章邯的亲兵。
  刘邦攻楚是倾巢而出,主力基本全部带上,这些兵力20多万应该是可信吧。10万加关中全部男子加汉中少数民族军队加章邯降兵。
  再刘邦还劫持六个诸侯,这些诸侯就算是兵力不多,一个诸侯平均出兵5万,六个也30万了吧!难道那些诸侯几万兵力都拿不出来?

关于当时中国人口,楚汉战争期间破坏最厉害,但是汉初有1200万人口,也就是损失一半的人口,但是楚汉初期呢?还没有损失这么多。
  战国后期的兵力可以作为参考,像赵,韩这样灭国损失严重的,楚汉时期,秦末的确兵力大大减少。但是楚,秦,齐这些,基本可以参考战国后期人口和兵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4 22:48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24, 21:43:59发表
yao兄:
要清楚这一点:56万大军,怎么可能都进入彭城?最基本的部署也是在彭城四周。萧也不会没有兵驻扎,只是不多而已。而项羽的3万大军也不是一支小股偷袭部队,不可能在萧县停留时间长而不被发现。
因此,从记载看,项羽骑兵是早晨从萧县向东发动进攻,那么很可能是利用夜晚袭占萧县的,略加休整而后发起进攻。
我们应清楚一点,56万大军,还是步兵,行军的速度其实根本与骑兵奔袭的速度相差极大,如果曹参的前军轻装能走60里/日,那么56万步兵以及其辎重的速度将更慢。因此如果按项羽本纪那样,刘邦东伐楚时,项羽就开始回军,这样的速度是不能匹配的。
还有一点,彭越在外黄不在定陶,刘邦本纪有记载。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项羽在刘邦东征开始时就出发,那么其根本不可能知道刘邦会到达什么地方,因此此时分析说项羽已经决定绕道刘邦背后进攻是不太可信的。除非刘邦已经进入彭城,而且对项羽在齐的军队部署了防御,项羽才可能确定绕道迂回的战术。

对,56万应该是扎住彭城外围。

关于项羽返回时间,还是应该以项羽本纪为主,里面明确记载是闻刘邦进彭城从萧进攻,而不是从城阳回来。

这里强调一点,我是认为项羽返回时间在刘邦半路行军时,刘邦进入彭城前。不是指刘邦刚出兵的时候,看来以后把细节要写清楚,免得理解有误差。所以不存在刘邦行军速度的问题。再细致点就是在曹参击破定陶后几天。而刘邦中路军的时间却没有显示。按大概时间,刘邦从出关中到彭城时间行军还是比较快的,一个月不到。

  另外彭越的大本营是定陶,外黄是和刘邦会聚地点。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5-25 11:53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5-24, 22:27:42发表
对,meichong,yaolei 都是我。
 
秦朝有2000多万人口,战国晚期各个国家都有常备军几十万,当然征发民众会更多。
以秦为例子,最后灭楚还出动60万,注意这可是一个秦国。
  楚汉时期,人口肯定减少很少,关中的兵力基本已经没有。但是别忘了,刘邦当时在咸阳就有10万。在汉中大量收少数民族为兵力,另外占领关中后,又征兵。后来萧何把关中老头小孩送上战场,可以证明关中男子基本被刘邦征发。
  另外根据史记功臣表,关中不少军队投降了刘邦,后来的骑兵军团就是这秦人骑兵。史记记载秦投降20万全被项羽所杀,其他这个是虚指,有史可证的有名有姓后来还出现在后来战场,可以证明20万并没有全杀。估计留给章邯一只生力军,可能是忠心章邯的亲兵。
  刘邦攻楚是倾巢而出,主力基本全部带上,这些兵力20多万应该是可信吧。10万加关中全部男子加汉中少数民族军队加章邯降兵。
  再刘邦还劫持六个诸侯,这些诸侯就算是兵力不多,一个诸侯平均出兵5万,六个也30万了吧!难道那些诸侯几万兵力都拿不出来?

关于当时中国人口,楚汉战争期间破坏最厉害,但是汉初有1200万人口,也就是损失一半的人口,但是楚汉初期呢?还没有损失这么多。
  战国后期的兵力可以作为参考,像赵,韩这样灭国损失严重的,楚汉时期,秦末的确兵力大大减少。但是楚,秦,齐这些,基本可以参考战国后期人口和兵力。

中国史书上的某些数字,本来就有夸大的成分,其数字的准确性古今中外都有很大的争议,不能完全作为依据。战国晚期各国常备军绝对没有几十万人,我可以肯定。因为七国除秦外,各国的人口总数基本都不超过300W人,也就是说其男丁总数不超过150W,要保持几十万的常备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当秦国攻击某国,该国肯定会征发全国所有的青壮从军来抗击外敌,这时才会有几十万人的军队,秦赵长平之战就是典型战例。因为这时是在国内作战,会省去长途运输的给养的沉重负担,所以才能征发这么多人来抗敌,但这些征发的军队和常备军是两回事。另外,要维持几十万人的常备军既不实际也没有必要,像汉唐这样强盛的王朝也不过维持着几十万的常备军,而且对财政也是相当巨大的压力。秦伐楚时确实使用了大量的兵力,但此时六国巳亡一半,秦国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了。史书说王翦要60万大军才能伐楚,但实际上是不是真有60万秦军恐怕很难说清,因为要维持这么一支部队远在千里之外进行一年多的战争,先不说粮食和军需的生产是个大问题,光是运输给养这一项就会让秦国去撑不下。大家还记得汉武帝最大的那次伐匈奴吧,十万余骑的骑兵团,竟然征发了近五十万人来保障给养。汉帝国此时的人口已经近五千万(顶峰时6000万),文景两帝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此战仍进行了很久的准备才完成,且这一战后汉帝国的充实的国库已经基本耗得差不多了。当然,骑兵比步兵要更多的给养,这是事实,但五个步兵总顶得上一个骑兵吧。当然,秦伐楚肯定是使用大量的兵力,说是倾国之兵也不为过,但要说真有60万,确实很难让我相信。
秦顶峰时期人口也就近2000W,北征匈奴,南伐闽越,修筑长城,修始皇陵、阿房宫,这些都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尔后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口大量减少。到楚汉之争时,全中国的人口应不会超过1200W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及各诸侯集合56万人的军队去彭城与项羽争雄实在很难想像,还有要说明的是,项羽此时仍然拥有大量的军队,虽然使用了3万精兵破刘邦,但并不代表他只有3万人,其鸿门宴时史书都说他有40多万军队。在此等民众资财已经十困窘的情况下,光是楚汉双方近百万部队给养的供给和运输怎么解决?取食于民吗,先不说彭城附近的民众不会把全部粮食都提供出来(自己也要吃饭呀),就算双方强制部队去抢食民众的粮食,彭城周围的民众的粮食生产也难以供养如此巨大的部队。况且战乱时期人口减少,民众多被充军,土地大量荒芜或无法正常农业生产。所以,我估计刘邦及诸侯联军的部队,也就是20-30万人左右,刘邦联军此役损失约十几万人,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5 14:40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5, 11:53:13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5-24, 22:27:42发表
对,meichong,yaolei 都是我。
 
