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经典电影《霸王别姬》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4 17:16     标题: 经典电影《霸王别姬》有感!

突然记得一个片段,一群愤青学生来捣乱,说“国都快灭亡了你们还有兴趣唱戏!”

这时候有个管事的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然后还有一个角色大概说“学生们没钱,又没女人自然火气比较大。”

还有一句台词是“城外就是小鬼子,有种去打!欺负自己人算什么?”
------------------

其实仔细想想早在很久以前就有编剧对中国愤青表现过侧面的讥讽了。中国愤青们其实在历史上就一直扮演者一群“爱国贼”的角色。就算是出名的五四运动,学生搞得大多数也都是中国的商人,哪怕日本浪人华侨都很少骚扰,比之义和团都不如。但是中国人好像就是这样,不高调的做出一些活动,就无法彰显自己的爱国情怀。古今皆是如此!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5 00:09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4 17:16 发表
突然记得一个片段,一群愤青学生来捣乱,说“国都快灭亡了你们还有兴趣唱戏!”

这时候有个管事的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然后还有一个角色大概说“学生们没钱,又没女人自然火气比较大。”

还有一句 ...

还有一句 ... [/quote]
当年上得起学的能没钱?有钱还能没女人?
反倒当时的戏子是真正的下九流,即便有些人有点钱也都很容易挥霍了。
这剧最大的讽刺就是篡改了李碧华很多地方,靠着讨好外国人得奖。
其实李碧华从来对毛印象还不错,某种意义甚至李碧华算半个愤青。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5 08:44     标题: 回复 #2 zsxmmhd 的帖子

记忆不太深刻了,只记得这一段,这一段刚好侧面映射出所谓爱国愤青的本质。记得有一次也是好多学生围着蒋介石要抗日,这时候蒋介石说你们当中谁愿意入伍参军,结果才有寥寥十数人。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7-15 08:49     标题: 价值紊乱

  万里长城今犹在,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是,几度夕阳红。

PS:

  【凡夫俗子】几千年以来,打打杀杀无穷无尽。对此,各朝历史人都没有任何有建设性的方法论,无非是敌敌我我,君君臣臣。
  ——zhwenh_0421(2015年7月15日)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7-15 08:52 编辑 ]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5 14:51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5 08:44 发表
记忆不太深刻了,只记得这一段,这一段刚好侧面映射出所谓爱国愤青的本质。记得有一次也是好多学生围着蒋介石要抗日,这时候蒋介石说你们当中谁愿意入伍参军,结果才有寥寥十数人。

本身就是编造的,你还可以编造那些学生转头给日本人卖身啊,反正你想编什么都能编。
可有什么用?现实当时那些戏子就是没地位,就是卖屁眼的,甚至包括不少名角儿。
而看看当年中学教师常人十倍的收入你就该明白,学生有几个没钱的?一破戏子敢惹学生?
霸王别姬小说第一句就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电影里根本不敢把这作为片头,戏子拍戏子,戏子地位提高了,就开始篡改学生的剧本,可戏子还是虚伪的戏子。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5 15:05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6 11:06     标题: 回复 #5 zsxmmhd 的帖子

不说编剧如何,就说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如何?不管在本朝还是台湾历史课本上都是正义描述的。

但是实际上呢?开启中国近代政治暴民运动的恰好是这些人,要打砸就打砸要防火就防火,目无法纪,最后还要借助舆论的压力逃脱法律。学生们自古就是“爱国贼”的主力大军。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5-7-16 11:14     标题: 回复 #6 朕即太阳 的帖子

这是建国的起始,当然要正义化。

还好毛死早,邓中兴,取消运动,谋发展。不然现在能否比朝鲜牛都不知道。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6 11:24     标题: 回复 #7 szwd1997 的帖子

这场运动是国共两党共同贴金的,就算是台湾教科书也是正面评价的,只有北洋政府是反派。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7 10:20



QUOTE:
原帖由 szwd1997 于 2015-7-16 11:14 发表
这是建国的起始,当然要正义化。

还好毛死早,邓中兴,取消运动,谋发展。不然现在能否比朝鲜牛都不知道。

有些事情解释过了,比如以前给过公主数据。
从经济数据上看,其实70年代和八十年代倒该划归一个时代,而90年代后半期划归另一个时代。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7 10:22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6 11:06 发表
不说编剧如何,就说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如何?不管在本朝还是台湾历史课本上都是正义描述的。

但是实际上呢?开启中国近代政治暴民运动的恰好是这些人,要打砸就打砸要防火就防火,目无法纪,最后还要借助舆论 ...

法纪?当年有什么法纪?从期末到50年,各地几乎各自为政,有什么法纪?
就程蝶衣这种档次戏子,有点势力不是想玩就玩,法纪。
作者: xlygold    时间: 2015-7-17 23:35

霸王别姬真的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张国荣的表演简直就是完美,可惜了哥哥的过早离开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演员。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09:47     标题: 回复 #10 zsxmmhd 的帖子

法纪和戏子失身有什么关系?现在韩国娱乐圈到处都是潜规则的丑闻。比之大陆有过之无不及,请问韩国是没有法纪?

北洋时代尤其在北京,不说政治是否稳固,但是法律是健全的。维持治安的警察系统并没有瘫痪。怎么说没有法纪?暴民运动往往是发生在政治氛围宽松的环境下。路易十六要是有他前任路易十四的一半魄力也不至于上断头台。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09:49 编辑 ]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1:15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09:47 发表
法纪和戏子失身有什么关系?现在韩国娱乐圈到处都是潜规则的丑闻。比之大陆有过之无不及,请问韩国是没有法纪?

