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所谓的“少林寺文化”是改革开放后新造的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30 12:35     标题: 所谓的“少林寺文化”是改革开放后新造的吗?

据电影《少林寺》中的“色空”孙剑魁回忆,“(拍摄电影时)第一次来到少林寺的时候,山上的荒草有一米之高,而且根本就没有路。寺里只有几个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萨的身体已经坍塌了一半。”
少林寺遭受过多次战火之灾,文革期间又为政治运动所破坏,寺产被充公,僧人被迫还俗,大量文物和建筑被破坏或拆除,改革开放后凭借电影《少林寺》方才一举成名,开始逐步修复,现在的大雄宝殿、达摩面壁石等均属仿古重建建筑。
是不是因为开放国门之后觉得我们什么都不如别人于是想方设法从之前被自己打烂的东西里挑出一个,说:“看啊,我们还是很厉害的嘛,只不过是最近不如人家了。”借此安慰一下自己幼小而又重视自尊的心灵?
这么说来全民崇拜当时还身为半敌对的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的李小龙,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作者: 四宝将·尚师徒    时间: 2015-7-30 12:49

李小龙,虽然是美籍华人,但是在多个强调“我是中国人”,而主演电影《精武门》也是站在民族的高度。虽然是美国籍,但还是很爱祖国的。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30 13:08

文化的根本是传承精神,实物只是外在的雕饰。只要少林寺本身是真的,又何必执迷是不是本先的原貌呢?文化一直是有的,只是建筑是后补的。就像咱们这的黄鹤楼是孙权建的呢,不知道毁灭了多少次,重建多少次,现在不依旧在旅游圈钱。

至于中国人历来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一些用词也比较极端。比如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意思是以前被打得像鬼,长期趴下。),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是坏人?),小日本(打不过,科技超不过,只能口水上。说别人地盘小,就相当于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说另一个有才华的人颜值不高。)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7-30 13:12     标题: 投奔自由



QUOTE:
原帖由 四宝将·尚师徒 于 2015-7-30 12:49 发表
李小龙,虽然是美籍华人,但是在多个强调“我是中国人”,而主演电影《精武门》也是站在民族的高度。虽然是美国籍,但还是很爱祖国的。


  吃美国的饭,砸美国的锅?

PS:

  司马南、罗玉凤……不用多次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吧……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7-30 13:14 编辑 ]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30 13:15



QUOTE:
原帖由 szwd1997 于 2015-7-30 13:08 发表
文化的根本是传承精神,实物只是外在的雕饰。只要少林寺本身是真的,又何必执迷是不是本先的原貌呢?文化一直是有的,只是建筑是后补的。就像咱们这的黄鹤楼是孙权建的呢,不知道毁灭了多少次,重建多少次,现在 ...

中央反腐要动真格的啦(以前都是闹着玩的)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7-30 14:26

这个回忆者说的是改开之前的“荒凉”,但在这“荒凉”之前,少林寺,尤其是嵩山本院可一向与时俱进的,皇帝都帮着题词呢。

至于“少林寺文化”,更多的是那帮僧人要借此生存,比如现在很多关于少林的影视作品,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少林寺甚至还有专门的影视文化中心,进行这方面的交流传播,以扩大影响,提高寺院的收益。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则对释永信的介绍,当时还没那么黑他。永信也回忆到了之前少林寺的落魄,所以他深受影响,决定再也不重复这一幕。

另外,信众与非信众不一样,别看现在网民和社会舆论一片黑少林,对永信他们的影响不大。听一些信众什么的聊过这个问题,僧人修行也有很多种,永信他们本来负责的就是僧众吃喝拉撒的俗务,入世就是他们的修行,当他是个首席执行官即可,信众对此宽容得多。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4:28

