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晁盖之死新论(转) [打印本页]
作者:
dddccc 时间: 2004-10-21 14:31
最近重读水浒,温故而知新,对晁盖之死有了新的看法。
《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晁盖之死的,在攻打曾头市前三日交锋无果的情况下,第四天,有两个和尚投奔献计劫营,晚上劫营途中,发现中计,即刻撤军,走不到百步,伏军四出,晁盖率部“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箭杆上刻有“史文恭”三字,又是一枝药箭,晁天王终不治归天。
至此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史文恭杀了晁盖,但细读之后,我对史义恭杀晁盖这一定论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认为杀晁盖另有其人。
原因如下:
一、金沙滩饯行
原文如下“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断”金沙滩在梁山泊山口,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山口的风一定是大的,但大到了将新制旗杆栏腰吹断,未免有点夸张,为什么宋江若干次出征,毫无意外,而晁盖唯一的一次就蒙上了这样的一层阴影。这很值得思考。而旗杆被吹断也无外乎于以下几种可能
①上天预警,希望晁盖不要出征
②风力太大,吹断旗杆
③有人在做旗杆时,动了手脚,故意制造凶兆,为晁盖遇难做舆论准备。
二、在吹断旗杆后,宋江等的劝解
旗杆吹断后,吴用是这样劝的,“此乃不详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宋江劝的更绝,“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也。”
在中国军事风水传统中,主旗被折预示折损一员大将或主将,这简直就是常识,而宋吴等人的劝解很耐人寻味,并未劝阻晁盖撤军,而只是说过一阵再去。
我不知在这样的劝解下有几人会听从,想来晁盖也是骑虎难下,“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
三、箭杆上刻有“史文恭”
晁盖夜袭曾头市,发现情况有变,“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遇伏后,晁盖“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通过施公描述,我们知道晁盖中箭是在回营路上,即面向本方营寨时中的箭。
我有一疑问,在两军对垒设伏时,作为曾头市主将的史文恭,不作镇中枢,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反而跑到第一线去当射手,舍大义而拼小力,似乎和史文恭“三日不出战”耐着性子和晁盖磨,引其入套的一贯作风不符。
而且文中从未描述过史文恭箭法有过人之处,他是如何在夜色茫茫中一箭射中晁盖的呢?
四、晁盖死后,双方的反应
曾头市唱有一首歌谣:“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交锋过程中,曾家五虎之一的曾魁也曾说过要捉晁盖请赏的话,这至少证明,曾头市是死心踏地和梁山为敌的,也不怕与梁山为敌的,而且在第一场战斗中,曾头市大获全胜,以弱胜强,且击毙敌方首脑,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战绩,但是铁心和梁山泊为敌的曾头市却从未宣传过,而且在二打曾头市中,两军对垒时,曾头市也从未提到过这一大捷,用以打击梁山土气。
而梁山方面也很奇怪,在两军对垒时,宋江也从未公开提出要为晁盖报仇,或指出双方曾有过这样的仇恨。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认为梁山泊二打曾头市是为晁天王报仇,实际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二打曾头市,夺马方为原因,为晁盖报仇只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幌子,而且是个不光彩的幌子。
在曾家二虎丧命后,曾长官下书是这样说的,“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因:“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我抢你几匹马,放几根冷箭,至于有这么大的仇吗?今天我儿子也死了,这罪我也算赔了,咱们讲和吧。……哈哈,原来曾头市压根就不知是他们杀了晁盖。
宋吴二人的回信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也很有意思“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看明白了吧,两家的冤仇不在晁盖、史文恭,而在于马匹,大家有点自作多情了,而且这个仇也很好解,还马交点钱,再交出一个人,这人不是史文恭,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郁保四,这还不耐人寻味吗?