北洋时代尤其在北京,不说政治是否稳固,但是法律是健全的。维持治安的警察系统并没有瘫痪。怎 ...

戏子都被随意玩,放在现在大多数国家这叫强奸甚至轮奸,强奸和通奸区别还是很大的。
你说有法纪就有法纪吧。
另外陈凯歌他爸当年就是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的学生,哈哈,这叫大义灭亲。不过返回头来说,没他爹当年运动根本没他现在这不电影。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8 12:03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3:06     标题: 回复 #13 zsxmmhd 的帖子

你弄清楚,戏子被玩是什么情况?强行发生性行为那叫强奸,非此类状况就顶多是逼迫,而逼迫的手段也和目前娱乐明星一样,想出名你就得脱衣。属于对这种规则的无奈。

他父亲做什么和他有必然关系?他要是拍个变态杀人魔的题材,难道也能说祖上有此类行为?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3:14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3:06 发表
你弄清楚,戏子被玩是什么情况?强行发生性行为那叫强奸,非此类状况就顶多是逼迫,而逼迫的手段也和目前娱乐明星一样,想出名你就得脱衣。属于对这种规则的无奈。

他父亲做什么和他有必然关系?他要是拍个变 ...

就是强奸而已,多得是。
话说给你找多少材料你能承认?是找当时中国人写的材料还是外国人写的?

其实开始就告诉你了,学生当时地位比戏子高的多,戏子敢惹学生?戏子也就现在编小说敢惹学生而已。

你看你多美,你拿着编造还是二编的小说就可以来论证,别人还得给你找史实材料。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8 13:34 编辑 ]
作者: 三鬼夏树    时间: 2015-7-18 13:19

学生嘛,总想搞个大新闻,随便找找谁来批判一番

[ 本帖最后由 三鬼夏树 于 2015-7-18 13:23 编辑 ]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7-18 14:04     标题: 中国少年



QUOTE:
原帖由 三鬼夏树 于 2015-7-18 13:19 发表
学生嘛,总想搞个大新闻,随便找找谁来批判一番


  梁启超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PS:

  最近我获了两个奖。一个是“全国中青年长得帅文艺工作者”奖,获奖那天组委会安排我接受媒体采访,我婉拒了,我说:“长得帅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4:34     标题: 回复 #15 zsxmmhd 的帖子

那就举例,我所知道的戏子和他人虽然不情愿但是也不会被强奸,顶多是形势所逼,委曲求全而已,不跟也可以,大不了不登台就是。

学生地位高个屁,无非是他们总做一些暴民运动,打着爱国的幌子,所以一般人不惹他们而已。这才有的甜头让他们继续搞暴民运动。戏子的地位是低,但是也不是衬托学生高的参照,好像学生比戏子地位高就是“地位高”似的。

我美不美你也不用评论,关键你现在还没拿史料呢,也就是一点干货没有。在这耀武扬威的跟只大公鸡似的给谁看呢?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4:35 编辑 ]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4:55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4:34 发表
那就举例,我所知道的戏子和他人虽然不情愿但是也不会被强奸,顶多是形势所逼,委曲求全而已,不跟也可以,大不了不登台就是。

学生地位高个屁,无非是他们总做一些暴民运动,打着爱国的幌子,所以一般人不惹 ...

前面就告诉你了,没钱哪里读得起书,当时一个中学教员都是普通人收入的十倍,你说读得起大学的地位高不高?当时文盲率7成以上,你说读到大学的地位高不高?
我没拿,你拿了?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你拿什么拿?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02     标题: 回复 #19 zsxmmhd 的帖子

一般来说,中等家庭足以识字上学,有能力读书和“有钱有势”是两回事。尤其北京大城市,地方有点钱供孩子上学大多数也就是中产收入,在北京城有什么可以嚣张的依仗?根本没有,所谓戏子也是赚钱的,唱红了那就是“角儿”!和大老板们大官僚们接触的。学生能有这个机会?

你不是要找史料吗?弄了半天啥也没有,就跟我在这偷换概念玩。你小学毕业了吗?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07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02 发表
一般来说,中等家庭足以识字上学,有能力读书和“有钱有势”是两回事。尤其北京大城市,地方有点钱供孩子上学大多数也就是中产收入,在北京城有什么可以嚣张的依仗?根本没有,所谓戏子也是赚钱的,唱红了那就是 ...

谁告诉你的中等家庭足以识字上学?
梁实秋的清华回忆里,那一年直隶省分配的名额为五名,报名应试的才来了是三十几个人,算史料吗?你还要哪种?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12     标题: 回复 #22 zsxmmhd 的帖子

你真是喜欢偷换概念,尤其是擅长狡辩!

梁实秋的“清华”回忆里,这是清华!!不是一般的学校,中国地方自己就没有学校了?谁跟你说能上学就是能上“名校”的?这概念还是别乱偷换的好,技术太烂!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14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12 发表
你真是喜欢偷换概念,尤其是擅长狡辩!

梁实秋的“清华”回忆里,这是清华!!不是一般的学校,中国地方自己就没有学校了?谁跟你说能上学就是能上“名校”的?这概念还是别乱偷换的好,技术太烂!

生《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http://jds.cass.cn/Article/20050912173840.asp


但自学校取代科举以后,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所和活动空间发生了改变。过去私塾分散在城乡村镇,如今新学校主要集中于都市,大学固多设在通都大邑,中学亦大多设在省会一级城市。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对22省961县的农村教育机构调查的结果,中学仅占乡村教育机构的0.7%。[20]


1933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在江苏常熟农村调查时,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中学生,以至于在调查日记中慨然写道:“我们跑过的乡村并不少,碰到中学生却是第一次。”[21]自南宋中国文化重心开始南移以来,苏浙一直是人文荟萃的文化渊薮,未料这个时期的苏南农村,却连一个中学生亦如凤毛麟角,同时期的中国其它地区的农村,该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文化衰败景象呢!