蔡龙云九段曾经访问过少林寺。
他有一部书叫《琴剑楼武术文集》,第89页,有关于这次访问的文章《访嵩山少林寺》。
他大致说的内容是:1959年,国家体委组织五人小组,走访少林寺。5人为:国家体委运动司司长李梦华、体育报主编裴植、武术研究小组成员毛伯浩、王子章、蔡龙云。这个阵容十分高,也是十分豪华的。
少林有能开过一辆汽车的路直到山门,以后德根曾告诉蔡龙云,以前山门内有20多座房子,里面分别居住几百僧兵守卫。
少林寺倒是有个藏经库,有一些字帖和经卷。他们在藏经库的旁边的一间小房子里发现了一把一人高生锈的刀。
罗汉殿里有几十个坑,据说是少林寺和尚站桩练功踩出来的脚窝。但是蔡龙云无法理解站桩如何能踩出脚窝。
配殿中发现了练功的壁画。
所谓达摩面壁石确实有,影像不清楚,确实非人工画上去的。
主持法师告诉蔡龙云目前少林只有两个人会武术,一个是到郑州办事的德根,还有一个是德根的徒弟。他们找到了这个徒弟,发现学的是大红拳和小红拳,进行了表演。他表示已经多年不练,但蔡龙云认为很有功夫。
在郑州,他们见到德根。德根表示少林只有四套拳:大红拳、小红拳、通背拳、六合拳,还有一套心意把一般不外传。他解释说那些坑不是站桩踩的而是练习心意把踩的。
但是蔡龙云依然半信半疑,并明白表达了自己的怀疑。他认为靠人的力量无法把地面踩出一个坑。
德根说少林只有两套棍,一套少林棍、一套齐眉棍,都是少林寺外一个鹞子岭的老人传进来的。少林寺有轻功,就是绑上沙袋跳高,但他自己未练过。
他们为德根的大红拳和小红拳进行了拍摄和整理。从他说的动作看,我判断与现行的小红拳大红拳是一致的。

蔡龙云九段是中国第一批三位九段之一,现代武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武协副主席,上海体院教授,上海市政府专门为他设置大师工作室(好像是这个名字)。华拳传人,绰号神拳大龙。他的描述,应该是真实而且专业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
1、否定达磨面壁石是不对的,但是这块石头也未必跟达摩有关,反正是一块看不清的石头。
2、德根是少林武术的代表人物,德根的徒弟朱天喜八段为国家认定的少林武术代表人物(这个身份了不得,一派就一个),所以德根的话是必须认为可信的。因此可以推断:少林寺确实有武术,确实是水准很高的,但未必有那么多套路,也未必是本寺独有的,至少两套棍是外面传进来的。
3、现在少林寺初学必须练习的小红拳和大红拳,确实是传统正宗少林拳。
4、少林文化的核心在于禅宗和武术,这个是没问题的。至于文物在不在,没必要追究太深----因为禅宗和武术都不必依赖文物传承。
5、少林确实有过僧兵,甚至达到几百人的规模。蔡龙云他们这是个政府组织的调查组,我觉得1959年那时候德根再大胆子也不敢跟他们说谎。
6、少林在1959年,至少有一条能通汽车的路。至于以后是否废弃那是以后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4:30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7-30 14:34

少林有僧兵有什么好奇怪的,就个地主家都还有民团呢....这事情纯粹是无知造成的“蜀犬吠日”。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30 14:40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5-7-30 14:26 发表
这个回忆者说的是改开之前的“荒凉”,但在这“荒凉”之前,少林寺,尤其是嵩山本院可一向与时俱进的,皇帝都帮着题词呢。

至于“少林寺文化”,更多的是那帮僧人要借此生存,比如现在很多关于少林的影视作品 ...

当年昙宗与棍僧为李世民擒获王世充,李世民要封十三僧为官,昙宗等不愿为官,只愿领取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相比永信...我觉得吧..........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4:46

关于李小龙,因为我这个年龄经历了李小龙在中国兴盛的全过程,而我又练习武术,所以我知道一点。
1982年,中国第一本武术杂志《武林》出版。
1983年,电影《少林寺》,电视剧《武松发配》相继上演,武术热兴起。《武林》杂志、《武术健身》杂志相继出现,半正式的官方杂志《中华武术》也出现。这些杂志每期卖到上百万册,当时甚至连女孩子都看。
《少林寺》以5分钱的票价,每个人平均至少看到两三遍,多的看到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当时职工平均工资30元左右,主要支出是吃穿,文化支出是很少的。
在这以后,李小龙依然不为人所知。1983年8月和11月,《武林》杂志上关文明发表“二节棍技击法”包括单棍12式,双棍8式,但是没有重点点出李小龙(有趣的是,以后所有的李小龙二节棍,均未脱离这篇文章的内容,这意味着什么,我也不多说啦)。
第一个介绍李小龙的是80年代后期的《武魂》杂志,但其插图过于简略,而没有达到应有影响。
在这以后,出现了录像厅,香港的武打片、警匪片大量进入,但此时李小龙并未有太大影响----有影响的是成龙。
第一个翻译李小龙著作的是戳脚翻子拳大师钟海明,他是吴斌楼的徒弟,著名的电子工程研究专家,记得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翻译的是《李小龙技击法》,80年代末出版。而这书应该是琳达根据李小龙的照片和遗稿编订的。
在这以后,李小龙才被国人在武术上重视,随后出了大量书籍,但是李小龙的原著除此一本外,均未出版----所有的书籍教程,均是对李小龙武术的解读----换一句话说,没有原传!我们除《李小龙技击法》之外,没见过李小龙的原传!
目前出版的各种关于截拳道、李小龙的书籍,依然还是这个结构----都是中国人写的李小龙教程,没有原传。
最近准备新出版《基本中国拳法》,是李小龙原著,但是我没见到----书店说目前尚未出版。
关于李小龙的原版截拳道,目前能见到公开的只有钟海明《李小龙技击法》这本老书。李小龙的代表作《截拳道》至今没有翻译和出版!
再就是李小龙的几部电影----大家也知道,电影跟实战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我的评价是----李小龙从来也没在中国形成全民崇拜,甚至绝大多数专业人士未必知道他的截拳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而我们现在的截拳道是否是李小龙的原意,这个都很难说。