秦朝有2000多万人口,战国晚期各个国家都有常备军几十万,当然征发民众会更多。
以秦为例子,最后灭楚还出动60万,注意这可是一个秦国。
  楚汉时期,人口肯定减少很少,关中的兵力基本已经没有。但是别忘了,刘邦当时在咸阳就有10万。在汉中大量收少数民族为兵力,另外占领关中后,又征兵。后来萧何把关中老头小孩送上战场,可以证明关中男子基本被刘邦征发。
  另外根据史记功臣表,关中不少军队投降了刘邦,后来的骑兵军团就是这秦人骑兵。史记记载秦投降20万全被项羽所杀,其他这个是虚指,有史可证的有名有姓后来还出现在后来战场,可以证明20万并没有全杀。估计留给章邯一只生力军,可能是忠心章邯的亲兵。
  刘邦攻楚是倾巢而出,主力基本全部带上,这些兵力20多万应该是可信吧。10万加关中全部男子加汉中少数民族军队加章邯降兵。
  再刘邦还劫持六个诸侯,这些诸侯就算是兵力不多,一个诸侯平均出兵5万,六个也30万了吧!难道那些诸侯几万兵力都拿不出来?

关于当时中国人口,楚汉战争期间破坏最厉害,但是汉初有1200万人口,也就是损失一半的人口,但是楚汉初期呢?还没有损失这么多。
  战国后期的兵力可以作为参考,像赵,韩这样灭国损失严重的,楚汉时期,秦末的确兵力大大减少。但是楚,秦,齐这些,基本可以参考战国后期人口和兵力。

中国史书上的某些数字,本来就有夸大的成分,其数字的准确性古今中外都有很大的争议,不能完全作为依据。战国晚期各国常备军绝对没有几十万人,我可以肯定。因为七国除秦外,各国的人口总数基本都不超过300W人,也就是说其男丁总数不超过150W,要保持几十万的常备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当秦国攻击某国,该国肯定会征发全国所有的青壮从军来抗击外敌,这时才会有几十万人的军队,秦赵长平之战就是典型战例。因为这时是在国内作战,会省去长途运输的给养的沉重负担,所以才能征发这么多人来抗敌,但这些征发的军队和常备军是两回事。另外,要维持几十万人的常备军既不实际也没有必要,像汉唐这样强盛的王朝也不过维持着几十万的常备军,而且对财政也是相当巨大的压力。秦伐楚时确实使用了大量的兵力,但此时六国巳亡一半,秦国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了。史书说王翦要60万大军才能伐楚,但实际上是不是真有60万秦军恐怕很难说清,因为要维持这么一支部队远在千里之外进行一年多的战争,先不说粮食和军需的生产是个大问题,光是运输给养这一项就会让秦国去撑不下。大家还记得汉武帝最大的那次伐匈奴吧,十万余骑的骑兵团,竟然征发了近五十万人来保障给养。汉帝国此时的人口已经近五千万(顶峰时6000万),文景两帝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此战仍进行了很久的准备才完成,且这一战后汉帝国的充实的国库已经基本耗得差不多了。当然,骑兵比步兵要更多的给养,这是事实,但五个步兵总顶得上一个骑兵吧。当然,秦伐楚肯定是使用大量的兵力,说是倾国之兵也不为过,但要说真有60万,确实很难让我相信。
秦顶峰时期人口也就近2000W,北征匈奴,南伐闽越,修筑长城,修始皇陵、阿房宫,这些都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尔后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口大量减少。到楚汉之争时,全中国的人口应不会超过1200W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及各诸侯集合56万人的军队去彭城与项羽争雄实在很难想像,还有要说明的是,项羽此时仍然拥有大量的军队,虽然使用了3万精兵破刘邦,但并不代表他只有3万人,其鸿门宴时史书都说他有40多万军队。在此等民众资财已经十困窘的情况下,光是楚汉双方近百万部队给养的供给和运输怎么解决?取食于民吗,先不说彭城附近的民众不会把全部粮食都提供出来(自己也要吃饭呀),就算双方强制部队去抢食民众的粮食,彭城周围的民众的粮食生产也难以供养如此巨大的部队。况且战乱时期人口减少,民众多被充军,土地大量荒芜或无法正常农业生产。所以,我估计刘邦及诸侯联军的部队,也就是20-30万人左右,刘邦联军此役损失约十几万人,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1200万人口是汉初,楚汉至少1500万人口。
至于战国后期人口也没有你说得这么少。韩,赵,魏,燕人口少,但是齐,楚人口可不少。
  秦国最后一次发动60万军队,就算不全是秦国军队。但是可以说明秦有这个能力吧?
同样刘邦发动的军队比秦少,但是包容的地方比秦多。如果刘邦的兵力有问题,那么中国其他兵力更不可信。

至于项羽的军队,40万在鸿门宴时期是诸侯联军,项羽的军队不超过10万。再说项羽大军还要对付齐,自己带领三万是奇兵,又要保持机动。
作者: 誓扫匈奴不顾身    时间: 2005-5-25 16:00

问一下,汉初1200W人口的数字你从那里得来的,还有,汉初到底是开国后几年?其实一直到汉文帝即位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是汉初,然这里离开国已经二十多年了,开国后出生的人都有一代半了。战国晚期,楚和齐又有多少人,在灭六国时,秦国已经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也就在五百多万左右。韩魏燕三国人口要少些,只有二百万左右人口,赵国有三百万左右,齐楚是大国也就四百万左右。
刘邦占据关中和巴蜀地区后,我估计手中最大兵力也就15万左右,各路诸侯实力参差不齐,估计二三万有之,七八万的亦有之,但这些家伙肯定不会像刘邦那样投入主力军队去参加彭城之战,派个一二万或二三万是很正常的,彭城之战后这些家伙实力并没受到严重的损失,韩信后来费了好大劲才打垮这些诸侯,从此可以证明诸侯们并不是很卖力。所以刘邦诸军有20-30W兵力,我认为是恰当的。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5-25 16:29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5, 16:00:25发表
[QUOTE=yaolei @ 2005-05-24, 22:27:42

