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惜哉,张儁乂 [打印本页]

作者: bobby    时间: 2004-10-30 17:34

以下摘自《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县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任宁国中郎将。太祖与袁绍相距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又从击袁谭于渤海,别将军围雍奴,大破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宁建。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容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汤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郃还屯陈仓。

  文帝即王位,以郃为左将军,进爵都乡侯。及践阼,进封鄚侯。诏郃部与曹真讨安定卢水胡及东羌,召郃与真井朝许宫,遣南与夏侯尚击江陵。郃别督诸军渡江,取洲上屯坞。明帝即位,遣南屯荆州,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追至祁口,交战,破之。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当(力虎)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诏郃部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尝荐同乡卑湛经明修行,诏曰:"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耀湛为博士。"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子雄嗣。郃前后征伐有功,明帝分郃户,封郃四子列侯。赐小子爵关内侯。
作者: bobby    时间: 2004-10-30 17:36

转自三国大本营
《委屈你了,雋乂兄(張郃)》/DarkMessiah (選自月旦群英 2004-08-18 17:57:26)

  張郃字雋乂,三國時代最令劉備和諸葛亮憚忌的魏將,可惜在羅貫中把他不少事跡更改或略過,我參考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以及《資治通鑑》後,得到的結論是:其中一些變更是為了配合別的角色。

  張郃在討伐黃巾時為韓馥的軍司馬,韓馥被袁紹打敗後歸順袁紹,並且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官渡之戰時曾建議袁紹:「公雖連勝,然勿與曹公戰也,密遣輕騎鈔絕其南,則兵自敗矣。」曹操當時大部份的兵力都在官渡而許昌空虛,張郃看出這點與許攸不?\而合,但是不但袁紹沒採信,就連數百年後的羅貫中也沒把張郃的見解寫進去(1)。

  不久後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曹操軍隊精良,攻打烏巢一定會成功,到時候代誌就大條了,趕快派人救)」但是郭圖卻說:「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張郃的計?\不對啦,不如直取曹操本營逼他回防,不必救烏巢就可以解除危機啦)」張郃反駁:「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 盡為虜矣。(曹操一定會派人守營,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被打敗我們也玩完了)」結果袁紹還是聽信郭圖的計?\,派張郃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郭圖計?\失敗,怕張郃回來對證,乾脆使離間計把張郃逼到曹營,這點演義倒是記得很清處。(看到郭圖這樣的計?\,我還曾突發奇想:說不定郭圖根本就是曹操的間諜,否則怎麼專出一些對曹操有利的計?\給袁紹?)可能是郭圖對於曹操劫烏巢的應變策略失當,三國志七代張郃的智力還真的比郭圖高了一點點。後來張郃頗受曹操重用,先後與張遼、夏侯淵搭擋立下不少戰功。然而在曹操討伐馬超時,張郃的戰功在斐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卻有些許矛盾之處,或是說被略過。<武帝紀>斐松之有注:『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 起。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 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所困乎!」』然而<許褚傳>中陳壽卻說:『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泝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羅貫中採用後者的說法,理由可能有三:(一)前者記載「張郃等(人)」,其中可能就包括許褚,因此羅氏認為沒必要把張郃寫進去;(二)許褚為曹操貼身護衛,救駕可能性較高;(三)許褚傳的記載令人驚心動魄,加上又有讓馬超見了許褚有棋逢敵手之感,頗具戲劇性,因而採之。總之,對作者而言,《三國演義》58~59章重點在許褚與馬超的對手戲,沒有張郃也無所謂,雋乂兄就這樣在演義裡少了一次戰功。

  張郃一生中敗得最慘的一戰,是在巴西被張飛大敗。從演義中看來,張郃在狹窄的山道被張飛前後夾擊,大致上與蜀書記載的相同(火鳳亂入-張飛說:來~來賞山)。不久後張郃被派去與夏侯淵守漢中,結果劉備軍全力打擊張郃,導致夏侯淵分兵給張郃,偏偏又中了法正之計而被黃忠打敗殺害。然而夏侯淵的這一死,倒是為張郃加了些分數。張郃在軍中威望高,很快就被手下推舉為大將,並迅速重整因失去大將而混亂的軍隊。而劉備聽說黃忠殺了夏侯淵,只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要殺就該殺張郃,夏侯淵算什麼)」可見劉備所忌憚的是張郃(2)。

  另外,演義中有提到,夏侯淵在定軍山與黃忠對峙時,張郃識破法正的誘敵之計,勸夏侯淵不要上當,結果夏侯淵不聽而喪命。不過《三國志》中卻無記載張郃的勸阻行為,因此不是羅貫中是在別的史料中找到,就是為了使用一個演義中常用寫法「苦諫不聽,導致失敗」,意不在抬舉張郃。

  曹操過世後,張郃有一陣子被派去與夏侯尚、司馬懿攻打吳國,大敗孫權,直到諸葛亮出祁山才又回到魏、蜀邊境。羅貫中為了劇情需要,配合別的角色而將張郃改寫最多的就是這一部份。

  街亭一役是張郃一生最成功的戰役,諸葛亮的先鋒馬謖在山上屯軍,被張郃截斷水源而慘敗,蜀國失去重要據點,南安、天水、安定等郡響應諸葛亮,也被張郃平定。可惜演義特別強調是馬謖用兵錯誤,而貶低了張郃的作戰能力。

  不久後,張郃又被調到荊州與吳國作戰,這時諸葛亮又再出祈山,魏明帝急召張郃至魏、蜀邊界的南鄭,說:「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不要遲到,否則陳倉就要被諸葛亮拿下了)」張郃卻說:「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放心啦~諸葛亮的兵糧撐不過10天,等我到了他早就退兵了)」張郃當晚趕到南鄭,果然不出所料,諸葛亮糧盡兵退。