武术热的退潮,其实是被女排热代替,然后就是聂卫平九段通过擂台赛掀起的围棋热,然后就是足球热啦。其实武术热本身并没有多长时间。
所以说楼主那个“因为开放国门之后觉得我们什么都不如别人于是想方设法从之前被自己打烂的东西里挑出一个,说:“看啊,我们还是很厉害的嘛,只不过是最近不如人家了。”借此安慰一下自己幼小而又重视自尊的心灵?”的设想是错误的。
当时,体育热的兴起,确实给中国人提了气。但是这跟“被自己打烂的东西”无关----至少排球就是舶来品嘛。我还记得,掀起这几个热,当时最常见的说法是----学习某某,振兴中华。
核心是在“振兴中华”上。通过这一个个的体育项目和竞争项目,当时的中国人自觉的把国家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认识到----我们,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没经过那个时代,是无法理解的。

上述全是根据记忆,可能有错误。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4:59 编辑 ]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7-30 14:46



QUOTE:
原帖由 三鬼夏树 于 2015-7-30 14:40 发表

当年昙宗与棍僧为李世民擒获王世充,李世民要封十三僧为官,昙宗等不愿为官,只愿领取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相比永信...我觉得吧..........

昙宗他们并不负责整个少林寺的吃喝拉撒.......

如果要比较,应该拿当时的少林主持跟永信比,当时的少林主持可是派僧人参与了军事政治斗争,打仗杀人。

你觉得如何?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30 14:57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4:46 发表
关于李小龙,因为我这个年龄经历了李小龙在中国兴盛的全过程,而我又练习武术,所以我知道一点。
1982年,中国第一本武术杂志《武林》出版。
1983年,电影《少林寺》,电视剧《武松发配》相继上演,武术热兴起 ...

当年的“解读李小龙”或许和现在“消费”少林寺、“消费”花木兰是一样的吧?

在我身边的全民崇拜李小龙我记得是在2002还是2004年以后随着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跟着反日情绪突然涌起的一股潮流,具体传播途径是《十大反日爱国明星》这篇网文,详细情结记得是:善使双节棍的李小龙用多么神奇的中国武术打败了好几个日本空手道高手大涨中国人志气云云,现在可能还能搜到

于是拿着双节棍的背景音乐是《双节棍》的李小龙一下子成为了我们小朋友当时的心中偶像,不论是学校里还是社区里,不论是多大的人一提起武术就想到李小龙

当然也可能是只有福建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三鬼夏树 于 2015-7-30 15:00 编辑 ]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7-30 15:00

李小龙很早就走红了吧,以前各种香港影视作品中都大力推崇,进而影响大陆观众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30 15:05

成龙自己都说,没成名之前拍打片的怪叫声就是学李小龙的。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5:07     标题: 回复 #12 三鬼夏树 的帖子

你说的实在是太往后啦。

周杰伦的双节棍算什么啊。
大陆在这方面引进的很早。早在80年代,二节棍就得到了很多人的专门研究。至于双节棍,这是周杰伦的叫法----以前都叫二节棍。
而李小龙在武术界的高潮,出现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是魏峰等,他们出版了大量的李小龙的解读书籍(当然没有原版)。
还有你们现在都玩的跆拳道和泰国拳,早在1983、1984年我们就玩过啦,当时很多人都玩,当时我们还把韩国叫南朝鲜呢。现在的跆拳道重新风行,是我们根本没法想象的。
泰国拳的风行,是建立在一个谣言上,是一个叫坤青写的泰拳选手一拳打晕练习鹰爪拳的“子正”后,大家都觉得泰拳厉害才追的。
鹰爪翻子拳,是精武会陈子正先生创立的拳术。陈子正先生从未跟泰拳拳手比武。相关人士为此特意找到坤青证实,坤青公开声明“子正”并非“陈子正”。

