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为何那么多名将死得都很憋屈? [打印本页]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5-8-3 10:45     标题: 为何那么多名将死得都很憋屈?

要战死沙场也算了,都是被自家政治斗争逼死。

春秋战国就有吴起和伍子胥这样的功臣,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和李牧都是如此,廉颇晚年也是不得重用,蒙恬还是如此。汉朝韩信、彭越、周亚夫,宋朝岳飞,明朝开国傅有德、蓝玉一大批人也是死在朱元璋的刀下。

基本上历史最著名的这些名将,有半数以上都是这样在政治斗争中被杀,连马革裹尸的结局都不如。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8-3 11:09

一个拿刀去争,一个拿笔去夺。

有区别吗?
作者: 武三郎    时间: 2015-8-3 11:09

我觉得政治斗争死正常

有些战场死的也很憋屈啊,比如慕容绍宗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3 11:11

无他,文武不分途、升职无上限的原因。
武将靠打仗立功升迁。升到一定程度,就要秉持国政或者对国家政治发生巨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军方形成自己的军事政府,文官势力和君主势力就必然要对军方势力进行压制,但你又不能说功大不赏,这升职还是必须的。因此,就变成了功大必诛。
军队势力大到一定程度,文官势力和君主势力就要联合起来打压。这样,先被干掉的是那些桀骜不驯(白起、韩信、周亚夫、蓝玉)或者有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伍子胥、岳飞)的人物,接着就是出将入相(蒙恬)的人物,然后就是在军队的力量盘根错节势力巨大或者有独立势力的人物(廉颇、李牧、彭越、傅友德)。

要想救这些将军,清朝中后期是限定升职上限和事实兵将分离。看曾国藩就知道----他如此大的功劳,不过封侯,军机大臣没他什么戏,中枢上根本没他说话余地,只是拿到一个总督而已,然后又促他把湘军复员。李鸿章也是这个路子----不过是伯爵大学士,北洋的兵他当北洋大臣才能管得着,原来淮军的兵将只要不在北洋他都管不着。

也就是说,不管将军功劳多大,最终一定归于文官政府统率,文官政府的核心是亲贵。这种好处是武将得以保全,政权得以稳定,坏处是武将离心,有野心的会在各种掩护下发展自己的势力(袁世凯),没野心的如果再碰上文官政府不懂军事就会牵制他们,导致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军备就废弛啦(李鸿章)。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8-3 11:25

你举大清,不能算是 文武分治的最好标本,人家是 满汉有别好不好??

要举举“大宋”,以文驭武,爽歪歪了.............

PS.在古代那种政体下,武运昌盛,国运长存,就算输了也不那么憋屈。
国之大事,唯祀唯戎。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8-3 11:45

一个武将造反造成的破坏,比100个文官贪污造成的破坏要严重的多——宋太祖赵匡胤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8-3 11:53

怕事,就别做皇帝啊。去做豆腐.....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8-3 12:14

不想公布财产,就别做官啊,去做豆腐。。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3 12:21     标题: 回复 #5 小贩 的帖子

没错,大宋也是以文驭武。
但是,这个制度在战时遭到破坏----靖康之变,导致文官政府崩溃,统治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有枪便是草头王,所以军方势力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迅速崛起。
宋高宗在这种情势下,以绝顶的政治手腕,采用高妙的走钢丝方式,分化军方,然后以军方制军方,逐步把权力部分收归文官政府。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惜干了万人唾骂丧失良心的事情----干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他是用将士的士气、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身后的名声换来了自己一个相对稳固的皇位。

我多次细细阅读宋高宗的字----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书法家----我总是有这个感觉----本是佳人,奈何作贼。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8-3 12:34

难道赵构杀岳飞是为了收兵权?呵呵呵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8-3 12:42

这个很容易理解吧

国家很穷,你很富;国家很富,你很穷。你愿意生活在哪个国家。。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5-8-3 13:14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8-3 12:21 发表
没错,大宋也是以文驭武。
但是,这个制度在战时遭到破坏----靖康之变,导致文官政府崩溃,统治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有枪便是草头王,所以军方势力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迅速崛起。
宋高宗在这种情势下,以绝 ...

如果高宗是在收复山河之后杀岳飞,评价会如何?
作者: x-dvd    时间: 2015-8-3 13:16



QUOTE:
原帖由 武三郎 于 2015-8-3 11:09 发表
我觉得政治斗争死正常

有些战场死的也很憋屈啊,比如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完全可以进《一千种死法》了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8-3 13:33     标题: 旁观者清

  在万恶的旧社会,当兵的人与其被兔死狗烹,不如殉职于疆场。

PS:

  君子远庖厨。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8-3 13:36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3 13:41     标题: 回复 #12 Shadowleech 的帖子

如果在山河统一、国家中兴之后,宋高宗依然杀无罪的岳飞,那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历史实际的情况,在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宋高宗杀无罪的岳飞,而且破坏抗战将士历尽艰辛获得的大好形势----这还不如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3 13:50     标题: 回复 #10 feiyue1206 的帖子