五、晁盖遗嘱
智取生辰纲一案曝光后,宋江冒天大风险通知晁盖,使得晁盖死里逃生,而晁盖自此后视宋江为再生父母,见一次,必让山寨之主一次,凡此不下五次,而且都是在公众场合,只有一次没有再谦让,就是临死之前,他放下遗训,“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一下子推翻了他以前所有的推让之举,是什么让晁盖做出了这么大的转复呢?晁盖是不是在临死前发现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转变,等于直接否定了宋江继任的可能!因为大家都清楚,山寨之中能捉史文恭的人太多了,但宋江却是绝对的不可能之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六、晁盖死后宋江的反应
晁盖中箭后,宋江即不求医,也不问药,“守定在床前啼哭”——等着他人死。
晁盖死后,山寨不可一日无主,有晁盖遗嘱当前,梁山泊理应墨纟至 出兵,立即为晁盖报仇,然后拥立新寨主,但是宋江却“每日领众举衰”,“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寨中事务一乱,大伙只能推他出来收拾,且宋江一坐到主位,即刻发了一大通号令,把山寨大小职务安排的有条不紊,哪里象是哀恸过度乱了方寸之人。
根据以上几点,我认为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之手,而是另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其实《水浒传》里已经讲到了。
一.白龙庙小聚义
劫完江州法场齐上梁山,山寨中共有四十位好汉,晁盖此时便又要让出山寨之主,宋江坚辞不就,坐了第二位,吴用、公孙胜做了三四位后,宋江喧宾夺主,“休分功劳高下,旧头领重主位,新头领坐客位”,读来轻描淡写,但实际内容丰富,本来一到梁山大家便是兄弟,不分你我,按功劳排座次,并且应该紧密团结在以晁盖同志为核心的梁山泊中央周围,宋江硬要分宾主,咄咄逼人,旧头领才9人,新来的头领多达27人,这样一来人为的阻止了头领间的融合。
我们可以替晁盖想想,千里跋涉救宋江回来,又多了众多好汉,本是一桩盛事,庆功宴上,被宋江这么一搅,两列好汉众寡悬殊,壁垒分明,晁盖居中,又怎能端坐,新头领的喧嚷,反衬出旧头领的寒碜,身旁又是顾盼自雄的宋江。
这哪里是庆功,简直是受罪!
二.出征
宋江不以山寨大义为重,把梁山头领视为已出,培养心腹不让晁盖染指,每逢战事,“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使轻动,”使得晁盖一、指挥不动新头领,二、结识不得新好汉。宋江出征,新到的好汉越多,旧头领的比例越低,晁盖的影响力越弱,晁盖能出战的唯一前提就是打恶战、险战。
三、晁盖的话
打曾头市时,宋江不让晁盖出战,晁盖这回是这样说的“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一山之主,居然还怕别人怀疑自己和属下抢功劳。可见晁盖当时在山寨中的影响已大幅度下降,他也深深感受到宋江咄咄逼人的威胁,明知此战危险,仍然要挺身而出。
在夜袭曾头市中,林冲要替晁盖劫营,让晁盖接应,晁盖是这样回应的,“我不自去,谁肯向前”,八个字里,透出多少心酸和无奈,堂堂一寨之主,令不能行,只好自己在前杀开一条血路。
四、下属的话
晁盖中箭后,除三阮、杜迁、宋万护送回山外,剩下15人商量时说“不想遭这一场,还应了风折认旗之兆。”(舆论效应出来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曾头市急不能取得。”而呼延灼一句顶死,“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1而梁山泊被劫寨大败而归,只有戴宗一人信令撤军——哪次宋江吃败仗,晁盖不是倾山寨之力营救。
以上几条已充分反映梁山的权力斗争已进行的一个关键时刻,晁盖作为一个直性子的人,已不符合梁山泊的发展,他出兵曾头市的命运是注定的——他一定要被史文恭杀害。
如果史文恭没有这个能耐,那就由有这个能耐的人替他完成这个任务,梁山伯上箭法如神的人只有一个——小李广花荣,而他又正是宋江心腹的心腹。
所以我的结论是晁盖并非是死在史文恭箭下,而且死于权力斗争,死于暗箭,直接策划人是宋江,执行者便是花荣。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4-10-21 15:15
晁盖不早死,梁山以后更乱更复杂,肯定内斗不止
作者:
雷动于九天之上 时间: 2004-10-21 18:35
此文甚佳,与我心有戚戚焉。
