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懿为何诸葛亮死后好长一段时期都不去伐蜀?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8-7 14:34
标题:
司马懿为何诸葛亮死后好长一段时期都不去伐蜀?
诸葛亮开始死的时候,司马懿由于疑心诸葛亮未死,所以不敢追击蜀军,因此留下了“死诸葛走活仲达”的千古遗憾。但后来他已经确认诸葛亮死了,蜀军都从前线撤退了,为何还不敢追击?
晋书的说法是“有诏不许”,这是曹叡不允许这么做。但司马懿敢于未奉诏令奇袭孟达,为何如今却放过大好时机服从上面的安排呢?就算你服众上面的安排,你也可以提议上面去吧。再退一步说,那段时期曹叡真的不同意,那后来呢?诸葛亮死后到司马懿受曹叡托孤也有好长一段时期,干嘛强势的曹魏始终不敢伐蜀?司马懿那时一直握有军权,未曾卷入与曹爽之间的内斗,怎么一直都不伐蜀呢?
诸葛亮刚死,蜀中人心浮动,军心动摇;
魏延、杨仪火并,自断手臂,损耗不少;
蜀军有威望的将领基本都故去了,没有可以跟司马懿相抗衡的领军人物;
刘禅之才,远逊于其父刘备,后来邓艾一支轻旅深入蜀中腹地,蜀汉君臣都心惊胆寒;
蒋琬初领政务,威望不足(杨仪就明显不服他),更何况其才不可与诸葛亮相比,一直都是文职干部,从未领过兵、打过仗,非是司马懿之敌。
有上述这么多有利条件,司马懿居然错过大好良机,没有攻蜀,实在是遗憾。即便不能一举灭蜀,至少可以收复阴平、武都二郡,更甚可以夺得蜀汉门户汉中屏障。司马懿白白错失了一个大好机会。而且诸葛亮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司马懿还活着,曹魏一直都没有攻蜀,这实在也令人费解。等到曹爽要大举伐蜀,那时候条件就不那么有利了,而且曹爽的才略也明显不足,跟司马懿是不能比的。司马懿实在是过于谨慎,白白让蜀汉多活了三十年。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8-7 15:20
有句话叫哀兵必胜,诸葛亮去世很久你再去打没问题,刚死的时候去打,一般两个结果:一是蜀军闻风而散;二是蜀国军民化悲愤为力量,拿魏军出气。魏军的进攻,反而促使蜀国的团结。
结合当时的情况看,第二种情形发生机会最大。
再说灭国是一个大的举措,魏国内部需要有相应的物资准备和周密的军事措施,而魏国当时派司马懿去防御诸葛亮,跟灭蜀国无关,守还忙不过来呢。决策高层都没有作出决定,相应的准备也就谈不上了,所以司马懿是不会追击的。
他虽然握有军权,但在魏国并非权势遮天,不管跟曹爽有没有矛盾,他都得先巩固壮大自已的实力。
至于诸葛亮死后的蜀国好不好打,曹爽已经给 出答案了
作者:
赵庄姬
时间:
2015-8-7 15:26
标题:
回复 #1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司马懿主要负责是襄阳方向吧,西蜀方向一直是曹真/曹爽/夏侯霸/夏侯玄这一派人在管。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7 15:43
灭了蜀汉对司马懿有什么好处?已经是这个位置啦,升无可升。再怎么升,还能高过宗室?----当时司马懿已经是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转过年就是太尉。这官儿在正常范围内,到顶啦。
而且关键是----这个升无可升不仅司马懿知道,谁都知道。
在此种情况下,忙着去立功,就是有异心。而你没有掌握军心民心的情况下,这就危险啦。
作者:
住持方丈
时间:
2015-8-7 19:00
曹爽已经 给出答案了. . .
