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 [打印本页]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1:36 标题: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
文史悦读 新浪博客 2015-03-18
破巢之下几完卵?亡国之君多悲惨。在历史上,亡国皇帝被毒害、刺杀、砍头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有幸能够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其结局自然又是另一番境地。相比之下,汉献帝刘协不仅享受天伦,寿终正寝,死后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还广施仁政,悬壶济世,造福一方,为民传颂,堪称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
刘协(181—234),汉灵帝之子,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因为皇权软弱,朝臣跋扈,刘协从即位之初就注定要充当傀儡,他先后见识了董卓的淫威,目睹了郭汜的无礼,领教了曹操父子的霸道,事事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可谓命运多舛。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于同年十月逼迫刘协逊位,以魏代汉,刘协成为亡国皇帝。
曹丕称帝后,将刘协降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后汉书》),并言称“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三国志》),对刘协还算优待。接到逐客令后,刘协搬出了那座充斥着血腥,弥漫着权诈,没给他带来多少荣耀却给他带来无尽屈辱的皇宫。
曹丕为何没有杀掉刘协?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刘协长期充当傀儡,近臣被诛殆尽,威望势力不足以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曹丕没把他放在眼里;二是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刘协,二女儿曹节是刘协的皇后,为人性格刚烈,忠心护夫,曹丕敬畏曹节,对刘协也未太敢造次。为此,曹丕采取折中的办法,把刘协贬到离曹魏首都洛阳不远的山阳,便于监视。
山阳城(今河南焦作)是山阳公衙门所在,但刘协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浊鹿城(今河南修武)。刘协做山阳公的事迹,正史不载,但修武一带却至今流传着他广施仁政、亲民爱民之事。刘协来到浊鹿后,四处巡察民情,看到民不聊生,便派人四处张贴榜文,宣布所有赋税一概减半,垦荒种植者免交三年赋税。消息传出,饱受苦难的山阳百姓奔走相告,无不称颂。
除了轻徭薄赋,刘协还利用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死扶伤。东汉末年,由于连年征战,致使百姓多患痈疮,疫病流行,张仲景、华佗等一代名医也应时而生。刘协当皇帝时,曾有幸拜华佗为师,向他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正骨等医术。刘协本身聪明睿智,也很有学问,再加上宫中所保存的医疗图籍甚多,所以掌握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医药知识。
逊位之后,刘协不以政治为意,而是融入民间,关切民生,体会百姓之苦;以医为业,悬壶济世,为病人解除痛苦。刘协当皇帝时虽然窝囊,但退位后却是个称职的乡村医生,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刘协为山阳老百姓免费治病,走到哪里,就看病在哪里。经刘协所救治,存活者甚众,百姓皆感激涕零,山阳不少地方都为他立碑,以示爱戴。
刘协在山阳期间,曾多次到云台山附近采药,在今天百家岩上嵇山亭内的石刻画像中,就有“山阳公行医图”。对于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刘协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刘协的这种行医方式,流传至今。在农村,“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等民俗,据说就是从刘协那时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刘协被贬到山阳后,皇后曹节拼死相争,也得以来到刘协身边。刘协和曹节二人携手到云台山采药,施医救民,虽无法与宫中生活相比,却也成就了一段佳话。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们为“龙凤医家”。另外,刘协的子孙中有不少也居山阳。有娇妻子孙陪伴身边,得享天伦,处于亲情、人情、民情的温馨围绕中,这也是刘协不幸中之大幸。
兴办义学,是刘协在山阳的又一大贡献。黄初五年(224),刘协、曹节夫妇看到山阳旧的校舍残垣断壁,处处是危房,便倾其所有,捐钱修校舍,并聘请有名望、有学问的卜商前来任教,宣布不论贫富人家的子弟,都可以接受教育,贫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了读书的机会。可以说,刘协任山阳公国时期,是山阳继魏文侯建立山阳邑校以来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当皇帝,刘协无法施展个人才华;当山阳公,刘协却可以一展身手。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山阳人民安居乐业,百业兴旺。空闲时,刘协喜欢到浊鹿城北的小山上登高远眺。盛夏季节,他常到国北的百家岩游玩,一边纳凉,一边观赏吼声如雷、喷珠溅玉的天门瀑布,在那里留下了“避暑台”的遗迹,现在该处尚有宋人石刻“汉献帝避暑台”六个大字。
曹魏青龙二年(234)三月,刘协病逝,享年五十四岁。魏明帝曹睿闻讯后,“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追谥山阳公曰孝献皇帝,册赠玺绂……车旗服章丧葬礼仪,一如汉氏故事”,紧接着又宣布大赦天下。八月,刘协被安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
刘协下葬之日,山阳百姓纷纷含泪前去送葬,用衣帽包上黄土,在墓地上堆成了一座古汉山,成为见证刘协造福山阳的一座不朽的丰碑。山阳百姓还在古汉山村东修建了山阳公庙便于祭祀,清明节前来凭吊的人更多。二十六年后,也就是甘露五年(260),曹节去世,与汉献帝合葬禅陵。因百姓护陵有方,禅陵成为豫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
九岁登基,四十岁下台,三十二年间,刘协在一拨拨权臣的挟持下,过得窝囊,活得憋屈。逊位后,刘协没有像某些得以活命的亡国皇帝那样万念俱灰,自甘堕落,碌碌无为,消极度日,而是及时调整心态,在山阳公的位子上实现了价值,活出了精彩,并且永远活在了山阳百姓心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与其他亡国皇帝相比,刘协的结局是最好的。
刘协死后,后人刘康、刘瑾、刘秋先后嗣袭山阳公。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记载,刘秋为山阳公时期,刘协的后人刘阿知率领族众两千余人移居日本,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并在日本繁衍生息。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家族据说都源于修武,是刘协的后裔。近年来,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后人到中国祭祖,其中不少人专程到修武寻根谒祖,祭拜汉献帝刘协。这是后话。
本文摘自《林城晚报》20111209期第10版,作者:佚名,原题: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竟是汉献帝刘协
PS:
1923年的3月16日,11岁的金日成从吉林抚松县,只身一人走上了‘求学千里路’。这一千里路,大多是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随时有老虎、狗熊、豹子出没。可少年金日成毫不畏惧,手握一根棒子,多次打退拦路的猛兽。经过十几天昼夜兼程,终于在3月29日傍晚,抵达了平壤万景台故居,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壮举。
——作家崔成浩(2015年3月16日)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3-18 11:37
这种事情,你得问问当事人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1:40
蜀汉后主刘禅也不错啊。
《三国志》称安乐公称薨。比孙皓的称名称死----春秋笔法就看出来啦。
汉献帝当皇帝的时候受委屈,刘后主当皇帝的时候可是没受多大委屈,而且对国家的事情也不太用他关心----大臣都干的很稳当,用不着他。
这一点刘后主强多啦。
当然,这是历史区,1840年以后的事情不在这里头说。
作者:
存在就是合理 时间: 2015-3-18 11:53
刘裕开了个不好的头。 刘裕之前的总体来说不会太差。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5-3-18 12:00
这说明刘协和曹丕两人都很有本事
前者深通柔道,后者深通秀道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2:00 标题: 回复 #4 存在就是合理 的帖子
刘裕之后,吴越钱王还可以吧。剩下的真的不好说啦。
不过钱王怎么说也不算是个皇帝,也就是个国王,地盘也就一个省的大小。
作者:
住持方丈 时间: 2015-3-18 12:06
刘裕干啥了?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2:13
柴家呢?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18 12:26
汉献帝的谥号就是献帝,陈叔宝的谥号就不是陈炀帝,这咋区分啊?三红来说说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2:34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2:00 发表
刘裕之后,吴越钱王还可以吧。剩下的真的不好说啦。
不过钱王怎么说也不算是个皇帝,也就是个国王,地盘也就一个省的大小。
吴越钱王的死就有说道,他的处境未必很好,而且钱惟演一生郁郁不得志,只怕吴越钱王过得不舒心。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8 13:35 标题: 回复 #10 杏花疏影 的帖子
看和谁比了。
如果和同时代的汉王唐王比,那么吴越王可以做梦都笑醒了。
而且吴越一国本来就给人一种热衷于傍中原大腿的感觉,说钱王他胸无大志也不为过吧。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18 14:02 标题: 回复 #11 武骧金星 的帖子
说胸无大志不如认清形势更好
如果你是吴越国民,你希望皇帝和中央王朝对抗?
作者:
天下第一水货 时间: 2015-3-18 14:14
我觉得结局最好的应该是傅仪吧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8 14:59
原帖由 天下第一水货 于 2015-3-18 14:14 发表
我觉得结局最好的应该是傅仪吧
溥仪的结局好什么,坐了十几年牢,出来之后前几年当园丁和卖门票,后来当了政协委员,三年就死了。苟活而已。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5:11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8 13:35 发表
看和谁比了。
如果和同时代的汉王唐王比,那么吴越王可以做梦都笑醒了。
而且吴越一国本来就给人一种热衷于傍中原大腿的感觉,说钱王他胸无大志也不为过吧。
这么一个胸无大志,又如此配合的国王,这样下场还值得笑醒吗?北汉与南唐可是与宋过过招的。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5:22
原帖由 天宫开发商 于 2015-3-18 14:59 发表
溥仪的结局好什么,坐了十几年牢,出来之后前几年当园丁和卖门票,后来当了政协委员,三年就死了。苟活而已。
作为一个汉奸、战犯,能苟活已经是天大的好结局了。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5:25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5:22 发表
作为一个汉奸、战犯,能苟活已经是天大的好结局了。
宣统不能算汉奸吧。
作者:
存在就是合理 时间: 2015-3-18 15:36
溥仪这货不死天理难容。 这也是TG做的烂事一件, 这种货色居然不公审枪毙。
至于宋的吴越王跟赵家一直是盟友关系, 后来还是臣属至举国奉送。 赵家厚道点是应该的。
作者:
存在就是合理 时间: 2015-3-18 15:39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18 15:25 发表
宣统不能算汉奸吧。
满奸都算不上(他当年算借用外力继续复辟统治), 当年的满族人可不把自己当成中国人, 不过是汉族人一厢情愿罢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5:39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18 15:25 发表
宣统不能算汉奸吧。
康德皇帝可是和汪精卫同级的,满洲国和汪记民国有什么区别?
作者:
存在就是合理 时间: 2015-3-18 15:41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5:39 发表
康德皇帝可是和汪精卫同级的,满洲国和汪记民国有什么区别?
估计说的这货是满人不是汉人。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5:43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5:39 发表
康德皇帝可是和汪精卫同级的,满洲国和汪记民国有什么区别?
宣统应该是满奸吧。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5:51
溥仪当初去东北的时候,他师傅陈宝琛、他爹摄政王都没跟去。
按照民国初年的优待条例,他是交还了统治权的大清皇帝,是被中国民国全体国民供养的,大家还承认他是大清皇帝,以对待外国君主的礼节对待他,他不能做任何危害中华民国的事情,因为优待条件的前提就是退位诏书,他交还统治权建立五族共和的大中华民国。(优待条件和清帝退位诏书)
但张勋复辟推翻中华民国的时候,他是参与的。就算当时年幼无知,毕竟参与啦。
摄政内阁撵他出宫。然后他的身份就是中华民国公民,他也明确表示愿意做一个公民。(《我的前半生》)
然后......他到了东北,出任伪满洲国执政。
这标准的汉奸行为嘛。其实说汉奸是一个俗称,严格的说,是背叛中国。(就算他还是大清皇帝,但是他是交还了统治权的,就无资格出任伪满执政,否则就是违反了优待条件;如果他不是大清皇帝,他就一定是民国公民,出任伪满执政就是叛国。这个是二选一的结果,没第三条路走。)
作为傀儡政权的首脑,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并在战争过程中起到相当损害人民的行为,那就是战犯啊。
溥仪的前期,叛国者和战犯这两个罪名是脱不掉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5:59 编辑 ]
作者:
存在就是合理 时间: 2015-3-18 15:59
我的理解是满清这个政权从出生到灭亡都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员, 溥仪表示愿意做一个公民这他妈就是一句屁话,否则他要去当一个儿皇帝?
当然这货是战犯是毫无疑问的。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07 标题: 回复 #24 存在就是合理 的帖子
但是你溥仪不能说过了不承认。
溥仪确实说过自己愿意做一个民国公民,而摄政内阁派来的代表鹿仲麟也接受了他的要求。(说个实话,当时就算溥仪整个过程一言不发,鹿仲麟还能把他怎么样?)