尽管缺乏这个时期中国乡村教育的全面统计材料,但一麟半爪的个案亦能给人以一叶知秋的感觉。30年代初期,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县调查时发现,一些地主子弟在寻乌城东小学混张毕业***后,就大摆其架子,在名片上赫然印上“城东小学毕业生”几个字,煞是神气!而且每年可以和那些老资格的秀才举人在家族祠堂里平分学谷和胙肉。[22]在一些内地农村,“粗识文字的小学毕业生便可以打起知识分子的幌子,俨然以绅士自居,出入公门,鱼肉乡里,任意欺骗老百姓。”[23]在四川一些地方,每当某家有子弟小学毕业时,亲朋邻居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如科举时代中举一样送去报条,以示祝贺。[24]


以上事例说明,这个时期的中国乡村出现了人才空虚和教育衰败的景象。农村文化生态结构已经失衡与蜕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宗族一般拥有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以及族学、义学等,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受宗族的资助,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科举制度废除后,随着传统文人士绅的衰亡,宗族制度与学田、义田、族学、义学的衰落,乡村人口的识字率甚至不如19世纪以前。在19世纪以前,清代人口的平均识字率大约为20%,而民国时期很多地区的人口识字率都低于这一比例。如抗战前后湖北省人口的平均识字率只有16%。[25]若仅就农村人口的识字率而言,其比例则更低。据抗战时期的一般观察,士兵的识字率在10%以下。[26]以此衡测当时中国农民的识字经,当亦不差。



自西潮东渐以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带有西化色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自然比日趋衰败破落的农村具有吸引力。加之城市集中着财、权力、名位等社会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农家子弟一旦接受中等以上的新式教育,便尽量留在都市而不愿返回乡村。大学毕业集中于大都市,中学毕业也想方设法留在省城和县城。城市成为新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所和工作活动中心。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有一篇题为“乡村颓败了”的文章这样写道:



“年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会,不见一个返到乡间,……乡村小学教师宁愿来都市为书局报馆抄写,……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干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和黄褐的土块成了调和的色彩,死静、凄泠、枯暗、荒塞、简陋占据了整个乡村。”[27]


知识分子城市化潮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已初具规模。当时城市化的知识分子还主要是旧日士绅中的一部分。当新知识分子群体成长起来后,城市化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此,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分布重心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变。在精英城市化的潮流下,乡村社会成为一个被精英遗弃,管理日趋失序的地区。据1934年湖北省襄阳县县长称:“近数年来,士大夫阶级类多全家去乡,侨居他埠,而无产失业之徒,或从戎,或附匪。其土著大多数为自耕农,识字甚少,程度极低。故甲长中什九不识字,保长虽较优,而识字人数亦不逮半数。保甲制度难于推行,实亦原因之一。”[28]襄阳县的情形是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的缩影。



那这个算不算史料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22     标题: 回复 #25 zsxmmhd 的帖子

请问材料里面除了能印证你所说的唯一正确的那个民国文盲多以外。你能看出什么?

“1933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在江苏常熟农村调查时,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中学生。”
看好!是农村!中国本来就是农耕社会,农民世代种地,本来认字的就不多。但是只要稍微有些钱的小地主都会让孩子识文断字。你能让农村调查代替城市状况?

老毛就是在家乡上的师范,他家也不是大富大贵,顶多算是中等。

用乡村替换城市的概念,真是有意思,技术上升了呀!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26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22 发表
请问材料里面除了能印证你所说的唯一正确的那个民国文盲多以外。你能看出什么?

“1933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在江苏常熟农村调查时,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中学生。”
看好!是农村!中国本来就是 ...

当时农村人口本就占大多数。
别的不说,我至少拿出资料,自始自终,你就拿着一本连小说都不算的剧本再说事。
别人每次辛辛苦苦找资料,你一本剧本打天下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31     标题: 回复 #27 zsxmmhd 的帖子

你拿个屁资料,中国自古文盲率高我用你拿资料?

你一不能说明读书只有大富大贵能,中等收入不行,二来不能说明学生有地位都是小霸王高衙内。你全篇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扯淡!

给点干货好不好?别懂到处复制这些不相干的东西了,有再多也没用,因为你跑偏了,没碰上主题懂不?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32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31 发表
你拿个屁资料,中国自古文盲率高我用你拿资料?

你一不能说明读书只有大富大贵能,中等收入不行,二来不能说明学生有地位都是小霸王高衙内。你全篇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扯淡!

给点干货好不好?别懂到处复制 ...

你先拿一下所谓中等收入即可读书的资料。
你啥资料没有啊,说错你了?自始至终一本剧本。
或者再简单一点,你先说说民国时期中等收入是多少,你连这个概念都没有吧?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8 15:34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37     标题: 回复 #27 zsxmmhd 的帖子

不需要拿!我不像你驴唇不对马嘴,老毛就是中等家庭收入,却可以读书上学。而且当时风气读书也不需要大富大贵。你能拿出材料反驳就行!

如果你是在要钻牛角尖,那么你就参考下老毛的家庭水平好了,他能读书其实在学生里也算是条件好的了,结果去了北大直接图书馆管理员,或者你能证明他在北京是高衙内的生活也行!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41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37 发表
不需要拿!我不像你驴唇不对马嘴,老毛就是中等家庭收入,却可以读书上学。而且当时风气读书也不需要大富大贵。你能拿出材料反驳就行!