问一下,汉初1200W人口的数字你从那里得来的,还有,汉初到底是开国后几年?其实一直到汉文帝即位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是汉初,然这里离开国已经二十多年了,开国后出生的人都有一代半了。战国晚期,楚和齐又有多少人,在灭六国时,秦国已经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也就在五百多万左右。韩魏燕三国人口要少些,只有二百万左右人口,赵国有三百万左右,齐楚是大国也就四百万左右。
刘邦占据关中和巴蜀地区后,我估计手中最大兵力也就15万左右,各路诸侯实力参差不齐,估计二三万有之,七八万的亦有之,但这些家伙肯定不会像刘邦那样投入主力军队去参加彭城之战,派个一二万或二三万是很正常的,彭城之战后这些家伙实力并没受到严重的损失,韩信后来费了好大劲才打垮这些诸侯,从此可以证明诸侯们并不是很卖力。所以刘邦诸军有20-30W兵力,我认为是恰当的。

西汉初年1200多万是葛剑雄教授考证出来,他的一篇西汉人口的文章。就是刘邦刚当皇帝那几年。刘邦汉5年当皇帝,汉12年死,这段才是汉初。
  齐楚人口并不少于秦,或则少也少不了多少。秦国在晚期面积是关中全部,巴蜀全部,
南郡大部分(湖北,楚国老巢),三川(洛阳一带),南阳大部分,山西少部分。
其中南郡是楚国根据地,一直旧贵族不安定,多次受到楚里应外合的反击,不可能可以抽兵。估计还要派镇守的兵力。韩地的地盘也是如此,李信战败很大原因就是韩地反秦统治。
  由此可看到,实际秦60万可以抽兵的也就是关中巴蜀和山西,当时新征服的地方不占用镇守部队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在从其中抽兵。
  另外一点,秦国500多万的推测据学者又考证还可能少了,而且这500万是指战国中后期,当时秦还没有在关东有多少地盘。

  另外刘邦的兵力不清楚,你说15万,我说25万,都没有确定证据。
但是那六个诸侯却不是如此,其中几个是被刘邦全部胁持,他们自己都上了阵,兵力还能不全部带上,不论是光分果实,还是抵抗项羽,保持自己的势力,都不可能把兵力留下,而自己带少量兵马去作战。只有陈馀是派人参战的。另外五个全部是自己亲自上阵。
  阁下说他们后来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有什么依据。
  当时陈馀损失不大,他是派人去参战的。其他呢?河南王,殷王都连国家都没有了,司马欣两位只身逃跑到项羽那里。就一个魏豹也是只身回到封地。但是韩信灭他可没有费多少力气吧?一战而亡,连抵抗都没有抵抗多长。当时魏豹有三郡可是大国,不是兵力极度受损会如此?|
所以我认为六个诸侯平均每个5万,不算多估计。就向你说的,有的兵力少,比如司马欣殷王等三位,不过其是经过这战失去全部力量。每个3,4万应该有。河南王也是经过此战,全完蛋,本身河南王封地不小,又是刘邦主要路径,肯定会把此人兵力全部征发,亦只会高于5万。魏豹,陈余是大国兵力不会少5万的,诸侯一共30万,一点不夸张。
作者: ninanwine    时间: 2005-6-2 05:50



QUOTE:
原帖由青阳于2004-11-19, 12:59:25发表
想不起来还有哪场大战超过彭城之战

肥水之站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6-2 13:25



QUOTE:
原帖由ninanwine于2005-06-02, 5:50:29发表
肥水之站

肥水之站,符坚总兵力很高,但是真正到战场作战的不多,其中三路大军来了一路,还要各地把守,真正开战只有先锋和符坚一只军队到场。而北府军有8万。
也就是符坚兵力低于刘邦,对方兵力高于项羽。
作者: yingzheng    时间: 2005-6-2 19:18

西汉初年1200多万是葛剑雄教授考证出来,他的一篇西汉人口的文章。

啊?
葛剑雄说西汉初的人口是这么多的?

天啊

他认为秦朝的人口是3000万到4000万
到汉初成了1200万-----
之间的战争死了那么多人啊!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6-2 19:36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19:18:55发表
西汉初年1200多万是葛剑雄教授考证出来,他的一篇西汉人口的文章。

啊?
葛剑雄说西汉初的人口是这么多的?

天啊

他认为秦朝的人口是3000万到4000万
到汉初成了1200万-----
之间的战争死了那么多人啊!

葛剑雄说过秦朝是3000多万?

印象中秦朝好象是2000多万,汉初剩下一半。

秦末到汉朝死人的确多。其中关中都死的差不多了。
  
曲逆人口剩下2,3成。
作者: yingzheng    时间: 2005-6-2 20:10

他是这么说的

2000万是学界普遍的看法

因为他这一看法比较希奇,而且对祖龙没什么坏处,所以偶印象特别深.
作者: ninanwine    时间: 2005-6-3 18:33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2, 13:25:21发表
肥水之站,符坚总兵力很高,但是真正到战场作战的不多,其中三路大军来了一路,还要各地把守,真正开战只有先锋和符坚一只军队到场。而北府军有8万。
也就是符坚兵力低于刘邦,对方兵力高于项羽。

那彭城之战肯定也是直接接触兵力不到20W,而其他很可能是望风而逃!主要是大家、太惧怕项羽!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6-3 19:45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20:10:24发表
他是这么说的

2000万是学界普遍的看法

因为他这一看法比较希奇,而且对祖龙没什么坏处,所以偶印象特别深.

可以告知他在哪里考证出来的吗?看看是否合理。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6-3 19:50



QUOTE:
原帖由ninanwine于2005-06-03, 18:33:28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2, 13:25:21发表
肥水之站,符坚总兵力很高,但是真正到战场作战的不多,其中三路大军来了一路,还要各地把守,真正开战只有先锋和符坚一只军队到场。而北府军有8万。
也就是符坚兵力低于刘邦,对方兵力高于项羽。

那彭城之战肯定也是直接接触兵力不到20W,而其他很可能是望风而逃!主要是大家、太惧怕项羽!

你要明白一点,什么叫直接接触兵力?是非要直接杀的才叫|?那样的话,任何战争直接接触的都不到一半甚至3分之一。
   肥水符坚的兵力在其他地方,能算到此战的兵力上吗?就好比,我们可以把全国的兵力当成一次战役的兵力吗?而彭城是所有兵力都在彭城,就算他们不打,或则逃跑,但是这都是本次战役的兵力数目。
作者: yingzheng    时间: 2005-6-3 20:05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3, 19:45:22发表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20:10:24发表
他是这么说的

2000万是学界普遍的看法

因为他这一看法比较希奇,而且对祖龙没什么坏处,所以偶印象特别深.