你们福建有好东西。
现在的佛山咏春拳几乎成了显学,不学叶问系列的佛山咏春拳简直等于不懂武术----事实上,咏春拳起源于福建。福建至今有咏春拳,还有咏春拳的近亲永春白鹤拳(你们的永春县)、鹤拳(又分四个流派)。
叶问?当初李小龙专门把咏春拳当靶子来批(《武魂》杂志刊登节译《基本中国拳法》),现在怎么没人提这事啦?现在又成了叶问跟李小龙师徒情深?
记得吴京曾被人问过叶问,他愣了一下----叶问是谁?结果惹恼了咏春拳高手,纷纷抗议,有这回事吧?
其实吴京的反应是真的----叶问,也就是甄子丹那部片子给宣扬出去的。这以前谁知道叶问?就是知道李小龙的,也只知道李小龙对咏春看法多多。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13 编辑 ]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30 15:12     标题: 回复 #10 tiger1970 的帖子

我觉得截拳道其实应该算是“心法”,而不是技法。他不是像太极拳这样有专门的入门定式的,什么“一个西瓜切一半,你一个我一个”等等。截拳道是一种理念,守中有攻的飘逸节奏技法,换句话他是领悟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没有标准。  

不知我理解对不对。

[ 本帖最后由 szwd1997 于 2015-7-30 15:14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7-30 15:14

深圳 这边 “温州城” 可能都是福建来的吧?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5:15     标题: 回复 #16 szwd1997 的帖子

关键是现在没有原著出版,因此不管谁“觉得”,那都是“他自己的截拳道”,而不是“李小龙的截拳道”。
连原著都没有,这算什么截拳道研究?

另外,太极拳也没有入门定式。
那套拳其实你爱学就学,不学也不是不可以。
太极拳核心就是那个《太极拳论》。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16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7-30 15:15

截拳 算是 心法。有心法、练法、打法,没有套路。所以为“自由博击”追捧。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30 15:19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5-7-30 14:46 发表


昙宗他们并不负责整个少林寺的吃喝拉撒.......

如果要比较,应该拿当时的少林主持跟永信比,当时的少林主持可是派僧人参与了军事政治斗争,打仗杀人。

你觉得如何?

当时少林寺的庙产柏谷坞已被王世充据为“轘州”,而且兵荒马乱,施舍较少,少林寺的庙产既失,斋粮都成问题,更何况王世充虎视眈眈,大有全面吞并少林的企图,当此之际,除了死中求活帮助唐军擒拿王世充以求自保之外,昙宗他们实已别无他途,不过他们还是舍弃了官职,这毕竟是成为可贵的品质

永信在为少林寺挣钱时,更有一丝为自己求财的意味

当然这是从个人信念方面来说,如果说只是为僧人谋得生活、修行的物质条件,那倒还好,然而并非如此

私以为民众对少林寺商业化的一系列行动的厌恶,源于传统文学作品中少林寺淡泊名利、普度众生为己任的文学形象的颠覆,毕竟那只是武侠小说中的少林

[ 本帖最后由 三鬼夏树 于 2015-7-30 15:23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5:19     标题: 回复 #19 小贩 的帖子

我还是那句话----李小龙本人说了什么没人知道,那怎么还能叫李小龙截拳道?
就是继承发展,至少也要先继承吧?
现在没看见原著,就是一大堆解读,这只能说是“中国大陆截拳道”。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早在二十年前,武术界就是这样的观点。可是到现在,李小龙的原著依然只有这一部----
到底是李小龙的东西太不行不值得翻译,还是武术界没有能懂英语的人?
作者: ptcn    时间: 2015-7-30 15:20

59年可是全国放卫星的年代,说59年的人“不敢扯谎”,那“亩产过万斤”都是真的啦。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5:23     标题: 回复 #22 ptcn 的帖子

要看是谁。
一个普通和尚,还不是地位高的和尚,对国家体委武术司司长、体育界的喉舌体育报主编,还有毛伯浩(这个人在武术界的地位可以查到),武术大师蔡龙云面前就武术问题撒谎?你说他是有这个胆量啊,还是有这个能力啊?还是撒谎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啊?