如果你是在要钻牛角尖,那么你就参考下老毛的家庭水平好了,他能读书其 ...

呵呵,逃避问题了吧?
我问你到底中等收入是多少。
你都答不上来,却一口咬定。
其实我告诉你,毛确实算富户,中等什么样,有很多数据,你不是要资料,《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都有,各地的收入抽样调查。
用我给你列出来吗?我觉得列出来也没用,你反正一口咬定毛就是中等,毛就真算中等,个例能代表全部?

顺便说,毛做图书管理员的收入在北京即使不算中等偏上至少也是中等,只不过以他的学历一般至少都该比普通人高几倍,所以毛不满意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8 15:44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47     标题: 回复 #29 zsxmmhd 的帖子

呵呵,是你自己“脱轨”了。看主题!我的主题就是谈感想!

是你自己扯出什么学生地位高并且戏子地位低的烂事。我让你证明学生地位高你给我扯说那时候没钱上不了学,我说能上学中等家庭就可以,你让我拿史料,我跟你说老毛就是中等家庭。你还要什么?或者你给我个“富户”的经济等量出来。

你别总反问我,现在我要问你,如何证明学生都是有钱有势的小衙内!你给我史料才行,别随便拿出一个不相干的东西复制过来!

那么你说老毛是巨富就巨富吧,我只要求你给我个证据证明那时候能上学的都是家里有权有势的就行!这个不难吧。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49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47 发表
呵呵,是你自己“脱轨”了。看主题!我的主题就是谈感想!

是你自己扯出什么学生地位高并且戏子地位低的烂事。我让你证明学生地位高你给我扯说那时候没钱上不了学,我说能上学中等家庭就可以,你让我拿史料, ...

你说的是中等收入都读得起,那我告诉你中等大多数都读不起。
那么首先不是该说说中等收入是多少吗?
而且我告诉你了,毛不是中等,是富户。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5:53     标题: 回复 #31 zsxmmhd 的帖子

好呀!你不用说什么中等收入读不起书,你就给我证明只有大富大贵才能上学的依据就可以。麻烦你拿出证据!

就算你说毛事富户,那么我问你富户是什么标准?小地主算吗?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5:56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5:53 发表
好呀!你不用说什么中等收入读不起书,你就给我证明只有大富大贵才能上学的依据就可以。麻烦你拿出证据!

就算你说毛事富户,那么我问你富户是什么标准?小地主算吗?

先说说中等收入的标准,你知道民国中等收入是多少元吗?
来,你谈谈,城市的也可,乡村也可,各行业平均年或月是多少元。
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开始胡说。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7-18 16:05



QUOTE: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15-7-18 15:56 发表

先说说中等收入的标准,你知道民国中等收入是多少元吗?
来,你谈谈,城市的也可,乡村也可,各行业平均年或月是多少元。
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开始胡说。

中等收入基本上是个伪命题

不说民国,你说说本朝现在多少算中等收入?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6:08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7-18 16:05 发表

中等收入基本上是个伪命题

不说民国,你说说本朝现在多少算中等收入?

哦,这个伪命题是楼主提出来的,楼主提出中等收入都可以上学,你找楼主去说。
如果我说现在中等收入都可以买车,你肯定问我,多少是中等啊。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8 16:14

好!那就说说在民国时期中等收入!

小学教师当时月收入四五十元,

中学六七十元

锅炉房工,每月60(1927年)

高级教师,每月80

教堂牧师35-65(根据等级不同收入不同)

公司职员50-90

医生125

磨镜工,30-40

邮局高级捡信员35-40

铁路电报报务员195

那时候国立大学一年学费是200大洋!是国立!看清楚!老毛上的那种师范那时候不要钱的。

中等家庭只要不上名校,就算里面收入最低的也够找个正常普通学校,完全足够了供孩子上学了!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8 16:32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8 16:14 发表
好!那就说说在民国时期中等收入!

小学教师当时月收入四五十元,

中学六七十元

锅炉房工,每月60(1927年)

高级教师,每月80

教堂牧师35-65(根据等级不同收入不同)

公司职员50-90

医生 ...

你终于稍微懂点找资料而不是只靠一本剧本打天下了。
不过呢
第一,你都没列举资料来源。
第二,你列举的几乎全是高等。
中等低多了,农村长工是很低的,包括浙江不错地区每年也只有几十元。
城市好一些,不过也强不了太多,上海这种富裕地区民国20-25年左右不过平均不到15月,其他地区更低得多,因此上老毛的8元月并不算少,只不过他期待是你列举的至少中学教师的几十元。
资料来源是前面列举的《考述》一书。你高估几倍甚至十几倍。

顺便说,如果按照你的统计数字,那么中国人均收入搞不好都比美国人均还高了,你可以参考一下《世界经济千年史》,我是觉得中国还没那么富

其实还有其他史料,比如有些书讲英镑法郎和银元兑换的,可以换一下,看看民国富过英法。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8 16:41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8:01     标题: 回复 #37 zsxmmhd 的帖子

别扯没用的,你列出的资料与主题毫无干系,没资格说我。

第一,资料来源这常识性东西你竟然还问,真是无知。你没看过甘博的《北京的社会调查》?不用想,一定没看过。

第二,你有没有常识?小学教师,公司职员,磨镜工,邮局高级捡信员。这些算高等?那鲁迅这类大师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420元请问是什么水平?或者你觉得是不是一定是那些月收入12-20块的面包车夫才能算是“中产”?那么只有乞丐是底层了。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8:01     标题: 回复 #35 zsxmmhd 的帖子

你的伪命题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能读书的资料麻烦你给我!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8:04

中国自古农民就穷,一定要用农民来衬托,那么拉车司机,一月都有12块,可以说成是“中产”了?中国有多少农民?多年不知识字就只是世代耕种,他们当然上不起学,所以他们是中等?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8:06 编辑 ]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19 08:44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8:04 发表
中国自古农民就穷,一定要用农民来衬托,那么拉车司机,一月都有12块,可以说成是“中产”了?中国有多少农民?多年不知识字就只是世代耕种,他们当然上不起学,所以他们是中等?