对于晁盖而言,宋江绝对属于尾大不掉。那匹照玉夜狮子马,是指名要给宋江的。给我的感觉是,这匹马隐然代表着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晁盖一定要出马打曾头市,与其说是要夺回这匹马,还不如说是要努力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一把手地位。
同意晁盖本质上是死于权力之争,但水浒传最重一个义字,虽然宋江是一个厚黑学大师,但要是他亲自安排借刀杀人之计除掉晁盖,那可也太过分了,我还真没往那个地方细琢磨。不过,晁盖一定要死,只有他及时死掉,梁山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
菜刀 时间: 2004-10-23 22:48
劫完江州法场齐上梁山,山寨中共有四十位好汉,晁盖此时便又要让出山寨之主,宋江坚辞不就,坐了第二位,吴用、公孙胜做了三四位后,宋江喧宾夺主,“休分功劳高下,旧头领重主位,新头领坐客位”,读来轻描淡写,但实际内容丰富,本来一到梁山大家便是兄弟,不分你我,按功劳排座次,并且应该紧密团结在以晁盖同志为核心的梁山泊中央周围,宋江硬要分宾主,咄咄逼人,旧头领才9人,新来的头领多达27人,这样一来人为的阻止了头领间的融合。
我们可以替晁盖想想,千里跋涉救宋江回来,又多了众多好汉,本是一桩盛事,庆功宴上,被宋江这么一搅,两列好汉众寡悬殊,壁垒分明,晁盖居中,又怎能端坐,新头领的喧嚷,反衬出旧头领的寒碜,身旁又是顾盼自雄的宋江。
看完这一段,就知道作者的观点肯定是来源于金圣叹了。不过宋江借花荣之手直接谋杀这一观点倒是第一次见到,挺有意思。
作者:
马超将军 时间: 2004-10-23 23:12
一直奇怪的是,吴用可是一直跟着晁盖出谋划策的,吴用倒向宋江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
发条 时间: 2004-10-24 02:38
原帖由马超将军于2004-10-23, 23:12:22发表
一直奇怪的是,吴用可是一直跟着晁盖出谋划策的,吴用倒向宋江是什么原因呢?
原帖由十年砍柴——《闲话水浒》发表
。。。。。。
晁天王从上梁山到亡于箭伤,他的铁哥们其实只有阮氏三雄、白胜、刘唐而已。公孙胜是道士,曾经还一度脱离组织,以奉养老母为理由远离江湖,最后被宋江再度请出了山;而吴用这样的儒生是倚人成事的,自己不能领袖群伦,必须找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主公,晁盖与宋江相比,宋江显然更合适,读书人和引车卖浆之流相较,考虑问题更加理智,因此吴用倒向宋江,不是背叛而是与时俱进的选择。
。。。。。。
吴用和晁盖上了梁山后,已明白所托非人,暗中留意能成大事的“大老板”,从吴用用计劫江州法场,大约他心中所许的“大老板”就是宋江。——吴用的立场改变,是宋江最大的胜利。“智多星”认可自己的领导地位,比起李逵动不动就叫着“打下东京,公明哥哥当皇帝”的忠心对宋江而言,有用得多。大家注意,宋江刚上梁山,公孙胜就提出回家养母,最后隐姓埋名,不与梁山人接触。这显然不因为他是出家人,生性淡泊可以解释的,如果这样他就不会参与劫生辰纲了。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在梁山上下庆贺队伍壮大之时,他和吴用两个聪明人已经清楚地看到“一山二虎”的局面,权力斗争的激化迟早要来,要么像吴用那样及时转投宋江,而作为和晁盖一起起事的入云龙公孙胜,于心不忍,那么只有远离这个漩涡。
。。。。。。
作者:
无可救药 时间: 2004-10-30 21:25
文章很不错,理由也比较充分,但是,一想到水浒那么多英雄被“蒙蔽”到死,不由得不寒而栗。
作者:
satan1514 时间: 2004-11-2 20:57
帅死了!!早看宋黑子心术不正。很可能直接受了朝廷的利用
楼主可以改编一个 无间水浒版 了
作者:
张筱怡 时间: 2004-11-3 16:31
我看水浒一直鄙视宋江 但楼主加了个小李广 是不是扣字眼的结果啊??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4-11-3 20:21
为什么不可能?最后自愿陪宋江死的就是花荣和吴用。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4-11-3 21:46
花荣、李逵都是宋江铁打的嫡系,后来加进读书人吴用。
因为吴用是读书人,文化高,看事物的视野与角度当然与低层农民出身的其他豪杰不同,靠近同样有文化有话好说及前途光明的宋江情有可原。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