再是关于僧兵的问题,还有一些情况可以作证----《武林》杂志刊登过一些人的回忆,说少林在民国时期确实有僧兵,而且用的不是刀枪剑棍而是步枪,属于团练性质,团总叫妙兴。他的僧兵团接受了吴佩孚的改编被编成一个步兵团,他在内战中战死。这个“站队”直接导致了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这边学历史的也有,可以查一下这回忆是否靠谱。这么大的事情,历史记载上应该有。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步兵团啊。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33 编辑 ]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30 15:31     标题: 回复 #21 tiger1970 的帖子

我怎么感觉李小龙在你们眼里成了学术明星了?

不会这么不堪吧。能解读是好事。

就像有派不喜欢历史的人认为,你解读个鬼啊,你亲眼看到过他的行为和他说这话?所以认为说历史的都是骗子。司马迁看到过刘邦项羽知道他们说过的话?

李小龙这个东西本来就不应该有固定的东西,都是自由了,还固定个啥。他们之所以打这个名号是出于营销的目的。因为你说马氏截拳道,没眼球啊。

x氏太极拳那个多种,都不能代表太极拳吧?但是也没人说他们是盗版啊,还不是有根据。

正所谓文学类同的再创造嘛。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30 15:37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07 发表
你说的实在是太往后啦。

周杰伦的双节棍算什么啊。
大陆在这方面引进的很早。早在80年代,二节棍就得到了很多人的专门研究。至于双节棍,这是周杰伦的叫法----以前都叫二节棍。
而李小龙在武术界的高潮,出 ...

惭愧了,完全没有练过武术.....虽然也提不起什么兴趣....年轻人和小孩子毕竟不喜欢一板一眼或者要日积月累的东西...
我在老家就有见到过一个肘击和近拳(抱歉只能会这么说)的招式非常紧凑的老叔叔,当时我就扯着他哭闹说想学,他也答应教我一点点
结果我第二天就跟小朋友上河边玩泥巴去了,直到2010年他去世我也没跟他学过半点东西

喜欢外国武术倒也不是国内特有现象,我在米苏比州参加球赛的时候就见到过好多学“越武道” “俄罗斯拳” “缅甸拳”之类的球手,看着他们吓死人的肌肉我都不敢说话了

跆拳道泰拳现在在我们这里也烂大街了,最近开始盛行柔道了

[ 本帖最后由 三鬼夏树 于 2015-7-30 15:51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5:43     标题: 回复 #24 szwd1997 的帖子

现在不管是不是学术明星,关键就是:
第一,学术理论。大家知道李小龙有理论,可是原作何在?为什么这么些年,只有钟海明的一本翻译?
第二,获得成绩。都说李小龙是七大武术家之一,谁评的?谁认可的?相关凭证何在?这评的机构在国际武坛或者国际武术史上有多大影响?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这些,只是宣传“七大武术家”----另外六个是谁?他到底参加过什么比赛?获得过什么成绩?证据何在?
现在李小龙要是活着也不过就70多岁,怎么都看不到证据?
李小龙到底说过些什么?我们不想听别人转述的,就想听他自己说的(看他自己写的)。李小龙是哲学博士,又对武术研究很深,据说有很多著作----这著作拿来看看吧。
什么叫解读?----别人说,我就是李小龙截拳道----你说你就是啊?要判定你是,就要拿李小龙原著对照着看看你是不是,即使是心法也总是有个核心法的吧?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原著,那一切都是白搭。

太极拳是有原版的,谁都知道。
只要违反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就不是太极拳,就算你是根正苗红,只要违反王宗岳《太极拳论》,那就别叫太极拳。
太极拳有一个核心理论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这是最高指导纲领。
太极拳下面各派,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个东西可以违反。即使有的派别没有这个拳论,但操作上也不予违反。是,太极拳有陈杨吴武孙赵堡武当各派,大家都说王宗岳是自己的祖师,唯独陈家说不是祖师而是是陈家的徒弟,可是陈家也没人否定这个《太极拳论》啊。现在也有人说王宗岳实无其人,但同时说这是武禹襄的化名,《太极拳论》还是最高指导纲领----这在技术上不还是一样吗?
你们外人觉得只要放慢就是太极拳啊?太极拳是有最高法则的。
什么叫再创造?再创造是不能离开核心思想的----要是离开了核心思想,说不定比原来的还厉害,但那是新的发明,不能用原来的名字。
正如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他是从少林派来的,也用了少林派的相当的东西----但核心东西他给改啦。所以他就不是少林派,而只能是武当派。