  這一段足以表現出張郃的智慧,但是演義卻完全沒提到,羅貫中大概認為,身為一個「武將」,怎麼可以如此「神機妙算」呢?更何況對方是諸葛亮。於是張郃又被犧牲了一次。後來更為了配合演義中諸葛亮的勁敵司馬懿而有更多修改。

  司馬懿被派到上邽為大將,代替曹真與蜀國對抗。張郃認為要分兵至雍、郿二縣,司馬懿說:「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大意是分兵容易被各個擊破)」於是只派一部份兵留守,其他殺到祈山。事實上,司馬懿的做法是比較好,因為諸葛亮兵力少,各個擊破的確較有勝算(3)。

  後來,司馬懿見諸葛亮在鹵城有退兵的跡象,想要圍城,張郃又說:「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只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大意是諸葛亮兵糧不多,遲早要退兵,但是如果大軍圍城反而會使諸葛亮堅守鹵城,攻不下還會大失民望)」司馬懿不聽,圍城又不戰,加上諸葛亮百般挑撥,使得將領士兵都不服領導,瞧不起司馬懿(4)。

  如此看來,確實是司馬懿失算了,然而張郃的真知灼見,卻又為了配合司馬懿而被刪去。

  終於,諸葛亮退兵了,而張郃就是在追擊時中伏身亡。演義中司馬懿與張郃的對話是『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誰敢追之?」先鋒張郃曰:「吾願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郃曰:「都督出關之時,命吾為先鋒;今日正是立功之際,卻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慮。」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捨身報國,雖萬死無恨。」懿曰:「公既堅執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卻教魏平引二萬馬步兵後行,以防埋伏。吾自引三千兵隨後接應。」』如此看來,是張郃魯莽自己找死,諸葛亮又添一條神機妙算。然而<張郃傳>裴松之卻注『魏略曰: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張郃早料到諸葛亮有伏兵而不想追擊,司馬懿卻硬是要張郃去,張郃無奈上陣,果真中伏而死。雖然結果一樣,但是對話卻相差甚遠,我也將他歸因於作者要配合諸葛亮和司馬懿(5)。

  如同前面說的,司馬懿被設定為諸葛亮的最大敵手,如果司馬懿沒識破諸葛亮的計?\,而被旁邊的武將看出,感覺很尷尬。其實也有人認為正史的記載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如果用這點強調司馬懿的「奸」不是很好嗎?那麼羅貫中為何沒這麼寫呢?倒不一定是他沒想到,而是如果這麼寫的話,就等於是孔明反被司馬懿利用了,身為蜀國支持者的羅貫中,是不會容許這種內容的。所以,雋乂兄,最後一次委屈你囉(6)。

  陳壽對張郃的評論是:『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因此,我們不能再把這個連孔明也很頭痛的狠角色,以一介武夫視之(7)。

(1)裴松之注,漢晉春秋
(2)裴松之注,魏略
(3)司馬光,資治通鑑
(4)司馬光,資治通鑑
(5)抄書打字好累@@
(6)我本人是不太同意司馬懿刻意害死張郃的說法。司馬懿殺曹爽是為了奪權,但是張郃的地位似乎還不至於影響到他。
(7)不過張郃很多計?\都沒被採用,可能是口才不好的關係吧。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10-31 15:06

我一直觉得张和惨,要听命于司马,而且司马又不是宗室。。。。。。
作者: 张筱怡    时间: 2004-11-2 13:27

只能说一生都是别人政治的棋子
作者: 高览之后人红丸    时间: 2005-7-1 20:57

顶上来 张合是魏将中里智力第一高的武将,张辽不过比较勇敢,突击又好的说,论智谋无法和张合相比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7-3 14:33

我不认同高览之后人红丸的看法,张颌的智谋比文远高,从何而知,张辽是魏国东面战场的主帅,张颌是仲达的一个前锋!
作者: 高览之后人红丸    时间: 2005-7-4 11:32

哈哈,纯属个人之见。我自己读三国志的心得。张辽同志应该也不是方面军统帅,他也一直有上司的,如夏侯敦曾督张辽等二十六军。张辽只是挡在合肥最前线,所以总是直接和吴军交锋。志里对张辽的智谋并无特多描写,对他的武勇和魅力倒是赞赏有加。如大破孙权,只是说他率八百骑兵杀入吴阵,杀进杀出无人敢挡,没说他用智,其他战斗也没多提。而张合用智则反复提到,如明识地理大破马X,智料诸葛亮无粮,必定马上退兵等。他在司马手下也数次给司马提建议,后来也是司马不听他的话才导致他阵亡。志里评价,张辽以武勇称,张合以巧智称。
作者: batulu888    时间: 2005-7-4 12:39

张合优秀早有公论,他不是早就被评为魏五子之一嘛~~
五子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都是全能,那个拿张辽和张合比的,要比就比综合,单拿出一项来比没意思,你怎么不比他们的身高啊?
至于张合的死嘛~武将死在沙场,马革裹尸,这都是作为一个武者的宿愿,太史慈临死前说什么来着?呵呵!~ 况且,张合是死在诸葛手下,死的一点也不丢人~!
所以,何来可惜呀,委屈呀的说法~~
现代人和古人比起来不仅气量不够,还学会了自做多情~~
唉~~!!
作者: luanshengyu    时间: 2005-7-4 18:22

所谓明哲保身,死在战场上虽然光荣,但总是一次失败,不够完美
作者: 瑶姬小公主    时间: 2005-7-4 18:43

张合有志有谋,但终是三国时期,群雄手下的棋子
战争乱世,就是如此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