如果你不承认这摄政内阁,或者说这撵他出宫的行为不完全合法,那就转向了溥仪还是原来的身份----退位的大清皇帝。他的退位诏书明确写:
总期人民安堵,海内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所以把东北分裂出去,建立伪满,本身这行为就否定了他的退位诏书。
因此,他还是背叛了对全体中国国民的承诺,同时也是违背了对其母亲清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意愿,因为退位诏书是太后和他联名发的。
叛国罪是妥妥的。从旧道德上来说,说他不孝,也没问题。
按照旧道德来说,就这一个不孝,他这皇帝也没资格做。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6:10 编辑 ]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6:14
宣统叛国者和战犯这两个罪名,我认可。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18 16:20 标题: 回复 #26 杏花疏影 的帖子
你们也是叛国者,叛了大清国。。
作者:
米罗斯拉夫 时间: 2015-3-18 16:21
单讲结局,最好该是溥仪,他后面的所谓苦难完全是自己作死。本来谈的清室优待条款,一年几百万银子花着,时不时再卖点故宫的古董,关起门称孤道寡,日子多惬意。就是不想待了,到欧美做寓公也不错。非要掺和张勋复辟,走错这步(袁光头那么大的能耐,称帝不成,想缩回去做总统都没法儿),后面他被冯倒戈逼出紫禁城就是自找的。仇视萌国,加上身边遗老遗少一蛊惑,再来个溥伟和他争着去做儿皇帝。。。。。。。。。。。。一步错步步错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3-18 16:23
其实这些所谓的“最好结局”,只是说说罢了。亡国之君最大的痛苦无法决定自已的命运,自已的生死,完全取决于别人的需要或喜好,对一个普通人都无法接受,更别说君王了。
就好比我们自已吧。如果我们的生或死要看别人的心情决定,自已夹起尾巴惶惶不可终日的过日子,运气好凑合活几年,运气不好死无葬身之地,有几个人觉得这样很好?
没有比命运与生死掌控在别人手中更痛苦的了,所以一有机会就复辟,这个很正常。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6:27
我大清国大皇帝对十一国宣战诏书:“其有同心敌忾,临阵冲锋,抑或尚义捐资,以助军饷,朝廷不惜破格加赏。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诿,甘心从逆,竟为汉奸,朕即刻加诛,决不宽贷 。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28 标题: 回复 #27 KYOKO 的帖子
没人背叛大清国。
还是退位诏书----
1、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看见没有?退位诏书承认民军合法性。
2、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看见没有?退位诏书承认共和合法性,而且来了个“倡义”,敢情在太后和皇帝看,共和是“义”啊。
3、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皇帝把统治权已经移交,交到全体国民手中。
4、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国家的大小范围都确定啦,国号也承认为大中华民国。
所以说啊,全国从上到下,没人是大清的叛徒。
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取其轻者。......凡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矫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害。
----看见没?事先说好了,凡是用武力恢复大清的,是宣统皇帝和太后不忍看到的。
而溥仪做伪满的执政和皇帝,本身就违背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
要是说叛徒,他才是大清的叛徒。
当然,叛国者这个罪名他也跑不掉。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6:37 编辑 ]
作者:
存在就是合理 时间: 2015-3-18 16:28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5-3-18 16:23 发表
其实这些所谓的“最好结局”,只是说说罢了。亡国之君最大的痛苦无法决定自已的命运,自已的生死,完全取决于别人的需要或喜好,对一个普通人都无法接受,更别说君王了。
就好比我们自已吧。如果我们的生或死 ...
中国帝制本来就规定所有资产跟人都属于皇帝所有, 皇帝要你死你就得死, 普通大臣跟亡国之君没什么区别。
刘裕之前, 亡国之君的生死还是算有保证的,不会比普通的臣民差太多。 刘裕之后就像你说的朝不保夕了, 即使稍好的宋朝也这样。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18 16:30 标题: 回复 #31 tiger1970 的帖子
呵呵 没背叛这诏书还是心甘情愿下的咯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6:34 标题: 乐不思蜀
刘禅后主,大智若愚。胜故可喜,败亦欣然,尊重国情,免遭清算。
PS:
愿赌服输的价值观比较重要,现代西方政客多行此道,以求善始善终,青史留名。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18 16:37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36 标题: 回复 #33 KYOKO 的帖子
法律上就是走这个程序。
你当时可以不这样说,说了就要负责。
比如退位诏书就只是写皇帝愿意退位,移交统治权,不再多啰嗦,谁又能说不行?
一个愿意退位的皇帝,谁还能把他拉出来砍了不成?
结果,这诏书先承认了共和是义举,又承认民军的地位,又期望建立五族共和的民国,最后连未来有人不服要反抗也做了道义上的预防----考虑的多周到----白纸黑字俱在,还有什么说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6:39 编辑 ]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6:40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6:36 发表
法律上就是走这个程序。
你当时可以不这样说,说了就要负责。
比如退位诏书就只是写皇帝愿意退位,移交统治权,不再多啰嗦,谁又能说不行?
一个愿意退位的皇帝,谁还能把他拉出来砍了不成?
结果,这诏 ...
那是袁世凯这边的人想得周到,退位诏书自然要把这些都加上去,日后反悔,道义上就占不住脚。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6:40 标题: 卧薪尝胆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6:36 发表
法律上就是走这个程序。
你当时可以不这样说,说了就要负责。
比如退位诏书就只是写皇帝愿意退位,移交统治权,不再多啰嗦,谁又能说不行?
一个愿意退位的皇帝,谁还能把他拉出来砍了不成?
结果,这诏 ...
溥仪诈降之术,比勾践何如?
PS:
价值观决定方法论。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18 16:42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45 标题: 回复 #36 杏花疏影 的帖子
这东西记得是徐世昌起草的,内阁讨论的,不过用宝总是太后和皇帝用的吧?