可以告知他在哪里考证出来的吗?看看是否合理。

据他自己在<秦皇汉武究竟征发了多少人力 >说,他在《中国人口史》中考据的结果是,秦朝人口最多不少于四千万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6-3 20:19

好,去找来看看的说
作者: Dusk    时间: 2005-6-4 15:35



QUOTE:
原帖由誓扫匈奴不顾身于2005-05-25, 16:00:25发表
问一下,汉初1200W人口的数字你从那里得来的,还有,汉初到底是开国后几年?其实一直到汉文帝即位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是汉初,然这里离开国已经二十多年了,开国后出生的人都有一代半了。战国晚期,楚和齐又有多少人,在灭六国时,秦国已经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也就在五百多万左右。韩魏燕三国人口要少些,只有二百万左右人口,赵国有三百万左右,齐楚是大国也就四百万左右。
刘邦占据关中和巴蜀地区后,我估计手中最大兵力也就15万左右,各路诸侯实力参差不齐,估计二三万有之,七八万的亦有之,但这些家伙肯定不会像刘邦那样投入主力军队去参加彭城之战,派个一二万或二三万是很正常的,彭城之战后这些家伙实力并没受到严重的损失,韩信后来费了好大劲才打垮这些诸侯,从此可以证明诸侯们并不是很卖力。所以刘邦诸军有20-30W兵力,我认为是恰当的。

估计手中最大兵力也就15万左右
估计二三万有之,七八万的亦有之
派个一二万或二三万是很正常的
----------------------------------
然后就可以推导出"所以刘邦诸军有20-30W兵力,我认为是恰当的。"
这跟论证张三丰是小龙女儿子差不到哪里去
秦朝2000多万人口是有户籍证明的
作者: herowsm    时间: 2005-8-24 19:53

项羽确实是英雄,本人认为其并不比其他一流名将逊色。(孙武,吴起,白起,项羽,韩信,卫霍,李靖,岳飞)。这些都是我中华超一流统帅,总体上是一个等级的,只不过是各有所长。同时代比较,项羽精于战术指挥,但战略眼光不够。韩信战略,战术优秀,但打狠战就不一定比霸王强。但假设让以上(……)各位一人带十万能力相当的军队对战比试比试,本人实在不好预料谁更厉害些。但是如果每位只有一百士兵并且都是近战兵器一定没人打的过项王,项王一人就都把他们的兵砍光了^_^。这种情况也许冉闵是最接近霸王的了。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25 01:38



QUOTE:
原帖由老不看三国于2005-06-03, 20:31:38发表
空前确实,绝后未必!!!

我也是这个观点,比如昆阳、护布达冈、土木。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8-25 15:18



QUOTE:
原帖由姚亚于2005-08-25, 15:16:18发表
土木算什么,就明英宗那种货色怎么和刘邦比。

由于是皇帝亲征,所以规模很大,不一定质量有多高。
作者: 古墓丝绸    时间: 2005-8-25 15:36

史书将项羽说的简直一无是处,那只不过是胜利者的说辞罢了,能在战国时和刘邦争,而且够得上威胁的也就是他,当然不可能是个庸才
作者: 圆点    时间: 2005-8-25 20:50

实是高手所作,非常佩服啊。

有几个问题,先不说双方兵力是否属实,长途奔袭在那个情报不发达的年代,如果一投入战斗就一发直重敌军中军,如何能这样知己知彼。且敌方双是如何安营,如果真是50多万人的话,似乎很不可能。。。。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25 23:44



QUOTE:
原帖由姚亚于2005-08-25, 15:16:18发表
土木算什么,就明英宗那种货色怎么和刘邦比。

这么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表现很不错了???!!!
辽帝、王莽、刘邦、英宗的失败,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一路货色。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25 23:49



QUOTE:
原帖由圆点于2005-08-25, 20:50:31发表
实是高手所作,非常佩服啊。

有几个问题,先不说双方兵力是否属实,长途奔袭在那个情报不发达的年代,如果一投入战斗就一发直重敌军中军,如何能这样知己知彼。且敌方双是如何安营,如果真是50多万人的话,似乎很不可能。。。。

首先,被打一方不知道进攻方的兵力是多少。
其次,无法迅速集中兵力,组织防御和反击。
作者: 溫侯    时间: 2005-8-26 10:41

其实在注意一点
霸王所带士卒是因为根据地被占,士兵们无不想入侵者杀之而後快
这点跟刘拜出三秦时略同..士兵思乡既久,无不想突出关中
作者: 姚亚    时间: 2005-8-26 14:06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25, 23:44:55发表
这么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表现很不错了???!!!
辽帝、王莽、刘邦、英宗的失败,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一路货色。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确是太失败,但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昏君,根本不懂军事,还要亲怔。而刘邦至少还和项王干过那么多年。
作者: 姚亚    时间: 2005-8-26 14:10

我想问一下,50W大军怎么会放在一个城里,怎么不分多路,由个个将领率领?,刘邦带个10W差不多了(韩信也说过刘邦带10W大军就是极限了)这样出了这种事不至于全军一起溃败,也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救援,互为犄角之势。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26 23:15



QUOTE:
原帖由姚亚于2005-08-26, 14:06:15发表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25, 23:44:55发表
这么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表现很不错了???!!!
辽帝、王莽、刘邦、英宗的失败,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一路货色。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确是太失败,但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昏君,根本不懂军事,还要亲怔。而刘邦至少还和项王干过那么多年。

正因为刘邦比其他几位有很丰富的军事生涯,所以他犯这种低级错误就更不能被原谅。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26 23:20



QUOTE:
原帖由姚亚于2005-08-26, 14:10:30发表
我想问一下,50W大军怎么会放在一个城里,怎么不分多路,由个个将领率领?,刘邦带个10W差不多了(韩信也说过刘邦带10W大军就是极限了)这样出了这种事不至于全军一起溃败,也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救援,互为犄角之势。

就好像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谁都有自己的心眼,没几个人会为别人卖命的。刘邦风头正劲,当然跟着摇旗呐喊,一见风向不对,立即做鸟兽散,哪里来的战斗力啊。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5-8-28 09:40

史记记载有56万,如果大家认为不是,请拿出确切的证据而不是推测。司马迁可是汉朝人,史记也是信史。刘邦的20万主力经此一战至少损失一半以上。
作者: 圆点    时间: 2005-8-28 10:24

可以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下子败敌50几万的战斗一般在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还常用火攻,水攻,条件一般是敌方还有骄兵或是主帅无能,士气不佳等其它原因。
单靠突击成功的例子全世界都没有。
作者: 姚亚    时间: 2005-8-28 11:30