不全是。因为有“必杀飞,乃得和”这一句话。
杀岳飞,是为投降。擎天有柱,国家有栋梁,民族有骨气----要投降,那只有先毁了这根擎天柱。

这是杀岳飞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也不能否认,杀岳飞,客观上对所有中兴诸帅都是一个警告----忠勇亲厚得民心如岳飞尚且要杀就杀,天下何人不可杀?何事不可杀?
岳飞一死,韩蕲王放舟西湖,刘两府醉饮酒肆,张俊拼命捞钱,天下事遂不可为矣。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8-3 13:53 编辑 ]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8-3 13:52     标题: 左思右想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8-3 13:41 发表
如果在山河统一、国家中兴之后,宋高宗依然杀无罪的岳飞,那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历史实际的情况,在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宋高宗杀无罪的岳飞,而且破坏抗战将士历尽艰辛获得的大好形势----这还 ...


  如果在山河统一、国家中兴之后,汉献帝杀不了曹孟德,也是连王八蛋都不如。

PS:

  看了“朝鲜前总参谋长,金正日一手提拔的朝鲜次帅李英浩被定为反革命分子,被清除”。我想到的问题是:古往今来,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谁有安全感?其实,最有权力的人,是最恐惧的人!最恐惧的人,一定是下手最快的人!
  ——孙大午(2012年11月26日)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8-3 14:06 编辑 ]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8-3 13:54

政治斗争是文官的领域,武将介入,又怎么会有好下场,这就好比你让书生上战场去砍杀一样,结果一般都不妙。

纷争战乱时,武将作用强大,而且获取功绩声望容易,这会影响文官集团的优势,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君权。

不管是纷争的产生,还是军方声望的壮大,这都是君主和文官集团所不愿见的,所以自古武将好战,文官(往往还包括君主)想和。
作者: 梦幻军师    时间: 2015-8-3 13:59

应该是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大致是说,文人再怎么位极人臣或是管军队,想造反的系数远低于武官,尤其是拉有自己派系队伍的武官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8-3 14:03     标题: 回复 #18 sos2290 的帖子

  【卧榻之侧】君主曰:伴军如伴虎;军人曰:伴君如伴虎。东方结论是: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西方结论是:民选总统,军队国家化。

PS: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财富、名位是大家所热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财富、名位,却失去了平安,这样的人生没有希望,没有意义。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谓平安就是福。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8-3 14:19 编辑 ]
作者: x-dvd    时间: 2015-8-3 14:18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5-8-3 13:54 发表
政治斗争是文官的领域,武将介入,又怎么会有好下场,这就好比你让书生上战场去砍杀一样,结果一般都不妙。

纷争战乱时,武将作用强大,而且获取功绩声望容易,这会影响文官集团的优势,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君权 ...

有时候就算武将不介入,还是没好下场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8-3 14:53     标题: 回复 #21 x-dvd 的帖子

不可能不介入,只是介入不深,完全不沾边是不可能的,自已不参与,上级或者下属不敢保证。

文官集团刷功绩的背景是”文治“,武将建功立业的背景是”武功“,所以纷争战乱才是武将活跃的天地,而这对于文官集团和君主而言,却是灾难。

这才是根本性的矛盾,无法调和,军事集团的功绩和声望越高,文官集团和君权就会越感受威胁。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3 15:00     标题: 回复 #21 x-dvd 的帖子

是的,不可能不介入。
你本人不介入,你的部下还想更进一步呢。你在朝廷中的支持者也未必希望你放手,如果你放手,那其实是害他们。
曾国藩那首“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写的十分明白啦。
也就是曾国藩兄弟聪明,曾国荃弄了一大笔钱,然后可以明目张胆的回家躲起来,曾国藩遣散湘军,交付手下,自己去做一个无拳无勇的总督,然后小心谨慎,才算过了这一关。
稍微一步走错,朝廷才不介意多杀一个“铁帽子”侯爵----吴三桂他们可是亲王,年羹尧他们可是如朕亲临,说杀不是照杀不误?
就连袁世凯,不也是连滚带爬的逃回彰德?
作者: 伪昆仑    时间: 2015-8-3 16:38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作者: XM8    时间: 2015-8-3 21:23

1、我不明白死于政治斗争有啥可憋屈的?
2、退一步说岳飞跟秦桧的政见不合也算政治斗争的话,那傅有德跟谁争什么了?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5-8-3 21:57

职业决定了,冷兵器时代,武将始终是受到主君猜忌的

你看王翦就比白起聪明,懂得自污以自全;郭子仪和李光弼也是两个代表性人物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8-3 22:01

刘邦杀韩信、彭越似乎跟平常的君皇杀武将不一样,刘邦是要消灭异姓诸侯王,这是他杀人的目的。
作者: 武三郎    时间: 2015-8-3 23:20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5-8-3 21:57 发表
职业决定了,冷兵器时代,武将始终是受到主君猜忌的

你看王翦就比白起聪明,懂得自污以自全;郭子仪和李光弼也是两个代表性人物

自污这事吧,也看君主放不放你。王翦那自污要是在朱元璋手里,那就是送上门的处理借口啊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5-8-4 00:55