当然,徐世昌不愧是老手,起草的时候考虑的很周到。
至于袁世凯----袁世凯也是太后和皇帝以及摄政王起用的,那时候还是清朝的总理大臣。不管他是否有异心,那总是清朝统治阶层推出的唯一人物。他们,也就只能推出袁世凯----但凡能推出别人,恐怕早换啦。
所以说,这诏书的意思还就板上钉钉啦。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48 标题: 回复 #37 zhwenh_0421 的帖子
他根本和勾践不是一个档次。
勾践可没勾结外国危害“诸夏”,即使对吴国,人家也是靠自己的力量打的。
而且----勾践一直是越王。即使越国被夫差干趴下,越国仍然存在,只不过越王当时去吃吴王的粪啦。(我理解的没错吧?)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6:52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6:45 发表
这东西记得是徐世昌起草的,内阁讨论的,不过用宝总是太后和皇帝用的吧?
当然,徐世昌不愧是老手,起草的时候考虑的很周到。
至于袁世凯----袁世凯也是太后和皇帝以及摄政王起用的,那时候还是清朝的总理大 ...
我不知道是谁起草的,但应该不是徐世昌。
这诏书也不是没有留后门。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皇帝是一国之主,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以隆裕太后的口吻写的,日后溥仪大可将这责任推给隆裕太后。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6:54 标题: 妙史生花
在《二十五史》中,只有《清史稿》中有“汉奸”一词。“汉奸”一词原至清朝初年,其原意与现在使用方式相差甚大。“汉奸”两字始现于清朝,根据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王柯的考证,雍正年间,曾有汉人与“苗顽”联手对抗清廷在西南边疆的“改土归流”政策,这些人,就被清室皇帝骂为“汉奸”;这意义下的汉奸,指的是汉族奸细,其所损者乃满族统治利益。
PS:
一、大清时期,满人没资格作汉奸。二、民国时期,溥仪先诈降,后借兵复国,能不能算满奸,也不好说。三、解放后,溥仪大约不是中奸,而是顺民。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18 17:07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56 标题: 回复 #40 杏花疏影 的帖子
上来就堵住啦。
第一句就是“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钦此。”这就是表明他同意这做法。
更何况天子以孝治天下,他娘公开说了,他就要听。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6:59 标题: 回复 #41 zhwenh_0421 的帖子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6:27 发表
我大清国大皇帝对十一国宣战诏书:“其有同心敌忾,临阵冲锋,抑或尚义捐资,以助军饷,朝廷不惜破格加赏。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诿,甘心从逆,竟为汉奸,朕即刻加诛,决不宽贷 。 ”
三红给的这一段圣旨,明确规定对于清朝皇帝来说,汉奸的定义----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诿,甘心从逆,竟为汉奸。
甘心从逆,那就是汉奸。这是大清皇帝自己说的。
而且这个逆,里面还就真有日本。
所以,溥仪这个汉奸罪名还真跑不掉。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7:00 标题: 回复 #43 tiger1970 的帖子
未必未必,理由详见41楼。
PS:
略。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18 17:02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06
“汉奸”一词最早见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份的《救国时报》,当时有文章说"中国的托派是拿着日本人津贴的汉奸"。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07
城管同志,你管的太宽了还没事。但要说假话,问题就大了。。。
机器人本来就没人权。还没信誉。。。。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7:09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18 16:52 发表
我不知道是谁起草的,但应该不是徐世昌。
这诏书也不是没有留后门。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皇帝是一国之主,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以隆裕太后的口吻写的,日后溥仪大 ...
不可能。
这诏书不是以哪个个人的名义下的,而是以皇帝(请注意,这里皇帝是一个国家机构)的名义下的,是代表了整个政权。一旦盖上了皇帝的玉玺,就立刻发生法律效力,而且这个效力不因某个人的反对而失去。
譬如现代国家,一个总统签署了法令,下一个总统上台说:“他说的这个,当初我可没同意”,就能因此而作废吗?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7:11 标题: 回复 #44 zhwenh_0421 的帖子
第一,清德宗景皇帝圣旨,已经明确规定了汉奸的内涵。所以,不管这以前如何,在这个圣旨下了以后,从清朝的角度,满人当然也可以被看做汉奸。
第二,溥仪明确写道:他跟日本人谈过,伪满洲国是一个全新的国家,不是清国的延续,与清国无关。日本人也多次强调这一点。(《我的前半生》)李顿调查团来的时候,溥仪也明确表示,伪满洲国不是大清,与大清无关,他本人是应“民众”要求出任执政的(以后又升格为皇帝)。伪满洲国奉祀的是“天照大神”,与清朝无关。(《我的前半生》)溥仪即位典礼,也不穿清朝皇帝制服,而穿伪满“大元帅”军服。因此,溥仪绝对不是复国,他也没复过大清国,而是公然割据中华民国东北领土,担任伪政府首脑,公然叛国。
这不是汉奸是什么?