我傾向水哥說的意思
中等這詞要較真起來二位很難說清楚,旁人也很難理解,因為貌似拿不出個數學定義
中等的確是個偽命題,你的中等不是我的中等

統計學上一般都講平均數,或者中位數吧

假設民國時代貧富分佈不呈現鐘形,而是呈富少,中等少,大量貧的(人口/財富)向下曲線

如果絕大部分人都窮,那比較中位數的話私以為Z兄說得比較接近,很可能中位數是很窮的農民
如果比較平均數吧,那可能比很窮的農民要好一些,也就是東郭兄說得接近一些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19 08:50

比方說一村子有9個人,他們的財產依次是

100萬,100萬,100萬,99萬,30萬,20萬,5萬,3萬,3萬

兩位兄說的中等究竟是多少呢?

按平均數=中等來說,中等是51.1萬
按中位數=中等來說,中等是30萬
如果粗暴地把每三個人分一等

那99萬-20萬都算是中等

當然,有人會說了,我舉的例子不靠譜
然而我只是舉個誇張點的數字把二位兄的分歧處顯示出來罷了

=====

同一個例子比如這條村要上學得花40萬吧

東郭兄說中等(51.1萬)就一定能上學
Z兄說中等(30萬)一定上不了學
還會有人說中等(20-99萬)也可能上得了,也可能上不了

[ 本帖最后由 白炎陽 于 2015-7-19 08:57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8:56     标题: 回复 #41 白炎陽 的帖子

中等不需要多少精准数字,只要一个衬托就好,那时候拉车夫月收入12元算是最底层的劳动力了。而小学教师月收入50.这就算是中等了,难道拉车夫是中等,小学老师是高等?除非他能印证月收入50元就是高等收入,那么民国时期只有有钱有势才能上学,“中产”上不起学的言论才能成立!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19 09:00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8:56 发表
中等不需要多少精准数字,只要一个衬托就好

如果這帖子只有您一個人在說話,或者這帖是你單人的文章,那我承認您的看法
關鍵現在討論分歧已經打開了

老兄的中等也有一個襯托(老師),Z兄的中等也有一個襯托(貧農)
大家都有襯托,都不精確,那自然就說不到一塊了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05     标题: 回复 #44 白炎陽 的帖子

根本就不能这么衬托!

中国大部分都是农民,贫农一定占大多数水平,这么算平均数对我很不利,只能按照一个特有的圈子里算才是最科学的。比如城市!城市里各个行业的收入对比,然后自然就会分出收入差别,有低级就有高级,同样也有不敌不高的那就是中级。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19 09:06

比如旁邊那個顏值低車模的帖子,那妹子跟正規車模比,的確是低,網友都一片喊"低!"
東郭兄的看法其實也很對,低不低看怎麼比嘛,跟大眾女生比,也不算太低啊

這種事,我說低你說不低,怎麼講得清楚呢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19 09:08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05 发表
根本就不能这么衬托!

中国大部分都是农民,贫农一定占大多数水平,这么算平均数对我很不利,只能按照一个特有的圈子里算才是最科学的。比如城市!城市里各个行业的收入对比,然后自然就会分出收入差别,有低 ...

炎陽以為二位都在講"自己心目中的中等"
其實都對嘛,二位老兄何妨求同存異,強調自己的正確,也承認對方也正確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13     标题: 回复 #47 白炎陽 的帖子

你别做和事老了,现在我把数据列出来了,上面几个行业都只是呀、工作而已,起码没有“大富大贵”。依然供得起孩子上学,甚至可以上国立!

那么现在只有让对方来证明只有大富大贵能上学的依据了。或者能证明我列出的以上职业是“大富大贵”。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14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8:01 发表
别扯没用的,你列出的资料与主题毫无干系,没资格说我。

第一,资料来源这常识性东西你竟然还问,真是无知。你没看过甘博的《北京的社会调查》?不用想,一定没看过。

第二,你有没有常识?小学教师,公司 ...

第一《北京的社会调查》?问别人之前我先问问,你确定看过吗?你不是从别处抄了一两个数字就冒充看过着书吧?
实际上这书里对贫穷的表现比比皆是。
比如前面就写,“在北京,贫困是仅次于愚昧的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个五口之家仅靠100元即可维持一年生计,即便如此,警方还是把11.95%的人划入贫困或赤贫之列”
再问一句,你真有这书吗?你把你出处那章敢打全了吗?