因为也有很多名将死的不憋屈,只不过就因为死的平淡而没宣传而已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5-8-4 09:17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5-8-4 00:55 发表
因为也有很多名将死的不憋屈,只不过就因为死的平淡而没宣传而已

能称为名将又得善终的,也就云台阁那一批、凌烟阁上一批,杯酒释兵权一批较集中了

再加个得善终的武将典范汾阳王

补充一下:武庙七十二贤抛开出将入相的管仲、诸葛等;参谋型的张良、范蠹等不算,带兵的将领结局差不多喜忧参半

不过这是宋前,算上宋代及以后,杯具就摆满了整个桌子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5-8-4 10:39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5-8-4 09:17 发表

能称为名将又得善终的,也就云台阁那一批、凌烟阁上一批,杯酒释兵权一批较集中了

再加个得善终的武将典范汾阳王

补充一下:武庙七十二贤抛开出将入相的管仲、诸葛等;参谋型的张良、范蠹等不算,带兵的 ...

最顶尖闻名自己不是君主的几个,白起、韩信、卫青和岳飞也就卫青善终吧。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5-8-4 10:40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5-8-3 21:23 发表
1、我不明白死于政治斗争有啥可憋屈的?
2、退一步说岳飞跟秦桧的政见不合也算政治斗争的话,那傅有德跟谁争什么了?

因为被君主猜忌而杀,也算死于政治斗争吧。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8-4 10:50

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里面不得好死的一半,受猜忌逃走郁郁而死的四分之一,再剩下四分之一是受猜忌总算躲过去的(王翦征楚)。
这可以说是个代表数字罢。
作者: XM8    时间: 2015-8-4 20:43



QUOTE:
原帖由 Shadowleech 于 2015-8-4 10:40 发表

因为被君主猜忌而杀,也算死于政治斗争吧。

朱八八杀起来可是不分文武的,汉武帝的丞相也是一半不得好死,被秦桧迫害的文官怕是比武将更多。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5-8-4 20:49

话又说回来,谁又能肯定这些名将会不会有异心?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8-4 21:12

职业决定的。

军人集团就好比是刀,世道不太平的时候,提把刀防身倒还成,太平时节谁没事弄把刀放身边。

一把刀是不能有自已思想的。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5-8-5 09:41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15-8-4 20:49 发表
话又说回来,谁又能肯定这些名将会不会有异心?

刘义康就是这么想的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8-5 11:09     标题: 回复 #37 阿巽 的帖子

  【怀璧其罪】刘义康必须死,除非他抢先变成一把刀。

PS:

  【苦海无边】一把屠刀是不能有自已思想的,有思想的人都会放下屠刀。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8-5 11:17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8-5 11:52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家见白头。
作者: cmy77    时间: 2015-8-6 15:08



QUOTE:
原帖由 zhwenh_0421 于 2015-8-3 13:52 发表

  如果在山河统一、国家中兴之后,汉献帝杀不了曹孟德,也是连王八蛋都不如。

PS:

  看了“朝鲜前总参谋长,金正日一手提拔的朝鲜次帅李英浩被定为反革命分子,被清除”。我想到的问题是:古往今来 ...

怎么说的这么没有逻辑呢?正常的人是不会这么说话的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5-8-6 15:20 编辑 ]
作者: cmy77    时间: 2015-8-6 15:16



QUOTE:
原帖由 zhwenh_0421 于 2015-8-3 14:03 发表
  【卧榻之侧】君主曰:伴军如伴虎;军人曰:伴君如伴虎。东方结论是: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西方结论是:民选总统,军队国家化。

PS: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财富、名位是大家所热衷追求的。但 ...

很多国家的民选总统被军队赶下台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8-6 17:56     标题: 孤掌难鸣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5-8-6 15:16 发表
很多国家的民选总统被军队赶下台


  没有军队国家化,以致民选总统被颠覆的例子多的是。

PS:

  因为不想走邪路,所以摸石头,但靠摸怎么能辨别哪个是邪路呢?难道都是瞎子?
  ——张鸣(2012年11月22日)



作者: key1986    时间: 2015-8-7 14:37

政治这东西,可不比打仗~~~~~~~~~~~
作者: 冲天飞    时间: 2015-9-20 09:27

如果一个手握大权的人想造反,那将的无比严重的,
只有先杀了,才能吃得下睡得着~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9-20 14:08

在国家私人化的现实未被改变以前,军队国家化,算不算是一个笑话?
特别是在讲到贵族和家族的时候,尼码,到底什么是“民主”。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9-20 16:46     标题: 天理昭昭

  军队国家化,算不算笑话不好说;名将依旧难免死得惨,一定是笑话了。

PS:

  惯看秋月春风,不亦乐乎?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9-20 17:13 编辑 ]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15-9-20 17:20



QUOTE:
原帖由 zhwenh_0421 于 2015-9-20 16:46 发表
  军队国家化,算不算笑话不好说;名将依旧难免死得惨,一定是笑话了。

PS:

  惯看秋月春风,不亦乐乎?