而且即使不把他算作中华民国公民而是看做大清皇帝,身为大清皇帝,公然抛弃优待条件规定的大清帝位,担任其他国家的皇帝,不奉祀清朝的社稷和祖先,而奉祀日本的神,这算什么?这妥妥的算大清帝室的叛徒。
解放后的溥仪,起初是改造中的战犯,因表现好、改邪归正而被特赦。
特赦后,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从皇帝到公民----从皇帝开始,到汉奸、战犯、到公民,确实,溥仪的身份是变化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7:52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11
柴家呐,就主题而言。。。你们不用争了。
谁举个比柴家更好的???扯犊子呢。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12
除了 灭而复兴,还有哪个能与国ZA同的?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13
再扯犊子,就算你是城管我也要骂你SB了啊。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7:13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5-3-18 17:11 发表
柴家呐,就主题而言。。。你们不用争了。
谁举个比柴家更好的???扯犊子呢。
柴荣的几个儿子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都是未成年就死了。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14
不明不白,你就不用做引论。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7:16 标题: 回复 #48 tiger1970 的帖子
【出尔反尔】那是,算叛徒是一定的……
PS:
勾践也是叛徒。其他的还有,这里就不比如了。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18 17:18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7:19
关于汉奸,除了楼上慈溪以光绪名义发出的圣旨之外,再举一例:
八国联军时,因为荣禄支持义和团,结果联军把他和刚毅、董福祥相提并论,要求清廷裁处,张之洞和刘坤一为荣禄说情,在奏折中说“董军助匪攻馆, 荣相持令禁止, 董不听, 立杀其差官两员。此事各使在京可查。拳党谓荣相为汉奸四人之一, 此语京城士大夫皆知 ” 。
荣禄总非汉人。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25
我真想骂人了。
你妹的,你们真不知道“汉奸”现在的辞义和辞法么?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7:27 标题: 错综复杂
郑成功曾向日本幕府借兵,共谋反清复明……
http://bbs.tiexue.net/post_3316938_1.html
PS:
据此,郑算清奸还是算明奸?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18 17:29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7:28 标题: 回复 #54 zhwenh_0421 的帖子
勾践一直是越王。就算他吃吴王的粪,他也是越王。
他的越,在他出国期间,有他任命的大臣给他管着,而且内政不受吴的控制。他的社稷还在,祖先被按时奉祀。他的人民还在,吴国管不着。他的军队还在,而且在迅速发展,自主训练,吴国管不着。
他唯一的,就是承诺不与吴国为敌,永远当吴国的小弟。为此,他亲身去做人质。
勾践再背叛,只不过背叛了吴国。但是溥仪,连自己的父母(法律上的穆宗和德宗以及隆裕太后)也背叛啦(没听德宗和隆裕太后的圣旨),连自己的帝系也背叛啦(他奉祀的是大清的皇帝吗?),连自己的信仰也背叛啦(奉祀天照大神)。
而且,他根本没有恢复大清的意思----他多次说这伪满不是大清,是个所谓“全新的国家”。
这背叛诺言、背叛祖宗、背叛父母、背叛信仰,你说这时候的溥仪,算什么东西?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17:28
结果呢?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7:30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5-3-18 17:25 发表
我真想骂人了。
你妹的,你们真不知道“汉奸”现在的辞义和辞法么?
“汉奸”一词,至迟在鸦片战争后就基本脱离了民族属性,而和“卖国贼”等同了起来,所以一般都有“汉奸卖国贼”连称。
晚清之时,莫说民间,即使皇帝太后,也多用“汉奸”一词来指称卖国者,而且对象不分满汉。
有的人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只不过习惯胡搅蛮缠而已。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18 17:31 标题: 回复 #58 tiger1970 的帖子
毫无疑问算败类。
PS:
败类是不是四类分子之一?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8 17:32 标题: 回复 #58 tiger1970 的帖子
说起来,他亲爹载沣倒是骨头很硬,死活不去满洲国。
载沣当摄政王不行,那是能力问题,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气节还是很好的。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18 17:33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7:30 发表
“汉奸”一词,至迟在鸦片战争后就基本脱离了民族属性,而和“卖国贼”等同了起来,所以一般都有“汉奸卖国贼”连称。
晚清之时,莫说民间,即使皇帝太后,也多用“汉奸”一词来指称卖国者,而且对象不分 ...
汗,咱就是对此问一下,也能被戴个胡搅蛮缠的帽子吗?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7:35 标题: 回复 #57 zhwenh_0421 的帖子
延平是明臣。
请外援,不是不可以。关键要看请外援的目的。
要是请外援是为复兴大明,那就没说的。当然,代价上有讲究。这个代价大小可以谈。
要是请外援是为把中国交给外援统治,那就妥妥的叛国。
延平请外援,难道是为把中国打下来交外援统治吗?
另外,对于延平来说,他是明臣,按照明安宗当时跟清的议和条件,清只是占有黄河以北,何况清还不同意。要是按照明威宗的说法,根本就不承认清的存在,而只是“奴”,法理上只是一个反叛的部落而已。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8 17:38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5:22 发表
作为一个汉奸、战犯,能苟活已经是天大的好结局了。
结局好不好不是跟他的罪过。如果一个人的儿子杀了几个人,被判了无期,而另一个人的儿子啥罪也也没犯,被冤枉关了一年,他能说他的儿子比另一个人的儿子结局好?结局好不好是属于幸福范畴,与道德无关。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7:39 标题: 回复 #62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情况不明,不太好说。
因为不去伪满,也可能不是思想上的原因,而身体上、经济上都可能有原因。
但是,我只认事实----事实是,清摄政王载沣,他就是没在伪满住下。(我记得他去过一次长春或者沈阳,溥仪还带人给他敬酒----记忆是否准确,问一下三红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3-18 17:40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5-3-18 17:43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7:13 发表
柴荣的几个儿子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都是未成年就死了。
是。
老赵家下手又阴又狠。
别说赵匡胤比赵光义强,孟昶的死,总觉得不会那样巧。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8 20:48
其实赵光义又做了啥?不都是猜测吗?
再说,柴荣儿子没成年就死了,也没有什么稀奇,赵匡胤不也有两个儿子早死吗?赵德芳的死可以让赵光义来背黑锅,那两个儿子总不能说是赵广义害死的吧?
作者:
XM8 时间: 2015-3-18 20:59
他比陈叔宝强在哪里?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5-3-18 22:15
我说一人。
一般亡国之君亡国了,他剩余的人生也就基本上成了垃圾时间了。
唯我宋恭帝,4岁践祚,6岁亡国,亡国之后人生才刚刚开始,居然得以游历天下。忽必烈封其瀛国公,并妻以公主,先居大都,又赴上都,然后去吐蕃乌斯藏学佛,当了佛寺住持,还搞了点学术研究——《论藏传佛教与中国佛教对佛经翻译的异同》,最后被赐死在河西,活到50多岁,大部分人生比当皇帝那两年更精彩。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18 22:16
灭朝遗帝结局好坏评价:
1、死了后的称号。
2、活着的境况,是否明显被虐,被辱。
3、是否还有子孙后代。
4、下野后活了多久。
按这四点来评议,如何?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5-3-18 22:33 编辑 ]
作者:
qj1818 时间: 2015-3-18 22:21
后主刘禅,还有后周的末代皇帝,貌似都不错吧
作者:
米罗斯拉夫 时间: 2015-3-19 04:12 标题: 回复 #66 tiger1970 的帖子
小淳王大节不亏,没跟着儿子去伪满,好像就住北京,也没人找他麻烦。宣统出狱后写回忆录,好像提过,他老爹去世,他还在坐牢,没赶上最后一面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9 08:36
我提蒋经国,大家看看有木有道理?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9 08:40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9 08:36 发表
我提蒋经国,大家看看有木有道理?