当然,有人对拳论有不同的解读。但依然把这个拳论作为最高法则。

现在大陆的截拳道有吗?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52 编辑 ]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30 15:59     标题: 回复 #26 tiger1970 的帖子

截拳道虽然是李小龙原创的心法,但是这个心法的核心就是随意,自由,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标准。你可以说某某人拉虎皮扯大旗,那是因为他技术不高而已。

有些人拾李小龙的牙慧,愿意归附其体系。
有些人打着李小龙的幌子赚入市不深的初学者的钱。

你可以说那些人是胡乱解读李小龙思想,你也可以说那些人是骗子,你甚至可以说李小龙在你眼里武功稀松平常。学术界向来就是如此,很多出名的人被一些专业混点人士所不容,李小龙如果是王林,那百姓该有多愚昧啊。

就像周杰伦,他刚出道时,我也认为这口齿不清的唱歌嘻哈风,很不习惯。认为他是st,但经过这一路发现,蓝筹啊。原来他只是在情歌缠绵的年代,用怪异吸引眼球,之后还可以搞中国风。

李小龙的作品为什么不翻译?因为业内人士瞧不起呗,结果被大众所追捧,业内人士气急败坏,自然更加不会翻译。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6:01     标题: 回复 #25 三鬼夏树 的帖子

对,柔道也开始时髦啦。
其实柔道时髦过一次,你查查《姿三四郎》这个电视剧就明白啦。
以前时髦过的,除泰拳、跆拳道、柔道还有拳击、击剑、巴西柔术、法国腿击术、日本腿拳道、空手道(特别是上地流空手道,因为跟你们福建的虎拳有亲缘关系)、八极拳(这是日本人推动的,出口转内销啦)、缅甸拳等等。
对啦,缅甸拳现在没人提啦,有一段时间可是被称为泰拳克星啊。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6:05



QUOTE:
原帖由 szwd1997 于 2015-7-30 15:59 发表
截拳道虽然是李小龙原创的心法,但是这个心法的核心就是随意,自由,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标准。你可以说某某人拉虎皮扯大旗,那是因为他技术不高而已。
...

我还是那句话----你说是就是啊?这句话是何处来的?李小龙在何处表达了这种观点,并强调了这种观点是截拳道的核心原理?
不是说你说的不对,现在要的是证据。

事实上,我根据我对李小龙截拳道的理解,认为这句话可能不是李小龙的原意,因为这句话违背了《李小龙技击法》中的技击思想----而这本书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李小龙的唯一原著(或者近原著)。该书网上能下载到,而且目前出了两个版本,我两个版本都有,十几年下来我这书都看烂了......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李小龙截拳道的大陆各种解读书我也大量看过,主要的观点,也不是你说的这个观点。

而且从逻辑上来讲,你说的这个观点不是一个技击观点,也不是一个武术观点,而是一个哲学观点。这个东西,不足以指导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有相当的实践性的对抗技术。

另外,你说李小龙不被翻译是因为业内人士瞧不起----错,恰好相反,业内人士对他十分感兴趣,也无意诋毁他。
为什么?十分简单----他住的远又早逝,在大陆一个学生也没有,因此不妨碍任何业内人士的利益。
不妨碍利益的,而且很出名的----李小龙,这种人正好是个被树立起偶像地位借助之赚钱的角色,为啥要诋毁他?
最好玩的是,他有个观点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给任何武术体系挂上他开了个口子,是天生招财的宝贝,为啥要瞧不起他或者诋毁他?
教武术也好,出名也好,归根结底是为利益。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1 17:29 编辑 ]
作者: x-dvd    时间: 2015-7-30 16:06

据说“国术圈”内对李小龙颇为不屑?还有散打,也被认为是邪道?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6:19     标题: 回复 #30 x-dvd 的帖子