国家私人化,比如本朝WG时期,军队是属于国家还是执政党?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家,倒确实理论上是属于皇家的,虽然实际操作还是议会指导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9-20 17:43 编辑 ]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9-20 18:02     标题: 回归主题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9-20 17:20 发表
国家私人化,比如本朝WG时期,军队是属于国家还是执政党?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家,倒确实理论上是属于皇家的,虽然实际操作还是议会指导


  军队属于谁姑且不论。依你看来,本朝名将死得惨还是英国名将死得惨?为什么?

PS:

  价值观对了,方法论就一定会有。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15-9-20 18:40



QUOTE:
原帖由 zhwenh_0421 于 2015-9-20 18:02 发表

  军队属于谁姑且不论。依你看来,本朝名将死得惨还是英国名将死得惨?为什么?

PS:

  价值观对了,方法论就一定会有。



英国自诺曼底征服以来,大概就没有死得惨的名将,非独英国,整个欧洲大陆都是如此,就是俄国,名将失势不过回庄园赋闲而已,比如库图佐夫。甚至和皇帝对着干的,也大多善终,比如狮子亨利。但同样采用中央集权的拜占庭帝国,就和中国更相似,名将贝利撒留的下场就比较凄惨。这和皇权专制维稳思想恐怕有很大关系,不仅仅是皇帝如此,既藐视又畏惧武将的文官集团更是如此。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9-20 18:41 编辑 ]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9-20 19:10     标题: 回复 #49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枪杆在手】如你所述的话,古今中外有过反对皇权专制维稳思想的名将吗?

PS:

  扪心自问,名将都宁愿死在疆场上吧。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9-20 19:12 编辑 ]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15-9-20 19:21



QUOTE:
原帖由 zhwenh_0421 于 2015-9-20 19:10 发表
  【枪杆在手】如你所述的话,古今中外有过反对皇权专制维稳思想的名将吗?

PS:

  扪心自问,名将都宁愿死在疆场上吧。


一般死前有,檀道济死前不是高呼:“毁尔万里长城”么?白起、蒙恬也是。活着的时候倒没怎么听说,只怕说不得吧。毕竟大多数武将都不掌握笔杆子,掌握的多半都造反称帝了。国外反对君主专制的人多了,英国著名的《大宪章》不就是一群枪杆子逼国王限制军权,保障自己的人权么?
作者: sai7411    时间: 2015-9-21 08:58

功高震主啊,带兵在外的肯定不放心啊
作者: 喋血中原    时间: 2015-10-1 07:35

这让我想到曹操父子,他们御将很有一套,让外姓将军做辅助,主将由本家宗室统领,结果也很成功,宗室们都未曾演变成刘濞、朱棣以及晋之八王,可靠且可信。李渊实则也如此,宗室也基本带兵,可惜李渊错在令儿子们都有兵权,这跟袁绍的三个儿子一样,结果造成他们兄弟相残。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10-1 08:33     标题: 回复 #49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可以看看斯大林的大清洗。。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15-10-1 12:51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10-1 08:33 发表
可以看看斯大林的大清洗。。

制度已经完全不同了,苏联完全是中央集权,专制程度比中国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沙俄时代列宁这些杀过人的革命家都活得好好的。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10-1 13:03 编辑 ]
作者: noagrubby    时间: 2015-10-2 01:29

每个皇帝或多或少都忌惮功高震主
作者: 晕菜    时间: 2015-10-6 17:11

高管之死无非是因为对君权构成了威胁,这方面文官可能小一些,除非权倾朝野,武官犯嫌的机会就大了,除非皇帝能牢固的控制军队,但即使是李世民治下的唐朝,李靖一样要夹着尾巴做人
作者: 穷逼    时间: 2015-10-6 22:50

为何那么多名将死得都很憋屈?
--------------------------------------

杀人太多,罪孽深重,晓得啥叫“不得好死”了没,因报果报,不是不报,南无阿弥佗佛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10-25 22:09

朱元璋情况特殊些,这个不讨论。中国名将的死大多是他们的性格造成的,性格张扬,做了一些不满君皇意思的事,加上手握兵权,又有威望,自然难免一死。刘邦众多功臣,韩信就要死,曹参、周勃则活,你说是谁造成的?韩信当年是何等傲慢,令刘邦多么难堪!挟封齐王,窝赃钟离昧,刘邦被困固陵要谈条件才肯出兵。韩信死前当时基本没什么兵权,闲居在家,照样被吕后暗杀。同样,周亚夫,老是惹景帝不快,不死才怪!卫青、李靖为什么能善终,年羹尧、魏延为什么被杀。性格决定命运,真的没有说错。如此看来,陈汤还算幸运了,没有碰到雄猜之主。

[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5-10-25 22:13 编辑 ]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5-10-26 08:01

为何那么多名将死得都很憋屈?

其实应该这么看,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名将?
不说身经百战,至少也得有几次拿得出手的军功,而且不能是作为偏裨,而是主将。

那么就是说,他必然要把持兵权较长时间才可以做到。把持军权较长时间,如果不能急流勇退,这后面的事可想而知。兵权是把双截棍,打人的时候还得防着自己挨揍,交得出去拿得回来才行,要是交得出去,不好拿回来,就呵呵了。

即使急流勇退了,仍然是君主的威胁。因为你把持军权那么长时间,军队里的中级军官好多都是你带出来的,你说话他们还听怎么办?