蒋经国算亡国之君?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9 08:44 标题: 回复 #75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不那么严格也能算。仅就权力角度,当时蒋经国在台湾是说一不二的(否则他也退不下去),绝不逊色于五代时那些边陲小国的所谓皇帝。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9 09:01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9 08:44 发表
不那么严格也能算。仅就权力角度,当时蒋经国在台湾是说一不二的(否则他也退不下去),绝不逊色于五代时那些边陲小国的所谓皇帝。
那么蒋经国哪里亡国了?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9 09:06 标题: 回复 #77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自己放弃了权力啊……理论上讲和山阳公退位不是一回事么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9 09:17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9 09:06 发表
自己放弃了权力啊……理论上讲和山阳公退位不是一回事么
他是死了才放权。
换言之,活着时一直抓住权力不放。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开发商 于 2015-3-19 09:18 编辑 ]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9 09:19 标题: 回复 #79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死活不重要,关键是“亡国”,也就是失去权力。
崇祯吊死前难道不是“一直抓住权力不放”?难道崇祯就不算亡国之君了?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9 09:24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9 09:19 发表
死活不重要,关键是“亡国”,也就是失去权力。
崇祯吊死前难道不是“一直抓住权力不放”?难道崇祯就不算亡国之君了?
任何死人都会失去权力。不见得任何死人都是亡国之君。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9 09:25
再说,尧舜算王国之君吗?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9 09:44
正常情况下,人死后权力有人继承。父死子继也好,叔死侄继也罢。纵然有几多阴谋胶着,终究不是改朝换代那翻天覆地之变。
而蒋经国那一挂可真是换了天。
尧舜嘛……首先如果看竹书纪年的话,肯定算亡国之君了。如果是禅让……那确实不能算,毕竟是完全自愿的嘛。看你如何理解了。
[ 本帖最后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9 09:49 编辑 ]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19 10:01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19 09:44 发表
正常情况下,人死后权力有人继承。父死子继也好,叔死侄继也罢。纵然有几多阴谋胶着,终究不是改朝换代那翻天覆地之变。
而蒋经国那一挂可真是换了天。
尧舜嘛……首先如果看竹书纪年的话,肯定算亡国之君 ...
蒋经国的情况肯定不同于竹书纪年所讲的尧舜。
宪法框架内的政治改革能算亡国吗?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15-3-19 10:07
嘛嘛,你扯那么细我肯定是顶不住的,本来就是牵强附会么……
作者:
hhp19910906 时间: 2015-3-19 18:12
武则天应该算一个非主流的亡国之君吧,虽然和一般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不一样,下场也不错,至少还以妈的身份活着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3-19 21:24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15-3-18 22:15 发表
我说一人。
一般亡国之君亡国了,他剩余的人生也就基本上成了垃圾时间了。
唯我宋恭帝,4岁践祚,6岁亡国,亡国之后人生才刚刚开始,居然得以游历天下。忽必烈封其瀛国公,并妻以公主,先居大都,又赴上都, ...
还生了个儿子最后当了元朝皇帝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5-3-20 13:49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9 21:24 发表
还生了个儿子最后当了元朝皇帝
咩讹埋专信小道消息。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0 19:17 标题: 回复 #70 张建昭 的帖子
可惜结局不好
作者:
落叶 时间: 2015-3-20 19:24 标题: 回复 #89 KYOKO 的帖子
附议啊,被赐死这结局真不能说好,本帖标题就是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真理,溥仪比他结局好多了。
不过真不能理解,宋恭帝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为什么要赐死呐。果然还是鞑子太残暴啊。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0 21:07 标题: 回复 #90 落叶 的帖子
真残暴就不会等到他50多岁的时候了。只能说,历史有些时候有巧合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0 23:22
溥仪上叛中华民族, 下叛爱新觉罗家族, 这样的人最后还能进政协, 绝对是结局最好的亡国君主.
再者说, 汉献帝, 宋恭帝都只是亡了一次国, 而溥仪一生却是两度亡国, 最后能得善终真是撞大运了.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3-20 23:26 编辑 ]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0 23:28
还有, 元顺帝算不算亡国之君?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5-3-20 23:52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3-20 21:07 发表
真残暴就不会等到他50多岁的时候了。只能说,历史有些时候有巧合
忽必烈是有心要保护他的,但他的继任者就不一定了。
正如赵匡胤是要优待李煜的,赵光义就不一定了。
另 to 90楼:你觉得他人畜无害,当时人不一定这么觉得。亡国之君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人畜无害,宋朝遗老和遗民那么多,都巴不得想恢复赵宋的统治,他振臂一呼,成事的几率大大的。不斩草除根的后果,想想卧薪尝胆的勾践。
他能活到53多岁,亡国之后还多活了46年(这个估计是个记录吧),比起那些亡国就死,或者亡国之后没几年就窝囊死的已经幸运太多了。远的不说,辽天祚帝、宋徽钦二帝,都活得生不如死,更近的金哀宗城坡之时便自缢身亡。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5-3-21 00:03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0 23:59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20 23:28 发表
还有, 元顺帝算不算亡国之君?
这个讨论过很多次
我的意见是北元也是元,元正式终结是鬼力赤取消元国号,所以元顺帝不算亡国之君。
类似的,宋亡是在崖山之战后,明亡是在永历帝殉国以后。
这个老虎伯伯论述很详细,不过是一家之言,咱不敢苟同
ps:大同皇帝咋看啊?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1 00:01 标题: 回复 #95 KYOKO 的帖子
元顺帝如果不是亡国之君,那崇祯算不算亡国之君?
P.S. 如果元顺帝算亡国之君的话,也许他是所有亡国之君中下场最好的吧.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3-21 00:04
人家说的是江山亡了,人还在的。。。人与江山同灭,或灭在之前的,那只要是皇帝都亡了国了。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1 00:07
中国历史上亡国两次或更多的,除了溥仪还有谁?亡国两次或更多的,除了溥仪还有谁得善终的?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1 00:09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5-3-19 18:12 发表
武则天应该算一个非主流的亡国之君吧,虽然和一般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不一样,下场也不错,至少还以妈的身份活着
这倒让我想起了李旦,如果武周另算一朝的话,李旦这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也很好啊.虽然两次逊位(第二次逊位不算亡国),但最后还是得了善终,而且老年活的还算滋润.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3-21 01:05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1 00:18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21 00:07 发表
中国历史上亡国两次或更多的,除了溥仪还有谁?亡国两次或更多的,除了溥仪还有谁得善终的?