作者:
喋血中原
时间:
2015-8-7 19:18
司马懿一向就是为求自保,拥兵自重。所以,当诸葛亮大举进犯时,他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坚壁据守”,宁愿坚守装孙子,宁愿被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羞辱,都不愿出战蜀军。因为消灭蜀军对他自己来说没有好处。司马懿显然知道“兔死狗烹”的下场。
作者:
吴下小蒙
时间:
2015-8-7 19:27
忙着和曹爽夺权呢,演义也不仔细读?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15-8-7 19:27
曹爽伐蜀的时候司马昭也在出征之列,不能说司马懿不重视,只不过大权上未必做的了主
作者:
灌篮巨人
时间:
2015-8-7 20:32
可能是对杨威公全师向魏还抱有幻想吧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5-8-7 21:03
筹备和远征公孙渊也够耗上一两年的了
作者:
诸葛周
时间:
2015-8-7 23:29
诸葛武侯死于234年,如果当时都没有利用魏杨相争,诸葛亮刚死的时机伐蜀,那之后就更没有机会了。首先要说明的是,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国损耗物资并不少,如果要进犯蜀汉的话,魏国的军费恐怕当时应付不过来。
235年,孙权与高句丽有密切联系,曹叡把重点放到东吴这边。
236年,曹叡忙于大型土木工程,估计又耗了一大笔钱,也就不可能筹集军资伐蜀了。
237年,毌丘俭征伐公孙渊,战败,退守右北平,公孙渊自封燕王。曹叡只好召司马懿将兵四万去讨伐公孙渊。
需要说明的是,这段时间蜀汉的大将军蒋琬未曾出屯汉中,依然留在成都辅政,这倒是伐蜀好时机,可惜曹叡将钱都用来大兴土木了。另外,要说明的是,曹叡此时身体恐怕也已经不太行了。
238年,司马懿平定辽东,斩公孙渊父子,屠戮城池。亦在这一年冬,蒋琬出屯汉中。曹叡本人则进入病危状态。
239年,曹叡驾崩,托孤于曹爽、司马懿,共同辅助曹芳处理政务。随后不久,曹爽就以司马懿功高为由,升为太傅,削了其兵权。
之后不用说了,司马懿实权也大幅度减弱,曹爽一手遮天。司马懿之后还在241年将兵去救樊城,迎战吴军。自从诸葛亮一死,魏国方面的心思都放到孙权这边去了。另外,加上东北地区的问题(公孙渊和高句丽),也分了心,曹叡本人贪图享乐,身体亦越益变差,直至去世,更无暇顾及蜀汉。
从诸葛亮去世到曹叡去世才短短五年时间,之后司马懿名为辅政重臣,实则权力已不如前,进入半退休状态(表面上是这样),就更不可能提出伐蜀的具体方略了。
[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5-8-7 23:36 编辑
]
作者:
gaming
时间:
2015-11-4 10:33
诸葛亮伐魏的出发点是要一举灭掉魏国么?
他自己也知道这不可能
他只是想要一点点蚕食
每次取得一些战绩就收兵
而后期魏国伐蜀
是要一举灭蜀的
司马昭发动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战力(近20万)
需要掌控全国的控制力才能调动这么巨大的资源
诸葛归天后,司马懿没有这种全国性的掌控力
不足以发动灭蜀级别的攻击
作者:
江山笑
时间:
2015-11-4 11:27
两个因素,一个在魏国,一个在蜀国
魏国方面,魏国基本国策是和平崛起,还没到改变国策的时候,其次司马氏忙于对内夺权,也没哪个功夫
蜀国方面,蜀汉国力政权仍然比较稳固,魏国动武胜算不大
作者:
magicccc
时间:
2015-11-12 11:03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范蠡当年对吴国的评价。
蜀地艰险,而且处境远没有当年吴国天灾人祸加一起更劣势。
司马氏伐蜀并不是要剿灭,而是要连剿带抚求安定,不能因伐蜀而让蜀地再乱起来,因此司马氏伐蜀一定要准备好才能去,如果仅仅是打垮蜀汉政权却无力治蜀让蜀地反陷入混乱的话,还不如维持现状。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