第二,小学教师,公司职员,磨镜工,邮局高级捡信员。这些算高等?没错,确实算高等,不要拿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当时文盲率奇高,大多数人一没技能,二没门路,根本无法进入这些行业,至于鲁迅400多是非常非常高了。
或者这样讲还不明白。那么《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1890-1935》
在民国初年到解放前,银元早期兑换半美元,后期由于欧美各国全面转向金本位,金贵银贱,一元下降到0.3美元。
如果中国中等年收入真的达到700银元以上(每月60左右),那意味着人均至少可以达到美国一半了,总量更是超过美国。要知道1914年福特实行5美元日薪,大部分美国工人还没超过2.5美元一日,一个月合算都不到130大洋。这个算法中国经济总量远超美国了。
另外英国也可以比较,当时英镑含金7克多,一战到二战一直在4、5美元间。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9 09:29 编辑 ]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19



QUOTE:
原帖由 白炎陽 于 2015-7-19 08:50 发表
比方說一村子有9個人,他們的財產依次是

100萬,100萬,100萬,99萬,30萬,20萬,5萬,3萬,3萬

兩位兄說的中等究竟是多少呢?

按平均數=中等來說,中等是51.1萬
按中位數=中等來說,中等是30萬
如果粗暴地把每 ...

问题在于各国各地区很少有这种分布的。
一般好的地方,贫富差距小的。往往是
80萬,60萬,50萬,50萬,40萬,40萬,20萬,20萬,10萬
一般坏的地方,贫富差距大的。往往是
200萬,50萬,20萬,20萬,10萬,5萬,5萬,1萬,1萬
极少有你这种两头大的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29     标题: 回复 #49 zsxmmhd 的帖子

哈哈,真为难你现翻书去看了,一家五口咱先说说分布!一个男人(壮丁),一个女人,外加两个孩子,或者两个老人一个孩子,或者一个老人两个孩子。

不管怎么组合,都是一个人在养家糊口!一个面包车夫一个月至少也有12元收入,好的有20元,一年100的消费根本就负担的起,这是面包车夫!看清楚。然后11.95%的比例是一个划分,你能跟我说清楚里面包含的职业?

其次,我再说收入中产的问题,不是文盲率的问题!小学老师顶多是工作体面,不是高等收入!你又开始转换概念了。如果按照你的理论,中国大部分农民衬托面包车夫也算是好职业了为啥?因为在城市里见过世面,比乡村的乡巴佬强多了。你是不是要把面包车夫划分为中产?


最后咱说说《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1890-1935》

“如果中国中等年收入真的达到700银元以上(每月60左右),那意味着人均至少可以达到美国一半了,总量更是超过美国。”

很好,就这一段,又开始玩文字游戏,请问中产有多少人?中国那时候大部分是农民,低收入占大多数,社会形态如同三角形,低收入大部分,而中高收入小部分,没有一定量的中产阶层,如何能超过美国?一大堆低产收入者拉后腿呢你看不到?

你的理论谁教你的?美国大部分“工人”。也就是最底层的收入,和中国中等收入相比,先不说收入差还摆在那?就说美国工人这阶级的比例是多少?中国低收入农民的比例是多少,其中差别被你吃了?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31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30     标题: 回复 #50 zsxmmhd 的帖子

还有,我的举例完成了,该你的了!别再逃避!

问1,中国只有大富大贵才上的起学的证据

问2.如何证明我上面列的那些职业是“大富大贵”?

别总管别人要材料,你的呢?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33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29 发表
哈哈,真为难你现翻书去看了,一家五口咱先说说分布!一个男人(壮丁),一个女人,外加两个孩子,或者两个老人,或者一个老人一个孩子。

不管怎么组合,都是一个人在养家糊口!一个面包车夫一个月至少也有1 ...

你说我现翻书,你有这书吗?我觉得你是没有,有你怎么不翻呢?
你手里核算什么资料都没有,你提出的书,你都没有啊?
而且你提出的书,你自己其实根本没看过。
你什么材料都没有就胡说有意思吗?

我就说这话了,你提的书,你看过吗?你从哪抄的数字?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9 09:34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34     标题: 回复 #53 zsxmmhd 的帖子

别扯没用的,该你给我资料了,证据!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35

其次,别没事打口水战,麻烦你把我只给你的偷换概念的小伎俩也给我解释清楚了,然后看你楼上那层,我要你证明你的言论!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36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34 发表
别扯没用的,该你给我资料了,证据!

你连看都没看过,敢说资料?那我告诉你,书上根本没你说的内容。
你说的有的话,请你拿出页数,前后文。
拿吧,拿不出就是你编的。
你根本没书,也没看过。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39     标题: 回复 #56 zsxmmhd 的帖子

你先别反驳我,你先给我把你的洗涤了,首先是你给我解释一下我指出你没事偷换概念的肮脏伎俩。说不出就是默认你人品有问题。

其次你让我印证一个问题,我给你材料了,你也得找材料支持一下你的理论!别总问我或者转移话题!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41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39 发表
你先别反驳我,你先给我把你的洗涤了,首先是你给我解释一下我指出你没事偷换概念的肮脏伎俩。说不出就是默认你人品有问题。

其次你让我印证一个问题,我给你材料了,你也得找材料支持一下你的理论!别总问我 ...

你根本没书,也没看过。
你提什么材料?
再说一次,你要真看过,给上下文,页数。
别自己编资料。

我提的书你不认倒也罢了
自己提的书自己居然既没有也没看过,你还真是勇敢,勇敢的唬人啊!
您这唬人队的还谈我人品?

[ 本帖最后由 zsxmmhd 于 2015-7-19 09:43 编辑 ]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49     标题: 回复 #58 zsxmmhd 的帖子

哈哈,你是不是没货了?所以面对我的两个问题你都直接不作答?