所以最能明哲保身的,就是打一次胜仗,封妻荫子之后就赶紧退,还没来得及培植个人威望就赶紧回家。——但是打一次胜仗就退役的人能成为名将么?很难,当然也有,那些对国家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战争中一闪即消失的人,虽然只有一次,历史也把他记住了。但绝大多数名将是靠长时间积累的。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5-10-26 08:07 编辑 ]
作者: 诸葛弩    时间: 2015-10-28 16:46

巴顿说过将军最好的结局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原来我不理解,现在我能理解了。古今中外好像都是如此,政治斗争历来残酷。特别是越专制越残酷。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10-28 17:07     标题: 南辕北辙



QUOTE:
原帖由 诸葛弩 于 2015-10-28 16:46 发表
巴顿说过将军最好的结局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原来我不理解,现在我能理解了。古今中外好像都是如此,政治斗争历来残酷。特别是越专制越残酷。


  如你所述,大部分名将都该为民主共和而战斗,可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何故?

PS:

  【解放太原】1948年7月至1949年3月,解放军先后对太原发动6次总攻击。4月9日,彭德怀任总指挥,调集60万大军,发动第7次总攻,国军为7.5万人。21日至23日,解放军炮兵在苏军顾问的指导下,向太原进行猛轰,24日展开巷战,迄25日,国军、宪警及公务人员大部被歼,山西代主席梁敦厚以下500人,集体自戕。
  ——历史之碎(2015年10月27日)



作者: 浅灰色    时间: 2015-11-17 16:19

不许人间现白头..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11-19 21:22

如果周亚夫聪明些,他是不会死的。我记得百家讲坛有个节目专门拿周亚夫和徐懋功对比,唐太宗晚年也是猜忌徐懋功的,结果徐懋功躲过一劫,周亚夫横死。另外,岳飞如果不是老是惹赵构不快,他亦可能善终。事实上,岳飞被杀前夕,岳飞本人已经解除了兵权,在庐山闲居,反而是韩世忠依然握有兵权,对赵构构成威胁,因此赵构企图借张俊之力除掉韩世忠,结果岳飞通风报信,救了韩世忠,却得罪了赵构,遭了毒手。韩世忠倒是因此保存了性命。
作者: robin5208289    时间: 2015-12-8 15:00

唐 李靖算是个例外吗?
作者: 13871414059    时间: 2016-1-1 23:07

飞鸟尽良弓藏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6-1-26 20:46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5-11-19 21:22 发表
事实上,岳飞被杀前夕,岳飞本人已经解除了兵权,在庐山闲居

主动解除还是被动解除差别很大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6-1-26 20:49 编辑 ]
作者: 天下第一水货    时间: 2016-1-27 09:26