56W人杀也要杀几天啊
作者: 5288123    时间: 2005-8-28 12:26

应该说项羽予以刘邦的主力以歼灭性打击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29 13:41



QUOTE:
原帖由姚亚于2005-08-26, 14:10:30发表
我想问一下,50W大军怎么会放在一个城里,怎么不分多路,由个个将领率领?,刘邦带个10W差不多了(韩信也说过刘邦带10W大军就是极限了)这样出了这种事不至于全军一起溃败,也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救援,互为犄角之势。

仔细看下帖子,刘邦东征是分三路大军,最后汇合在一起的。彭城是目的地,当然要实现胜利回师了。不过南路军被拦截,估计没有参与。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29 13:49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26, 23:15:40发表

QUOTE:
原帖由姚亚于2005-08-26, 14:06:15发表
[quote]原帖由fs7711于2005-08-25, 23:44:55发表
这么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表现很不错了???!!!
辽帝、王莽、刘邦、英宗的失败,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一路货色。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确是太失败,但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昏君,根本不懂军事,还要亲怔。而刘邦至少还和项王干过那么多年。

正因为刘邦比其他几位有很丰富的军事生涯,所以他犯这种低级错误就更不能被原谅。 [/quote]
刘邦犯了什么低级错误?没有料到项羽突然从后方出现?
那么在彭城的张良,陈平,韩信等人都犯了低级错误?
李市民在浅水源没有料到薛举从背后偷袭,也是犯了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
按你前面的话,是否李市民和他们都是一路货色?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29 13:52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26, 23:20:07发表
就好像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谁都有自己的心眼,没几个人会为别人卖命的。刘邦风头正劲,当然跟着摇旗呐喊,一见风向不对,立即做鸟兽散,哪里来的战斗力啊。

看来刘邦的几十万军队也没有战斗力了。

不知道项羽带诸侯打章邯以及关中,刘邦的时候怎么就有战斗力了。
作者: 落花雨林    时间: 2005-8-29 16:03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8-29, 13:52:35发表
看来刘邦的几十万军队也没有战斗力了。

不知道项羽带诸侯打章邯以及关中,刘邦的时候怎么就有战斗力了。

胜利时尚能一鼓作气,遇到突变时则各自保命向来都是联合军的命门。
作者: 燕京晓林    时间: 2005-8-29 20:57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5-24, 14:48:46发表
对,56万应该是扎住彭城外围。

关于项羽返回时间,还是应该以项羽本纪为主,里面明确记载是闻刘邦进彭城从萧进攻,而不是从城阳回来。

这里强调一点,我是认为项羽返回时间在刘邦半路行军时,刘邦进入彭城前。不是指刘邦刚出兵的时候,看来以后把细节要写清楚,免得理解有误差。所以不存在刘邦行军速度的问题。再细致点就是在曹参击破定陶后几天。而刘邦中路军的时间却没有显示。按大概时间,刘邦从出关中到彭城时间行军还是比较快的,一个月不到。

  另外彭越的大本营是定陶,外黄是和刘邦会聚地点。

很久没有过来了,继续:
1、既然同意56万大军分布在彭城四周,那么萧这样的交通要点也会有人马驻扎。
2、项羽的是3万骑兵,并不是一支小部队,要想在周围布满56万大军的萧县潜伏下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项羽从更远的北面奔袭到萧县是合理的解释。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项羽本纪)
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军进入彭城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而是很多天了。刘邦进入彭城以后,不仅布置收集了大批的货宝美人,还天天置酒高会。此后才发生项羽的从西面突袭。
3、我也同意项羽开始率军返回,确实是刘邦走在半路的时候。但是要说项羽潜伏在萧县是比较勉强的。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30 00:25

“刘邦犯了什么低级错误?”
那你的意思是,刘邦没犯错误?还是犯了高级错误?

“李市民在浅水源没有料到薛举从背后偷袭,也是犯了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按你前面的话,是否李市民和他们都是一路货色? ”
如果刘邦当时有病,不能指挥部队作战。在作战指导上制定了如何与楚军继续作战,他可以与上述几人不是一路货色。或者李世民整日寻欢作乐,也可与上述几人是一路货色。
薛举从背后偷袭的是刘、殷带出去的部队,而不是整个唐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30 10:06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30, 0:25:49发表
“刘邦犯了什么低级错误?”
那你的意思是,刘邦没犯错误?还是犯了高级错误?

“李市民在浅水源没有料到薛举从背后偷袭,也是犯了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按你前面的话,是否李市民和他们都是一路货色? ”
如果刘邦当时有病,不能指挥部队作战。在作战指导上制定了如何与楚军继续作战,他可以与上述几人不是一路货色。或者李世民整日寻欢作乐,也可与上述几人是一路货色。
薛举从背后偷袭的是刘、殷带出去的部队,而不是整个唐军。

刘邦不过是没有料到项羽突然出现在背后,张良,陈平,韩信一样,是不是一路货色?

刘邦没有病,刘邦在搞外交啊,统帅不可能事事都做吧?如果李市民因为病可以理解,凭什么刘邦搞外交不能理解?
一个统帅因为病就导致大败,到底是谁的责任,是否我军该规定一条统帅不能生病?何况李市民病很可疑,什么时候都不病,就战败时候病,逃跑的时候比谁都快。

另外李市民到底做了什么军事布局?别人怎么不听了,按他说的,他也不过说了不要出城作战。按这个刘邦的手下根本都没有出城,还不是被项羽扁。出城和战败有关系吗?要是这样作战的时候都龟缩城中算了。唐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基本的防卫没有作好被人从背后偷袭,这是谁的责任?统帅根本没有意识,也没有带好军队。这和刘邦的失败是一个原因,不过一个司马迁写的,一个按李市民要求写的。

另外此战唐军当场就死了十分之5,6,可以说全军覆没,还只是刘,殷的手下,当时李市民手下八大总管的,就刘,殷的人可以死这么多?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30 10:19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29, 20:57:08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5-24, 14:48:46发表
对,56万应该是扎住彭城外围。

关于项羽返回时间,还是应该以项羽本纪为主,里面明确记载是闻刘邦进彭城从萧进攻,而不是从城阳回来。

这里强调一点,我是认为项羽返回时间在刘邦半路行军时,刘邦进入彭城前。不是指刘邦刚出兵的时候,看来以后把细节要写清楚,免得理解有误差。所以不存在刘邦行军速度的问题。再细致点就是在曹参击破定陶后几天。而刘邦中路军的时间却没有显示。按大概时间,刘邦从出关中到彭城时间行军还是比较快的,一个月不到。

  另外彭越的大本营是定陶,外黄是和刘邦会聚地点。

很久没有过来了,继续:
1、既然同意56万大军分布在彭城四周,那么萧这样的交通要点也会有人马驻扎。
2、项羽的是3万骑兵,并不是一支小部队,要想在周围布满56万大军的萧县潜伏下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项羽从更远的北面奔袭到萧县是合理的解释。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项羽本纪)
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军进入彭城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而是很多天了。刘邦进入彭城以后,不仅布置收集了大批的货宝美人,还天天置酒高会。此后才发生项羽的从西面突袭。
3、我也同意项羽开始率军返回,确实是刘邦走在半路的时候。但是要说项羽潜伏在萧县是比较勉强的。