我在次提醒,51楼,你偷换概念,和你故意忽略中国低收入比例的恶劣行径你需要解释,不解释是你人品问题,你故意为了辩论出卖真相,没原则。

第二,52楼我让你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因为我之前列出民国各个行业收入数据,并且证明这些行业有能力供孩子上学。该你证明这些行业是“大富大贵”了。其次你的根本观点,只有大富大贵能上得起学的依据你还没给我呢,这个你必须给我,因为我给你我的中等收入能上学的依据了。

其次,你要的数据我现在有,但是我不说,或者你要我的数据我现在给你,然后你立刻把你的这些烂糟的破观点找证据补上,而不是在左右言他,故意避而不谈
。,只要你现在回帖保证,用红字表上,我立刻给你!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51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49 发表
哈哈,你是不是没货了?所以面对我的两个问题你都直接不作答?

我在次提醒,51楼,你偷换概念,和你故意忽略中国低收入比例的恶劣行径你需要解释,不解释是你人品问题,你故意为了辩论出卖真相,没原则。

...

你给什么,是仅仅页数还是包括上下文?包括多少内容?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55     标题: 回复 #60 zsxmmhd 的帖子

你先给我保证!

我给你起草得了。

“我保证在朕即太阳会员给出我上面民国各个行业收入的数据材料和出处原文。我就立刻回答之前对方的两个疑问,问题1.51楼,我偷换概念和故意忽视中国当时大部分低收入的庞体存在而故意提人均收入高过美国的无良言论的解释。
问题二,52楼我的原始观点需要我拿出证据证明。

在没有证明这两个问题前,我不能在左右言他,避而不答,一味的反问对方问题。”


以上你用红字表上,我立刻给你答案。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57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55 发表
你先给我保证!

我给你起草得了。

“我保证在朕即太阳会员给出我上面民国各个行业收入的数据材料和出处原文。我就立刻回答之前对方的两个疑问,问题1.51楼,我偷换概念和故意忽视中国当时大部分低收入的庞 ...

我问的很清楚,你给什么?
给不给页码和上下文?给多少?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09:57     标题: 回复 #62 zsxmmhd 的帖子

我原文都给你!并且指出确切位置!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09:58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09:57 发表
我原文都给你!并且指出确切位置!

你不会连原文和上下文都分不清吧?
上下文的意思你明白吗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10:00     标题: 回复 #64 zsxmmhd 的帖子

我给你出处,并且前后文章页数都给你,你自己愿意深究全文看完都行。

别左右言他了,心里没底气吗?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10:01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10:00 发表
我给你出处,并且前后文章页数都给你,你自己愿意深究全文看完都行。

别左右言他了,心里没底气吗?

你所谓前后文是多少啊?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10:04     标题: 回复 #66 zsxmmhd 的帖子

你行不行了?心虚到这样?我前后50页够不够你看的,具体材料在其中某一页,你可以前后一致看完,我不管你。但是你看完了立刻把你那俩破事给我解释清楚,要是解释不了你就开贴说自己人品有问题。哦不?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10:05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10:04 发表
你行不行了?心虚到这样?我前后50页够不够你看的,具体材料在其中某一页,你可以前后一致看完,我不管你。但是你看完了立刻把你那俩破事给我解释清楚,要是解释不了你就开贴说自己人品有问题。哦不?

可以啊,你给五十页内容出来,我给你解释。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10:08     标题: 回复 #68 zsxmmhd 的帖子

具体内容就一页足以说明,你要上下文我给你50页让你看,哪有什么五十页和主题相关的内容?

你别再故意玩文字游戏了,现在你立刻用红字标上我给你起草的保证,然后我就给你。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10:12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10:08 发表
具体内容就一页足以说明,你要上下文我给你50页让你看,哪有什么五十页和主题相关的内容?

你别再故意玩文字游戏了,现在你立刻用红字标上我给你起草的保证,然后我就给你。

没前后文容易断章取义。
你又是网络摘录,所以顶多顶多给一两页内容,没猜错你吧?
你根本没看过也没有,所以给不出前后文。

别着急,这书我以前看过,只不过当时只保存了部分内容,不过别着急,这书一会我就入手了,看看到时候你拿什么编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10:17     标题: 回复 #70 zsxmmhd 的帖子

你是不是怂了?我明确给你出处和原文,并且指出原文所在具体位置了。就这样了你都不敢了。

之前那个趾高气昂的要我拿材料的勇气呢?现在怂了?

好,你不给我我依然要问!我51.52楼对你的指责依然有效!你必须拿出依据证明你的观点,还有你的无耻恶意忽略事实的分析。你必须给个解释。


如果你一定要缓兵之计,在这拖的话,那么就是怂了,论坛很小的,你要是怂了就直接说吧!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10:20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10:17 发表
你是不是怂了?我明确给你出处和原文,并且指出原文所在具体位置了。就这样了你都不敢了。

之前那个趾高气昂的要我拿材料的勇气呢?现在怂了?

好,你不给我我依然要问!我51.52楼对你的指责依然有效!你 ...

没前后文容易断章取义。
你又是网络摘录,所以顶多顶多给一两页内容,没猜错你吧?
你根本没看过也没有,所以给不出前后文。
到底谁怂了?


外说到缓兵之计,19日算起,一周之内,我可以保证给出此书任意一页内容,你敢吗同学,到底谁怂了?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10:24     标题: 回复 #72 zsxmmhd 的帖子

谁说没有前后文了,前后五十页不够你看的?
再说你还指望我寄送一本实体书给你?你要不要脸了?

再有,我都说了前后文联系,但是主题证明我的数据就在一页里。这都不能让你有胆气了?

谁跟你说没前后文了。71楼明确给你的出处和原文还不够?