台湾虚构的「太原五百完人」


  「太原五百完人」是台湾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小学国语课本第八册第九课<太原五百完人>说过一次,中学历史课本第三册90页里再次提到:
  「四月,太原失守,山西省代主席梁敦厚等文武官员五百余人集体自杀殉国,是为太原五百完人,写下戡乱战史中最悲壮的一页。」
  「五百完人」典出《史记》,秦末汉初,刘邦的大将韩信带兵攻打齐国,杀死齐王田广。当时任齐国宰相的田横,率领500名誓死不降的将士退守到黄海中的一个荒岛上,以备东山再起。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恐田横作乱,派遣使臣召田横入京。为了保全部属,田横毅然应诏。途中,田横因羞于向刘邦称臣而自刎。噩耗传来,部属500人集体挥刀殉节,称为「田横五百义士」。当代画家徐悲鸿的《五百义士画卷》,让这个故事更深入人心。
  1949年初,国民党在内战中已败象明显。1月22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山西省也只能控制太原、大同二城,但省主席阎锡山坚持反共立场,不断训示部属:「昔日田横五百壮士,壮烈牺牲,我们有五百基干,要誓死保卫太原。不成功,便成仁。」
  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阎锡山的部下和朋友纷纷劝他离开太原,阎锡山却在对邱仰睿的回电中说:「不死太原,等于形骸,有何用处!」在对祁志厚的回电中则说:「山自以为老而无用,任一事结一局以了此生。」在对徐永昌的回电中更说:「我决死战太原」。
  阎锡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贴了一幅横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革命。」他听说二次大战时,纳粹军官在牙齿中暗藏氰化钾毒丸,咬破后可以立刻毙命,于是让川至制药厂试制。但由于技术问题难以解决,最后只配制出五百瓶毒药。
  阎锡山将五百瓶毒药摆在自己面前,供美国记者拍照,并把照片送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飞虎队的陈纳德等人。另外还叫来几名士兵,对美国记者吹嘘说:「这是标准的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士兵,我让他们跟随我的左右,以便在危急的时候,将我打死。这个任务,非日本人不能完成。」
  1949年3月29日,阎锡山应李宗仁之邀,飞往南京商谈「党国大事」,由梁敦厚代理主席职务。4月24日,共军政陷太原,梁敦厚与部属多人自杀,战事结束后太原公安局清理绥靖公署,撰写「特种警宪指挥处首要特务分子集体自杀报告」。确定自杀人数为46人,包括梁敦厚、阎慧卿(阎锡山的五堂妹)以及特警处的主要成员
  但正如敖之老师的《李敖回忆录》所说:「阎锡山的许多干部纷纷自杀于此。阎锡山到台湾后,写『先我而死』四个字追念他们,这四个字,倒写得颇能传情。国民党把这些死难者当做『太原五百完人』来纪念,但他们是阎锡山的人,不是国民党嫡系。国民党嫡系精于逃难,死难非其所长,所以烈士缺货,很没面子。」
  国民党丢了大陆,嫡系无人殉节,拉杂牌的阎锡山部属来充数,已经够丢脸了。但何以太原城陷时自杀的46人,会扩大10倍,还成了整数的五百人,显然是为了牵强附会「田横五百壮士」,藉以吹嘘反共士气。
   。。。。。。。。。。。。。。。。
  1949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吴廷环等36人,在立法院院会提议,建立「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因为当时国府政权在大陆已如日薄西山,他认为在士气低落到极点时,若不大加表扬,不能振聋发瞶,此案获得通过。
  然而国民党败得太快,招魂冢还没动土,大陆就完全败光。12月8日国府宣布迁来台北,1950年3月,行政院拨款新台币20万元,在圆山的日本神社原址,设立「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8月1日动工,至11月15日落成。
  「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不只是一座冢,还包括牌坊、碑坛、祭堂等建筑。1951年2月19日全部建筑完工后,才举行落成典礼。老蒋亲率五院院长及军政首长前往致祭,还颁赠「民族正气」匾额,小蒋则颁赠「齐烈流芳」匾额,而以阎锡山题「先我而死」的冢匾最感人,他还撰写碑文和祭文。
阎锡山在祭文中写道:梁化之等人「杀身以成仁也」,其「誓生不与之(共产党)两立,死不与之觌面,战至由巷而院,力尽物竭,集体自杀而焚其体,此生可谓得其结果而无憾矣!」。他还撰写了<太原五百完人歌>:
  「民族有正气,太原出完人;海天万里招忠魂,歌声悲壮动三晋。
  何以为完人?生而能杀贼,死而不留身,大节凛然表群伦。
  谁能为完人?男学梁敦厚,女学阎慧卿,死事壮烈泣鬼神。
  赴汤蹈火全忠贞,救国救民重死生;五百完人齐尽节,太原今日有田横。
  民族有正气,太原出完人;日月光华耀国门,万古留芳美名存。」
  阎锡山另外还撰写「太原五百完人成仁纪念碑」碑文,所有党政要员也都写匾题词。最有趣的是当时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也在纪念碑上题了名。但1954年发生疑似兵变后,他被情治机关软禁,碑上的名字也被凿除。一直到四十年后平反了,才又重新修补镌刻。
  国民党搞个烈士的坟冢,烈士可以作假,连题名纪念者也反复无定,中国近代史随政治而更动的荒谬由此可见。而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当时也完全是定于一尊的官定本,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受政治力量的操纵而偏颇虚构,「太原五百完人」的神话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落成之后,国民党除了将这段「神话」编入中小学教科书,作为灌输学生仇匪恨匪的范例。1979年台北的山西文献社,还特别编印《太原五百完人成仁三十周年纪念》一书,重新创作这件故事与建招魂冢的过程,书中将这五百人的头衔、姓名、籍贯全都编排入位,「神话」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感人。
   。。。。。。。。。。。。。。。。
  尽管「太原五百完人」的招魂冢在台湾人尽皆知,故事也成了小学、中学教科书里的课文,但大陆人对这「五百完人」似乎一无所知,就像台湾人不认识刘胡兰、潘冬子那样。
  大陆的文史研究工作者,直到1983年才看到《太原五百完人成仁三十周年纪念》一书后,两岸开始交流后不久,1988年11月出版的《山西文史资料》第六○辑,刊载了一篇<太原五百完人调查报告>。针对纪念册中的五百人题名录进行查证,发现了「完人」原来并不很完,小瓜呆依报告结果,将国民党虚构「完人」的手法分为九类:
  
  (1)「音容仍在」的完人:(至1987年仍健在者):
   有任丽君、王子高、张生兰、孙宽荣、程敬棠、李武、任永昌等人。
  (2)「早已战死」的完人:(太原失守前已在别处战死者)
   有赵恭、陈子文、赵翰珍、范融、冯效义、卢晏儒、郭长兴、关其华、何昆、孙子麒、杨向三、韩玉成、杨振旅、刘云程、贾召棠、武鸿英、白文耀、杨毅克、尚日超等人。
  (3)「死在刑场」的完人:(被中共人民法庭处决者)
   有王存旺、游大成、游九贵、张国桢、杨明经、张宝寅、陈凤歧、解正旺等人。
  (4)「匪谍充数」的完人:(被阎惜山特务机关处死者)
   有孟华、唐守亭、刘永旺等人。
  (5)「寿终正寝」的完人:(「解放」之后才病故者)
   有张文玉、王敬中、魏日公、任永庆、宋子征、陈子华、强林瑞等人。
  (6)「五鬼搬运」的完人:(不是在太原绥靖署自杀者)
   有杨茂、杜锦生、程登献、张仲平、樊润德、王德明、孟杰亭等人。
  