一,这个就不好说了,很多偷袭不是一样可以成功?一般都会有侦察,有巡逻,项羽选在那里绕圈,估计那里防卫最弱,刘邦几路大军会师彭城估计周边没有驻军,深入敌的腹心,分不如合。

二,我的看法是项羽在刘邦没有拿下彭城的时候已经回师,到萧或则刘邦已经拿下彭城或则没有,项羽是听到刘邦的消息才进攻,最大的可能是在萧有一定的停留。而关键和传统的看法不同的是,传统认为项羽听说刘邦拿下彭城才回师,我认为项羽在刘邦没有拿下彭城前,在东进的时候已经回师,确切的应该是曹参击败龙且于定陶后的不久。
另外日值很模糊,也可能是刚开始,项羽听到就进攻了。
三,这咱们就统一了,萧是否潜伏现在拿不出证明,只能认为或则项羽在此有停留,就不用潜伏了。
作者: 扶楠    时间: 2005-8-30 17:24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8-30, 10:06:36发表
何况李市民病很可疑,什么时候都不病,就战败时候病,逃跑的时候比谁都快。

李世民的病的确可以这么理解,说是正因为败了所以才会有病——这样的话那就是后来加工的了;不过我倒觉得他病是真的,是因为有了病才会败。他征高丽那次也病了,不过是在败后,如果史官想要为他推卸责任,也照样可以写是在战争当中病倒。可见史官并未到我们怀疑的那个地步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30 23:03

按yaolei的观点,刘邦因作战指导正确、布置周密、指挥无误,遂导致彭城惨败???
还有,56万大军都在城里?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31 10:00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30, 23:03:16发表
按yaolei的观点,刘邦因作战指导正确、布置周密、指挥无误,遂导致彭城惨败???
还有,56万大军都在城里?

我没有说刘邦正确,不过刘邦的确也没有犯多大低级失误,
其冲量和张良,陈平,韩信犯一样的错误。
此战虽惨但不影响刘邦名将的身份,就好比浅水源不影响李世民名将的身份。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31 10:04

56万按一般情况,虽然彭城是大城,但全部扎住的可能性不大,估计在周边据点扎住的也有。当然要是全部扎住一样可以住的下。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8-31 10:21



QUOTE:
原帖由扶楠于2005-08-30, 17:24:09发表
李世民的病的确可以这么理解,说是正因为败了所以才会有病——这样的话那就是后来加工的了;不过我倒觉得他病是真的,是因为有了病才会败。他征高丽那次也病了,不过是在败后,如果史官想要为他推卸责任,也照样可以写是在战争当中病倒。可见史官并未到我们怀疑的那个地步

从前后分析来看,李世民是否病和战败没有多大关系。统帅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亲自指挥,什么事情都做,很多都是手下完成,统帅是负责全局工作。
不能说吃了败仗当时有病所有没有责任。就好比现在哪个工程出问题,虽然是手下办错,但是领导的责任一样不小,领导说我病了,出国考察了,是否就没有事情了。

  关于浅水原是否有猫腻,看看唐书的描写就知道了,李世民等传记描写的多简练,好象就是撤回长安,刘,殷传记一个自大一个不听劝告。而战役过程明明是薛偷袭而至,和这些关系不大。明显是把罪过推给他们。战役如此残败,却连一点过程都没有,也没有写刘,殷具体怎么失误了,好象就是不听李市民的出城才败,太唯心。中国很多事情喜欢模糊,很多残败一个骄傲就过去了。根本不符合常理。

另外不能认为其他时候有什么不好的记载,之前的记载就一定真实了。史书的控制不是说百分之百的,否则后人根本不会知道。就是因为他留下了蛛丝马迹,所以后人才知道。
说来说去,历史不过是史料学,哲学,做的都是管中窥豹。
作者: 落花雨林    时间: 2005-8-31 10:31

56万不太可能都进驻城内,我推测当时大部分士兵是驻扎在城外,而大将都在城内,所以项羽兵到时城外士兵如一盘散沙,被势如破竹。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8-31 23:44

“我没有说刘邦正确,不过刘邦的确也没有犯多大低级失误,
其冲量和张良,陈平,韩信犯一样的错误。
此战虽惨但不影响刘邦名将的身份,就好比浅水源不影响李世民名将的身份。 ”
张良,陈平,韩信有让刘邦去寻欢作乐,把失责任败的责任推给下属,太史公都说不出这话来?倒是刘邦常得意忘行。
白登之围你又把责任推给谁?
赤壁之败,难道是曹操手下文臣武将的错?
土木之败,也是张辅等人的错?
打败仗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像刘邦在彭城、白登,曹操在赤壁,符坚在淝水,这都属于主观原因,是自己本身指挥失误。而像太宗在浅水原、李光弼在氓山、张巡在睢阳、曹友闻在阳平关、张珏在重庆、魏胜在清河口、周德威在胡柳陂……这些都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不是自身指挥失误造成。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岂可浑为一谈。

“56万按一般情况,虽然彭城是大城,但全部扎住的可能性不大,估计在周边据点扎住的也有。当然要是全部扎住一样可以住的下。 ”
绝对不可能,即使让一个普通人当主帅,也绝不会把全部军队都放在城里,那样就是自掘坟墓,古代的士兵可不是解放上海时的解放军,露宿街头不扰民的。即使是在和平时期,除了卫戍部队外,军队也都不会驻扎在城内。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9-1 12:10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8-31, 23:44:31发表
“我没有说刘邦正确,不过刘邦的确也没有犯多大低级失误,
其冲量和张良,陈平,韩信犯一样的错误。
此战虽惨但不影响刘邦名将的身份,就好比浅水源不影响李世民名将的身份。 ”
张良,陈平,韩信有让刘邦去寻欢作乐,把失责任败的责任推给下属,太史公都说不出这话来?倒是刘邦常得意忘行。
白登之围你又把责任推给谁?
赤壁之败,难道是曹操手下文臣武将的错?
土木之败,也是张辅等人的错?
打败仗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像刘邦在彭城、白登,曹操在赤壁,符坚在淝水,这都属于主观原因,是自己本身指挥失误。而像太宗在浅水原、李光弼在氓山、张巡在睢阳、曹友闻在阳平关、张珏在重庆、魏胜在清河口、周德威在胡柳陂……这些都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不是自身指挥失误造成。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岂可浑为一谈。

