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婚姻的冷酷现实与舆论的反智暴力:冷眼看“消失的爱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菜刀    时间: 2015-2-21 20:07     标题: 婚姻的冷酷现实与舆论的反智暴力:冷眼看“消失的爱人”

芬奇去年的力作“消失的爱人”,表面上在讲一个悬疑故事,并且讲得不甚圆满,很多细节难以自圆其说,斧凿的气息几乎是扑面而来。我仍选择去喜欢它,是因为电影文本中的另两个主题,虽然差点要喧宾夺主,但实在是表现得太好,把“消失的爱人”从一部二流悬疑片,拉回到了一部一流社会问题片的水准。


爱情的童话期,往往都是短暂的

第一个主题,是婚姻的冷酷现实。对美好的过去的讲述,来自一本充满着矫揉造作的日记本。男女的相识,总是以扮演开始的,人人都不受自觉地试图表现自己的好的一面给对方来看。而一旦相处得久了、深了,才无力把伪装一直保持下去,才会暴露出真实的自己,这时彼此才会看出对方的不那么好的一面。所以我一直主张,婚前必须同居,而且至少半年以上。不这样的话,根本看不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尼克和艾米都是演技派高手,能够把各自的伪装保持两年之久,以至于几乎都相信了自己就是如此的性感、知性、富有情趣。接下来,现实的婚姻生活开始了,男人总是最先接受现实的一方,尼克和大多数庸庸碌碌的丈夫一样,开始逃避找工作、在家打游戏,以及在酒吧消磨时间。相比于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婚姻的无趣的尼克,自幼就习惯生活在父母编织的“神奇的艾米”的谎言下的艾米,不肯面对现实,还在希望尼克能当那个和以前一样的完美男人。而当尼克无法维系这谎言时,艾米竟怒不可遏地认为这是谋杀:尼克•邓恩夺走了我的骄傲、我的尊严、我的希望和我的尊严,他夺了又夺,直到我不复存在。这就是谋杀,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

艾米的陷害尼克的动机,到此才让人理解。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是舆论的反智暴力。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Facebook和Twitter,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媒体。同时,每个人也都暴露在了新旧媒体之下,具备了成为社会话题中心的可能。在失踪案件中,尼克与媒体的初次接触,仅仅是出于想发动更多人的力量,来帮助找回艾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缺乏应付媒体的能力,给自己招来了巨大的麻烦。

一开始时的面对媒体的尼克,是唯唯否否的,记者在拍照时让他笑,他就笑;陌生的女人要求与他合影,他明明感觉不妥,但还是答应了。当这两件事给他找来麻烦后,他开始对媒体采取回避态度。还好他没有抗争,因为以他的能力,抗争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他只是想不通:自己只是个软弱的小人物,会犯下一些普通人都会犯下的错误,但怎么在舆论中就变成了这么个十恶不赦的人呢?


艾米回家的远景,简直就是个庸俗电视节目的镜头设计

尼克的迷惘,是属于一个单纯的人的迷惘,而我们则应该看清这背后的冷酷的事实:我们都已成为镁光灯下的人物,我们必须演好自己的角色,给观众一个好的形象(不一定是完美的形象,有时需要故意展现出弱点以让观众感到真实),以获得最大程度的社会利益。我们要利用舆论,而非和舆论对抗。因为大众没有智商,只有情绪。他们才不会去对事物做出理性的思考,他们只需要情绪的宣泄。简单的贴标签,是大众唯一擅长的。给他们一个阳光下的抱着婴儿的女人的形象,他们就会热泪盈眶;给他们一个出轨男人的故事,他们就会把他钉上十字架。在这个过程中,理智有过任何程度的参与么?几乎没有。

电影展示了善于利用舆论的三大高手。第一个是女主播莎伦,她集中展现了媒体的恶。她鼓动如簧之舌,深挖每一个可能成为话题的细节,在电视上调动起大众的情绪,无情地苛责尼克。但这并非因为个人针对,更非媒体道德感,一切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能够提,高,收,视,率。当艾米回家后,莎伦马上换出另外一副面孔,先是怒斥“绑架”艾米的富家公子戴齐,然后以真心关切的姿态采访了这对“幸福的”夫妻。作为一个媒体人,自始至终莎伦都没有摸到事情的真相,但她也根本不在乎真相是什么。大众的无知固然让人嗟叹,但恶意调动大众情绪的媒体显然更不能逃开自身的责任。

另一个高手是律师博尔特。他在本片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并非体现在寻找让尼克脱罪的证据这样的“传统”律师能力,而是在于他教导尼克如何应对及利用媒体,这正是本片最滑稽和讽刺的地方。他一接手案件,就敏锐地意识到,事情的关键在于打破此前媒体给失踪的艾米树立的美国甜心形象,以及重塑尼克的破碎的公众形象。他寻找艾米的努力毫无效果,但他对尼克的教导的确令人叹服。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博尔特对尼克说“如果我们采用你的版本的故事”时,尼克马上争辩到,不是什么“我的版本”,而是真相,博尔特听了后微微一笑。这说明他和莎伦一样,也根本不在乎什么真相,他只在乎大众能相信什么。


艾米回家时的让尼克毛骨悚然的笑容

最后一个高手,当然是女主人公艾米。自幼拥有生活在“神奇的艾米”的阴影下的经验的艾米,熟捻如何通过用制造假日记、伪装怀孕、结交尼克全然不知的好友等手段,来伪造自身的可怜形象,以获得大众的爱戴,从而坑死尼克。更令人叹服的是,她在回家之旅中面对FBI、面对新闻媒体,应对得游刃有余,把大家耍得团团转,巩固了她的美国甜心形象,使知道真相的尼克等人无法逆转。当然这里的情节安排过于刻意,FBI居然被刻画得如同无脑大众般幼稚、忽视了那么多可以追查的线索,造成了不严谨。
  
  高手们的风采,将菜鸟们映衬得如此可怜。而导演在让观众同情倒霉的尼克的同时,也引发了进一步的思索: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暴露的生活,习惯了在大众面前作秀,那我们真实的一面将在哪里安置?电影中尼克的妹妹玛戈就是一个宣泄口,尼克可以当着她,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但玛戈的形象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普罗大众并没有尼克这样的运气。互联网引发的媒体革命,引发的对私人空间的吞噬,让每一个人都被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社会问题。

至此,婚姻与舆论这两大主题,已经被电影表达得很清楚了。我不赞成因为艾米犯罪情节设置上的疏漏、而给影片低分的做法,因为这实在只是一部披着悬疑片的皮的深刻的社会问题片。

[ 本帖最后由 菜刀 于 2015-2-22 12:39 编辑 ]
作者: 住持方丈    时间: 2015-2-21 20:14

  影片开头,他摸着她的头,阴郁地说,“真想敲开她的头,挖出她的脑子,看看她到底想什么”,最后这个可怜的男人了解了她的所有秘密,仍然闷闷地说着,“她在想什么”。
作者: 南极    时间: 2015-2-21 22:12

好像很好看的样子,什么时候去看看。


什么是真相?
面具人生。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