  (7)「一人两名」的完人:(将本名、别号视为两人以凑数者)
   有许子久(许有恒)、张凤鸣(张剑)。
  (8)「失踪待查」的完人:(确有其人,但下落未查清者)
   有宋移凤、宋子珍、袁楹、王嘉深、盖海、李玉书、张善斋、赵振亚、何成家、张子骞、夏九成、李思远、刘怀德、葛吉寿、张永年、姜传忠等人。
  (9)「查无此人」的完人:(透过题名录籍贯查寻各县不得者)
   有永和县(四人)、吉县(十人)、乡宁县(五人)、大宁县(五人)、石楼县(二人)合计二十六人。另外,警察局(三十三人)、消防队(十四人),均不属于这三个单位。
  
  
  
  
  1949年5月18日,章士钊和邵力子在写给李宗仁的一封长信中,曾对阎锡山守太原有过这样的评价:
  「夫阎君不惜其乡人子弟,以万无可守之太原,已遁去,而责若辈死绥,以致城破之日,尸与沟平,屋无完瓦,晋人莫不恨焉。」
  阎锡山在1949年4月22日南京沦陷前夕逃到上海,不久在广州出任行政院长,但最终难以抗拒时势,败走台湾。
  1950年3月,老蒋在台湾宣布「复行视事」,苦心撑持危局九个月的阎锡山递交辞呈,迁往阳明山的菁山草芦居住,开始了他「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
  1960年5月22日,阎锡山去世,享年78岁。据说他的遗嘱是将所有带来的黄金,依照「山西在台同乡会」的名册,分发每个大人一两、妇女小孩半两。
  究竟这传言是不是真的,一来那时小瓜呆还没出生,二来小瓜呆是山东人,也不关心这些山西人的事。然而小瓜呆每次经过这「虚拟实境」的「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就不禁感叹:
  
  中国人呐,我们的夜路,到底还有多长,多长!
作者: 时间轴空转    时间: 2016-1-27 11:36

狄青被文官们活活吓死 才是真憋屈吧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6-1-30 22:14

不过也有人说过,卫青要是多活些时日,也未必能善终。卫青死得还算早,未等到巫蛊之乱。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6-1-31 10:07

卫青如果活着,就不会有巫蛊之乱,刘据的太子位就不会受威胁。
狄青出任枢密使,太不应该了,那是文官的地盘。
作者: 南焰烈云    时间: 2016-1-31 14:20

狡兔死走狗烹,历来就是每个朝代的名将写照。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6-2-14 23:20

如何才算“名将”?多有名?歼灭多少敌人才算?邓尼兹、曼施坦因、艾森豪威尔、朱可夫可以算吗?要达到怎样的地位?

似乎有人提到我朝,那我就用我朝举个例子

我国有开国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802人,合计1000+人,

至今共有元帅3名,大将2名,上将2名,中将8名,少将27名非正常死亡,共计42人

姑且认为上将和上将以上才算“名将”,也姑且认为中将如皮定均、陶勇、万毅、刘道生都是辣鸡跟渣渣

那么我朝的“名将”的非正常死亡率为百分之九点三

可见我朝绝大多数“名将”都可得善终

[ 本帖最后由 三鬼夏树 于 2016-2-14 23:30 编辑 ]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6-4-25 14:57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5-8-3 12:34 发表
难道赵构杀岳飞是为了收兵权?呵呵呵呵

宋高宗经历过苗傅兵变,并在兵变中惊吓导致阳痿。如果说兵变前他还有点雄心壮志,兵变后唯一的想法就是确保自己位置稳固。宋高宗除掉岳飞最大的原因在于,他觉得岳飞很容易成为下一个苗傅。他剪除大将兵权的手段还是挺高明的,先让大家互相检点。南宋因为建立匆忙战事频繁,各地兵力有多少中央都不知道,这一步本身也没什么特别的。岳飞检点韩世忠部后曾感叹以为韩世忠那么大声势怎么也得十万兵力,没想到才四万。然后高官收买,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枢密使,副职也是正二品了,账面上看升官,对得起大家。张浚年事已高,可能也有阅历,明白宋高宗是想干什么,乖乖交权回家养老去了。岳飞年轻气盛,有点不服气,其实他在副枢密使位置上也有半年后才被下狱定罪致死。韩世忠后来闭门谢客足不出户,旧部老友一概不见,善终。

岳飞另外有一件犯禁的事情,曾经干预立太子的事情。宋高宗当时还器重他,也当场训斥了几句,岳飞当然是冷汗直冒退下了。事后宋高宗也觉得话有点重,对左右说,岳飞这馊主意不知道是哪个腐儒出的,你们有机会告诫他一下,这不是长保富贵的方法。历朝历代凡是干预立后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6-4-26 00:09 编辑 ]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6-4-25 15:04



QUOTE:
原帖由 Shadowleech 于 2015-8-3 10:45 发表
要战死沙场也算了,都是被自家政治斗争逼死。

春秋战国就有吴起和伍子胥这样的功臣,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和李牧都是如此,廉颇晚年也是不得重用,蒙恬还是如此。汉朝韩信、彭越、周亚夫,宋朝岳飞,明朝开国傅 ...

