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打印本页]
作者:
tyzhbaomi
时间:
2015-7-23 11:00
标题: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出生于行医世家,虽然当时医生地位并不高,但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立志学医。在他20岁那年,家乡遭遇一场严重的水灾,两岸百姓流离失所,洪水退去,瘟疫开始蔓延,病魔无情吞噬着无辜的生命。目睹惨状李时珍心如刀绞,他和父兄一起,没日没夜地救护着病人,挽救了一个一个乡亲的生命。
这天,一帮人闹嚷着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来到李时珍面前。只见人群中有人哭哭啼啼,有人冲郎中叫嚷着,有人向李时珍述说着事情的由来。那个郎中却显得一脸无辜。李时珍安抚众人,最终得知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这个被众人押来的郎中,因为给人看病开药,没医好病却医死了人。郎中对家属一再辩解,说自己是按照古书开的药方,不会有错。可众人不依不饶,认为是郎中的错。
李时珍抓起郎中带来的药渣放在嘴里,细细嚼了起来。沉思片刻后,李时珍的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答案。
李时珍对郎中和众人说,方子确实是医书里记载的。错就错在这传下来的医书上了。一味药对应一种病,这些宝贵的经验如果被错误地记录在书上,流传后世,成为方剂,轻者会耽误治病,重者要害人性命。李时珍在有过许多类似的经历后,萌生了重新修订本草的决心。
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李时珍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他61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
欢迎关注“宝秘”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23 11:09
我记得看过一本书,写道:
其实药物的有效成分是根据时代、水土不同的变化产生变化的。
所以原来好用的药物,经常就不好用了,原来好用的配方,经常就不好用了。
所以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下药的份量。
为避免这个问题,所以才用地道药材,也就是某地产的野生药材。
可是这样也不可避免的有变化。
有的甚至变化大到完全不可以治疗这种病甚至可能治疗别的病----也就是药性有了变化,量变引起了质变。
所以过上几百年,就要重新修订本草,而这事情不是一般大夫能干的起的。
而且,当时没有现代分析仪器、分析思路和科学的界定,一切都要靠经验。
上述是那部书关于这个问题的大致内容。
作者:
卫天龙
时间:
2015-7-23 12:38
标题:
回复 #2 tiger1970 的帖子
虎伯伯好,这广告让我想起来我办了件错事……
曾经家里有本《本草纲目》,不知道是我老爹当年卖书剩下的还是姥爷那边传下来的,和我家《远东英汉大词典》一样旧,不过当时初中老师要我们轮流推荐书,放到班里的架子上,然后我就拿蓝笔写上名字了,大概是在最靠近书皮的页,那么现在问题是……
这个蓝字能消掉么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7-23 14:23
标题:
回复 #3 卫天龙 的帖子
如果是蓝黑墨水的话,要是不是陈旧的字迹的话,草酸能消掉。别的我就不知道啦。
作者:
卫天龙
时间:
2015-7-23 17:02
标题:
回复 #4 tiger1970 的帖子
get,知道工具剩下的我自己查就好,浓度什么的应该是大问题……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