“56万按一般情况,虽然彭城是大城,但全部扎住的可能性不大,估计在周边据点扎住的也有。当然要是全部扎住一样可以住的下。 ”
绝对不可能,即使让一个普通人当主帅,也绝不会把全部军队都放在城里,那样就是自掘坟墓,古代的士兵可不是解放上海时的解放军,露宿街头不扰民的。即使是在和平时期,除了卫戍部队外,军队也都不会驻扎在城内。

张良三人有不让刘邦摆庆功会?何况史料更没有显示三人没有参与,也没有半分进言。实际上只要有一个将领难料到,带几万人抵挡项羽一段,战局就不会、如此一面倒了。可是这三位哪里去了?
我是认为刘邦的责任最大,难道手下一点责任没有?刘邦根本没有推卸责任,没有李市民卑鄙的把责任推给手下。
  白登之围当时是刘邦的责任。
你说打仗失败有主客观原因,凭什么例市民的是客观,刘邦的是主观。请问刘邦怎么失误了?就是没有料到项羽从背后偷袭。例市民不是一样没有料到。李市民为什么不是主观原因,自己指挥失误。就凭他在史书说这个不听他的,那个骄傲?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9-1 23:01

张良,陈平,韩信都在军中,不见得吧,后者在的可能性不大。
你承认刘邦的责任最大就行,我也没说过他手下一点责任没有。
客观原因是,自己已料到这么做会导致失利,但在实战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自己又不得不这样做。像李世民、李光弼的部下违令,李光弼哥舒翰的上命难为,张巡、张珏的孤城奋战,曹友闻、魏胜的上级不支持……
而刘邦没有预料到项羽的反攻,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和兵力部署,有的只是寻欢取乐。你前面还认为刘邦的责任最大,到这里却说刘邦怎么失误了,让我信你的哪句话。
还有,被薛举从背后偷袭的是刘文静带出去的唐军,而不是全部唐军。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9-2 09:22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9-01, 23:01:06发表
张良,陈平,韩信都在军中,不见得吧,后者在的可能性不大。
你承认刘邦的责任最大就行,我也没说过他手下一点责任没有。
客观原因是,自己已料到这么做会导致失利,但在实战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自己又不得不这样做。像李世民、李光弼的部下违令,李光弼哥舒翰的上命难为,张巡、张珏的孤城奋战,曹友闻、魏胜的上级不支持……
而刘邦没有预料到项羽的反攻,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和兵力部署,有的只是寻欢取乐。你前面还认为刘邦的责任最大,到这里却说刘邦怎么失误了,让我信你的哪句话。
还有,被薛举从背后偷袭的是刘文静带出去的唐军,而不是全部唐军。

自己在看看史料张良,陈平,韩信都在军中,关于韩信彭城之战的去向,讨论过很多次了,不想在多说了。
刘邦作为主帅当然责任最大,就好比浅水原李市民的责任最大。我说刘邦没有很大的失误是因为他犯的是正常人犯的错误,张,陈,韩一样没有料到的,要刘邦想到不是太苛求了?
  
李市民那一战到底有什么客观原因?李市民说的话和战局有什么关系?让人不出城,战败和出城有关系吗?何况刘不但带兵出来,还请李市民观战,他怎么又一言不发了?只能说明那段话是事后推卸责任编造的。
  何况此战战败的原因和彭城一样没有想到薛已经绕到背后了,也就是是说基本的防卫没有作好。这只能是主帅的责任,主帅没有带好兵,没有想到腹背的防卫,给人所趁,能事后说不该出城?
另外说过好几便了,唐军此战,当场死了5,6成,八大总管皆没,还不是全部,是不是李市民还留下一成兵力?所以不算战败?另外唐军一共设立八大总管,还要说没有全军覆没?
如果只是刘的部队战败,请问李市民干吗逃这么快,为什么不收拢残兵再战呢?反正薛的兵力少。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9-2 22:52



QUOTE: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这个何以见得,我感觉如果是为了这场很难预期结果的胜利,而已彭城为诱饵,是不是代价太大了呀,因为彭城好歹也是项羽的一个大根据地了

QUOTE:
五:战术的革命与技术的革新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这个是真的,我好像在以往的历史介绍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9-3 00:14

请李市民观战,只是旧唐书·薛举传中所载,而在新唐书·薛举传则无些记载,通鉴中采用的是新唐书的内容,说明旧唐书记载这件事并不准确。同时旧唐书、新唐书、通鉴、册府元龟等史书中与此有关的内容中,除旧唐书·薛举传记载了“请请李市民观战”、其余的都无此记载,包括刘文静、殷开山的传记。所以仅凭一个孤证,无法证明“请请李市民观战”一事就是事实。
关后背后偷袭一事,我说过多次了,再说最后一次,薛举从背后偷袭的是刘、殷带出去的部队,而不是整个唐军。

战败和出城当然有关系了,不出城会战败吗?你不要动不动就“就是是事后推卸责任编造的。”能不能找一些让人信服的证据。
你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德迷与英迷的对话: 德迷说:我们有三次世界冠军!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有四次世界亚军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最差进八强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有三次欧洲冠军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欧洲亚军也有好多次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你们何时能进四强?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走了.... 英迷还在自语、嘴里喃喃地说:你们输过1:5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又是一句过头的话,下次使用第一次、空前绝后这种词时,请慎重使用。
中国最早使用骑兵独自作战无从考查,但应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更确切地说是匈奴。李牧一战就曾歼灭10万匈奴骑兵,就是例证。而武
中国内地(指农耕地区)最早使用骑兵独自作战始于赵武灵王时期,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曾派出一支骑兵部队独自作战,此事在战国策上有记载。只是此次行动规模不大,所以影响也极小,但这却是中国内地(指农耕地区)最早使用骑兵独自作战。
从历史上看,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规模不太不小,但在当时来说,规模确是相当大的了。
但项羽死后,汉朝的骑兵发展缓慢,直到武帝时期,才发生了转变。

请教阁下个问题,能否查到项羽回师彭城一共了多少天。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9-3 20:28



QUOTE:
原帖由冰祁步于2005-09-02, 22:52:43发表

QUOTE: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这个何以见得,我感觉如果是为了这场很难预期结果的胜利,而已彭城为诱饵,是不是代价太大了呀,因为彭城好歹也是项羽的一个大根据地了