散打是标准的正道。而且正的不能再正,是根正苗红的典范。

建国初,国家体委对武术的发展,设定了两个途径----一是运用武术的运动特性,作为体操性锻炼身体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发动老武术家编订了各种普及和规定套路;一个是利用武术的技击特性发展对抗性体育运动。这个设想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实施。国家出来的阵容十分豪华----北京体院、上海体院、武汉体院、西安体院四大体院出人,出高手,从传统武术中找招数,编教材。当时全国六大高手,武协副主席张文广九段(北京体院)、蔡龙云九段(上海体院)、温敬铭(武汉体院)、马贤达九段(西安体院)、武协秘书长李天骥(国家体委)、还有何福生九段(云南武术队总教练)都不同程度参与进来。
第一本武术散手教材是张文广九段的杰作《散手拳法》,1979年出版,主要采纳查拳、华拳、少林拳等各种传统武术格斗技术编订。
随即,国家立即开展小规模的散手内部比赛,全是这六大高手的徒子徒孙参加,擂台的样子从传统的架子擂台,到圆形擂台,到场地型,到拳击台型,都试验过,手套从分指、拳击和各种奇形怪状甚至空手都试验过,护具从全不护到各种护法都试验过,打法从是否用擒拿,怎么拿,是否用摔跤,怎么摔,怎么打......几场、几分钟......一直试验了十多年啊。最后终于形成现在这个格局。
试验的范围起初是四个学校,以后扩大到全国,运动员从几百到几千甚至几万,不同程度参与试验,最后才确定下来----这个打法是:
最好看的、伤害最小的、最能在这两个原则之下体现武术性质的。
然后,90年代中后期,散打定型。
与之同时的还有短兵运动、长兵运动、推手运动、功力运动。目前短兵运动在马贤达九段的西安体院推动之下已经搞出名堂,长兵还有待发展,推手也搞了很多,功力也基本定型。

这是老一辈武术家给我们的最后一个贡献。现在这六大高手,只有蔡龙云九段尚在,其余均成古人。
现在都说散打不是武术----不是武术是什么?当时编这个东西,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不是中国武术的,一律不准进。
结果还是打成了拳击加腿,以后加了快摔。
可见,武术,是相通的

武术和军事一样,都是一点沙子不容的----你只要一个地方落后,就挨打。
所以,学武术的,必须有最开放的心态。这是原则,核心原则----开放心态、科学方法、实践手段、实用主义
我以前曾说过----武术进奥运,套路进不去啊,因为有体操。
散打也进不去,因为拳上有拳击,摔跤有摔跤和柔道,腿上有跆拳道。
短器械有击剑。

我们唯一可以进奥运而奥运没有的是----长兵运动。偏偏这一项我们开展的不足。

至于武术圈内,对李小龙还是很重视的,现在的武协的官方体育刊物《中华武术》专门给李小龙发过某个整生日的生日专刊----也就是说,这一年度这一月的刊物内容除李小龙之外没有别的----任何行业,能达到这个地位的有几个?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1 17:31 编辑 ]
作者: ptcn    时间: 2015-7-30 16:25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23 发表

再是关于僧兵的问题,还有一些情况可以作证----《武林》杂志刊登过一些人的回忆,说少林在民国时期确实有僧兵,而且用的不是刀枪剑棍而是步枪,属于团练性质,团总叫妙兴。他的僧兵团接受了吴佩孚的改编被编成一个步兵团,他在内战中战死。这个“站队”直接导致了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这边学历史的也有,可以查一下这回忆是否靠谱。这么大的事情,历史记载上应该有。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步兵团啊。

这个解释应该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但这样一来,其实就是“乡勇”的性质了。

那个时代,北方很多地方农村都是有村级武装的,村子很多都是有寨墙的寨子,否则会被土匪搞惨。所以,当时“民间持枪”是既成事实,和灯塔国一样的。
作者: 卫天龙    时间: 2015-7-30 16:35     标题: 回复 #31 tiger1970 的帖子

orz原来散打是中国自己整出来的啊,我还当是外国拳击传进来的呢

那现在有没什么比较系统的教学视频可推荐下的,我们这学校虽然开了一年这课但是除了实战步直拳摆拳勾拳正踹侧踹没怎么教,挡和摔还是代课老师不知道我们进度随意教的,多谢虎伯伯
作者: x-dvd    时间: 2015-7-30 16:46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6:19 发表
散打是标准的正道。而且正的不能再正,是根正苗红的典范。

建国初,国家体委对武术的发展,设定了两个途径----一是运用武术的运动特性,作为体操性锻炼身体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发动老武术家编订了各种普及和规 ...