到一定级别后其实就都是政客了,不管你乐意不乐意,凡是适应不了的人自然被淘汰。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16-5-20 10:14



QUOTE:
原帖由 时间轴空转 于 2016-1-27 11:36 发表
狄青被文官们活活吓死 才是真憋屈吧

狄青自己的性格和政治立场有问题,他本人在军事指挥上是当世名将没问题,但是政治上节操真不咋样,在不断往上爬的过程中,说是三姓家奴夸张了,但是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的事没少干,范仲淹、欧阳修、韩琦、文彦博、庞籍、高若讷这些朝中大佬几乎被他得罪了个遍,最后落到被人围攻的境地也是求仁得仁。
以武官为枢密使在宋朝还有不少,混到狄青这样和谁都不对付的就他一个。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16-5-20 10:35



QUOTE: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6-4-25 14:57 发表


宋高宗经历过苗傅兵变,并在兵变中惊吓导致阳痿。如果说兵变前他还有点雄心壮志,兵变后唯一的想法就是确保自己位置稳固。宋高宗除掉岳飞最大的原因在于,他觉得岳飞很容易成为下一个苗傅。他剪除大将兵权的 ...

岳飞建言立储这事要说一下,并不是岳飞犯忌讳,这事在宋朝的政治文化中并不是什么忌讳。
宋代文武大臣参与立储的事例很多,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反而参与立储定国本是有功于国的行为,后来朱熹评价岳飞“大段有见识,他人不及”。

这件事事出有因,高宗没亲生儿子,又迟迟不把养子(孝宗)立储,金国就打主意扶持宋钦宗或者他儿子在北方做傀儡皇帝。这对南宋政权不算大的威胁,但也比较恶心人,而且宋金交战中,没有储君作为备份,其实对政权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万一高宗挂了,没有合法继承人,说不定南明的情况就提早几百年上演了。

而且在岳飞之前,赵鼎等大臣已经有无数人提过这件事了,估计老九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高宗说“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只是不想当面讨论这件事情,并未因此对岳飞有什么动作。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16-5-20 10:52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5-11-19 21:22 发表
如果周亚夫聪明些,他是不会死的。我记得百家讲坛有个节目专门拿周亚夫和徐懋功对比,唐太宗晚年也是猜忌徐懋功的,结果徐懋功躲过一劫,周亚夫横死。另外,岳飞如果不是老是惹赵构不快,他亦可能善终。事实上, ...

赵构不但没有对岳飞不满,反而一直是没有什么猜忌的。
岳飞解除兵权之后更是没有什么威胁。
赵构同意杀岳飞是因为金人要求“必杀飞,始可和”。
具体操办的秦桧要杀岳飞,只是他摧毁南宋军事能力的一系列举措中的一个,这样就南宋不得不依赖于他这个带路党与金国谈判,从而保证自身的权位。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6-6-28 09:49

最悲剧是什么:最悲剧是名将们多死在明君雄主手里,而那些昏君、庸君,甚至像隋炀帝、孙皓这类暴君,也很少杀名将的。陆抗是病死的,张须陀、杨义臣都是为国捐躯,皇甫嵩、朱隽不过被削了兵权,戚继光一直大受器重。而我们知道,这些人的效忠的对象,没一个是雄君明主。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6-6-28 09:57

当然也不完全是,比如伍子胥、李牧、蒙恬,就是死在昏君之手。但是,死在昏庸无能之辈,死了也属正常。死在一个很英明有魄力能决断的君皇手上,总觉得未免太可惜。比如韩信,正因为刘邦有魄力、会用人,始终不忍相背。如果换了别的昏君,或者不会用人的项羽,韩信不早就反了。
作者: 439520582    时间: 2016-9-24 23:02

中国历史以致世界历史,只有一个郭子仪,福禄寿,功成名就,就是曾国藩都比不上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16-9-29 14:59



QUOTE:
原帖由 439520582 于 2016-9-24 23:02 发表
中国历史以致世界历史,只有一个郭子仪,福禄寿,功成名就,就是曾国藩都比不上

世界历史就多了,著名的铁公爵威灵顿就是。西方基本不猜忌功臣,名将善终的一大把,只不过像郭子仪那样活到八十岁的是比较少见。
作者: dreambe    时间: 2016-11-22 15:58

名将一定都是军事家,但不一定是政治家,甚至有的名将还是政治菜鸟。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要不要打仗是政治家的事,军事家的任务是把战争打赢。

但是,应不应该嬴得彻底,嬴到什么程度恰到好处,那是政治家的把握的。

如果军事家过于渴望胜利,忽略了政治需求,与上位者发生冲突,悲剧就难以避免,如白起。

也有的军事家想法太单纯,没有政治城府,犯了忌讳而不觉,仍然一意孤行,结果是逼上位者忍痛割爱,如岳飞。

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的名将,结局一定不会差,秦朝的王翦就是难得的这么一条老狐狸。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