一起回答了
我的意见是崇祯非亡国之君,亡国之君是永历
亡国两次的,还有东晋的司马德宗,不过不是善终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1 01:00 标题: 回复 #100 KYOKO 的帖子
司马德宗哪里亡国两次了?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21 09:10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21 01:00 发表
司马德宗哪里亡国两次了?
你不是读过资治通鉴吗?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自己查一下书。关键字:桓玄。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1 12:39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1 09:10 发表
你不是读过资治通鉴吗?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自己查一下书。关键字:桓玄。
光哥,这个颖颖应该是对的
桓玄篡晋,司马德宗亡过一次国是没错。但刘裕仅仅是废了德宗,还立了司马德文为皇帝,东晋的亡国之君该是德文。是咱忽略了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21 12:54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3-21 12:39 发表
光哥,这个颖颖应该是对的
桓玄篡晋,司马德宗亡过一次国是没错。但刘裕仅仅是废了德宗,还立了司马德文为皇帝,东晋的亡国之君该是德文。是咱忽略了
桓玄一次,桓振一次啊。
刘裕废的是司马德文,司马德宗被刘裕毒死啊,也有说是病死。
若不是刘裕迷信,司马德宗就亡三次国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1 12:55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1 12:54 发表
桓玄一次,桓振一次啊。
刘裕废的是司马德文,司马德宗被刘裕毒死啊,也有说是病死。
若不是刘裕迷信,司马德宗就亡三次国了。
桓振我不知道,咱百度下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21 14:04
曹奂的结局应该比刘协还好一点。陈寿不是说,“比之山阳,班宠有加”么。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3-21 14:59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1 12:54 发表
桓玄一次,桓振一次啊。
刘裕废的是司马德文,司马德宗被刘裕毒死啊,也有说是病死。
若不是刘裕迷信,司马德宗就亡三次国了。
桓振没废德宗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2 00:54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1 12:54 发表
桓玄一次,桓振一次啊。
刘裕废的是司马德文,司马德宗被刘裕毒死啊,也有说是病死。
若不是刘裕迷信,司马德宗就亡三次国了。
我还真不知道桓振怎么灭废的德宗并灭的晋朝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2 22:26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1 12:54 发表
桓玄一次,桓振一次啊。
刘裕废的是司马德文,司马德宗被刘裕毒死啊,也有说是病死。
若不是刘裕迷信,司马德宗就亡三次国了。
桓振那次在哪有记载啊?你不是读过资治通鉴么?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22 23:07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22 22:26 发表
桓振那次在哪有记载啊?你不是读过资治通鉴么?
咱实事求是,资治通鉴可没有读过,而且从来也没有宣称读过。与你可完全不一样啊。
不错,咱是记错了,以为桓振废了晋安帝,但晋安帝亡了两次国,却不能算我错啊。
振欲杀帝,谦苦禁之,乃下马,敛容致拜而出。壬辰,振为玄举哀,立丧庭,谥曰武悼皇帝。
癸巳,谦等帅群臣奉玺绶于帝曰:“主上法尧禅舜,今楚祚不终,百姓之心复归于晋矣。”以琅邪王德文领徐州刺史,振为都督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谦复为侍中、卫将军,加江、豫二州刺史,帝侍御左右,皆振心腹也。
在这一天之间,晋朝灭亡于桓楚政权,然后又被推举为皇帝。这不就是两次吗?
这期间的年号是桓楚的天康。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5-3-22 23:13
亡国一日,也算有一定的道理吧。
作者:
米罗斯拉夫 时间: 2015-3-23 03:54
后代最出名的当是洪宪皇孙袁家骝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3-24 21:36 标题: 回复 #14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这样看来,溥仪还不如张少帅。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3-24 21:38 标题: 回复 #32 存在就是合理 的帖子
宋朝的太祖赵匡胤还是很不错的,问题就出在他那个弟弟光义身上。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3-24 21:41
刘裕之前,亡国之君也有不好下场的,比如齐王田建,据说就被秦始皇活活饿死。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5-3-24 22:24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5-3-24 21:38 发表
宋朝的太祖赵匡胤还是很不错的,问题就出在他那个弟弟光义身上。
赵光义干了啥?为什么总有人相信他杀了赵匡胤、李煜、钱俶?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4 23:12 标题: 回复 #116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李煜在40岁生日被毒死是深入人(wo)心的啊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25 07:49 标题: 回复 #117 KYOKO 的帖子
【由浅入深】请教水王,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奴(或亡国百姓)是哪朝的?
PS: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渔樵笑谈;亡,渔樵笑谈。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5 11:37 标题: 回复 #118 zhwenh_0421 的帖子
PS帝果然不走寻常路
介个。。应该是本朝百姓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25 11:39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3-25 11:37 发表
PS帝果然不走寻常路
介个。。应该是本朝百姓
本朝百姓?
介个,数千万的饿死鬼,会来找你的。你就不怕晚上做恶梦?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5 11:43 标题: 回复 #120 杏花疏影 的帖子
数千万经过(本朝)官方认证了咩?
作者:
杏花疏影 时间: 2015-3-25 11:45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3-25 11:43 发表
数千万经过(本朝)官方认证了咩?
认证是五毛的活,即使官方认证了,五毛也能把他们打成公知。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5-3-25 11:53
官方说法是多少?几百万还是1000万?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3-25 12:21
原帖由 Shadowleech 于 2015-3-25 11:53 发表
官方说法是多少?几百万还是1000万?
官方说法是“死人了吗?”
作者:
qoqoxixi 时间: 2015-3-25 12:29
溥仪吧,毕竟活的还好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3-28 11:20 标题: 随便说说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像苏修戈尔巴乔夫那样,亡国后不仅喋喋不休,而且获得国内最高荣誉勋章的呢?