蔑视散打的依据又是啥呢?没有老祖宗光环加成?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6:48     标题: 回复 #33 卫天龙 的帖子

最好的教材其实除了中国武术协会那本教材之外,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张文广的《散手拳法》。这个书真是名著。
要是讲视频的话,杨晓军有个中华武术展现工程的一套散手光碟不错,适合初学,讲的也仔细。这个俏佳人公司和福光公司各有一种还不太一样,都可以看看。杨晓军是东北翻子戳脚的高手,于伯谦先生的传人。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6:50     标题: 回复 #34 x-dvd 的帖子

大概是见识太少,数典忘祖。凡是我这个年龄段的,要是凭良心说话,没有一个敢说散手不是中国东西的。
年轻一点的不知道这个散手历史,就看到“拳击+腿+快摔”的表现形式啦,完全不知道这东西的来历。
其实散手对传统打法,在散手规则下,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散手规则的散手当然是绝对优势。这个不是分析出来的,是真的经过多次试验,甚至多次公开应战。
当然,要是完全放开打,打死无论,那散手肯定吃亏----人家本来就没有这种打法。但是要是人家适应一下,也未必不能对付----毕竟你还是要通过“打到”这个途径吧。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6:57 编辑 ]
作者: hhp19910906    时间: 2015-7-30 17:02     标题: 回复 #36 tiger1970 的帖子

也不能全怪他们,一个拳套限制的太死了,各门各派的手法加起来成千上万肯定够了,但是一个拳套变得只能有拳这一种手法了,扼杀的比较严重,再配上后面的发展,不让人误会成拳击,确实是挺难,不知道你怎么看,再一个,《基本中国拳法》我在网上找了找,中文的只有一个15页的序,内容没有汉语的,英文的倒是见到有卖的,只是英语水平不够,不只辨不出书的真假,就连英文单词都认不全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30 17:05     标题: 回复 #36 tiger1970 的帖子

啥叫传统打法吗?如何界定?

我小时候看一个世界擂台节目,就感觉中国人在找存在感。

散打vs拳击,人家拳击平时都不能用脚的,所以让他用他也不会,被中国人踢得满场躲,最后输了。估计他都后悔参加比赛了,被中国人玩了。是不是不公平啊,相当于4打2。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7:06     标题: 回复 #37 hhp19910906 的帖子

没办法啊,徒手的试验过,对挨打的和打人的都伤害严重。分指手套也试验过。还有各种怪形状的也试验过,最后确定还是这个好。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7-30 17:07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7-30 15:19 发表
我还是那句话----李小龙本人说了什么没人知道,那怎么还能叫李小龙截拳道?
就是继承发展,至少也要先继承吧?
现在没看见原著,就是一大堆解读,这只能说是“中国大陆截拳道”。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早在二 ...

这个到是一种说法,到底是牵强.反正人死了,祖师爷都不知道怎么拜。。。
作者: hhp19910906    时间: 2015-7-30 17:17     标题: 回复 #39 tiger1970 的帖子

分指的不如拳套么?这点倒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就算不能完全发挥手法的用处,也聊胜于无,至少我对散打的不满主要就是这个限制发挥的拳套,感觉僵硬太多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7-30 17:19

离开下,回头一看扯了这么多。老虎在这方面,真心专业........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7:20     标题: 回复 #40 小贩 的帖子

不是说人去世就一定不知道怎么拜。
因为薪尽火传。
人去世啦,著作在,徒弟在。这就能拜。

据说李小龙有很多著作,但现在只翻译过来一本,还不是李小龙自己定稿的。
据说李小龙的徒弟是伊鲁山度和黄锦铭,可是他们自己的著作和他们承认的自己的传人,在大陆上都没见到。而且据说他们两人现在观点都不一样。

现在就是没法拜。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7:22     标题: 回复 #41 hhp19910906 的帖子

还是伤害问题,既容易弄伤对方,也容易弄伤自己的手指。
这个散手是体育运动啊,第一辅助原则是避免伤害。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30 17:33     标题: 回复 #38 szwd1997 的帖子

传统打法主要就是对于全身各部位无限制手段无禁击部位以让对方丧失反抗能力的打法,事实上是一种规则,说白了就是不择手段打趴下为止(甚至不怕死伤)。
事实上,传统打法甚至有一些不公平的打法也被传统认可,比如穿铁头鞋,踢上去就是一个血印子。这个你可以抗议,但是人家可以穿。当然,你也可以衣服里面穿护甲。
不过,要是比较公平,就是双方都不加外挂,也就是都在裸体状态下,不择手段,不限定时间,打趴下算完。

这就是传统打法。
作者: toushion    时间: 2015-7-31 14:11

我印象中95年,96年那会李小龙挺热。一大堆传人,一大堆武校,其中就有老虎伯伯说的那个魏峰,传闻说他一拳还是三拳打死牛来着,反正那时人家怎么说,我们这些学生都信,好多同学买了书,双节棍,那顿练啊,有用双节棍敲坏自己下巴的,有个哥天天两个上铺之间跳来跳去不知道练啥,忽然一天失手了,直接摔傻逼了,休学半年。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