QUOTE:
五:战术的革命与技术的革新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这个是真的,我好像在以往的历史介绍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放弃没有办法的事情,否则项羽如何反败为胜利?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9-3 20:50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5-09-03, 0:14:51发表
请李市民观战,只是旧唐书·薛举传中所载,而在新唐书·薛举传则无些记载,通鉴中采用的是新唐书的内容,说明旧唐书记载这件事并不准确。同时旧唐书、新唐书、通鉴、册府元龟等史书中与此有关的内容中,除旧唐书·薛举传记载了“请请李市民观战”、其余的都无此记载,包括刘文静、殷开山的传记。所以仅凭一个孤证,无法证明“请请李市民观战”一事就是事实。
关后背后偷袭一事,我说过多次了,再说最后一次,薛举从背后偷袭的是刘、殷带出去的部队,而不是整个唐军。

战败和出城当然有关系了,不出城会战败吗?你不要动不动就“就是是事后推卸责任编造的。”能不能找一些让人信服的证据。
你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德迷与英迷的对话: 德迷说:我们有三次世界冠军!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有四次世界亚军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最差进八强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有三次欧洲冠军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我们欧洲亚军也有好多次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你们何时能进四强?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说:........ 英迷说:你们输过1:5 德迷走了.... 英迷还在自语、嘴里喃喃地说:你们输过1:5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又是一句过头的话,下次使用第一次、空前绝后这种词时,请慎重使用。
中国最早使用骑兵独自作战无从考查,但应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更确切地说是匈奴。李牧一战就曾歼灭10万匈奴骑兵,就是例证。而武
中国内地(指农耕地区)最早使用骑兵独自作战始于赵武灵王时期,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曾派出一支骑兵部队独自作战,此事在战国策上有记载。只是此次行动规模不大,所以影响也极小,但这却是中国内地(指农耕地区)最早使用骑兵独自作战。
从历史上看,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规模不太不小,但在当时来说,规模确是相当大的了。
但项羽死后,汉朝的骑兵发展缓慢,直到武帝时期,才发生了转变。

请教阁下个问题,能否查到项羽回师彭城一共了多少天。

别的资料看不到只能说被李市民篡改的历史偶然透漏出来的破绽。否则为什么李市民指导的史书怎么还留下这等明显和别的口径不符合的材料。至于别的传记和书没有记载就是假的话,可以说中国的史书一半都是假的。史料只能证明如何是假,还没有听说要证明是真的,要是这样请阁下如何证明唐书的其他资料是真的?

  关于战败的是全部还是部分,我都说这么多了,阁下一条反证没有,就强调有意义吗?

按你的意思不打仗就不会战败。比如抗日,开始战败。是不是说不要出战的就是领导英明?战略上高瞻远扬?

关于项羽骑兵的问题讨论过很多次,阁下还拿出来。好,再开始吧!
骑兵的历史中国在商朝就有,是不是那个时候以后骑兵就是独立的。骑在马上和骑兵独立进行作战,并进行冲锋是两个概念。游牧民族是早都骑在马背上,赵国胡服骑射就被称为划时代。可惜一直到秦始皇骑兵一直处于辅助。不但没有独立建制,更没有进行冲锋。
包括赵国也一样。李牧大破10万匈奴骑兵,请问游牧民族是什么编制,如何进行作战的?
游牧民族早就养马,是不是中国的骑兵就可以推到有游牧民族就大量装备骑兵独立进行冲锋作战?运输工具和作战工具是不同的。包括赵国骑兵都是辅助车兵和步兵的,独立行动也是配合步兵车兵的。
  刘邦在彭城之战后,重新建立骑兵军团,并且灌等人频频独立深入敌房作战就是明证。
汉朝前期骑兵发展缓慢是因为国力问题。楚汉战争灌是独立骑兵军团,到了汉朝就是车骑配合。


具体时间推不出来。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5-9-4 01:36

既然你一直强调史书有问题,那我们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实际上史书的记载有冲突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拿李渊的籍贯来说,新旧唐书的记载就不同。此外,像同一人的出生年(苏定方)、名字(李密)等在记载上都有不同。

从现有的史书记载上看,最早使用骑兵独立进行冲锋作战的就是武灵王时期。在项羽之前,好象也就这么一次而已,规模也不是很大。
匈奴骑兵是什么编制我不清楚,但肯定有自己指挥体系,否则指挥10万人的行动,谈何容易。
作者: 好了好了    时间: 2005-9-4 04:01

错了   马镫匈奴就有了,也就是说至少赵武灵王就有了,秦朝的时候骑兵,战车发挥了巨大威力,典型的战役就是长平之战
作者: 球墨铸铁    时间: 2005-12-4 00:22

同时代比较,项羽精于战术指挥,但战略眼光不够。韩信战略,战术优秀,但打狠战就不一定比霸王强。
作者: 西凉乱舞    时间: 2006-2-11 16:31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17, 12:42:50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4-17, 12:28:14发表
sukerwl兄,标题也加上前提,那我干脆写成提要不算了。
  你说什么标题能把所有大意概括进去?

  至于我文中没有说?
那我无话说了,随你怎么认为吧!

  我文中哪些字眼不合适,请把一句话指出。

标题正是最重要的地方 写成提要也无所谓

不合适字眼:空前绝后的奇迹、空前绝后的胜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战果之辉煌无敌、还有你最后那两段肉麻的吹捧

LZ别和他说了,故意没事找茬的,理他干什么,,,

标题不用改,形容得非常倒位!楚霸王本来就无敌,还有什么好说的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6-2-12 11:45

经此一战,正看出关羽与项羽的差距,都是腹背受敌,都是后方丢失,也都是回主力迎战,一个以3万破56万,另一个的军队边走边散……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4 11:30

空前绝后?就算项羽建立了楚帝国来写《史记》,他也不敢说自己就是绝后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4 11:43

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

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

姚老大是项籍专家,对于《史记·项羽本纪》不应该视而不见呀。
作者: 慕容血    时间: 2006-4-24 12:14

当时的楚兵,不是由项羽带的

龙且,英布离开项羽就什么都不是

这也可以看出项的强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6-4-24 13:11

项羽是强,但不应该无限夸大。尤其是研究历史。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6-5-2 22:26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24 11:43 发表
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

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 ...

全歼不是全部杀光才算全歼。

全歼是指一个建制的消失,就是一个建制完整,指挥齐全的部队,由于大规模损失,而导致指挥系统崩溃,建制消失。

一个建制的消失,一般是战争中数量损失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这样就足可以使军队建制得到毁灭性的打击。

彭城之战还是符合这个范围的。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5-3 13:53



QUOTE:
原帖由 yaolei 于 2004-11-26 10:42 发表

已经改变了被动,变成了主动。但是形式太不妙,有彭越在关键的地方拖后腿。关键的时刻英布又反水。

彭越和英布为什么拖后腿,他们怎么不拖刘邦的后腿。
什么是主动,什么是被动,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主动。
项羽被彭越切断粮道,在战斗中疲于奔命,这也叫主动。
项羽在战术上很强悍,而且以力战著称。
如果说有勇无谋,他算一个典型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