PS:
他承认犯过错误,并至今还在为这些错误而烦恼。但他认为:“短短几年所走过的路,使专制的过去永远成为了历史。”

[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3-28 11:27 编辑 ]
作者:
yang910808 时间: 2015-4-1 12:36 标题: 回复 #2 sos2290 的帖子
的确·史书上记载的并非真正的历史,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像这种亡国皇帝,能祈求不被杀就不错了。如果说能获得有多自由那真是痴心妄想了。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4-1 13:07 标题: 辞旧迎新
原帖由 yang910808 于 2015-4-1 12:36 发表
的确·史书上记载的并非真正的历史,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像这种亡国皇帝,能祈求不被杀就不错了。如果说能获得有多自由那真是痴心妄想了。
没有不怕亡国的皇帝,只有不怕亡国的百姓。
PS:
那年的那天,全国人民都在欢呼从此站起来了。

作者:
老查0412 时间: 2015-4-2 14:43
结局最好的,肯定是溥仪
作者:
DQ77916 时间: 2015-4-25 11:17
难道不是康德吗?当了卖国贼还得了善终。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4-25 11:31
他卖国,你们就是窃国。。
作者:
weilexiaoyue 时间: 2015-5-1 00:56
感觉刘禅的结局也不错呀,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5岁。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5-1 20:41 标题: 回复 #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都不知犯了什么错,硬说人家是汉奸、战犯,他身不由己,被小日本利用,又有什么办法?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5-5-1 20:43
想问个问题,历史上被攻灭的亡国之君非正常死亡率高,还是禅让退位的亡国之君非正常死亡率高?
[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5-5-1 21:02 编辑 ]
作者:
Aries_shen 时间: 2015-5-2 10:24 标题: 回复 #1 zhwenh_0421 的帖子
刘禅
作者:
14693089 时间: 2015-5-2 14:11
如果说贡献最大的,本人表示还是李煜为中国文学史又增添了一笔
作者:
Allianz 时间: 2015-5-2 21:45
刘禅,享受啊
作者:
chuchu1129 时间: 2015-6-18 14:37
最好是溥仪吧。还当人大代表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6-20 15:28
人大代表比起皇帝来就是千牛一毛、沧海一粟,啥也不是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6-24 09:59
相对来说,宣统帝的结局是最好的,他可是亡国两次,而且满汉之间有民族深仇。
首先是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帝制已经结束了,末代皇帝没有了崛起的空间,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吉祥物; 其次宣统等于是亡了两次国,前清遗老遗少的能量,在伪满时期就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经过两次灭国后,这股势力对新政权的威胁微乎其微。
这样的人没什么威胁,同时又具有特别的意义(最后一任皇帝),可谓是祥瑞啊,有什么特定的外的事活动还能派上用场呢---------事实上本朝也是这么干的。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5-6-24 10:00 编辑 ]
作者:
镇北将军 时间: 2015-7-11 19:42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3-18 15:22 发表
作为一个汉奸、战犯,能苟活已经是天大的好结局了。
政府安排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嫁给这个阳萎老头当老婆,守一辈子活寡,岂能是苟活?
作者:
wzz1968 时间: 2015-7-11 21:57
对于民国政府与清廷皇室签定的优待条例,让冯单方面废止,这算什么事?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7-2-7 15:52
TG抓了汪精卫也不会枪毙的。汪精卫是死了,陈璧君还活着,被TG教育得认识到汪精卫投敌的错误。有这种能力,留下来当活教材不好吗。溥仪能当花匠,黄金荣能扫大街,这种人杀了原来的党羽把他们当烈士。威风扫地,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那些羽翼们看着哪还有对抗的士气。
其实溥仪这样的人,其他事情不说,他知道很多内幕。只要肯老老实实写出来,各种问题核对档案质询确实等等,没有三年五载也办不到。三年五载后你算不算人家立功表现,宽大处理呢。
原帖由 存在就是合理 于 2015-3-18 15:36 发表
溥仪这货不死天理难容。 这也是TG做的烂事一件, 这种货色居然不公审枪毙。
至于宋的吴越王跟赵家一直是盟友关系, 后来还是臣属至举国奉送。 赵家厚道点是应该的。
作者:
dreambe 时间: 2017-2-8 14:49 标题: 关于溥仪,我也说几句:
1.溥仪在大是大非面前或许不够明智,但他起码是个有良知的人,凭着朴素的善恶观念去行事。
2.清帝退位诏书当然不是溥仪自己草拟的,他当时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但既然满清和民国政府之间达成的若干文书都盖了玉玺,他必须认账。
3.民国对清帝的优待条件都兑现了吗?除了德宗的崇陵工程和国葬仪式没有砍掉,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哄哄小孩玩了。
4.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使清朝皇室后裔对民国政府埋下了切齿仇恨,这也是造成溥仪叛逃的导火索。
5.溥仪是应日本鬼子的邀请去当满洲国傀儡执政的,在没有叛逃之前,他还没有被挟制,并非身不由己。
6.溥仪无论是当大清皇帝还是满洲国皇帝,都不是一个很合格的政治家;但作为一个人,他还可以。
7.溥仪当劳改犯的生活到底好不好,咱们没有发言权,只知道他病逝之后骨灰进了八宝山。
作者:
KYOKO 时间: 2017-2-8 18:20 标题: 回复 #144 dreambe 的帖子
就是,你们把人国家都灭了,还要人笑脸儿相迎,不是为难人家咩
作者:
江山笑 时间: 2017-2-9 10:47
溥仪无论是当清朝皇帝还是当满洲国皇帝,也就是个木偶,被人操纵把玩,其本人罪恶倒也不算大。
按一般对待做过元首的人的惯例,除非他罪大恶极,否则只要他愿意认个错还是会给口饭吃的,倘若严厉对待反而会引起遗族同情愤慨,也会影响当局形象。
所以本朝对皇上的处置还是恰当的。
作者:
乌鹊南飞3 时间: 2020-2-27 21:32
PS这个帖子有些先见之明啊。现在再来看楼里诸位的观点与立场,还是挺有意思的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23-10-12 11:15 编辑 ]
作者:
土卫七2 时间: 2023-11-29 17:42
这个应当是曹奂。司马氏代魏以后曹奂被封陈留王,这个王挺到了南齐年间才被废掉。
作者:
斑鸠凉 时间: 2023-12-2 17:35 标题: 回复 #148 土卫七2 的帖子
如果按欧洲与日本的标准,曹奂只是失国削封,并没有亡国啊。陈留国曹氏享国214年,他也算一祖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