别扯了,我现在就能给你的东西,干嘛一周后,一周后谁没事等你,我上不上论坛都不说呢,你赶快的,要么就是怂了,要么就是立刻!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10:26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10:24 发表
谁说没有前后文了,前后五十页不够你看的?
再说你还指望我寄送一本实体书给你?你要不要脸了?

再有,我都说了前后文联系,但是主题证明我的数据就在一页里。这都不能让你有胆气了?

谁跟你说没前后文了 ...

呵呵,你确实是网摘,没错吧?
既没书也没看过。
你是买不起书还是怎么滴呢?
作者: 朕即太阳    时间: 2015-7-19 10:41     标题: 回复 #74 zsxmmhd 的帖子

哈哈,来点干货吧。什么时候你能不打口水战了?那个帖子说吧。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19 23:11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5-7-19 10:41 发表
哈哈,来点干货吧。什么时候你能不打口水战了?那个帖子说吧。

到底谁没干货?
你除了看点盗版电影你有资料吗?
你自己提的书你自己都没有,是不是?
顺便说,书人家已经给我送来了。
你自己提的书你没有我却有,这太搞笑了。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7-20 14:17

围观看戏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20 14:22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5-7-20 14:17 发表
围观看戏

晚上有空我就开始上书上的内容。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20 22:27

《北京的社会调查》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如何赞扬楼主所不齿的学生。
为了传播新思想,并开展有关国外哲学,经济,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讨论,学生们出版了大量周刊,月刊。1919年6月之前,新青年和新教育是仅有的两份学生刊物,但是现在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已经超过400份。这些刊物的编者或发行人大都在西方国家接受过最好的教育,刊载的文章不使用文言而使用白话。这些刊物已经极大的影响了那些将会成为未来国家领导者的青年学生。
仅仅八年,民主思想的熏陶便造就了一代宁可赤手空拳面对军队和警察也绝不放弃爱国理想的青年学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群能把爱国主义理想化作实际行动的领导者将会成长起来,并逐渐使中国用有一批热衷于国家幸福而非个人私利的官员。同时,舆论也将更加开放,更有组织,以使人们在中国面临一系列问题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一但团结起来的民众开口,人们在中国也会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倾听到他的声音。拜托外国侵略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正在新一代民主主义学生领袖的领导下为此而努力。
77_78页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5-7-20 22:28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笔下所谓的富裕。

有人对居住在北京西北部大约7英里的一个旗人区的195户满族和汉族人的家庭财政收支状况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进一步详细说明了那一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些家庭的年收入从30元到269元不等,中间水平的家庭收入在每年90元到109元之间。汉族家庭年收入达到50元,就能过日子,如果他们每年有70元收入的话,便能够有所积蓄了。另一方面,所有满族家庭除非他们每年收入超过90元,否则便会入不敷出。
面对如此低微的收入,用于食物的支出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庭财政预算的最大项目。在有些情况下,这项支出可高达整个支出的90%,85%的比率也不少见。对不同群体来说,一般的食物支出比例是68%~83%。不同收入群体平均家庭年支出,从2。5人的家庭的34。20元到4。5人的家庭的132。40元不等。因此豪不奇怪,有些人为了少花半个铜板吃一顿饭,情愿步行三英里路。中国人标准的伙食是一日两餐的玉米面和咸萝卜。美国的营养学家们可能会说,靠这样的饮食,人类不可能存活。但是,成千上万甚至百万千万的中国人却就是这样对付着生活。
287页

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真正标准,要看这个家庭在书籍,教育,娱乐,保险,储蓄等杂像方面的支出比例。对于中国家庭来讲,杂像比例一般占其总收入的1。3%~6。6%。对于收入最丰厚的家庭,在这方面支出的最高比例也只有8。9元。对于美国家庭来说,花费在杂项方面的最低比例,几乎是中国家庭最高支出比例的两倍。在美国,如果一个家庭不能够将20%的收入花费在杂项方面,那么这个家庭就会被认为是十分贫穷的。也就是说,美国很贫穷的家庭在这方面的花费也超过中国最富有家庭的三倍。
288页

楼主没准还想说这没说清是市内市外,没关系,明天敬请期待,还有更新。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7-23 10:21

支持干货,支持干货打脸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23 16:47     标题: 回复 #81 feiyue1206 的帖子

一個有書,一個疑似沒書,這就叫乾貨了?
武兄對乾貨的定義居然是這麼個看法?

我倒是覺得引一個資料出來,對方辯者也不管資料如何,立馬逼問"你有這書嗎?你引個某某頁出來"
這種方式略是欠妥一些

我用這套去對三紅,建昭,老虎這樣的兄,他們也不見得所以讀過的書/能引用出來的書手裡都有一套吧
我坦白講,我看過的書很多都是借的,或直接是大學電子文庫裡的

[ 本帖最后由 白炎陽 于 2015-7-23 16:48 编辑 ]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7-23 16:59



QUOTE:
原帖由 白炎陽 于 2015-7-23 16:47 发表
一個有書,一個疑似沒書,這就叫乾貨了?
武兄對乾貨的定義居然是這麼個看法?

我倒是覺得引一個資料出來,對方辯者也不管資料如何,立馬逼問"你有這書嗎?你引個某某頁出來"
這種方式略是欠妥一些

...

呵呵,你在认真看看帖吧。

借书、看电子书没啥,但是自己提出被人拿出书中内容反打脸,难道不是干货
作者: 白炎陽    时间: 2015-7-23 17:45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5-7-23 16:59 发表

呵呵,你在认真看看帖吧。

借书、看电子书没啥,但是自己提出被人拿出书中内容反打脸,难道不是干货

呃,也是,武兄有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